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秾李夭桃-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小幺急忙转头看向苏子义,皇上临终前,居然说了这样的话,把幺儿子托付给她!放着皇帝大哥不托付,托付给她?这简直是要她的命了。

    苏子义冲李小幺垂了下眼皮,李小幺忙看回皇上,脸上也不知道是笑还是哭,不停的点着头,皇上却紧盯着她,眼神里透出丝丝焦急。

    李小幺急忙点着头答道:“好!我答应你,我一定让三皇子这辈子平平安安。”

    皇上长长吐了口气,这口气吐出来,眼睛就闭上了。

    李小幺急忙膝行几步,往后退下。

    苏子义和太医涌上去。

    李小幺抖着腿刚挪到尉氏身边,就听到皇上叹息般长长的一声吐气声,片刻的寂静之后,苏子诚一声撕心裂肺的嚎叫:“父亲!”随即号啕大哭起来。

    郭氏尖利痛楚的号哭声紧跟暴发而起,李小幺紧挨着尉氏扑跪在地上,手指抠着地面,无限烦恼的哭出了声。

    天快亮时,宫里宫外,目光所及处,都是一片白茫茫,李小幺已经换了斩衰孝服,粗糙的麻布棉服扎得人烦躁,李小幺似有似无的挪了挪,动了动发麻的腿脚。

    在她前面,已经痛哭了小半夜的郭后还在哀哀痛哭,太子侧妃郭氏紧挨着她跪着,一边陪着痛哭,一边不时劝几句,李小幺左手稍前些,尉氏稳稳的跪伏着。

    唉,李小幺烦恼的叹了口气,这郭氏真跟先皇说的一样没脑子,再怎么亲近孝顺郭后,可这会儿是哭灵的时候,最讲究长幼尊卑,怎么能跪到尉氏前头去呢?

    护三皇子一生平安……有这样愚蠢的外家……怎么护?

    怎么让她护三皇子?还一生平安,她一个山匪……

    李小幺满嘴的黄连汁,新皇可不比先皇,雄才大略之人,哪个是好相与的?她本来打算明年开了春,就拐着苏子诚避到淮南路逍遥去,往后能不进京就不进京……

    李小幺额头跄着地,哀痛不已,她到了这个世间,简直是处处人算不如天算!

    “王妃,请您到里间更衣宽坐。”一个小内侍躬着身子上前,低低的请道。

    李小幺知道是到了可以歇一会儿的时候了,忙撑着地起来,上前半步扶起尉氏,往旁边偏厅闪进去,前面的郭后和郭氏已经进了另处一处偏殿。

    “刚成亲……委屈你了。”两人转过了弯,尉氏轻轻拍了拍李小幺的手背,温和的说道。

    李小幺往尉氏身边靠了靠,低低的说道:“委屈倒没委屈,就是害怕。”

    “别怕,生老病死,谁都有这一天,咱们也有,不用怕。”尉氏声音平缓中带着丝丝伤感。

    李小幺轻轻’嗯’了一声,扶着尉氏转进偏殿落了座。

    内侍悄无声息的奉了两碗热热的红枣莲子汤上来,两人刚喝了两口,一声脚步声传来,一个三十岁左右、看起来气势逼人的妇人,挽着个五十岁左右的老妇人进来,后面跟着一个看着也就二十刚出头、气质温婉如水的美妇人,再后面,一个三十岁左右、神情有些凄苦、容貌很一般的妇人,四个人都是一身重孝。

    尉氏缓缓站起来,李小幺也跟着起身,老妇人忙偏了偏身子客气道:“不敢当,这是梁王妃吧?”

    “是,本来该今天认亲的。”尉氏温和的应声答了话,转头示意着李小幺介绍道:“这是曹贵妃,这是杨嫔,这是英惠公主,这是明惠公主。”

    李小幺一一见了礼。

    尉氏扶着年长的曹贵妃落了座,示意众人道:“正好有热汤,喝一碗暖暖吧,外头天寒地冻的。”

    英惠公主苏玉如上前拉着李小幺的手,转头和妹妹明惠公主苏玉莹道:“你看看,这么好看的姑娘家,若不知道,再怎么也想不到竟比多数男人能干出色,要是母亲在,还不知道爱成什么样呢,从前母亲可总嫌弃咱们两个笨得象两根木头。”

    苏玉莹上前拉着李小幺的手,仔仔细细打量着她,声音温婉沉静:“昨天就忙了一天了,累不累?赶紧坐着歇一歇。”

    “谢二姐关爱。”李小幺忙曲膝谢道。

    英惠公主忙上前殷勤的送李小幺坐下,转头看着妹妹嗔怪道:“就你会做人,偏赶在前头把我的话抢了。”说着,挨着李小幺落了座。

    李小幺想笑又不能笑,忙转头看向出神的看着自己的杨嫔。

    说起来,这满屋的人中,就数这个杨嫔处境可怜。

    曹贵妃虽说也是无子无女,可当初慈孝后生了英惠公主后,身子不适,就将英惠公主托付给曹贵妃看护,没两年,慈孝后又怀了明惠公主,之后又生了苏子诚,这英惠公主几乎一路在曹贵妃宫里长大。

    曹贵妃能得这贵妃尊号,多半也是由看护英惠公主用心而得,英惠公主成人后,慈孝后又将她嫁入曹家,如今这英惠公主视曹贵妃,就如另一个母亲般。

    可怜杨嫔却是郭后作主挑出来的,进宫这十来年,就没承过几回欢,更别说生个一儿半女了,在这宫里无依无靠,一多半时候都是和曹贵妃一处打发时光。

    “你跪的那地方有些透风,我刚跟领头的内侍说了,得换个地方……你年青不知道,这冷风可吹不得……”苏玉如拉着李小幺,亲亲热热的说着贴心话儿。

    苏玉莹喝着红枣汤,凝神听着两人说话。

    李小幺忙将心收回来,全神应付着苏玉如和苏玉莹的闲话:“……前头还不知道忙成什么样,那是大事,咱们不管……

    说起来,我和玉莹都半年多没见过父亲了,也真是……递了多少回牌子,只怕父亲根本不知道我们递过牌子,还当我们姐妹把他忘了呢……

    我们小时候,人家是严父慈母,我们倒正正好反过来,父亲最疼我们,常抱着我和妹妹说,养大了姑娘就是别人家的了,嫁了人也不能把他忘了……你看看……”

    李小幺听着苏玉如真真假假的抱怨,却一句话也不愿意多接。

    天色大亮后,宫里敲响宣告山陵崩的钟声,礼部的告示也下到各府中,在开平府五品以上官员,三品以上命妇,即刻进宫哭灵。

    刚进日中,乾安殿前已经跪满了哀哀痛哭的命妇们,李小幺跪在最前几排,伏在地上,凝神听着后面声调各异、高高低低的哭声,心里莫名的酸涩而伤感。

    正出神间,前面叠沓着一阵脚步声过来,李小幺小心的将头抬起一点点,前面亮汪汪的金砖地上,两双精致的细麻鞋子过来,其实不用看,这个时候敢走动的,也没别人了。

    “这些命妇都是年老有德之人,怎么能让她们跪在风地里?这样寒天冻地,若是冻病了一个两个,岂不是伤了先皇的仁义盛德?”郭后的声音比平时足足高了一个八度骤然响起。

    李小幺身子一僵,也顾不得许多,急忙抬头看向侧前方的尉氏。

    尉氏已经直起了上身,正转头看向后面跪的密密麻麻的命妇们。

    “你也太不经心了,你是太子妃,长子长媳,这个时候,难不成还要我这个老太婆操这个心?往常你万事不留心也就算了,今天这样的时候,这殿里殿外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你怎么也这么大意了?也不能只顾着自己。”郭后的话越来越不客气。

    尉氏脸色由紫涨转而青白。

    李小幺由怔神而愕然,苏子义还没有即位,尉氏还不是这宫里的女主人,若要当家理事,也得郭后吩咐了才行,这样明显的理儿摆在这里,郭后居然能责备出这样的话来……

第三百二八章 孩子王

    李小幺一时哭笑不得,碰到这样的,尉氏真是秀才遇到兵,根本就没法说理。有时候,这样的王八拳倒真是管用,让人无从接起。

    “母亲责备的是,是媳妇疏忽了,这就让人在殿内殿外多加几只炭盆,别的,这殿内殿外诸礼都是礼部议定的,不能擅动,媳妇这就让人寻外面主事的人说一说,凡上了年纪的,看能不能添只垫子,再添只手炉,更衣的时辰也看看能不能放宽些。”寂静无比的大殿中,尉氏和缓的声音清晰无比。

    李小幺暗暗舒了口气,果然,慈孝后亲自挑的长子长媳极其合格。

    郭后带着怒气,重重的‘哼’了一声,转过身,踉跄了几步跪倒在地,痛诉起先皇的恩情和自己的命薄来。

    尉氏扶着地缓缓站起来,郭氏却没跟着郭后跪过去,挪了几步又转回身,站到尉氏身边低声解释道:“姐姐也知道,先皇和姑母鹣鲽情深,如今山陵崩,姑母……”

    郭氏用帕子按着眼角,哽咽了两声才接着说道:“恨不得随先皇去了,姑母也是伤心太过,姐姐别往心里去。”

    “这话不妥当,”尉氏温和的回道:“母亲怜惜众命妇,这是母亲的盛德,再说,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别说确有不是,纵然责备的过了,那也是应该的,做媳妇的,哪能说这样的话?”

    郭氏脸色僵了片刻,垂着眼帘曲了曲膝,一声不响的跪回了郭后身边。

    李小幺规规矩矩的跪好,继续随着节奏哭灵。

    没多大会儿,随侍在前殿的总管内侍一路疾奔进来,传达了苏子义的吩咐:“太子爷吩咐:如今正值寒冬腊月,地气极寒,先帝慈悲宽厚,若见大家哭灵冻伤了身,必心生不安,为不伤先帝仁厚,赐每人厚锦垫一,手炉一,每个时辰更衣一趟。

    太子爷还说了,皇后上了年纪,又一向体弱,还请念及三弟幼小,爱惜自己,哭灵可坐于椅上。”内侍传好了话,旁边小内侍已经搬了张扶手椅过来。

    李小幺忙站起来,随在尉氏身后去扶郭后,郭氏忙上前一步,从李小幺手里抢过郭后,扶着她坐到扶手椅上。

    李小幺退后半步,暗暗舒了口气,照礼部议的礼仪,这哭灵要哭足足七天,现在有了垫子,有了手炉,又能一个时辰歇上小半个时辰,这日子就好过得多了。

    哭到第二天,苏子义就命过了五十的命妇们回府哭灵去了,余下的又哭了几天,已是个个疲惫不堪。

    更衣的时候渐渐拉长,李小幺面色有些青白的靠在扶手椅上,慢慢喝着碗参汤。

    苏玉如紧挨着她坐着,喝完了参汤,又吃了块素糕,漱了口,转头见殿中并无别人,往李小幺身边靠了靠,低低的说道:“太医说,曹贵妃是伤心过度,唉,你看看,还是托了……先帝的福,往常里,贵妃有什么不适,连请个太医都多少烦难!”

    李小幺转头看着苏玉如,这几天里,苏玉如翻来覆去和她念叨这样的话,苏玉如和曹贵妃的情份和这份心思,她心里明镜一样。

    苏玉如被李小幺看的微微有些不自在。

    李小幺嘴角挑出丝笑意又忙隐下,垂着头低声说道:“姐姐也真是的,你跟太子是嫡亲的兄妹,有什么话不好说。”

    苏玉如闷了半晌,轻轻叹了口气,看着李小幺坦诚的说道:“我也不瞒你,我这个大哥什么都好,就是无情了些。曹贵妃在宫里难过这事,我也不是没跟他说过,早就说过。我也知道,要是我自己的事,他必定不会不管,可……宫里的这些人,他哪会放眼里?”

    李小幺怔了怔,一时说不出话来,她也没打算管……

    “今儿个,我只能求到你面前,你可不能不管。”苏子玉干脆挑明了。

    李小幺怔了片刻,低头看着手里的杯子,“先帝待曹贵妃情重义重,如今先帝没了,曹贵妃必定是要以死相随的吧?

    可这样,就伤了先帝的仁义宽厚,必定不行,曹贵妃人生心死,心已如枯井死灰,必定想着舍身入佛门,守着先帝,为国为民祈福,了此残生。

    贵妃出家,自然要新修庵堂,公主不如求下这个差使,替贵妃选个合适的地儿修庵堂。”

    苏玉如眨了下眼,又眨了下,眼里迸出亮光,抬手捂着嘴,眼睛里满是笑意,半晌,才放下手,看着李小幺低声道:“果然,还是你有办法,置于死地而后生,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个?你这心思,怎么想到的?就这么办,我这就捎信回去,得好好寻人写这个折子。”

    “还有!”李小幺伸手拉住苏玉如:“还有一个呢,顺手的人情,再说,两个人也有个伴。”

    “这容易。回头我寻她悄悄说说,她若肯,不过多份折子。”苏玉如爽快的答应道。

    李小幺挑了挑嘴角,看着苏玉如脚步轻快的出了门,又坐了一会儿,才起身又回去哭灵了。

    哭足了七天灵,李小幺蓬头垢面的出来。

    东平等早就带着人守在宫门口,张嬷嬷扶着李小幺上了车,李小幺扑倒在车厢里,低低的哀叹道:“嬷嬷,跟死了一回一样!”

    “嗯,这是王妃的孝心。”张嬷嬷带着丝笑意,低低道。

    李小幺抬了抬手指,示意赶紧回去。

    张嬷嬷刚敲了下车厢板,外头传来南宁飞快的禀报声:“爷出来了。”

    张嬷嬷忙下了车,苏子诚已经几步到车前,掀帘子往里看了看,也不用踏板,一只手撑着跳上车,拍了拍车厢,车子稳稳的起步,往梁王府疾奔回去。

    李小幺往旁边挪了挪,摆着手示意道:“别靠过来!都这样……都是味儿!”

    苏子诚厌恶的低头看了看自己,张了张嘴又没法说什么,嫌脏就是不孝了。

    李小幺连洗了四五遍,只洗得浑身通红,才换了衣服出来,喝完一碗核桃酪,苏子诚才洗好了出来,接过碗核桃酪几口喝了,舒展着身子倒在李小幺旁边,两人这才觉得有了丝人气。

    苏子诚连呼了几口气,支起手臂扳过李小幺正要说话,却发现李小幺呼吸绵长,这眨眼功夫,已经睡沉了。

    苏子诚高挑着眉毛,哑然失笑,坐起来,轻轻抱起李小幺放进里间床上,站在床边看了大半天,出来换了衣服,上马往城外巡查京畿驻军去了。

    直至将近人定,苏子诚才赶回府中,李小幺迎出去,替他去了衣服,看着海棠摆好饭菜,苏子诚洗漱出来吃了饭,两人这才能喝着茶说说话儿。

    “太子登基的日子定下了?”李小幺靠着苏子诚,漫不经心的问道。

    苏子诚’嗯’了一声:“照礼,三日就能听政议事,皇家仪礼自然与民间不同,可大哥伤心太过,不想早见吉服,一定要过了小祥再登基。”

    “嗯,早一天晚一天也不是大事,奉安的日子,钦天监看好了没有?”

    “还没有,钦天监往东陵还没回来,也就是年后三四月里。”苏子诚伤感的答道。

    李小幺转头看着他,想了想,拉了拉他,低低的将自己给曹贵妃出的主意说了。

    苏子诚高挑着眉毛,呆了半晌,失笑道:“情重义重,那郭后如何自处?听说郭后发作了大嫂?”

    “嗯,”李小幺苦恼的叹了口气:“你说,先帝怎么把三爷托付给我?我一想起这事就睡不着觉!”

    苏子诚揽了揽李小幺笑道:“没事,我和大哥说过一回,大哥说父亲就是这样的性子,总是担忧太过。”

    李小幺长长的叹了口气,她可没觉得先帝是担忧太过,先帝聪明着呢,那样的母亲和外家,怎么担忧都不为过!

    李小幺闷了一会儿,想想这话还是不和苏子诚说最好,可这份烦恼倒不用多掩饰,只歪在苏子诚怀里唉声叹气不止。

    十三日小祥礼成,隔天就是苏子义登基大典,册尉氏为后,郭氏为贵妃,郭后升为太后,曹贵妃升了太妃,杨嫔也升了太妃,两位公主晋位长公主,苏子诚晋位亲王,李小幺这个王妃没当几天,就跟着成了亲王妃,苏子信直接晋了王爵,开府建牙。

    李小幺这两天光忙着做磕头虫了,只累的晕天暗地,登基隔天刚透过口气,宫里就抄送了曹贵妃和杨嫔请求出家为先帝守灵祈福的折子过来。

    苏子诚抖着折子笑道:“大哥把这折子封到太后那儿去了,请她劝阻两位太妃!”

    “是皇上!”李小幺纠正道。

    苏子诚笑着点头应道:“好,皇上!这怎么劝?郭太后看了这折子,还不知道恼成什么样呢。”

    李小幺瞄着苏子诚,心思却飞到了别处,要保苏子信一生平平安安,怎么保?要是个无名小厮,别说一个,就是十个八个,自己如今要保个平安富贵都容易,可那位,如今封了秦王。

    十二三岁的小屁孩,就成了威风八面的王。

    李小幺烦恼的揉着眉间。

第三百二九章 避往淮南

    苏子信背后有郭太后,有郭家,有无数明里暗里依附着的亲戚、门人、弟子、仆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一个个掺着私心,怂着教着那么个不怎么聪明、说不懂事又好象懂点什么事的’爷’,谁知道会生出什么事来?

    “我跟你说话,你想什么?这么出神?”苏子诚推了推李小幺。

    李小幺将折子塞到苏子诚手里,示意他放到几上,“这个不用看,皇上必定恩准的,这是小事,太后一时半会也不会……她哪舍得,不过让她添点堵罢了,倒有件要紧的事,得跟你商量商量。”

    “嗯,你说!”苏子诚将折子随手扔到几上,伸手揽了李小幺笑道。

    李小幺挥手屏退屋里侍立的丫头婆子,往苏子诚怀里靠了靠,低声说道:“就是秦王的事,先皇大行前把他托付给咱们,我想了这些天了,这事……烦得很。”

    “烦?有什么烦的?他都十三了,又不是小孩子,往后看紧点就是。三郎胆子小,出不了什么大事。”苏子诚并不怎么在意。

    李小幺手下用力,重重拍着苏子诚的胸口道:“他是胆子小,可他后面人太多,心思太多,宫里那位,又那样。再说,万一有什么事殃及到他、迁怒到他,咱们怎么知道?等出了事再补救,可就来不及了。”

    苏子诚抓住李小幺的手笑道:“你说怎么办?你既这么说,必定是有打算了,你说,我听你的就是。”

    “嗯,”李小幺眼睛弯成一弯,拉了拉苏子诚,低低的说道:“在这开平府是没法子避开那些人的,我是想着,要不咱们带着他到淮南路住几年去,他今年十三了,到淮南路住上三五年,也就长大了,知道分辩是非好歹,就能省心了,你说呢?”

    苏子诚低头看着李小幺,沉吟了片刻,笑道:“好倒是好,太后怎么肯让咱们带三郎走?她怎么能放心把三郎交到咱们手里?”

    “事在人为么。”李小幺嘿嘿笑着低声道。

    苏子诚挑起眉毛,正要说话,李小幺接着道:“再说,有皇上呢,只要皇上觉得这样好,宫里的人啊事啊,有尉皇后呢。”

    苏子诚下巴抵在李小幺的头顶,笑起来:“说的也是,正好,明天一早要进宫,我去跟皇上说说,看看他什么意思,咱们要是在淮南路,倒真是比在这开平府自在舒服,咱们到鹿港修处别院,再造只大船,我陪你到海上逛逛去。”

    两人低声说笑着又商量了些细务,苏子诚就满心不情愿的起身换了衣服,出去忙他的公务去了,先皇大行,新皇履新,里里内内,无数的重要不重要的事派在他头上。

    又忙了几天,李小幺总算得了点空儿,歪在南窗下的炕上,吩咐流云将窗户开了半扇,舒舒服服的捧着本书似看非看。

    张嬷嬷从游廊过来,透过窗户往里面张望了两眼,禀报了进来,曲膝见了礼笑道:“王妃总算能歇一歇了。”

    李小幺放下手里的书,看着她眨了眨眼:“嬷嬷有差使要派给我么?”

    张嬷嬷笑出了声:“瞧王妃说的,我敢给王妃派差使,那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王妃若空闲,就听我念叨念叨这府里的事,有几件事,得请了王妃的示下。”

    李小幺一边叹气一边点头,示意张嬷嬷坐到炕上:“嬷嬷坐着慢慢说,今儿一天都空着的。”

    张嬷嬷也不虚客气,侧身坐到炕沿上笑道:“一是这府里的帐房上的事,早先咱们这王府,王妃也知道,内院也没个正主儿,这各处也不齐全,一是没个帐房,有什么用度统跟长近说了,从外帐房支取。

    如今王妃嫁进来,若再象从前那样寻长近说话,长近只要见了我就说这话,他哪能管着王妃的用度?这内帐房的事,是一件。

    二是这内院和外院的人事,内院早先就一个大丫头,还有姜嬷嬷管着,那时王爷一年里头也进不了内院几趟,这内院一来人手少,二来诸事不全,这会儿得添不少人手,各处管事婆子、领事丫头,王妃最好能过过目,训导几句。

    三是土木上的事,虽说爷说了,咱们升了亲王府也不添制,可园子里要修缮的地方不少,还有这正院,后面的园子太小,爷说了好几回了,要打断围墙,把后面五六亩园子圈进来,还有东西厢房改书房的事……”

    李小幺听的头晕,抬手揉了揉眉间,止住张嬷嬷笑道:“帐房的事先缓一缓,嗯,不用另设,你让人做一套咱们的堪合,送一半到外帐房,往后咱们的用度直接用堪合到外帐房就行,不必再过长近的手。

    第二件,这府里你和卢嬷嬷统管着,这院子就交给紫藤她们四个大丫头,由紫藤统总,院外的人手你和卢嬷嬷商量着安置,院内的,让紫藤她们四个商量,挑好了人,一起带过来给我过目。

    第三件,不光园子里,只怕别处也有要修缮的地方,让人一起看看,该修的都报上来,只修,不增也不扩,正院不必扩,都是自己家,哪有自己圈自己的道理,厢房改书房不必大动,只让人重新装裱了就成,这两天就动工,东厢房给王爷用,西厢房我用,好了,你接着说吧。”

    张嬷嬷用心记下,接着说道:“还有库房的事,原先只有四处外库,如今王妃的嫁妆进来,收进外库可不合适,王妃看?”

    “嗯,这个你看着办吧,最好能寻到空地儿,不要大兴土木。”李小幺点头道。

    张嬷嬷笑应了,从怀里摸出张纸片看了看,塞回纸片笑道:“好了,就这几件大事,余下的都是小事,我也不跟王妃说了。

    这院子里人手不够,因这国丧,咱们这个时候挑人不大好,就先拖下来了,等大事好了再挑,这一阵子就辛苦紫藤她们几个了,王妃看呢?”

    “嗯,这样最好,你想的周到,挑人时多挑些年纪小的,往后咱们用人的地方多。”李小幺笑道。

    张嬷嬷答应着站起来,理了理衣襟笑着告退出去了。

    李小幺歪在炕上出了一会儿神,拿着书本,继续心不在焉的看着。

    扬州城里那间别院一来太小,二来,她和苏子诚不好常居城内,有她们这对亲王夫妻在,俞远山他们就难做了,还是得住到城外。

    若住到城外,又得大兴土木……

    唉!李小幺烦恼的叹了口气,算了,先不想这个,等这事定下来,再遣人过去打点。

    “王妃,西安在外头请见。”门口传来小丫头恭恭敬敬的禀报声。

    李小幺忙扔下书吩咐道:“带他到外院花厅!”

    小丫头答应一声,淡月带着当值的小丫头们应声进来,取了大衣服侍候李小幺换上,李小幺出了屋,沿着抄手游廊一路进了外院花厅。

    西安长揖见了礼笑道:“回王妃,太平府刚传了信儿过来,孙掌柜已经离了太平府,诸事顺利。”

    李小幺轻轻吁了口气。

    西安看了李小幺一眼,闲话般接着禀报道:“算着行程,三月初就能进开平府了,太平府传来的信上还说,严青山哭晕过去好几回,这严青山人虽说笨了点,倒是个实情实义的。”

    李小幺挑起眉毛笑道:“他真是个老实的实诚人,若不是怕连累到他,孙掌柜也不必费这样的力气装死遁回,唉,回头见了面,倒还得好好跟他解释一番,他一片实心待咱们,咱们可骗他不浅。

    给太平府传个话,想想法子,让他在这府尹位子上多做一任,无论如何别让他再升上去,若保不住,就让他闲散几年好了。”

    西安忙答应了,见李小幺没了别的吩咐,长揖告退出去了。

    二十七日是大祥礼,李小幺和苏子诚一早进宫完了礼,午后吉时,内外命妇坐车,自新皇起诸皇子大臣步行,将先帝灵柩暂奉于开宝寺。

    安好灵,尉后和郭贵妃就侍候着哀伤过度的郭太后回了宫里。

    李小幺送走苏玉如和苏玉莹,正踌躇着是先回去,还是等一等苏子诚,南宁过来传了苏子诚的话,请她到后殿说话。

    李小幺怔了怔,知道这说话,必不是和苏子诚说,忙穿了素白斗篷,跟着南宁往开宝寺后面过去。

    后面厢房,苏子义随意的坐在炕上,正和坐在旁边扶手椅上的苏子诚喝茶说着闲话,见李小幺进来,也不起身,只笑着挥手示意道:“这会儿不是朝廷里,别拘礼,坐吧。”

    李小幺笑着深曲膝先给苏子义见了礼,又给苏子诚见了礼,才去了斗篷,规规矩矩的坐到苏子诚下首椅子上。

    苏子诚一只手托着杯子,另一只手探过来,握了握李小幺的手,关切道:“有点凉,手炉怎么没拿着?”

    李小幺无语的看着苏子诚,不知道说什么好。

    苏子义坐在炕上,满脸是笑的放下杯子,看着李小幺道:“刚才我和二郎就在说你,那些虚礼都不要紧,如今最要紧的,你得养好身子,多生几个孩子,越多越好,这才是要紧的正事。”

第三百三零章 主意

    李小幺一口气噎在喉咙间,脸涨得通红。

    苏子义话音刚落,苏子诚已经扬声吩咐人取手炉来,李小幺干脆不开口,端起杯子只管喝茶。

    内侍送了手炉进来,李小幺接过拢在怀里。

    苏子义看着内侍出了门,才笑着开口道:“钦天监看了日子,三月二十八最吉,等送先皇进了陵,你和二郎就启程去淮南路吧,中间若没有大事,入腊月前回来,淮南路的民政经济,你多操心,这上头,二郎要依小五的意思,不要犯倔耍性子。”

    苏子诚连连点头,听李小幺话这事,其实不用交待。

    “带上三郎,小五这想法正合我的意思,这开平府,人多嘴杂,倒是淮南路,民风淳厚,文风也盛,三郎性子柔弱,多读读书,多和贤人逸士接交习学,于他好处最多,他跟你们一处,万事我都能放心。”苏子义接着说道。

    李小幺暗暗舒了口气,拘着这苏子信在淮南路住上三年五年,一来性子定了,二来,和郭家……也就淡了,郭家再往下落一落,也就生不出什么大事了。

    “不过,”苏子诚停了停,看着李小幺,声音平平的又开口道:“太后为母之心,总是想的多,这也是人之常情,太后的意思,让宁远侯长子郭讷霄给三郎做个伴,两人年纪相当,平时也很是合契。”

    苏子诚听得眉毛高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