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女逆袭守则-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看了罗娘一眼,艰难的伸手帮罗娘把泪擦了:“甭管怎么如,如今这条道是我选择的,就是再难,我也得走下去。”

    罗娘转头抹了抹眼泪:“我去给你熬药。”

    一边说,她一边给江采薇盖上被子,转身出去,没过一会儿功夫,端来一碗黑乎乎的药汁子。

    江采薇接过来一口喝干,苦的心里都发疼,还是忍了。

    罗娘给她擦了擦脸,端了碗出去,过了一会儿,冯嬷嬷带着小团小圆过来,看到江采薇的样子,又是一番伤心,坐了一会儿,冯嬷嬷就要走,临走的时候告诉江采薇别担心,江书奂在她那里很好。

    江采薇虽然担心江书奂,但是也知道她如今这个样子不能回去,只好应下。

    到了晚间,江采薇疼的怎么都睡不着觉,想要翻身,又怕碰到别处伤口,只能干挺着忍耐。

    这一夜,她过的无比煎熬。

    同样过的无比煎熬的还有摄政王。

    如同往常一样,天黑之后,摄政王睁眼,看到的就是江采薇的房间,往日这个时候,江采薇已经点了蜡烛,或坐着读书,或做些针线,有时候和江书奂说说话。

    可今日,摄政王打量遍了整个房间,都没有看到江采薇的身影,不只江采薇,就连江书奂都没有看到人影。

    没见着人也就罢了,连声音都不闻,屋中一片寂静,摄政王皱眉,同时,心下焦急。

    只说江采薇怎么了?是不是碰到了什么事情?

    难道说,江家那些人又来寻事了?(未完待续。)

第七十八章 添话

    摄政王一大早起身就叫人进屋,不过一会儿功夫,被叫去的侍卫就哀声叹气的出来。

    众人都知摄政王心情肯定不好,个个胆战心惊,没有一个敢出声惹事。

    摄政王在屋子里坐了良久,就叫人备车去了隐庄。

    他没有惊动任何人进了欧神医家的院子,走到客房处时,他也没进屋,只是站在窗下往里头看了两眼,随后,听到江采薇压抑的痛呼声,以及罗娘的埋怨声:“孙婆婆也真是的,你一个小姑娘,她做什么要带你去狼窝里,弄的如今这个样子,就是我们看了都心疼的紧。”

    又听江采薇笑道:“我已经不疼了,你也别怪孙婆婆,她也是为了我好,总归我多学些东西,以后就多一份保证,与其碰到危险手足无措,倒不如现在多吃点苦头,把身体打熬出来。”

    “可你这个样子……”罗娘有些欲言又止。

    江采薇道:“我曾记得我娘跟我说过,这世上什么东西都是虚的,只有自己学了,记在心上的本事才是最实在的。”

    罗娘叹了口气:“你这话倒也在理,爹娘也有离开的时候,手足还有相残之时,夫妻又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便是儿女,也有那不孝顺的,这些啊,都靠不住,能靠得住的也唯有自己,只是你赚了金山银山,也难免有花完或者失去的时候,唯有学来的本事学问谁也偷不走。”

    摄政王听了一会儿,转身去了欧神医那里,问了些问题,又留了些药材,这才又悄无声息的离开。

    他回京并没有回皇极宫,而是去了荣昌侯府。

    摄政王的车驾一进荣昌侯府,才到前院,就看到荣昌侯带着蒋世子匆匆迎出来。

    荣昌侯跪下行礼,那位蒋世子呆呆傻傻的看着摄政王,看了一会儿就笑了,眉眼间全都是纯善无辜之色:“爹爹,抱……”

    摄政王扶起荣昌侯,携着蒋世子进屋。

    待坐定了,荣昌侯叫蒋世子过去,蒋世子只是不愿意,总要挨着摄政王才安心,他蹲在摄政王脚下,抬头看着摄政王,一双大大的眼睛水汪汪的,里头满满都是孺慕之思:“爹爹。”

    “乖儿子。”摄政王摸摸蒋世子的脑袋,对他轻轻一笑。

    蒋世子越发的高兴,从怀里摸出许多小玩艺来,有拨浪鼓,小布老虎,小竹蛇等等,一股脑的递到摄政王手中:“给爹玩。”

    “咳咳。”荣昌侯见此咳了一声,和颜悦色的对蒋世子道:“你爹累了,你先出去玩,叫你爹歇一歇,一会儿你爹再陪你如何?”

    蒋世子虽不舍得摄政王,但是想到爹爹累坏了,就十分听话的出去。

    他前脚走,后脚摄政王就对荣昌侯道:“老蒋,我瞧仪儿比早先好多了,如今也懂些事情,说话也清楚许多。”

    荣昌侯赶紧起身:“说起来,还要感谢王爷,若不是王爷一直给仪儿带药,又叫欧神医帮着他调理,这孩子……这会儿恐怕还起不来呢。”

    “他是我认下的干儿子,我自然要管他。”摄政王点头,喝了口茶:“我听说你们老两口正在给仪儿寻媳妇,怎么着,挑好了没有?”

    荣昌侯苦笑一声:“哪里挑得出来啊,仪儿的情况不只您知道,满京城里谁家不知,好人家的姑娘谁乐意嫁来,不好的,我们又瞧不上眼,唉。”

    “即如此,就且等一等。”摄政王把茶杯放下,斟酌一会儿道:“欧神医那里正在配新药,还说学了一样针法,说不得能够治得好仪儿,仪儿要是好了,凭他的容貌家世根基,想寻个好媳妇还不是手到擒来。”

    荣昌侯垂头,思索一阵咬了咬牙:“我信王爷,如此,我们就再等一等,反正仪儿也不是多大。”

    正说话间,听到外头一阵脚步声以及喧闹声,荣昌侯立马把脸拉了下来,叫人去瞧外头怎么着了,不过一会儿功夫,就有丫头来回:“老爷,是太太叫了人准备给江家的礼物,太太说要送厚礼,这才开了老爷书房旁边的库房寻好东西。”

    “江家?”荣昌侯皱眉,实在想不出这江家又是哪一家。

    摄政王挑了挑眉,细长的手指在桌上敲击两下:“她说的应该是吏部郎中江家。”

    “江帆那厮……”荣昌侯倒吸一口冷气:“那可是个白眼狼,太太怎么会跟他家有来往?”

    一行说,荣昌侯一行瞪向丫头:“你说,太太怎么认得江家人的?”

    丫头被吓了一跳,低垂着头不敢抬起来:“太太,太太参加寿春公主的春宴,结果碰着刺客,是江家大姑娘挡在太太身前,才没叫太太受伤。”

    丫头的话说完,荣昌侯的脸色缓了许多,他点头:“如此说来,江家姑娘倒是比她爹强许多,即是如此,太太送些厚礼道谢也是应该的。”

    他摆手,把丫头打发出去。

    荣昌侯只当荣昌侯夫人是为了谢江大姑娘,这才挑礼物送去的。

    但是,摄政王却不这样想,若只是道谢,送重礼就是了,何必开了荣昌侯书房旁边的库房寻礼物?荣昌侯的私库里头好东西可多着呢,且绝不会随意拿出来,早先,荣昌侯夫人与谁家结交来往,也绝不拿那些好物送去的。

    如今能给江采芑送东西,指不定,荣昌侯夫人心下已经选定了江采芑。

    这么一想,摄政王又皱起眉头来。

    江采芑那个姑娘看着不错,可心眼多的紧,还全都是坏心眼,要是叫她嫁给仪儿,凭着仪儿的痴傻天真,还不得叫这丫头给算计死。

    如此一想,摄政王就有些心疼蒋世子。

    他沉吟一下对荣昌侯道:“有其父必有其子,江帆那厮就不是个好的,那宋氏在京中又是以粗鄙闻名,想来,他们两个养大的孩子又能好到哪儿去?说起来,江大姑娘挡在贵夫人身前,未必不是存了心思的,你们老两口一腔真心待人,别人,不见得就真心相待,与这样的人相交,还是好生思量着些为上。”

    荣昌侯向来极服气摄政王,对于他的话很能听得进去,一听这话,立时点头如捣蒜:“王爷说的是极,是极,江家没什么好的,这江大姑娘想来也不如何。”

    说江采芑不好摄政王倒是同意,但说江家都不好,摄政王就不乐意了。

    “也不能这般说。”摄政王端起茶来,看着杯中琥珀色的茶汤:“江家的二姑娘出自陈家,自幼由陈老教养长大,是再好不过的。”

    呃?

    荣昌侯一呆,不知道要怎么回答才好了。

    他心道,莫不是……摄政王想把江家二姑娘说给仪儿?

    听说陈家的教养很好,那位二姑娘品性也很不错,要真是愿意嫁给仪儿,倒也是一门好姻缘。(未完待续。)

第七十九章 求情

    若果然说起来,要荣昌侯在江家大姑娘和二姑娘之间选一个,他就乐意选二姑娘。

    说到底,江大姑娘一直长在乡村,宋氏又是个没多少算计的,能教出什么好的来?可二姑娘就不一样了,江二姑娘可是由陈老教养长大的,学识心胸想来不差,将来顶门立户是足够的。

    虽然摄政王说有可能医治好仪儿,可荣昌侯这些年也不抱什么希望了,他已经做好打算,将来给蒋世子寻一个好媳妇,能顶门立户性子强悍的,将来他们百年之后,也有人能护住蒋世子。

    如此算起来,江二姑娘倒也合适。

    “您说的是。”荣昌侯笑了笑:“谁家要是娶了江二姑娘,倒是福份了。”

    摄政王听此言愣了一下,随后,脸色瞬间变差,大有一种自己的宝贝要叫人抢走的意思,阴着一张脸道:“江家的姑娘都不适合仪儿。”

    荣昌侯吓了一大跳,没想着摄政王说变脸就变脸,只能顺着摄政王来,不敢有丝毫违逆:“您说的是,不合适,不合适,您是仪儿的爹,他的婚事还要由您做主。”

    说出这句话来,荣昌侯心中一喜,他怎么就早没想过叫摄政王给仪儿寻媳妇呢?依着摄政王的身份地位,他说叫哪个姑娘嫁给仪儿,谁家敢说半个不字?

    摄政王可是极疼仪儿的,他要真想给仪儿媳妇,必然差不了。

    越想,荣昌侯越美,丝毫不计较摄政王已经黑了大半的脸。

    他更不知道,他那话已经往摄政王心上插刀了。

    一口一个摄政王是仪儿的爹,叫摄政王给他寻媳妇,荣昌侯却不去想,摄政王到如今还单身呢,不说媳妇,身边连个侍侯的人都没有,他这不是给人添堵么。

    果然,摄政王不太高兴了,起身对荣昌侯道:“过几日孤叫欧神医来瞧瞧仪儿,再试试那针炙之法可不可行,另外,仪儿的亲事你们也别急,总能寻到好的。”

    见摄政王要走,荣昌侯赶紧相送。

    两人走到门口的时候,就看到蒋世子一蹦一跳的过来,看到摄政王,欢呼一声就扑了上去,抱着摄政王就不撒手:“爹,仪儿不要爹走,仪儿跟爹一起出去玩。”

    “胡闹。”荣昌侯把脸一板:“你爹有大事要办,岂能容你混闹。”

    仪儿噘起嘴来,一副不高兴的样子,摄政王十分好笑,软语哄他:“好孩子,爹与你带了好些吃食,都叫人送到你房里去了,等过几日,爹再叫人给你弄些玩具,早先你极喜爱的那个木头雕的小花园的盆景,爹也叫人给你送过来可好?”

    蒋世子一听,立刻眉开眼笑起来,拍着手称好。

    不过还是依依不舍的送别摄政王,送出大门,还给摄政王招手:“爹,改日再来瞧仪儿。”

    摄政王点头,转身,头也不回的坐上马车。

    等到摄政王回到皇极宫,路萍带着一个小宫女迎了上来,一边帮摄政王脱了外头的大衣裳,一边道:“隐庄那边传信,说江姑娘发烧了。”

    摄政王脚步一顿停了下来,面上不怎么显,眼中的焦灼却是一闪而过:“如何了?姓欧的是怎么治的?”

    路萍小心回道:“实在是江姑娘伤的有些重,欧神医说发烧是自然反应,待高烧过后再用些药就会好了,不过,江姑娘身上有一道疤痕却极重,欧神医寻了最好的药,只怕,只怕虽能淡下去,可还得留下一丝淡淡的痕迹。”

    摄政王一抬手:“只要人没事,伤疤都是小事。”

    他进屋里去,坐下来之后叫过路萍吩咐一声,叫人好生关注隐庄的情形。

    等到快晚饭的时候,就又有人来回,摄政王把人叫进来亲自询问。

    那人跪在地上头也不敢抬:“主子爷,江姑娘烧糊涂了,一直叫着陈家大爷,还叫着想吃山竹、芒果、香蕉、荔枝……”

    摄政王的眉头皱成一团,摆手叫那人下去。

    他起身在屋中走了几圈,就叫路萍伺侯他换了一套庄重些的衣裳,一边换衣一边对路萍道:“京中没有一条直通岭南的路也十分不便,现赶着修怕是赶不及了,如此,你叫手底下那些马队现从岭南摘了新鲜的各色果子用冰镇着,八百里加急送来。”

    路萍手上一顿:“主子爷想吃什么果子?”

    “什么都要。”摄政王嘴角微勾,心道如今现赶着送来,等江采薇的伤势好一些,应该能吃到嘴里。

    路萍答应一声,麻利的帮摄政王换了新衣。

    摄政王穿好衣裳,带了人直奔乾清宫,此时,正通帝正用晚膳,听说摄政王来了,赶紧叫人撤下去,亲自出乾清宫迎人。

    老远就见摄政王前呼后拥的带了许多人过来。

    正通帝心下有些羡慕,他这位叔祖自幼便得到极好的照顾,向来只有叫人敬着爱着,从来没有受过什么难,一直到如今,过的越发的富贵,比他这个皇帝都强许多。

    “老祖宗。”正通帝笑着迎了过来。

    摄政王从丹陛上走到乾清宫门口,对正通帝微微点头:“孤想到一件事情,特意过来和你商量。”

    “老祖宗有事但请吩咐。”

    正通帝一边引着摄政王进去,一边小心回话。

    两人进了屋,各自安坐,摄政王才淡淡道:“孤想起来了,陈家也该起用了。”

    “陈家?”正通帝一惊:“老祖宗说的是哪一个陈家?”

    摄政王瞅了正通帝一眼,眼中是满满的威严,只这一眼,正通帝额上就冒汗了:“朕想起来了,想起来了,是不是陈太师家?”

    摄政王点头:“孤知道你不乐意,认为陈太师忠于废太子于你不利,然你也不想想,你长兄为太子的时候,可是受尽了宠爱,朝臣之中,谁能想及他会被废,当时,多少朝臣都是忠于废太子的?陈太师被封为太子太师,负责教导废太子,他为人刚正禀性忠良,自然会对废太子好生负责,到太子被废,若陈太师不上书陈情,是不是显的太过无情?说起来,陈太师看似忠于废太子,实则是忠于楚朝正统的,如今你是正统,要用陈家的话,你觉得,他们安敢于你不忠?”

    一席话,说的正通帝直点头。

    他如今才登基,自然极缺人手,且加上废太子之事,杀了的能臣也多,朝中如今能干的臣子越发的缺少。

    想到那个当初名满天下的陈家,正通帝也不得不说一声,那一家子都是干才能臣。(未完待续。)

第八十章 水果

    正通帝斟酌一番,突然问摄政王:“老祖宗,您怎么突然间想过问朝政了?”

    摄政王抿了抿嘴,一脸严肃状:“并不是孤过于管你,实在是你父皇临去世之时托人给我捎了信,叫我注意一些,若是你登基日久还不召陈家还京,叫我提醒你一声,别放着好好的人才不用。”

    说到此处,摄政王停了一下又道:“原先陈太师也没多大的罪状,你父皇与陈太师一辈子君臣相得,他也不愿意把陈家打压下去,只是,想着你年纪轻,才登基的话有陈家这等样强势的大臣在朝中对你难免不利,所以,才把陈家一棍子打死,为的就是叫你施恩,只有你施了天大的恩德与陈家,他们以后才能老老实实的给你干活。”

    “父皇……”

    想到已经过世的文宗皇帝,正通帝眼角湿润:“父皇替朕想的太周到了。”

    摄政王起身,拍了拍文宗皇帝的肩膀:“这天底下哪里有不替儿女着想的父母呢,你父皇虽然面上好似瞧不上你,可也曾给孤去信,说你是个好的,叫孤多提点你。”

    “叫父皇这般挂念,实在是朕的不孝。”正通帝赶紧起身,想到扶助他登基,并对他殷殷教导的文宗皇帝,正通帝一阵心伤。

    摄政王勾了勾唇:“你有这份孝心就是了,孤来的时候也不早了,该回了。”

    说完话,他叫人拿了披风过来,披上之后就要出门。

    正通帝留了一句:“不如老祖宗在这里吃过饭再走吧。”

    摄政王摆摆手:“不必了,孤还有些事情。”

    正通帝把摄政王送出乾清宫,看着摄政王带了一群侍女太监离开,这才返身回去,忙叫人摆了晚膳过来。

    摄政王从乾清宫出来,左绕右绕从东边门中出来,直接回皇极宫。

    等他进了皇极宫时,天色已黑,摄政王心中有一分不好的预感,他叫过路萍,扶住路萍的肩膀,小声道:“回去立刻扶孤回卧房,万事莫问。”

    路萍点头,心里已经计较起了该如何行动。

    说起来,这路萍的性命还是摄政王救下的,她在众多侍女之中,对摄政王是再忠心不过的,也因此,摄政王好些事情都能放心的交给她去做。

    一行人进了沐恩院,摄政王抬脚才上台阶时,人就已经犯了迷糊。

    路萍见此,赶紧使力扶住他,用了吃奶的力气才把摄政王扶进卧房,把他放到床上,盖上被子叫他安睡。

    不说摄政王这里如何,单说江采薇这边。

    她吃了两天药,再加上每天罗娘帮她敷药,身上的伤好了许多。

    欧神医的药很好,不过两三天的功夫,江采薇就能行走如常,如此,她也不好再呆在这里,就和欧神医说了一声,拿了药回家去住。

    同时,江采薇把江书奂也接了回来。

    还是罗娘不放心,每天宁可辛苦一些过来照顾他们姐弟,也不肯一点点放松。

    再过两天,江采薇身上的伤就彻底好了,整个人也能活蹦乱跳的,她特特的备了礼去谢过欧神医以及罗娘、冯嬷嬷几个,另外,还寻了孙婆婆说了好些话,以打消孙婆婆的自责。

    这一日,江采薇才写了一篇字,打算拿上字去请教高老。

    却听着门口有人叫她,她赶紧出来,就见小安站在门外,看到江采薇出来,就咧开嘴笑了,小安脚下放了一个大大的竹筐,筐子里应该放满了东西,只是上头盖了一层布,江采薇也瞧不出来。

    “江姑娘。”

    小安笑了笑:“这是嬷嬷叫我给姑娘送来的,我帮着搬到屋里吧。”

    江采薇赶紧把小安让进门来,又忙着帮小安倒了茶水递过去:“劳烦了,先喝些茶歇息一下,昨儿罗娘送了好些吃食过来,我记得你最爱桂花糕,特意给你留了些,你一会儿带回去吃。”

    “那敢情好。”小安一听又笑了起来,倒不是馋那桂花糕,是难得的江采薇这份心意。

    江采薇不一会儿,拿了油纸包着的一些桂花糕过来,等小安喝过茶就递过去,同时又问小安:“嬷嬷送的这都是些什么好物什。”

    “真正的好物。”小安咬了一口桂花糕,乐的眉开眼笑:“你瞧瞧,都是岭南的好果子,可是姑娘最爱的。”

    江采薇犹自不信:“这个时节哪里寻岭南的果子,再者,岭南离京城远着呢,就是有好果子,运了来只怕也……”

    她一行说,一行打开筐子看了一眼,这一看,还真惊到倒吸一口冷气。

    那筐子里满满的可不就是岭南的果子,有香蕉、佛手、芒果、荔枝等等好些个。

    江采薇一见就爱的不成,只是,心中存疑,少不得得问个清楚:“嬷嬷从哪里得的这个,不是我混说,这个时节别说咱们这些人了,就是宫里,只怕也弄不来呢。”

    小安笑了起来:“混说了,还真是宫里得的,倒是有主子念着嬷嬷,特地赏下来的,嬷嬷记得姑娘爱这个,就叫我送了来。”

    江采薇赶紧站起身来:“嬷嬷记挂了。”

    她又去厨房拿了个小篮子出来,每样果子捡了几个到篮子里,剩下的指给小安:“只我不能白受了,况也没我一个人享用这么些的道理,剩下的,还是给嬷嬷捎回去吧,若是嬷嬷不爱,你和小团姐姐,小圆姐姐也能受用些。”

    小安一听吓着了,赶紧推拒:“使不得,使不得,这是嬷嬷叫我送来给姑娘享用的,哪里有再拿回去的道理,我要是带回去,少不得要挨骂,姑娘也可怜可怜我,收下吧。”

    江采薇见小安可怜巴巴的样子,只能叹口气,心下十分不安的把东西收下,同时,又回了些谢礼。

    小安这厢欢天喜地的离开,江采薇却愁着这满筐的好果子。

    江采薇又不是傻子,岂能不知道如今宫中能得些好果子不易,要真有了,就是当今和他几个宠妃都不够吃的,哪里会分给奴才,那奴才再得脸,只怕也得不着,顶多主子宠你,赏下一两个赏赏,至于说这整筐的,怕主子那里都没有。

    冯嬷嬷哪里来的这么些果子?还叫小安全送了来?

    江采薇实在想不明白,虽有些不安心,但想到冯嬷嬷一番好意,只能生受着。

    这些果子不易放,也不耐放,江采薇把果子一样样捡出来装好,又叫江书奂去高老那里讨了些冰镇着,就和江书奂先分着吃了些香蕉芒果之类不耐放的,剩下的全放到阴冷的菜窑里去了。(未完待续。)

第八十一章 进京

    储秀宫

    满宫伺侯的下人都是胆战心惊的,一个个走路都不敢发出半点声音。

    屋里,淑妃娘娘的嫂子詹氏半块屁股坐在椅子上,拿着帕子嘤嘤哭着:“娘娘,您可得帮帮忙,我们家在内务府几辈子都是这样行事的,偏如今就,就罢了官,我爹险些活不成了。”

    宋玉秀脸色也不好看,她有几分怒意,也有几分厌烦:“行了,别哭了。”

    詹氏吓的赶紧擦泪,不敢拿眼去瞅宋玉秀:“我,娘娘,您可得替妾身娘家做主。”

    宋玉秀摆摆手:“我早知内务府要出事的,真说起来,也是内务府这些官员行事太过了,仗着皇家宠信越发的肆无忌惮,若是再无人管束,只怕将来了不得了。”

    说到这里,她见詹氏十分委屈,不得不叹口气:“本宫这里还委屈呢,本宫也是叫他们给带累了呢。”

    宋玉秀压低了声音:“千不该,万不该,你爹他们不该在老虎头上拔毛啊,那日摄政王不过是要个炉子烤烧饼尝个鲜,偏内务府就敢驳了令,你当那是个什么人物?摄政王这些年走南闯北的什么不明白,又是现如今皇家辈份最高的,他说一句话,不说别人,就是万岁爷也得恭恭敬敬的叫声老祖宗好生听着,更何况别人了,内务府敢叫他没脸,他就能叫这些人丢了差事,也因着本宫与你们家沾亲带故的,也受了不少瓜落,万岁爷都骂了本宫一通。”

    “这……”詹氏迟疑了:“妾身,妾身真不知道这内里的事情。”

    “你知道什么。”宋玉秀越发的不耐烦,厉声骂了詹氏一句:“出了事你也得打听清楚,什么都不明白就找本宫哭诉,本宫早晚有一日得叫你们给连累了。”

    詹氏吓的赶紧起身赔罪。

    宋玉秀才淡淡道:“回去告诉你爹一声,这事不急,先在家里闭门思过,或者寻个和摄政王熟识的登门赔罪,之后就在家里闲些日子,等以后这事淡了,本宫再想办法给他弄些别的差事。”

    “多谢娘娘惦记。”詹氏一听欢喜起来,赶紧给宋玉秀行礼:“要不说还得亲妹子,就是比外人强多了,二爷前儿还说起小时候给娘娘下河摸鱼,还说天气暖和了再去弄些好鱼给娘娘送来吃个新鲜。”

    宋玉秀笑了笑:“劳二哥记得了,本宫也得了些好物,一会儿你走的时候带回去给爹娘尝尝。”

    她一行说,一行叫人拿了两筐子新鲜果子,并一些布料。

    詹氏得了东西,口中说着:“这怎么好意思。”手上却还是赶紧接了过来。

    等她走了,宋玉秀歪在榻上啐了一口,满脸的厌恶:“什么东西,没眼力劲,没成算的糊涂人,若不是看着詹家还有些用处,早就……”

    接下来的话她没说,只因外头有人禀报,说是正通帝来了。

    宋玉秀赶紧起身整好了衣服迎接正通帝。

    正通帝脸上带着笑,进屋就携了宋玉秀的手坐下,两人说了一会儿话,正通帝才叹了口气,宋玉秀小心问道:“陛下怎么了?可是有什么难事?”

    正通帝又叹一声:“要不是昨日老祖宗提及,朕险些误了父皇的苦心。”

    见宋玉秀不明白,正通帝拍拍她的手:“父皇早些年贬了陈太师,又将陈老大和陈老二流放,那都是为了朕,若不是想着叫朕施恩,父皇又怎肯叫一直和他君臣相得的陈太师受委屈,父皇的意思是,先把陈家压到底,等朕登基之后再叫朕把陈家召还回京,如此,陈家才能忠于与朕,谁知道朕想差了,一直以为陈家罪无可恕,虽说朝中缺人手,可也没有想过召陈家还京,唉。”

    宋玉秀听了这话,心中咯噔一下子。

    这陈家……

    陈家要是回来了,宋家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这些年宋氏怎么打压江采薇姐弟的,宋玉秀可都一清二楚,陈老大回来,又怎肯不替他外甥仗胆子,定要和宋家闹人天翻地覆的。

    “当年陈太师那样忠心太子,要是,要是召他家回来,会不会生事?”宋玉秀小声说了一句。

    正通帝哈哈一笑:“朕原先也是这般想的,可老祖宗说朕糊涂,陈家忠心的不是太子,而是大楚朝正统,如今朕是皇帝,陈家自然忠心于朕。”

    “可是……”宋玉秀还想再劝几句,叫正通帝打消召陈家还京的意思。

    谁知道正通帝不过是跟她闲唠,根本没有询问她意思的打算,听她还想说什么,就摆摆手:“等明儿朕就传旨召陈家人还京。”

    说到此处,正通帝还对宋玉秀笑言:“说起来,你和陈家也算是有些亲戚关系,等陈家人回京,你将他家女眷召进宫来好生安抚一下。”

    宋玉秀满嘴的苦意,亲戚关系?什么亲戚?仇人还差不多。

    与此同时,京城郊外的官道上行驶着几辆宽大的马车。

    马车一路摇晃,当先一辆车中坐着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

    老太太穿着一身茧绸的衣裳,身材有些干瘦,但是收拾的很干净,满头花白的头发盘了个平髻,头上插了几只银簪子,她抬起戴了金镯子的枯瘦手腕,从身旁伺侯她的丫头手中接过一碗茶喝了一口,皱眉:“还没到京城吗?”

    丫头还没回话,老太太的二儿媳妇,江家二太太平氏就笑了:“快到了,快到了,再过一会儿就能看到京城的城门了。”

    老太太这才有了点笑模样:“也不知道老大这些年怎么样?是瘦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