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们的衣着颇为朴素,颜色不鲜亮,少女头上也只戴点银饰。
“他们这是打哪回来的?”顾青云问他,发现里面还真有几个自己认识的人,比如陆煊的弟弟,太傅梁不语的侄孙梁筝,对方今年才十八岁,去年考中举人,顾青云和他颇为熟悉,两人时常在城南的四合院见面。
“说是去慈恩寺拜佛了。”谢长亭答道,见顾青云看向梁筝就笑道,“你看上他了?”
顾青云苦笑:“可是人家看不上我,梁家毕竟根基雄厚,家中三品以上的官员都有三位,梁筝就算是父母双亡,可他得太傅看中,如今又考中举人,可是热门的结亲人选。”自打庞庭深喜欢自家女儿后,他就想过这位少年了,可是对方明显没有把心思放在自家身上,于是很快就死心了。
谢长亭“哦”的一声,忙说道:“没事,咱们小丫才貌双全,不愁找不到好夫婿。”
顾青云点头表示赞同,大概是家中只有一个孩子没有着落,他最近看什么总想到孩子的亲事。
两人又聊了一会,到吃中饭的时间了才结束。
时间又过了十几天,恩科的消息终于确定了,明年三月才开始,今年的会试照常进行。与此同时,顾永辰那边还没收到他的上一封信呢,顾青云又接到他的来信了。
顾季山病危!
第257章 难受
v章购买比例超过50%的读者可以看到正文,否则要等12小时。 首发哦亲 旁边的大姐大丫正在观看; 小陈氏偶尔会停下来给她讲解一下。
二姐二丫正在凳子上学着打络子; 虽然她才6岁,可也开始要学着一些女孩子家要做的活了。像他姐大丫9岁就可以当成半个大人来使唤; 平时打络子、煮饭做菜、洗碗洗衣服都是她在做; 小陈氏的空闲时间主要是用来织布的。
二婶李氏没怀孕之前也是要织布的; 两人会轮着来织布,机器很少停。
像家里; 麻线之类的是从村里其他人家买来的,织成一匹布后,卖出去利润有10…15文钱左右,每人每天大概只能织一匹左右,这还是熟练工,中途不能出错,一出错了就要停下来重新纠正,很花时间。
所以织布也是家庭的重要收入之一。
在村里; 织布也是妇女们的一项重要技能,操作织布机不仅是一个力气活,更是一个技术活; 需要手疾、反应敏捷。由于对织布的要求较高; 不是每个农村妇女都能学会的。
小陈氏停下来喝水的时候就见到顾青云倚在门口观看; 脸上顿时露出慈爱的笑容,朝他招招手。
“栓子起来了?睡得好吗?”
顾青云点点头,走进来和两位姐姐打招呼后就任由小陈氏用手摩挲他的头顶。
一旁的大丫看着弟弟短短的头发; 笑道:“娘,看来阿奶这个方法挺有用的,弟弟现在的头发浓密多了。”
顾青云之前身体一直不好,表现出来的就是他头发稀少,干枯发黄,头皮都露出来了。作为一名芯子曾经是女孩的人来说,这简直是不能忍。一想到他长大后头发都扎不起的样子,再想到他以后读书要交际,万一可以做官,那仪表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有些变态点的朝代,长得丑都不能为官。
所以才三岁多点的他就摸着自己脑袋,要求和他娘一样,头发要黑黑的。
小陈氏极为疼爱他,跟老陈氏说了后,两人也意识到要让自己的儿子(孙子)长出头发才行。于是就把顾青云的头发剃了几次,洗头的时候擦上生姜,再种一些芝麻给他吃,这样半年下来,他的头发就生长浓密了一些,非常有效果,现在还要继续坚持下去。
刚开始他奶给他剃发的时候,他还很惊讶,不是说古人不能随便剃头吗?后来经过他的旁侧敲击,才明白这时代,小孩十二岁之后才不能剃头,但是可以剪发,要不然一生都不能剪发那头发该多不方便打理啊!只是剃头就很少了,主要是剃头的器具不过关。说是剃,其实就是剪得非常短。
当他后来学到孝经里的那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时,经老师讲解,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孝顺父母要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开始,并不是说连头发都不能剪了。现代把这句话演变成古人完全不能剔头剪发之类的,可能是误传了。
穿越到古代就这样,大学毕业工作后顾青云也跟风在网上看过几本小说,里面的男女主角都能很快适应古代的生活,并能快速地把握机会发家致富或飞黄腾达,可他呢?现在还在小心翼翼地探索这个陌生的世界呢。
观念不同有时候会害死人啊,所以顾青云认为自己一定先要了解这里的风俗习惯才能慢慢行动。
“嗯,也是你弟弟的身体好多了。”小陈氏一脸的笑意。
“娘,你们怎么不去镇上买染料回来染布啊?前几天我见奶奶买一块红色的布回来要好多好多钱呢。”顾青云偎依在她身边,奶声奶气问道。
她们织出来的布都是原色的,这样的价格提不上去。如果染上染料的话,价格就会高一倍。
“你以为我们不想吗?只是家里没有人会染,这染布也是一个技术活,掌握不好时辰和浓度,或者揉搓不均匀,染出来的布各处会显得斑斑点点,这样不好看。所以在染坊里,有专门的大师傅做这个活,要花钱请的。”
小陈氏知道自家儿子从小喜欢提问,刚开始她也觉得儿子话太多了,有些不耐烦,但见他小小的人儿,很多时候都被关在屋里出不去,就心疼得厉害,顾不得其他了,忙细细给他讲解,时间长了,她发现这样做,她儿子懂事多了,一般而言,他问过的问题,第二次就不会再问了。
所以这次她也是仔细解释了一遍。
顾青云于是恍然大悟,是他想当然了,他想到的,他爹娘肯定也会想到的。
“二丫,带你弟弟出去玩。”小陈氏摸摸他的脑袋,说道,“跟你二姐出去玩,娘要开始织布了。”
“好吧。”顾青云虽然不情愿,但还是同意了。
一直在旁边打络子的二丫高兴地抿嘴笑笑,跳下凳子,牵着顾青云的手出去了。
两人走出大门开始在村里逛,小黑在后面兴奋地跟着,跑前跑后的。
林溪村不大,但人住的比较分散,主要是每户人家的院子都挺大的,几乎家家户户都养有狗,一路走过来都能听到鸡鸣狗吠声,再加上路边人家从篱笆墙里探出来的桃花,春日的午后,暖风吹过,村子里弥漫着一股醉人的香气。
走了一会儿,二丫也没开口说话,她是一个内向的小丫头。
顾青云就静静地聆听着“咣咣”的悦耳声响,目睹着“唧唧复唧唧,农妇当户织”的真实场景,不禁感慨万千。
这才是他真实的生活啊,前世的现代生活仿佛就是一场梦,是他臆想出来的,显得格外地不真实。
听到小溪边传来很多毛孩子的笑声,顾青云忙道:“二姐,你回去拿网兜和桶来,我去溪边等着。”
“那你可不能玩水。”二丫也有点跃跃欲试,毕竟是小孩子。
顾青云答应了,看着她蹦蹦跳跳的身影,五味杂陈。
其实,作为家里现在唯一的男娃,他在孙子辈中享受着最高的待遇,三丫现在才2岁,是二叔二婶的女儿,这就不多说了,可对于自己的两个姐姐,大姐也就罢了,对自己非常疼爱,有点什么好吃的都会留给他。
二丫呢?那次他之所以发烧得那么厉害就是因为她。
大概是他的出生让父母的所有心力都放在他身上,二丫当时作为最小的孩子肯定有过一段被宠爱的日子,后来是他哥哥出生,可能两人相处也有感情了。
那一次他不舒服的时候,全身无力,眼睛都睁不开,想哭都没力气,就发现身上一轻,突然变冷了,耳边还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说道,“都是因为你,爹娘都不要我了,也不要大娃子了,要不是你,大娃子也不会死。”大娃子是他夭折哥哥的小名。
当时是寒冬腊月的时候,顾青云冷得厉害,也顾不得他爹娘为什么不在身边了,费劲了全身的力气终于发出了猫叫般的哭声。
后来他才知道,他和二叔的儿子同时病倒,他爹去请大夫,他娘去厨房熬以前的药,他姐去茅房,所以当时是二丫在旁边看着他。
当时他哭得嘶声力竭,最后只听到哒哒哒的声音逐渐远去。
等她娘的声音传来时,哒哒哒的声音又近了,小身子一重,感觉暖了一些,知道自己身上已经盖上被子了。
“娘,弟弟怎么老是在哭啊?”二丫稚嫩的声音让他觉得充满了寒意。
当时她才四岁啊,竟然就会做这种事情,这让他一想起来就不寒而栗。
古代的小孩真是太可怕了!他家又不是深宅大院,竟然还有宅斗!
从那以后,他想他不会再小看任何一人。
你看,一个区区稚童的妒忌之心就差点让他到地府报到,其他大人那还得了?
那次的事情他没说,当做不知道,当时他还没满两周岁呢,受身体条件所限,刚刚学会听这里的方言,说话说得很慢,而且可能说了大人也不会信,都是自己的儿女呢,但一直到现在,即使那件事只是二丫不懂事的时候做的,顾青云还是对她有着淡淡的戒备。
当然,他没表现出来。
二丫可能也被那次的事情吓到了,性格从活泼变得内向,有点胆怯,对他可能是补偿的心态,对他非常好。
做不了主官又如何?顾青云暗自思忖,给他做他还不敢做呢,古代的官场那么危险,动不动就抄家砍头,流放千里,他没有那个能力从政,毕竟他前世只是一个刚刚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小科员,连里面的道道都没有摸清楚就到了这里。
他现在就只希望自己能努力考上个秀才,最好是个举人,这样在县城做个小官也是有一点希望的,做个技术型的官员貌似要好一点。
不过这些离他都太远了,暂且不想,现在最主要的是学好算学。
第258章 回到
v章购买比例超过50%的读者可以看到正文,否则要等12小时。@樂@文@小@说| 顾青云跟着大丫进房; 低声问道:“大姐; 娘有没有说给你定的是哪户人家?”
大丫脸一红,低声道:“娘还没和我说过; 栓子; 你管这个作甚?”
“你是我大姐; 从小到大对我这么好,我当然关心你的终身大事了; 女怕嫁错郎,选择相公一定要慎重。我希望你嫁给的人家婆婆不要太难缠,像我奶这样的也行。”顾青云说的是真心话,如果是二丫,他可能只是随便问问,但是大姐的话,他会很慎重。
而且他觉得像他奶奶这样也不错,对媳妇不会很刻薄; 虽然重男轻女,可这种思想在这个年代实在是太正常了。之前二婶几年都没能生育男孩,她也最多嘴巴上偶尔刻薄一下; 其他时候还是能勉强维持公正的。而且奶奶虽然喜欢听别人的八卦; 但自家的事很少往外说; 都是捂得严严实实的。
他觉得,奶奶其实也是一个很有生存智慧的老人。
当然,那是没对上他; 他现在可是爷奶心目中的宝贝疙瘩。
“反正到时我会去瞧瞧未来的姐夫是什么样子的,起码能让你提前知道。”顾青云在大丫的恼羞成怒中欢快地走出了房门。
两天后,顾青云、顾青明一起跟着顾伯山和顾大河走到镇上,顾大河身上背着竹筐,里面放有两份腊肉,足有几斤重,除此之外就是两小坛的咸鸡蛋,这是拜师的束脩。
顾青云头戴纶巾,身上穿着一件青色的长衫,扎着黑色的腰带,背上背着一只两层的书箱,穿着一双旧布鞋,不紧不慢地走在泥土路上。
顾青明和他同样的书生装扮,只是他的书箱不是两层的,是三层的。这两只书箱都是顾季山和顾大河按照他们的体型亲自打造的,因为家境的缘故,都是用普通的竹木做的,但该有的一样不少,其内部空间分配合理,纵横排列疏密有致。他们都是把笔、墨、纸、砚等书写用具和书籍分别放在不同空间里,除此之外还可以放一些日用品。
像顾青云就放了装有白开水的葫芦。
大家一边走着,一边聊天打发时间。
“大河,何秀才岁数只比我年轻几岁,当时我是和他一起科考的,只是人家最后考上秀才了。我们有一定的交情,但这不是因为我们关系好才推荐他的,论学问,李秀才的确是出类拔萃,可是他现在还很年轻,才二十七八岁,还有进取之心,可能心思还放在科考上,应该还想着更进一步去考乡试的,这样一来,他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就会相应地减少。而且他才开设私塾不到两年,可能还不太会教学生。”顾伯山见行程单调,就向顾大河解释道。
“我明白的,大伯。”顾大河虽然身上背有东西,却是四人中神情最轻松的,他频频看向顾青云,见他脸上没有什么费劲的表情,这才放下心来。
“明白就好,何秀才为人重规矩,学问扎实,他前朝就是秀才了,新朝建立后才又重新考取,而且他还是本地人,家境殷实,不会贪图学生的东西。”顾伯山还是觉得说清楚更好一点,既然弟弟一家对他这么信任,他可不能辜负了,选择哪个夫子也是再三考虑过的。
夫子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天然比较亲密,对孩子们以后的道路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李秀才家境不怎么好,现在出来开设私塾估计也是为了挣钱。”顾伯山看了看四周,虽然现在没什么人经过,他的脸还是红了,背后说人是非总归是不好的,所以他特意压低声音,还让顾青云和顾青明离他们远点。
顾大河感激地看着他,道:“大伯,我们一家都知道的,你都是为了栓子好。”他是真心感激的。
顾伯山闻言捋着胡子一笑。
大人们在说话,顾青云和顾青明也在说着小话,两人看着路边刚刚钻出路面的嫩草,生机勃勃的,呼吸中都带着一股青草的清香,心情都很是愉快。
“云弟,你可觉得吃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顾青云的额头上也开始冒汗了,一旁的顾青明注意到他的状态,赶紧问道,“要不然我帮你提书箱吧?”书箱不止能背着,它还有两个把手,可以放在手中提着。
“不用了,大哥,我自己来就行,以后我们每天都要在这条路上走一个来回,不可能每次都让你帮我背的。”顾青云摇摇头,掏出手帕擦擦汗。说实话,要走一个小时的路程,身上还背着东西,即使他经常锻炼,对于他的小身板而言,也有点吃力了。
自从要到镇上读书后,顾青云突然发现顾青明不再叫他的小名了,让他本来想说的话都没有机会说出口。
看来自家堂哥真是一个心思玲珑的人啊。
半个时辰后,他们到达了桃花镇,本地因多种有桃树,所以很多村落都以“桃”字命名。
桃花镇平时的常住人口大概有三千多人,街道规划得比较好,大致分为商业区、住宅区、每逢五和十赶集的集市,街道当初就留的很宽,可以让三架牛车同时经过,其中住宅区还分为条件较好的,和条件较差的平民区。
何秀才家在条件较好的住宅区里,左右都是一座座宅院,占地面积不小。
他们没有从正门进入,而是从侧门进。
“这房子有三进,第一进用来做私塾,第二进是何秀才住的地方,第三进住的是后院女眷,你们到时不要乱跑,省得冲撞了。”进门之前,顾伯山就把何秀才的情况简单介绍了下,还说了一些该避讳的地方,看得出来他来的不是一次两次了。
给门房通报后,很快,他们见到了主人。
何秀才还不到五十岁,身材中等,两鬓斑白,脸庞清瘦,额头的抬头纹很是明显,但眼睛炯炯有神,和顾伯山一样下巴留着仔细修剪过的胡须,他穿着一套灰白色的衣袍,踩着木屐,宽衣广袖的样子很是文雅。
顾伯山正在和他交谈,两人寒暄了一会后才进入正题。
“这就是顾兄教出来的弟子?”何秀才严肃地盯着顾青明和顾青云。
“是的,这就是我那不成器的孙子顾青明,这是我侄孙顾青云,这是他爹顾大河。”顾伯山一一介绍,随后示意顾大河带着两个孩子出去。
出去后,有一个老仆模样的人引他们在偏厅坐下,给他们上茶后就退下了。
三人把背上的东西都解下来后才坐好。
顾青云没敢仔细打量四周,只匆匆抬眼扫了一眼,只见这偏厅不大,共有三套上漆的枣红色桌椅,中间一套,左右各一套,摆放得整整齐齐,其中桌子上的青瓷花瓶还插着几枝含苞欲放的桃花,让本来严肃的偏厅有了一丝春天的气息。
看到桃花,顾青明似乎松了一口气,他张了张嘴,看看四周,把头凑过来压低声音道:“云弟,夫子看起来正颜厉色的,难怪大家都说他不好说话呢。”
“噤声,我们现在不说这个。”顾青云摇摇手指,正襟危坐。
顾大河也是老老实实地坐着,他看着顾青云的样子,颇为欣慰,心里又是紧张,也不知道何秀才能不能收下自己的儿子?
耳边隐隐约约传来朗朗读书声,似乎私塾就设在隔壁一样。
没多久,一声轻咳传来,大家停止了眼神交流,看向门口。
只见门口站着一对身穿桃红色和淡青色衣裳的金童玉女,两人大约七八岁,头发被扎成两个小发髻,相貌有七分相似,一看就知道两人有血缘关系。
男童见大家都看着自己,又轻咳一声,提着衣裳的下摆牵着女童的手迈过门槛,一边走一边自我介绍:“爷爷让我来待客。”
顾青云见男童严肃正经的样子,忍住想笑的**,忙站了起来。
大家站起来相互行礼后就分主宾坐下,互通姓名。
男童姓何名智,是何秀才的孙子,女童名字没有说,只说叫何小娘子,看得出来,何小娘子比较活泼,一双眼睛骨碌碌地乱转,坐在凳子上还不安分,眼睛好奇地看着众人,却一直没再开口说话。
顾青云发现,这时代,乡下女孩一般都不会有正经名字的,像他们家,都是大丫二丫地叫,一个村里就有很多小女孩都叫这个名字,所以一般以姓氏区分,没想到在秀才家里也是这样,都是只有姓没有名。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人家有字,但不会轻易地告诉外人。
何智年纪虽小,但和他们说起话来还是一本正经的,而且貌似还和他们聊得不错,起码没有冷场,言行举止明显被人特意教导过的。
顾青云就见他问自己父亲现在收成怎么样,家里种了些什么……
顾大河不因他是小孩而敷衍,都一一认真答了。
问完后,何智就开始问顾青云和顾青明,都是问读书读到什么书了,还有他自己现在读什么书。
一听他已经读完四书,现在开始读五经了,顾青明心生佩服,对着他一番夸赞,又道:“我最佩服你们这些会读书的人了,都不知道你们的脑袋是怎么长的,我年纪虽大,却不及你。”
何智大概是被人夸惯了,只谦虚地摇摇头,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还有人比我还厉害呢。”
顾青云在旁边听了,很是佩服顾青明的交际能力,这才一会呢,两人就称呼对方为智弟和明哥了。
原来何常春竟是一个天生六指的男人!
只见他的左手小指旁边还长出了一根更小的手指,因为何常春穿的上衣袖子比较宽大,所以不注意看的话,顾青云一直都没发现,但一旦注意,就很容易发现了。毕竟何常春好像并不主动把左手收起来,他跟平常人一样使用着双手。
何智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发现了,就说道:“二堂哥天生六指,所以即使聪明也不会往科举方面走。”
顾青云点点头,知道天生六指在古代可以算是残疾人了。因为异于常人,很多人都没有机会长大就被家人抛弃。当然,也有些开明的人家并不在意这个,就像有些人天生双腿长短不一,家人同样也对他们很好。
“他家人应该对他很好吧?”要不然何常春不会是这么一副温和的模样,可能现在他见到的就是一个神情阴郁的少年了。
作者有话要说: 错别字待改。
这次真的快结局,没有几章了。番外会写多点。
第259章 去世
v章购买比例超过50%的读者可以看到正文,否则要等12小时。
解决了背诵的问题后; 顾青云又把简体字和繁体字相互转换了; 务必要能准确地写出正确的字出来,不要少一笔或一划。
当顾青云专注于读书的时候; 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
一转眼; 六年过去了; 他十岁了。
十岁的他个子已经长高了许多,相比六年前与同龄的小孩相比矮一截的样子; 他现在已经和同龄人无异,身体也恢复了健康。
对于立志要科考的顾青云来说,有一个好身体比什么都重要。君不见很多秀才在考举人的时候就因为一点点受凉,再加上考场的压力和自身的焦虑,最后考出来了,人也差不多废了。运气好点的还可以养几个月就养好,运气不好的就直接来个病逝了。
具体的可参考《红楼梦》里的贾珠,在贾府那么好的条件支持下; 他考试都能考到英年早逝,更别提顾青云这种寒门弟子了。读书是很耗心血的一件事,没有补药可吃; 那就只能自己懂得保养身体了。
特别是他这么一副早产的身体; 他更是要好好养了; 不求能长命百岁,只求能活到六十岁就足以。对于他而言,能活着真是太好了。
对于养生; 他并不陌生,这要再次感谢他有前世的记忆。
前世,他和外婆的感情很好,等他毕业回家乡工作的时候,那时可以每天回家住了。和外婆在一起的时间一长,突然惊觉她真的很老了,出于对失去外婆的恐惧,那段时间,顾青云经常翻看老年人养生的书,也经常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
所以对于养生,他还是有一点的了解。现在,那些知识就成了他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的底牌之一。
养生不是中老年人才要做的事,如果从小就开始注重保养的话,他一定会越活越好的。
现在每天早晨起来,他都要喝一杯温白开,能迅速缓解刚起床的不适应,清醒头脑。而且他喝水一定是一口一口慢慢喝,这样才能起到养脾胃的功效,不能一下子喝一大杯,要不然反而会伤脾,造成腹胀。
起来后他先在院子里走一圈,舒展身体,再把太极拳打几遍,动作不正宗不要紧,反正要把身体和筋骨活动开了,完了后才吃早饭。吃完早饭这才慢吞吞地走到顾伯山家里,开始一个上午或一个时辰的学习,具体学习时间看顾伯山的安排。
村里有些人家只吃两顿饭,但对于曾经家里是小地主的顾家来说,吃三顿饭是正常的,这已经是习惯了,实在不行就把两餐的量改成三餐也行。不过自从顾青云身体好了后,家里的情况也变好了。
而且现在有比较高产的土豆、苞谷和红薯,加上青菜瓜果什么的,还是可以吃饱饭的。
于是顾青云在吃完中饭后,就站立大约一刻钟,之后又在房里走上两刻钟,就小睡一会,时间大约在两刻钟到半个时辰之间。
午睡起来后,顾青云一般还会继续读书。后来他六岁后,就开始练习毛笔字,因为科考要求字面整洁,所以大家练习的都是圆筋光黑大的小楷,他也不例外,一般这个时候,他就会在房里读书或练字。
中途他会像现代一样,学个45分钟就会站起来活动一下。活动时间他都会去打扫鸡舍,或者帮他奶奶和娘亲做点家务活,这绝对是刷好感度的最好方法之一。
当然,有时候他还会去抱抱自己的小堂弟。是的,小堂弟,在三年前,他七岁的时候,二婶终于生了个儿子,取名狗蛋。一年前,她又生了一个,还是儿子,现在刚满周岁呢,小名是狗剩。
顾青云一下子就有了两个堂弟,对于他们名字的奇葩度,他报以了深切地同情,觉得自己的小名还是挺好的。不过顾家人实在是被吓怕了,越低贱的名字感觉越安全。
在生完儿子后,顾青云觉得二婶的精气神一下子就变得不一样了。以前没生儿子的时候,她总是沉默寡言的,对他娘也是谦让居多。现在生了儿子,尤其是两个后,她的精神一下子就好起来了,对家里的事情也参与进来,多了一股“主人翁”精神。不像以前,好像游离在这个家之外。
对于这种情况,顾青云是不担心的,因为他有一对堪称是神助攻的爹娘啊。
可能是为了防止二房那边对自己读书有意见,顾大河和小陈氏经常在家里说一些以后顾青云读书有成后怎么报答爷爷奶奶啊、二叔二婶啊之类的话,还时常把顾伯山对他的夸奖在家里一说再说。
对于这个,老陈氏很有兴趣,对于夸奖自己的乖孙子她总是不留余力的,恨不得从头夸到脚,连一根头发丝都不放过。当然,只在家里说,她毕竟是精明的,还不准备去村里八卦,树大招风,惹得大家都注意力放在自家身上。
加上顾青云自己也懂得做人,他不走面无表情那一套,反而笑脸待人,而且他长得白嫩可爱,嘴巴也甜,常年读书熏陶出来的文雅,还是可以糊弄人的。
时间日久,好像大家都被洗脑了,对于顾青云读书抱着期待和支持的态度。要不是顾青云保持头脑冷静,知道爹娘的深意,他还真的以为自己很聪明,读书考秀才是件很容易的事呢。
所以,即使多了两个小堂弟后,顾青云在家中的地位还是没变,依然稳坐顾季山和老陈氏心中的第一宝座。
之后,吃过晚饭,他在院子里开始散步消食,洗澡之前还会做俯卧撑,直到他自己觉得累了才停止。
洗澡后,他也不会立即睡觉,反而开始背书。先把今天学的知识再背一遍,不记得的也先不翻书,然后再开始从《三字经》开始背起,一直背到今天学到的新内容。
到了这一步,他就可以点油灯翻书看了,把自己刚才忘记的内容再看一遍,然后熄灯,开始疏通头发,尤其在冬天的时候更加会多梳头,因为头上的血管很多,多梳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
最后,他终于可以躺在床上了,于是就把刚才忘记的内容心里默读一遍,如果还是不记得的话,不会再起床,只能等明天早上了。
这种方法对于一些记忆力好的人来说是笨办法,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