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1892-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尼古拉二世皱着眉头考虑了一会儿,然后说道:“西伯利亚有许多非俄罗斯族的亚裔民族,帝国马上征调这些亚裔民族的壮丁,让他们自己解决补给问题,为帝国修建西伯利亚铁路!”

    财政大臣维特为难的说道:“陛下,这样可能引起这些亚裔民族对帝国的仇恨,引发叛乱!”

    旁边的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十分赞同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办法,插话说道:“如果这些亚裔民族敢违反帝国的决定,甚至叛乱,我们俄罗斯帝国的军队会让他们后悔终生的!”

    沙皇尼古拉二世赞许的点头说道:“那就这样定了,征调西伯利亚的亚裔民族,为帝国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

    如此一来,整个西伯利亚的亚裔民族遭到了一场浩劫,数以十万记的亚裔民族青壮年死在了修建铁路的工地上。而西伯利亚的亚裔民族,反抗为俄罗斯修建西伯利亚铁路的抗争。又遭到了俄罗斯军队的血腥镇压,又是十几万人为此丢掉了生命。

    整个西伯利亚大铁路可以说是西伯利亚的亚裔民族用皑皑白骨修成的。

    沙皇尼古拉二世又说道:“这次大清和日本的战争。那个叫林大鑫的陆军,出现了一种威力巨大的钢铁战车!帝国的陆军对这种钢铁战车有什么看法?”

    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说道:“一共出现了2款钢铁战车。一种是只装备了机枪叫做装甲车,另一种不但装备了机枪,还装备了一门口径超过100毫米的火炮,这种钢铁战车叫做坦克!坦克和装甲车在战场上威力巨大,特别是在比较平坦的地方用做于突击,更显威力!现在各国都已经开始研制这两种战车,我们俄罗斯陆军也已经开始研制了,相信过一段时间后,伟大的俄罗斯陆军也会装备坦克和装甲车这2款钢铁战车!”

    沙皇尼古拉二世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很好。这2款威力巨大的钢铁战车就应该为俄罗斯陆军所拥有!”

    在威海卫的林大鑫可不知道远在万里之外的圣彼得堡已经开始了针对他林大鑫的计划了,他现在正忙于筹办自己的婚事。

    林大鑫的母亲李氏夫人找到算命先生选择了一个黄道吉日,是1895年的7月22日,农历六月十五,益嫁娶。

    距离农历六月十五已经不到1个月的时间了,林大鑫一边忙着自己的婚事,一边忙着整编海军和往东北移民的事情,每天忙的不可开交,连陪丁雪珊和杜娟两女的时间都少了。

    有一个好消息是朝廷终于把任命林大鑫为奉天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鸭绿江省四省总督的圣旨送到了威海卫。从此林大鑫成为大清名正言顺的封疆大吏。

    在刘公岛林大鑫的父亲林永升的府邸,一间卧室内摆了一座酒菜,父子两人让下人都从卧室出去,两人围坐在酒桌边。林永升端起一杯酒喜悦的说道:“大鑫。你这可是双喜临门,不但马上就要娶媳妇了,而且成为了名正言顺的东北四省总督!来。为父敬你一杯!”

    林大鑫笑着端起酒杯说道:“谢谢老爹!儿子祝老爹身体健康,官运亨通!这杯酒我干了!”

    父子两人干了一杯酒之后。林永升说道:“官运亨通,为父是不用想了!你这次逼迫朝廷。让你成为了东北四省总督,已经被朝廷记恨在心,你小子现在成了朝廷的眼中钉,朝廷怎么可能还让为父官运亨通呢!呵呵!”

    林永升对于不能升官并没有什么抱怨,所以说话照样乐呵呵的。

    林大鑫挠了挠头说道:“要不老爹你来我的水师学堂海军吧!正好我刚刚重新整编了舰队,建立了5支舰队,我给你一支舰队,让老爹当舰队指挥官!”

    林永升笑着摇头说道:“不用了,我在北洋水师挺好的。我那艘快速防护巡洋舰威远号可以算作北洋水师本队新的八大远中,最新最先进的军舰了!这样有为父和你岳父丁提督在北洋水师本队,至少北洋水师本队不可能找你麻烦!不过大鑫,你要小心,你成了朝廷的眼中钉,朝廷一定会想尽各种办法对付你!”

    林大鑫点头说道:“老爹你放心,既然我敢和朝廷叫板,我就不惧怕朝廷的各种手段。对了,老爹,你和我娘就不能和解吗?”

    林永升苦笑说道:“儿子,你也是不知道你娘的脾气!当年是拿着菜刀把我撵出了家门!你说我不就是娶了一个小妾吗?至于吗?你看看你小子,一下子就娶了2个,还是你娘帮你张罗的!为什么咱们父子俩差别怎么那么大呢!”

    林大鑫摸了摸鼻子,林永升娶小妾之后,连林大鑫都有一段时间记恨上了父亲,不过自己要同时娶2个大美女,却感觉理所应当。(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一章 移民东北(上)

    在林大鑫忙着他婚事的同时,定北军的第五师、第十三师、第十四师和第十五师已经开始派出官兵到山东各地,以及临近的省份,宣传林大鑫的移民政策。

    定北军的士兵以排班为单位,全副武装的奔赴各地,召集贫民百姓往东北四省移民。

    在济南府城内的刘福财虽然名字又是福又是财的,可是已经快40的刘财福却没有什么钱财,也没有享到什么福。

    刘财福一家住在济南城里贫民窟的2间泥草房里,依靠着刘财福给济南城内的一家地主做长工,和他老婆帮人洗衣服,来勉强维持一家六口的生活。刘财福的家除了他和他的结发妻子,还有2个儿子和2个女儿。

    还好刘财福的大儿子已经20了,现在也和刘财福一起在地主家当长工,16岁的大女儿也和母亲一起帮人洗衣服。这让刘财福一家条件好了许多,现在至少已经基本能让家里人吃饱饭,比孩子都小的时候,一整就断炊了要强些!

    不过让刘财福上火的是,自己的大儿子已经20了,因为家里穷,到现在也娶不上媳妇。有人给他出主意,让他把大闺女找一家有儿子有闺女的人家换亲,这样就能给大儿子娶上媳妇了!

    可是自己的大闺女和同样住在贫民窟,自己邻居牛家的大小子牛宝,自幼两小无猜,而且刘财福也口头和牛宝他爹订过两个孩子的亲事,可牛宝家里没有什么闺女,只有牛宝和他一个弟弟。

    刘财福为了自己家的传宗接代。犹豫是不是把大闺女的婚事反悔了,反正只是口头订的。现在牛宝还跑出去当兵了,正赶上大清和日本人打起来。都不知道牛宝是不是死在外面了。

    不过想到自己死倔死倔的闺女,刘财福还是拿不定主意,还得在琢磨琢磨。

    这天刘财福和儿子刘大眼一起从济南城外,地主家的田里干完活,就往家里赶。离着自己家的泥草房还有几百米,就看见12岁的二儿子在路口转悠,看到刘财福和哥哥马上跑过去:“爹、哥,咱家隔壁的牛宝哥回来了!”

    刘财福眉头一皱,自己这两天刚刚下定决心要和牛宝他爹说清楚。自己大闺女和牛宝的事情作废了,自己要用大闺女给自己的大儿子换亲,可是现在牛宝却突然回来了。

    刘财福父子3人回到自己的家门口,突然刘财福看到在自己家门口站着2名身穿黑色军装拿着步枪的士兵,这2名士兵一左一右站在自己家门口,一动不动,显的特别威武,精气神跟自己见过的绿营兵一点都不一样。

    这时二儿子拽着父亲和哥哥往家门进,口中还说道:“爹、大哥。牛宝哥给咱家买了老多东西了,还给我买了糖块。门口的大兵都是牛宝哥带来的,牛宝哥现在是大官了!”

    刘财福心惊胆跳的走进家门,发现牛宝同样也穿着一身黑色军费。正和自己的老婆说着话,不同的是牛宝没有背着步枪,而是腰间别了一个牛皮的手枪套。而自己的大闺女正依偎在母亲身边。一脸痴情的望着英武之气更浓的牛宝。

    牛宝看到刘财福回来了,马上笑着说道:“财福叔你回来了!”

    刘财福疑惑的问道:“牛宝。你当官了?”

    牛宝笑着回答道:“我现在是定北军的一名排长,也算一个小官吧!”

    刘财福一听牛宝果然当官了。马上把自己要用大闺女换亲的想法抛到九霄云外,热情的招呼牛宝说道:“我从小就看你有出息,要不然我怎么能把大闺女和你这个穷小子定亲。呵呵!快!老婆子,还不煮饭,让咱家女婿一起吃一口!”

    刘财福的话让牛宝和刘财福大闺女都变的脸红了起来,牛宝说道:“财福叔,这次回来我是有任务在身,我是抽空过来看一看你们和我爹娘!饭我就不吃了,我给财福叔带了不少吃的,有些你们都没有吃过,一会儿你们尝尝鲜!”

    刘财福看着泥草房的木床上,堆满了大包小包的东西,脸上的笑容更胜了,搓着手呵呵笑着说道:“牛宝,咱们都不是外人,你这也太客气了!这得花多少钱啊!”

    “应该的,这是我孝敬你们二老的!”牛宝笑着说道。

    看着刘财福一家欢喜的神情,牛宝又说道:“对了,财福叔,我们大帅被朝廷册封为东北四省总督!大帅要往东北移民,这次我回来就是宣传大帅的移民政策的!只要去东北的移民,我们大帅不分年龄大小,都给10亩的土地!而且还给头一年的口粮,发给种子和农具!并且头3年所有的税都免了,3年后只需要交收成的五分之一作为农业税,其他的苛捐杂税全免!另外如果不要土地,就给每人5两银子,还会安排到新建的工厂工作!”

    刘财福一听眼珠子都要掉下来,满脸惊讶的问道:“真的假的?天底下竟然有这样好事?”

    牛宝肯定的点头说道:“我们大帅就是赫赫有名的林大鑫林大帅,领着我们定北军在东北消灭了几十万日本精锐部队!大帅那样的人物能骗老百姓吗?我爹娘已经决定,带着我弟弟一起去东北。另外我作为定北军的排长会分给我60亩的土地,我想拿出30亩做聘礼,娶凤儿!”凤儿就是刘财福的大闺女。

    刘财福瞪大了眼睛大声喊道:“什么?你要用30亩地做聘礼!那如果我们一家六口去东北有60亩地,加上你给的30亩,不就是90亩地了吗?我的天啊!我刘财福不是也成地主了!我还用担心儿子娶不上媳妇吗?”

    第二天刘财福一家就收拾了简单的家当和牛宝一家,跟着济南城内成千上万的贫困百姓一起往威海卫赶去,准备坐船移民到东北去。

    山东枣庄马家村的村民马二。从来到枣庄的定北军口中,知道了东北移民的政策之后。就急忙回家和自己的爹娘、大哥大嫂、自己媳妇商量准备全家去东北。

    马家虽然自己有3亩水田,但是根本不够全家温饱的。必须把水田产的几百斤大米换成三倍的粗粮。然后还要租种村里马地主家的10亩旱地,去掉高额的租子后,剩下些口粮,加上自己换来的粗粮,才勉强养活一大家子人。

    马二对着全家人兴奋的说道:“咱家的爹和娘,大哥大嫂,我和我媳妇,两个侄子和我两个儿子!加一起我们一家10口人,去了东北就能得到100亩的土地!我打听了。东北的地都是好地,那里土都是黑黑的,种上庄稼一定长的好!”

    马二他爹考虑了一会儿,咬牙说道:“走!家里的四个小崽子越来越大,半大的小子最能吃,依着咱家的条件,根本养不起我的4个大孙子!既然去东北有100亩地,咱们全家就赌一把,老汉我就不信天下闻名的定北军会骗咱们!”

    于是马二全家连夜收拾东西。第二天家里的3亩水田和几间土房托付给了同村的亲戚后,一家人赶到了枣庄,和枣庄附近其他要移民东北的乡亲,一起在定北军士兵的护送下。赶往威海卫,准备坐船去东北。

    而像马二这家一样,要到东北移民的贫民家庭。在山东以及周边省份数不胜数。

    在直隶省永平府滦县的县衙,衙役张班头对着滦县的陈县令说道:“县令大人!定北军来到咱们滦县的一队人。到处宣传什么移民东北,弄的咱们县里人心惶惶。县里许多人都要去东北移民,以后咱们县里连种地的人可能都不够了!”

    衙役张班头家里是滦县比较大的地主,又对租张家田地的农户比较苛刻,现在定北军在滦县一招收移民,面对如此优厚的移民政策,张家许多的租地农户都要和张家退地,准备去东北移民。这一下张班头坐不住了,要是租他家田地的农户都去东北移民,谁来给他家种地啊!

    于是张班头来找陈县令,他以前听过陈县令对定北军的统帅林大鑫足足骂了一个下午,所以张班头希望借助陈县令对定北军的厌烦,来阻止滦县的农户去东北移民!

    陈县令一听果然怒声说道:“林大鑫那个逆贼!竟然敢派定北军到我的滦县来兴风作浪!哼!张班头,你带着衙役们,把定北军的人给我撵出滦县!”

    张班头一听顿时大喜说道:“遵命,县令大人!属下这就去办!”然后张班头带着几十名滦县县衙的衙役,浩浩荡荡的去找滦县定北军的麻烦。

    在滦县县城北门附近,已经聚集了数千人,这些滦县百姓大部分都要去东北移民,一个排的定北军士兵,正在现场维持秩序,并且对于要去东北移民的滦县百姓进行初步的登记。

    这时张班头带着几十名衙役气势汹汹的来到人群这里,大声喊道:“这里谁是头?赶快给我出来!”

    一名定北军的排长皱着眉头问道:“我是定北军在滦县的最高军官,你有什么事情?”

    张班头傲然说道:“我们滦县的陈县令交代,让你们定北军撤出滦县,不准在我们滦县招收移民!”

    张班头一说完,数千名滦县百姓中,要移民的百姓顿时议论纷纷,“为什么不让咱们移民啊?”

    “一定是那个张班头使坏,听说租他家田地的农户大部分都要移民!他指定是害怕没有人给他家种地,所以使坏了!”

    “这可怎么办?我们全家还准备到东北过当地主的日子呢!现在完了,空欢喜一场!”

    议论纷纷的人群让定北军的排长眉头皱的更深了,随即不客气的说道:“对不起!我们是遵照我们定北军林大帅的命令,来到滦县招收移民的!你们的县令管不到我们!”

    张班头轻蔑说道:“我管你什么林大帅、朱大帅的!在滦县就得听我们陈县令的!你们赶快离开,不然别怪老子不客气!”

    定北军的排长顿时怒急而笑,眼中闪出一道凶光:“嘿嘿!我还真想看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张班头大怒喊道:“兄弟们!给我上,把这些定北军打出滦县!”(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二章 移民东北(下)

    在滦县县城的北门附近,张班头领着几十名衙役抽出腰刀和铁尺,气势汹汹冲向了人群前面几十名的定北军士兵。

    定北军排长轻笑了一下,对着身边的定北军挥了一下手,“哗啦——”近40名定北军士兵把步枪的枪口对准了冲过来的衙役们,让衙役们硬生生的停住了脚步。

    张班头看着枪口虽然有些害怕,但是依然叫嚣的喊道:“兄弟们!他们不敢开枪!给……”

    “啪——”张班头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一声枪响打断,然后张班头“哎呦——”一声捂住了胳膊,鲜血马上把袖子染成了红色。

    定北军排长吹了一下手中毛瑟左轮手枪的枪口,笑眯眯对着张班头说道:“我还真敢开枪!你能把我怎么样?”

    张班头脸色马上变的苍白,哆哆嗦嗦的说道:“你……你……你竟然真敢开枪!”

    定北军排长点了点头说道:“我真敢开枪!劝你现在赶快滚蛋,我本来心情挺好的,结果你现在把我心情弄的变遭了,我心情一不好,我就愿意用枪瞄准别人的脑袋,而且我手指还愿意抖!”

    说完定北军排长真的用手枪瞄准了张班头的脑袋。

    张班头脸色苍白却依然死要面子的喊道:“好!兄弟你够狠!今天张爷算是认栽了!兄弟敢不敢留个字号?”

    定北军排长冷笑一声说道:“我是定北军的杨大娃!有什么手段就使出来,我杨大娃都接着!”

    张班头恶狠狠的说道:“姓张的。有种你等着!县令大人一定派城防兵收拾你的!”说完狼狈的带着几十名衙役转身跑了。

    这名定北军排长正是原来在朝鲜镇南埔日军战俘营,身受重伤被海军陆战队救出来的杨大娃,在威海卫定北军的伤兵医院养好了伤的杨大娃。参加完新兵训练后,因为在淮军中当了多年的兵,而且还是一名淮军什长,相当于一名班长。所以在定北军第三次扩编之时,杨大娃被分到了新编第十三师担任一名排长。

    杨大娃手下的一名班长靠到杨大娃身边小声说道:“排长!这群家伙不会真的去找滦县的城防军吧?用不用向连部求援?”

    冷笑了一下的杨大娃说道:“就那滦县城防的那些绿营兵,根本不能算是军队,来多少我就收拾多少。不用向连部求援了!不过告诉兄弟们都精神点,别阴沟里翻船了!”

    张班头连滚带爬的来到县衙内,捂着受伤的胳膊。嚎啕大哭的对着陈县令说道:“呜呜!县令大人,你要给小人做主啊!呜呜,小的按照你的吩咐,带着衙役们想要把定北军的人撵出滦县!呜呜。结果定北军的竟然开枪把小的打伤了!大人。你看我的胳膊还流着血呢!”

    说完张班头把已经被鲜血染红的胳膊抬起来,给陈县令看了看。

    陈县令一看张班头胳膊血淋淋的样子,顿时大怒道:“定北军简直是无法无天了!来人把城防的刘千总请来,本官要好好教训一下定北军!”

    不久后一名年近40岁,身材不高,但是非常胖的中年人,身穿一身锦衣,一步一晃的走进了滦县的县衙。看着这位刘千总的样子,不像一名军人。倒是像一名富商或者地主老爷。

    刘千总笑呵呵说道:“县令大人找下官过来有何事啊?”

    陈县令抱拳说道:“刘千总,定北军没有朝廷的旨意,擅自到我们滦县招募贫民,到东北移民,简直无法无天!本官让县衙的张班头去驱赶定北军的人,结果张班头让定北军的人给开枪打伤了!本官想让刘千总派兵把这些无法无天的定北军抓起来,本官还要向朝廷狠狠的参那个定北军的林大鑫一本!”

    刘千总一听马上把笑容收了起来,大惊说道:“陈大人,你是吃饱了没有事干吧!竟然想要找定北军的麻烦!那定北军可是好惹的,日本人厉害吧,都打到我们北京城下了,老佛爷和皇上都被逼得南巡了!可定北军在关外东北,杀的小日本血流成河,几十万日本兵的尸首都埋在了东北的黑土地里!听说朝廷都害怕定北军出关南下,不但会把北京城下的日本人收拾了,就连朝廷也给顺道收拾了,这才急急忙忙的和日本人议和的!你陈大人要找定北军的麻烦我不管,但是别拉上兄弟我,我还没有活够呢!本千总可是刚刚娶了一房小妾!”

    陈县令一听,顿时愤怒的说道:“那个林大鑫就是仗着定北军,猖狂到极点,竟然威逼朝廷把东北四省总督的职位册封给他!现在还在没有朝廷的旨意,竟敢擅自到我们滦县招募贫民去东北!难道我这个县令就管不了吗?”

    刘千总苦笑说道:“我的陈县令啊!你知不知道,定北军派出了大量的人到直隶、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省份招收贫民移民东北,朝廷能不知道,但是连朝廷都没有吱声,你陈大人一个小小的县令,何必自讨没趣呢!”

    陈县令长叹了一声:“朝廷如此纵容定北军,林大鑫必然成为朝廷的大患啊!不行,本官要向朝廷上书,让朝廷知道长此下去,必然国将不国了!”

    刘千总撇了撇嘴没有说什么,但是心中暗自鄙视陈县令就是个穷酸,现在定北军已经成了气候,朝廷就是不想纵容定北军,那朝廷也得有让定北军听话的有实力啊!

    杨大娃一直小心的防备着滦县的城防兵找自己这一个排的定北军麻烦,结果一直到几天后,滦县愿意去东北移民的百姓收拾好家当,汇集了4千多人,在杨大娃这个排的护送下离开滦县,也没有出现找杨大娃麻烦的城防兵。

    杨大娃一个排的定北军护送着4千多滦县百姓,在路上又汇合了其他几路招收移民的定北军,然后浩浩荡荡近2万人,一起奔赴威海卫方向,一路上定北军在各地早已安排好了食宿,让移民们至少在去威海卫的路上不至于饿肚子。

    在威海卫,林大鑫刚刚派出了定北军的第五师、第十三师、第十四师和第十五师去各地招收移民没有几天,就有距离威海卫近的地方,大批贫民被林大鑫的移民政策吸引来到威海卫,要去东北移民。

    林大鑫为了安置去东北的移民,专门回到了现代时空中,购买了大量的粮食运回了大清朝的威海卫,其实把这些粮食直接从现代时空运到东北更省事,但是在东北没有表哥王岩给自己打掩护,突然出现天文数字一样的粮食,会引起有心人的怀疑的,弄出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林大鑫从现代时空把粮食运到了威海卫,然后再用运输船把粮食和移民一起运往东北的旅顺基地。

    另外林大鑫还在现代时空中购买了大量的高产水稻、玉米和大豆的种子,准备为东北的移民免费的发放!在威海卫的钢铁厂也生产了大批优质农具,也会免费发放给去东北的移民。

    并且林大鑫给在东北的各部定北军下命令,让东北各地的定北军,要尽量帮助东北移民修建房屋,让去东北的移民有个容身之地。

    从7月1日,威海卫的运输船就开始一船一船的往东北运送移民,这些移民都先到旅顺基地,然后再分配到东北各地,林大鑫的表哥王岩也因为移民的事情,带着一大群手下干将也赶去东北,负责整个东北移民的安排统筹工作。同时威海卫的运输船也把一船一船的物资往东北运送,还有一些威海卫的工厂也开始往东北搬迁。

    现在的威海卫可不是几年前林大鑫刚刚建立十几家工厂的样子了,这些年林大鑫根据需要不断的成立新的工厂,只是一个威海卫城周边,就有上百家的工厂了。这些工厂小到生产火柴的火柴厂,大到生产军舰的造船厂,可以说投入了林大鑫很大的心血,这几年林大鑫除了把心思放在定北军和水师学堂海军上面,其他的精力大部分就放在了这些工厂上面。

    并且这次建设东北,林大鑫还准备建立更多的工厂,争取东北的工业化追赶上西方工业国家的脚步。

    林大鑫还在现代时空购买了许多矿山设备和采油设备,准备在东北开采各种矿产,钻井采石油。总之林大鑫在现代时空一顿疯狂采购,把自己私人账户上的几十亿人民币都用光了,赶紧再从大清朝往现代时空运了一批玉石珠宝和古董,换成了人民币后,继续疯狂的大采购。

    让林大鑫惊喜的是,因为林大鑫移民的政策在大清朝可谓非常有诱惑力,使得想要去东北移民的贫民数量很多很多。

    7月1日第1天往东北运送移民,就运送了近3万人,要不是现在威海卫港口有大批威海卫造船厂制造的排水量700吨,航速最高可以达到18节的运输船。这么多的移民,和分给移民头一年的口粮,加上其他的物资,还真不容易运送到东北。

    7月2日第2天运送移民的数量又有了提高,一天就运送了4万多移民到达了东北的旅顺基地。第3天就有5万移民运送到了东北旅顺,第4天有近6万移民运送到了旅顺……(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婚

    从威海卫往东北运送移民的数量一天比一天多,到林大鑫大婚之前,一天有时候就要往东北旅顺运送近10万的移民。连水师学堂海军舰队的大部分军舰都加入了运送移民和物资的船队之中。

    这么移民到达旅顺基地之后,领了全家一年的口粮、种子和农具,按照王岩带领的东北移民安置办的分配下,加上东北各地定北军的帮助,开始奔赴东北各地,去建设自己的新家园去了。

    在盛京城外划出来的工业园也已经开始建造厂房,一些东北的矿产,王岩也开始派人按照林大鑫从现代时空拿来的东北矿产资源图,实地查看准备开采。

    林大鑫又从定北军和水师学堂海军之中,紧急抽调了近千人,突击培训了一番,然后充斥到了东北四省的政务部门当中,分配到东北各地城镇担任政务官员,使得林大鑫加强了对东北各地的控制。

    另外水师学堂之中也新设置了政务学科,开始培养管理地方事务的政务人员。

    1895年7月22日下午,整个林府张灯结彩,院子里宾朋满座,今天正是林大鑫同娶丁雪珊和杜娟的大喜之日。

    整个定北军15个师的师长和旅长,包括在东北四省驻军的定北军各师的师长、旅长,都忙中抽时间,来威海卫参加自己校长的婚礼。部分在威海卫的定北军团长也来到林府,参加婚礼。水师学堂海军5支舰队的高级军官们也都赶过来参加婚礼。只是定北军和水师学堂海军的高级军官们就坐满了院子里18桌酒席的酒桌。

    北洋水师本队的各位管带和北洋水师高层官员。也都来到了林府,参加林大鑫和提督丁汝昌之女的婚礼。连朝廷派的北洋水师监军哈丰阿,也一脸笑容的坐在北洋水师各位高层官员中间。

    哈丰阿虽然还是北洋水师监军。不过现在他在北洋水师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此外威海卫城外各个工厂的负责人,和威海卫城的包括府尹刘权在内的大部分官吏,也都受邀赶来参加林府的婚礼。

    在东北正主持移民工作的王岩,也急匆匆从旅顺坐着军舰赶回来参加表弟的婚礼。

    丁汝昌和林永升正满脸笑容的招呼着参加婚礼的宾客,这时林府大门口有迎宾的人喊道:“领班军机大臣兼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恭亲王奕欣到!”

    紧接着就又喊道:“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大人到!”

    丁汝昌和林永升两人对望了一眼,没有想到恭亲王奕欣和李鸿章会亲自赶到威海卫城参加林大鑫的婚礼。之前威海卫根本没有接到奕欣和李鸿章要来的任何消息。

    丁汝昌和林永升赶快往大门口走去,迎接恭亲王奕欣和李鸿章。

    “属下丁汝昌、林永升给恭亲王、李中堂见礼!”丁汝昌和林永升看到走进林府的奕欣和李鸿章赶忙见礼。

    恭亲王奕欣满脸笑容的说道:“免礼!免礼!恭喜两位,结成了儿女亲家。秦晋之谊!本王这次奉朝廷的旨意来给林大鑫总督道喜!”

    旁边的李鸿章看到丁汝昌和林永升,脸上强挤出一丝笑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