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华娱之黄金年代-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是那句话,宣传往往比电影本身更重要。

    这次的《那些年》基本投资是2800万,主要用在了服装、道具还有场地租赁方面,其中还有一千万砸在了特效制作,演员的片酬并不是很高,这里面价钱最高的也就是主演黄萱,那也才60万。

    最便宜的是老薛,一分钱片酬也没有,不过,他落了一首歌,还顺便解决了公司的问题,他也很满足。

    光线给的宣传费用初步计划是2000万,没有设置上限!

    李晓萍给了沈临充分的创作自由,只担任了监制一角,而且还是几乎没有露过面的监制!

    先导预告片,沈临没准备做什么牛逼的技巧之类的,反正他的关注度很高,只准备把电影的开头剪出来,顺便宣传下同名歌曲《那些年》

    折腾了两天,终于完成了差不多2分钟的预告片。

    然后由光线发布到了各大网站,沈临也将其发布在了自己的微薄下方。

    预告片内容也就是电影的开篇:

    中影公司的标识,光线的e字logo,这些东西都一闪而过,而画面很快从一个杂乱的桌子上开始了。

    一个颜色算不上鲜艳的苹果,然后是有着赵燕子头像的日历,再然后是一个被摊开的毕业纪念册。

    轻轻的钢琴声响了起来。

    毕业册也一页一页的被翻开,上面各种幼稚的留言也在观众面前一一闪现,并最终停留在了最开始的那一页上:

    人生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有他的意义!

    画面再次移动了起来,杂乱的桌子旁悬挂着一件白色的制式衬衫。

    而后背上那点点蓝色的墨迹几乎揉成团。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中学生校服。

    校服上随即印出了一行字:沈临电影。

    再往后,终于有一个人出现在了画面里,他正在一丝不苟的打着领带、擦拭着皮鞋,整理袖口的扣子。

    看样子像是一个要去结婚的男人。

    镜头拉开,这个人正是黄萱。

    衬衫、西服、皮鞋,一身正装,形象帅气干净而又有些成熟。

    门口突然跑过来了两个人,一个是乔山一个是薛志谦。

    “卧槽,柯滕,你特么能不能快点?”

    “你是想让新娘子等你一个人啊?”

    黄萱不为所动,只是拿起那个苹果轻轻咬了一口,然后扭头对着门口微微一笑而已。

    即使很多不认识黄萱的观众也觉得这个微笑实在太帅了!

    很快的,随着一个滚动着的自行车车轮,音乐声就从唯美的钢琴声转换成了硬摇滚,然后画风突变,气氛陡转。刚才还帅气的不得了的黄萱已经变成了一个穿着学生衬衫骑二八自行车的普通高中生。

    戴着耳机,迎着风,拎着路边买来的早餐,脑门右侧还有一个明显是被自己捏爆了的青春痘留下的印记…

    与此同时,画外音响起:

    “2002年,那一年我16岁,f4正如日红天,韩国的组合也还没大举进攻国内,电视上经常出现的还是《还珠格格》,小燕子成为全民偶像,不过,知性的老徐才是我的最爱;那一年,全世界都被韩国在世界杯的举动气疯了;那一年,姚明以状元身份加盟了nba;那一年,我们的魔都市获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权;那一年高中生们最喜欢看的依然还是nba;那一年…那些年…顺便说一句,我叫柯近藤。我的朋友都叫我柯滕,我初中念得是京城151中学,高中念得也是151中学…”

第七十章 准备录制

    原版九把刀的《那些年》讲述的是属于台海80后的青春,如果硬生生把剧情原封不动搬上大银幕,实在是有点不接地气。

    而且沈临是88年生人,如果真的写的是自己的青春,又有点太过早熟。

    所以,早在05年出版写小说版《那些年》的时候,沈临就已经把剧情变更了不少。

    比如里面描写的台海80年代换成了两千年以后的京城。

    比如,原著对于父亲的描写,性格豪爽,在家从不穿衣服,沈临的笔下则变成了老炮一枚,很少呆在家。

    比如地震时二人打电话的场景,就换成了沈佳宜出国前两人最后一通电话。

    在撰写电影剧本的时候,沈临又特意把时间线由小说当中的2000年改成了2002年,因为这样写才对的上08年的地震事件。

    电影的高朝点才能更加引人入胜!

    预告片放出去之后,迅速在原著粉当中升温。

    沈临此刻的影响力就好比拍了《乘风破浪》之后的韩少在国民心中的地位。

    不仅写得好,而且拍的好!

    最直观的体现,沈临的微博粉丝无限接近3000万大关!

    这可是在2011年,整个娱乐圈有几个人的粉丝数能比得上沈临?

    而且沈临从来不在微博刷广告,除了自己的电影,也很少帮人转发什么新闻通稿之类的。

    沈临很注重跟粉丝之间的互动,每天都会更新一些自己的日常状态,没有刻意编段子,但无意间写出的词本身就是段子!

    基本上每发一条微博,都能有将近六七万的讨论量。

    良性循环,沈临的微博关注度居高不下,几乎每条发言都能登上微博热搜。

    除了粉丝数比一般导演多一点,沈临的性格倒是很符合一个做幕后的。

    很少主动曝光自己。

    很多关注沈临的媒体也只能从他的微博寻找新闻。

    前几天《失恋33天》票房破4。5亿庆功,一众主创都很高兴,但很明显能看得出沈临跟纹章有些不合,两人全程几乎没有主动交流。

    自媒体时代,一两张照片曝到网上,立马有眼尖的网友发现了其中的隐秘。

    然后,网上开始传的沸沸扬扬,炒作纹章跟沈临之间的不合。

    于是,很多媒体都来了兴趣,想要挖掘其中的‘真想’。

    可惜,光线直接给出回答,沈临现在正在电影拍摄中,暂时不方便接受采访。

    纹章倒是大方接受了几次采访,但他是明星啊,明星最擅长的就是伪装。

    纹章全程表现出对沈临的尊敬,并且喊话沈临希望再次合作!

    关注沈临微博的媒体却发现沈临压根没有给出任何回应,这几天发的消息全都是剧组拍摄的一些趣事。

    2011年,5月4日《那些年》先导预告片正式上线。

    虽然仅仅只有2分钟的片头,甚至连女主沈佳宜都没有出现,露脸的只有柯近藤、胖子、廖盖边,但这些已经足够了!

    柯近藤的形象已经跃然银幕上。

    很多网友纷纷在各大论坛留言。

    “完全符合事实,真的就是我们的那个年代!”

    “我去,这哥们还挺帅!”

    “沈临真是大厉害了!”

    等等赞不绝口的话,就好比《无极》宣传片发布时,国内网友的惊喜程度!

    也有人注意到了那首歌《那些年》

    “没有花哨的华丽,也没有刻意的煽情,但是沈临的词却让所有聆听的人,将记忆拉回到那个能够放声大笑能够肆意张扬的青葱岁月。而演唱者薛志谦的演唱则平缓中带着执拗,激昂处藏着无奈,聆听中,带着淡淡的忧伤,展现了青春的味道。把青春中的纯粹放至无限大,让我们在狂喜中体会那淡淡的忧伤,也让我们在低迷中找寻那仅存的希望,即便残酷的现实在打压着每个人,却始终不能摧毁我们对于青春往事的缅怀和那段年少时光的怀念。”

    《音乐赏析》给了这首歌很高的评价。

    一开始还以为这首歌是沈临演唱,听了之后才知道原来是薛志谦唱的。

    然后他们才看见过气许久的薛志谦居然也参演了电影,于是,老薛跟着火了一把。

    黄萱的关注度直线上升,连续好几天占据度娘搜索风云榜最受关注男演员榜首位置。

    多家媒体已经自发的把《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排上了年度最受期待的电影前三名。

    当然也不全是好事,很多知名老牌影评人直接抨击这玩意毫无艺术性,称沈临这样的导演会毁了电影!

    甭管好坏消息,反正宣传目的已经达到了。

    原著粉知道了这部电影肯定会上映,路人党也大概知道了这个消息。

    倒是纹章与沈临不合的消息慢慢沉淀了下去,新闻就是这样,新的话题总会盖过旧话题!

    下午,《那些年》剧组,演员们、幕后主创们包括一些场工、剧务之类的全都围坐在一间教室内。

    因为又到了我们的沈临老师讲课时间《临行》的录制。

    上一期《hk电影衰落》,沈临在讲述这个议题的时候,完全没有掺杂任何的个人私心,站在公众角度分析。

    当然,言语中也肯定流露出了某些地方的不满,但总体而言还算公平公正。

    网上的反应很好,尤其是针对沈临一开始的反驳,关于对粤台演员偏见与否的自辩。

    很多网友纷纷在《临行》下方纷纷留言表示赞成沈临的观点。

    “这大概就是底蕴方面的差距了,粤台演员大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也没有经历过正音训练,所以台词功力差,很正常!”

    “对呀,哪像我们内地,有着各大专业院校的培养,舞台剧的磨练!”

    “其实老一辈的粤台演员还是有台词功力不错的,比如说李立群、金世杰、梁佳辉等等!”

    也有人不屑沈临的观点,他们的理由就是“沈临你的观点太偏了,华国那么大,方言太多,有演技就行了,何必要现场收声?后期配音就是啦!”

    当然,收看《临行》的大多数都是智商在线的人,很少有脑残粉之类的,要不然沈临这一期就要被喷到死了!

    这些人压根就不知道,全世界的电影行业都是现场收声,除了咱们国家,有些演员的台词完全不能听,所以,台词能力差的演员们才逐渐退出了市场,比如林峰。

    至于后期配音那都是电视剧的固定后期流程!

第七十一章 《临行》韩国电影

    “又跟大家见面了,我是沈临。”

    “再次谢谢各位的支持,《失恋33天》以4。54亿的成绩下档了,多谢谢各位!”

    “好了,废话不多说,我们开始今天的话题,韩国电影为什么这么突兀的就异军突起了!”

    “先简单介绍下韩国电影,韩国电影一开始也就那样,早期受日本侵略、朝鲜战争、国内局势动荡以及制度约束等影响,电影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一直到1999年,以第二次修订《电影振兴法》和成立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为标志,电影产业迅速崛起,1999…2004年总票房复合增长率达到24。3%,2004年之后,电影市场趋向成熟,票房稳定增长,2010年全年票房为10。9亿美元,成为世界主要电影市场之一。”

    “我们翻阅韩国电影历史可以发现,有几个标志**件加速了韩国电影的崛起:1998年电影审查制转为分级制,1999年的光头运动,2006年电影界大规模示威。目前,韩国比较好的电影类型可分为剧情片、恐怖片,犯罪片。分级制度的好处是,不同类型的电影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激发电影导演的创造力,而且也有利于电影市场的多元化。

    在分级制度之前,所有影片都需审查,稍微有点不符合“政治正确”的作品,要么不能上映,要么被删改得面目全非,自然也不会有《杀人回忆》这种因警察自身原因和大局势关系让凶手逍遥法外的故事出现。

    光头运动是韩国民众为了抗议韩国加入wto后开放外国电影配额,而发起的示威游行。百名韩国导演、知名导演以及影迷通过剃光头的形式在汉城国厅、光华门等地静坐抗议。

    在极大压力之下,韩国政府决定继续screenquota政策(即电影配额制),坚持全年146天国产影片放映日,来对抗好莱坞的冲击。接着,2006年因为韩政将每年本土电影的放映天数削至70多天,再次引发暴动!

    曾在韩国引起轰动的电影《太极旗飘扬》取得了7800多万美元全球票房,但其中全美票房不过55万美元,其中7700万都是本土观众贡献的。这意味着,即使面对更为丰富的好莱坞大片,韩国人也更加青睐本土电影,始终保持‘风景这边独好’的观影热情。

    韩国人一直奉行“身土不二”,意思是长在这块土地上,要“以我为本“,支持自己国家的东西。偷偷说一句,在韩国盗版本国电影是违法行为,但盗版其他国家的电影并不属于违法行为!但也正是靠着这种近乎固执的力挺,韩国本土电影才呈现出强势竞争。”

    “以《生死谍变》为转折点,之后的《太极旗飘扬》《王的男人》《实尾岛》等数十部精品电影,陆续开启了韩国电影史上此前不可想象的单片过千万观众时代。根据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韩国人看本国电影的次数为1亿1292万,占票房比52%,超过了看外国电影的1亿435万人次、48%的票房占比。这也是韩国本土电影的观影人次连续5年超过外国电影。

    要知道韩国人口总数才5000多万。不得不承认,无论从质量上还是票房上来讲,韩国电影已然崛起。

    很多人也都知道,上一期我在讲诉hk电影的时候也说过,韩国市场在六七十年代完全就是hk电影的后花园!韩国电影的繁荣并不是一蹴而成。它也曾有过剧情单一、创新不足的过往。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之后,逐渐建立起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成熟电影工业体系。”

    “很多热心网友得知我这期会讲诉韩国电影,特地给我私信说了五条原因。1。稳定的社会局势;2。顶住美国电影出口协会压力,坚持全年146天国产影片放映日的银幕配额制(2006年之后降至73天);3。电影彻底由审查制转为分级制;4。以市场为主导,尊重电影产业自律权,成立由政府支持的半民间半官方机构“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5。经济上的支持,电影成为政府重点扶持对象。”

    “这位网友看来也是韩国电影的忠实观众,也很了解韩国电影的相关历史。”

    “但我还想说一句,外因的推动力远不及内因的决定性作用,最简单的例子,电影工业十分发达的阿三国,也是有着审查制度的,另外,很多国家也都制定了类似电影配额制的这种保护政策,我们国家也有国产电影保护月!

    政治、文化、经济等外界的作用可以锦上添花,但如果真想要枯木逢春,还需依靠更多内在的东西。

    在首尔中部,邻近著名商业区明洞,有一条全长不到两公里的街道,名为忠武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这里熙熙攘攘多年,走出了被称为韩国忠武路演技派“三驾马车”的宋康昊、薛景求和崔岷植,当红小生李俊基、李敏镐,以及知名导演奉俊昊、朴赞郁、姜帝圭等。同样,这条有着韩国“好莱坞”之称的忠武路,还目睹了韩国电影从低迷萧条到光鲜再现的风向转变。”

    “有关注各大电影节的观众可能知道,韩国这几年出了不少有名气的电影人,比方说奉俊昊,拍了《杀人回忆》《母亲》;姜帝圭,代表作《生死谍变》《太极旗飘扬》,当初冯导拍《集结号》请的爆破专家就是《太极旗飘扬》剧组;名声最大的当属金基德,国际各大电影节的拿奖专业户,尤其是威尼斯电影节,这哥们四度提名最佳影片;李沧东,也是一位水准极高的导演,获得过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朴赞郁,暴力美学大师,犯罪片导演,凭借《老男孩》获得过戛纳电影节评委团大奖;再加上郭在容、罗宏镇、姜炯哲、许秦豪、郭景泽、金志云等等,韩国市场虽然不大,但名导的风采一点也不弱于国内,甚至要远超国内导演!”

    至此,沈临已经说了一堆人的名字了。

    也大致讲述了韩国电影的历史,然后进入正题。

    “我先说下我的观点,我认为韩国电影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真的很会讲故事!韩国电影界奉行的是“一剧之本”,韩国导演自己操刀编剧,再把自己的作品搬上银幕。所以一部电影由文字语言转化成视听语言的过程中,导演能够完成更准确地拿捏。而且韩国电影界新人导演层出不穷,竞争非常激烈,一旦第一部片子拍砸了,很难再找到投资人,就此而言,一般一部作品都会磨个几年!”

    “韩国电影发展到现在,最初也是秉承‘拿来主义’,模仿好莱坞。这种方法看似捷径,但如果做不到由表及里的提升,不是在“抄袭”中爆发,就是在“抄袭”中灭亡。如果你把最近几年的韩国电影看一遍,不难发现韩国导演们并不只是单纯的模仿,他们会在吸收外来大片优势上,进行本土化改造,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讲自己的故事,了解观众的心理创造共鸣。

    像犯罪片《追击者》,吸收了美国的英雄和hk的黑帮大佬形象,却打破了警察“三观要正”的规矩,将主流所谓的正派进行了“去英雄化”处理。《汉江怪物》虽比不上《侏罗纪公园》等影片,但从怪兽的形象、动作设计到剧情设计都有出色表现。《大叔》堪称韩国版的《谍影重重》,情节并不新鲜,摄影、剪辑水准并不输好莱坞大片。

    韩国电影人还会尽可能地将心思放在故事的巧妙构思上,‘不走寻常路’,比如《急速绯闻》和《狼少年》故事既新鲜有趣,又十分‘接地气’。无论是在类型杂糅,还是剧情创新上,韩国电影早已跳脱蹩脚的模仿,逐渐驾轻就熟,有些地方甚至胜过好莱坞。

    “韩国电影界到目前为止依然保持着对创作的敬畏,翻看韩国导演的履历发现,他们要么出自顶尖电影院校,要么存在师徒帮带关系。在韩国如果想要半路出家当导演,却非易事,大部分人都要从给大导演做助理、在片场打杂开始。

    这点我们国内刚好相反,很多歌手都能转行当导演!

    估计说到这有人会骂我,说我也是作家转行当得导演,我要辩解一句,我特么跟着冯导的剧组呆了半年,又在好莱坞的片场呆了好几年,我会告诉你们吗?

    回到主题,说一说韩国导演们。

    举几个例子,《建筑学概论》的导演李容周毕业于建筑学专业,在接连两次报考电影学院落败后,进到了《杀人回忆》导演奉俊昊的剧组里学习了两年,才开始拍片。《隐秘而伟大》的导演张洙大学学的是美术设计,2002年日本留学时,看到金基德的《漂流浴室》,便回国做了他的助理导演,八年之后,张洙才执导自己的处女座《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

    ‘实践’是韩国专业院校培养学生的秘诀,拿中央大学尖端影像大学院举例,其要求学生在就读期间必须拍摄4部短片,且要至少满足以下的一个条件才可毕业:至少有一部要入围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电影节或在釜山、东京、上海等同级别电影节上获奖,或能够拍摄一部进入院线放映的长片!

    韩国电影艺术学院(kafa)是韩国“电影军校”,走出了众多知名导演,朴赞郁、金泰均在这里任专职教授,该学校要求学生在第一年必须拍摄两部短片,此外,期末还要完成一部长片剧本,当然优秀的学生也会被推荐到电影公司参与更大的商业制作。

    不是所有人都如此幸运,有人哪怕干了10年副导演,也不一定能得到一个拍片的机会。大部分新人导演的第一部电影都是从小成本开始的,优质电影呈现出这样的趋势:制作费用控制得当,注重叙事而非视觉效果,强调适合角色的实力演员而不是明星,能引起观众共鸣!”

    “韩国电影最值得称颂在于它有着成熟工业体系的特征:艺术与商业并行发展;这种表现归根结底是因其电影产业在不断成熟与完善,导演对艺术追求及商业运作同等重视,做到了艺术水平与商业价值的平衡。在韩国商业类型片背后,你会看到对人性的考量,对社会凉薄的讽刺。不会因为电影体系的工业化,而丢掉对独立电影的追求。反观我们的作品,商业片赢了票房输了口碑,又或只重艺术不看商业,叫好不叫座。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2003年上映的《杀人回忆》,拍摄手法采用了平实、冷峻的视角,展现1980年代的社会背景,作品厚重感又丝毫不差。换句话说,影片既有商业片的架构,又有深刻反思!”

    “电影里商业与艺术的融合,部分功劳还要归结于韩国拥有一大批诸如宋康昊、刘亚仁这样的职业演员。他们的片酬占比不到总制作费的四分之一,中国恰恰相反,顾此失彼,绝大数资金花在明星身上,更重要的美术、特效等后期制作当然不尽人意。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并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电影最重要的是讲人性的故事。’!这也是韩国导演一直坚持不变的准则,在讲合格故事的基础上,再追求特效,最后还不忘掷给社会一记重拳。”

    “现在还有人认为我们的电影比韩国电影牛逼吗?你非要说票房成绩,那我真的没话说!”

    “其实我们国家在80年代整个大环境还是很开放的,审查制度也没有那么严,当时的中国电影是百花齐放,当年那些电影拿到现在肯定连审查都过不了,比如《芙蓉镇》。这两年意识形态方面管的越来越紧了。举个稍微有些不恰当的例子,1999年,《泰坦尼克号》国内上映的版本一刀未剪。拍鬼故事连审查都通不过,总局不允许电影里出现鬼,所以中国拍的都是没有鬼的鬼片!”

    “还有一点,韩国电影看似很商业,但是人家商业的细节做的特别到位,镜头语言也特别细致。演员也有着一大票的老戏骨,这样的电影拍出来就很难不让人称赞,比如《实尾岛》。没有一个小鲜肉,平均年纪都在35岁以上的主演,硬生生地撑起了一片天。再看看国内的电影,生产出来的电影没有细节,镜头就是眼睛,观众在看到这个镜头之后不会去想更深的东西!”

第七十二章 不太顺利的开始

    关于韩国电影的素材有很多,沈临也说了不少,除了分析韩国电影崛起的原因,还顺道推荐不少精品的韩国电影,当然少不了从导演角度分析下电影出彩的地方。

    这一次录制的内容很足,够剪辑成两期。

    《临行》录制完成,爱奇异的负责人离开,围观群众们纷纷散去准备各司其职,演员们也开始了正式拍摄前的试演。

    一切恢复到正常剧组该有的样子。

    “好了,咱们开始拍摄吧!”

    约莫过了半小时,随着场务的打板,《那些年》真式开拍!

    事实上,真正的第一个镜头是从前天开始,但那是预告片内容。

    很简单几个场景,而且涉及到的角色也很少,即使这样,已然ng了不少几次。

    之前已经提到一次,电影的拍摄并不是按照既定的顺序一镜到底,所以才会有剪辑师这项职业的存在!

    当然,当特定条件摆在那里的时候很多拍摄也必须要迅速进行。

    比如在场地受到限制时就要先从集中拍摄特定的场地的戏份,在演员档期出问题的时候就要集中拍摄有档期演员的戏份,在季节和天气环境受到限制的时候也要抓住机会迅速进行拍摄。

    这么做能够节省很多费用。

    当然,假如以上的这些条件都不受限制的时候,那该拍什么戏?

    按照剧情发展拍摄?

    不会的,大部分剧组会去拍一场简单而又有示范性的戏份。

    什么叫简单?

    镜头固定、道具稀少、演员少、情节简单,如果能够动作少那就更好了。

    那么什么又叫有示范性呢?

    尽量找寻剧组里经验丰富的演员上马,让他们拍摄这些简单的场景。

    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很清晰。

    简单的剧情和经验丰富的剧组就意味着镜头的成功概率极大,这样就可以迅速的顺利完成拍摄,给剧组工作人员以及剧组中的新人演员带来极大的信心,增强大家的积极性。

    而且从简单的戏份开始演员也可以迅速的进入状态,为后来复杂的戏份打下基础

    为了开个好头,也为了给演员们树立一个好的典范,沈临决定把第一个镜头拍摄定为厕所内的戏份。

    多说一句,国内也有很多大导演喜欢开镜挑战最难的镜头,比如凯歌导演,当初他在拍摄《梅兰芳》这部半部经典之作的时候,开机镜头也就是“邱如白”扔稿件的镜头,直接磨了孙红磊整整一个下午!

    等下开拍的情节很简单,井伯冉饰演的老曹要求柯近藤替他代写情书并代为传递,而柯近藤反过来讨价还价。

    如此而已。

    演员就俩,黄萱和井伯冉,这两位在整个演员队伍里堪称老戏骨!两人的资历最深,参演过的电影电视剧最多,演技方面不用多说,虽然算不上精湛,但肯定都是合格的。

    戏份内容也很简单,两人并肩而立,站着小便池边撒尿边说话;

    拍摄的技术更简单,在放置着小便池墙上面架起一个固定的机位即可。

    所以,无论怎么看这场戏都应该是出师大捷的。

    但是拍摄时,也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一会儿演员笑场,或者是表情不到位,一会儿摆放在‘厕所’台前的‘百事可乐’位置歪了,更离谱的,还有一次,这罐可乐居然从台上掉了下来!

    见了鬼了!

    好在第九次ng之后,这个镜头终于过了。

    “尼玛,无语了,今天拍摄前是不是忘了看黄历?”

    “我还真有点服了李安导演,据说他在拍摄《卧虎藏龙》的时候,居然能连着让发哥ng18次,我现在想想,李安导演那种冷静到一叫就是几十遍ng的气势和定力实在是让人汗颜!那可是发哥,换了是我,肯定不敢!”

    一阵附和式的哄笑声响了起来,这个剧组的幕后主创大都是拍摄《那些年》的那些人,跟沈临的关系不要太熟,而且,打心底对这位年轻的导演还是有点信服的。

    “导演,对不起,都是我不好…”

    黄萱满是羞愧的红着脸鞠躬道歉。

    第一次ng的镜头就是因为这哥们在念台词的时候突兀的笑场了!

    笑场这种事对于一个专业演员来说实在是不可原谅的事情!

    “导演,我也有错,要不是我暗地里做鬼脸,萱哥不会笑场的。”

    井伯冉也走了过来,解释道。

    “算了,这都小事,我都已经做好ng到结束的准备了,你们放心演,咱们有钱!”

    这倒不全是在安抚演员的情绪,沈临早就做好了不太顺利开始的准备了。

    否则,他也不会把拍摄周期设置在6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