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福满花香-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次李花儿要给关舒鸿做家具,就曾想过若是人手不足,也要请他帮忙,寻些会点儿木工的人帮手。
而另一个长脸的汉子,则是个泥瓦石工,手下还有一班人,往年县里修堤的时候,也曾找过他。
而如今吴县令会找这么两个人,自然还是为了修堤的事情了。
如今县令老爷一伙人既然齐了,也不多耽误,便出了城门,往清水河边去了。
聚在城门边,正小声议论县老爷行事的百姓,也一哄而散,或进城、或出城,各干各事去了。
李花儿也是趋着车,走到了城门。
……
李花儿刚出了城,还没走出半里地,刚过了一个岔路口的时候,忽然就见篆儿自前面跑了过来,手里还拿了一把伞,拦在了李花儿的牛车之前。
“李掌柜安。”篆儿声音清脆,孩子气十足地作了个揖。
“篆儿哥安,”李花儿停了牛车,在车上回了礼,笑问,“寻我有事情?”
篆儿先将手中的伞,直接塞给了李花儿,道:“我们大人让我还你的!”
李花儿刚接了伞,还没来得及说话呢,就见篆儿又将背后的书箱取了下来,也是那样直挺挺地塞给她,道:“还有,大人本想在书箱上多加隔个格子放东西的,不过在家捣鼓的时候,给捣鼓坏了,所以请掌柜的帮忙修一下。”
说完了之后,才发觉李花儿腾不出来拿东西,就过来将伞接了过去,把书箱放在了车边。
而后,站在车边,抬头看着她。
说话口齿伶俐,做事情却毛躁,但也有些眼色。
篆儿是个浓眉大眼的孩子,长得很是讨人喜欢,尤其是这样一番举动,更让人忍俊不禁了。
李花儿笑着将书箱拿了起来,认真地打开来看了看。
果然,里面单放笔墨的格子之下的暗格机窍,被人掰成了两截。
但也好修理。
只不过李花儿心中有些奇怪。
就算吴大县令心血来潮想要加暗格,那也是寻木材“安”进去,怎么还破坏了之前的机关?
想着,李花儿将书箱都放回到车后,问篆儿:“你们大人怎么想着捣鼓这个了?要加什么样子的机窍?装什么用的?说出来我也好做。”
篆儿性格耿直,听问,立刻背书一样地直爽道:
“我们大人说,也不拘什么样子的,做了就好。他也是李掌柜做东西的样子很好看,所以才想要捣鼓的。”
李花儿没坐稳,差点儿从车上掉下来,更是很难得地红了脸。
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话?找个小厮穿这种话,这县令大人原来是个也不正经。
而篆儿也不会看这样的脸色,只觉得自己找到机会说这个话了,一脸完成任务的喜悦,又问道:“李掌柜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李花儿很想说几句骂吴灵均的话,让篆儿带回去。
可是再看看篆儿那纯真的样子,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孩子只是个跑腿的,看样子也不觉得有什么,可别自己再骂了两句,他反而觉察出来些事,张扬出去,就不好了。
是以,李花儿摇头笑道:“没有了,只是烦请篆儿哥回去告诉你们县令大人,修这个书箱,要二两银子,加一个暗格,也要二两银子。”
说“二两银子”的时候,李花儿刻意加重了语气,显得咬牙切齿。
篆儿瞪大了眼睛,脱口而出:“这么贵呀?”
李花儿笑道:“这个不算贵了,你去和你家大人说了便是。”
篆儿抓抓头,道:“好,我知道了。”
说罢,转身跑开。
只留李花儿在那儿肚子生了会儿闷气,旋即又笑了出来。
自己也是的,生什么气呢?
只不过吴灵均今天的这番举动,着实太令人奇怪了,也不知这县令大人,也不知道搞什么鬼。
只是这个念头一起,她忽然想起了关三小姐给自己的信。
难道……
她想着,立刻重新拿起书箱,仔细搜查。
果然就在那坏了的暗格旁边的格子里,找到了一张纸条。(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一章 上船见人
李花儿拿出了那张纸条,打开看时,就见上见写着四大八小十二个字。
四个大些的字写着“防备祈王”。
而八个小些的字,则是“渡口之上,万事当心。”
四个大字是很陌生的字体,并不是吴灵均所书。
而祁王……李花儿看着,心中很是奇怪。
又与祈王有什么关系?前世的时候,这位祈王那才是真正的闲王,万事不管的。
这千头万绪的事情,又有哪一头,是和祈王相关的?
李花儿愣怔片刻,想不通。
而那八个小字,是很工整的楷书,正是吴灵均写的,显然是写给她的。
显然是这位吴县令也知道了自己要去见那个杜爷,才有此一说。
李花儿会心一笑,将纸条叠折,放进了随身的荷包内,又将荷包系得紧了些。
而后关上暗格,将书箱放在车后,这才继续往前走。
……
刚到清河村,还没等入村呢,就看见李果儿兜着些果子,坐在村口的井沿上,边吃边张望。
李花儿见状,吓了一跳,忙道:“果儿快起来!”
而李果儿看见她,早就将果子收拾了,兜着裙摆跑过来道:“姐姐昨夜怎么没回来?娘担心坏了,让我来这儿等着。”
“昨天来了个大生意,说得久了些,错过了城门。”李花儿将她拉到车上,埋怨道,“你这丫头也不找个好地方,怎么坐在井边?一旦掉下去怎么办?”
李果儿吐了吐舌头,伸手递了个果子给李花儿:“刚采的,姐姐吃一个。”
语带讨好。
李花儿见她这样,也没办法发脾气了,只是点了一下她的额头,道:“年纪越大,越淘气。”
李果儿嘿嘿一笑,因着车上绑着那张椅子,所以她只是挂角坐在边上,将车后的棉布掀开一角看了两眼,问道:“这就是那杜爷要的圈椅吗?做好了?”
李花儿重新驾车,道:“是,约好了今天给的,所以你先回家告诉娘我回来了,我直接去岸边。”
李果儿听见,忙道:“那我和你一起去。”
李花儿摇头道:“不用了,不会有事的,你先回去和娘说,别让她担心。”
李果儿皱着眉头,两只脚前后摆着,道:“可是我不放心……他们那么凶,一旦难为姐姐怎么办?”说着,她想了想,出主意道,“要不,我去告诉爹?”
李花儿一笑:“没个做生意遇见事儿,还要带着爹的道理,咱爹又是督卫,传出去,成我仗势压人了,果儿放心吧,我还不怕他们。”
李果儿略微放了心,这才点头道:“好,那我回去和娘说完,就到岸边去找姐姐。”
李花儿点头应允。
……
等李花儿到了岸边的时候,那兰船主的船队就停在渡口上,正在装货。
兰船主就站在渡口边上,远远地看见李花儿,先跑过来抱拳开口道:
“哟,李掌柜当真好守时。”
态度之恭敬,言辞之恳切,着实不能与那日渡口之上相提并论。
李花儿赶着牛车过来,跳下牛车,也不托大,而是回礼道:“生意之人,自当守诺。”
说着,她又指着自己的车上道:“东西已经做好了,兰船主先过过目?”
兰船主依旧是满脸堆笑,道:“好说好说。”
说着,走下渡口,将李花儿车后遮着的棉布掀开,仔细看了看,口中不停赞叹道:“哎呀,果然是李掌柜,真个是好手艺!”
李花儿笑道:“兰船主谬赞了。”
兰船主招呼了人,将那椅子小心翼翼地卸了下来,又对李花儿道:“李掌柜,我们杜爷说了,若是你来送东西的时候,要请了您上船,他要当面一谢。”
李花儿一顿,点头道:“应当,杜爷是个讲究的人,一旦这椅子有什么不满意的,我也好修改。”
兰船主道:“怎么会不好呢?李掌柜的手艺,谁不知道?”
语气越发的恭维,李花儿却越觉得,事情很蹊跷。
不过,她还是随着兰船主,跟在那抬椅子的船工身后,抬步上了船。
……
这魏王商队的船都是大船,甲板也很是宽阔,只是如今装货的船工正忙,所以显得有些乱。
众人绕开了那些货物,就到了船舱外。
杜爷的船舱,甲板之上的一层,在通向二层的楼梯之侧。
兰船主到了门口,敲门,恭敬道:“杜爷,李掌柜将椅子送来了。”
只说了一句,就不敢再出声,而是垂手在外面候着。
李花儿心中再起思量。
这杜爷的身份,还真是很不一般,兰船主那是魏王商队在南商路的大管事,竟然也对他如此小心。
众人站着等了许久,才听见舱内传来了沙哑、虚弱的说话声:
“快请李掌柜进来吧。”
兰船主紧忙着推开舱门,引着李花儿走了进去。
只是这舱门刚一打开的时候,就有股极重的香气扑面而来。
那是很昂贵的龙涎香,味道极为浓厚,猝不及防的李花儿,差点儿被这味道熏得晕过去。
这得是点了一缸的香吧?
她不动声色地放慢了脚步,等适应了这味道,才往里进。
而这时,她则闻到了就是那香气都掩不住的,一股更大的药味。
李花儿虽然粗通医术,但没到闻着药味就能知道这人得的什么病的程度。
只是这药的味道还带着股奇怪的腥臭之气,乍一闻见,令人作呕。
这就是点香的原因了。
只怕这位杜爷,病得也和寻常人不同,可是这样重病之人,真的好点这么重的香吗?
李花儿想着,人已经进了船舱。
船舱方方正正的,内里的两扇窗户都关得严严实实,船舱中间挂着厚重的帘子,地席之上铺着厚垫子,帘后的地席之上,影影焯焯地躺着个人。
兰船主在后面,将门也关上了。
李花儿的眼睛,就落在了地席四角之上,正燃着的炉子。
这已经是将要入夏的时候了呀。
李花儿皱着眉头,额上已经热出了汗。
看着架势,这位杜爷只怕不是病了,而是……命不久矣了吧?!
这样一个人,只怕得是有非常的本事,才会让魏王器重,并让兰船主恭敬对待吧?(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二章 十两银子
李花儿心中百转千回,对这个杜爷,着实好奇极了。
但纵然想法多,她依然没忘了礼数,而是恭敬地对帘后的人一礼,道:“小女,见过杜爷。”
只听帘子后面的人重重地咳了一声,才艰难开口道:
“李掌柜无需多礼,请坐吧。”
李花儿听这个人说话,就觉得比前几天第一次见的时候,似乎病得还要严重些。
她道了声谢,跪坐在了帘外的垫子上,挺直了腰背,目光向下,礼数很是周全,也让人看不出她正在琢磨着帘子后那人的病情与身份。
“东西已经做好了,只是不知道合不合先生的用。”她笑道。
兰船主听说,这才敢插嘴道:“杜爷,小的将椅子给您搬过去?”
杜爷每每开口,总是未说话先咳几声。
他又重咳了两声,才开口道:“有劳李掌柜了,先搬过来吧。”
兰船主依言,忙独自抬着椅子,转到了帘后,将椅子放在了一侧。
杜爷这才又说:“好了,兰大叔先去忙吧。”
兰船主不敢有丝毫怠慢,弯腰弓背退了出来,一直到了门外。
出去后,还细心地将门关上。
这下,屋子里,更是又闷又热,让人好生不舒服。
帘后,杜爷支撑着起了身,对旁边站着的侍女道:“去将帘子卷了吧。”
两个轻柔的女声齐齐应道,自帘后出来,将帘子卷起。
那两个侍女都是十七八岁的年纪,模样着实出挑,个个低眉敛目,全程动作轻、快、柔,半点儿声音没有发出,一看就是大家出身的侍女。
更令人好奇了。
随着帘子挂起,李花儿也终于看清了那杜爷的样貌。
穿着厚厚的织锦袄子,手上还抱着个暖炉,脚边放着个暖炉,而脸上,还带了个铁面具,挡住了大半的脸。
而露出来的那半脸上,还爬满了烧伤的疤痕。
如果不是那抱着暖炉的手太过年轻,只看这诡异的脸,还真看不出年纪。
李花儿突然看见眼前出现这么个人,先是觉得后背一阵发麻,接近着就觉得惊悚而且诡异。
毁容的人她不是没见过,但这样做面具的,她是第一次见。
杜爷像是看穿了她的心一样,沉沉一笑,嗓音更哑了:
“李掌柜大约是想,我为什么不将伤疤都遮住吧。”
李花儿连忙垂下眼睛,歉意道:“杜爷勿怪,初次相见,小女失礼了。”
杜爷刚要说话,却剧烈地咳嗽了起来,侍女连忙一个端了痰盂、一个拿了帕子过来。
李花儿安静地坐在那儿,一时不知道该做什么。
纵然是死而复生的她,都觉得眼下的场景当真是太诡异了。
这样的一个人,任谁看着都是命不久矣了,却天天在船上颠簸,到底图什么?
好一阵忙活之后,杜爷才止住了咳嗽,虚弱道:“无妨,我如此戴面具,就是不想有人总好奇问我,我为何戴面具罢了。”
李花儿一时无言以对。
真是一个怪人呀,她在心中叹道。
杜爷说完,又咳嗽了两声,喝了口茶,顺了气,才看向那圈椅。
“扶我起来。”他对侍女道。
侍女忙应了一声,一左一右,扶着他起身。
这位杜爷身材格外消瘦,站起来的时候,那衣服就像是挂在他身上似的,晃晃悠悠,。
他慢慢地挪到不过咫尺之遥的椅子边,缓缓坐下,整个人都似瘫在椅子里一样,腰背很难直起来。
侍女们小心翼翼地守在旁边,像是随时都要扑过去扶着,免得他从椅子上摔下来一样。
“还不错。”杜爷抱着暖炉,在椅子上窝了片刻,才缓缓开口道,“我好久没有这样坐着了。”
语气里,含着忧伤。
李花儿难得在一个情景之下,几乎寻不着词汇来表达内心的思绪。
开口劝慰吧,他们不过是生意来往,不熟,可能将来还会对立为敌;
不说话吧,眼见这样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如此孱弱地叹息,她又觉得于心不忍。
纠结了很久,李花儿才开口言道:“您喜欢就好。”
短短五个字而已。
杜爷又坐了一阵子,身子开始不由自主地往下滑落,显然是坐累了。
那两旁的侍女见状,忙将他扶了起身,再扶着他到地席上的厚褥之上,重新躺下。
如此一番举动,让他又猛地咳了一阵子。
咳完之后,杜爷用帕子捂着嘴,对身边的侍女道:“取二十两银子,给李掌柜。”
李花儿听见,立刻道:“多了,这把圈椅是十五两银,杜爷已经给了五两定钱,所以再给十两就好。”
她话刚一出口,就忽而觉得迎面而来一股寒意,冻得她一哆嗦。
只见对面,那杜爷冷笑一声,哑着嗓子,微带怒意:
“我要给二十两,便是二十两,李掌柜做生意的人,难道还嫌银子烫手吗?”
李花儿眉尖轻挑,抬眼看着他。
怎么突然发起脾气来了?
还没等她想明白,那侍女早就捧了二十两银子过来,放在了李花儿的身前,又施礼退了回去。
李花儿浅浅一笑,依旧只取了其中的十两银,袖起,缓缓道:“杜爷说对了,我这生意人还真怕银子烫手,所以该赚的,一文钱也少不得我的;不该我赚的,一文钱我也不要。”
她又是一礼:“您若是再无事情,小女就先告辞了。”
说罢,真个起身就要走。
就在李花儿转身的当口,杜爷突然开口道:“站住!”
李花儿停步,回身看着他:“杜爷还有事情?”
杜爷却不看她,而是死死地盯着那地上落下的十两银子。
好半天,他才哑着嗓子嘲笑道:“李掌柜连炸药火油等物都不怕,却怕银子烫手,当真有趣。”
莫名地,就说起了两年前的事情。
李花儿看着他,浅笑道:“这过了炸药火油的银子,当然烫手了。”心中,则在揣测眼前这人,为何说起了那时的事情。
着实太奇怪了。
“杜爷还有其他的事情吗?”她又问了一句。
杜爷依旧不看她,而是死命地盯着那十两银子,缓缓问道:“李掌柜当真不收?”
李花儿忽然感觉到,这位杜爷并不是要寻她的麻烦,而是很认真地想让她收下那十两银子。(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三章 似曾相识
做生意这许久,李花儿还是第一次见这样的。
的确有些莫名其妙的。
她心中想着,依旧摇摇头:“当真不能收。”
“好,我知道了。”杜爷的语气也归于平静。
他支撑着起身,旁边的侍女见状,连忙要过去扶他。
却被他摆手推开了。
而独自起身这事情,对于他而言,的确很困难。
好容易起了身,就见他脚步踉跄地,向李花儿走来。
那两个侍女就跟在后面,小心翼翼地寸步不离,似是随时等着扶他一样。
李花儿站在原地,看着他一步步走了过来。
待走到了李花儿身前,杜爷停下脚步,喘着粗气。
只是想要弯腰时,却着实不能够了。
他身子太差了,这几步路就和掏空了他的命一样,呼吸声都沉重得要命。
李花儿觉得,此刻这杜爷呼吸的声音,很像自家木工坊里那风箱坏了的声音,压抑、粗厚、随时都要散了。
两个侍女连忙扶住他。
其中一个侍女已经弯腰,将那十两银子拾起,送在他手中。
杜爷握着银子,站在那儿缓了好一刻,才有气无力地问李花儿:“李掌柜,当真不要。”
李花儿依旧摇摇头:“不要。”
杜爷点点头,挣脱开两个侍女,好容易挪到了船舱边。
而后,就见他推开舱上的窗子,将那十两银子,隔着窗扔了出去。
外间本来还在搬运货物,热热闹闹的船工们,突然就没了声音。
只有那银子就着地滚动的声响。
“杜爷……”窗边的一个船工,小心翼翼地问。
“扔进河里。”他沉声道。
那船工丝毫不敢说话,慌忙捡起银子,扔入了河中。
李花儿看着杜爷这奇怪的举动,眉毛都拧在了一处。
不知怎的,她忽然想起了两年前的旧事。
恍惚间有过那么一个人,也是这样的行事,莫名地示好,被自己拒绝之后,又莫名地推了自己一下,丢下一句更莫名的话,就跑了。
难道,这个杜爷就是那个人?
两年的时间而已,怎么就成了这副模样?
便是将陶家人寻来,他们也认不出此人是谁吧?
真的……会是那人回来了吗?
她在心中不停地思量,拿不准主意。
而杜爷做了如此举动之后,在窗前站了一会儿,看着江水,也不知道想着什么。
直到一阵河风吹过,带走了这屋中的热气,他才回过神来,命人重新关上窗子。
“生意既然已经成了,李掌柜的就请走吧。”杜爷由侍女们扶着,回归原位躺下,对李花儿下了逐客令。
李花儿再是一礼:“是,杜爷好生保重身体,小女先告辞了。”
杜爷根本不理会她。
……
只是,还没等李花儿走出舱门,兰船主就已经隔着门说话了:“杜爷。”
李花儿打开了门,和兰船主打了个照面。
“什么事情?”杜爷的声音自身后传来。
兰船主恭敬道:“杜爷,县令大人就在外面要问我们话呢,您是不是见一见?”
吴灵均来了?
李花儿的目光越过兰船主的肩头,看向船侧。
果然就看见吴灵均手里拿着个遮阳的斗笠,轻轻扇着,眼睛也看向她。
见她站在门口,吴灵均不易觉察地提了一下嘴角,似是一笑。
人多的时候,吴灵均是个表情和蔼到有些呆的人,也只有李花儿这种和他私下有过接触的人,才会觉察出他表情的变化。
而身后,杜爷则冷笑道:“我一个快死的人,他见我做什么?不过是问商队事情罢了,你自己看着说给他听就是了。”
说几个字,就要咳一声,说到最后,气息都弱了。
兰船主不敢多话,忙不迭退了几步,道:“是,小的知道了。”
说罢,又对李花儿招招手,让她快往外走。
李花儿一步迈出了船舱,回头又看了杜爷一眼。
不过也看不见了,那两个侍女已经将帘子放了下来。
李花儿摇摇头,将那些念头压在心底,出了舱门,兰船主在她之后,将舱门关了上。
……
一离了这杜爷,兰船主立刻就又成了那大商队的船主,精神抖擞地对着李花儿道:
“我这就送李掌柜下船去。”
李花儿道:“是,有劳兰船主了。”
而吴灵均等一行人,依旧站在那儿。
等李花儿走过去,还没及下船的时候,就听吴灵均道:“没想到在这儿看见李掌柜了。”
态度自然。
李花儿停下脚步,施礼道:“县令大人安,生意之事罢了。”
态度更自然了。
吴灵均点点头,又问:“我寻你帮我修的书箱,可好修?”
语气稳重。
李花儿点点头:“是,县令大人放心,小事一桩,容我两三日的功夫,也就好了。”
声音轻快。
吴灵均点点头,不再说话,并着人让了一条路,让李花儿下船。
兰船主则在后面高声道:“李掌柜慢走,兰某就先不送了。”
李花儿点头施礼,下了渡口。
而吴灵均则在后面,开始同兰船主攀谈。
所说的都是些商事,如南边国什么货物有名,南面列国如何税收,何物买卖最佳,可得多少利钱等等。
兰船主虽是商贾,但背景很深,等闲是不怕县令的。
不过眼前这个县令毕竟不太一般,所以他态度倒是谦逊,只是说起话来滑不留手的,如李花儿这等也和商队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就能听出那话是三分真七分假的。
只是,涉及他人之事,她不方便听,就快步下了渡口,来至牛车之前。
远远地,刚好能看见李果儿躲在岸边靠近界碑的地方,来回踱着步,还时不时地踮着脚,看过来。
李花儿一笑,催动牛车,往回走。
只是,她还没走出丈余远,吴灵均就在身后,叫住她了。
“李掌柜。”
李花儿勒停了牛车,回身笑问:“县令大人还有事情?”
吴灵均仔仔细细地打量了她一番,似是确定了她真个没事儿之后,才从怀中掏出个些散碎的银子,递给她:“修书箱的钱,先给了你吧。”
李花儿看时,还真是四两银子。
她忍着笑,道:“先存在大人处吧,等修好了再说。”
说罢,不再理他,赶着牛车便走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四章 高兴与不高兴
吴灵均看着李花儿离去的牛车。
表情还是和往常一样,看着有些书生气,很稳重,只不过那双朗目之中,闪过了一丝笑意。
她生自己的气了,大概是因为篆儿的话,不但不会问自己要四两银子。
但似乎她又并不是很生气,因为她还会理自己。
想着,吴大县令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也不知道是因自己让李花儿生气而高兴,还是因李花儿没有为那些僭越的话同自己翻脸而高兴。
或者,因为她平安而高兴。
魏王的商队藏着不小的秘密,又是那等强势的一方,他害怕李花儿一个不好,反而落入了别人的圈套。
两年前那种传奇故事,发生一次就够了,李掌柜如今已经很有名了,着实没必要再惹京城那些显贵的注意了。
吴灵均站了一会儿,才回身对唐师爷道:“先生,我们现在往峡村去吧。”
唐师爷是个话更少的人,听见他的话,不过点了点头罢了。
一众人等,沿着河岸,往峡村的方向去了。
今天难得天气好,所以河边有不少妇人围着洗衣,也有很多孩子嬉闹。
而吴县令的到来,并没有让他们有什么别扭的。
毕竟吴大少爷那是清河村飞出的凤凰,为人又和蔼,还愿意问问他们些家常的话。
真是个好官儿呢!肯定比之前的翁县令强些。
是以不管是李花儿去兰船主的船上,还是吴县令问李花儿话,在她们看来,都是小事一桩,议论一番,再称赞一下吴大少爷,也就过去了。
只有驱车的李花儿,回头看了一眼吴大县令的背影,反而先笑了出来。
她心知这位要来修堤防洪的大人,为什么突然就跑到了兰船主的船上,问那些话了。
不过是知道兰船主的背景,担心她的安危罢了。
她还挺高兴的,之前为了篆儿那句话的不满,也就随风散了。
等下次再见的时候,她得把心底对那杜爷的疑惑,说给他听听了。
……
只是,李花儿和吴灵均都不知道,方才那一幕,已经被船上的杜爷看见了。
“杜爷,外面风大,还是……”侍女见他在窗前待得久了,小心翼翼地来劝了一句。
那杜爷扶着一侧的架子,消瘦得不成人形的身子因为站得时间略长,所以微微颤抖。
尤其是看见吴灵均特意过去和李花儿打招呼的时候,杜爷几乎是从嗓子眼里,发出了一丝蔑笑。
什么探花郎、什么县令老爷、什么立身持重,不过是个乡佬呆子罢了。
偏偏那人,怎么就看上了个呆子?
呸!
想着,他又重重地咳了好几声,几乎要将肺都咳出来了。
侍女吓得一左一右,慌忙扶住他。
杜爷推了其中一人一下。
“叫兰船主进来。”他虚弱地说,“再把柳家老三叫来,我有事情吩咐。”
那侍女慌忙屈膝应道:“是。”
……
起先,李果儿看见李花儿下了船之后,就像过去找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