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资本大唐-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水泥的运营事务十分重要,段纶也十分重视,所以特意派了名主事做为李愔的副手,另外还有十几名经验丰富的小吏协助,至于李愔办公的地方,就在工部的旁边,是一个独立的院子,面积倒是不小,将近有三十亩,房屋也很多,不但有平常办公的地方,甚至连暂时休息的房间也有。

段纶带着李愔在院子里转一圈,最后才来到会客的大厅,所有从工部调拨来的人员都在厅中等候多时了。为首的是一个身穿绿袍的九品主事,这些人一见李愔和段纶进来,立刻躬身施礼道:“参见梁王殿下、尚书大人!”

“嗯,都起来吧!”段纶说完转头又对李愔说道,“六郞,我来为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工部主事李义府,别看他年轻,但为人十分有才干,是我工部中少有的少年俊杰啊!”

其实不用段纶着重介绍,李愔就已经注意到这个工部主事了,这并不仅仅因为他是人群中唯一的官员,更重要的是,这个人实在是太年轻了,看上去顶多有二十岁左右,长的唇红齿白十分帅气,从李愔进来之后,他就表现得十分恭顺,脸上也一直带着人畜无害的笑容,让人一见就心生好感。

“微臣李义府,参加殿下!”听到段纶介绍自己,李义府急忙上前两步,一躬到地道。

李义府?李愔总觉得这个名字有点熟悉,难不成又是个历史名人?不过现在不是细想的时候,于是笑着开口道:“呵呵,没想到李主事如此年轻,竟然已经得到尚书大人的看重,实在是我大唐之福啊!”

“谢殿下夸奖,下官其实没什么本事,只不过办事认真罢了,这些还都多亏尚书大人教导有方,才使小人有机会追随殿下。”这个李义府虽然年轻,但说话却是滴水不漏,不但把李愔和段纶都捧了一遍,顺便连他本人也夸了一下。

“哈哈~,义府还是那么会说话,老夫最喜欢的就是你这样的年轻人。”段纶显然最喜欢别人拍他马屁,一下子就高兴的找不到北了,怪不得他将水泥这么重要的事交给李义府?

李义府?等等!李愔忽然一下子想起来,这个李义府不会就是历史上那个李义府吧?那个号称是武则天手下两大打手之一,最擅长当面微笑背里捅刀子,所以又被人称为‘人猫’,被称为‘口蜜腹剑’的李林甫遇见他,还得称呼一声“前辈”。如果真的是他的话,那李愔今天可是遇上一个了不起的家伙。

“听李主事的口音,似乎不是长安人士,不知何事来到长安任职?”李愔不敢肯定,只能先试探一下再说。

“启禀殿下,下官祖籍饶阳县。后迁永泰,贞观八年才经过举荐来到长安任职。”李义府还是那幅笑眯眯的样子,老老实实的答道。

李愔心中一惊,李义府是哪里人他并不清楚,不过他却知道李义府的确是贞观八年才来到长安,并且一开始担任过不少底层小官,一直到后来李治被封为太子后,李义府攀上了李治的高枝,这才开始飞黄腾达。现在名字和时间都对上了,看来他就是有历史上号称武则天手下两大打手之一的那个人猫了。

“六郞,我那边还有些事情要处理,你就和李主事他们多熟悉一下,一会再让李主事带你去看一下城外新建的水泥作坊,所有调拨的工匠都在那里了。”段纶一看也没自己什么事了,于是起身告辞,毕竟他这个尚书也没空一直陪着李愔。

“噢,那小侄恭送姑父!”段纶的话打断了正在发愣的李愔,他急忙站起来送段纶出去,李义府他们这些人当然也都跟着。除了李义府这个九品主事外,其他人都是没有任何品级的小吏,李愔也没必要认识,有什么事直接吩咐李义府就行了。

虽说对李义府这个历史名人感到震惊,不过李愔也没有多想,该用的还是得用,他第一件事就是吩咐李义府定做一块‘水泥督造院’的牌匾,然后挂在院子的门口,这就是他这个水泥督造吏的正式官署名称了。

然后李愔又和众人谈了会话,正好这时也中午了,于是李愔请客,大家一起到王子豪开的那家酒楼大吃了一顿。到了下午的时候,由李义府带路,李愔又出城去了由工部划出来做为水泥作坊的地方。

路上经过李义府的介绍,李愔才知道这个新作坊原来也是工部的石灰作坊,段纶听说李愔在将作监就是用石灰作坊炼制水泥的,所以为了方便李愔,就将这个规模庞大的石灰作坊划出来,也算是给李愔提供了点方便。这让李愔不禁感慨,还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啊!

新作坊就在长安城外西北角上,紧挨着渭水,作坊占地规模极大,据李义府的介绍,这里最多可以容纳上千人一起劳作,毕竟工部有时要做一些规模极大的工程,对石灰的需求量很大,像这种规模的石灰作坊,在全国其他地方还有好几处。

李愔刚一进新作坊的门口,就看见身穿八品官服的白清正指挥工匠们改造水泥窑,石灰窑虽然也能烧水泥,不过经过白清那些将作监的匠人研究改进,发明了一种新的水泥窑,可以提高水泥的煅烧效率。

“殿下,您可来了,这工部的石灰作坊就是不一样,连专门用于粉碎的大水车都有。”白清一看李愔来了,急忙跑过来十分兴奋地说道。因为协助李愔烧制水泥有功,白清这个九品小官终于升了一级,现在是八品下的署令,只不过由将作监调到李愔手下任职。

“哦,竟然还有水车?快带我去看看!”李愔一听也十分兴奋,水泥的配料在煅烧之前,都是要经过粉碎的,但在将作监的时候因为条件不够,所以一直是用人力来粉碎的,效率十分低下,为此李愔还曾和白清讨论过这个问题,白清就提过有些大型的石灰作坊借助水力来粉碎石灰石,可惜李愔一直没有见过,没想到新作坊这里就有。

“是,殿下请随我来!”白清答应一声,急匆匆转身就走,他也是太过兴奋了,竟然没发现李愔身边还站着一个人。

“白清,这位是工部主事李义府,以后你们有许多方面要倾力合作,大家认识一下!”不过李愔倒没忘将李义府介绍给白清,以后白清就主管着新作坊内部的运营,而李义府则协助李愔管理水泥督造院的事。

“呃~,李主事真是年轻有为,刚才我太兴奋了,有些怠慢了李主事,还望您不要怪罪。”白清看到李义府时一愣,急忙施礼道。别看他的品级比李义府还高一级,但他是匠人出身,本来升迁就很困难,要不然他也不会做了快一辈子的九品小官,而且就算是得到升迁,上升的空间也很小,能升到六七品已经算是顶天了。但李义府就不一样了,工部主事可是正经的读书人出身,虽说现在只是九品,但只要办事得力,朝中再有贵人相助,以后就算是封侯拜相也不是没有可能。

“呵呵,白署丞太客气了,你一心为公,正是我辈学习的楷模,而且晚辈刚刚接触这水泥之事,以后还要向前辈多多学习才是。”李义府还是那副笑眯眯的样子,说出来的话仍然那么动听。

白清哪里受的了如此恭维,立刻将李义府视为自己子侄一般,对他的问话是知无不言。李愔也是心中一动,看来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没有一个简单人物,先不说历史上李义府的名声如何,但以他现在的角度来看,这家伙绝对是个难得的人才。

转过几排石灰窑,李愔就看到一排高大的水车立在渭水河边,在水流的冲击下缓缓地转动,水车下面不停的传来“呯呯呯~”的重物撞击声。

李愔快步走到水车下,眼前的景象让他为之惊叹,只见每辆水车通过简单的机械,带动着五个金属重锤,当重锤到达最高处时,就会猛然落下,利用本身的重量将下面凹槽中的材料砸碎,凹槽的两边站着两个工匠,一个负责槽中材料的翻炒,让重锤将材料砸的更加均匀,另一个则负责将砸好的材料铲到旁边的小车上,当小车满了之后,就有专门的力工推到前面混合煅烧。虽然现场粉尘满天飞,但工匠们却显得分工明确井井有条。

负责水车的匠头看到李愔他们到来,急忙上前行礼,他虽然不认识李愔,但却认识白清,知道白清新来的顶头上司,所以十分卖力的为他们介绍起水车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

李愔好歹也是受过后世全科教育的人,理论上的知识他比任何人都强,所以看了一会后,就发现有些地方对力学原理运用的不太合理,可惜现在没有时间改进,只能等以后再说了。

参观完水车之后,李愔在白清的带领下,又大概将整个作坊看了一遍,大部分都很满意,有些不如意的地方白清也正在整改,根本用不着李愔操心。

离开的时候李愔吩咐白清,让他将之前的水泥库存准备好,并且尽量加快水泥的生产,明天他就要用,白清当下保证不会误事,李愔这才和李义府一起离开。不过还没到他的水泥督造院,李愔就将李义府派到了工部,让他去要一批修路的工匠回来,今天就要办好,李义府也领命去办了。

现在天色也已经不早了,看着夕阳西下,李愔骑在马上志得意满,水泥造出来只是小事,如何能将它的功能发挥到最大才是大事,现在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就等明天开始行动了,到时他要用水泥建几条长长的大‘广告牌’,让所有人都先搞清楚水泥到底是做什么的,然后再将自己那个计划公布出来,到时……

“哈哈哈哈~”想到得意处,李愔禁不住放声大笑,惹得周围的行人纷纷注目,要不是看李愔衣着华丽,身边还有不少护卫,估计已经有人冲上来,将他当成精神病抓起来了。

第四十二章 水泥工业协会

就在李愔的水泥督造院成立的第二天,一件很普通的事却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在长安最繁华的东西两市,两条主干道竟然同时开始改造,而且施工的一方竟然是新成立的水泥督造院,不少人都知道梁王李愔被任命为水泥督造使的事,所以一开始就有许多人关注着水泥督造院的一举一动,没想到李愔上任后竟然不务正业,放下水泥生产的正事不管,反而抢了工部的名头开始修路?

有几个监察御史看不过去,立刻上本弹劾李愔越权,不过却被李世民给批了一顿,因为李愔修路用的是水泥,而水泥督造使则掌管一切与水泥相关的事务,所以这并不算是越权。虽然这个理由勉强说得过去,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显然是李世民在偏袒李愔,修路用的是水泥没错,但修路本是工部分内之事,李愔大可以只提供水泥,然后让工部派人来修,根本用不着他的水泥督造院出面。

不过随着两条主干道的修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道路本身所吸引,再也没有人在意这路是谁修的了。因为只要见过水泥路的人,都会被平整如镜、坚硬如石的水泥路面所震撼,在大唐人的眼中,将一堆面粉状的水泥加沙石混在一起,然后倒在路上抹平后,过几天就变成如石头一样,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所以现在修路的时候,总有一群好事之人跟着,赶都赶不走,甚至有不少人专程跑到东西两市观看。以东西两市的人流量,现在长安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水泥这种神奇的东西,而且也知道发明水泥的人就是之前召开五王宴的梁王,一时间李愔之名再次成为整个长安的焦点。

这天房玄龄刚下早朝,他正准备回中书省处理政务,却没想到被李世民叫住,非要拉着他一起去看李愔修的水泥路面。房玄龄身为中书令,身上的事务繁多,本来是不想去的,但奈何李世民身边的程咬金死拉硬拽,最后只能随着他们一起去了。他们这些人都换上便服,除了李世民、程咬金和房玄龄自己外,还有李靖和长孙无忌,刚好两文两武再加一个皇帝。

一行五人来到东市,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整个东市的主干道从中间被分成两半,右边已经铺上了水泥,而且也完成了硬化,现在已经可以走人了。左边那部分也正在施工,只见工匠用木板将路面隔成一个个长方形,然后将搅拌好的混凝土一点点倒进去,有工匠在里面将表现抹平,不过几刻钟的时间,一段十几米长的水泥路面就修好了,然后晾上一段时间,等表面差不多凝结后,就铺上稻草等着阴干。

“这速度也太快了吧,从六郎开始修路到现在,也不过十几天的时间,怎么一下子就将东市的主干道修好了一半多?”李世民看着快速被水泥覆盖的路面,有些迟疑不定的说道。

“陛下,其实这是梁王殿下在取巧!”房玄龄倒是看得明白,笑着指着那些修路的地方小声说道,“陛下请看,那些工匠只不过是在原来的路面上铺上水泥,因为这条道路本来就是以砖石铺地,相当的坚实,直接铺上一层水泥就行了,但如果要新修一条路的话,就要先把路面平整夯实,然后才能铺水泥,那时的速度可就慢的多了。”

“哈哈,这点朕倒没有注意!”李世民仔细一看,果然如房玄龄所说,于是笑道。

李靖和程咬金则好奇的走到修好的路面上,先是用脚使劲跺了跺,发现和那天见到的水泥板几乎一样,现在修好的这半边路已经开始使用了,路上的行人车辆很多,有不少人都如李靖和程咬金一样,对脚下平整坚硬的水泥路面十分好奇,有些人甚至还弯下腰摸摸路面,几乎和李世民他们初见水泥时的表现一模一样。

“陛下,如果不是亲眼见到的话,实在是想不到水泥路面还有这么多的好处,如果全国都用水泥来筑路,以后不但不用担心雨水的冲刷,而且运送货物的马车在上面行驶时,速度可以跑得更快,而且还节省马力,以老臣估计,如果以前一辆马车一天可跑百里的话,那么在水泥路上一天就能跑上三四百里,以后无论是运输粮草还是兵马,都要比以前快上数倍。”李靖也一脸兴奋的回来禀报道,他们虽然是便服出巡,但身边都有护卫将周围的人隔开,所以倒也不怕有人听见他们的对话。

“药师所言不错,水泥路如果修成,不但在军事上有大用,而且可以加快各地物品流通,使得百业更加繁荣,百姓也更加富足,实在是一项利在千秋的壮举!”李世民也是一脸感慨地说道,如果说之前他对大举修路还有些疑虑的话,现在看到这已经修成的半条街后,他也立刻坚定了修路的信心,只不过他没有发现,身后的长孙无忌却是满脸的阴晦。

李世民饶有兴趣在水泥路上走了几圈,又听了听周围民众的议论,发现讨论的大部分都是关于水泥和李愔的事,其中关于李愔的传言倒是引起了他的兴趣。

李愔以前的混蛋样子整个长安都知道,但从上次受伤失忆后,却开始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才华,极其具有传奇色彩。所以有不少人传言,说李愔身负两朝皇家血脉,身份尊贵无比,所以得神仙看中,得以传授天上的神术,所以才开始变得如此不凡。而且传言中还说的有证有据,比如说五王醉其实就是天上的仙酿,水泥就是传说中大禹治水所用的息壤等等,反正一个比一个离谱,可越是离谱,百姓们越是喜欢听。

对于这些传言,李世民听后是哈哈一笑,他可不信什么神仙看中李愔的鬼话,如果真的有神仙看中他的儿子,那也应该是看上李恪才对,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以前李恪都要比李愔强上太多了。

不过有人夸奖自己的儿子,做为父亲李世民还是十分高兴的,而且最近李愔也的确争气,表现出来的文才让人震惊不说,又献上水泥这种利国利民的奇物,而且还帮自己定下了灭辽之策,实在是让他这个做父亲的大长脸面,最近连杨妃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在东市上转了一会后,李世民几人又杀到了李愔的水泥督造院。现在督造院的牌子已经挂上去了,门口站着两个衙役,看起来倒也有模有样。

李世民的侍卫上去一亮禁卫的牌子,衙役不敢拦着,立刻放行。不过还没等他们进去,就看到有几个小吏匆匆从里面跑出来,怀里好像还抱着东西。李世民等人也没在意,径直走到里面的办事大厅里。

“殿下,商家每生产一吨水泥,就要交二十文的专利费,这是不是太少了些,按这个算的话,我们似乎一年收不到多少钱啊?”还没等李世民进去,就听见里面有一个年轻的声音高声问道。

“呵呵,义府啊,你还是太低估水泥的产量了,全国马上就要大修水泥路,这需要的水泥可不是一点半点,按我的估计,每年最少也要上百万吨,而且等民间看到水泥的各种效果后,肯定会吸引不少民众使用,他们才是水泥使用的大户,没个几百万吨的产量,根本满足不了全国的需求,这样算下来,一年收了十万贯的专利费,还是绰绰有余的。”李愔语气缓慢地说道,声音显得十分疲惫。

“可是这只是在市场达到最大时的产量,最开始几年的需求量肯定达不到几百万吨,那么开始几年我们就达不到向陛下的保证的最低费用了。”年轻的声音再次说道。

李世民听到这里脸上一愣,这倒是提醒了他,当初李愔为了总揽水泥事务,曾经向他保证,每年最少上缴十万贯的费用,听他们谈话的内容,这个费用好像就是从那个什么‘专利费’里来的。只是让李世民听不懂的是,那个‘吨’又是什么,听起来好像是用来计算水泥产量的?

“这个无妨,督造院下有那么多的工匠,除了一些有能力的用来研究水泥的改进,其他大部分也可以用来生产水泥,用这些水泥销售的利润来补专利费的不足,说不定还能有所盈余。”李愔显得信心十足,看来他在这方面的确下了不少工夫。

“嗯,如此一来,倒也可行。”年轻的声音沉吟了一下,接着似乎带着苦笑再次说道,“殿下的计划下官都理清了,理论上的确可行,不过对于那个‘水泥工业协会’,下官还是有些担心,毕竟从古至今,可从来没人这么做过。”

“哈哈哈~,没人做过才好呢,我们就是要开创一种新型的模式,让所有人都跟着我们这种模式走,以后无论是哪种行业,都要照抄水泥工业协会的运行方式,这可是一个千古留名的好机会,也是你义府兄出人头地的好机会啊。”镜头拉进办事大厅,李愔顶着两个黑眼圈半躺在椅子上,一脸兴奋地对李义府说。

这几天他一边要组织工匠修路,又要编写水泥工业协会的办事章程,白天忙不完晚上还要加班,好不容易把章程给搞定了。

其实李愔对水泥运营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仿照后世的专利模式,由水泥督造院提供技术,吸引全国各地那些有实力的人出资建厂,然后他们每生产出来一吨水泥,李愔就要从中收取二十文做为专利费。李愔代表着封建社会最强大的皇权,所以根本不怕别人赖帐。至于水泥工业协会,则是管理所有水泥生产厂商的一个半官方组织,主要是协调和处理各个水泥厂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而且每年还要在协会中召开厂商大会,商定下一年水泥在各地的价格,毕竟每个地方人力和物价都不相同,不可能统一定价,除非是把所有工厂都放在同一地区,不过这显然不太现实。

今天李愔将李义府叫来向他解说了一下,毕竟这么大的事他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有李义府这么一个好帮手不用实在有点浪费。但李义府作为一个传统士人,对于李愔的超前想法一时无法适应,让李愔费了许多的口舌。

“可是……下官实在是没什么信心。”李义府仍然显然底气不足,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李愔的脾气已经被他摸了个通透,知道这位梁王殿下向来不拘小节,平时在他面前随便一些更能获得他的好感,所以李义府慢慢的也少了许多顾及。今天这事他实在没有信心,以至于犹豫再三,却也不用担心李愔会因此怪罪。

“好了,事情就这么说定了,以后你就是水泥工业协会的副会长,告示我已经让人贴出去了,说不定明天就有人前来询问,你好好准备一下。”看李义府还在犹豫,李愔干脆直接强压下来,大手一挥替他做了决定。

“大丈夫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婆婆妈妈可不是我辈所为?”李愔接着又鼓励道。李义府却在心中腹诽:你是老大说的倒轻巧,可具体干活的还是我们这些小官吏啊!

“好!好一个‘敢为天下先’!愔儿你果然不愧是朕的儿子,哈哈哈~”正在这时,在外面听了好长时间的李世民高声赞道,如果不是亲耳听到,他还真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竟然有如此魄力?

第四十三章 火爆的招商

“参见父皇、陛下!”李愔没想到李世民会来,急忙躬身施礼,李义府虽没见过李世民,但他反应极快,跟着李愔也一起施礼。

“呵呵,都起来吧!”李世民大步走到厅中坐下笑道,“愔儿,没想到你的动作这么快,那个‘水泥工业协会’马上就要开始招人了?”

“是的父皇,告示我刚才已经让人贴出去了,估计今天下午就会有人来咨询。”李愔十分自信的说道,他不光让人贴了告示,而且还向一些相熟之人的府上送了信,详细解说了一下水泥的前景,在如此大的利益诱惑下,李愔不怕他们不动心。

“陛下,那个水泥工业协会是怎么回事,老臣听的实在是一头雾水?”房玄龄一脸疑惑的开口问题,他身为大唐丞相,却听不懂李世民父子在说些什么,所以才忍不住发问。

“噢,这个还是由六郎来说吧,上次他也只是向我大概讲了一下,至于如何运行,其实我也是一知半解。”李世民听完一笑,指着李愔说道。

李愔却是一笑,取过桌子上编写好的章程交给李世民和房玄龄等人道:“父皇和各位大人请看,这是我编写的水泥工业协会的运行章程,大家一看便知。”这些章程当然已经让文儿誊写了几遍,要不然还真没人能看懂李愔写的是什么。

“咦~,这……这水泥竟然还能如此运营?”房玄龄越看脸上越是震惊,看到最后忍不住说道。大唐对于工匠还是比较重视的,有些工匠凭着精湛的技艺还能做官,在这种开明的态度下,大唐政府内的工匠也不时有新发明涌现,这些新发明一般都是由工部组织工匠生产,然后再推行天下,却从来没有人像李愔这样,用一种全新的模式进行推广。

李靖和程咬金也就罢了,他们是武将,对于政事上不怎么在意,所以只是看了看却没啥反应。不过长孙无忌就不同了,如果论才干的话,他并不在房玄龄之下,可惜外戚的身份却限制了他的权力,不过他的眼光却很是毒辣,一眼就看出李愔这个水泥工业协会的好处,相比由工部费钱费力效果缓慢的推广,李愔的这个办法不但见效快,而且花费极少,以后还能带来不少的收益,孰好孰坏自然不言而喻。

不过李愔的办法越好,长孙无忌心中就越是阴沉,他和李世民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李世民心中所想他最清楚不过,现在李愔表现得越来越出众,而李世民也对这个儿子越加看重,这对于他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好办法,不花一文让别人替我们生产水泥,然后再择优选择,那些厂商为了争取修路的订单,肯定会想尽办法改进工艺,用来降低成本,六郎你们只要做好监管不让他们以次充好就行了,果然是一举数得的好办法!”李世民将章程详细的看了一遍,虽然之前已经了解了一些大概情况,却仍然忍不住赞叹道。

“咦,不过这个‘吨’是什么,好像是计算水泥产量的?”李世民忽然眉头一皱,指着章程上计算水泥产量的吨问道,刚才他在门外就听到了这个吨字,心中就有了疑问,现在才问了出来。

“启禀父皇,水泥产量太大,以石来算实在有些不方便,所以儿臣就擅自发明了一个新单位,以2000斤为一吨,这样数额会小一下,计算起来也不容易出错。”李愔答道,大唐计算重量一般都是以石来计,一石才一百二十斤,也就是六十公斤,单位实在是太小了,所以李愔就把后世的吨借用过来,虽然现在的斤和后世的斤有些差别,但李愔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反正都是人为规定的,以后一吨就是两千斤。

李世民听后连连点头,能够不循旧理,敢于打破常规,自己是越来越欣赏这个儿子了。

“殿下,这水泥协会虽然优点很多,但却也不是没有缺点。”房玄龄思维缜密,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缺点,“如果以水泥的制作方法吸引商人出资办作坊,那么水泥的制作方法就不可避免的传播出去,这样一来,谁还会参加水泥协会?毕竟没有人愿意多缴纳一份专利费。”

在李愔看来,房玄龄之所以这么问,还是没有明白什么叫‘专利’,于是笑着解释道:“房相有所不知,所谓专利,其实就是指独占权利,水泥督造院掌管着水泥相关的一切事宜,只有经过们督造院的授权允许,商家才有生产水泥的资格,如果有人私自生产水泥,那么我督造院就有权利对其进行处罚,一般是没收工坊和非法所得,并罚以重金,而且还鼓励他人举报,如果举报属实,那么会把没收非法所得的一半奖励给举报人。”

听着李愔笑眯眯的回答,房玄龄等人却是感觉有些冷意,李愔对于私自生产水泥者的处罚倒也罢了,可那个举报制度却是阴狠之极,将没收非法所得的一半奖励给举报人,那不是说规模越大被举报的可能越大。与其冒着那么大的风险私自生产水泥,还不如老老实实的把专利费交上,毕竟生产一百斤才收一文钱,与水泥销售的利润相比,实在不算什么。

“好办法,水泥毕竟是朝廷所有,拿出来让别人生产得利,已经是朕的仁慈了,岂能白白便宜了那些想不劳而获的人。”李世民也当场表示支持,同时心中也是有些遗憾,以前朝廷推广的新发明由工部生产一段时间后,开始倒是获利极大,但后来生产方法就会不可避免的泄露出去,然后各地商家争相效仿,工部组织的工坊根本争不过这些商家,最后只能靠着朝廷的那点订单勉强过活,有些甚至直接关门倒闭。

李愔的这个专利之法就好的多了,并不直接参与生产,而是提供技术收取专利费,虽然获利没有独家经营大,却十分稳定,而且还可以对参与生产的商家进行统一管理。如果这次水泥工业协会运营成功的话,那么以后朝廷推广新发明,倒可以全都按这个模式来。

得到了李世民的支持,李愔心中最后的那点担心也放了下来,本想再详细的为他们讲解一下水泥工业协会的运营流程,不过李世民看着李愔两眼红通通的样子有些心痛,叮嘱他要好好休息,别太劳累了,然后带着房玄龄等人就离开了。

看到连李世民也支持水泥工业协会的成立,李义府这个见风使舵的家伙立刻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不负李愔的期望,将水泥工业协会的事情办理的妥妥当当。

中午在督造院草草地吃了点饭,一连几天晚上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