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午放学; 镇上的同学回家吃饭,村里的同学就自己解决,私塾是不包饭的。
顾青云和顾青明没带有食物来,就去了镇上的一家小店子吃了一碗馄钝。
“味道不错,就是太贵了。”顾青云叹道; 喝了一口汤。馄钝里面是青菜和肉沫; 汤是大骨汤熬制而成,味道很好; 难怪生意不错。
“馒头一文钱两个; 包子一文钱一个,这碗馄钝才三文钱; 我觉得还好啊; 反正我吃包子要吃四个才吃饱的,这个还便宜点呢。”顾青明不以为意。
顾青云摇摇头; 有汤当然会饱肚子了,待会他就知道肚子饿了。
于是不再和他聊这个话题; 开始询问乙班的情况。
“人多; 大家的进度参差不齐,不过夫子很有办法,都是叫大家读书背书,然后再一个个把人叫到隔间开始解答疑惑; 之后又布置功课,这样你就可以回到自己的座位继续学习了。”顾青明神情兴致勃勃的,笑道,“我觉得这样挺好的,还可以和同窗交流交流,有些我不懂的他们都懂,有些他们不懂的我懂,而且多热闹啊,我觉得浑身都是劲。不像在家里,学起来好像都没什么劲头。”
“你这句话可不要叫大爷爷听到。”顾青云白了他一眼。
“我又不傻。”顾青明也白了他一眼。
“中午有一个时辰的休息时间,我们现在去哪?”顾青明跃跃欲试,两人身上都背着书箱,放在私塾里总觉得不放心,因为没有人专门看管。
“去书店吧,我想到书店去看看抄书是否可行。”顾青云沉吟了一会,说道。
“好吧。”顾青明想想自己能赚钱也不错,这样就不用让娘给钱了。
到了桃花镇上唯一的书店,顾青云和掌柜的打了声招呼。
“顾小公子又来了,难道您已经到镇上读书了?”何掌柜一张胖脸笑眯眯的,眼睛都快看不见了。因为顾青云偶尔和顾伯山来这里白看书,所以他还记得他。
顾青云有点脸红,想起了以前的白看书行为,应声道:“是的,我已经在何夫子的学堂里念书了。”
“到何秀才那里好啊,秀才都是有学问的。”何掌柜笑了笑,见顾青云不像平时一样直接去书架那里找书看,就忙问道,“小公子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我可不是什么小公子,就一乡下农家子而已,何掌柜叫我的名字即可。”顾青云每次听他这么称呼都满心不自在。
“那可不行,我们东家说了,今日在我们店中的读书人指不定哪一日就能高中进士,当上官老爷,现在怠慢了可怎么行?这会折掉福分的。”何掌柜死命地摇摇头,一副害怕的样子。
顾青云无可奈何了,暗叹老板会做生意。
他又看了看店里面,因为现在是大中午的,大家都回去吃午饭了,书店里面除了一个伙计就没有什么人,加上本镇的读书人本来就不多,于是问道:“何掌柜,我想问下,在这里抄书如何个算法?”
何掌柜一听,脸上的笑容依然不变,他拿出纸张和笔墨,道:“小公子,依本店的规矩,要先看了您的笔墨才能决定。”
“那是当然,这是题中应有之意。”顾青云点点头,把书箱放下来,挽起袖子就开始磨墨。
和今天一样,顾青云照样默写了一段《三字经》,字体工整,页面整洁没有墨点,一笔一划都写得非常清楚。
“不错,以公子的年龄是非常不错了,要抄圣贤书还是够资格的,只是抄书费会少一点,像您这样的,一本一千字左右的书抄完后可得100文钱。”
顾青云一愣,大爷爷还说抄书的利润在100…200文钱之间呢,那自己就是最低的档次了?不过他也认了,没有讨价还价,毕竟自己是新手,何掌柜平时对他们这些读书人都挺好说话的,镇上要不是有这家书店在,他还不能靠这个挣钱呢。
而且,何掌柜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在桃花镇开书店的利润是很少的,只是他们东家是本地人,为了照顾桑梓才一直坚持开店,人家在县城和郡城都有连锁店呢。
“我《三字经》写得最多,字写得最好,就抄这个了。”
何掌柜笑眯眯地点点头,道:“本店就是《三字经》最好卖,孩童启蒙都是用这个的。”
顾青明在一旁看了,忙道:“到我了,何掌柜,你看看我行不行?”刚刚他一直在磨墨呢。
“公子请。”
顾青明照样默写了一段话。
何掌柜仔细看了看纸张上的字,又看了看顾青明,沉思不语。
顾青明的脸都红了,自己的字是比不上云弟的,可是也差不到哪去啊?都是工工整整的,虽然大小不是很一致,可是不仔细看的话根本就看不出来。他毕竟比云弟白长了5岁,自己也在很努力地练字好不好?
“这是我大爷爷的大孙子顾青明。”顾青明几乎没进过这家书店,一旁的顾青云也想他成功,就忙介绍道。
“原来是顾大公子。”何掌柜回过神来,笑道,“这样吧,顾大公子可以抄话本,现在的话本很流行,要求不高,只求字迹清楚即可,抄一本两千字的话本大概有200文钱,公子,你看这样如何?”
顾青明一听有钱挣,就立马答应了。
顾青云见是话本小说,也很是好奇。这可是平日里顾伯山不让他翻阅的,说会让人学坏。他一直都很好奇,不知道现在的小说发展到哪一步了?话说古代有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两者一雅一俗,相互对立,各自的受众不同。
文言小说是写给文人看的,而且是有一定文化修养的文人。白话小说是由民间伎艺“说话”转变而成的,创作白话小说的作家多是由中下层的知识分子构成,他们写的白话小说语言通俗易懂,读者的文化水平不高也能读,所以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发展得非常快。
“何掌柜,现在不是书本雕刻印刷很方便吗?怎么还要抄书啊?不能直接印刷吗?”顾青云忙问道。
这么一本一两千字的短篇白话小说应该要卖300文钱才能收回成本,如果直接印刷不是更便宜?
何掌柜一听,胖乎乎的脸很是惊讶,道:“怎么可能印刷?一般的话本小说只印上千本的话都会亏本,除非是确定能大卖的话本我们才会印刷,一般的就让人直接抄写了。”
顾青云一听,觉得有道理,貌似前世的时空直到民国初期,印书还是很贵的,更别提现在,是自己想当然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印书的价格昂贵,才有他们这帮书生来抄书赚钱。
三人说话的时候,何掌柜就抽空指挥伙计把他们要的书籍和白纸都准备好。
留下押金100文后,顾青云摸摸已经瘪掉的荷包,发出一声深深的叹息,依依不舍地从书店里出来了。
唉,虽然觉得书箱一下子轻了一些,但是从小到大攒的私房钱几乎都在这里了,他偷偷摸摸攒下这些钱容易么?幸亏只是押金,还能要回来。
顾青明倒是没在意这个,他捧着一本叫《国色天香》的话本,如获至宝。
“一直听说过这个,可是我从来没看过,现在终于看到了!”
顾青云一听,就皱眉道:“大哥,如果你沉迷于话本小说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到时大爷爷肯定会打断你的腿。”
顾青明闻言,忍不住打了个寒颤,看了看四周,还是人来人往的,就忙承诺道:“云弟,你放心,我会注意的,我可不想让爷爷他们失望。”
最好如此吧,顾青云都不知道自己带他去书店是对是错,要知道即使到了后世,初中生或高中生因沉迷于看小说而荒废学业的例子还是有的,他真怕顾青明也是如此,那样的话,自己不就对不起大爷爷一家吗?
那自己真的要成为罪人了!
回到私塾,除了他们两个外,另外还有四个人都是乡下的,中午都不回去,他们自己带有午饭,都是在学堂吃了后就休息一会或者继续学习,所以整个学堂都是静悄悄的,没有喧闹声。
顾青云和顾青明分别回到自己的学舍,各干各的事。
甲班的学舍没有人,顾青云先是关上门,躺在长凳上小睡了半个小时,这才迷迷糊糊起来,用手帕沾了点葫芦里的水擦脸,清醒过来后又绕着学舍走了一圈,这才开始摆开笔墨,准备抄写《三字经》。
不过因为他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所以根本不用看书籍,直接就默写了,非常方便,速度也很快。
一般不是专业抄书的人抄写完这本书最快也要两三天,一般要七八天,甚至要半个月,顾青云自己写字是比较快的,这是他每日日书一千字练就的速度,而且他的字很是工整,大小一致,几乎不会写错字,这样的话,这一页纸就不要重写,相应的,抄书的速度就会加快。
书店给的纸张是按照一本样书的平均页数再多上几张,如果自己写的错页少的话,剩下的纸张就是自己的了。
作者有话要说: 待会改错别字。
第222章 惊奇
第222章 惊奇
知道自己要当爷爷了; 顾青云开心得很; 加上顾永辰通过乡试的消息; 双喜临门,这些天他是走路都带风,任谁都能看出他的心情很好。
对于顾永辰名次挂在榜尾的事情,顾青云看得很开,他不可能要求每个儿子都考中解元。且顾永辰从皇家书院结业后就开始进行科考,他不像顾永良; 还到国子监进修过一段时间,接受过他和方仁霄的专门小灶培训。
顾永辰当初最多在他们培训顾永良和陈桥时,顺便学习一下而已,主要精力没有放在他身上。如今他能考上举人; 顾青云就已经极为高兴了。
像他家二弟他们一直没考中; 三弟顾青安这些年连院试都没通过; 除了日常学习; 已经一门心思经营他的装裱、书画店了。
简薇同样如此,一连几天都在和连氏做小衣服什么的准备寄回去; 忙得不亦乐乎。要不是国公府还得守孝; 宁二夫人肯定也会上门来。
顾景知道自己要做姑姑了,也是无比好奇和喜悦,跟着一起忙起来。
大家很是期待这个小婴儿的到来; 只是想要看到他; 起码得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了,毕竟小婴儿太小; 最好不要带着长途跋涉。
“现在良哥儿应该从越省出发了,孙子指不定就得和他娘亲留在林溪村,咱们家亏待瑶瑶这个孩子了。”简薇一面做针线一面感叹道。孩子是八月初出生,这刚满月不久,亲爹就得上京赶考,的确是为难宁瑶了。
可是当初谁想到顾永良小夫妻会在林溪村待那么久呢?幸好家里还有小陈氏在,她有经验,总能帮上忙,最不济还有丫鬟婆子在,不会让宁瑶吃苦。
而顾永辰因为不会参加此次会试,就留在老家,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有他在比较好。再者,万一以后他能考中进士,当官基本上就得当一辈子,顾青云觉得在家乡住久一点也不错。那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没有京城那么多诱惑,可以安静读书。
顾青云手中握着的书本紧了紧,随即笑道:“薇儿,你怎么就没想过咱们良哥儿会为了妻儿放弃会试呢?”
简薇一听,微微一怔,想了想,瞪了顾青云一眼,道:“我就不信我儿子如此儿女情长,就算他是,瑶瑶肯定不会同意。”
顾青云微微一笑,其实他也知道,这种事是很难发生的。在这个时代,因为放心不下刚满月的儿子而不去赶考,被人知道会遭人耻笑。而且他知道,自己的大儿子等这个机会已经很久了。
三年一次的会试,放弃的话就得再等三年,谁能有几个三年?该抓住的机会一定得抓住。
“夫君,你不是女人,不知道咱们女人的心思,这一成了亲,不指望夫君出息的没有几个。”简薇取笑他,“如果当初我们第一次来京城时,我因为怀孕不能陪你一起,那你独自上京么?”
顾青云摸摸鼻子,尴尬地笑笑,投降道:“好吧,我说不过你,知道你和儿媳两个人好,思想同步。”
简薇见顾青云难得认输,颇为得意,笑道:“她不好我们当初为何要求娶回来?我这个做婆婆的,也没想过要做什么恶婆婆,就指望着瑶瑶能好好照顾咱们良哥儿就成。”
这倒是实话。顾青云回想起顾永良和宁瑶在家的那段日子,等宁瑶回门,用膳时简薇只让宁瑶装装样子,为她夹过几次菜,之后就没有让宁瑶立什么规矩了。他虽然不混内宅,但也听说过一些八卦,知道有些婆媳不对付时,可以闹出让外人看了笑话的风波。
“我这是将心比心,自从嫁到咱们家来,娘就没让我立过规矩,她老人家如此慈善,我也得将心比心才行。”简薇继续说道,对小陈氏无比地感激。
这嫁给刚考中进士的农家子,最怕的就是乡下的婆婆胡搅蛮缠,弄一堆七大姑八大姨来烦你,你还得好声好气地接待,其他琐事就不必说,单是自己这些年远在京城,没有照顾公婆,如果狠心一点的婆婆,完全可以把自己叫回老家侍候,外人还说不出错误来。这样几年下来,京城的丈夫都不知道生有多少个庶子庶女出来了。
当然,她知道夫君不是这种人,但这种事不能考验。
对比小姨嫁到张家遇到的太婆婆,自己真是幸运极了。
简薇想起她的姐妹们说自己老得慢,待儿媳慈和,自己总是微笑不语。她自己生活幸福,自然没有戾气,也就能慈和起来了。
顾青云对面的顾景听到这里,忍不住从书中抬起头来,问道:“娘,你最好了。”
见她突然出声,顾青云就看过去,只见顾景一张莹白的小脸微红,眼睛有些躲闪。
“爹,娘,依我看,这碰到好婆婆和好丈夫的几率太小了,人家不想嫁人了,可以吗?”说到最后一句,顾景就有些小心翼翼的。
顾青云和简薇一愣,大吃一惊,两人对视一眼,再看向顾景。
“你这小孩子家家的,说什么玩笑话?这种话不能乱说。”简薇忙放下手中的针线,快步走过来坐在顾景的旁边,把她搂入怀里,抚摸她的长发,柔声道,“这是何时有的念头?女人不嫁人怎么行?不嫁人就得去庙里做姑子去,你爹和娘亲可舍不得你受苦。”
顾青云沉默不语,现在顾景都十三岁了,不是小娃儿,如果是小时候还能抱着她安抚,如今就得避嫌。
说实在的,他虽然思想开放,但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女儿一生都不嫁人。就算他和简薇给她留有足够的财产,可他也不希望顾景成为“异类”。不是心智强大的人,很可能受不了旁人异常的目光,最终后悔不迭或心性大变。
不说其他,单说几百年后的现代社会,女子不成亲也会遭到旁人好心的劝阻或无谓的揣测,有些父母也会觉得“无脸见人”,一般只有越开放的地区情况才会好过一些。
所以此刻他自是不会去鼓励她。
那边厢,简薇还搂着顾景想问出女儿说这话的原因。
看到爹娘的反应,顾景只能无奈地说道:“爹,娘,你们放心,我只是随口说说而已。”心里忍不住叹了口气,随即又嘟囔道,“我只是觉得女人嫁人后就得一辈子拘在院子里太过于无趣,这个世界这么精彩,我多想能去看看。”她很小的时候就到处跟着顾青云和方仁霄出去走动,见识过世界的精彩,如何让她肯安心待在家里相夫教子?
她又学了外国的语言,知道海的另一边同样生活着人类,不同的文化、宗教、思想……这些都让她感到好奇。
而且她在皇家女子书院就读,自从二哥中举的消息传来后,她就发现自己的人缘比以前更好了,对她的态度更加和善。女孩子们说悄悄话时,偶尔会说到内宅之事,其中他们家是最清净的,大家都很羡慕她在这种家乡长大。没有小妾庶子庶女的存在,家里有一定的产业,父母宠爱她,两位兄长能干有出息,家中虽然不是高官之家,但也是清贵的读书人家,虽然有些女孩子看不上这种条件,但还是有些人很喜欢。
无他,清净啊。如果可能,谁乐意争来斗去,安安静静过日子不好?
顾青云见她如此说,只能走过去摸摸她的脑袋,笑道:“那以后我和你娘就为你找一个愿意跟你到处游玩的夫君,门第低一些无所谓,呵呵,最好是次子之类的,不用支撑门户。最重要的是,一定会让安排你和他见面,等你同意了,咱们才定亲。”。
顾景眨眨眼,这是她第一次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安排,她又看向简薇,见她娘亲点头同意的样子,想了想,就暂且不说话了。
顾青云和简薇知道这是默认的意思。
立即的,简薇就打发顾景给隔壁的方家送一盘新出锅的桂花糕,这才对着顾青云埋怨道:“都怪你和外公,老是带孩子出去玩,心都野了。你看哪家的姑娘小小年纪就说不出嫁的?说出来都吓我一跳。”
“我这不是想让孩子们开开眼界吗?”顾青云搂着她的肩膀,安抚道,“没事,天塌下来有我顶着。她现在还小,这想法一会一个样,可能过不久就变了。”心里则琢磨着女婿人选,发现总有一样不合他意。
想到这里,顾青云就纳闷:“找女婿真不是件易事。薇儿,子茗有两个女儿,还长得如此好看,他到底是如何决定女婿人选的?”
方子茗的双胞胎女儿姝儿和媛儿,年龄和顾永辰同岁,今年同样是十六岁,前不久接到方子茗的来信,知道姐妹俩已经定亲了,外人看起来,婚事非常好。
前两年方瑞要回京入学,考上皇家书院后,方子茗的娘王氏就跟着回来照顾孙子,然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林山县的方仁礼也跟来了。
当初他们回来时,因为要参加顾永良的婚礼,夏氏也带着姐妹俩一起回来,还在京城住了一段时间才回南京和方子茗团聚,只留下方仁礼和王氏在京城照顾方瑞。
就在这短短的几个月内,姝儿的亲事就定下了。之前方子茗没说,直到前几天圣旨下来,顾青云才知晓。
方姝儿未来的夫君是六皇子,明年成亲后,方家就出一个皇子妃了!
对顾青云来说,这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
无论何时,强大的美貌仍然是一种稀缺资源,无疑的,双胞胎姐妹的容貌非常,自从她们长大一点后,方子茗就很少让她们出门游玩。但顾青云和方子茗做梦都没想过姝儿会嫁进皇家,尤其是顾青云,从未想过自己亲近的人会和皇家有什么联系,即便六皇子的身份在一众皇子中算是最低的,大皇子的母亲同样是宫女,但他毕竟占了个“长”字,自是不同。
六皇子今年才十六岁,生母只是一名宫女,去世时才封为正五品的贵嫔。从这就可以看出皇帝对这名皇子的感情如何,是否受宠了。
六皇子没有外家,现在也没领什么差事,存在感很低,未来继承大位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即使这样,以他的身份,等新君上位,如果没有仇恨的话,其他不说,一个郡王的位置还是能到手的。
顾青云看到方子茗写来的信,知道他对此还是比较满意的。
顾青云想到六皇子,知道自己的政治立场没有发生变化,自然不会反对。当然,反对无效。
至于方媛儿,则和苏州谭家定亲。没错,就是谭子礼的家族,是谭家的旁支,南京知府之子,今年也是刚考中举人,才十八岁,排名第四。
顾青云看了很是惊讶,之前方子茗还老是写信来发牢骚说什么女婿难寻,他还觉得自己和他有共同语言,没想到似乎才一转眼的功夫,他就用极快的速度搞定了两场亲事,对家还都不错,让他看了欣羡不已。
自己和简薇为了挑选二儿媳可是费心得很,到现在还没能决定下来,嗯,不排除二儿子不在身边的缘故。且他又得经常跑去带头出练习题,更是忙得他恨不得能分身乏术。
第223章 归来
第223章 归来
简薇一听到顾青云说的这个话题; 也忍不住羡慕了:“姝儿、媛儿是好孩子; 自是能觅到佳婿。对了; 到时姝儿肯定在京城出嫁,咱们家的添妆得送厚一点,毕竟是嫁入皇家,不能让人小看。”她从小在方仁霄和连氏夫妻身边长大,对方家的感情很深,如今见到姝儿嫁得好; 心里也为他们高兴。
“这个你看着办,我没有意见。”顾青云把刚才看的算学书推开,然后拿起毛笔把他认识的少年的名字一一列下。
他这段时间在城南四合院那边认识了不少年轻人,虽然自觉自己的女儿最优秀; 其他少年配不上; 但想归想; 人总得回归现实; 顾景还是得嫁人的。
“唉,做皇子妃是多少姑娘羡慕的好事; 只是嫁入皇家也不易; 以后姝儿就辛苦了。”简薇叹了口气,皇子妃外表是光鲜,但内里如何就得看运气了。希望六皇子是个好相处的; 和他表现出来的那般温和。
“是得注意; 凡是要长多一个心眼。”顾青云想起以前见面时方姝儿的表现,性格稳重大方; 从小接受嫡长女的教育长大,她人又聪明,应该能勉强应付皇子府内宅的事。六皇子应该没有夺嫡的希望,估计要不是方子茗的岳父夏尚夏大人已致仕,皇帝也不会同意这门婚事。
不过既然是和皇家联姻,顾青云预计方子茗明年就会升官,他本来就优秀,每次的考评都是优等,又有这层关系在,升官是顺理成章的事。
顾青云说完就开始琢磨女婿的人选。
梁筝,今年十四岁,比顾景大一岁,是太傅梁不语的小侄子,关系相当于他和顾申河一样,还属于三代之内,血缘关系很近。梁家有梁不语这个太傅在,实力是够的,是清贵的书香门第,他们顾家在名声和实力上,如今还比不上人家。
梁筝这个小家伙他已经算熟悉了,聪明机灵,会看人眼色。唯一不好的一点是他的父母早早双亡,但他为人聪明,读书有天份,现在已经考取秀才,相信以后也会往科举入仕的路走。
顾青云没有忌讳父母双亡这点,他只是感觉到梁筝有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想法,以后肯定会把重心放在事业上,不知道能不能和顾景合得来。
想到这里,顾青云摸摸下巴,感受到刺手的胡茬,不由得自嘲一笑。
梁家还是不大合适,门第还是有点差别的,但一想到梁筝的个人情况,又觉得实在合适的话,也不是不能争取。
顾青云把他的名字划掉,又写下几个名字,最终想法还是和之前一样,总有不合适的地方。
罢了,再考虑考虑吧,幸亏女儿还没有及笄。
接下来,他又开始琢磨着小儿子的婚事,已经圈定几家了,就等着暗地里去打探姑娘家的人品,还有等小儿子回来,问他的意见再说。这个事不急,反正他家孩子现在还在老家。
简薇见他在写写画画,不想打扰他,直接让人拿着自己的针线绣棚走了。
等顾青云回过神来,发现书房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十一月初,在顾青云等人的努力下,他们写出的《算学题集》终于定稿了。本书分为三册,把科考常见的题型归纳总结出来,和他后世见到的习题差不多。当然,没有涉及到那些还没有定论的内容,比如他新出的《几何详解》,部分内容大家还得继续研究。倒是以前翻译过来的《几何》,已经有人运用其中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部分科考曾经考过。
在这方面,夏朝的读书人能力还是很强的,只要是与科举相关的事,大家总能付出最大的热情来攻读。相应的,如今明君在世,朝廷还能够与时俱进。在诸位算学大师的推动下,这些年算学蓬勃发展,不时有新的理论冒出来。顾青云也时常买回市面上的书,他也得与时俱进。
除此之外,天文学发展得很快。顾青云如今的算学研究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接下来他的重心应该是放在天文学、力学等方面。毕竟如今航海热,而航海需要确定方向和位置,比如说经纬度什么的,航海时针和钟摆之类的。
如果前朝的穿越者皇帝是个万能的男人就好了,有他在,他们这片土地上的国家应该很厉害,可能现在外国殖民地都已经四处开花了。遗憾的是,他当皇帝的时间太短了。
改革毕竟不是一件易事。就好比现在,国泰民安,想改革的话肯定是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同意。人毕竟有惰性,只要不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没有人会乐意去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
他又想起自己去皇家藏看书时,在把前朝的正史、能找到的野史看了一遍后,他就猜测前朝穿越者皇帝应该是后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人穿越过来的。
想想别人,再想想自己,顾青云呵呵一笑,就不再考虑这个问题了。他如今得找书坊刻书。这次他没有找谢长亭,这毕竟不是他一个人编写的,除了他是主编外,参与编写的人达到十个,和别人商量过后,他找的是王家骏。
王家是赞助他们做实验的财主,四合院的这帮人经常会做些小实验,比如热气球什么的,这些都需要金钱,王家骏正好对这些感兴趣,又财大气粗,就参与进来。除了王家外,还有两家商户也参与进来了,只是没有王家资格老。
“夫子,您放心,我肯定会把它们用最快的速度印出来。”王家骏拍怕胸脯承诺道,二十九岁的他如今已是四个孩子的父亲,面有风霜,脸庞坚毅,他还纳了一名白人女子,生出来的混血儿长得非常可爱。
话说,自从王家骏考上秀才后他就不再读书了,跟着家族的人出海,走了很多地方,每次上岸到京城,他来看自己时,顾青云总是很喜欢和他聊天,能知道很多新鲜事。
这次他回京就不再出海了,毕竟他父亲王铂年纪已大,准备把家中的产业交给他管理。维持,王家骏还很是遗憾。
“我们自是信你的。”顾青云点点头,又和他聊起其他事。
安排好书本印刷的事后,顾青云又把心思转到顾永良一行人的身上,上次来信,说是九月底就,没想到现在都十一月了,他们还没到,这让他们一家急得团团转,生怕途中出什么事。
为此,顾青云还专门派人天天到码头等待,打听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十一月初六,顾永辰一行人总算是回来了。
看到两年未见的大儿子,顾青云等人无比激动,问了家里的情况,知道一切如常,稍稍安心。这才有心思问起其实事,最高兴的是能看到小孙子的画像,虽然画得不是很像,暂时看不出像谁,但能解解馋也好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