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燃烧的海洋-第4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船员减少,也有好处,那就是在取得重大发现后,每一个船员的获益更多。

    当然,这不是人类变得更弱小了,而是人类在变得更理智与更聪明之后,所出现的一种自然的变化。

    要知道,第一次宇宙战争已经告诉人类文明,在宇宙级别的战争中,人数多寡实际上根本不重要。很多时候,一艘只有一百个人的探险飞船,依然能够摧毁一个星系,其效率不比那些船员多达数万的探险飞船低。

    当槟,人类文明也借此机会,发展出了一套全新的宇宙战争理论:前沿战争。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由探险飞船承担摧毁外星文明的任务,绝对不给外星文明任何进行反击的机会。

    根据这套战争理论,人类文明也对探险活动进行了规划。

    可以说,这是宇宙探险活动上最大的变化。

    按照宇宙人类政府出**的法规,宇宙探险活动,必须按照区域进行,即每一次出动足够多的探险飞船,搜索一整片区域,并且按照目标星系的距离,依次出动探险飞船,确保所有探险飞船在同一时间到达目标星系,并且同时完成探险工作。如此一来,如果在探测区域内出现了高度发达的外星文明,那就能在几乎同一时间内,彻底摧毁外星文明,确保人类文明不会遭到反击。

    要知道,在第一次宇宙战争中,正是人类文明的反击毁灭了“星敌”文明。

    结果,探险活动,成为了一种半军事化的活动,所有的探险家,都得跟宇宙人类政府签署一份军事合同。

    也就是说,探险家同时也是准军事人员。

    当然,变化不仅仅只有这么一点。TT!~!

    ..

第三百一十七章 文明的上帝

    当时,在宇宙探险中,还有一个极为显着的变化。

    这就是,每一次搜索的区域,都由人类文明的活动半径决定,因此每一次探险活动花费的时间呈几何级数增长。

    事实上,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通过第一次宇宙战争,人类文明总结了很多经验教训,其中就有一点,即一个文明的活动半径几乎决定了这个文明的生存概率。

    说得简单一点,文明的活动半径直接代表了文明的实力。

    在宇宙文明中,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适用法则,几乎可以用到任何一个文明身上,而且几乎屡试不爽。

    根据这个结论,科学家给出了一个推论,即在于更加强大的文明交战时,人类文明的前沿战争理论根本派不上用场,所以人类文明在扩张的道路上,前沿战争理论只能用在对付比自己小、或者是相当的文明上。如果遭遇了比自己更加强大的文明,那么人类文明就得寻找别的战争理论了。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人类°文明本身的活动半径决定了宇宙探险的活动区域。

    说得简单一些,如果人类文明的活动半径为一千光年,那么在进行第一轮探险时,搜索区域就是该象限内两千光年范围内的所有量系。因为宇宙分成八个象限,所以第一轮探险将分成八次进行,或者八次同时进行。

    如此一来,在光速限制下,第一次探险所需时间就为两千年。

    在此之后,人类文明的活动半径扩大到了三千光年,因此第二次探险的搜索区域是六千光年,所需时间为六千年。到了第三次探险的时候,搜索区域扩大到了一万八千光年,所需时间为一万八千年。

    也就是说,每一次探险的区域都是前一次的三倍·所需时间也是前一次的三倍。

    从理论上讲,这是最安全,也是最稳妥的扩张方式。

    只是,由此产生的大量问题·也成为了人类扩张道路上的拦路虎。

    比如,空间尺度是一维尺度的三次方,所以在理论上,每一轮探险所需要搜索的恒星系的数量是上一轮的二十七倍!

    当然,这还是平均值。

    要知道,人类此时的探险活动,主要朝着银河系内部前进·而在银河系中心地带的恒星系分布粒度比外围大得多。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人类越飞向银河系中心,所需要搜索的恒星系就越多。

    显然,遭遇高等级文明的可能性就越大。

    当时,一些科学家已经提出,人类不应该向银河系内部扩张,而是应该向围绕银河系运转的矮恒星系统扩张,比如大麦哲伦星系与小麦哲伦星系·还大犬星系、小熊座星系、御夫座星系、六分仪座星系与天炉座星系等等。这些矮恒星系统不但规模小,而且恒星系的密度也比较小,出现高等级文明的概率就更低。

    为了说服更多的人·这些科学家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根据人类已经了解到的情况,在银河系的正中央,是一个巨大的黑洞,而且这个黑洞正在缓慢的吞噬着银河系,预计将在一百多亿年之后完全吞噬掉银河系,因此前往银河系中央是非常冒险的行为。

    要知道,当时人类还没有遭遇过自然黑洞,对黑洞的了解全部是理论上的。

    更重要的是,银河系中心的黑洞,与那些巨恒星泯灭时形成的黑洞完全不一样·不但巨大的得多,而且很有可能连物理特性都不一样。

    总而言之,靠近银河系中心,是非常冒险的事情。

    只是,人类害怕冒险吗?

    再说了,人类本身就不是一个靠逃亡幸存下来的文明·哪怕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准备进行文明大逃亡。

    更重要的是,如果去外围的矮星系,人类文明将在接下来的数十万年内原地踏步,很那迅速发展壮大。

    这是个什么概念?

    到大重建结束的时候,人类文明进入宇宙阶段还不到七千年。

    在绝大部分人看来,放弃几十万年的发展机会,无异于自取灭亡,或者说是坐以待毙。

    人类文明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而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即建造更多的探险飞船,进行更加广泛的探险活动。

    如果不幸遭遇了更加强大的文明,而且注定要战败,再考虑逃亡也不迟。

    当然,这绝对不是唯一的问题。

    在扩大探险规模的时候,很多科学家就提出了一个假设,即在宇宙中确实存在大量的文明,而且很多文明已经进化到了宇宙阶段,更重要的是,进入到宇宙阶段的文明肯定霸占了附近适合文明定居的星系。这样一来,如果人类文明在扩张的道路上,不断的摧毁那些已经发展到了宇宙阶段的文明,也就是摧毁已经被其他文明占据的星系,那●通过扩张获得的物质能够支撑扩张行动吗?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极为尖锐,而且是任何人都无法给出正面回答的问题。

    原因很简单,从概率学上讲,人类文明每经历一次宇宙战争,可用的资源就将减少,而探险的规模却得扩大,结果导致为每一次探险投入的资源大量减少,分配到每一艘探险飞船上的资源也就大大减少。

    显然,到最后,根本就造不出足够多的探险飞船了。

    到此,由重新回到了资源的问题上。

    仅有能源、没有资源,探险活动根本无法持续下去,人类也就无法持续扩张下去,最终仍然是灭亡。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当财,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极为疯狂的办法:人为改造恒星。

    要知道,通过对太阳系的研究,科学家早就发现,现在的太阳,实际上已经是两次生死轮回之后的样子了,而最初的太阳极为庞大,也许只存在了一千万年,就因为物质消耗速度太快而坍塌爆炸了,重生后的第二颗太阳,依然比现在的太阳大得多,大概存在了十亿年到二十亿年,最终仍然因为物质消耗太快,在坍塌后爆炸。第二次重生之后,才是现在人类看到的太阳。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太阳系里有大量重元素。

    在理论上,除了宇宙大爆发初期之外,只有超新星在坍塌爆炸的时候,所产生的压力与温度,才能生成这些重元素。

    由此,科学家就提出,为什么不能为制造超新星爆炸?

    当然,得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比如一颗质量巨大、且处于不稳定期的恒星,然后以人为手段使其提前坍塌爆炸。

    在理论上,这绝对行得通。

    事实上,就算没有人为干预,那些能够在坍塌爆炸中产生重元素的恒星,其存在时间也肯定在一千万年之内。虽然在宇宙中,一千万年非常短暂,但是对人类来说,一千万年却过于漫长。

    也就是说,人类不可能等到这些超级恒星自然坍塌爆炸。

    问题是,在深入研究之后,科学家不得不承认,引爆一颗超级恒星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得恒星爆炸后的产物。

    要知道,超级恒星在爆炸之后,将在爆炸区域内形成数百亿度的高温离子云,而这绝对是人类活动的禁区,人类掌握的任何科技手段都无法确保飞船在此环境下存在,也就不可能进去收集大爆炸的产物了。更要命的是,高温离子云将存在数十万年、甚至数百万年,然后才会缓慢降温,并且在降温的时候,逐渐凝结成宏观物质,最终在重力场的作用下,再次会聚到一起,等待重生的那一刻到来。也就是说,人类至少要登上几十万年,才能从超新星爆炸中获得好处。

    毫无疑问,人类不可能等上几十万年。

    不可否认,在人类进化到了宇宙文明后期的时候,用人为方式引爆超级恒星来获取重元素已经是非常普遍的手段了,甚至可以说是大量获取重要资源的最为简单的手段,可是在大重建之后,人类文明的科技水平还远远不够,而且没有哪个科学家知道,能在什么时候获得这样的科学技术。

    结果就是,这种极端疯狂的想法,还没开始实践就被否决掉了。

    要知道,超新星爆炸,影响范围绝不限于本星系。在超新星爆炸中产生的强电磁波,很有可能对数十、甚至上十光年外的星系产生影响。在地球的历史上,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就是一千多光年外的一次超新星爆炸的杰作。如果在影响范围之内,存在适合于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那么这颗行星上的自然环境将遭到毁灭性破坏,并且在接下来的数万年、甚至数十万年内不再适合生物生存。虽然以人类的技术手段,改造一颗位于生命带内的类地行星不是什么问题,但是这意味着需要在改造中耗费能源,以及更加宝贵的资源,最终很有可能是得不偿失。

    技术手段被封死之后,人类文明就只能在别的方面想办法了。

    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轻易毁灭掉一个已经有文明存在的星系,而是利用这个星系的资源,甚至控制该星系文明的发展速度,使其不对人类构成威胁,从而让人类可以从容不迫的开发该星系。

    在宇宙大开发时代,这几乎成为了人类文明对待低等级文明的行为准则。

    经过宿命的轮回之后,人类终于成为了文明的上帝。

    纟T!~!

    ..

第三百一十八章 总则

    人类在欠发达的外星文明中扮演“上帝”的角色,最早出:一个名为“火狐的星系中。

    “火狐星系的核心是一个只存在了不到二十亿年、质量大约是太阳百分之八十的年轻恒星。理论上,这颗恒星能够存在大约一百八十亿年。星系内有十四颗行星,其中三颗是类地行星,第二颗位于生命带内,有着近圆轨道,远日点与近日点的差距不到百分之一,轨道周期大约为三百个地球日。因为有十一度的轨道倾角,所以“火狐2”行星上有分明的季节性气候变化。从大小上看,这是一颗与地球很相似的行星,质量与地球相当,半径比地球略小,有很强的地磁场,只是表面的水域覆盖率不到百分之五十,气候极为干燥,而且变化非常频繁。

    探险飞船到来的时候,行星上已经出现了智慧生物。

    根据探险家研究,这是一种由类似于地球上的爬行动物、也就是变温动物进化而来的智慧生命。

    因为“火狐X的气候比地球恶劣,而且气温较高,赤道附近地区常年气温都在摄氏三十度以上,所以变温爬行动物进化成智慧生命并不是奇怪的事情,在这样的环境里,类似于人类的哺乳动物反而更难生存。

    从发展程度来看,“火狐2”文明还处于较为原始的游牧时期,大部分智慧个体分散在赤道附近,每一个小群体中的个体数量都非常少,而且过着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没有出现固定的文明聚居点。

    当睑,人类对生物进化的研究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

    要知道,在人类殖民的数百多万个星系里面,特别是在大重建结束之后开辟的殖民星系里面,某些类地行星上已经进化出了碳基生命,因此人类的生物进化科学家有足够的研究样本。

    更重要的是·人类已经接触到了第一种非碳基生命。

    地点在名为“金刚石,的星系里面,在一颗近日点不到五千万公里、远日点大约只有七千万公里,条件比水星还要恶劣的行星上,出现了一种以硅元素为基础·具备自我复制与增殖的原始生命体。

    这个巨大的发现,极大的丰富了人类科学家对宇宙生命形态的了解程度。

    当然,这些发现,为探险家在“火狐2”上扮演“上帝”创造了条件。

    探险者没有盲目采取行动,而是首先利用先前到达的智能微观粒子,对“火狐2”进行了全面探测。

    仅此一项工作,就花掉了五年时间。

    当然·这是绝对有必要的。

    科学家已经发现,宇宙中,不同文明的进化线路很有可能完全不一样,或者说不一定与人类一样。一些文明就算没有进入农耕时代,也很有可能从游牧时代直接进入工业时代,甚至直接进入核能时代。

    还有一些文明,在游牧时代与农耕时代之间,有一个长达数千年、甚至数万年的过渡时期。部分文明·甚至在进入工业时代之后停滞不前,数万年、甚至数十万年后都没进入核能时代。总而言之,一个宇宙文明能以什么样的方式、以及以多快的速度进化·在很大的程度上不是由文明本身的,而是由文明诞生的摇篮决定的。比如在一些围绕红矮星运行的行星上诞生的文明,因为缺乏足够的能源,进化速度就比较慢。又比如,在一些围绕巨行星运行的行星上诞生的文明,因为缺乏足够的资源,在进化到某一个阶段之后就停滞不前了。

    事实上,这些都很容易理解。

    做个假设,比如地球上的元素到第二十六位、也就是铁就终止了,没有出现像铀、镭这样的重元素·那么人类文明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进入核能时代,在发展到工业时代之后就将停滞不前。当然,人类文明也有可能在工业时代缓慢发展数万年后,掌握了另外一种核能,即聚变核能,从而进入核能时代。可是不管怎么说·如果地球上缺乏裂变元素,人类就不会如此顺利的进入核能时代。

    当时,科学家根据外界条件,建立起了文明演变与进化的数学模型。

    说得简单一些,只要掌握了文明发源地的基本情况,特别是行星的自然环境、构成行星的主要元素、恒星系里恒星的等级等等,就能够利用超级计算机,对文明的演变与进化进行模拟推算。

    也就是说,探险者可以实现估测低等级外星文明的发展速度。

    显然,估测的结果,将成为人类衡量外星文明威胁等级的重要依据,并且将据此决定如何处置外星文明。

    以当时的情况,这是必须做的工作。

    要知道,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飞往任何一个星系的探险飞船都只有一艘,如果再次派遣探"船过来,需要一千年到三千年。这还是第一轮探险活动的标准,到了第二轮探险活动的时候,就需要三千年到九千年。到了第三轮探险活动的时候,则需要九千年到二万七千年。也就是说,如果某个外星文明的进化速度非常快,在人类的探险飞船再次返回前,已经进入到了宇宙时代,那么探险家就必须在离开之前,摧毁这个文明,使其永远也无法对人类文明构成威胁。

    当然,一些发展速度较慢的低级文明可以保留下来。

    那么,哪些才算发展较慢的低级文明呢?

    当时,宇宙人类政府给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判断标准:进入宇宙文明阶段所需时间不得低于从太阳系出发的探险飞船再次到达时间的两倍。

    说得简单一些,如果一个低等级外星文明离太阳系大约为一千光年,那么在两千年内不能进化到宇宙文明阶段,就可以看成是低威胁性的低级文明,首批到达的探险家可以在向宇宙人类政府申报之后,不摧毁这个文明,继续前往下一个星系,或者是留下来开发该文明所在星系中其他行星上的资源。

    一般情况下,宇宙文明政府会在这一时期,向这个低级文明再派出一颗智能微观粒子。

    当然,这么做,主要是为了持续监视这个文明,并且从微观上影响该文明,使其无法迅速进入到宇宙文明阶段。

    可以说,这是人类文明在宇宙大开发时代对待外星文明的主要标准。

    在对“火狐XZ,进行全面考察后,探险者得出了一个结论:该文明进化缓慢,预计要两万年到三万年才能进入宇宙文明阶段。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不会对人类文明构成威胁的低级文明。

    只是,两万年也不见得是一段很长的时间。

    要知道,“火狐星系离太阳系大概有二千五百光年,即便到最近的殖民星系,也有大约一千五百光年。也就是说,现在发出消息,要到一千五百年之后,那颗负责监视该文明的智能微观粒子才能到达。如果该文明出现突变(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因为人类文明在进化中就出现了好几次突变,而且最近的一次就发生在核能时代到宇宙时代之间),那么干预行动最快也要在三千年后才能开始。

    在向宇宙人类政府汇报之后,探险者决定留下来。

    当然,不是留下来监视“火狐2”文明。要知道,以人类的发展程度,一个人创造的价值就超过了整个“火狐2”文明,而一支探险队怎么也有一百多人,留下来进行科学观察太没经济价值了。

    探险队留下来,是因为星系里还有三颗类地行星,十颗巨行星,以及大约三百多颗卫星与上千颗小行星。就算按照对待外星文明的基本准则,不去碰“火狐XZ,行星,也可以去开发别的星体。

    另外,当时探险家已经发现,在一颗巨行星的卫星上,有值得开采的资源。

    结果就是,探险队留了下来,并且在这颗巨行星的卫星上建立了资源开采殖民地,然后搭建起了“传送门”。

    虽然在理论上,可以“传送”任何物质,包括探险飞船,但是“传送”的本质是在目的地利用量子通信系统发送的信息,把原物组装起来,所以在目的地,必须有资源,即至少得有与原物相等的元素资源。结果就是,“传送”仅被用于人员与一些重要设备,从没用在大型设备上。至于传送一艘上万吨、甚至上亿吨的宇宙飞船,那基本上是不可想像的事情,也没有人这么做。

    事实上,每一艘探险飞船上都有开辟殖民地所需的必要设备。

    也就是说,开辟殖民地最需要的不是物资,而是人员,毕竟探险队一般也就只有一百多人。

    正是如此,当探险队发现了某颗有价值的星体之后,需要做的就是用“传送门”把后方的开拓人员接过来,然后从无到有的建立起一座可供人类长期居住的小型殖民地,再逐步拓展殖民地的范围。

    以人类的开拓速度,五十到一百年,就能在一个星系内建立起覆盖所有可供开发星体的殖民地体系。

    就这样,发现“火狐星系的探险队留了下来,并且在后方开拓人员到达后,开始兴建殖民地。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的两到三万年内,人类就能完成对“火狐星系的开发工作,然后决定那个低级文明的命运。纟T!~!

    ..

第三百一十九章 反思

    探险者在“火狐星系进行的殖民开发活动,引起了科●家很大的兴趣。

    原因很简单,这是人类文明在进入宇宙时代之后,第一次与一个智慧生物个体构成的低等级文明在同一个星系里生存繁衍。在此之前,人类已经在开发与探险中,发现了上千个低等级文明,结果都出于安全考虑将其毁灭了。

    高等级文明与低等级文明并存,会有什么结果呢?

    这让科学家非常感兴趣。

    当然,“火狐2”文明的级别非常低,而且附近就有探险者,所以这个文明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对人类构成威胁。

    这个现象,让一些科学家想到了蒙昧时代的人类。

    事实上,这个发现也推翻了之前的很多猜测。比如,人类在此之前一直相信,火星或者是那颗已经毁灭了的类地行星上,曾经存在过一种高等级文明,而这个文明最终因为某种原因离开了太阳系,或者彻底毁灭了。可是在对“火狐星系进行开发时,科学家觉得这个猜测根本站不住脚。

    其奂从人类文明本身出发就能发现,也许与火星人有关的猜测都是错的。

    要知道,人类文明在飞出太阳系大约一万年的时候,仍然居住在太阳系里,而且太阳系依然是人类文明的根源。别的不说,当时人类文明中最优秀的科学家都住在太阳系,而且太阳系是连接各个殖民星系的中转站。虽然太阳系里的资源已经枯竭,特别是重元素资源早就被开采一空了,但是人类的技术也在进步,大量资源从殖民地星系送回太阳系,供养了近四万亿人类。要知道,当时每一个地球日,都有成千上万艘运载着资源的超级宇宙飞船从殖民地星系返回太阳系。

    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文明越发达,就越不可能抛弃发源星系。

    也许·这是一个在宇宙文明中通用的法则。主要就是,发达的文明,其智慧个体都有较为强烈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维系发源星系的精神基础。不可否认·宇宙中肯定存在着一些游荡的文明,比如一些由游牧时期直接进入宇宙时期的文明,就很有可能不断的在宇宙中的各个星系里游荡,耗光了资源之后再前往下一个星系,像寄生虫、或者说像飞蝗一般的吞噬与毁灭经过的所有星系,但是大部分文明都会特别看重发源星系,甚至认为·发源星系才是他们真正的故乡。

    如果这个推论成立,那么火星文明就根本没有存在过。

    说得再直接一些,火星上的文明遗迹,很有可能是来其他星系的文明留下的,而这个文明在获取了所需的资源之后就离开了。

    事实上,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月球几乎被掏空了。

    也就是说,那个外星系文明不但开发了火星·还开发了太阳系内,所有存在贵重资源的星体,包括地球的卫星。

    从时间上来看·在太阳系遭到开发的时候,地球上还没有出现生

    当时,另外一个发现,让科学家对这个推论坚信不移。

    这个发现就是,元素周期表远不止一百一十二位,在一些较为独特的星系里,人类发现了大量未知元素,而且都是重元素。如果按照元素周期表排列的话,已经到了第二百七十八位。

    也就是说,有一大半的元素在地球上、甚至在太阳系里根本就不存在!

    那么·是太阳系没有生成这些元素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科学家利用计算机模拟太阳之后发现,如果太阳经历了两次以上的生死轮回,那么在太阳系里存在的元素,应该能够达到第一百六十位左右,而现实存在的只到一百零九位·接下来的三种重元素还是人类在核融合中发现的,而更重的原素在太阳系里根本就不存在。

    很明显,不是没有这些原素,而是被外星文明开采掉了。

    当然,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外星文明在二十亿年前造访了太阳系。

    要知道,绝大部分重原素都会衰变,而且衰变周期有长有短。在二十亿年前,也就是现在的太阳形成了大概二十亿年的时候,很多重原素还没有完全衰减,其富积程度依然具有开采价值。

    也就是说,外星文明到太阳系里开采资源的时候,太阳系里应该还有不少的重原素。

    正是这个推论,让科学家相信,在二十亿年前,就出现了一个极为强大的文明,而且这个文明造访过太阳系。

    那么,这个文明还存在吗?

    科学家给出的答案也很简单,就算这个文明依然存在,也早就突破了宇宙阶段,进化到更高的级别上了。也就是说,这个文明对人类文明没有威胁。

    说白了,就像人类文明变得更加理智之后,不会动辄就去毁灭低等级文明一样。当一个文明进化到更高的层面上之后,往往不会拿低等级文明开刀,甚至会高傲到根本就不于低等级文明打交道。

    事实上,这也是得到了证实的。

    比如,人类文明还在蒙昧时代的时候,就多次发现了外星文明,而那些外星文明却根本不打算与人类文明交流。

    这也可以理解。

    文明之间的交流,总会出现科技对流。说得简单一些,就是高等级文明掌握的先进科学技术流落到低等级文明手里,使低等级文明迅速进化,最终对高等级文明构成威胁,甚至毁灭高等级文明。

    事奂上,这不正是人类对待低等级文明的基本原则吗?

    当槟,这个推测,带出了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

    要知道,人类文明在蒙昧时期,就已经发现了外星文明。也就是说,当时就有外星文明发现了人类。

    很明显,这个外星文明在对待低等级文明的态度上,与人类文明很相似,即不轻易干预低等文明的进化进程。

    这下,一个新的问题出来了。

    如果这个外星文明在对外扩张的时候,采用的是与人类文明一样的办法(后来的发现证明,几乎所有宇宙阶段的文明在进行扩张的时候,采用的办法与人类文明在宇宙大开发时代的手段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即根据本文明的活动范围,系统性的搜索周围空间),那么这个外星文明迟早有一天会再次造访太阳系,然后发现人类文明已经进入宇宙时代,而且变得异常强大。

    更重要的,那个外星文明绝对不是已经灭亡的“星敌”文明。

    原因很简单,如果是的话,那么最先被“星敌”文明摧毁的就是太阳系,而不是分布在外围的殖民地星系。

    也就是说,前方肯定有一场宇宙战争在等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