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资本大唐-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知道!”李贞和李恽对视一眼,然后同时答道。当初六哥李愔发明了火枪和火炮后,不但派人送来这两种火器的制造之法,另外还派来一批经验丰富的实战士卒,后来这些士卒留在军校执教,专门成立了火炮科和火枪科,帮大唐训练了一批火炮兵和火枪兵,这次对薛延陀的作战中,就动用了一批火炮兵,结果在与诺真水之战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对方的骑兵就是在火炮的轰击下,士卒恐惧战马受惊,根本组不成骑兵阵形,结果被李绩大将军杀的大败。

李世民也想到火炮兵的战绩,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一种得意的表情,虽然这次是大唐对外战争中初次动用火炮,但已经证明了火炮的价值,这也说明他当初成立火炮科的作法也十分英明。

不过李世民紧接着又想到自己要说的正事,因此看了看李贞和李恽道:“这次对薛延陀的作战中,火炮的表现的确不错,不过据六郎派来的教官说,火炮兵因为缺乏实战经验,表现的并不算特别好,另外火枪兵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没敢把火枪兵用到如此重要的战场上,怕的就是万一实战经验不足,会导致整场战争的溃败。”

李世民说到这里,故意停了下来,然后用一种笑眯眯的目光看着两个儿子。李贞和李恽若是连这种话外的意思还听不明白的话,那干脆一头撞死算了,其中李贞更是一脸欣喜若狂的道:“父……父皇,您的意思是把火炮兵和火枪兵借给我们,让他们积累一下实战的经验?”

李世民看着李贞和李恽惊喜的样子,也是笑呵呵的点了点头道:“不错,我大唐兵威鼎盛,特别是在灭了薛延陀之后,估计在未来几年之内,都难以有什么战争发生了,这虽然是好事,但对于缺少实战经验的火炮兵和火枪兵来说,却并不是件好事,刚好你们兄弟有如此志向,为父在其他方面也帮不上什么忙,所以干脆就把火炮兵和火枪兵暂时借给你们,不过他们的武器和消耗的物资还是需要你们自己想办法提供。”

李世民虽然说的好听,但是一码归一码,名义上是把两支火器部队借给李贞和李恽,但其实只不过是租给他们,而且还不提供武器。

李贞和李恽听后也是相对苦笑,不过他们已经很满足了,毕竟当初六哥向外开拓时,自己这位父皇可是没有给过一兵一卒,现在他们能租到两支精锐的火器部队,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离开两仪殿后,李贞和李恽又到后宫见了各自的母亲。李恽的母亲王氏,原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宫女,后来被李世民偶然临幸后产下李恽,这才被封为婕妤,属正三品,地位在四贵妃和九嫔之下。

王氏出身卑微,哪怕是在生下李恽,被封为婕妤之后,也依然十分的低调,无论对谁都是和和气气的,从来不与人发生争执,哪怕是受到别人的欺负,也从来都不敢声张,不过幸好后宫中有儿子的妃嫔本来就不多,再加上长孙皇后治理后宫极严,所以倒也没人敢太过欺负她。

对于儿子效仿李愔的打算,王婕妤并没有阻拦,只是有些担心儿子在外,会照顾不好自己,所以一直叮嘱李恽注意休息。其实王婕妤之所以不拦着儿子,主要是在她的认知中,一直以来儿子哪怕是在向海外发展,最多也就是坐镇大后方,至于其他的事,自然有李世民帮着安排,更不可能有什么危险,因此她才如此的放心。可惜王婕妤却并不知道,到了海外之后,一切全都要靠李贞和李恽兄弟二人自己打拼了。

李贞的母亲燕德妃是四妃之一,与杨妃的地位相当,而且燕家也是有名的世家,特别是这几年燕北一直跟着李愔,使得燕家发展极快,早已经位列大唐一流世家之中,所以燕德妃虽然不像杨妃那么得宠,但却是后宫中分量极重的贵妃。

不过也正是燕妃有如此的身份和地位,所以她可不像王婕妤那么无知,燕妃知道这次儿子远赴海外,不但要事事都要靠自己,甚至还要冒着很大的风险,一不小心的话,甚至连小命都可能丢在那里。

也正是知道这些,所以燕妃对这件事从一开始就表示了反对,但是李贞却是个极有主见的人,而且从小被燕妃溺爱着,也不怎么怕母亲,所以无论燕妃怎么劝说,都无法让李贞改变自己的主意。

“好,你走吧,走了就不要再认我这个娘!”俭德殿内,燕妃又哭又闹的冲着李贞大吼道,丝毫没有平时里雍容的气度。

而李贞看着老娘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样子,也是十分无奈地开口道:“母妃,你不要闹了好不好,听我好好给你解释行不行?”

“解释?有什么好解释的,好好的安乐王爷你不做,非要跑到荆棘遍地的海外去,你从小就是锦衣玉食的,哪里受的了那种苦?”燕妃还是哭闹着道。都说怀孕的女人没有道理可讲,但其实当娘的女人也没什么道理可讲,特别是在自己的儿子不听话时,燕妃现在就已经显露一个母亲的本质。

看到母亲的样子,李贞也十分无奈,不过他也知道母亲是为了自己好,所以只得耐着性子道:“母亲,您也不是不知道,儿臣这个亲王表面看上去风光,但那一切都只不过是因为父皇在,但说句大逆不道的话,万一有一天父皇不在了,那儿臣这个亲王还不是要看着别人的脸色过活,而且到时您也会儿臣一起受罪,倒是杨妃人家就没这个顾虑了,无论是留在国内还是到六哥那里,都是过的逍遥自在,根本不用看别人的脸色。”

按照唐律,若是李世民去世,那么他的妃嫔则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没有子女的,则会生活在皇宫中,由宫中奉养,只不过这些女人虽然衣食不缺,但却要在深宫中孤独终老,晚景说不出的凄凉。另外还有少部分是诞下皇子的,比如像燕妃和王婕妤,她们会跟着儿子生活,有了儿子做依靠,她们的生活比那些皇宫中的姐妹要强的多,而这也是不少后宫女子拼命都想为皇帝生下皇子的原因之一。

燕妃听到李贞提到以后的生活,她虽然可以不担心自己,但却不能不为儿子考虑,她们燕家势大,日后李治登基的话,肯定会对李贞有些提防,虽然暂时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但却会让李贞的日子不太好过,这不是亲情就可以阻止的。另外燕妃也知道儿子的性格,李贞一向都是胆大包天的人,做事也向来无所顾忌,若是让他事事都要看人的脸色,那还不如杀了他。

想到这里,燕妃也终于明白儿子为何一心向李愔学习的苦心,除了他自己不想过那种看人脸色的日子外,另外也是为了自己这个当娘的不受委屈。这让燕妃为儿子的孝心激动的不能自抑,甚至又流了好一会儿眼泪,这才安静下来。

“八郎,既然你意已决,那为娘也就不再拦着你了,不过你也别自己蛮干,这段时间我去找你舅舅商量一下,让他们也出点力,其他的不说,我们燕家出点钱总是应该的。”燕妃最后也开口道。李贞的舅舅也就是燕北的父亲,现任燕家的家主,现在燕家的事情虽然大部分都交给了燕北打理,但是燕北还在李愔府上挂着官身,所以有时候还是由他父亲处理。

李贞听后也是眼睛一亮,同时笑嘻嘻地道:“母妃不说我也要去见见舅舅,毕竟现在我这个做外甥的可是穷的很,军队更是个吃钱的大户,若是没有舅舅支持的话,那我只能向六哥去借了!”

看到儿子惫懒的样子,燕妃却是没好气的打了儿子的脑袋一下道:“你还和你舅舅分什么,他若是知道你效仿六郎的事,恐怕只会更加高兴,而且还会倾尽全力支持你,哪怕你表哥知道了,恐怕也不会反对。”

李贞听后也立刻明白过来,燕氏的兴旺虽然是靠着表哥燕北与六哥的关系,但是表哥与六哥的关系再好,却也比不上他与自己是亲表兄弟,另外若是自己真的能在海外打下一片天地,甚至最后立国的话,那么燕氏自然就是第一外戚,而他们付出的,不过是些钱财罢了,这种合算的生意,舅舅他们肯定是巴不得呢。

想通了这一点,李贞也就不打算和燕氏客气,马上开始盘算自己能从燕氏那里得到什么样的支持?不过就在这时,燕妃却忽然开口道:“贞儿,你既然要离开大唐,那件事是不是也该办一下了?”

第四百九十三章 沿着李愔的脚步

“什么事?”李贞随口问道,他满脑子都是怎么从舅舅那里要钱的想法,根本没空思考燕妃话中的意思。

燕妃一见没好气地道:“还能是什么事,自然是你的婚事,也不知道你怎么想的,那么多名门贵女不娶,非要和落魄的应国公之女订婚,不过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我也就不再说了,只是你在离开之前,一定把婚事给我办了!”

李贞听到这里也是一愣,显然是没适应燕妃跳跃性的思维,不过他也很快反应过来,脸色有些羞红的道:“成婚自然没有问题,说起来儿臣与美娘也都不小了,而且按照规矩,儿臣在离开长安前,也需要成婚了。”

两年前,李贞到了订婚的年纪,当时不少少名门世家都愿意与李贞结亲,毕竟别的不说,光是李贞背后的燕氏就是个不小的助力。不过李贞却选择了武媚娘的妹妹,也就是和他一起长大的小美娘,两人可以说是两小无猜,而且彼此也早已经有了感情,再加上李贞也知道武媚娘并没有死,不但是六哥李愔的嬬人之一,而且还是他的得力助力,掌管着齐王府的情报系统。所以无论是从感情上,还是从功利方面考虑,李贞都会选择武美娘。

从燕妃那里回来后,李贞并没有回自己的越王府,而是先去了武美娘和杨老夫人居住的府邸,前几年在李愔和李贞的压力下,武氏兄弟不但将长安的应国公府交给杨氏母女,而且还将国公府的产业分出一半,全都交给杨氏母女管理。也正是因为如此,武美娘也早就搬出了越王府,现在李贞想见对方的话,却需要多走几步了。

应国公府现在是杨氏做主,不过杨氏是个信道之人,性子比较平淡,所以对国公府的管理并不怎么过问,结果在美娘十二三岁时,就已经开始代母亲管理国公府,慢慢的接过府中的大权,再加上李愔和武媚娘明里暗里的帮助,现在应国公府也是十分兴旺,名下有着大量的商铺和工厂,对此李贞也是大力支持,毕竟他也知道,这一切现在都是美娘的,到时美娘嫁给自己,那这些产业就全都是他的了。

年方十六的武美娘听到李贞来访时,也是十分高兴,放下手中的事就跑了出来,自从订婚之后,美娘与李贞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在一起了,有时也经商一起参加一些贵族宴会,这也让两的感情更加深厚,因此见面也十分随意。

当正在喝茶的李贞看到气喘吁吁跑来的武美娘时,也是心疼的不得了,急忙上前扶她道:“跑那么急干什么,我又不会逃了。”

“我……我想早点看到你吗!”娇小的美娘有些娇羞地道。十六岁的美娘与她的两个姐姐不同,她长的比较娇小,而且鹅蛋脸、大眼睛,看上去是个十分可爱的女孩子。有人说美丽的女孩不一定可爱,但可爱的女孩却一定是美丽的,这句话用在美娘身上就十分合适。

听到美娘的话,李贞也不禁感到有些愧疚,他这段时间一直忙着组建军队的事,自然没时间来看美娘,也难怪今天自己来了之后,她会这么的高兴。

不过李贞很快就恢复过来,拉着美娘的手让她在自己身边坐下,然后又将燕妃让他们两人尽快完婚的事讲了出来,结果美娘听后也是又羞又喜,看向李贞的目光中也满是甜蜜。说起来美娘一人挑起半个应国公府,放在后世也算是一个女强人了,但是她却对李贞用情极深,甚至可以说是百依百顺,两人相处时,处处都透着一股小女人的意味,这也是李贞格外喜欢美娘的原因。

李贞身为越王,他的婚事可万万马虎不得,至少光是准备就得花上几个月,所以李贞也没呆在长安干等着结婚,而是和李恽一起,去了新占领的安北都护府,用粮食为诱饵,再加上之前又有落云等部落做榜样,所以很快就招集了一批在战争与灾荒中走投无路的小部落,加在一起也有近二十万人。

这些草原人在李恽的安排下,再加上李愔的协助,开始慢慢的向海外转移。至于李贞,他则赶回了长安,与武美娘举行了一个盛大的结婚仪式,只不过很可惜的是,李愔根本赶不回来参加,另外武媚娘也无法公开身份,所以也没能来,这让台湾的武媚娘对此十分失落。

成婚的李贞并没有休息多长时间,而是在第三天就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准备之中,他将自己越王府的产业全都变卖一空,筹措出笔的财物,另外武美娘也表现出一个贤妻的本色,十分有魄力的将应国公府的产业也随之变卖,然后将所有财物都交给丈夫,以示对李贞的支持。

而李贞和李恽的事也已经在长安城中传播开了,他们对于武美娘此举,也全都感到有些震惊,毕竟谁也没想到,这位应国公的三小姐,竟然有些决断?另外那些报纸也对此事纷纷报道,几乎全都是一面倒的正面评价,甚至不少人都认为武美娘可以作为贤妻的典范。结果一时间武美娘的声望大增,甚至还有不少男子摇头叹息,为找不到像武美娘这样的好妻子而自伤自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李贞的母族燕氏也开始四处筹措物资,大张旗鼓的支持李贞的行动,相比李贞和李恽的财力,燕氏才是真正的有钱人,别看李贞和李恽砸锅卖铁的把所有产业都卖了,但是筹措的物资却还不到所有物资的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的物资几乎全都是燕氏提供的,这也让所有人都见识了一下,什么才叫做真正的有钱人?

不过相比较而言,真正对李贞和李恽帮助最大的,却并不是燕氏,而是远在台湾的李愔。

从一开始的时候,李愔就帮李贞和李恽两人指明了开拓的方向,而且还为他们搜集天竺各方面的情报,让他们在长安之时,就已经对自己要去的地方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另外李贞和李恽招纳的草原人,也全都由李愔帮着向海外运输,而且在刚开始的时候,这些草原人肯定不能一下子全都运到天竺去,肯定要有一个暂时的驻地,而这个驻地也是由李愔提供的,就位于林邑国内,那里是粮食产区,养活二十万草原人根本不成问题。

当李贞和李恽将物资全都筹措完毕后,他们带着前段时间招揽的心腹之人,再加上两个王府的两千护卫,带着家眷浩浩荡荡的离开了长安,然后在郑州上船,沿着黄河一路东去,走上了当初李愔走过的那条道路。

不过李贞和李恽并没有急着赶路,甚至从到达登州之后,他们就开始走走停停,这主要是李贞和李恽要带着手下的人参观六哥李愔治下的属地,比如他们在登州坐上火车,将整个登州城转了个遍,让所有人都领略到了登州的繁华。

另外他们还去了泗沘,参观了只允许汉人居住的南韩州,另外也去了倭国,参观了一下火枪与火炮初次进入实战的战场,而当到达已经繁荣无比的上海时,更给所有人都带来无比的震撼,毕竟谁也无法想像,这座城市在几年前,还只是一片荒芜的沙滩。

对于上海的变化,李贞和李恽受到的震动最大,因为他们亲眼见到过这里的荒凉,所以在见到眼前的繁华时,都让他们有了一种如在梦中的错觉,直到见到李恪时,他们才从震惊中清醒过来。

李恪也知道了李贞和李恽此行的目的,而且也知道这两个弟弟的志向,对此他不但十分支持,甚至隐隐间还有些佩服,毕竟当初他就没有如此魄力,竟然可以放弃大唐的一切,与李愔走上相同的道路。

不过李恪感觉现在还不算晚,自己的年纪也不大,等到上海这边走上正轨之后,借着这座新城产生的巨大的利益,也许自己能与三个弟弟一样,同样走上向外扩张之路。

另外李贞和李恽在上海也见到了他们的大哥李承乾,虽然他们听说大哥在上海甘心做了个小官,但是却一直不敢相信,直到见到李承乾身穿绿色官袍的样子,才让他们彻底的相信这竟然是真的。

不过李承乾虽然不再是太子,但毕竟还是他们的大哥,所以四兄弟聚在一起,也十分的热闹,晚上聚在李承乾的府上,同样也是喝的大醉。

李贞和李恽在上海住了三天,等到部下们将上海参观完毕后,李贞这才对所有属下道,他们将在海外建立起一个巨大的王国,而他们的王都,也将是一座比上海城还要繁华的城市。虽然这只是一个宏伟的蓝图,但却真实的激起所有人的士气。

离开上海之后,李贞和李恽的船队再次南下,这次的目的地直指台湾的基隆,而在那里,李愔已经在等着这两个弟弟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武美娘和母亲杨氏也随李贞一起来了,只不过她们现在都还不知道,武媚娘早就在基隆望眼欲穿的等着她们了。

第四百九十四章 越王号上

李贞所乘的大船名为越王号,是李愔在登州为他建造的一座新船,同时以李贞的封号为船名,规格大小与李愔乘坐的齐王号相同,行驶起来十分平稳,另外李恽的蒋王号也是同样如此,这两艘船算是李愔送给两个弟弟的小礼物。

越王号顶层最大最舒适的一间舱房中,这里并不是李贞和武美娘的住处,而是武美娘的母亲,也就是杨老夫人的住处。杨老夫人以前做过女冠,也就是女道士,后来还是李渊做媒,杨老夫人才还俗嫁给了武媚娘的父亲。也正是有这段经历,这使得杨老夫人生性比较淡漠,平时最喜欢的就是呆在房间里诵读道藏,一般不怎么出门。

说起来杨老夫人也是出身名门,她父亲杨达乃观王杨雄之弟,而杨雄又是杨坚的族子,所以若是真算起来,杨老夫人还是杨妃的族姐。

这一路上杨老夫人的心情都十分不错,因为除了最小的女儿已经正式成为越王妃外,大女儿武顺也随他们一起来了。武顺是个苦命人,丈夫贺兰越石早逝,只留下一子一女,也就是后世十分有名的贺兰敏之与其妹贺兰敏月,不过现在他们还只是两个七八岁的小家伙,其中贺兰敏之八岁,而贺兰敏月也才刚刚七岁,长的粉雕玉琢极其可爱。

也正是有了外孙和外孙女的陪伴,杨老夫人这一路上非但不觉得寂寞,反而比在长安时的心情还要好许多,甚至饭也比平时多吃了些,这段时间下来,竟然比以前还要胖上一些。

今天正在做早课的杨老夫人就被敏之和敏月拉到甲板,然后两个小家伙爬在船舷上看着海面上的飞鸟,时不时的大呼小叫,孩童的天真烂漫展露无疑,也给整个枯燥的航行带上了一抹难言的生机。

“你们两个又在缠着外祖母,还不给我回来吃饭!”正在这时,一个娇媚的声音忽然高喊道。紧接着一个美貌无比的妇人走了过来,满脸都是明媚的笑意,她就是媚娘与美娘的大姐武顺。

不得不说,武氏三姐妹都是天生丽质之人,武顺今年还不到三十岁,正是一个成熟女子最美丽的时候,而且她与武媚娘长的有七八分相似,只是相比武媚娘,武顺更加的妩媚,特别是那种成熟女人的风情,让人一见就禁不住沉迷其中。

贺兰敏之和贺兰敏月听到母亲的声音,也不敢再缠着外祖母,笑嘻嘻地跑到母亲的身边。而杨老夫人也走了过来,带着两个孙儿,与女儿一起回到船舱吃早餐,至于李治和武美娘,他们才新婚不久,正是对男女之事食髓知味的时候,再加上在船上又没什么事,所一般不到中午,这对新婚夫妇是不会起床的。

船上有专门的餐厅,下人们也早就准备好了早餐,虽然是在船上,但是却有新鲜的蔬菜提供,这是因为船上有一块不大的菜园子,可以将蔬菜移植到船上,一般保证它们存活数天还是没有问题的。

杨老夫人和武顺都是喜食清淡之人,因此早餐也只是让人资金准备了几样小菜,主食也只是白米粥,另外贺兰敏之和贺兰敏月吃的却是鸡蛋羹,另外桌上的几样肉食也是为他们准备的,毕竟小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能像杨老夫人那样只吃青菜。

小孩子无论做什么都是打打闹闹的,吃饭也是一样,不过杨老夫人看着两个孩子,心情却是极好,吃饭也感觉比平时有胃口。而看到母亲的样子,武顺却是开口笑道:“母亲,小妹也终于成婚了,说不定明年这时候,您就又能多出一个外孙来!”

武顺说着,还特意的向李贞和武美娘的房间方向瞄了一眼,眼角眉梢溢满了成熟妇人的风情。只不过同时她也感觉心中酸楚,自己年纪轻轻就守了寡,敏月甚至还是丈夫的遗腹女,她一个妇人家,好不容易才把儿女拉扯到这般大,幸好这几年小妹重掌应国公府的大权,她平时也有了生活的依靠,不过这次小妹将家业变卖一空,本来是给她们母子留下一些产业的,但是武顺觉得自己一家在长安无依无靠的,还不如跟着小妹和母亲一起,所以也就毅然带着儿子加入到离开的队伍中。

杨老夫人听到武顺的话,也露出高兴的表情,不过紧接着她的脸色一变,叹了口气道:“若是你二妹还在的话,恐怕也该有孩子了!”

武顺听到母亲又想起二妹媚娘,身子也是一僵,不过她怕母亲伤心,没敢接过杨老夫人的话,而是转移话题道:“我听别人说,台湾那里可是十分的漂亮,而且四季如春,冬天也是十分暖和,如此一来,母亲您的老寒腿可就能少受一些罪了!”

听到女儿转移话题,杨老夫人自然也知道女儿也是一片好意,不过也不知为何,自从她上船之后,就经常想到早已经‘去世’多年的二女儿,昨天甚至还做了梦,梦到在七年前那天,武氏兄弟带着李佑逼婚,媚娘为保护她和美娘,持刀站在大门前的情景。想到这里,杨老夫人的心中却是倍感酸楚。

不过就在这时,餐厅外却传来一阵如银铃般的笑声,紧接着一个娇小的美丽身影闯了进来,人未站稳就已经开口道:“大姐说的极是,长安天气寒冷,母亲的老寒腿总也治不好,这次到台湾,可得好好的养养!”

进来的正是武美娘,她刚才正要进门时,听到武顺说的话,因此这时接着说道,不过当她的话音刚落时,却忽然发现母亲的神色不对,好像是想起什么伤心事一般,这下武美娘十分奇怪,扭头看向大姐武顺。姐妹俩心意相通,武顺只是一个眼神,美娘就明白了,母亲肯定又想二姐了。

而正在这时,李贞也紧跟着进到餐厅,杨老夫人和武顺看到他进来,立刻站起来行礼,虽然她们是美娘的长辈,但李贞却是越王,所以礼度是不有废的。

李贞刚一进来就感觉气氛不对,不过却没有点破,而是笑着让杨老夫人和武顺免礼,然后又向杨老夫人问好,顺便还逗弄了一下贺兰兄妹,只是这对兄妹对于这位身份尊贵的小姨丈有些畏惧,甚至都不太敢说话。

倒是武顺却十分胆大,行礼后向李贞和武美娘调笑道:“越王殿下与小妹怎么起的这么早,现在可还没到中午呢?”

听到大姐的调笑,面嫩的武美娘又羞又怒,跑过去与大姐闹作一团,倒是李贞却是厚着脸色笑道:“我也不想起这么早,只是今天中午就要到基隆了,咱们得提前准备一下。”

武顺听到基隆马上就要到了,立刻不再与美娘打闹,转而向李贞问道:“妹夫,听说基隆以前就是个海盗窝,后来还是齐王殿下来到台湾后,才慢慢地将这里建设成一座繁华的城市,只是不知道这座城市与吴王殿下的上海相比如何?”

李贞一听却是一笑,有些自豪的道:“以前基隆的确是个海盗窝,而且当年我和六哥一起来到台湾时,基隆还只是一个临海的小城寨,根本没有多少人,那时三哥和六哥到台南去办事,把我和七哥留在基隆,结果刚好遇到土人袭击,我还亲自用手雷炸死过几个土人,可以说这座城的建造我也是出了力的!”

想到当初自己用火器对会来袭的土人,李贞也不禁感慨万千,当时他虽然年幼,但却已经有胆子亲临城头督战,后来更是击退了土人的袭击,那也是他第一次参加战争,虽然那场战争在现在的他看来,简直就像是游戏一般,但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六哥在战后对他说的那些话,也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听到夫君曾经在基隆上过战场,这让武美娘也十分惊讶,算一算年月,当初的李贞也不过十二三岁,这么小就敢上战场,果然不愧是自己的夫君。想到这里,美娘看向李贞的目光中也满是崇拜。

武顺是个极精灵的人,听后自然把李贞夸上了天,甚至连杨老夫人也对他露出赞许之色,不过却也没忘了叮嘱李贞,他的身份尊贵,日后绝对不能再亲临战场,以免发生意外。

闲聊了几句关于基隆的事,大家坐下来接着吃饭,而在吃过早餐后,李贞他们来到甲板上活动,这时李贞才有机会向美娘询问,刚才杨老夫人为何不高兴的事?

而美娘听后却是叹了口气道:“夫君你也知道,我们姐妹三人中,母亲最喜欢的就是二姐,但二姐的命不好,几年前就生死不知,为此母亲可没少偷偷的掉眼泪,这段时间也不知道怎么了,母亲老是想到二姐,因此心情也有些低落。”

“呃~”李贞听后一愣,他在几年前就已经知道武媚娘没死,而且还成为六哥李愔的女人,不过因为武媚娘的特殊身份,实在见不得光,所以他对这件事一直憋在心里,哪怕是对美娘都没有提过,不过现在他们马上就要到基隆了,而不出意外的话,武媚娘肯定也在,自己是不是该把这个消息告诉她,也好让她做好心理准备?

第四百九十五章 兄弟相逢

蔚蓝色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白云,偶尔有海鸟从空中划过,留下清脆的鸣叫声在空中回荡。同样蔚蓝的大海中,不时有海鱼从水中跃起,在泛起的浪花中穿梭而去。

李贞和武美娘相依在一起,静静地看着眼前的美景不说话,旁边的杨老夫人坐在椅子上,眼睛虽然在看着外孙和外孙女玩耍,但是却显得魂不守舍,看来她还沉浸在对武媚娘的思念中,武顺一边看着儿女玩闹,一边担心母亲,时不时还用羡慕的眼神看向小妹。

不过李贞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平静,但其实心中却在考虑要不要把武媚娘还活着的消息告诉美娘?不过他考虑半天,最后觉得还是暂时不告诉她的话,因为他不知道这次来到台湾,武媚娘会不会见杨老夫人和美娘,万一对方还想继续埋着美娘她们,那他岂不是坏事了吗?

其实李贞真正的想法是,他觉得这件事是六哥李愔惹出来的,那么就该由他自己向杨老夫人解释,毕竟把人家的女儿给掳走,而且还藏起来五六年,这种事可真够缺德的,到时自己这位岳母还不知道会怎么生气呢,自己没必要代人受过。

与此同时,越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