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福满花香-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旧院门早就被洗刷了干净,门上挂着粟、稻、麦、麻、豆等清河村常种的农物,还有那大红的绸布,缠在了门梁与栅栏之上。

    冯二囡的爹娘——村中人都叫冯老大与冯娘子的——如今穿了新鲜喜庆的衣服,就站在院子外,男人一拨、女人一拨,正说话呢。

    且说门外的人里头,有李花儿认识的,也有李花儿不认识的,更有和李花儿有些私仇的。

    比如那被李花儿打过一顿的齐小五的娘,大王氏,如今就站在门口,穿着家常、洗得有些旧的衣服,正和冯娘子说话。

    看见了李花儿过来,大王氏的白眼险些翻到了天上去,照着空地上啐了一口,大声道:“晦气。”

    说罢,转身便走。

    冯娘子本来脸上带着喜气,只是眼眶红红地——想必是舍不得女儿出嫁——和她说话呢,却不想大王氏如此行径。

    冯娘子是个好脾气的人,站在那儿,觉得甚是尴尬。

    李花儿也很尴尬——主要是替大王氏尴尬。

    人家今日嫁女儿,又是这丰收的年景,偏生她当着人说“晦气”,岂不是触人家的霉头?

    李果儿懂事了,知道大王氏这不是好话,有些生气,却不好发作。

    只孙小小年幼,又是家里娇惯着长大的,哪里知道大人这些口舌上的事情?所以一到了地方,就甜甜地对冯娘子先开口:“冯婶子好,给冯婶子道喜了。”

    这是昨晚她娘宁氏教给她,说是今天看见了冯家人,不拘是谁,一定要先说。

    冯娘子忙掩了脸上的尴尬,从一旁的小竹筐里抓了糖,放在孙小小的手上道:“好好,小小真乖。”

    孙小小笑得更开心了。

    李花儿也走过来,对冯婶子施礼说:“恭喜冯婶子,恭喜冯大叔,恭喜二囡姐姐。”

    冯娘子挺喜欢李花儿,笑道:“好好,都恭喜,囡子在里面呢,我刚从里面出来,你进去看看她。”

    李花儿笑着点头,带着李果儿和孙小小,进了冯二囡的屋子。

    ……

    屋里站了好些个妇人,都是这村子里有些年纪、儿女双全的人,里面还有冯二囡早早就出嫁的姐姐冯大妮。

    而冯二囡正上妆呢。

    那专擅做这类事情的妇人,一边在冯二囡的脸上描画,一边说着吉祥的话。

    李花儿拉着李果儿,揽着孙小小,安静地站在一侧。

    用了好长的功夫,这新娘子的妆才算画好了。

    大白的粉扑了满脸,本来的浓眉被重新修剪过,看起来秀气了不少,脸颊上扑着胭脂,嘴则是红红一点,头发绾成了高髻,横七竖八插了不少首饰。

    只冯二囡那双带着七分英气三分灵气的大眼睛,虽然也有些红,但因着那妆容,此时看着也更夺目了些。

    一时冯娘子也进来了,看着女儿如此,又是高兴又是难过的,好容易忍着泪,和那些妇人道谢。

    孙小小看了好久,笑道:“二囡姐姐真好看。”

    屋里的人早就注意到这三个小姑娘在这儿看着了,只是方才忙,没时间管她们。

    此刻忙罢,就有一贯嘴快的妇人笑道:“看着你姐姐好看,等将来你们都有了小郎君,也这么好看。”

    说得屋子里的妇人都笑了。

    旁边冯大妮推了那人一下,笑道:“一群小丫头,你也玩笑。”

    那妇人笑道:“有什么的?你看这三个丫头那模样,穿了这嫁衣,肯定好看。”

    孙小小和李果儿乡野丫头,年纪也小,不知道害羞,只是看别人都笑,觉得是好话,就跟着一起乐了。

    李花儿浅浅一笑,也不生气,只是也不至于同两个孩子一样,笑得那样欢快。

    这样的日子,热闹些、玩笑着,都是好的。

    诸位妇人笑够了,见冯二囡局促的样子,知道她是紧张,就又逗了她几句,便退了出去。

    冯大妮也知道李花儿和自家妹妹好,就拉着亲娘一起出去,留她们小姐妹说话。

    直到这屋子里人走得差不多了,冯二囡紧张的情绪才好了些,忙呼了一口气,拉着李花儿的手笑道:“我这样子真的好看吗?”

    李花儿一笑,道:“谁家新媳妇都是这样的。”

    不知道为什么,李花儿一见冯二囡的妆容,就觉得熟悉异常,似乎还有人和自己嘲笑过:“好好的姑娘家,平时千娇百媚,偏偏这最好日子的妆,都不像自己了。”

    只是这话到底从何而来,谁人说来,都记不清了。

    李果儿倒是诚实,脱口而出道:“二囡姐姐今儿真白。”

    冯二囡忍不住,笑喷了出来,忙又坐好了,扶着高髻,生怕散了头发。

    李花儿过去,帮冯二囡将发髻重新正了正,又将那堆钗、簪、步摇等饰物重新归置了,这才将自己买的钗子也插在了恰当的位置,笑道:“恭喜姐姐今天的好日子。”

    看人总嫌模糊的铜镜里,映出了冯二囡带着羞涩的表情,她小声道:“谢谢你。”

    说罢,就有些出神了。(未完待续。)

第八十四章 往事不追(四更)

    李花儿看着她的样子,沉吟片刻,对李果儿笑道:“果儿,你先带着小小去院子里玩儿吧,不要乱跑,别给冯家添乱。”

    李果儿点头,拉着孙小小出去了。

    待屋中只剩了这两个人,李花儿便跪坐在冯二囡对面,拉着冯二囡略微颤抖的手,笑问:“姐姐今天大喜,有什么可怕的。”

    冯二囡出了会儿神,叹了一口气:“今天出了这家门,我就成了莫家的人,所以总觉得……有些怕。”说着,冯二囡凑近了李花儿,小声道,“你知不知道,我那未来公婆,本不想在这个时候办喜宴的。”

    李花儿听说,皱了眉头:“为什么?”

    冯二囡嘟着嘴道:“怕花钱嘛,秋收大典之前的宴席,要花好多钱。你知道他们家,有些小气,东西堆在家里,霉坏了都不肯吃。我又比他大了一岁……要不是算命的说我们八字相和,他又不错,我爹娘都不想同意这门婚事的。”

    李花儿对这些事情……还真不知道。

    之前,冯二囡每次提起婚事,都是开心的,眉眼之间,从来没有半分的抱怨。

    可是偏偏正日子这天,许是太害怕的缘故,冯二囡反而怕了。

    想想之前的传言,再想想昨儿自己和郑秀到莫家送礼物时,那莫家人先是不耐烦,而后看见了东西,才不情不愿笑了笑的表情……

    李花儿很能理解冯二囡如今的心境。

    李花儿想着,小心地道:“那,好歹还是选在了这样的日子嘛。”

    冯二囡脸上的胭脂,突然更红了一些:“是他坚持的。”

    李花儿没明白这话的。

    就听冯二囡难得声音带着羞怯,道:“他说自己一辈子只娶一次妻,他又能下地干活,还能跟着船商跑买卖,虽然比不了大富人家,好歹也赚了些钱,怎么就不能风风光光地娶媳妇进门?说是闹了段日子,他家才同意了。”

    李花儿听说,扑哧一声就笑了出来。

    “好嘛,我以为姐姐是真的担心,合着是来给我炫耀未来姐夫多心疼你的。”李花儿假愠道。

    冯二囡轻轻掐了她一笑,笑道:“我是真的担心……他闹了这一场,以后,别人还要从我身上找回来呢。“

    李花儿摇摇头:“听他说话就知道,别人就算要找麻烦,也有他挡着呢。”

    冯二囡想了想莫家老三的性格,似乎还真是如此呢。

    老实肯做事的人,心里也明白事理。

    她略微放了心,又小声道:“他就是会说……之前还同我说过好多的话呢,如何赚钱,如何营生,还说听北面来的大商家说,传言什么开海禁、什么四疆通商的,乱七八糟的词儿,我都没听过,也不知道是不是唬我。”

    说着,冯二囡幽幽地叹了口气:“以前总愁自己嫁不出,现在嫁出去了,又有更多的事情要愁了。”

    冯二囡这面担心自己未来的日子,李花儿却被她的话,突然勾起了记忆。

    “开放海禁,使我大雍货船通天下,扬我国威。”

    “通商四疆,使四境外邦入我大雍,使我大雍之宝扬名天下。”

    青年人和缓的声音,却带着锐气。

    屏风之前坐着的老翁捻须而笑,身材挺拔的中年人负手而立,频频点头。

    而屏风之后,华服少女捂着嘴,偷偷笑着。

    依旧是看不清人脸,依旧是那样熟悉却又陌生的场景。

    这次,却偏偏让李花儿有了想哭的感觉。

    突然间记起的,还有青年灵柩归乡的痛惜、还有老翁病榻之上的哀叹,还有中年人入狱时候的悲凉。

    明明都是她经历的事情,可就是想不起来。

    只记得海禁依旧未开,四疆依旧未能通商,那些人锐意的志向,最终还是成了那些小人的笑话。

    “小姐,照你这么说,这些不是好事儿吗?”破庙之中,篝火之前,女孩儿问她。

    “是好事儿。”

    “那为什么没能成?”

    “……因为那不是他们想要的。”

    “真可惜……那以后小姐要是能回家洗脱了老大人的罪名,是不是就能继续了?”

    对话到这里,再次戛然而止。

    李花儿在失落之间,叹了口气。

    这些遥远的事情,再不是她所能管的了。

    只是内心深处,还是有隐隐的不甘心。

    她曾对李花儿许下的承诺,定然会实现。

    可是那记忆中不知道姓名少女的心愿,又有谁能替她完成呢?

    李花儿眼眶,忽而就红了。

    冯二囡哪里知道李花儿的万千心思,看着她的样子,还以为她是在为自己发愁,连忙抛开忧愁笑道:“你也不用很担心我,我有嫁妆,家里还有父母兄弟,莫家人不敢欺负我的。”

    她拉着李花儿的手:“咱们从小就好,这些话我憋了好久,今儿要出嫁了,有些怕,才对你说说的,你也别往心里去,我这个脾气,难道还能让人欺负了?”

    李花儿稳了稳情绪,将所有的难过都深深地压在了心底,对她笑道:“姐姐放心,你将来的日子,一定能过得很好的。”

    她语气郑重,是说给冯二囡听的,也是说给自己听的。

    往事不追,来事如何,终归还要看她怎么做。

    这话听在冯二囡的耳朵里,惹得她眼眶又是一热。

    “是,一定好的。”冯二囡也点点头,将心中所有的忧愁,都放在了脑后。

    两个小女孩儿在屋里正说着悄悄话,外面突然传来了一阵杂乱的脚步声。

    就听见那吴小少爷在门外笑道:“看新娘子了!看新娘子了!”

    李花儿听见,通过那半掩的窗子向外看着。

    就见吴家小少爷一身簇新的衣服,手里还擎着绸子扎成一簇的五谷,跑到了冯家的院子前,扯着嗓子叫道。

    他的身后还跟了好几个半大不小的男孩子,一般手里擎着东西。

    到了院子口的时候,几个男孩子乱糟糟地将手中的东西塞在了冯娘子的手中,道:“五谷丰登,新人百年好合,恭喜婶子。”

    说罢,都不等冯娘子抓糖,吴小少爷就往冯二囡屋子的方向跑来,抬手就将半掩的窗子推开了。

    差点儿撞了挡在窗前的李花儿。

    “哎呦,傻花儿姐姐。”吴小少爷叫了一嗓子。(未完待续。)

第八十五章 吴小少爷的心事(五更)

    “吴小少爷好早。”李花儿挡着屋内,笑道。

    吴小少爷嘿嘿一笑,就要探头往屋里看,边看还边说:“果儿呢?不在吗?新娘子呢?”

    李花儿为了吴小少爷的话,愣了一下。

    这位小少爷说是要来找新娘子的,看见她之后,就成了先要找李果儿。

    幸好他声音不大,后面跟着的都是些不知事的小子,而这院子里又乱哄哄的,不然被有心人听了去,才是大事。

    李花儿有些头疼了,这位小少爷的心思,未免太张扬了些。

    依着她们姐妹现在的情形,这绝对不是好事儿。

    李花儿想至此,脸上还得笑着,对着他的肩膀推了一下:“哪儿有往新娘子屋子里闯的,等下迎亲的时候,就看见了。”

    吴小少爷躲着李花儿推搡的手,又从她抬起的胳膊下面看见了跪坐在地席之上,背对着他们、戴了盖头的冯二囡。

    “哦,新娘子害羞了!”吴小少爷哄笑了一句,后面跟着的男孩子听见了,也都笑了起来,声音很是响亮。

    不过好在吴小少爷还算讲道理,只带着人门口起了哄之后,就不再嚷着要进去了。

    冯婶子见状,忙过来把糖塞在了众人的手里,还给吴小少爷偷偷多塞了几块,敬着他笑道:“多谢小少爷吉言。”

    吴家是村中大户人家,吴小少爷虽是顽童但也是读书人,如此特意来冯家给贺喜,冯家自然觉得有脸面。

    吴小少爷得了糖,就带着自己的小伙伴们,排排坐在房根儿底下,你同我闹闹,我同你打打,玩得好不开心。

    只是没人发现,那吴小少爷的眼神,一直四处找着。

    忽然就听见外面有人喊道:“花轿来了!”

    冯家人都进来了。

    李花儿见状,连忙又恭喜了冯二囡两句,就退了出去。

    一出门,迎面就看见李果儿带着孙小小,并几个冯家附近人家的小孩子们,也都跑了过来。

    李花儿对李果儿招招手,李果儿忙到李花儿身边站着。

    只是刚站好,吴小少爷就挤了过来,挨着李果儿站着,还对李果儿傻呵呵地一笑。

    李果儿回之以微笑。

    吴小少爷看见李果儿对自己笑,笑得更傻了。

    那笑容,和穿得红彤彤,脸也红彤彤地走进了冯家院子的冯家姐夫,一模一样。

    李花儿头疼得更厉害了,偏偏还声张不得。

    她忽然就想起了吴大少爷。

    可惜吴大少爷不在这儿,不然他还能管束这位小少爷一番。

    幸好众人的注意力都在新郎新娘那儿,没人注意这里。

    李花儿不动声色地将李果儿护在怀里。

    不过得说,这个冯姐夫看着倒是不错。

    这位冯姐夫一进了院子,就对着冯婶子和冯大伯称爹娘,又对着被人送出门的冯二囡傻笑。

    个子不是很高,长得也是普通,不过眼神里透着清澈和喜悦,显见对这门亲事非常满意。

    李花儿也替冯二囡高兴了起来。

    只要这位冯姐夫待冯二囡好,那么有些事情,并不算事情。

    人群跟着新人,闹哄哄地往外走。

    吴小少爷回过头,乐呵呵地对着李果儿笑道:“李果儿快走,吃好吃的去。”

    说罢,带着一群小子,乐颠颠地跑了出去。

    偏生李果儿也心实,还应了一声“好”,对李花儿笑道:“姐姐,我们快些去吧。”

    显然也被这热闹勾起了小孩子的玩儿心。

    李花儿拉着她慢慢走,故意等吴小少爷等众顽童跟着队伍,跑得没了影子,才笑道:“急什么,那吃的东西又飞不了。”

    李果儿哪里肯依,只拖着李花儿,向莫家去。

    ……

    此时的莫家,可是热闹极了。

    凉棚自院内搭到了院子外,席面摆的是圆形,一圈圈地往外。

    院子正中心,立着个拿了锄头的木头像,周围还围了一圈谷物,前面就是简单的戏台子,早就有戏班子在那儿,吹吹打打的。

    还真不是一般的热闹。

    “那就是农神的像。”一到了莫家,李果儿就指着那木头像,悄悄对李花儿说,“平日都是摆在农庙的,只在春耕和秋收大典的时候,才请出来”

    不过这次,李果儿没又跟了句:“这神像也是爹爹雕刻。”之类的话。

    看那神像也很是有些年头了,应该传了好些代。

    正说着,一个托了好大一盘子馍的妇人,就撞了上来。

    “哎哟,长不长——花儿呀。”那妇人心情烦躁,正要骂,见是李花儿,立刻换了副脸面,虽然依旧是不高兴,但还是扯着嘴角,笑了一下。

    这人是莫家的大媳妇,如今应该算是冯二囡的大嫂了。

    昨儿李花儿和郑秀抬了猎到的野物来的时候,就是这位大嫂子,先阴沉沉地迎出来,再难得扯嘴一笑,念了两句话。

    李花儿并不生气,嫣然一笑:“恭喜莫大嫂。”

    莫家嫂子假笑着道:“同喜同乐,我还忙着呢,你们姐妹自己看着坐吧。”

    说罢,快步往后院厨房的方向去了。

    此时院内的正席面上,已经坐了不少人。

    除了莫、冯两亲家,已经有里正、陶、吴两家的老爷、娘子、太太们,齐齐地坐在了那儿。

    外面那好几圈的席面,也坐了不少人。

    比如柴氏那一家子,如今就在院子里的一桌,附近的几桌也坐了不少人。

    看见李花儿和李果儿的时候,柴氏的表情先是有些阴沉,接着又绽开了笑容。

    她还对她们招了招手,招呼她们过去坐。

    李果儿也看见了李家人所坐的位子。

    本来很是开心的李果儿,情绪一下子就没了。

    她靠着李花儿站着,一副不愿意过去的样子。

    李花儿见她如此,却笑了。

    她对着柴氏微笑一礼,然后趁着有人进进出出忙活摆桌的时候,就势拉着李果儿,坐在院子外凉棚下,一张无人的空桌上。

    柴氏的手有些僵在了那儿,面色一沉,就放下了手。

    同桌的人里,有人想笑又不敢笑,其中有些人看向李家姐妹的眼神里,或是探究、或是鄙夷、或是高高在上。

    而李花儿,悠哉地自桌上那堆碗盘之中捡了个水煮的花生,剥着吃了。

    她吃拧了,才会和李家人坐在一处吃饭,不怕倒胃口不成?(未完待续。)

第八十六章 不一样的热闹(六更)

    李花儿吃了个花生,抬头见李果儿睁着双大眼睛发呆,不由笑道:“站着做什么?刚才急,到了地方又傻站着。”

    李果儿忙坐了下来,偷偷看向了李家的方向。

    就见那些人个个表情复杂,柴氏的神色尤其不好看。

    这是第一次在有李家人在场的情况下,李果儿觉得开心。

    前些时候在吴家帮工,吴家老太爷的寿宴,李家也有人去了,李果儿就躲在厨房里干活,怎么都不肯出去的。

    想着,李果儿也学着姐姐的样子,拿了个花生,也自顾自吃了起来。

    双双吃了个花生后,姐妹对视一笑。

    别人的注意力都在院子中间的戏上,看不见李家这点子事儿,不过一侧的孙三贤叼着筷子,却把这些看得一清二楚。

    他嘿嘿一笑,趁着孟氏不防备,跑到她俩桌前,捡了桌子上不知道一碟子什么肉吃了,咂咂嘴:“兔子肉。”说着,他问李花儿,“花儿,你昨儿和郑家那丫头,打的是这个吗?”

    李花儿笑道:“打的东西有三只野兔子,不知道是不是这一桌的。”

    孙三贤笑着道:“肯定就是了的,他家那么小气,一只兔子恨不能分了十桌吃。”说着,趁周围没人,他又小声说,“你别理你那三婶娘,刚才你们没来的时候,我还听见她和人说什么‘我们花儿也十三、四,模样好又能干,也该想着好事了。’我心还笑呢,她想到你的,有什么好事情。”

    李花儿一怔。

    今儿这样的日子,再听见这样的话,太容易明白是“什么好事情”了。

    就在这时候,又有人送了东西出来摆着,本和人说话的孟氏一抬头,见孙三贤跑到李花儿那边去了,不由高声怒道:“孙三贤!不回来坐着好生吃你娘的,瞎跑什么?”

    孙三贤回头,对他娘做了个鬼脸,又在这桌上吃了一口肉,才跑了回去。

    孟氏拧了孙三贤一把,孙三贤生气,就跑到已经回到孙家桌上的孙小小身边,和妹妹抢东西吃。

    李花儿适时地扭过头,不看孟氏那刀子般的目光,心下思量着孙三贤的话。

    想了想,反而笑了。

    亘古至今,不过都是这些手段罢了,怕什么?见招拆招就好了。

    此刻,院子中间的戏台上,不知道哪儿请来的戏班子正咿咿呀呀地唱着,忽而才子佳人,忽而又妖魔鬼怪的。

    李果儿看得开心,李花儿听了会儿就觉得没意思,就抬眼看着院内的人。

    院内的正席之上,李花儿只认得吴家大太太、陶家大娘子还有陶家的几个老爷们,其他人就不是很熟悉了。

    而陶大娘子和吴大太太并肩坐着。

    两个清河村最有地位的妇人,一个浅笑温和、一个爽朗直白,彼此开心地说着话。

    吴大太太还将戴在腕上的玉镯子,拿给陶大娘子看。

    陶大娘子赞美了两句,又侧了头,摸了摸头上的流苏双蝶戏花的玛瑙金钗。

    吴大太太也是一阵子赞叹。

    即使离得远,戏台子上吵,听不清她们说什么,但李花儿照样能从神态中,感到这两个女子之间那无声的争斗。

    此时,吴小少爷不知从哪儿窜了出来,衣服上带了泥,先跑到吴大太太身边闹了一阵子,吃了两口点心,又跑开,和自己的小伙伴们玩儿去了。

    吴大太太眼睛笑得弯弯地看着自家儿子,还要同身旁的陶大娘子说话儿。

    偏偏吴小少爷在院子里闹完了,还要跑到她们这桌,定要从李果儿面前的碟子里,抓了半个馍走才行。

    李花儿拦不及,再是一阵子头疼。

    她突然很想带着李果儿回家,躲了这个小少爷。

    还好吴大太太此刻只顾着陶大娘子口角,没注意到这里。

    不过李花儿再一抬头的时候,就看见陶大少爷坐在陶家人堆里,看向她们。

    这次看见李花儿的眼神过去,陶大少爷也不躲了,而是看看还在四处乱窜的吴小少爷,又看看李果儿,脸上露出了诡异的笑容。

    李花儿皱了眉头。

    这时,陶大少爷身边一个十岁上下,长得很是好看的小姑娘,和陶大少爷说起了什么话。

    陶大少爷敛起了那玩味的表情,和小姑娘说起话来。

    倒是那姑娘,正好也和李花儿的眼神对上了。

    李花儿没有避开,小姑娘侧着头看了看她,突然笑了。

    更是明艳好看了。

    隐隐能看出来陶大娘子的模样。

    李花儿微笑致意,小女孩儿一笑之后,就继续缠着陶大少爷了。

    正席上如此别致的热闹,其他的桌子上也是一样的热闹,或者不热闹的。

    李花儿还真是第一次感受到这样的席面。

    就在这时,张玉儿跑了过来,插在李花儿和李果儿中间。

    今天的她,穿着一身粉嫩的旧衣服,洗得很干净。

    “你们怎么坐在这儿?不往里面坐坐?”张玉儿笑道,“里面戏可好听了。”

    李花儿一笑:“离得近了太吵,这儿挺好的,也能听到。张叔和张婶子呢?”

    张玉儿抓了她们这桌上的点心,一边吃一边笑道:“我爹在里面同人喝酒说话呢,这样的日子,他不得赶紧的?我娘在后厨帮着忙活。”

    李花儿了然地点头,又问:“那给你家修大梁的工匠,可找好了?”

    张玉儿边吃边点头:“找到了,不过找得可不容易呢,找了好几个人都抱怨说姐姐的图画得难死人了,说‘什么人家,一个大梁还要如此讲究?不塌不就好了吗?’我娘那个轴性,更觉得姐姐画的一定好了,定要那样做,最后遇见了一个彭县来咱们这儿办事的工匠,看见之后说能做。”

    李花儿听说,皱了眉头:“外乡的工匠?”

    张玉儿点点头:“说是来咱们县给谁家帮工的,活儿干完了,正好就遇见我们家的活计了。”

    倒是巧。

    李花儿想着之前自己进城的遭遇,笑道:“这个时候,外县的人还敢来呢,不怕被盘查?”

    张玉儿笑道:“总要吃饭的嘛。”

    李花儿点点头,又问:“那要钱多吗?可别是骗子。手艺不好,还骗了钱去,到时候哪儿寻呢?”(未完待续。)

第八十七章 到底说什么(七更)

    张玉儿道:“就这个事儿有趣呢,我娘本也担心,但那工匠只说图纸好,就是不要工钱,也得做了这工,不过这图纸得给了他,还想见见画这图的人。”她说着,将又抓了个果子,咬了一口,被酸得皱了眉,问,“姐姐,这图纸能给吗?”

    李花儿听见还有这样子的人,也觉得有趣,偏偏想起来之前柯掌柜的那句话。

    “不管姑娘做出了什么、想了什么,都得先给了我们店里。”

    那时候李花儿就疑惑过,是有人来打听她了。

    现在又来了这么个人……

    不过她想了想那修大梁的法子,也不是什么不传之秘,还是点点头:“嗯,给吧,不是什么稀罕法子,就是能做得更结实些,真传出去,也算造福了乡里。”

    张玉儿没想到还有这一层意思,不由赞了一句:“姐姐人可真好,那你要见那工匠吗?”

    李花儿这次摇头道:“再说吧。”

    张玉儿哦了一声,便丢开这话,开始说今儿婚宴的时候。

    话正说着的时候,李果儿却突然捅了捅李花儿,道:“姐姐,二婶娘。”

    李花儿还没反应过来:“谁?”

    李花儿抬眼看过去的时候,就看见一个打扮得很是新鲜,二十**岁的妇人,端了几个碟子走过来。

    她先将碟子放在了周围的几个席面上,最后剩了一个盘子的时候,才端着到了李花儿这边,口中笑道:“哟,你们两个小人儿怎么坐在这儿?咱们家都坐在里面呢。”

    李果儿见她过来了,虽然有些不乐意,但还是起身道:“二婶娘。”

    声音里,带着隐隐的害怕。

    二婶娘……李花儿再次陷入了对李家诸人的茫然之中。

    这个二婶娘,看着可比柴氏那个三婶娘要年轻些。

    所以这是哪一房的二婶娘?或者是怎么个齿序排出来的二婶娘?

    张玉儿见李花儿不动弹,神情又有些茫然,忙靠近李花儿的耳边,小声道:“这是你家三太爷爷家的二婶娘,娘家姓刘,和杏花姐姐有些亲戚。”

    和刘杏花家有亲?

    李花儿心中有了底,也起了身,垂首施礼:“原来是二婶娘,里面有些挤,这里有空位子,所以就坐在这儿了。”

    这位刘氏丝毫不为李花儿没认出她而生气,只掩嘴笑道:“咱们花儿天天躲在家刻东西,也不知道来我家转转,显得连亲戚都不认得了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