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就有了他平日里有意无意暗示小陈氏的话语。

    现在,就快见成效了。

    他知道小陈氏是很精明的人,只要谋划得当的话,应该能成功的。

    “好吧,就按你说的做。对了,我们家现在还有多少钱?”顾大河听了妻子的话后,觉得靠谱。

    “我和大丫偷偷打了一些络子去卖,再加上你打短工截留下来的钱,现在有一两了。”小陈氏很是得意,能在婆婆的眼皮底下一年就存下这么多钱是值得她自豪的事了。

第4章 织布

    “这么多钱应该也够了。”顾大河沉思了会儿,走到床边,道,“到时你不要露出痕迹即可。我们躺一会吧,晌午我还得上山砍柴。”

    “嗯,我也要到村里的苗大朗家买些麻线回来织布,家里的麻线已经用完了。”小陈氏打了个哈欠,捶捶自己的腰,也躺下了。

    现在织布要种植苎麻,他们家没种,只好直接向村里的人买了。这样卖出去也有赚头,只是利润不高而已,不过能不用买布来给家人做衣服就是赚到。

    两人躺下后,顾青云这才真正放心睡去。

    一觉醒来,家里很是安静,只听到“咣咣”的悦耳声响,这应该是他娘亲在织布。

    顾青云进了厨房,拿着葫芦瓢从水缸里舀水,把自己用的竹杯子装满后,用来漱口,感觉嘴巴不干燥了,这才喝了锅里留下来的热水——他一向不喝冷水的,即使是天热,也是喝烧开的凉开水。

    走到自己家的左厢房处,靠近门口的小房间就是放织布机的地方,此时只见小陈氏坐在一台织布机前,手舞梭子,脚踩踏板,熟练地织着麻布。

    她的动作快而不乱,让人看了赏心悦目。

    旁边的大姐大丫正在观看,小陈氏偶尔会停下来给她讲解一下。

    二姐二丫正在凳子上学着打络子,虽然她才6岁,可也开始要学着一些女孩子家要做的活了。像他姐大丫9岁就可以当成半个大人来使唤,平时打络子、煮饭做菜、洗碗洗衣服都是她在做,小陈氏的空闲时间主要是用来织布的。

    二婶李氏没怀孕之前也是要织布的,两人会轮着来织布,机器很少停。

    像家里,麻线之类的是从村里其他人家买来的,织成一匹布后,卖出去利润有10…15文钱左右,每人每天大概只能织一匹左右,这还是熟练工,中途不能出错,一出错了就要停下来重新纠正,很花时间。

    所以织布也是家庭的重要收入之一。

    在村里,织布也是妇女们的一项重要技能,操作织布机不仅是一个力气活,更是一个技术活,需要手疾、反应敏捷。由于对织布的要求较高,不是每个农村妇女都能学会的。

    小陈氏停下来喝水的时候就见到顾青云倚在门口观看,脸上顿时露出慈爱的笑容,朝他招招手。

    “栓子起来了?睡得好吗?”

    顾青云点点头,走进来和两位姐姐打招呼后就任由小陈氏用手摩挲他的头顶。

    一旁的大丫看着弟弟短短的头发,笑道:“娘,看来阿奶这个方法挺有用的,弟弟现在的头发浓密多了。”

    顾青云之前身体一直不好,表现出来的就是他头发稀少,干枯发黄,头皮都露出来了。作为一名芯子曾经是女孩的人来说,这简直是不能忍。一想到他长大后头发都扎不起的样子,再想到他以后读书要交际,万一可以做官,那仪表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有些变态点的朝代,长得丑都不能为官。

    所以才三岁多点的他就摸着自己脑袋,要求和他娘一样,头发要黑黑的。

    小陈氏极为疼爱他,跟老陈氏说了后,两人也意识到要让自己的儿子(孙子)长出头发才行。于是就把顾青云的头发剃了几次,洗头的时候擦上生姜,再种一些芝麻给他吃,这样半年下来,他的头发就生长浓密了一些,非常有效果,现在还要继续坚持下去。

    刚开始他奶给他剃发的时候,他还很惊讶,不是说古人不能随便剃头吗?后来经过他的旁侧敲击,才明白这时代,小孩十二岁之后才不能剃头,但是可以剪发,要不然一生都不能剪发那头发该多不方便打理啊!只是剃头就很少了,主要是剃头的器具不过关。说是剃,其实就是剪得非常短。

    当他后来学到孝经里的那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时,经老师讲解,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孝顺父母要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开始,并不是说连头发都不能剪了。现代把这句话演变成古人完全不能剔头剪发之类的,可能是误传了。

    穿越到古代就这样,大学毕业工作后顾青云也跟风在网上看过几本小说,里面的男女主角都能很快适应古代的生活,并能快速地把握机会发家致富或飞黄腾达,可他呢?现在还在小心翼翼地探索这个陌生的世界呢。

    观念不同有时候会害死人啊,所以顾青云认为自己一定先要了解这里的风俗习惯才能慢慢行动。

    “嗯,也是你弟弟的身体好多了。”小陈氏一脸的笑意。

    “娘,你们怎么不去镇上买染料回来染布啊?前几天我见奶奶买一块红色的布回来要好多好多钱呢。”顾青云偎依在她身边,奶声奶气问道。

    她们织出来的布都是原色的,这样的价格提不上去。如果染上染料的话,价格就会高一倍。

    “你以为我们不想吗?只是家里没有人会染,这染布也是一个技术活,掌握不好时辰和浓度,或者揉搓不均匀,染出来的布各处会显得斑斑点点,这样不好看。所以在染坊里,有专门的大师傅做这个活,要花钱请的。”

    小陈氏知道自家儿子从小喜欢提问,刚开始她也觉得儿子话太多了,有些不耐烦,但见他小小的人儿,很多时候都被关在屋里出不去,就心疼得厉害,顾不得其他了,忙细细给他讲解,时间长了,她发现这样做,她儿子懂事多了,一般而言,他问过的问题,第二次就不会再问了。

    所以这次她也是仔细解释了一遍。

    顾青云于是恍然大悟,是他想当然了,他想到的,他爹娘肯定也会想到的。

    “二丫,带你弟弟出去玩。”小陈氏摸摸他的脑袋,说道,“跟你二姐出去玩,娘要开始织布了。”

    “好吧。”顾青云虽然不情愿,但还是同意了。

    一直在旁边打络子的二丫高兴地抿嘴笑笑,跳下凳子,牵着顾青云的手出去了。

    两人走出大门开始在村里逛,小黑在后面兴奋地跟着,跑前跑后的。

    林溪村不大,但人住的比较分散,主要是每户人家的院子都挺大的,几乎家家户户都养有狗,一路走过来都能听到鸡鸣狗吠声,再加上路边人家从篱笆墙里探出来的桃花,春日的午后,暖风吹过,村子里弥漫着一股醉人的香气。

    走了一会儿,二丫也没开口说话,她是一个内向的小丫头。

    顾青云就静静地聆听着“咣咣”的悦耳声响,目睹着“唧唧复唧唧,农妇当户织”的真实场景,不禁感慨万千。

    这才是他真实的生活啊,前世的现代生活仿佛就是一场梦,是他臆想出来的,显得格外地不真实。

    听到小溪边传来很多毛孩子的笑声,顾青云忙道:“二姐,你回去拿网兜和桶来,我去溪边等着。”

    “那你可不能玩水。”二丫也有点跃跃欲试,毕竟是小孩子。

    顾青云答应了,看着她蹦蹦跳跳的身影,五味杂陈。

    其实,作为家里现在唯一的男娃,他在孙子辈中享受着最高的待遇,三丫现在才2岁,是二叔二婶的女儿,这就不多说了,可对于自己的两个姐姐,大姐也就罢了,对自己非常疼爱,有点什么好吃的都会留给他。

    二丫呢?那次他之所以发烧得那么厉害就是因为她。

    大概是他的出生让父母的所有心力都放在他身上,二丫当时作为最小的孩子肯定有过一段被宠爱的日子,后来是他哥哥出生,可能两人相处也有感情了。

    那一次他不舒服的时候,全身无力,眼睛都睁不开,想哭都没力气,就发现身上一轻,突然变冷了,耳边还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说道,“都是因为你,爹娘都不要我了,也不要大娃子了,要不是你,大娃子也不会死。”大娃子是他夭折哥哥的小名。

    当时是寒冬腊月的时候,顾青云冷得厉害,也顾不得他爹娘为什么不在身边了,费劲了全身的力气终于发出了猫叫般的哭声。

    后来他才知道,他和二叔的儿子同时病倒,他爹去请大夫,他娘去厨房熬以前的药,他姐去茅房,所以当时是二丫在旁边看着他。

    当时他哭得嘶声力竭,最后只听到哒哒哒的声音逐渐远去。

    等她娘的声音传来时,哒哒哒的声音又近了,小身子一重,感觉暖了一些,知道自己身上已经盖上被子了。

    “娘,弟弟怎么老是在哭啊?”二丫稚嫩的声音让他觉得充满了寒意。

    当时她才四岁啊,竟然就会做这种事情,这让他一想起来就不寒而栗。

    古代的小孩真是太可怕了!他家又不是深宅大院,竟然还有宅斗!

    从那以后,他想他不会再小看任何一人。

    你看,一个区区稚童的妒忌之心就差点让他到地府报到,其他大人那还得了?

    那次的事情他没说,当做不知道,当时他还没满两周岁呢,受身体条件所限,刚刚学会听这里的方言,说话说得很慢,而且可能说了大人也不会信,都是自己的儿女呢,但一直到现在,即使那件事只是二丫不懂事的时候做的,顾青云还是对她有着淡淡的戒备。

    当然,他没表现出来。

    二丫可能也被那次的事情吓到了,性格从活泼变得内向,有点胆怯,对他可能是补偿的心态,对他非常好。

第5章 日历

    顾青云不知道她是否记得当初的事,是否清楚做那事的后果,反正从那以后,他没法把二丫当成一个正常的小女孩来看待。

    再加上前世的同母异父、同父异母的妹妹们对他的嘲讽和伤害,顾青云其实一点也不稀罕有什么兄弟姐妹,他还巴不得父母只有他一个小孩呢,只是这些事情是他所无法控制的。

    所以对于自己的兄弟姐妹,顾青云就一个原则,对于他的姐妹们,表面上都还算亲近。至于一母同胞的两个姐姐,私底下就会更为亲近点。

    这是父母乐意看到的结果。

    但想要他从内心里把她们当成自己的亲姐妹就需要时间了。

    顾青云正想着这些烦人的问题呢,就发现自己已经溜达到小河边了。

    “病秧子来了!病秧子来了!”一个全身被晒得黑溜溜的小孩从水里钻出来,看见顾青云后就马上扯着嗓子叫起来。

    “咦,是病秧子来了?!”旁边不能下水的小孩们立马转过头来一看,也跟着叫起来。

    顾青云无语地翻翻白眼,不就是身体弱了点吗?怎么给他起了那么一个外号啊。

    “别乱叫,我弟弟身子已经好了,你再叫我就揍你!”顾青明也从水里钻出来,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珠,看着顾青云就笑,“栓子,你也来了?是要捉鱼吗?”顾青明是大爷爷顾伯山的大孙子,他还有一个亲弟弟叫顾青亮。

    顾青云看着自家的大堂哥泥鳅一样的模样,嘴角抽搐了下,都是九岁的小孩了,怎么还和人家五六岁的泥猴相比,起码你要穿条亵裤吧?

    “嗯,在家闲着没事,就出来钓鱼玩。”顾青云微笑道,他看看自己身上穿的薄袄子,忍不住皱眉道,“大哥,天气那么冷,你还是不要玩水了,待会受了寒就不好了。”今天虽然有太阳,但温度只有十几度,没见下水的只有两个小孩吗?

    “不冷,我不觉得冷。”顾青明摇摇头,水珠乱飞,见堂弟不赞同的样子,忙道,“我马上就上去。”

    顾青云不再理会他,只说了一句:“你再不上来,我就告诉大爷爷去。”

    说完就随便在岸边捡一根树枝,然后在泥土肥沃湿润的地方开挖,还没挖几下,二堂哥就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开始帮他挖了。

    “二哥,你不下水吗?”顾青云问道。

    “不下,爷爷不让我玩水,说我太小了,现在也有点冷。”顾青亮一听,脸颊鼓鼓的,撅起小嘴颇为气恼。

    他比顾青云大一岁,从小就爱吃东西,几乎是来者不拒,见到吃的就想往嘴里塞,加上大爷爷家算是村里最为富裕的人家之一,所以他活生生吃成了一个小胖子,浑身圆滚滚的,因为年纪小,显得圆润可爱。

    这个体型被这个时代的人认为是健康有福气的,在村里一众瘦子中显得格外地醒目,也格外地受大人们的欢迎。现在,他也可以自己挣钱了,村里每次有人成亲的时候,都会请他当滚床童子,业务非常熟练,每次都能得3…5文钱的收入呢。

    为此,可把村里的小娃儿妒忌坏了。

    “是你太肥了,你一下水就沉下去了,你哥哥都拉不动你。”旁边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个瘦小的小泥猴,估计刚在哪里滚过,全身脏兮兮的。

    这才是村里小孩的常见面目。

    “哼,你乱讲,才不是呢。”顾青亮瞪了他一眼,辩解道:“我这不是胖,是壮,是有福气。”

    两人立马就吵嘴了。

    顾青云没理会他们,他可是要干正经事的,吭哧吭哧地挖了一会儿,有两人的帮忙,他很容易就挖到了几条蚯蚓。

    不久,二丫把网兜、小木桶、钓鱼竿都拿来了,这是顾季山特意给顾青云做的。

    “二姐,你去玩吧,我来钓鱼。”顾青云指指小河的上游,那里有一帮小女孩也在玩,不过她们没下水。

    这条小河河面比较宽大,有四米宽,最深的地方只有一米高,河水清澈,有些河面还可以看见河底的鹅卵石,加上不远处的农田里有大人,所以小孩在这边玩水都是比较安全的,没听说出过事故。

    二丫看了看周围,有些犹豫,最后她看到顾青明,于是点头同意,叮嘱他不要乱跑,这才走了。

    顾青云把蚯蚓用树枝弄成几段,再拿钩穿虫身就可以垂钓了。

    这种方法虽然传统,但非常简单有效,足够他钓一些小鱼小虾了。

    这才一个时辰的时间,他的小木桶就装满了小鱼和小虾,当然,被小孩们拿去玩耍的网兜也发挥了重大作用。

    让二堂哥顾青亮去叫二丫过来,撇下还在玩耍的小孩们,顾青云和二丫回家了。

    把小鱼剁碎扔给家里的七只母鸡吃,顾青云今天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在这个家,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喂鸡了,为了鸡可以每天下蛋,他没少去找蚯蚓和小鱼虾。

    鸡蛋可是他每天的口粮之一呢。

    这个喂鸡的法子是从种田文里看到的,当时他还回乡问了外婆,确有其事。只是蚯蚓要煮熟,麻烦一点。

    见家里的其他人还在忙,顾青云就悄悄地来到堂屋,爬上一张凳子,把墙壁上的日历拿下来,开始每天要做的功课。

    他在学认字。顾大河是教他识字了,可他爹本来识的字就不多,有些许久不用还忘记了,能教给他的来来回回就三十多个,有些还很简单——主要是复杂的字体已经记不清了,更别提他爷爷顾大河了。

    家里唯一有字的书就是日历了,所以这三个月来,家里人偶尔会看到顾青云捧着一本日历在翻看。大人们见他没有乱撕,警告一番后也就不在意了。

    日历上的字能看懂的他都懂了,也暗暗记住它们的笔画,还有一些艰涩难懂的他就无能为力了。

    用手比划一番后,把自己会的字又复习了一遍。别以为这很简单,繁体字毕竟和简体字不一样,为了不让自己弄错,他可是花了大力气去学的。

    老陈氏这时端着一个盆子从厨房里走出来。

    “奶奶,爷爷怎么还没回来啊?”虽然知道一般没到天黑,男人们不回来是正常的,但顾青云还是问了下。他看见前院的木柴多了两捆,知道他爹已经砍柴回来了,可是现在还不见人影,连爷爷和二叔都一个下午没见过了。

    “你爷爷和你爹、你二叔去苗家做活去了,苗二郎要打一架织布机。”老陈氏满脸的笑意,继续道,“等有了钱,奶奶就给你买糖吃。”

    在林溪村,打制一架织布机的费用不算昂贵,但并不是家家都有。织布机除了有一个让人可以坐在上面操作的结实木框架外,还要有综、梭、卷布轴、踏板等部件,这些部件加起来不下几十件,最后还要用轴和绳把这些部件联动起来,构造比较复杂,所以赚的钱也会多点。

    这活顾季山会做,不过为了加快速度,一般都会叫两个儿子去打下手。

    村里的织布机几乎都是顾季山打造的,别的村也有少许人叫他做,不过每个木匠几乎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一般本村的人都会请本村的木匠做,除非是他不会做的才可以请别的木匠来。要不然随意接活和抢活的话,就容易结仇了。

    因为木匠活很多时候都要刨板,每天还要花一定的时间磨斧修锯磨铁刨,这活烟尘大、噪音响,所以家里的木工房就建在后院不远处的一块空地上,那也是自家的宅基地,其实也不是房,只是用木料、竹子和稻草搭的一个草棚子而已。

    里面还放着一些平时到山上砍回来的树木,都放在草棚子里晾干呢。

    平时有活的时候顾季山不是到雇主家干,就是在草棚子里干,这样就不会吵到家里了。

    此时一听,顾青云很是高兴地点点头,想了想,假装一脸肉痛地说道:“也给爷爷奶奶一起吃。”

    这话让老陈氏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菊花,她空出一只手摩挲着顾青云的小嫩脸,夸奖道:“奶奶的小乖孙就是懂事。”

    二婶李氏从厨房里走出来,见到这一幕,眼神一暗,连忙摸摸自己的肚子,顿了顿,提高嗓门道:“娘,木薯饼做好了,你看什么时候下锅?”

    “就来就来,真是的,没了我你就不会干活吗?”老陈氏咕哝了一句,又和顾青云说了几句话这才离开了。

    顾青云于是又把日历小心翼翼地挂回原处。

    必须要有一个老师了,他想。

    只能指望大爷爷顾伯山了。

    于是,从这天开始,随着温度的上升,家里人对他的看管也放松了,顾青云去找堂哥们玩耍的机会也就多了,出入大爷爷家的机会也大增。

    毕竟是一家子兄弟,对内虽然老陈氏对丈夫的大哥有些怨言,但对外他们的态度绝对是一致的,也因为顾伯山是一村之长,整个顾氏家族,包括一起逃荒迁移过来的另外血缘关系稍远的三房人,大家都对他唯首是瞻。

    而顾青云到他们家也是很受欢迎的,因为他虽然年纪小,可没有到处疯跑乱翻别人的东西,身上的衣裳都是干干净净的,白白嫩嫩的脸蛋上没有一般小孩儿鼻涕直流的埋汰样。

第6章 谋划

    顾伯山大约50岁,穿着一件青色的长衫,头发已经花白,下唇留着一把胡子,五官和顾季山有六分相似,方脸宽额,只是看起来比顾季山年轻多了,有一股儒雅的气质。

    他处事很公正,不偏不倚,所以在村里很有威望。

    顾青云进门和大奶奶打了声招呼,被塞了几颗花生,捏了几把脸蛋后,他就熟门熟路地往书房里走。

    “不准去打扰你哥哥读书。”大奶奶叮嘱道,又摸了摸他的脸蛋。

    大概是日子比较好过,大奶奶虽然年纪比老陈氏大,可看起来要年轻几岁,脸上的皱纹都是舒展的,显得格外地和蔼,小孩子们都不怕她。

    顾青云严肃地点点头,道:“我只在门外听,我不进去。”

    “也不知道你一个小孩儿去书房能听些什么。”顾青云走远的时候还听到大奶奶嘀咕的声音。

    顾伯山家里的布局和自家的差不多,除了更宽敞外,就是房屋质量比自家好多了,都是白墙灰瓦的坚固房屋,在后院还有一间专门的书房。

    据顾青明说,他爷爷目标就是当一名里正,五村为一里,里正的权力比村长大一点,和户长一样负责课督赋税,耆长则专司逐捕盗贼,这些都是乡村最基层的小吏。这些小吏一般由当地的地主来担任,虽然是最基层的,但在这一亩三分地上还是很有权力的。

    顾青云听他爹说过一些事情,总结出在这个朝代皇权是不下乡的,所以在县级以下,设立了里,其中一“里”单位的长官就为里正。

    他认为里正就相当于现代的镇长了。

    平时大家说的“到镇上去买东西”,一般都是五个村里最大最富有的村庄每逢五或十,大家都去那里赶集,其中里正他们就居住在那里,日子久了,不是逢集的时候也会有人在开店卖东西,慢慢的,这个村庄就会人越来越多,就被村民视为“镇”了。

    主要是看当地的经济繁荣程度,如果人多热闹的话,村民就容易在这里找到打短工的机会,否则想挣点外快都很难。

    现在本地的里正是个秀才,家里还是个大地主,顾青云觉得自家大爷爷的志向是挺远大的,但他不考上秀才估计就没什么机会做里正了。

    顾青云缩手缩脚地坐在高高的门槛,侧耳倾听。

    一道清脆的童声传来,声调拉得长长的。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呃……呃……金生丽水!”顾青明支吾了一阵,最后四个字终于脱口而出。

    “错了错了!又错了!你怎么就那么笨呢?都三天还不能把这几句话背下来,你老老实实告诉爷爷,昨天我不在家,你真的在家背了吗?是不是又出去胡混了?”顾伯山愤怒的声音传来,充满了暴怒。

    “我……我……”顾青明吞吞吐吐,顾青云几乎可以想象到他抓耳挠腮地东张西望的样子了。

    “把手伸出来!”

    没动静。

    “我说,把——手——伸——出——来!”声音加大了点。

    顾青云偷偷地探头去望。

    “啪!”顾伯山手上的竹鞭毫不犹豫地打在顾青明的手心上。

    顾青云打了一个寒颤,不小心碰到了房门,发出了点声响。

    “栓子,你来了?”看到顾青云,顾青明眼睛一亮,身子却一动不动。

    顾伯山看了一眼顾青云,没说话,又抽了孙子一鞭。

    顾青明顿时眼睛含泪。

    “我会背我会背,是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顾青云矮墩墩的身子学着顾伯山一样双手负在身后,摇头晃脑地背道,声音还带着奶味,但非常流利。

    顾青明目瞪口呆状。

    顾伯山也很是惊讶,他也顾不得教训顾青明了,忙走过来蹲下身握住他的肩膀道:“栓子,告诉大爷爷,这是谁教你的?”

    “是大爷爷教的呀。”顾青云迷蒙地眨眨眼。

    “我教的?”

    “是呀,我在外面听到了,然后就会了。”顾青云很肯定地点点头。

    顾伯山惊讶地把顾青云从头看到尾,眼里带着审视。

    顾青云心脏紧张得几乎都不会跳动了,但他面上还是若无其事,朝顾青明看去,两人正在用眼神交流。

    “那你三字经会吗?就是前段时间我教你大哥的,你背一次给大爷爷听。”终于,顾伯山开口了。

    “什么是三字经?”顾青云歪着头好奇地问道。

    “就是人之初……”

    顾青云点点头,开始背起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八百载,最长久……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他背得有点勉强,中间有些字不会就空出来,继续背。

    “那你知道什么意思吗?”顾伯山又问。

    “不知道。”顾青云很是理直气壮。

    他其实知道的,现代多多少少看过这方面的一些内容,问题是顾伯山给顾青明讲解内容的时候,声音都是很低的,他在门外根本就听不清楚。

    顾伯山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他摸摸顾青云的小脑袋,眯眼笑道:“好好好,大爷爷知道该怎么做了。”说完后,就叫顾青云坐在一边的凳子上,自己继续给顾青明上课。

    顾青云只能乖乖地坐在一边听课,眨巴着眼睛,很是认真。

    心下松了一口气。

    经过7个月的谋划,他应该成功了,也可以读书了,真是不容易啊。

    在村里,只有大爷爷顾伯山一个文化人,其他村人几乎都是不识字的,他们顾家也算是识字最多的了,起码三代男人都有人识字,脸大点的话,在这个小地方可以算得上是“耕读之家”了。

    这天回家后,他还有点不安,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做得太过了。

    他在家惴惴不安等了两天,这天晚上,终于等到了顾伯山上门。

    顾伯山毕竟是大哥,他一进门,老陈氏赶紧端茶倒水。

    之后,老陈氏就带着媳妇和孙女们出去了,还顺便带走了好奇的顾青云,只留下爷爷、爹和二叔,这让他扼腕不已。

    见奶奶她们在自家房里的油灯下搓玉米,顾青云就走出门去,偷偷地跑到后院,在堂屋的木制窗户下偷听。

    声音太低了,只隐约听到几句。

    他的脑袋靠得更近了,这才勉强听清楚了。

    堂屋内,正在进行着一场关于顾青云命运的对话。

    “这孩子有天分,能坐得定,是个聪慧的,不读书可惜了。”

    ……

    “没钱?你没钱我还是有点钱,你让他跟我读书!”顾伯山的声音高了起来。

    “大哥,这咋要能要你的钱呢?”顾季山赔笑道,“不过家里的确有些困难,刚还清你家的银子,现在无债一身轻,日子刚宽松起来呢,现在栓子一读书,那是十几二十年的事啊,家里怎么供得上?而且你家青明和青亮不要读书?你能供得起三个人吗?只是识字倒是花费不大,要科考的话就要很多银钱了,不是我不想,实在是没办法啊。”

    顾季山说得很是无奈,继续说道:“我怕他以后读书不成,农活不会做,说亲都不好说,这不是毁了这个孩子吗?”

    “种地难道比读书还重要?”顾伯山的语气很不满。

    “大哥你看,当初家里有两百亩的水田,后来为了你,卖了一百亩,当时你还……”

    “我知道,我知道。”顾伯山有点不好意思了,低声道,“当时是委屈你和弟妹了,可咱爹就这么一个愿望,想让我们顾家出一个秀才或举人,这样才能不受人欺负。当时我的天分比你好点,就供我读书了。考了那么多年,还是没考出个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