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军嫂的恣意人生-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行。”
苏月一口答应,正要拿出手绢给钱,旁边一直静静等着的苏东明赶紧递上早已准备好的毛票。
中年妇人看着他们憨厚的一笑,接过钱,将灰面递给苏月,就脚步匆匆的离开了。
四块钱虽然不少,可是难得这些面粉品质好,价格也合理,初战告捷让大家满心欢喜,更增添了无限的信心和勇气。
将面粉放进麻袋扎好,几个人喜滋滋的继续向前走。
也许是苏月刚才买面粉时的爽快被售卖东西的人看在了眼里,亦或者是他们一家子购物的**都写在了脸上,接下来主动过来搭讪卖东西的人很多,可说是一拨接着一拨。
这里私下售卖的东西品类繁多,很多东西甚至让人意想不到。
玉米面、红薯干一类的平常主粮,他们买了很多。像鸡蛋、干鱼这些比较昂贵的,也买了不少,而苏月最满意的收获则是一小蓝青番茄、三棵叶子打卷的莴苣和两袋婴儿配方奶粉。
这两袋奶粉一起用了十八块钱,不但比供销社便宜,关键是省了票票。
这年月票比钱还稀罕。
眼看着带来的五个大麻袋已经装满了,大家转战供销社买棉花和布料。
虽然胜利街也有棉花和布料出售,但不是太好就是太差,他们寻思着布票也够用,不如直接去供销社淘选。
苏月其实一直惦念着供销社……旁边的国营药店,因为她的b计划里最关键的人物就在这个国营药店里面。
这个晴水市最大的国营药店本是一家陈姓老字号药店,公私合营后,陈家的大夫仍在这里任职。
苏月前世在晴水市的几年里,没少来这里抓药,知道这里的陈金生老大夫医术人品都很高,而且,还有钱有人脉。
苏月的b计划就是用珍稀药材为饵让陈老大夫帮忙筹备救灾物质。
到了供销社门口,苏青山主动要求看车。大家也不勉强,反正供销社买什么都得凭票,而各类票据早上就交苏月手里了。
苏月拿着钱和票在苏东明和苏远方的陪同下买买买,很快就买齐了之前大家预算好的东西。
从供销社出来,将东西都放进麻袋整齐摆放在小三卡车厢里,这次换了苏远方看车,苏青山和苏东明则陪着苏月一起进了国营药店。
无论何种天灾,药材总是必不可少。虽然小石村家家户户都知道一些土方子,也备有一些普通药材,但终究只是一些不保险的野路子,为策万全,苏青山觉得有必要正儿八经的咨询正规医生。
今日坐堂的不是陈金生老大夫,是陈老的大儿子陈若水大夫。他正在认真细致的给一个面色苍白的病人诊脉。
第二十二章 师父是个传说
苏青山和苏东明见店里只有一个病人,也不着急,对小陈大夫点点头,静静站在一旁耐心等候。
苏月进药店没有看见陈老大夫,心里一突:陈老大夫今天可千万不要不在呀。
不然她的b计划得改成最伤脑筋的c计划了,那可就麻烦了。
她心怀忐忑地看了一眼柜台里面卖药的营业员阿姨,想了想,堆起笑脸轻声问道:“阿姨,陈老大夫今天不在吗?”
营业员一脸和气:“在呀,在后堂,你找他看病?小陈大夫医术也很好啊,找他也一样。”
苏月轻轻摆了摆手:“阿姨,我不是看病,我找他有点事。”
“什么事?看你的样子应该不是他们家亲戚吧?”否则怎么不去和小陈大夫打招呼。
“您看,我这里有一些新鲜的野生山药,想问陈老他要不要?”
前世,国家放开经济政策后苏月听过一些关于陈老大夫的美谈,说这店里的营业员最后都成了他的弟子。
既然是陈老的弟子,想必一定知道自家师傅一直私下收购药材的底细,所以苏月才敢公开向营业员兜售山药。
传言应该是真实的。
苏月话音一落,营业员眼中就泛出激动的神采:“真的是新鲜的野山药?”
看来他们对野山药很感兴趣?
“嗯,你看,不但新鲜,品相也好。”苏月连忙把早就准备好的布袋……之一递过去。
她手里还有一个外形一样的布袋,不过那里面装的不是山药,而是两只百年人参和一支五十年的首乌。
苏青山爷俩见苏月和营业员嘀嘀咕咕,本有些奇怪,这会见营业员从苏月递过去的袋子里取出一截山药,不禁都笑了……这丫头,是想拿山药换钱呢。
不过这挣钱的头脑不错,是个聪明丫头。
营业员拿出山药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正要说什么,一抬头看见苏月手中另一个袋子也是鼓鼓囊囊的,不禁来了兴趣:“那个袋子也是山药吗?准备一起卖给我们的?”
“这里面不是山药,是首乌,价钱我想亲自和陈老大夫谈,可以吗?”
营业员很意外:“真的?这么大的首乌?”
“阿姨你小点声。”
苏月心说幸亏没告诉你其中两支是人参。
营业员意会过来连忙点头:“好,你等等,我这就去和师父说。”
这么珍贵的东西的确需要请师父亲自来谈。
听营业员称陈老大夫为师父,苏月更加安心。
不一会,一个身穿着军大衣,花白的胡须看上去笑眯眯的老头儿拎着苏月的山药布袋大踏步从药店的后堂走出来。
他用极其锐利的目光迅速打量了一下大厅里的几个人,最后把目光停留在苏月手中的布袋上。
“就是她?”女孩太年轻,陈金生没法不怀疑,低声问了一下紧随其后的营业员。
“嗯。就是她。”
“好,你做自己的事吧,我来和她谈。”
陈老大夫等营业员离开后,慢慢走到了苏月跟前,压低声音说:“你真的有首乌?”
苏月连忙把手中的布袋递过去:“不止有首乌,还有棒槌。”
棒槌就是人参。
陈金山打开布袋,却并没有将里面的东西拿出来,而是伸手进去摸了摸,又凑近袋口闻了闻。
他内心无比震惊的,表面却不动声色:“你一个小姑娘家,哪来这些东西?你家里人呢?”
“您看那边就是我爷爷和爸爸。”苏月说着,扭头看了看爷爷和父亲然后继续说道:“不过人参是我师父给的。我家里人还不知道人参的事。希望您也能帮我暂时瞒着。”
陈金生抬头看了看老实憨厚的苏青山和苏东明,又看了看面前相貌气质不俗的年轻女孩,心中疑惑更重,他不解地问道:“你家里人不知道?你那是个什么师父?”
“师父与您一样也是大夫。我跟着她学医两年了,不过她令我出师前暂时不要告诉家人关于她的事情。”
台词苏月老早就编好,这正是b计划的一部分。
陈金生点点头,这个他能理解,很多高人为了方便都是避世而居。不过这么罕见的药材竟然舍得出手,让作为同行的他不禁心有戚戚,他不甘心地问道:“你师父为什么让你拿首乌和人参来卖?他很需要钱?”
“嗯,可以这么说。”
“需要多少钱?你先说说看。”陈金山心里想着,人参虽然难得,却怎能乘人之危?何况还是同行碰到难处。如果苏月他们愿意,这些药材就以当铺活当的方式存在这里好了。
苏月明白陈金生的想法,感动之余,语气更加乖巧柔和:“陈爷爷,其实我们需要的不是钱而是物资。我是风陵镇小石村人,有传言说我们那里从冬月初七开始将会有两个多月的雪灾。雪灾的事虽然有些不靠谱,但为了以防万一,师父让我拿人参来找您帮忙筹集物质。”
“小石村我去过几回。不过,你说是你师父让你来找我的,你师父认识我?”
“师父说和你是故人,还说您值得信赖。”
陈金生承认自己值得信赖,但小姑娘的师父到底是谁呢?他实在想不出,也因此更加好奇:“可以告诉我你师父的尊姓大名吗?”
苏月连连摇头:“师父说,暂时不能告诉您。还说,有缘自会相见。”
陈金生早就知道会这样,也不勉强:“也罢。那你告诉我小石村的基本情况吧。”
苏月早有谁备,回答的一点不含糊:“嗯,我们小石村有一百一十多户人家,大概有七百多人。村里今年收成不好,平均每户只分得三百多斤带壳的粮食。”
“好,我明白了。三天后我会亲自去小石村走一趟。不过这些物质是送去你家还是直接分配到户?”
陈金生果然是个人物,话立刻说到点子上。
苏月连忙从衣兜里拿出一张纸条递过去:“这个清单上的东西您悄悄给我,这个是我自己要的。其余分配到户,您到时候就说是善心人特意捐献的,当然您也可以将功劳加在您自己身上。”
“别,别,别,我可不想挨批。好了,我保证把事情办的妥妥的,不过,人参和首乌就当你们暂时存在我这里好了,你们以后需要随时来取。”
第二十三章 前世极品婆婆
苏月赶紧摇头:“不用了,陈爷爷,您的好意我们心领了。不过人参和首乌您还是安心收下。不怕告诉您实话,我师父不缺这些,她那里有一支三百年的老参,那才是她的宝贝。”
陈金生听说如此,脸上的羡慕之情丝毫不加掩饰,苏月看得好笑,噗嗤一乐,接着说道:“不过,山药钱您得给我,否则我爷爷和爸爸那里不好交代。”
陈金生成功的被她所谓的山药钱给逗乐了。他哈哈大笑了一会,才慈爱的对苏月说道:“苏月,你是个好孩子。好吧,山药钱我给你,不过,你得自己说个价钱。”
苏月略作沉吟,想起前天忽悠爷爷说是用五块钱买的山药,有心占个小便宜,遂笑道:“那就要个五块钱吧。”
哪知陈金生很意外:“只要五块吗?你家大人会不会说我欺负小孩故意压价?”
苏月这才明白自己以为的狮子大开口只是个错觉,她是个知错就改的乖姑娘,立刻改口:“那您加点?”
“那就一张大团结?”
“行,就这样。”
苏月接过崭新的大团结,和陈老大夫告过别,喜笑颜开地走到已在抓药的爷爷和父亲身边。
苏青山和苏东明都被她得意的样子逗笑了。
b计划圆满完成,回去的路上原本就很娇俏美丽的苏月神采飞扬,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惹得路人纷纷回首……
将装满东西的麻袋运到车站,留下苏青山和苏月看守,苏东明和苏远方一起去还小三卡。
爸爸和堂兄走后,苏月拿出两块玉米发糕,和爷爷吃着玩。
他们从胜利街出来的时候已经吃过东西,不过苏月做的发糕味道太好,不喜欢随便加食的苏青山舍不得推辞,接过发糕细细品尝。
苏月一边吃一边左顾右盼,虽然活过一回,但身边这些熟悉而陌生的事物仍让她感到新奇。毕竟前世不管是结婚前还是结婚后她都没有机会平心静气的欣赏这个年代独有风景人情。
苏月有些贪婪的观看着,突然听到背后传来几声惊叫。她回头一看,发现几米开外的地方一位老人晕倒在地。
苏月急忙奔过去,这是她学医以后每每遇见事故的第一反应治病救人是学医者的职责。
老人貌似被人撞晕的。肇事者好像要跑,但没跑几步就被人揪住了,现在正在与人争辩,苏月觉得那个尖利刺耳很耳熟,顾着救助伤者也没有多想,第一时间捏上了晕倒老人手腕上的脉博。
这时候民风还很淳朴,老人晕倒后,除了苏月,还有好几个人过来帮忙,有一位大婶甚至已经掐上了大娘的人中,尽管没有效果。
“没效怎么办?咦?你是大夫吗?”
大家见苏月一副中医问诊的熟练模样,即刻都将希望寄托在她身上。
苏月把完脉点了点头:“大娘没事,是饥饿和精神紧张引起的昏迷,没事,大家不要担心。”
苏月说完,将瘦成一把骨头的大娘扶起来坐好,在她的胸口和四肢轻轻锤击了几下,不一会,大娘就悠悠醒转了。
“我,这是怎么啦?不对,小勇呢?小勇……”
醒过来的大娘顾不上别的,就惦记着自己带着的孩子。
静立一旁的黑瘦小男孩本来没有哭,此时见奶奶醒过来呼唤自己,这才忍不住哇哇大哭起来:“奶奶……我在这……”
看样子刚才是吓坏了。
“哦,乖孙子。”
大娘一把搂住自己的孙子,轻轻给他拍背,拍了两下,才依稀记起晕倒之前的事。
她不确定地问道:“我这是被人撞晕了?”
“是啊,就是她,走路不长眼,现在还不承认错误。”
见当事者询问,立刻有人将一个骂骂咧咧的女人扭了过来。苏月抬头一看,脸色立刻就变了:还真巧,竟然是前世的婆婆孟秀芝。
不是说她这几天病的很严重,所以让吴玉峰请假回城照顾她的吗?怎么这会子生龙活虎的?
苏月拧着眉嫌弃的看了看自己前世曾经恨之入骨的狠毒女人,嘱咐大娘坐好,自己慢慢站起身来。
大概是苏月刚才的话被孟秀芝听了去,见大家仍在抨击自己,连忙向苏月投过去求助的目光,口气却依然理直气壮:“你们不要诬陷我,刚才那个姑娘明明说了,那个人是自己饿晕的,而且已经没事了。”
众人一回忆,好像苏月的确是这么说的,脸上都有些讪讪。
苏月并不后悔刚才没有趁机诬陷孟秀芝一把,这种小人值不得她将自己的人品搭进去,她说事实就行。
她抬头看了一眼孟秀芝标志性的吊梢眉、三角眼,忍住冲心的厌恶感心平气和的说道:“大娘是饥饿和精神紧张引起的昏迷,你如果不撞过来,大娘不会精神紧张,自然不会昏迷。而且刚才是救治的及时,否则后果很难说。”
“对啊,是这个理。”
“不管怎样,人的确是你撞晕的。”
“刚才人被你撞倒后,你扶也不扶一下就想跑。现在人家姑娘救过来才没事,否则谁知最后会怎样?”苏月的话让人群重新沸腾起来,那些心思通透会说话的人立刻抓住了事情的重点。
“我,我也不是故意的。我刚才也是有急事来着。大家放过我这个可怜的人吧,呜呜呜……”
众怒难犯,孟秀芝终于软了口气,开始抹泪装孙子。前世被她折腾惨了的苏月越看越觉心烦,终于忍不住离开了人群。
她来到自家堆放东西的地方,对一直在这里看守的爷爷解释说,她刚才那些行为是从书本上学来的急救措施。
苏青山立刻信了,想起他孙女是读过高中的人,又是一阵骄傲。
苏月离开的一会,强悍的围观群众已经让孟秀芝给大娘赔了理道了歉,本来还有人说让赔点钱的,李大娘执意不要,孟秀芝又刻意装穷,最后只好让她走了。
人群也散了。
苏月见孟秀芝离开,心中的不适感这才消失。她包了两块发糕和一些煎饼重新走了过去。
救人就到底,她知道李大娘如果再不吃东西,很可能再次晕倒。
见苏月竟然给自己送吃的,李大娘愣了一愣,却没伸手接下,只是连声说谢谢、不用。
第二十四章 又见渣男
苏月拉过李大娘骨瘦如材的手,柔声说道:“婶子,您如果再不吃东西很可能再次晕倒,到时候宝宝怎么办?”
她见李大娘有些迟疑赶紧拿出一块发糕递给眼巴巴看着糕饼却不吵不闹的乖小孩,对他说道:“您看小勇也饿坏了。小勇来,快接着姑姑的发糕,一定要吃,吃了才有力气照顾奶奶呀。”
李大娘看着不停咽口水却不敢伸手拿发糕的乖巧孙儿,终于流着眼泪接过了那包食物。
见奶奶首肯,小勇接过发糕,飞快地在上面咬了一大口,随后眼睛兀地亮了:真好吃啊。
苏月在李大娘吃东西的时候,重新给她把了把脉。
李大娘是典型的营养不良,可是在这大多数人饥一餐饱一餐的年月,让人注意营养的话怎么说的出口?
但叮嘱却是必须的:“大娘,您这身体,以后绝不能随便挨饿了,您知道吗?”
“嗯,我知道了。”李大娘连忙点头,眼中却是一片茫然。
“大娘您说您是三台村人,是风陵镇的三台村吗?”
“是啊,闺女你知道三台村?”
“嗯,我们是小石村的。”
“小石村?真的吗?那我们离的不远啊。”
“是啊,您如果去小石村就去家坐坐,我叫苏月……”
苏月正和李大娘说的热闹,苏远方突然拿着几张玉米煎饼跑了过来:“妹妹,车来了,我们走吧,对了,这是二叔让拿给这位大娘的。”
苏月回头看了看正在往长途汽车上搬运东西的爷爷和父亲,赶紧将煎饼塞到李大娘手中,急切的说道:“大娘我先走了,这些饼您拿着,都是我自己做的,不值什么,您别客气。”
“这怎么成?”李大娘本要推辞,听苏月这么说,只好红着眼眶收了下来。
下午是回程车,车上的乘客通常较少,苏月他们的几个麻袋被允许放在了车厢前面的空座位旁边。
苏月和大家一起将麻袋放好,留下苏青山和苏东明在前面守麻袋,自己和堂兄去往汽车的后排。
后排虽然颠簸,却比较安静,不管是聊天还是养神都是上选。
苏月本来很高兴,谁知刚走了两步就看见了今生她最不想看见的人:前世的渣男老公吴玉峰。
和刚才看到孟秀芝时的感觉一样,吴玉峰如今在苏月眼里就像一只让人恶心的苍蝇。让人厌烦之余,恨不能驱之而后快。
刚才看见孟秀芝,苏月就猜她是来给吴玉峰送行。
本以为他已出发了,没想到会在这一趟车上。
真是晦气。
吴玉峰眉目俊朗、唇红齿白,算是美男一枚,他神态怡然地坐在汽车中排靠窗的位置上,远远望去,给人君子如玉、秀色可餐的视觉感。
谁见到他都会忍不住多看两眼。
当然,若只是如此,他还不足以让前世的苏月和许多女子对他动心动情。
吴玉峰这人最厉害的不是高颜值,而是高明的语言表达能力。他很会关心人,安慰人的话总能说到人心深处。情话说得更是动人。
这与他精深博大的文化修养不无关系。
如果走正路,他妥妥一个前途无量的人才。
可惜老天一时大意,给了他才与貌,没给他人品。
让他成为一个处处留情的斯文败类。
苏月前世就是沦陷在他绵绵不断的美妙的情话里。
只是,那是在结婚前,结婚后,绵绵情话变成的黑心醉拳。
苏月一看到吴玉峰便立刻收回了视线,无事人一般与苏远方说笑着继续向车厢后面走。
吴玉峰早就发现了苏月一行人。
他很想上去套近乎,不过苏远方、苏青山和苏东明都在,他只好歇了心事。
他知道苏月和其他许多女孩一样,在他有意为之的温柔攻势下,已对他产生了足够的好感。
以往苏月在他面前都是一副羞涩乖巧的模样,不用他主动,她自己就会寻找各种借口与他接近。
今天肯定是顾忌家人,才故意装作没看见自己,但指不定心里怎么激动呢?看那小脸都有点红了,粉嫩粉嫩的特别诱人。
吴玉峰思忆着苏月娇俏的模样,身体不禁有些发热。若不是他惯于掩饰,此刻脸上的表情一定很委琐。
他也有些奇怪,为什么今天才发现苏月特别美丽?
她那幅水灵可人的模样,别说是在小石村、风陵镇,就算是在晴水市甚至全国,也是顶尖的美丽。
那白皙粉嫩的小脸,黑漆漆亮晶晶的剪水双眸,臃肿军大衣掩饰不住的曼妙身材。
每一样都无可挑剔。
只是,以前怎么不觉得呢?总觉得只是姿色尚可。
是她变了,还是自己以前眼瞎?
不过这可是好事。
和以往纯粹是玩暧昧不同,吴玉峰接近苏月是想要和她结婚的,他想让苏东明助他回城。
这个苏东明,看上去好像只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其实很不简单,人脉很广。
吴玉峰想到自己好几次碰见苏东明与晴水市里有头有脸的人物称兄道弟,思忆着苏月的如花娇颜,越发觉得自己的主意可行。
这样美女,这样的助力,好像有必要加紧攻势啊?
吴玉峰这样想的结果是,他处心积虑的捕捉到苏东明的目光并回过去一个灿烂明媚的笑脸。
伸手不打笑脸人,苏东明虽然对吴玉峰甚为不喜,却还是礼貌的回了吴玉峰一个若有若无的微笑。
本来只是敷衍,没想到这一笑,让吴玉峰顺杆爬,舍弃了他原本的座位,来到苏东明身边。
吴玉峰想的很简单,在车上他不好主动找苏月攀谈的话,那就曲线救国,先和未来老丈人打好关系好了。
但是,苏东明及苏青山今天大概是累了,应付了他几句便开始假寐。
吴玉峰心底直喊晦气,只好也假装打起了瞌睡。
苏月将这一切看在了眼里,心里暗暗好笑,原本因为吴玉峰变坏的心情慢慢好了起来。
前世与吴玉峰离婚后,她也怨恨了吴家三人好长一段时间。后来听说吴玉峰坐牢,孟秀芝和吴玉莲过的也很凄惨,心中的怨恨才慢慢消散了。
重生后,她原以为自己可以心平气和的面对吴玉峰一家人,结果发现真正面对时,心中的负面情绪仍然很重。
没办法,如今吴玉峰对她虎视眈眈,她不将他赶得远远的,心里怎么踏实?
第二十五章 苏月的清单
在汽车上颠簸了两个多小时,下午三点多的时候,苏月一行人终于顺顺利利的回到了风陵镇。
苏东明去取牛车,其他人留守。
谢绝了朋友邀请他们一家子吃饭的好意,苏东明留下一条约两斤多重的干鱼,便要赶着牛车去车站。
早上来的时候苏东明给了朋友一块风干的野猪肉做见面礼,现在又送了条刚买的干鱼,这些都是稀罕物,朋友推托不掉,又过意不去,于是回送了一袋枣干。
苏东明客气了两句便收下了。
牛车出了风陵镇,放松下来的苏月拿出枣干与大家分着尝了一点,发现味道出奇的好。
苏月心中一动:这种枣若是生长在空间味道一定更好吧?
她想要找一些枣核做种子,可惜这些枣干是去了核的,苏月拿着袋子捏了半天才找到两颗“漏网之鱼”,不过两颗枣核看上去都很饱满,应该可以发芽。
苏月小心翼翼地将枣核收好,想要空间土地的小规化,不禁想起了自己交给陈金生的那张清单。那张清单上有一条是求取种子的,她写的是:各类药材、花草、蔬果种子,种类越多越好,数量适宜。
苏月惦记着自己的清单,殊不知陈金生老大夫此时已经盯着她给的那张清单发呆发了足足半个多小时。
他实在太震惊了。
苏月将清单交给他时,纸张好几番对折着,是便于之前贴放于衣兜。
陈金生初初以为清单上列的只是些普通玩意,最多贵重点。
苏月在的时候,他只顾着和苏月说话,没有打开纸条。
苏月走后,他第一时间关注的是人参和首乌,他拿着两袋珍稀药材在后堂自己的卧房偷偷乐了很久他又是有百年老参的人了。
总之,陈老大夫为这几支品相优良、可遇不可求的珍惜药材痴狂了好久,等他终于淡定下来,时间已过去两个多小时。
他心情愉悦地嘲笑了自己一会,坐下喝了几口热茶,这才拿出苏月的清单,准备“受人所托,终人之事。”
陈老大夫喜滋滋、慢悠悠的打开折叠得整整齐齐的清单纸笺,首先被上面龙飞凤舞、飘若流云的狂草惊艳了。
他想,这些字肯是苏月师父的手书。
苏月这么年轻,绝然写不出这等功力深厚的字。
不过这些字迹非常女性化,看来她的师父是个女人。女师父女徒弟的组合也算是美事一件,让他替苏月欣喜。
不过,她师父是不是太富裕了一点?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苏月说过,她师父不差钱,而且还有一棵三百年的人参。
陈金生真的很想知道苏月的师父是谁,可惜认识的人中没有谁能对号入座。
陈金生欣赏了半天书法,这才细细查看起清单上的内容,等他看完,又呆住了。
这份清单也太出人意表了吧?
清单上列出的东西有些很平常:什么毛线十五斤、红纸十张、银针两幅,还算普通。但她这个季节要那么多种子做什么?
还有帐篷?她们又是要来做什么的?去寻药?现在时机不对吧?
那是以后备用?
她们不是不差钱吗?
肯出钱这些都不是难以买到的东西。
何必现在买?
不会是图省事吧?
反正让自己筹集一样是筹,两样也是筹?
陈金生觉得这个道理似乎说的通。
但还是觉得这份清单很诡异,透露着无法言说的信息。
再往下看,狂草的物品条例截止,替以端庄秀丽的小楷写着附言:以上种种,除了银针必不可少,其他可有可无。
看完这一句,陈金生觉得更奇怪了,觉得苏月师徒比他想像的还要高深。
清单上的物品虽然有些奇怪,但对陈金生来说只是小菜一碟。
毕竟作为一个人品、医术都很过硬的老中医,他的人脉并不是说着玩的。
本来他只要派人出去知会某些人一声,无需他亲自出面就会有人帮他把小石村的事办的妥妥的。
但是现在他准备事事亲力亲为。
牛车驶出风陵镇时,苏月突然发现自己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买手表。
虽然他们家有一个让村里人羡慕的挂钟,可习惯了随时看时间的苏月觉得真心不习惯、不方便。
供销社普通手表也就一百多块,本来可以让陈金生帮忙买,不过苏月觉得手表是纯私人用品,还是自己亲自选购比较好。
看来下雪前还得找机会去一趟市里,买手表也买点毛线。清单上的十五斤毛线少了点,只能给家里人每人织一套冬用厚实的。
背心什么的还没着落。
早晨出来的时候他们在路上没有碰到几个小石村的人。
这会子回去却接二连三碰到好多人。家里另外三人大着嗓门和人打招呼,苏月沉默不语,只偶尔点头微笑。
村民大多赶着牛车,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