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1892-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五舰队和第六舰队全歼英国印度舰队的战报,传回国防部的时候,林大鑫正好在国防部与吴佩孚、姜辉商量俄国战场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于是林大鑫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个喜讯。

    林大鑫手中拿着电报一脸喜悦的对着吴佩孚和姜辉说道:“没有想到吉大港的海战进行的这样顺利,第五舰队和第六舰队只用了很小的代价,就全歼了英国海军布置在亚洲的印度舰队,更是缴获了2艘无畏战列舰。子玉、建成,你们国防部一定要给予第五舰队和第六舰队的有功人员。应该享有的荣誉和奖励。”

    国防部的部长吴佩孚马上说道:“皇上放心,我们国防部会根据2支舰队的报告。对全部有功官兵进行奖赏的,消灭了英国印度舰队,我们中华帝国皇家海军的主力,就可以后顾无忧的与协约国、同盟国联合远征舰队进行决战了!”

    国防部负责中华帝国皇家海军工作的副部长姜辉笑着说道:“没有想到这次能缴获了英国人的2艘无畏战列舰,再加上击沉的2艘,这样一算,此消彼长,我们中华帝国皇家海军目前就拥有了39艘无畏战列舰,超过了英国海军的35艘。重新成为世界海军当中拥有无畏战列舰最多的国家。”

    不算正在建造的无畏战列舰或者超级无畏战列舰,英国海军原本拥有39艘无畏战列舰,超越了中华帝国皇家海军的37艘无畏战列舰,是世界海军当中拥有无畏战列舰最多的国家,不过吉大港海战之后,英国海军的无畏战列舰等于减少了4艘,而中华帝国皇家海军无畏战列舰的数量却增加了2艘。

    林大鑫接着说道:“就是我们皇家海军无畏战列舰的数量成为世界第一的国家,协约国和同盟国联合远征舰队的72艘无畏战列舰,也远超过我们皇家海军无畏战列舰很多艘。几乎是我们皇家海军无畏战列舰数量的2倍,要不是我们有4艘神话级航空母舰,与协约国、同盟国联合远征舰队的决战,弄不好失败的就是我们了!不过4艘神话级航空母舰是第一次参加实战。必须在战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场海战可以说是决定我们中华帝国命运的大海战,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随着协约国和同盟国联合远征舰队越来越接近中华帝国的海域。这场引人注目的超大规模的海战,距离爆发的时间也越来越近了。

    林大鑫虽然对这场惊天大海战的胜利十分有信心。但是心中也有些患得患失,毕竟这场海战太重要了。中华帝国皇家海军已经准备聚集几乎全部的力量,甚至一大批守备舰队的军舰,也被抽掉出来准备参加这场大海战。

    如果这场大海战中华帝国皇家海军战败了,整个中华帝国的沿海地区,就全部暴露在协约国和同盟**舰的炮口之下,损失将会是非常非常巨大的。

    姜辉收敛了笑容,严肃的说道:“皇上,我们国防部已经对即将爆发的大海战进行了数十次的推演,制定出来一个最适合航空母舰发挥的战术,我还没有来得及向皇上进行汇报。”

    林大鑫连忙问道:“具体战术是什么?”

    姜辉继续说道:“国防部准备让集结起来的除4艘神话级航空母舰之外的所有军舰,与协约国、同盟国联合远征舰队进行正面交战,同时让在主战场数十公里外4艘神话级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发动攻击,舰载机的主要攻击对象就是联合远征舰队的无畏战列舰和全钢制战列舰,只要舰载机能配合我们皇家海军的战列舰,重创联合远征舰队的这些主力战列舰,海战的胜利最终就一定属于我们中华帝国皇家海军。”

    吴佩孚这时补充说道:“之所以让舰载机配合我们皇家海军的战列舰,没有让舰载机单独发起攻击,也是考虑协约国和同盟国联合远征舰队的规模实在太庞大了,我们神话级航空母舰毕竟只有4艘,所有的舰载机加起来,面对联合远征舰队上千艘军舰,也有些难以为继,只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如果只依靠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是无法彻底击败整个协约国和同盟国联合远征舰队的。”

    林大鑫听完点了点头,协约国和同盟国组建起来的这支联合远征舰队规模实在太庞大了,都有让人绝望的实力了,只是无畏战列舰和全钢制战列舰就各有72艘,算上其他型号的军舰,足有上千艘军舰,总排水量甚至超过544万吨,如果单靠4艘神话级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是无法击败这支联合远征舰队的,如果要是航空母舰的数量能有20艘以上,单靠航空母舰的舰载机还有可能击败这支总排水量超过544万吨的舰队,现在中华帝国皇家海军还得靠其他军舰。在海上对轰中获得最终的胜利。

    林大鑫随后说道:“那就按照国防部的计划执行吧!告诉海军将士们,这次的海战关系重大。我皇家海军的官兵们,必须发扬奋战到底的决心。夺取最后的胜利,任何畏战不前者,无论是谁,必定军法从事,绝不姑息!”

    吴佩孚和姜辉同时大声回答道:“是!皇上!”

    林大鑫又对吴佩孚问道:“子玉,对于俄国战场下一步的战事,国防部有什么打算?”

    吴佩孚说道:“目前协约国和同盟国的联军一直在往乌拉尔山脉以西的乌法城聚集重兵,从车里雅宾斯克城撤离的联军也退到了乌法城。因为乌法城已经地处俄国欧洲地区,联军运送部队就方便了许多。协约国的英法,同盟国的德意奥土,第一批派遣进入俄国战场的剩余陆军部队,都会聚集到乌法城,这样一来乌法城在短时间内就能聚集42万德国陆军、41万法国陆军、17万英国陆军、21万意大利陆军、24万奥匈帝国的陆军和23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陆军,俄国陆军也在竭尽全力往乌法城调集军队,兵力也不会少,我们中华帝国的军队看来要在乌法城与联军再来一次大战了。”

    顿了一下吴佩孚接着说道:“我们国防部已经开始对车里雅宾斯克城战役中受损的2个近卫军和6个野战军进行补充,准备让这8个主力军继续对乌法城发动进攻。另外考虑到进入乌拉尔山脉以西战斗的困难性,国防部已经命令乌拉尔山脉一线的第五近卫军和安东省内4个新组建的野战军,也加入到对乌法城的进攻当中。”

    林大鑫皱眉问道:“这么多的部队要越过乌拉尔山脉,还要运送这些部队所需要的作战物资。运输上的问题能解决吗?”

    吴佩孚苦笑了一下说道:“从车里雅宾斯克城到乌法城的铁路线也被破坏严重,我们的部队和作战物资,往乌法城附近运送。还是得依靠运输机、飞艇和卡车,想要对乌法城发起进攻。需要很多准备的时间,短期内乌法城战役是不可能发起了!”

    姜辉这时在旁边也跟着苦笑一声。然后说道:“军情局还给我们国防部送来最新的情报,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车里雅宾斯克城战役结束之后,6个国家已经又展开协商,准备加大俄国战争当中各国陆军的数量,也就是说,这6个国家准备对俄国战场进行增兵,不过具体增兵的数量,6个国家还没有商量妥当,这样一来,协约国和同盟国的联军将会在乌法城集结更多的部队,我们准备攻击乌法城的部队,所承受的压力也会更大。”

    林大鑫点头说道:“战线一旦越过乌拉尔山脉,我们攻击部队的压力必然增加,毕竟乌拉尔山脉以西的地区,就属于欧洲的部分,是俄国国土的精华,对于协约国和同盟国的联军来说,兵力和作战物资的运输将会非常方便,对我们来说却非常困难,所以国防部对乌法城的攻击不需要着急,我们必须在乌法城那里聚集足够的兵力和作战物资,才可以展开进攻,千万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吴佩孚马上说道:“皇上放心,没有在乌法城聚集足够的力量,国防部是不会让前线部队展开进攻的。”

    林大鑫又问道:“另外对英国亚洲殖民地的进攻计划进行的怎么样了?”

    吴佩孚回答道:“我们国防部集结了第五野战军和第六野战军,以及从西南各省抽调的30万守备军部队,加起来有超过60万的兵力已经陈兵在与英国亚洲殖民地印度、缅甸、尼泊尔、不丹,相接壤的边境线附近,随时可以发起对英国亚洲这几块殖民地的进攻,另外空军也调集了近300架战机,将会配合西南地区的部队进攻英国亚洲殖民地。”

    林大鑫说道:“既然已经在西南诸省准备了60万大军,那就不用客气了,国防部尽快命令这60万大军对英国亚洲殖民地展开进攻,开辟这次战争的第二块战场!虽然英国亚洲殖民地的部队战斗力不强,我们刚刚还把英国印度舰队全歼了,但是也不能大意,国防部必须准备好足够的预备队,一旦英国亚洲殖民地的战事变成胶着状态,就让预备队顶上去。”

    吴佩孚点头说道:“国防部已经有计划命令新组建的第六近卫军开赴西南地区,作为攻击英国亚洲殖民地的预备队,此外还可以从西南诸省周边的省份,抽调一部分守备军,也进入西南诸省,充当预备队使用。”

    林大鑫和吴佩孚、姜辉商量完战事之后,就带着一脸笑容回到了紫禁城中,去陪他的皇后和皇子公主们,尽享天伦之乐。

    相比于林大鑫的快乐,有些人的心情就不会那么好了,在英国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一脸愁容的英国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把英国陆军大臣亨利威利、海军大臣费舍尔和外交部长兰斯多恩侯爵召集过来,用沉痛无比的声音说道:“我们英国印度殖民地吉大港口的驻军,刚刚给本土发来电报,我们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的印度舰队,已经在吉大港口外的海域全军覆灭,英国印度舰队的4艘柏勒罗丰级无畏战列舰,2艘在海战中被击沉,2艘成为了中华帝国海军的俘虏,印度舰队其他残余的军舰也都成了中华帝国海军的战利品,我们英国皇家海军在亚洲目前除了一些异常老旧的军舰外,再也没有一艘像样的军舰了。”

    英国在亚洲除了印度舰队之外,也不是没有其他的军舰,不过印度舰队的军舰都算是比较先进比较新的军舰,在印度一些港口还是有其他的军舰存在,但是这些军舰都是一些老古董,甚至还有一些军舰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军龄,老的一塌糊涂。

    英国人知道这些老旧的军舰对于中华帝国皇家海军来说,已经没有了任何作用,这些老旧军舰的作用可能也就是防一防海盗。(未完待续……)

    PS:感谢喾虢皋武的打赏,谢谢投票票的兄弟们,有票票的给投一投呀

第六百一十二章 让英国首相尴尬的记者会

    在英国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海军大臣费舍尔听到英国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说印度舰队全军覆灭,不禁无奈的摇了摇头,对于这个结果,在英国对中华帝国宣战之后,英国海军部就早有预料,费舍尔曾经向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建议过,让英国印度舰队撤离亚洲,躲避中华帝国那支强大海军的锋芒,不过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否决了他的建议。

    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认为,如果英国印度舰队撤离亚洲,对印度、缅甸、尼泊尔和不丹的殖民地陆军部队,将会有非常不利的影响,而且协约国和同盟国的联合远征舰队已经组建,英国印度舰队只要支持到联合远征舰队抵达亚洲,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是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太小看中华帝国皇家海军的凶残,也太高估英国印度舰队的战斗力。

    当然费舍尔作为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的心腹,不会在这个时候说出什么让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更加难堪的话,费舍尔说道:“首相,我们英国的印度舰队,被中华帝国的海军主力舰队堵在了吉大港口,就已经处于了非常危险的境地,印度舰队指挥官卡拉格将军带领整个印度舰队与中华帝国的海军主力舰队浴血奋战,大部分军舰都在海战中被中华帝国的军舰击沉,最终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卡拉格将军为了保存更多印度舰队官兵的性命,不得已带领剩下的军舰向中华帝国的海军投降。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卡拉格是费舍尔多年的好友,这次印度舰队全军覆灭的责任。绝对不应该落在卡拉格的身上,毕竟卡拉格也多次致电英国本土。希望带领整个印度舰队撤离亚洲,只是没有得到同意。

    费舍尔的话还有一层意思在里面,就是海军部不会抓着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不让印度舰队撤离亚洲这件事情不放,首相你也别追究卡拉格的责任。

    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现在心中都有一些后悔了,早知道就让印度舰队撤离亚洲了,实在没有想到印度舰队这么快就被中华帝国海军击败,而且是全军覆灭的结局。

    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不让印度舰队撤离亚洲,除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家族在印度拥有非常多的种植园和产业。如果印度的英国殖民地陆军抵抗不住中华帝**队的进攻,那么亨利。坎贝尔。班纳文的家族的损失,将会非常巨大的,亨利。坎贝尔。班纳文虽然贵为首相,也不得不考虑整个家族的利益,留印度舰队在亚洲,也是为了让印度舰队帮助印度的英国殖民地陆军守卫印度。

    亨利。坎贝尔。班纳文点头对费舍尔说道:“我明白卡拉格将军的处境,他能带领印度舰队给中华帝国的海军带来非常大的损失,已经算是尽力了。我完全理解他最后无奈的举动。”

    对于费舍尔话里面的意思,亨利。坎贝尔。班纳文听的很明白,马上明确说出不会追究卡拉格带领印度舰队残余军舰投降的责任。

    费舍尔这时又说道:“目前协约国和同盟国的联合远征舰队已经抵达阿拉伯海,相信联合远征舰队会为我们印度舰队报仇的。”

    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扭头对英国陆军大臣亨利威利问道:“亨利威利将军。你的身体怎么样了?”

    英国陆军大臣亨利威利咳嗽了一下说道:“多谢首相的关心,只是受了一些风寒,咳咳——有些咳嗽。没有什么大碍,要不是我突然生了病。这次的巴黎之行我就亲自过去了。”

    协约国和同盟国的联军在车里雅宾斯克城战役惨败之后,震惊于中华帝国陆军的强大。除去俄国之外的6个国家,又派遣代表齐聚法国的首都巴黎,召开增加俄国战场兵力的会议,本来英国准备派遣陆军大臣亨利威利亲自出席这场会议,但是因为陆军大臣亨利威利突然生病,由英国陆军部的参谋长兰伯特斯特代表英国出席。

    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继续对亨利威利说道:“陆军这次扩编计划完成的怎么样了?”

    在英国还没有对中华帝国宣战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军计划,其中陆军就准备新扩编120万大军。

    亨利威利点头说道:“因为扩编的120万部队,大部分都是印度人为主的殖民地部队,又得力于我们在印度的预备役制度,目前近100万的殖民地军队已经在印度和缅甸完成了编制,本土的20万大军也组建的差不多了,咳咳——这样一来我们在亚洲殖民地的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就拥有近200万陆军,其中15万是我们英国陆军的正规军,近185万是由当地人组建的殖民地军队。”

    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说道:“希望那近200万的大军,能抵抗住中华帝**队的进攻,保住我们大英帝国亚洲的这些殖民地!另外,亨利威利将军,根据这次俄国战场车里雅宾斯克城战役的结果可以看出,与中华帝国的战争不会是那么容易结束的,我希望陆军部继续制定扩编计划,资金上面,内阁会尽量支持的。”

    亨利威利赞同的说道:“咳咳咳——这次在巴黎举行的会议,我们英国一定需要再派遣更多的陆军进入俄国战场,陆军部也认为我们大英帝国需要更多战斗力比较强的正规军,所以我们陆军部已经有计划在本土再扩编50万到80万的部队。”

    外交部长兰斯多恩侯爵这时说道:“首相,据可靠的情报显示,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几个国家。以及我们的盟友法国,在车里雅宾斯克城战役结束后。都有继续扩充陆军的打算。”

    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点了点头感叹的说道:“中华帝国的军队战斗力太强了,参战的各国都明白。不得不为了这场战争准备更多的部队。”

    外交部长兰斯多恩侯爵犹豫了一下又说道:“另外因为我们大英帝国印度舰队全军覆灭的消息被报纸报道出来,一些反对党以此为借口,正在对内阁进行舆论攻击,很多记者这几天也一直围在外交部大楼的外面,希望就此事进行采访。”

    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一听,眉头顿时皱了起来,他也知道印度舰队全军覆灭之后,外面已经有了不少风言风语,而且这些言论对自己都非常不利。看来得想办法扭转这样的局面,他沉思了片刻说道:“不能让那些反对党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样吧,兰斯多恩侯爵,你马上安排一个记者会,我将亲自出席记者会,对大英帝国印度舰队全军覆灭的事情,给民众们一个客观的说法。”

    很快在英国伦敦的外交部大楼内,就举行了一场记者会。因为这场记者会英国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会亲自出席,不但英国的记者有很多参加,其他国家的记者也有不少,知道消息后赶到外交部的大楼。参加这场记者会。

    这个记者会的形式,还是最早从中华帝国流行起来的,中华帝国的政府不定期的都会举行记者会。对外发布各项措施,并且记者会的发言人还会对记者产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这场在英国外交部大楼内举行的记者会是在吉大港海战结束的3天之后。也就是1908年11月9日上午举行的,参加这场记者会的各国记者人数达到了近30人。除了协约国和同盟国的记者外,还有美国、日本、西班牙和荷兰的记者。

    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对记者们宣读了吉大港海战的结果,当然其中中华帝国皇家海军的损失至少被夸大的好几倍,其后就进入了记者提问的时间,按照记者会的规定,每名记者最多只能问2个问题。

    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随便点了一名记者,让他进行问话,这名记者站起来说道:“尊敬的首相先生您好,我是英国卫报的记者,请问首相先生,听说是您不让我们大英帝国的印度舰队撤离亚洲?原因是首相的家族在印度拥有众多的种植园和产业,您希望印度舰队留在印度的港口,可以帮助印度的殖民地部队守住印度,不知道是否属实?”

    英国卫报1821年创刊,一直以政治激进著称。

    第一名记者就给了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一个很大的难堪,而且一下子命中了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的软肋,不过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的脸上并没有出现什么波动,依然保持着笑容回答道:“让大英帝国的印度舰队留在亚洲,是我们大英帝国海军部的决定,我们大英帝国皇家海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是经历过一场又一场战争发展起来的,我们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绝不畏惧战争,也不害怕战争,印度舰队没有撤离,是为了维护我们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的荣誉,大英帝国皇家海军没有不战而逃的传统,至于我有没有私心,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的,下一位!”

    别看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面无声色,保持着笑容,其实他恨不得把第一名提问的记者掐死,你是不是英国人,怎么能当着这么多外国记者,问出这样有损自己形象的问题,要知道自己可是英国的首相,代表着可是大英帝国的形象,就是自己真的是那么想的,你做为英国记者也不应该这么问的。

    这时外交部长兰斯多恩侯爵走到了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的身边,轻声说了几句话,然后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又点了另外一名英国记者,这名英国记者站起来说道:“首相先生,我是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这次我们大英帝国印度舰队全军覆灭,在俄国战场,协约国和同盟国的联军也在车里雅宾斯克城战役中损失惨重,目前俄国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地区都被中华帝国占领,请问首相先生,协约国和同盟国对于这场战争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英国泰晤士报1785年就诞生了,这份报纸政治倾向比较保守,多支持英国政府的观点,外交部长兰斯多恩侯爵刚刚和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说的话,就是让他点泰晤士报的记者提问,至少不会问亨利。坎贝尔。班纳文比较尴尬的问题。

    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随后说道:“目前我们英国以及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代表已经齐聚法国巴黎,商讨进一步加强俄国战场兵力的会议,而俄国也在不断加大扩军规模,相信我们协约国和同盟国凭借强大的陆军实力,完全可以扭转俄国战场的局面。我在这里要向各位记者宣布,我们大英帝国陆军的正规军又将进行新一轮的扩编,扩编的规模至少在50万以上。我们协约国和同盟国的联合远征舰队也即将抵达中华帝国的海域,那支联合远征舰队的规模相信在座的记者都清楚,未来可能不需要多久,大家就能接到联合远征舰队胜利的喜讯了!”

    随后又有一名英国观察家报的记者提问道:“尊敬的英国首相先生,据我了解,不让英国印度舰队撤离亚洲,就是您的决定,现如今印度舰队全军覆灭,应该有人对此负责,不知道是您为此事负责,还是带领印度舰队包括2艘柏勒罗丰级无畏战列舰在内的十几艘军舰向中华帝国海军投降的英国印度舰队指挥官卡拉格将军,为印度舰队的覆灭负责?”

    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的嘴角不禁抽动了一下,这些记者实在太讨厌了,就抓着自己没有让印度舰队撤离亚洲这件事情不放,而且还都是英国的记者。(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三章 增兵会议

    在英国伦敦外交部大楼内举行的记者会上,英国的记者对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可是一点也不客气,根本没有顾忌什么首相的身份,提出来的问题让亨利。坎贝尔。班纳文非常尴尬。

    英国观察家报的记者提问亨利。坎贝尔。班纳文,英国印度舰队全军覆灭的责任应该由他来承担,还是由印度舰队的指挥官卡拉格来承担?

    这个问题让亨利。坎贝尔。班纳文更是恼火,就连一直保持的微笑也收敛了很多。

    “我再重申一遍,我们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印度舰队是为了荣誉而战的,是为了保卫我们大英帝国的海外殖民地不遭受中华帝国的入侵而战的,绝对不存在什么责任的问题,印度舰队的指挥官卡拉格将军,也是带来整支舰队与中华帝国的强大舰队浴血奋战之后,在完全没有了突围希望的情况下,考虑到保全更多印度舰队海军官兵的生命,才向中华帝国海军的舰队投降,请各位记住,卡拉格将军以及全体印度舰队的海军官兵,是我们大英帝国的英雄,这一点不容置疑。”

    本国记者有3个人提问,有2名记者的问题都很让亨利。坎贝尔。班纳文难堪,在3名英国记者提问之后,亨利。坎贝尔。班纳文也就不再叫英国的记者了,这也不是自己人啊!

    他犹豫着又点了一名法国记者站起来提问,让他松了一口气的是,这名法国记者比英国记者还给亨利。坎贝尔。班纳文面子。只问了关于英国对俄国进行无偿援助的问题,亨利。坎贝尔。班纳文也中规中矩的回答。英国一定会竭尽所能对俄国这位盟友进行支援。

    之后被选中提问的一名德国记者,问的问题也没有那么刁钻。只是询问英国这次将准备再派遣多少陆军,进入俄国战场,亨利。坎贝尔。班纳文的答复依然中规中矩,英国陆军一定会尽量抽掉足够多的部队,与协约国、同盟国其他6个国家的陆军,在俄国战场痛击中华帝国的陆军。

    回答完德国记者的问题,亨利。坎贝尔。班纳文害怕有记者提出更让他尴尬的问题,就匆匆结束了这场记者会,不顾各国记者高高举起来的手。

    结束了记者会后。亨利。坎贝尔。班纳文马上把外交部长兰斯多恩侯爵找过来沉声说道:“让人给各个报纸打招呼,现在是战争期间,让他们不要乱写,不然我们政府不会放过他们的,对那2名提问刁钻的记者进行调查,我怀疑他们是中华帝国的间谍。”

    兰斯多恩侯爵了解首相大人睚眦必报的性格,没有犹豫的点头说道:“首相放心,我会把事情办妥当的。”

    就在英国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召开记者会的同时,在法国巴黎也在进行着一场对协约国和同盟国非常重要的会议。就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商讨对俄国战场继续增兵的会议。

    这场会议俄国人是最关心的,于是让俄国财政大臣维特也赶到了巴黎,列席这场对俄国来说非常重要的会议。

    俄国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地区已经全部丢掉了,现在联军正在乌法城集结重兵。大约有42万德国陆军、41万法国陆军、17万英国陆军、21万意大利陆军、24万奥匈帝国的陆军、23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陆军,以及近百万俄国陆军,能集结到乌法城。但是中华帝国的军队战斗力实在太猛,从车里雅宾斯克城的战役完全可以让人深刻感受到的。就是联军又聚集了260多万大军,俄国人也不敢保证乌法城固若金汤。

    俄国人短期内往乌法城调集这近百万大军。已经是俄国人最大的能力了,俄国人连新组建起来的陆军都已经派到乌法城,那些还在纸面上要组建的陆军,一时半刻还不能组建起来,于是俄国人只能希望协约国和同盟国其他6个国家派遣更多的陆军,进入俄国战场,增强乌法城的实力。

    如果乌法城再被中华帝国占领,那么中华帝**队的铁蹄将会抵达俄国的伏尔加河畔,那么俄国的损失就大了去了,俄国无论如何也要在乌法城挡住中华帝国的铁蹄。

    其他6个国家也非常重视这次的增兵会议,英国派来的代表是陆军部的参谋长兰伯特斯特,德国的代表是德国陆军总参谋长施利芬,意大利的代表是意大利的陆军大臣汉纳韦德,奥匈帝国的代表是陆军大臣穆易威利,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代表是国防部长恩维尔帕夏,而作为东道主的法国则直接由总统卢贝代表法国出席,都是各国重要的人物。

    这场增兵会议已经进行了2天,11月9日是会议的第三天,经过头2天的协商,6个国家对俄国战场增兵的数量,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协约国的英法和同盟国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