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白莲攻略-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知道这一定是顾衍的主意,他心里恨得咬牙切齿的,却是被逼得没有一点办法。
终于在江城失守的消息传来后,周弘仁在朝上再次提出封顾衍为帅,更是离开了皇位,在台阶上拱手弯腰,以当年刘邦封韩信拜将的姿势,对着顾衍一拜。
顾衍站着无动于衷,受了他一礼后才拱手说道:
“陛下,非臣不愿出征,而是这次南召的事情大大的棘手,南召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就算是臣去,也并无把握,只会劳民伤财。”
周弘仁如何不知道这是他托乔拿大,便耐着性子说着:“摄政王勇冠三军,当初荡平西北,如今南召也定然不在话下。”
“非也。”顾衍沉声说着:“西北与南召不同,西北自来受异族侵|犯,心中对其恨之入骨,打起仗来也是军民一心。而我朝此时因为琉璃江一事,已经民心尽失,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靠着武力的镇压只能逼着百姓更快的投向南召。”
“依摄政王说该如何?”周弘仁不得不放低姿态。
“如果陛下做三件事,微臣或可一战。”顾衍说着:
ps:二合一大章,战事拉开,我们的顾哥哥离的越来越近了。
感谢芦荟打赏10000起点币,南柯,梅子酱,小迪,三无的打赏,还有大家的月票。(未完待续。)
第578章 三个条件
“什么条件,摄政王但说无妨。”周弘仁前所未有的好说话。
“第一,减免赋税。”顾衍想都没想,张口即来。
周弘仁听了这第一个条件后,面上有些发热,只是隔得远,下面人未必能看到。
“这个自然,就是摄政王不说,朕也正有此意。”
“第二,琉璃江大堤是南召蓄意销毁,并非何大人之故,请陛下为何大人正名,并将这件事昭告天下。”顾衍再说道。
周弘仁听了,脸上虽然还笑着,心里早已骂了顾衍好几遍。
什么叫为何谦正名,这是要自己给他正名!
“宁王狼子野心,残害百姓,朕自当为何爱卿正名。”周弘仁说着。
顾衍见周弘仁答应的痛快,心中冷笑了一声,依旧是刚才的语气说着:“第三,南方诸城之所以这么快失守,百姓纷纷投向了宁王,是因为怕因为琉璃江修建大堤而骨肉分离。而这一局面,全是因为一人所造成。”
顾衍说到这里顿了顿,之后直视着周弘仁继续说道:“请陛下处斩此人,以慰在琉璃江葬身的亡魂。”
此时大殿上鸦雀无声。
顾衍说的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赵皇后的兄长,这次负责修建琉璃江大堤的赵宜坤赵国舅。
周弘仁袖底的双手早已紧握成拳,顾衍这哪里是要收拾赵宜坤,这分明就是打他的脸。
原来修建大堤的何谦为其正名,现在要杀了赵宜坤,这不是告诉天下人自己任人唯亲,祸害百姓吗?
琉璃江的事情有赵家人压着,周弘仁被堵塞了言路,只是知道死了个别人,并不知道琉璃江那边是何状况。
在他心中,莫说是修建大堤了,就是当初在吴地修建王府的时候,还有失足摔死的,也没见那些人有反心。
如今不过是琉璃江两岸的百姓没有骨气,早早的投靠了宁王,偏顾衍以此事说事,实在是可恨!
众臣都鸦雀无声的看着周弘仁和顾衍之间的剑拔弩张,任谁也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周弘仁许久才憋出一句话来:“赵宜坤修建大堤时失察,罚俸三年,禁足半年。”
无关轻重的惩罚,明确的告诉了顾衍,他不会杀赵宜坤。
顾衍似猜到了他会这样说,没有任何情绪的波动,神色平静的说:“赵国舅徇私舞弊,贪墨赈灾银粮,残害琉璃江两岸的百姓,借修堤之事,逼死了多少人,是的琉璃江两岸哀声载道,民不聊生。陛下若是为了皇后淑妃两位娘娘的感受,重美人而弃天下,执意包庇赵国舅,微臣也无话可说。”
顾衍说完,对着周弘仁的方向一拜说道:“请陛下恕罪,宁王之军势强,微臣无能为力,自今日起,脱去摄政王衣冠,还请陛下另请贤名。”
顾衍说完,将头顶的王冠摘下,放置于大殿之上,甩袖离开。
周弘仁气血翻涌,双手都有些颤抖。
不管是他做吴王还是做天子,从来没有受到过如此大的寻衅,他指着顾衍的背景,久久说不出话来。
随着顾衍昂首挺胸的离开了众人的视线,周弘仁气的仰倒,跌坐到了龙椅之上。
总管太监喊了退朝,才扶着周弘仁下去了。
众臣鸦雀无声,面面相觑,谁都不敢在此议论什么。
等散朝后,这朝堂上的君臣对峙像是长了翅膀的鸟儿一般,没多久就飞遍了百姓的耳中。
更有文人墨客以此为题,明嘲暗讽,茶楼说书人不停地在渲染,关心天下民生的学子在讨论,一时间,周弘仁宠信赵氏姐妹,任由赵家惑乱朝纲的话,处处都是。
等着周弘仁知道的时候,已经传遍朝野,想禁止也晚了。
顾衍闭门谢客,谁也不见。
但是该有动作却是一步没少,白莲告诉他一个道理,很多事情,要靠舆论来完成。
京城中这样的声音之所以多,是因为他提前做了准备。
周弘仁的性子他不能说是十成十的了解,至少也了解八分。
他知道,一旦提出处斩赵宜坤的话,周弘仁一定不会同意,赵宜坤那样的,如果周弘仁够聪明,应该弃车保帅,偏偏周弘仁为赵家人左右。
顾衍料准了他的态度。
既然要做,便要做的名正言顺些,说不在乎后世的评价,那是假的。
顾衍等了三天,终于收到了京中最新的消息。
赵宜坤一进京便被大理寺的人带走了,是周弘仁的命令,周弘仁的江山都快坐不稳了,还哪里顾得上大舅哥。
随后便是问罪,定罪。以及另外的两个条件,周弘仁也都颁了旨意下去。
之后就是封顾衍为帅的旨意下达,顾衍的目的已经达到,自然没有再推辞。
顾衍出征之日,便是赵国舅人头落地之时。
为此,赵皇后跟淑妃没少因为这个在周弘仁面前求情,只是周弘仁想着朝中无人可用,更兼之朝野上下的舆论压力太大,周弘仁也无可奈何。
如今赵家恨惨了顾衍,恨不得生吞活剥了,偏偏却拿他无可奈何。
此次出征,吴劲夫,罗信,宋戟都是随行的,这倒是出乎了周弘仁的预料,因为吴劲夫在禁卫军中的地位牢不可破,罗信宋戟分别掌管着金吾卫和巡防营,他们这一走,岂不是给周弘仁机会,找人替代了他们。
顾衍没有与他们解释,只说这一去,京中迟早会出现乱子,免得他们到时候不好脱身。
禁卫军去了一半,都是吴劲夫的亲信,用起来也安心,还有征集的十万军,在顾衍的带领下,挥师南下。
白莲在永州已经知道了顾衍大军南下的消息。
包括之前朝中的纷纷扰扰,白莲都一清二楚,旁人不明所以,白莲心中是清楚的,在听到随军的都是顾衍的亲信的时候,白莲就知道,再回京城的时候,天下将易主。
ps:今天先一更了,家中有事,还请多担待。
还请喜欢本书,追到现在,与我一路相随的朋友们,将本书分享给更多人,作者君需要你们的帮助,拜谢了。
感谢阿莲,胖胖,雨的诠释的打赏,还有其他姐妹的月票。
(未完待续。)
第579章 上战伐谋
与南召的仗并不好打。
首先,宁王占据着地利的因素,若说是沙漠还有孤山作战,自然是难有人能与顾衍匹敌,南方多水,水战顾衍并不熟悉。
有的只是对兵法军事的敏锐度而已。
出征前,顾衍与周弘仁的君臣对峙朝野皆知,赵国舅被处斩,百姓拍手称快。也好在是顾衍出征,因为这些事情使得顾衍在百姓中的声誉极高。
好歹算占了一样人和。
大军到了彭城后,就以此为据点,再往南便是落入宁王手中的城池,包括江城在内,琉璃江北岸皆已经被占据。
顾衍的大军到了之后,并没有急着收复失地,而是在观察,在了解。
宁王也并没有像之前那样发动进攻,顾衍不是别人,他战无不胜,在西北宛如战神一般的存在。
对此,宁王还是有顾虑的。
在顾衍观察他的同时,他也在观察着顾衍。
顾衍看了开战以来,宁王作战的手法,心中赞了一声,白莲说过,在前世里,他是与自己平分天下的人,如今看着他的领兵和作战手法,的确是有些能耐的。
上兵伐谋,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胜为上,兵胜为下。
琉璃江两岸的流言应该是宁王推动的,且在攻下每一个城池后,善待百姓,编制军队,没有区别对待,百姓有米粮,战士有军饷,这些事情广而传之,下一个城池,还没有开战,便已经人心浮动,有想要投降的人。
顾衍来后,先把彭城的兵力集合了起来,编制进了南征大军中,顾衍以前在彭城赈灾抗瘟疫,在百姓中声誉极好,更有在朝中力抗天子之怒,坚持办了赵国舅,南方诸城的人心中感激。
顾衍更让人放出风声,沦|陷的那几座城池,无论是主动投降,还是最后被俘虏的,只要回来,朝廷都会善待。
这话是顾衍说的,凭着他在百姓中的声誉,自然极其有分量。
人们都有一颗恋旧的心,投降宁王,无非是为了一口吃的,和活下去的机会。
如果摄政王亲率十万大军来攻打宁王,还放出这样的话,没多久,原本被宁王安顿好的百姓,还有已经收编的士兵,都人心浮动,许多都偷偷的溜出,奔向了彭城。
宁王也不是坐以待毙之人,得知这一情况后,大开城门,召集军民,凡是有想要离去的,任何人不得阻拦,他是替天行道,推翻昏君,并不是要与百姓为难。
这件事一出,原本打算离去的人,也都安定下来。
是啊,反正都是他们周家的儿孙,谁做天子不一样?更何况,宁王这样的仁善的心胸,定然比当今天子贤明多了。
顾衍听说后,又重新重视这个对手了。
还真是个成大事的人,不仅阴谋玩得好,阳谋玩的也不错。
琉璃江大堤是他所毁,此时做出一副怜悯天下的面孔,心够硬,脸皮也够厚,的确是个帝王的料子,也难怪原来的宁王世子斗不过他。
行军打仗,谋略天下,重要的不是过程,而是结果。
不管是阴谋还是阳谋,最终取胜才是最重要的。
顾衍当即拿出一纸诏书,贴在了彭城的城门上,这是他出征前让周弘仁写下的“罪己诏”。
顾衍从来不打无准备的仗,在了解了南方的情况后,就想到了将要面对的许多可能。
与罪己诏同时拿出的,还有一份供状。
那是大理寺写下赵国舅罪行的供状。
其中最为醒目的是一条,赵国舅收受贿赂,紧赶工期,逼死百姓,制造琉璃江两岸的混乱。
而这个行贿赵国舅的人,正是现在大仁大义的宁王周行铠。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自然会有人与他解释,为了浑水摸鱼,为了趁乱图谋天下,再做出仁义的面孔,收买人心。不然,也不能恰逢此时就发兵,要知道,没有一两年的准备,是不可能集合出来如此的训练有素的军队。
百姓们当即就炸了,原来宁王竟是这样的人,罔顾天下苍生,只为了图谋皇位。
周行铠听闻这件事后,在己方军营将顾衍骂了个狗血淋头,倒没看出来,顾衍也是个阴谋家。
他哪里给赵宜坤那个蠢货行贿过,完全是顾衍胡诌的。他是打算借着琉璃江起事,就算他说自己毁堤,也是全无证据。
只是没想到他拿出一份虚假的供状来,百姓们大多是盲目跟风的,虽说图谋天下是他的目的,但是这样被揭露了出来,当真是有些坏事。
两军未开战,谋略却是来往了几场,上战伐谋。事实证明,宁王比之身经百战的顾衍,略逊一筹。
罗信负责安置前来投靠的百姓,这段时间已经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原本在民间名声大震的宁王被顾衍打了个现行,遭不少人唾弃。
白莲收到了顾衍的信,看着那边的事情,顾衍一件件的写下,唇角不由得弯起。
宁王攻伐民心,岂不知顾衍更擅长。
还未开战,顾衍已经得胜,白莲对顾衍有信心。
她从京城来的时候,张太医配制的药丸已经用完,现在那药丸有避孕的效果,白莲也觉得自己身体没什么大碍了,京中又送来药丸时,她便没有再服用了。
这个药停了半年之内不宜有孕,刚好顾衍此时征战在外,等着南边战事平息,倒是时机正好。
相比于南方的战事胶着,时局紧张,京中的人倒是十分的安逸。
赵宜坤被处斩,是周弘仁给顾衍妥协之下没有办法的办法。
如今,面对着宫中的赵氏姐妹,心中有愧,便在别的地方弥补她们。
赵皇后的表哥吕良被周弘仁提了禁卫军副统领,吴劲夫不在,就数副统领的权利最高了。
吕良跟吴劲夫不同,吴劲夫是在禁卫军中一步步的走上去的,吕良是靠着皇后的关系,下面很多人都不服,只是碍于他的官职,不说而已。
吕良如今的身份,进出皇城更是方便,而且,周弘仁的动向,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
他负责护卫周弘仁,周弘仁什么时候去甘露殿,什么时候不去,他一清二楚。
赵皇后跟吕良多少回了,原本以为不孕是周弘仁的原因,可是如今宫中的后妃有孕者有好几个,偏偏自己无孕,就是吕良身体强壮,自己也没能有孕,看来的确是自己的原因。
想到这里,不由得精神萎靡。
她贵为皇后,以后的太子不能是自己的儿子,心中说不出的遗憾。
尤其是最近妹妹赵宜淑时常的挺着肚子过来,太医让她活动一下,将来好生产。
御花园那么大她不去,偏偏来这里碍眼。
赵皇后心中腹诽着。
在宫中她们姐妹是亲近,只是想着自己没有的,她有了,赵皇后心中就说不出的膈应。
将来也是她的儿子做太子,等着太子做了皇帝,自己这个太后比起现在居在她之下的妹妹,怕是没有她尊贵。
赵皇后越想心中越不舒服,偏偏赵宜淑还好无所觉的跟姐姐分享孩子在肚中是如何的调皮,陛下是怎样的惊喜。
赵皇后不耐烦的说着:“不过是个胎娃子,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是男是女还不知道呢,等着将来确定是个皇子了再高兴也不迟。”
甘露殿正殿内满殿都是宫人内侍,赵皇后还是第一次当着人前给赵宜淑下不来台。
赵宜淑自进宫后,除了位份没有赵皇后高,但是所得的宠爱和宫人的恭维一点也不少。
如今更是有孕在身,赵皇后这样让她难堪,她脸色不由得一阵红一阵白的。
她就知道,表面多大度,其实心里还是嫉恨的。
赵宜淑脸上笑的勉强,心中十分的不忿,只是却不敢翻脸,说着:“是个公主也好,陛下说了,先开花后结果,一儿一女凑成一个好字。”
赵皇后双眉微皱,抬眼看着赵宜淑。
原本跟在自己身后,做什么都要自己拿主意的妹妹,现在竟然敢还嘴了。
什么开花结果,一儿一女凑成好。这是明晃晃的在告诉自己,她能生,能开花,以后还会结果,会越来越好!
赵皇后心里气炸了,看着她抚着肚子的动作,渐渐的收住了怒气。
这还是她的亲妹妹呢,若是换作旁的女人,只怕生了皇子之后就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了。
就是亲妹妹也说不准。
后来人走后,赵皇后斜倚在软榻上,想着刚刚的事情,微眯的眼睛里闪着冷光。
到了晚上的时候,周弘仁原本是要来甘露殿的,后来走到半道,赵宜淑说肚子不舒服,把人给截胡了。
赵皇后听后没有说话,只是让侍寝太监下去了。
之后遣退了宫人,让心腹的宫女去找吕良了。
周弘仁来不来,她并不是很在意,周弘仁再床榻之上,原本就不如吕良勇猛,如今后宫女子多了,他身体更是不如之前,每次他来,都还没得趣儿呢,他就结束了。
如今让她恼得是赵宜淑,竟然敢挑衅自己。
吕良来的时候,就看到赵皇后冷着脸在发呆。
他挥挥手屏退了左右,人走了过去。
赵皇后没有发现有人过来,猛地被吕良扑住,像饿狼一样,撩开裙子,手就伸了进去,一边动作还一边说着:
“娘娘可是想我了?”
赵皇后嗔怪的看了他一眼,配合着他的动作娇|吟着,断断续续的说着:“我不找你。。。你就不来了么?”
吕良哄她的甜言蜜语是张口即来,只听他说道:“娘娘说的哪里话,这不是陛下说今夜来甘露殿,所以我才没来。”
提起这个,赵皇后又冷了脸,冷哼了一声说道:“如今她胆子大了,竟然敢这样公然的寻衅,看来是我对她太好性儿了!”
吕良自然知道她说的是谁,动作不停,一边用力一边说道:“娘娘莫恼,过了今晚,说不定娘娘就心愿得尝了呢。”
吕良笑的奸|邪,下身还重重的往前一顶,赵皇后自然知道他说的心愿是什么,娇|喘之后说道:“这都多久了,我的肚子始终没信儿,太医也说,或许是我身体的原因,只怕这辈子都没有子女缘分。”
吕良动作一顿,心中不是一般的失落,开始在吴地的时候,他们偷着来的时候,总是不敢留在里面。
后来进了京,做了皇后的她总没有身孕,便想到了接种的法子,那时候吕良心中有过千万个念头,若真是。。。。。。
那将来他的子孙岂不是成了人上人?
如今听赵皇后说起是她的原因,他心里怎能不失落。
赵皇后看着他的脸色,他的动作停止了,她搭着他的肩膀,双脚勾住了他的后腰,斜着眼睛说道:“怎么?失望了?”
吕良回过神儿,哄着她说道:“娘娘,就是有失望,也是为你感到失望。”
赵皇后听了后,脸色才缓了缓,之后扭着腰缠上他,说道:“还算你有良心!”
吕良还指望着她更进一步,自然卖力的满足她。
等到云散雨歇,吕良没有立即就走,而是抱着她问着:“娘娘,难道你这样就甘心了?如今后宫中数你最尊贵,可是将来呢?母凭子贵,将来你膝下无子,岂不是任人欺凌。”
吕良的话说到了赵皇后的心坎里,当即叹了一口气说道:“我有什么办法,肚子不争气能怪谁。”
吕良看着她有些哀怨的神色,试探的说着:“娘娘可有想过养个皇子在身边?”
吕良说完,赵皇后愣住,随后翻了个身,直直的看着他。
随后便听她说道:“可是,宜淑她不会同意的。”
吕良却说:“并非只有她,宫中不是还有一个贵人有了身孕吗?而且,做个受制于人的皇后,哪有做太后轻松自在。”
吕梁说完挑了挑眉,其意十分的明显。
赵皇后心中一动,养在她身边的自然比其他的皇子身份高,赵宜淑就算真的生了皇子,不给自己养,难道自己就没有办法了吗?
想到这里,赵皇后扯出了一个笑,环上了身边人的腰,说着:“若真是成了,少不了你的好处。”
ps:二合一大章,本月最后一天,这个月最后一天,给时常在等更新的你们道歉了。
下个月就是不能保证每天都有加更,最少能保证更新稳定,偶尔加更。
感谢半塘打赏10000起点币,千羽打赏1000起点币,还有胖胖的多次打赏。(未完待续。)
第580章 瞒天过海
纵然是顾衍做好了一切准备,但是这一场仗也并不好打。
江城四周环水,有足足有二十多米宽的水面,水深丈余,城门处的吊桥还控制在城内,想要攻打江城,护城河是一大难关。
江城的护城河是引自琉璃江的水,其宽度,在周朝境内也是数得着的五。
当初宁王周行铠攻打江城的时候,是出了内鬼,加上守城的兵将都有投降之心,吊桥被人放下后,没多久就攻下了江城。
如今的主动权在宁王手中,自然与当时的情况不同。
除了经过吊桥处,再有一个方法便是乘船而过,这个难度更大。首先是没有那么多船只,其次是等不到船到达彼岸,只怕已经被江城那边宁王的军队给乱箭射死了。
如何过护城河成了至关重要的一件事情。
首战很重要,起到鼓舞大军士气的作用,所以,众将格外的重视。
顾衍所带的兵大多是骑兵,在这里却起不到作用,任何重型攻城的器械,都须得过了河才有用处。
很多对付护城河的攻城战略都是将长梯推到,架在河面上,然后过河攻城。
可是这样的代价太大,长梯之上会死伤无数,到时候死亡的将士堆也能堆出一条路来,顾衍作战,最忌讳的就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打法,这样的提议一早就被他否决了。
他看着江城的攻防图,这些兵部都有卷宗,他出征之前便把这些东西都带了来。江城城墙高达十米,且是个城中城。
城墙之内还有一道城墙,与第一道城墙之间间隔五十米,一旦城门被撞开,敌军进入,将会受到前后两堵城墙的围攻,进不得,退不得。
这就是攻防战中最为棘手的瓮城。
若是不了解江城这个特点的,很容易进入后就被困死在里面。
所以,江城之战非常棘手。
罗信提出,江城距离琉璃江最近,最有效的方法是泄洪,不管宁王有多少人马,都会葬身洪水之中。
但是这个方法,被顾衍制止了。
江城之中并非只有宁王的兵马,还有无辜的百姓,若是用泄洪这样的办法,就是胜了又怎样,不过是得一个空城,败了自家军队的名声。
顾衍看着护城河的距离,这样的距离,加上吊桥的高度,他自有办法将吊桥放下,难就难在那城中城的设计。
还有一个老办法,便是围城,将江城围起来,断了护城河的水源,任何人不得进出,围上三五个月,里面的人自然就坚持不住了。
可是这三五个月,还要面对己方军队庞大的开销,要比的就是财力了。
这个办法在顾衍的考虑之中,虽然心中并不是很赞同。只是若是能有什么更有效的办法,他自然不会在第一战选择这样的作战手法。
众将都在商议如何攻城,顾衍看着江城地形图,神色冷峻,一言不发。
他们还在商议如何攻破城门的时候,顾衍看着江城的地质手册,不由得皱了皱眉。
随后他开口说了一句在旁人听着无关战事的话:“江城西边大多是沙地?”
众人一愣,随后有熟悉江城的将领说着:“回将军,江城西边的确大多是沙地。”
顾衍听了后,放下地质手册看着众人说着:“江城城墙特殊,就算我们耗费兵力攻下了城门,里面等着的也是必死的结局。”顾衍说着扫视了众人一眼,继而说道:“所以,我们的重点不在城门,而在城墙。”
众人都听着顾衍的话,只见他指着江城的布防图说道:“想要攻下外围城墙,必定要牺牲良多,这样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法并非是上策。”
罗信善察人意,知道顾衍开口必定是有了主意,便开口问道:“将军有何高见?”
顾衍指向了江城西边的方向,之后说着:“我们以此为突破口,不出一月,江城可破。”
众将面面相觑,江城四周都是一样的瓮城,就是西城门处也是一样,众将士并不明白,西城门比别的地方有什么有优势的地方。
还是罗信问道:“将军所说的破城之法跟西城的地质有关?”
顾衍点头,随即说道:“城墙不易攻下,西城是沙地,土质松软。从城外挖地道,直到城墙下,到时候引燃火雷,城墙便会在顷刻间塌陷,届时破城不在话下!”
顾衍说完,众人才都恍然大悟,这时吴劲夫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说道:“将军,挖通地道至少要些时日,若是给敌方察觉了将军的用意,只怕会另生变故。”
很多攻守战中,守城的一方都会在地上挖凿一个大坑,安放一口缸进去,用来窃听城外的一切。
如果敌方真的这样做,挖地道这样的事情自然是瞒不过的。
顾衍却是看着江城的攻防图,说道:“所以,我们要瞒天过海,混淆视听!”
第二日的时候,顾衍的大军将江城给围了起来,安营扎寨,起锅生灶,看着是要长期围城的准备。
更在护城河外,筑了一个高台,高度完全压倒了江城城墙的高度。
在高台建好后,宁王周行铠站在江城城墙上看着,并不明白顾衍要做什么。
若说是了解,他对着这个权倾天下的摄政王并不是很了解。
观他以往作战的先例,只能看出他果断勇猛,但是前段时间的事情,让他对他有了新的认识。
因此,对于这次跟他对峙,周行铠格外的郑重。
从城外这个高台开始建起的时候,周行铠便在想,他们是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攻城,等着高台落成,他站在城墙上看,只见顾衍登上了高台。
周行铠皱了皱眉,看着顾衍,不知他要做什么。
等着顾衍上了高台后,只见他手中拿着一张弓,搭着箭,随后他身后的将士上前,用火折子将箭的顶端点燃了。
原来箭头上是用火油浸泡过的布包着,此时遇火,噌的一下就燃起了。对面城墙上的士兵紧张了起来,因为顾衍的箭对的正是宁王周行铠。
他们手中持着盾牌,将周行铠护在身后。
顾衍看着对面举着盾牌的士兵,冷笑一声,随后将箭转向了别的方向。
ps:
稍后还有一更。感谢南柯,胖胖,瓷的崛起的打赏,还有今天投月票的朋友们。
(未完待续。)
第581章 初战告捷
周行铠随后才反应过来,他的目标不是自己,他拨开前面挡着的士兵,只见顾衍的箭射去了撑着吊桥锁链的木桩上。
周行铠这才明白他的意图,原来是冲着吊桥去的!
顾衍的箭紧紧的钉在木桩上,顾衍一箭射中,紧跟着又是几支箭,箭箭都钉进木桩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