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军阀1909-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继尧估计的不错,虽然他想据地自守,以求自保,但是他麾下的大将显然看不见前景,也没有太大的信心。看看粤桂军,也也算一支强军吧,怎么着也有二十来万的兵力啊。可就是在兵力比他们还要少得多的中央军的攻势下。顷刻间灰飞烟灭,甚至都没组织起有效的大规模反抗。这让这些军事专业出身的他们不仅看不懂,也完全不敢相信。当看到那些在战后投降的粤桂军,境地可不咋的,情况比之北洋军,那可真是天上地下啊。再看看蔡锷送来的劝降书,你说谁不在心中产生点心思。

可以说唐继尧麾下十个师长团长级别的军官,有九个都悄悄派出心腹去与蔡锷或者国防军接洽,商谈投诚后的安排和待遇条件,以作考虑。这投诚和投降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结果可是相差万里之遥啊。

于是在广州之战结束后,全国的人们都把视线转移到贵州和云南,估计这里恐怕会发生一场全新的大战吧,不能让国内的热血青年们失望啊。但是跌破无数记者们镜框的是,国防军只是在有条不紊地向广西,湖南等地调动军队,似乎丝毫不急于攻打贵州和云南。而云贵军在收缩防线后也停顿下来,对于缓慢逼近的国防军也无动于衷,似乎根本不担心一般。

这种状况诡异了,有人评论说,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啊,恐怕一场决定中国命运,关乎国家未来的统一大战。即将拉开。也有犀利的评论家分析说,这仗完了,打不起来了。你们看如今的军事调动,这完全就是属于谈判期间该有的正常军事部署嘛。而且中央军的后勤保障也放缓了,大量运往南方的不再是弹药,药品,粮食,而是各级的政府公员和行政人才,他们将以中央的名义,全面接管之前大部分掌握在军阀手中的地方政务。

这个结果华飞也有些意外,如果早知道平定南方的战斗如此轻松。他就不会拖到现在,而是早在几年前就顺势而为,统一全国了。这个结果让华飞欣慰的同时,也不禁为自己在军事部署会议上不慌不乱,没有派出最精锐的王牌决定而庆幸不已i,否则就有些贻笑大方了。

不过华飞也明白,这个结果并不是偶然的因素。如果他当初就攻打南方,首先晋军等其他各省的军队不会如此安稳。另外当时频频战斗的国防军,后勤保障压力也很大。当时中央新立,地方不稳,即使是改编的北洋军也远远不似现在这般稳定。对南方军的心理威慑,也远远不像今日这般深远。在当时不稳定的局势下,一旦出现一个失误,那引起的反应可就是雪崩的连锁反应啊。

但如今的情势不一样了,国家不仅在俄国的内战中占了不少便宜,坚定了国民的民族自信心。此外的华盛顿会议,尤其是在澳门的捷成事件中,中国强硬的政治立场竟然让英国都屈服了,这给中央带来了莫大的威望和国际声望,对于国家内部的凝聚力,意义无法估计。

且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经济持续提升,工业高速进步,在中央治理下的民生,经济,农业,教育,医药等各方面民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都在大力推广,让无论是中央治下的百姓还是暂时处在各地军阀实际掌握下的民众们,都心有所感,对南京的认同感那是与日俱增。并且在中央军影响力持续增长的同时,原来的晋军啊,甘肃,宁夏,新疆等地的地方军队都在渐渐同化中,基本丧失了独立性。这也是为什么最后唐继尧他们在内政改革令下达后。即使没有准备好全部的战争准备,还是毅然起兵的原因。因为谁都看得出来,再不起兵,他们将彻底丧失机会。

当然,不排除其他各种因素,蔡锷的领兵,对滇黔军那些将领的心理威慑,国防军犹如神兵天将,用超出军事常识的速度拿下广州,这种战斗力上强悍的错觉,也是造成滇桂军未战先怯的根本原因。

华飞当即提笔写下回电,特事特办,一味地被框架限制住思路,的确是不明智的。而所谓的治国理念的选择,就是一种框架。因势利导,在合适的背景下,选择最合适的选择,那就是最合适的选择。接受愿意投诚的滇桂军,不仅可以兵不刃血化解这种内战,还能增加军力。虽然这会带来叛军定罪量刑的轻重,甚至会带来许多反对的意见,但是华飞还是执意推行。

如果拒绝这些人的投诚,也就意味着中央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军力进行这场无谓的内战。而那些人绝了后路,反抗必然和粤桂军决然不同。对于粤桂军采用严厉的处置办法,对投诚的滇黔军采用恩抚的手法,何尝不是一种帝王术,恩威并施。

按照华飞的亲笔手令,中央接受滇黔军的投降,注意,还是投降,不是投诚,。这是原则问题。鉴于大部分军官知错能改,并且受到首谋要犯的蛊惑,悔悟及时,并未造成重大损害为由,可以对所有连以下军官进行赦免。但是连以上军官必须接受司令部军法处的惩处,撤职或者降级,严格按照军法处置。

但是师以上军官的处置就严格了,所有师以上军官罪责难逃,全部撤职撤掉军衔,并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只是如果接受投降令,华飞可以发布特赦令,对各高级军官的最后判决进行一定的特赦。只要判决不是特别严重,一般都可免除牢狱之灾,终年与家人住在一起。

而至于首犯,大部分就要和粤桂军的高级军官们相仿佛了,不但要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有些人恐怕还要接受终身软禁的命运了。相较之下,对于无数的滇黔军官来说,虽然结果并不是十分满意,但细想之下,再看看那些一起起兵的同僚们,大多数人只能哀叹接受他们的命运。其实在华飞的亲笔通告发出后,整个南方的战局就基本安定了。即使那些高层军官不愿接受,也要有下层军官听他们指挥才行啊。大总统可是赦免了他们全部的罪行,如果他们还执迷不悟,那可真就是脑袋被驴踢了。

轰轰烈烈的南方战事可以说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只有在少数人眼中,特别是华飞等高层眼中才明白这个过程有多么的凶险。在南方战事开始不久后,东北传来大量的情报都显示,日本的军界鹰派企图借助这个机会,向关内发动一次进攻。关乎理由?日本人发动战争需要借口吗?当年他们发动的侵华战争又拿出的是什么借口?

而且根据一份情报,日本人入关也并非是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他们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趁着中国内战的时机,趁机入关大肆抢掠一番。其中一份翻译过来名为紫禁城宝藏计划更是看的华飞触目惊心!不得不说,日本人的这种行径和当年明朝时期的后金很类似,纯粹以财富为目标,间或消耗中国的军力。

在收到这份情报,国防军司令部立即就召开全面的军事会议。,许多人认为应该立即把临时征召的军队派往南方,而把正在南方战斗的军队调往北方,应付日本人随时可能的南下。同时派人与唐继尧谈判,晓以民族大义,暂时停战。

另外还有人认为,应该立即在海上主动开启战争,转移日本人的视线,拖住路上日本人的计划。从而争取结束内战的时间。

华飞当时就训了那个提出停战谈判的参谋,因为那名参谋是军职。身为军人,坚决少提啥子谈判。因为所谓的谈判那是属于政治家们的事情。对于军人来说,只有战争和胜利,失败和死亡,没有其他的选择。那个什么晓以大义的馊主意更是荒诞至极。恐怕唐继尧他们一旦获悉此条消息不但心中不会有啥大义,恐怕还会鸡动的热血沸腾,斗志熊熊燃烧。

而关于海上战争虽然算得上一条策略,但是主动挑起战争会让中国在战略上占据被动,而且挑起战争的还是弱势的海军。如果这个计谋被日本人识破,海军避战,陆军大举进攻,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以国防军海军目前的实力,实在没有追着日本海军打的那股实力。

华飞在军事会议拍案道,害怕什么?在得到情报,预先有准备的前提下,难道还如此没有自信?难道在自己的国土上,还没有信心同时打赢二场战争的信心?而且国防军十个军的主力基本未动,日本军即使倾巢南下,也让他们铩羽而过。

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华飞提出未来十年的国家军力发展目标与计划。在未来的五年,国家的陆军必须能够做到同时打赢二场战争的准备。这两场战争不像是现在的战争,是两场剧烈的战斗,假想敌不是国内的军阀,而是日本人和俄国人。未来十年,必须可以做到同时打赢三场战争的准备,其中二场战争必须是攻击战,作战范围要覆盖到欧亚非大陆,乃至美洲。

未来五年,空军必须要做到完全保障国家的领空安全,支援陆军和海军的作战,把作战覆盖范围扩展到全国所有的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未来十年,空军不仅需要继续完善五年期作战计划,还要可以做到完全控制东亚整片空域的绝对制空权,并能做到把触角伸到任何飞机可以飞到的大陆,为陆军做出最低限度的护航。

未来五年,海军必须初具雏形,达到海岸线的基本安全,做到领海的全面巡视。未来十年,则是海军发展的重点时期,海军必须要做到保证国家领海的安全,保证在国家的领海内,在有空军的支援下,打赢任何一场防御战,并保证能在战争时期,切断敌对国的海上交通运输线。未来二十年,海军要把触角伸到太平洋,印度洋,甚至伸往大西洋。海军必须要做到,只要有华人的地方,海军的旗帜就能在附近的海域飘扬。只要有华侨的地方,海军就能做到随时保护华人华侨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次本来是讨论战争的会议,变成了一次十年军队建设,海军二十年发展建设的计划纲要。这个纲要可以说震慑了包括李越在内的所有人。然而看着华飞那坚定,那毫不犹豫的眼神,没有人认为华飞只是在说说而已。这是一个怎么样宏大的计划,如果这个计划得以实现,那么,中国可以说,将会真正崛起,重现汉唐的辉煌。

结果,华飞提出要同时打两场战争的计划并未实现,南方军投降的速度超出所有人的意料,日本人同样也没有想到。

一个新的一页,即将在黎民的朝阳下,透出他沁人的墨香。

291 要全国普选啦

失去落井下石的机会。日本人的蠢蠢欲动之心逐渐熄灭。在失去南方动乱的牵制,整个中国已经完成事实上的统一,无论是国力还是军力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巩固,这对日本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众所周知,日本这个国家真正的发展还是自明治维新后,尤其是借助甲午海战的赔款,日本的国力和军事都得到极大的发展。一场日俄战争,虽然日本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除了进一步奠定日本在东亚的霸主地位,经济上得到的好处,与甲午海战那是不能相比的。

一战时期,虽然华飞采用了种种手段和战术削弱了日本的发展速度,但是在整体战略上,当时的华飞还没有有效的手段,彻底遏制日本的发展。所以日本在一战时期的发展虽然不能与后世相比拟,但是其国力,尤其是工业的扩增还是不容小觑的。且受到中国参战的刺激,日本在后期也很大程度上参与进一战进程,并同样获取不少的好处。

后来,受中国的迅速崛起与日本在与中国的几次战斗中并不讨好。极大的激起了日本人心底的歇斯底里,并最终导致日本的军人迅速统治内阁政府。在军人政权当政之前,更多的日本政客对庞大的中国只是怀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心理,这种心理在军界也非常普遍。不知是日本军人上台后,鹰派的势力越来越强,还是那种压抑的恐惧以疯狂的形势爆发出来,日本在自身并不准备的前提下,进军东北。比原先历史上的1931年,整整提前十来年。

日本进军东北的意义,身处历史之中的人们,谁也无法评判。但是有几点却让日本的军人政府大受鼓舞,攻打东北是如此的轻松,不仅迅速占领东北全境,而且还顺利扎下根来。之前预计的国防军的凶猛反扑并未出现,虽然军部参谋人员给出无数个因素,但日本获得东北的意义,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龙兴之地。在一边继续增兵的同时,日本攒出大量的资金进入东北,开始了全面的资源开采,矿山设立,运输线建设等工程。

此外,由于中国的快速崛起,加上与德国合作的紧密,另有捷成事件的导火索,导致英法等国与中国的关系受到不小的影响。原本因为华盛顿会议而解除同盟关系的英日,限于美国的顾虑不能重新结盟。但却在最近签署一条伦敦协议,主要是加强彼此之间工商业的技术合作,其协议与中国与德国签署的协议非常类似。

可以说,日本在采取遏制中国的国家战略问题上,并不是势单力孤的。他们有着众多的盟友,而且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这种盟友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

中国平定岭南之乱,内政改革法案继续迅速推行。然而在如何对待南方军的高级将领的问题上,政府内部,即使是复兴党内部,也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在野的革命党人人皆声称这些人都是民国的建国功臣,理应特赦。毕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革命党人和南方的军阀们还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无论是站在何种立场上,革命党人还是在做着他们可以做出的努力。

南方军完全被中央收复后,纵观整个中国,尚有一定独立性且颇有实力的军队还有奉军,晋军,新桂军。川军。至于其他西北省份的地方军队,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足俱也。奉军失去东北,就如水面的浮萍,已没有多大的能量了。新桂军虽然名为桂军,但是无论是黄绍竑还是李宗仁,白崇禧,他们麾下的军队已经基本上被国防军改编,即使他们想要反叛,恐怕也很难动作了。

川军在这次动乱中,阵营立场完全显现。有人说过,实力并不能决定你的未来,有时候,站对队伍比拥有实力更加重要。站对队伍,其实就是站在历史前进的大潮上,顺势而为,绝不逆潮而上。南方的战争虽然已经结束,但战事却远远没有结束。出动如此数量的军队,不能跑到南国一游又迅速回防啊。收到命令,蒋百里率领所部进驻福建,江西,广州大地,暂时节制三省军务。李烈钧率领所部进驻湖南,广西,云南,节制三省军务。而蔡锷则率军进驻四川,节制贵州,四川军务,并对四川省内那些站错队伍的军队。进行全面的扫除。

政治是残忍,军事是灭绝人道的。为了国家的安定,华飞别无选择,他所能做到的,就是对待那些***们宽以人情,但是诸如叛国罪,军事反叛罪,谁又能找出宽恕的理由?

四川虽大,地形虽然无比复杂,但省内既有冯玉祥驻扎多年,增援的蔡锷更是在四川打过多次战争,对于那里的地形地貌,风俗人情都有一定的了解,这也是华飞为什么派出蔡锷的原因。

余下的战事都不是紧急万分的,许多溃兵坚不向中央投降,而是纷纷落草为寇,对当地的治安形势环境们,造成极大的影响。南方多山多水的环境又为他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历史上即使是新中国建立后,这里的剿匪战争都持续了若干年。

为了减少匪患,迅速安定社会民生,华飞又把新桂系的十九军派回南方,作为主要剿匪力量。土生土长的桂军。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剿匪之成功,完全只是时间问题了。

所以剩下的就只剩下最后一支颇有凝聚力的晋军,历史上阎锡山能够独霸山西几十年,自有他的本领和手段。虽然如今的晋军已不足对中央构成威胁,但晋军也是最难整编的军队,军队的完整和团结性,让司令部的那些参谋们恨得牙痒痒。

华飞的倾向还是不整编晋军,以保持晋军一定的独立性为主。利用国防军的荣誉感和不断的胜利,强化他们的思想意识上的国防军的认同。最重要的是,国内各大军校必须控制在中央手中。而军官则是一支军队的核心。即使那些军官依旧来自山西本地,但在大军区轮换制度和新兵打散分编的制度推行后,晋军被同化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国家完成基本上第一次的统一,这让华飞第一阶段的目标基本完成。接下来就是强化发展建设,把日本从东北驱逐出去,最好再转移日本人的战略方向……再下一步……。

五月,俄国国内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基本形成,双方走上了以和平谈判,组建统一联合政府的道路。这可让华飞感到不满,一来统一的俄国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二来自从俄国内战停战后,尼古拉二世的政府绝口不提他们与华飞签署的秘密协议。并且派兵增援远东,远东各地的俄国地方政府多次知会在东北的驻军,要求他们离开俄国,返回中国,把军事防御权向俄国移交。

很快,一些关于尼古拉二世与中国签订秘密协议的消息开始在一些小报上流传,并且上面列举的条款有模有样,让人还真的难以怀疑。更重要的是,随着这件事情的持续发展,最震撼的爆料出来了。一名临时中央政府第一内阁的资政参议在一次媒体会上不经意透露,岭北广袤的土地本来就属于中国的土地,而大总统之所以在国内危机重重,兵力并不十分强大的情况下,依然出兵干涉俄国内战,是因为大总统与尼古拉二世签署了一份秘密协议。

这次爆料,在国内媒体界,甚至在世界各国都掀起了巨大的震动。但是南京中央政府并未就此发表任何看法,而那名参议又似乎察觉失语,并未多透露什么。英法美日等国都向中国发出照会,要求中国公布秘密协议,并以国联的相关精神,要求中国尊重世界各国政府的意愿。

反应最激烈的要属红军政府了,在国内谈判上和国际舆论上,立即占据主动,指责尼古拉二世出卖国家的利益,没有权利作为俄国的皇帝。领导俄国人民。刚刚组建政府的尼古拉二世,遭遇他回国后最大的危机。

华飞在露出这一手后,显得无比开心和怡然自得。对于各国的质询,自有办公室的那些人去搪塞。在华飞看来,任何条约都是需要国力和军力作为后盾的。所以他可不认为仅凭一纸秘密协议就能拿回被俄国占领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但是这纸协议却是华飞可以利用的一步棋,并在最终的时刻,有无这纸协议,在主动权上都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整个中央政府的工作重点回到经济建设和发展上来,而华飞又开始了他最喜欢的微服调研。这样一来可以更真切地了解到各地的民生发展,也能切身地感受各种政策的效果和弊端,以作即使改正。作为一名军人,他在内政上可远远不像那些专业人才精通,有第一秘书办公室和大量的资政参议作为智囊与监督,一般国内政务,华飞已经越来越少插手。

国内的大选终于提上日程,由于大选初建,选举不以个人为投票单位,而是以家庭为投票单位,每个家庭有一票,选举联合议会议员。而总统则由联合议会选举产生,联合议会不但选举总统,还选举出议长,八位议会常任委员代表,八位常委与总统共同组建内阁政府,总理由总统任命,辅佐总统治理国家事务。

议会平时不干预政务,任务为监督总统和政府,并向总统,政府及共同施行政权的八位常委进行质询的权利。总统无权解散议会,只可解散内阁和总理府。而议会则有权利罢免总统。但是议会在行驶罢免总统的权利后,必须以五分之四的绝对多数票选举出新的总统。不然议会将会被提前解散,进行重新的全国选举,政府可由总理府临时接管。

总统可以指派继承人,继承人只要获得议会半数投票通过,就能正式接任总统。而议会如果否决,则需以超过三分之二的票数选举新的总统。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每位总统可以最多连任二届,也就是说总统只要需要连任,可以提名本人为下任总统。

每个家庭有权投票,也有权放弃投票,选区以人口基数和家庭基数为参考,设定议员代表名额。所有参加竞选的议员,都要严格按照政府的规定进行宣传,拉票流程。任何违背流程的人,都将被罢免资格。

这个最后的规定,是华飞在最终讨论议案递交给他时,他亲笔加上去的。因为华飞不希望看见那些诸如美国的财阀政治。财阀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并用经济赞助议员参选,甚至赞助总统选举,从而为他们本身的集团服务。这是华飞不愿意看见的,甚至总统本身由那些财阀操纵选举产生,整个国家机器都操控在贪婪的商业巨鳄手中。

这种方案很快得到社会各界的接纳,在非常注重家庭和家族的中国,这种折中的选举方案显然更能让许多人所接受。即使有人不愿意,谁又有勇气站出来反对强大的传统力量?

而这个主意,就能很大程度避免地方豪绅对于选举的操控。地主豪绅家大业大,但是只要没有分家,你们再大的家庭也只有一张选票。而如果你分家,则需要对家产进行划分,又能削弱豪绅的势力。虽然家族势力依然根深蒂固,但是却有制衡,而且完全可以左右一名议员名额的大家族,那可是非常罕见的。

这样做,就让华飞在广大的,数量更多的平民家庭中,得到更多的选票。而这也是从某种程度上,保证选举出来的政府,可以为绝大多数的家庭谋福祉。

按照临时中央的计划表,这次大选要1925年才能正式开始,1925年年底才能组建联合议会,这还是在不发生任何意外的前提下。也就是说,在联合议会组建之前,临时中央依旧存在,华飞依然还是临时大总统。虽然革命党人及其他学者人士感到时间有点长,但是现实困境就在那里,这可是第一次全国普选,选举知识的宣传,各种工作,选举站的选定,建设等等,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如果可以在1925年完成,已算是万幸之幸了。

以华飞的威望,他绝对相信担任新政府第一届大总统不成问题。即使革命党人在选举中大获全胜,为了考虑到华飞的建国功劳,他们也会选举华飞为新政府第一任大总统。如若不那样,惹恼那位军夫,他立即推翻议会,谁敢吱声?要知道华飞的愣,那可是历史悠久啊!

当然,那只是最坏的打算,革命党如今的声望已经如日薄西山,不复当年辉煌了。他们想要在选举中大获全胜?除非出现奇迹,而基本上,这个奇迹出现的可能性为零。

三界总统的任期为十五年,假使26年开始选举,华飞正式宣誓就职,也要直到四一年才会下位。而不出意外,那时候的二战恐怕正打得热火朝天。二战一结束,等待中国的不是全面的崛起,就是像前世的德国与日本那样。而无论是哪个结果,对那时候的华飞来说,他已经无需眷念什么权利的宝座了。

二三年会发生什么大事?华飞并没有那么强的记忆。但是华飞崛起的重要一条原则就是顺势而为,借助历史的大势,投机取巧,所以历史会如何发展,对于华飞的战略决策极为重要。所以每天关注国际新闻,一直都是华飞每天的重要任务。

这天,华飞来到阔别有些时间的上海,刚刚走进上海的住宅,躺在藤椅上想着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被警卫进来通报,那么进入警卫军时间不长的小年轻人,面有难堪道,“司令,虽然你说过拒绝任何人拜访,但是……可是……”

华飞笑了,这么快就有人知道自己来到上海,而且还会让自己的警卫如此为难,定然不是外人,于是不在意地笑着,从藤椅上站起,伸了伸疲倦的身体道,“说吧,是哪位高人,这么快就知道我回到上海,连片刻的时间,也不放过我啊!”

“是朱……朱先生一家,还有陆先生一家,还有很多人!不是,他们人不多,但是……”

小警卫似乎不知该如何表达,站在那不知道是紧张还是着急,脸色通红的就似着火了一般。

朱家?陆家?华飞心中动了下,表面上却哈哈大笑道,“不用说了,不管他们来了多少人,我亲自去迎接,请罪,哈哈!”

朱家和陆家可以说是华飞当初在上海时最早的商业伙伴,并给予华飞许多帮助。陆伯鸿与华飞合资的华通电气,和兴钢铁厂如今已经发展壮大,规模和产值都跃居民间资本前五十名。而与朱志尧合资的求新船厂和大力神柴油机引擎更是为人所瞩目。求新船厂如今可是造船行业的支柱之一,而大力神柴油机引擎厂更是执掌中国柴油机引擎行业的制造研发的先锋。

292 真男人,抢

可以说,如今的朱家和陆家已经成为上海工商业界。尤其是重工业界的领军人物。他们的工厂迅速发展壮大,不仅给国家的军工发展带来助力,也让华飞的个人财富在急速的增长。而且在统一国家,获取中央的正统的战争中,他们都坚定地站在华飞一边,无论是金钱物资还是社会影响方面,都给了华飞极大的帮助。

此外,与朱家,陆家关系极为紧密,互相联姻的马家,与华飞的合作也是极为密切。创建震旦公学和复旦公学的马相伯对于新政府的高等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创办的复旦公学如今更名复旦大学,和华飞的母校,原南洋公学(交大的前身),现在的东方大学并称上海二所教育资质最高的高等学府,为中国培养着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为国家的教育和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而在华飞感情看来,朱,陆,马等家族不仅在过去给了他极大的帮助,现在依然是他可靠的朋友。还在于从很多方面来说,他们的私人感情也非常紧密。这里面不仅牵扯到朱家女儿朱若音的故事。也有朱家夫妇曾经一度把华飞当成准女婿,尤其是朱夫人,对华飞的关心和照顾,让这个前世今生经历过无数风风雨雨的铁汉,也不禁感到无比感动温暖。

所以,华飞不仅在个人利益上与三家极为紧密,在私交上,更是无比亲密。即使是结婚后,哈曼也经常去朱家串门,与朱家,陆家乃至于马家都有非常近的联络。加上华飞内心深处对于朱若音含有很深的愧疚,所以在听说朱家,陆家众多人齐齐上门拜访,下意识地他就觉得可能有些事情发生了。

虽然预感到可能发生了什么,但当他走出门外,看见门外站着如此多的人,看到朱夫人那憔悴的面容,看到朱志尧那满面的愁容,看见陆家夫妇的担忧,还有陆幼云那似愤怒又似鄙夷的眼神时,华飞脑袋里瞬间充满了问号,惊叹号,省略号。这到底是个怎么回事?

朱夫人原本还在坚忍着,但当她被华飞扶进屋内,当没有了被记者们拍摄的顾虑,当听见华飞那柔和的询问时,她再也忍不住流下泪水。多少天了。自从华飞开始与北洋军争夺中央政府的正统权后,华飞就很少留在上海,也很少去他们家做客了。如今短短数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