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青云挑挑眉,嫌弃道:“你小时候每次回乡,总会到河边玩水,每次都晒得黑溜溜的,这次回去可要注意点。”和别的读书人交流时,容貌举止很重要,长得好看和有风度的人总会让人另眼相待,想想一群白面书生突然乱入一名皮肤黝黑的少年,真是画风突变啊。
见顾青云又说起自己的黑历史,顾永辰忍不住尴尬地摸摸自己的脑袋,嘿嘿傻笑。
把这件事说完,之后大概是因为顾永辰要离京两年,家里人对他又开始宠起来,尤其是方仁霄和连氏,很是疼爱,让顾青云看了摇头不已。
不久,会试结果出来,陈桥遗憾落榜,大概是当初顾青云为他看答案时流露出的神色让他察觉到了,已经有心理准备,他表情有些失落,但还是能勉强平复心情。
“表弟,你不用担心我,我考院试和乡试时是落榜几次后才考中的,早已习惯,虽然心情不好,但不会悲伤到绝望。”陈桥见顾青云面露关切,就自嘲道,“按理说,咱们这些考科举的人早就应该习惯这些才对。”
顾青云暗暗点头,安慰道:“你如此勤奋努力,等下次会试定能登科。”
陈桥勉强一笑,这次是他最有把握的一次,可就这样还是落榜了,等三年后,他也不知道到时的境况如何,自己是不是再来京城了。
既然考不上,陈桥可能过不久就得回乡,于是顾青云就邀请他:“良哥儿今年八月或九月成亲,你要不留下来喝杯喜酒?”
这是他和宁承言商量的日子,没有意外的话就是这段时间了。到时宁家姑娘已满十六岁,自家小石头十八岁,不算太早也不算太迟,是当世适婚的年龄。
而顾永辰是在参加完兄长的婚礼后才回乡的,正好合适。
今年初刚和宁家定下婚事,顾青云就立即写信回老家,邀请爹娘上京参加大儿子的婚事。意料之中的,二老拒绝了,只说不想再奔波,不过他们信中流露出极大的喜悦,对于定亲的人选更是没有半点意见。
至于太爷爷和太奶奶,两人更是不可能上京。
陈桥一怔,随即反应过来,连声恭喜,想了想,就道:“好,这是良哥儿的大喜事,我肯定会留下来观礼,恭喜表弟。”这是表弟家的喜事,他们家远在湘省,很难上京一趟,有他在就不算失礼了。
顾青云一听,忍不住露出自豪的笑容。大儿子一成家,算是大人。养儿不易,想当初他刚出生时,只有那么一小团,自己双手就可以捧住他,没想到一转眼他就到成亲的年龄了。
“那就好,等良哥儿成亲后,你可以和他们一起顺路回乡,大家也有个照应。”顾青云笑道,这是他们的初步安排。只让顾永辰带着家仆出门,他们有些担忧,但加上顾永良夫妻就不同了。
最重要的是,这次回乡不止是让顾永良带媳妇回去给老人们认识,也是为了给新媳妇上族谱。
事情既然说定,一系列的成亲流程就按部就班走起来,顾家也要尽快筹备婚事。其他的还好,就是房屋要改建一番。他们家虽然还有另外两处院子,但那是要出租的,而且离顾宅较远,又没有分家,不合时宜。
顾宅是两进的院落,前院不必修改,后院只把左右厢房改成两个小跨院,稍微挤占一下庭院里的空间,总算庭院的空间很大。
“咱们家还是太小了,以前还觉得很大。”顾青云在家里走了一圈,回来就和简薇感慨。他们家有一边是方家,另一边是通行的道路,想扩大都没办法。
“夫君,已经很好了。”简薇抿嘴一笑,“这可是你亲手挣下来的家业,以后孩子们嫌弃家里小,就让他们自己挣钱去买大房子。”
“这个主意不错。”没想到顾青云一听,忍不住乐了。他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不满意的话有本事就自己挣钱去。
“三天后送聘礼,你看还需要添置什么?”简薇说着就把聘礼的单子递给顾青云。
顾青云接过来随便一看,很快算出这聘礼的价值,加起来有上千两左右,对他们家来说,已经是大手笔了。和其他人家相比,算是中等水平。
聘礼这种事,出多了不好,会被御史怀疑自己中饱私囊,贪污受贿。给少了更不好,会被宁家认为自家没诚意。现在这个水平就正好合适。
本来他家只出八百两,还有两百两是方仁霄硬要给的,顾青云和简薇想了想,就毫不客气地收下了。
果然,方仁霄和连氏见状,面上就更高兴了。
“办喜宴的钱够用了吗?”顾青云对聘礼没意见。
“够用了。”简薇微微一笑,把账本递给他。
顾青云翻完账本后满意地点点头,自家还剩有四百多的银子,够办一场喜宴了,绰绰有余。
他现在是从五品,每年的年俸是九十两,蔬菜烛炭银十二两,灯红纸张银十二两,加上年底的养廉银有二百两银子,比他还是正六品主事的一百八十两要多得多。
最重要的是,他的灰色收入大增,特别是如今云南有银子了,这些惯有的孝敬他也跟着收,每年的数额在两百两到三百两之间。这是官场常有的事,大家心照不宣,也没有人追究过。
当然,收是收下了,可不意味着要帮忙做什么坏事,顾青云也不会为了这些银子惹上麻烦。
至于他的上官詹郎中如何收的银子,那就是他的事了,顾青云从不关注,除非詹郎中想在本部门的账目做手脚,他才会坚决反对。
给顾永良定下成亲的日子后,顾宅立即风风火火地改建房屋,顾青云一家人就暂时搬到隔壁的方家居住,让方仁霄和连氏极为欢喜。
这下子大家可以天天一起吃饭了,之前分开住时,有时二老嫌麻烦就是各吃各的。毕竟二老的菜谱和顾青云等人的不一样,他们年纪大了,更喜欢吃软烂咸味重一点的菜肴。
三年一次的会试结束后,又一批新人进入朝堂。顾青云冷眼旁观,发现新科进士现在想留在京城不像他们以前那么容易了,特别是热门的衙门更是如此,不是特别优秀的就得靠关系才行。不过如果到地方就不会那么麻烦,只是想找一个好点的地方就比较难,有些进士不满意的话,就会一直留在京城等待空缺。
看到这些,顾青云不由得庆幸自己当初考得早,他们那一批的进士一考中就有职位在等着他们了。
很快,他没有心思去琢磨新科进士和阶层固化的问题,他接到旨意,自己等职位有变动,需要调动工作,从户部到工部,品级还是从五品的员外郎。
工部,掌管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其中包括机器制造,像军中的武器,还有船只之类的都是工部主管,它名下还掌管着一大群工匠,几乎把这片土地上最好的工匠都收入囊中。
夏朝的工部比起前朝来有所不同,它名下还包括有矿冶、纺织等官办的作坊,只是这些作坊的收入大部分都被户部收入国库,工部只负责带领工匠做技术革新。
工部和户部差不多,设有四个司,分别为营缮清吏司、虞衡清吏司、都水清吏司、屯田清吏司,这是面对全国的。工部内部还有一个专门服务工部官吏的司务厅,其中包括笔墨纸砚、差使费等支出。
而每个司有一名正五品的郎中,从五品的员外郎就看情况设置一至三名,至于主事,一般是两名至五名之间,看部门的繁忙程度。
算了算,包括二层机构,像什么织染所、柴炭司、营缮所之类的,工部的官员就有两百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九品官员。
顾青云去的部门是都水清吏司,主管天下水利工程。之前的贪污案使一批工部官员人头落地,特别是都水清吏司,上一任的郎中和一名员外郎都不在了,一个被流放,一个判斩首。
等顾青云知道自己要去的部门后,无语。这真是不吉利,上任下场如此凄惨。如今的都水清吏司只有一名硕果仅存的赵姓员外郎,不对,他因为没有参与进去,这次好运地没有牵涉到案中,还因祸得福升为五品郎中。
顾青云如今是唯一的员外郎,两名六品主事是从其他部门调过来的,也是新手。
看到新部门这个模样,顾青云觉得自己有一阵子好忙了。
方仁霄看到这个局面,捋捋胡子笑道:“这是你的机会,赵郎中这人老夫了解,做事任劳任怨,就是脾气耿直,性格暴躁,不会说话,容易得罪人。老夫本以为他会一直待在从五品,没想到这次让他捡了个便宜。”
顾青云一惊,性格暴躁?今天搬东西到新部门时,赵郎中看起来是很严肃,可说起话来不像是性格暴躁的人。
“如果老夫没有记错的话,他明年下半年到致仕的年龄了,而你们司里只有你一个员外郎,等赵郎中致仕……”后面的话方仁霄没有说出口。
顾青云若有所思,明白他的意思。事实上他也察觉到了,本来詹郎中还为他可惜来着,但一见他的上官是赵大人,态度就变得更好了。
他握紧拳头,所以自己一定要抓紧时间熟悉业务。
唯一可惜的是,他又不能请假回乡了。
官职变动尘埃落定后,顾青云这才有精力关注其他人的官职变化。
作者有话要说: 抱歉,今晚更新迟了,出差回来很晚,一直忙着写,忘记看时间跟你们提前说晚更了,不好意思。…_…||
注:工部的说明和明朝的大致相同。
第209章 想法
首先他最关注的是方子茗。
夏尚夏大人明年致仕,他就趁着致仕前给儿孙安排好前程; 相对于他的儿子; 其中方子茗的发展是最好的。他身为知州; 在任的几年里兴修水利,劝农桑,降低关卡税,鼓励商业,境内经济发展良好; 生机勃勃; 税收增加,于是经过一番努力后; 如今升到南京府的同知; 正五品。
南京府可是本朝的直属区域,相当于后世的直辖市; 在这个地方做同知; 比其他地方做知府还要受关注,前途一片光明。
顾青云知道后大喜; 他知道方子茗再这样发展下去,以后调回京城肯定受重用。两人颇有默契; 如今一个在地方一个在京城; 相互呼应,对他们自己都好。
其次就是他的进士同年们,有些人按兵不动,有些人就升职了。到了这个时候; 顾青云发现仕途光明的人不是自身能力极强,就是家里有背景或抱对大腿,他们这一科的进士,有好些一直在六七品徘徊,或者在地方辗转做知县,而其中一些人已经升到了从四品,正式进入高级官员行列。
他相信,再有十年,大家相互间的差别肯定更大。
幸好他对这方面的渴望不是太强烈,能够心平气和。
“慎之,真羡慕楚瑜啊。”龚凤鸣仰头喝下一杯清酒后,重重地把酒杯放在餐桌上,“人家祖父是吏部尚书,升官那叫一个快!三年一个品级,从不拖延,要不是朝廷法度森严,肯定破格提拔,指不定人家现在已经是正三品高官了。而我呢?大家一起金榜题名,我如今还在国子监混,还是一个小小的正六品司业。”
顾青云给他倒酒后,自己则端起酒杯看着里面清澈的酒水出神,过了一会儿才说道:“国子监是个好地方,多少人在里面就读,以后你的人脉广着呢。”这算是他的安慰,如果可以的话,顾青云觉得自己年纪再大点,完全可以去国子监当祭酒,为后代积攒人脉。
国子监祭酒,从四品,能从正五品升到从四品,已经是打破瓶颈了。像他的老师方仁霄,在正五品做了多少年都无法升上去。且在国子监没有那么多烦心事,很受人尊敬。不过祭酒的要求颇高,起码要在某一学术方面做得出色,德高望重。
“人脉?”龚凤鸣眼里冒火,“有我们祭酒在,哪还有我什么事?别人找肯定是找祭酒。”
顾青云沉默不语,他虽然和龚凤鸣是同年,大家一起进入翰林院待了六年,可两人的关系只是一般,直到小石头和陈桥进入国子监读书,两人的交集才渐渐变多,如今偶尔会约出来喝喝酒,吃一顿饭。
这顿饭就是如此。
如今官职调动已经结束,顾青云没想到龚凤鸣约自己出来是发牢骚。
“慎之,你说,我现在去找楚瑜是否可行?”龚凤鸣又喝下一杯酒,低声问道,语气带着笑意,颇有漫不经心之感。
顾青云一愣,以前楚瑜是有把他们这帮人拉拢在一起的念头,只是他对这些拉帮结派的事不感兴趣,而龚凤鸣是京城人,家里还是有点人脉的,又心高气傲,没有接受楚瑜的好意,只是现在看来,他的想法改变了。
楚瑜,祖父是吏部尚书,九卿之一,就算不到两年会致仕,可门第到底不同了,加上有太子的关系,可谓是炙手可热。这两年两人很少联系,顾青云还真不知道他的态度是否改变。
“算了,不说这个了。”似乎知道自己失言,龚凤鸣很快就转移话题,“慎之,你知道钟闵吧?他最近要从地方调回来了,进了吏部,做郎中,厉害吧?也不知道他走了谁的路子?”
钟闵?顾青云闻言点点头:“知道,在邸报上看到了,等交接完工作他就会回京,到时候看是不是能聚在一起联络感情。”
钟闵是会试的第二名,殿试时因为孔繁忠是状元的缘故,同是山东人的他落到二甲第三名,排在他和谭子礼后面。刚开始在翰林院时大家偶尔还会聚一下,后来他出京去了,联系几乎没有,没想到他能这么快调回京,还是吏部的正五品郎中,确实厉害。
“你说,其他人为何就……”龚凤鸣撑着脑袋,眼睛朦胧,似乎喝醉了,后面的话没有说出口。
顾青云放下酒杯,用筷子直接夹起一块肉片吃起来,没有回话。
“慎之,有时候我真羡慕你,你的心怎么就能那么简单呢?不去钻营,不去结交,不去攀附,可仕途就一路顺畅,生活还规律简单,除了写书就是写书,你说,你的生活还能有什么乐趣?偏偏你的运气就特别好,似乎总有贵人相助。”龚凤鸣说着说着语气就带着酸味。
京城官员的圈子还是很小的,大家又是同年,各自的生活情况如何,稍微打听一下就知道了,何况顾青云还颇有名声。
这话一出,就让顾青云忍不住翻翻白眼,他也去求过人啊,像夏尚夏大人、白烨白大人,这是每年都要打点送礼的。之前为了去湘省主持乡试,也曾求过翰林院的掌院学士,只是次数少而已。
“是的,我是运气好,当然,你不能否认,我也有实力。”顾青云承认,见他还要喝酒,就忙劝阻道,“不能再喝了,这一壶酒都是你喝完的,酒这个东西,喝多了伤身,终究还是不好。”他可不想像上次一样把一个醉鬼扛上马车,又要送他回去。
龚凤鸣愣了愣,随即笑道:“好吧,不喝不喝,就知道和你在一起就喝不成酒,咱们还是说些别的事吧。”
顾青云见状,松了一口气。别看他和龚凤鸣这两年算是熟悉了,可有些话还是不会直白地说出口,还是会有所保留,这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手段。
同在官场上混,家里人不算在内,唯一让他说真话的就是方子茗了。至于谢长亭,那是有选择性地说。
多年的从政经验告诉他,任何时候谨慎少言总是错不了的。他是靠着这一绝技从读书时代走到现在,没有惹上大的麻烦,没有结下什么大仇,说明这是一条适合他的路。
而他相信,同样在官场厮混几年的龚凤鸣肯定也不是表面上这种直率的性格,说的话不一定准确真实,要不然他不会在国子监混得如鱼得水。
和龚凤鸣告别后,顾青云回到家。
简薇从里面迎出来,帮他换上常服,结果一靠近就闻到他身上的酒味,皱眉道:“又喝酒了?”
顾青云见她的脸色不好,忙澄清道:“是龚凤鸣喝,喝到最后走路都踉跄了,我就扶了他一把,估计是这样才染上一点酒味。”
“那就好,你可不能喝太多酒,对身体不好。”简薇满意地点点头,整理一下他的衣襟。前几天小报上登出一则消息,说某地有官员初初上任,官衙里的人为他接风洗尘,结果饮酒过量去世了,生生把大喜的事变成悲剧,她看到后就注意上了。
就算夫君一向不怎么喝酒,她还是忍不住说出口。
顾青云低头看着她的发顶,貌似简薇的情绪最近有些改变,是因为忙于婚事而烦躁,还是……更年期到了?
话说,三十八岁有更年期了吗?应该不是的,肯定是婚事太忙才情绪不稳,容易发火。
想到这里,顾青云握住她的手放在胸口,柔声道:“薇儿,今天在家里做了什么?最近我在司里忙得很,天天早出晚归,还要加班加点,家里的事多亏有你,你辛苦了,没有你,我们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这话一出,简薇就有些不好意思了,脸庞微微发红,低头道:“有人在看着呢?你又贫嘴。”眼里的笑意却不可遏制地流露出来。
顾青云扫视一眼,见丫鬟们都识趣地退出,就笑道:“这是我的心里话,这些年家里多亏有你,咱们家才能这么好,尤其你的眼光精准,家里店铺的位置都买对了,租金年年升高。还有孩子们,没有你的教育,他们怎么会如此乖巧懂事?这个家,缺你不可。”
“就会说话哄我开心。”简薇抬头紧盯着他,整个人的气息一下子欢快起来,怕书房里的顾景突然走进来,就正了正脸色,把手抽出来,拧干一条布巾递给他擦脸,笑道,“今天和平常一样,小丫还跟着我学习拉丁语,她对这个很感兴趣,还把你写的话本都偷偷翻遍了,等我知道时已经迟了,她都看完了。”
顾青云挑眉,看话本?他该庆幸自己没有在话本里写儿童不宜的内容吗?想当初写话本时,他就怕有一天自己的马甲会暴露出来,写的内容就很是正经,就算有那方面的内容,都是很含蓄的。
幸好自己有先见之明。
“她想学就学吧,以后我去找神父就带她出去,多见见世面也是好的。”顾青云心情颇为复杂,见简薇有些犹豫,就道,“你放心,她年纪还不算大,你给她做一套男装,如今风气开放,时常有女子在街上逛,等她十五岁再减少出门的次数也不迟。”
毫无疑问,顾景是个聪明的孩子,喜欢读书,小小年纪的她自从识字后就喜欢拿着一本书读,如今才十一岁,家里的书她已经读完一遍,连四书五经也不放过。去年他带着她到教堂一趟,可能是看到自己和外国人用拉丁语交谈,她就有了很大的兴趣,磨着他要教她外国语言,当时他想着多学点没坏处,孩子想学就教她了。
现在想想,这个女儿如此聪慧,对学习如此痴迷,她的未来该如何走?如果和普通女子一样嫁人生子,一生陷于后宅中,那就太可惜了。可是在这个年代,离经叛道也不可取。
如何教养儿子,顾青云觉得自己勉强可以胜任,但教女儿就不行了,生怕不小心教了一些与大环境不同的理念让她无所适从,又因为与时代格格不入而痛苦,那以后后悔也来不及。
罢了,以后她想学什么就学什么,顺其自然吧。自己以后为她选择地位比自家低的人家嫁出去,这样她会活得快活一些。
而在顾青云想到女儿出嫁的问题时,朱雀大街上的国公府里,宁家二房也在谈起女儿出嫁的问题。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没事做,应该会更多一点。
第210章 宁
v章购买比例超过50%的读者可以看到正文,否则要等12小时。就爱上 他毕竟也是上过重点大学的人; 还是有一定的语文功底的; 自己看着简体字把他们的意思自己解读一下; 准不准对不对另外说,反正有利于他背诵就行。
读了十几年的书,总会有点用处的,顾青云也有自己的一套记忆方法。很快,在实施这种方法后; 他的背诵速度大增; 这让顾伯山都很惊讶。
解决了背诵的问题后,顾青云又把简体字和繁体字相互转换了; 务必要能准确地写出正确的字出来; 不要少一笔或一划。
当顾青云专注于读书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
一转眼; 六年过去了; 他十岁了。
十岁的他个子已经长高了许多,相比六年前与同龄的小孩相比矮一截的样子; 他现在已经和同龄人无异,身体也恢复了健康。
对于立志要科考的顾青云来说; 有一个好身体比什么都重要。君不见很多秀才在考举人的时候就因为一点点受凉; 再加上考场的压力和自身的焦虑,最后考出来了,人也差不多废了。运气好点的还可以养几个月就养好,运气不好的就直接来个病逝了。
具体的可参考《红楼梦》里的贾珠; 在贾府那么好的条件支持下,他考试都能考到英年早逝,更别提顾青云这种寒门弟子了。读书是很耗心血的一件事,没有补药可吃,那就只能自己懂得保养身体了。
特别是他这么一副早产的身体,他更是要好好养了,不求能长命百岁,只求能活到六十岁就足以。对于他而言,能活着真是太好了。
对于养生,他并不陌生,这要再次感谢他有前世的记忆。
前世,他和外婆的感情很好,等他毕业回家乡工作的时候,那时可以每天回家住了。和外婆在一起的时间一长,突然惊觉她真的很老了,出于对失去外婆的恐惧,那段时间,顾青云经常翻看老年人养生的书,也经常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
所以对于养生,他还是有一点的了解。现在,那些知识就成了他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的底牌之一。
养生不是中老年人才要做的事,如果从小就开始注重保养的话,他一定会越活越好的。
现在每天早晨起来,他都要喝一杯温白开,能迅速缓解刚起床的不适应,清醒头脑。而且他喝水一定是一口一口慢慢喝,这样才能起到养脾胃的功效,不能一下子喝一大杯,要不然反而会伤脾,造成腹胀。
起来后他先在院子里走一圈,舒展身体,再把太极拳打几遍,动作不正宗不要紧,反正要把身体和筋骨活动开了,完了后才吃早饭。吃完早饭这才慢吞吞地走到顾伯山家里,开始一个上午或一个时辰的学习,具体学习时间看顾伯山的安排。
村里有些人家只吃两顿饭,但对于曾经家里是小地主的顾家来说,吃三顿饭是正常的,这已经是习惯了,实在不行就把两餐的量改成三餐也行。不过自从顾青云身体好了后,家里的情况也变好了。
而且现在有比较高产的土豆、苞谷和红薯,加上青菜瓜果什么的,还是可以吃饱饭的。
于是顾青云在吃完中饭后,就站立大约一刻钟,之后又在房里走上两刻钟,就小睡一会,时间大约在两刻钟到半个时辰之间。
午睡起来后,顾青云一般还会继续读书。后来他六岁后,就开始练习毛笔字,因为科考要求字面整洁,所以大家练习的都是圆筋光黑大的小楷,他也不例外,一般这个时候,他就会在房里读书或练字。
中途他会像现代一样,学个45分钟就会站起来活动一下。活动时间他都会去打扫鸡舍,或者帮他奶奶和娘亲做点家务活,这绝对是刷好感度的最好方法之一。
当然,有时候他还会去抱抱自己的小堂弟。是的,小堂弟,在三年前,他七岁的时候,二婶终于生了个儿子,取名狗蛋。一年前,她又生了一个,还是儿子,现在刚满周岁呢,小名是狗剩。
顾青云一下子就有了两个堂弟,对于他们名字的奇葩度,他报以了深切地同情,觉得自己的小名还是挺好的。不过顾家人实在是被吓怕了,越低贱的名字感觉越安全。
在生完儿子后,顾青云觉得二婶的精气神一下子就变得不一样了。以前没生儿子的时候,她总是沉默寡言的,对他娘也是谦让居多。现在生了儿子,尤其是两个后,她的精神一下子就好起来了,对家里的事情也参与进来,多了一股“主人翁”精神。不像以前,好像游离在这个家之外。
对于这种情况,顾青云是不担心的,因为他有一对堪称是神助攻的爹娘啊。
可能是为了防止二房那边对自己读书有意见,顾大河和小陈氏经常在家里说一些以后顾青云读书有成后怎么报答爷爷奶奶啊、二叔二婶啊之类的话,还时常把顾伯山对他的夸奖在家里一说再说。
对于这个,老陈氏很有兴趣,对于夸奖自己的乖孙子她总是不留余力的,恨不得从头夸到脚,连一根头发丝都不放过。当然,只在家里说,她毕竟是精明的,还不准备去村里八卦,树大招风,惹得大家都注意力放在自家身上。
加上顾青云自己也懂得做人,他不走面无表情那一套,反而笑脸待人,而且他长得白嫩可爱,嘴巴也甜,常年读书熏陶出来的文雅,还是可以糊弄人的。
时间日久,好像大家都被洗脑了,对于顾青云读书抱着期待和支持的态度。要不是顾青云保持头脑冷静,知道爹娘的深意,他还真的以为自己很聪明,读书考秀才是件很容易的事呢。
所以,即使多了两个小堂弟后,顾青云在家中的地位还是没变,依然稳坐顾季山和老陈氏心中的第一宝座。
之后,吃过晚饭,他在院子里开始散步消食,洗澡之前还会做俯卧撑,直到他自己觉得累了才停止。
洗澡后,他也不会立即睡觉,反而开始背书。先把今天学的知识再背一遍,不记得的也先不翻书,然后再开始从《三字经》开始背起,一直背到今天学到的新内容。
到了这一步,他就可以点油灯翻书看了,把自己刚才忘记的内容再看一遍,然后熄灯,开始疏通头发,尤其在冬天的时候更加会多梳头,因为头上的血管很多,多梳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
最后,他终于可以躺在床上了,于是就把刚才忘记的内容心里默读一遍,如果还是不记得的话,不会再起床,只能等明天早上了。
这种方法对于一些记忆力好的人来说是笨办法,但顾青云没办法,自己不是那种聪明人,而想要成为人上人,怎么不吃点苦?
对于顾青云来说,保养身体更重要的是不要老是生气,他时常面带笑容,和别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好一些,产生的矛盾也会少一些,这样一来,生活中能令他生气的事就越来越少。生气对神心脏都非常不好,所以顾青云会时常告诫自己遇事要想开点,尤其是古今不同,经常会遇到一些在现代觉得莫名其妙的奇葩事,自己要淡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