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燃烧的海洋-第4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下,反而是庞跃龙不知道该怎么打了。

    明显,这个奇怪的情况,正与赫里斯的部署有关,即美澳联军在发觉被围后,前线部队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

    有趣的是,庞跃龙也没有急于进攻。

    接下来,陆战队开始炮击与轰炸这支美澳联军。

    在庞跃龙看来,这支美澳联军就是钻进笼子里的鸟,根本飞不走,也就没有必要让陆战队官兵去流血牺牲。

    火力打击持续了三天月二十七日,美澳联军北上,全部赶往麦夸里港。

    这是一座小渔港,而且麦夸里也是一座小城镇,根本容不下近四十万军人。美澳联军去麦夸里港,其实没有别的目的,就是想占领这座港口,在必要的时候能够从海上撤离,结束这场毫无意义的反击。

    问题是,有可能撤离吗?

    在陆战队的炮火要挟下,根本没有船只能够进入麦夸里港,而且这座小港也容纳不下多少船只。

    在苦苦等待了三天之后,剩下的三十三万军人在四月三十日投降。

    等到陆战队开进麦夸里港的时候,才发觉在这支美澳联军中有两个美军王牌师,而且有近三千辆地面战系统完好无损的摆在那里,像是在等待阅兵检阅一样,就这么成了陆战队的战利品。

    这些美军最先进的地面主战武器中,只有很小一部分被博物馆珍藏,还有一部分被送回去供工程师研究,绝大部分都被陆战队拿来进行了火力与防护测试,仅在五月份就有一千多辆被陆战队用掉了。

    到四月的最后一天,第四次战役宣布结束。

    第二百二十三章崩溃的征兆

    第二百二十三章崩溃的征兆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T!~!

    ..

第二百二十四章 内耗

    收费章节(12点)

    第二百二十四章内耗

    第四次战役快要结束的时候,美澳联军就出现了崩溃的征兆。大文学

    最明显的,就是在麦夸里港,两个建制完整、装备先进的美军王牌师,几乎是在没有进行抵抗的情况下缴械投降。在交出武器装备的时候,这两个师里绝大部分地面战系统都有充足的电能与弹药。

    现实上,当时美澳联军根本不缺乏物资。

    别的不说,到中国陆战队打上澳洲大陆之前,澳大利亚都没有进行战时管制,平民依然能在市场上购买到各类生活用品,粮食供应更是充足,以至没有因为战争而引发恐慌性抢粮潮。直到二月底,澳大利亚当局才意味性的进行战时管制,对一些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限量供应。

    在战场上,陆战队早就发觉,各地的平民都不缺乏生活必备物资。

    结果就是,陆战队准备了大量救济物资,结果派不上用场,绝大部分仍然堆放在后方的港口与机场里面。

    由此可见,导致美澳联军士气崩溃的,肯定不是物资紧缺。

    明显,那就只有别的原因了。

    陆战队在甄别审讯投降的美澳联军官兵时,绝大部分澳大利亚军人都提到,他们投降的原因是不想再给美国卖命,更不想在这场原本不属于他们的战争中充当炮灰。美军官兵的答复也差不多,即他们不愿意死在离故乡两万公里的地方,更不愿意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做无谓的抗争。

    能够说,类似的情绪在美澳联军中非常普遍。

    对澳大利亚来说,特别是对绝大部分澳大利亚人来说,这确实是一场与他们毫无关系的战争。

    大战迸发前,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澳大利亚排名全球前十。大文学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亚的社会财富分配相对公平,按照二八原则,最富裕的两**只占有了不到一半的社会财富,而最贫穷的两**也过得很不错,其生活水准以至超过了很多发达国家。

    能够说,澳大利亚就是一个天堂般的国家。

    别的不说,在过去五十年里,移民到澳大利亚的中国人就有数百万之多。

    如此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得偏安思潮在澳大利亚极为普遍,即大部分澳大利亚公民都认为澳大利亚就是澳大利亚,而不是美国的澳大利亚、也不是西方的澳大利亚,没有必要为美国出头。

    可惜的是,平民的倾向,并没改变澳大利亚政府的立场。

    现实上,在美国的全面控制之下,任何企图摆脱美国的政治行为,都被扼杀在了摇篮里面,根本没有生根发芽的机会。说白了,能够进入澳大利亚国会的议员、以及能够坐上总理宝座的政治家,无一例外的都是亲美份子。即便在他们竞选国会议员的时候,个个都表现得非常**,只需他们坐上了国会议员的位置,就全都变了样。那些真正有**思潮的人,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国会,以至没有机会竞选国会议员。如果有必要,美国的情报机构以至会提前除掉这些异己份子。

    和平时期,澳大利亚民众还能忍耐,可是到了战争时期,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在战火烧过来之前,澳大利亚民众也只是发发牢骚,然后想办法避免服兵役。当时,为了不服兵役,很多澳大利亚的年轻人以至故意摔断腿骨,到医院里住上几个月,出院后再来一次。

    等到战火烧上澳洲大陆,问题就变得复杂了。

    现实是,在二月份,就有很多大城市里的居民逃到偏远村镇,而这么做的目的就是避免服兵役。

    民众尚且如此,澳大利亚军队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打到第四次战役结束的时候,澳军投降的比例高达百分之七十,其中至少有八成是在未受伤的情况下投降的。大文学

    也就是说,半数以上的澳军官兵,只需逮住机会就会投降。

    澳大利亚军民不想打下去,美军肯定是独木难支。

    现实上,美军与澳军的矛盾早就迸发了出来,而且不仅仅是基层的矛盾,在高层也有非常严峻的矛盾。

    在二零五五年之前,最大的矛盾就是澳军要不要出国作战。

    虽然澳大利亚政府早就许诺向海外派兵,而且也这么做了,比如向大陆战场与中东战场派遣了二十个澳新师(由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军队混编而成的部队),出国参战的澳洲军人已经超过二十万,但是在澳军内部,反对出国作战的声音不断没有消失过,而且主要反对者就是澳军的高级将领。

    当然,澳军将领反对出国参战的主要原因不是不想打,而是觉得应该首先保卫本土。

    可是在基层,不愿意出国参战的澳军官兵占了绝大多数,而且主要原因就是不想在异国他乡为这场与他们无关的战争卖命。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澳军士气低落,与宣传有很大的关系。

    要知道,在前两次世界大战中,澳军都是最能打的部队。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澳军是英国远征军(当时澳大利亚还没有**,是英国的殖民地)中最强悍的部队,往往被派去执行最艰苦的作战任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澳军不断伴随美军作战,全程参与了太平洋战争,以至还在诺馒底登陆之前就参加了北非战争,随后参加了欧洲战争,数十万澳洲军人战死沙场。

    现实上,宣传并非主要问题。

    问题的根源,应该是复杂的民族结构。

    在前两次世界大战中,澳大利亚的民族结构比较单一,白人占了多数,其余少数也以黑人为主。更重要的是,在白人中,盎格鲁…撒克逊人占的比例最大,宗教信仰上又以新教为主,而英国与美国就是主要的新教国家。也就是说,在民族成分、宗教信仰等方面,当时的澳大利亚与英美同根同源。

    到了这次大战迸发的时候,白人仅占澳洲人口三分之一多一点。

    明显,在民族成分复杂、宗教信仰更复杂的情况下,澳大利亚很难统一思想,也就很难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这一现象,在战场上表现得极为明显。

    比如,在非伤员澳军战俘中,白人只有百分之十出头,另外接近百分之九十的都是有色人种。

    说白了,澳大利亚的少数民族最不想打这场战争。

    当时,澳军与美军的矛盾,也主要集中在澳军少数裔官兵与美军之间,特别是亚裔与南亚裔官兵与美军。

    狭义上,亚裔指的就是东亚的黄色人种。

    要知道,在战场上,美军的敌人就是黄皮肤的人,另外还有一些皮肤黝黑的南亚与中东国家的军人。

    明显,美军在本质上,不信任澳军中的亚裔与南亚裔官兵。

    反过来,澳军中的亚裔与南亚裔官兵同样不信任美军,特别是在遭到蔑视之后,更是觉得为美国卖命是最愚蠢的行为。

    当时,驻澳美军已经与澳军发生了数十次冲突,有的还演变成了暴力事件。

    最严峻的一次两军暴力冲突发生在二零五四年六月,起因是一名从所罗门群岛回到澳大利亚的美军军官在喝醉酒之后,与一群澳军的亚裔士兵发生争论,醉酒的美军军官在酒里开枪击毙了一名亚裔士兵,打伤了两人,然后乘同伴的车逃回军营。附近的澳军亚裔官兵听闻消息之后,当天晚上就包围了美军军营,要求美军交出杀人凶手。结果美军不但没有把凶手交出来,还把坦克开到军营门口,要挟要消灭围攻军营的澳军士兵。事态迅速恶化,在澳军宪兵赶到之前,双方已经交火,数十名澳军官兵被打死,美军也死伤十几人。最后那名肇事的美军军官被送回美国,军事法庭判其囚禁六个月。参与冲突的澳军中,有数百人被解除军籍,领头闹事的十四人都被判刑。

    这起事件,能够说影响极为恶劣。

    更要命的是,美军偏袒自己人的行为,在很大的程度上让澳军中的少数裔军人寒心,也就埋下了祸根。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美军高高在上的姿势,加上没有妥善处理内部矛盾,成为了引发澳军士气崩溃的间接导火索。

    能够说,打到第四次战役结束的时候,美澳联军已经战败了。

    问题是,与俄罗斯一样,澳大利亚当局依然执迷不悟,仍然认为澳大利亚没有战败,而且也不可能战败。

    可惜的是,澳大利亚没有俄罗斯的基础条件。

    作为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澳大利亚根本不可能在这场大风浪中平安到达彼岸。

    第四次战役结束之后,倒霉的只有一个人:美澳联军总司令赫里斯。

    在上任两个月之后,赫里斯被卢卡斯解职,顶替他的是澳军上将温斯顿,一个典型的新英格兰人。

    当时,温斯顿只是美澳联军的代总司令。

    马歇尔已经安排好了人选,即美国陆军五星上将杰克逊,而他当时是美军中唯一的黑人五星上将。

    当然,他也是美军历史上唯一的黑人五星上将。

    这个人事安排,能够说用心良苦,终究黑人也是有色人种,在澳大利亚也是少数,因而更有亲和力。

    问题是,杰克逊刚刚做了一个大手术,还躺在重症监护室里。

    要不然,温斯顿也不可能成为代总司令。

    第二百二十四章内耗

    第二百二十四章内耗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T!~!

    ..

第二百二十五章 陆军上岸

    收费章节(12点)

    第二百二十五章陆军上岸

    围攻悉尼的作战行动在五月五日开始,两天后就宣布结束。大文学

    虽然温斯顿上任之后,首先就去悉尼视察防务情况,要求守军官兵与悉尼共存亡,并且让美军以身作则,但是温斯顿的贵族作风,并没赢得澳军官兵的好感,大量少数裔军人对他并不感冒。

    结果,当四个美军师在城外与中国陆战队作战的时候,悉尼守备司令罗斯中将率领二十二个澳军师投降。罗斯投降的理由是:不想让这座文化名城遭到战火破坏,也不想让一千二百万居民遭受战火荼毒。

    这下,陆战队的战俘名单中又增添了三十四万澳军官兵与五万美军官兵。

    大战打了两年半,悉尼是第一座没有费一枪一弹就被队拿下的城市,也是第一座没有遭受战火荼毒的大城市。

    陆战队占领悉尼后,问题接踵而至。

    虽然澳大利亚不存在物资匮乏的问题,而且现在还是澳大利亚的秋季,但是控制一座大城市绝非易事,维持一千多万平民的日常生活也不简单。更要命的是,陆战队的战线拖得太长了。

    占领悉尼后,陆战队已经控制了澳大利亚东部四分之三的地区。

    要知道,直到这个时候,庞跃龙手里也只有二十八个陆战师,另外十二个陆战师还在所罗门群岛锻炼。

    这次,庞跃龙决定停下来等一等。

    有趣的是,牧浩洋这次却不想等,要求陆战队在五月底占领堪培拉、墨尔本与阿德莱德等地。

    虽然庞跃龙据理力争,但是牧浩洋给他指出了一条道路。

    除了把十二个陆战师派往澳大利亚进行战地锻炼之外,庞跃龙还能够调动已经在莫尔兹比港准备就绪的十个集团军。大文学

    魏成龙可是说到做到,说给十个集团军就给十个集团军。

    要知道,这可是五十万大军,而且都是在大陆战场磨练一年以上的王牌部队,战斗力极为强悍。

    问题是,庞跃龙最不想提到的就是陆军。

    在他看来,攻占澳洲就是陆战队的事,与陆军没有关系,因为前期准备工作全部由陆战队承担,陆军压根就没有关怀过这边的事情。现在眼看着就要取胜了,陆军来插这一脚,庞跃龙肯定不大愿意。

    可惜的是,不管他愿意还是不愿意,要在五月底之前打到阿德莱德,他就得用上这十个集团军。

    这次,部队不需要飞过来,能够在悉尼港上岸。

    罗斯中将投降的时候,没有让部队破坏港口,也没有破坏其他基础设备,基本上把悉尼完好无损的交给了中国陆战队。在见到罗斯的时候,庞跃龙也许诺,将保全悉尼,充分尊重与保护每一个悉尼居民的利益。当时,庞跃龙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进驻悉尼的官兵不得扰民。五月十日,庞跃龙亲身来到悉尼,组建了临时管理委员会,有三分之二的成员是悉尼市政府工作人员,他只安排了一名少将师长担任管理委员会主席,负责物资运送、社会治安等工作。

    这一天,运载着陆军作战部队的船队驶入了悉尼港。

    率先到达的是大名鼎鼎的第三十八集团军、第三十九集团军、第十五空降集团军与第逐个五集团军。明显,这是一支具有强大空中突击能力的部队,特别是第十五空降集团军,原本就是陆军中唯一的空降部队。

    现实上,魏成龙并没想过派部队去澳洲参战。

    在答应提供十个集团军的时候,魏成龙就想到,庞跃龙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让陆军参战。大文学结果就是,他把十个在大陆战场上作战时间最长的集团军派了过来,希望借此机会让这十个集团军好好休整一番。

    当然,魏成龙的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

    这十个集团军在二月中旬到达广州,不断等到四月中旬才乘船前往莫尔兹比港,呆了一周后才开赴澳洲战场。在广州停留的两个月里,虽然官兵都得留在驻地附近,保证在接到命令后的四个小时之内返回军营,没有能够回家休假,但是能够回国,还能去市区活动,已经让官兵非常满意了。现实上,在这两个月里,很多军人家属主动赶往广州,一时之间广州所有宾馆都是人满为患,简直是一房难求。搞到最后,陆军不得不跟驻地附近居民协商,为军人家属提供住宿。还好,军人的社会地位非常高,社会形象也非常好,居民不但愿意接待军人家属,而且都觉得有这样的职责与义务。军队优良的组织纪律也发挥了作用,五十万大军在广州呆了两个月,没有发生一起扰民事件,还主动协助附近的居民做了很多事,比如修缮道路等基础设备等等。

    开赴战场的时候,这十个集团军的精神面貌能够说是焕然一新。

    别忘了,从俄罗斯撤下来的时候,还是冬天,而广州的二月到四月已经是春天了。对于这些在冰天雪地里呆了好几个月的官兵来说,能够在风和日丽的南方住上两个月,绝对是最好的奖赏。

    可惜的是,魏成龙的另外一个如意算盘打空了。

    按照他的想法,如果庞跃龙不打算让陆军参战,他就在五月底、或者六月初把这十个集团军要回去,发动进军圣彼得堡的作战行动。结果,五月初,牧浩洋的一道命令,让十个集团军全都去了澳洲。

    要知道,这可是魏成龙手里最能打的十个集团军。

    除了前面提到的四个,另外六个是:第五十四集团军、第六十五集团军、第一五四集团军、第一六五集团军、第一三八集团军与第一三九集团军。也就是说,十个集团军中,有五个是在战前成立的王牌部队,另外五个也是战前就有的常设预备军,都是陆军中名副其实的王牌部队。

    要说什么的话,魏成龙只能说,他幸亏没有把第四十二集团军派回去。

    要知道,当时在俄罗斯战场上,只有第四十二集团军这一个王牌集团军了,而没有把第四十二集团军派回去,主要就是该集团军不是首批参战部队,而是在大陆战争打了大半年之后才上场的。

    当然,打到这个时候,集团军的番号也就仅仅是番号。

    即便是那些在战争迸发后成立的集团军,只需在大陆战场上磨练一年半载,也成了能征善战的王牌部队。

    拿到十个集团军,庞跃龙却高兴不起来。

    首先,在如何使用这些陆军部队的问题上,庞跃龙就与几个集团军司令产生了分歧。庞跃龙希望陆军去把分散部署在后方的陆战队替换下来,以便他能组织起进攻并里。明显,没有哪个集团军司令愿意这么做,都坚持认为应该去主要战场,而且不能把集团军拆散了投入战斗。

    一番争论之后,双方都做了让步。

    五个战前成立的王牌集团军去主战场,另外五个集团军则去替换后方的陆战队。

    庞跃龙没有拿军衔压人,终究他是陆战队大将,而集团军司令是陆军将领,背后还有魏成龙撑腰。再说了,庞跃龙与魏成龙的关系不算蹩脚,他也没有必要在如何使用陆军部队的问题上与魏成龙发生矛盾。

    等到这件事情确定下来时候,已经是五月十五日了。

    当时,另外六个集团军也已到达悉尼。

    按照庞跃龙的部署,进攻行动在五月二十日开始,在二十五万陆军的协助下,肯定能在十天之内扫荡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参与前线作战的五个集团军,必须在五月十九日夜间十点之前部署到位,并且做好战斗准备。另外五个集团军则必须在十八日部署到位,替换下十三个陆战师。

    当时,庞跃龙没有利用悉尼港,大部分军事物资依然在布里斯班上岸,再由运输机送往前线。主要就是,悉尼有一千多万平民,送往悉尼港的是民用物资,今后的民事救助行动将以悉尼为中心进行。说白了,悉尼太大了,就算把军事物资送到悉尼港,也要穿过城区才能送到郊外的机场上去。布里斯班就没有这些问题,物资在临时码头上岸后,能够间接运抵附近的野战机场。另外,对运输机来说,从前线飞往布里斯班,也就只比飞往悉尼多出二十分钟。

    安排妥当之后,庞跃龙才离开悉尼,返回布里斯班。

    陆战队的司令部在布里斯班,而庞跃龙就是前线总指挥。这次,他没有让司马文正负责前线指挥工作,不是他不信任司马文正,而是这次作战行动在策划阶段,从头到位都是他在负责,与司马文正没有半点关系。

    能够说,攻占澳洲,已经成了庞跃龙的人生理想,至少是短期理想。

    战场对面,温斯顿的处境就没有这么乐观了。

    杰克逊还在美国养病,温斯顿继续指挥美澳联军作战。悉尼不战而降之后,谁也不对未来抱希望。

    当时,美澳联军内部讨论得最多的话题不是如何守卫堪培拉、墨尔本与阿德莱德,而是要不要放弃澳洲大陆,撤离到塔斯马尼亚岛,以至撤离到新西兰,以免在这块守不住的战场上消耗太多兵力。

    主张撤离的人不在少数,可是不包括温斯顿。

    在温斯顿看来,作为职业军人,就应该坚守每一块阵地,而作为澳大利亚人,就应该保卫家园。

    可惜的是,持这种观点的,恐怕就只有他一个人了。

    第二百二十五章陆军上岸

    第二百二十五章陆军上岸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T!~!

    ..

第二百二十六章 战略进攻

    收费章节(12点)

    第二百二十六章战略进攻

    五月十八日,澳大利亚国会通过了迁都提案。大文学

    当天,澳大利亚总理、以及所有高级政府官员全部飞往塔斯马尼亚岛的霍巴特,国会议员等重要政治人物也在次日出发。只是,澳大利亚政府只在霍巴特带了一周,随后就转移到了惠灵顿。最后,澳大利亚总理、十多名部长、国会议长、党派领袖等三十多人,在美国成立了流亡政府。

    从时间上看,澳大利亚当局刚好套过一劫。

    五月二十日,队再次发动进攻。

    按照庞跃龙的部署,五个陆战师围攻堪培拉,三个集团军进攻墨尔本,另外五个陆战师与两个集团军向阿德莱德进军,还有五个陆战师负责攻占其他重要城镇,剩下的十三个陆战师充当预备队。

    这次,庞跃龙手里的兵力极为充足。

    要知道,十个集团军相当于二十五个陆战师。虽然有五个集团军留在后方,负责控制占领区,多出的五个集团军,也相当于十二个半陆战师了。也就是说,庞跃龙手里大约有八十万能够用于进攻的部队。

    之前的三次大规模地面战役中,庞跃龙的可用兵力都不到五十万。

    在打第四次战役的时候,他手里的可用兵力还不到四十万。

    在兵力充足的情况下,战术就愈加灵活了。

    当天,陆战队就包围了堪培拉,给了守军二十四小时,让守军做出选择,顺便让城区里的几十万平民撤离。

    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行政首都,不是大城市,人口也不是很多。

    当时,最适合攻打堪培拉的是陆军,而不是陆战队,因为陆军在悉尼上岸,间接开过去也就只有大概三百公里。大文学庞跃龙没有让陆军去攻打堪培拉,而是劳心费神的从后方以空运的方式派来五个陆战师,主要就是想让陆战队完成这场具有严峻政治意义的战斗,因为占领堪培拉,就意味着打败了澳大利亚。

    所幸的是,几个集团军军长没有反对。

    不管怎么说,陆战队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陆军过来只是扫荡残敌,能够参战就非常不错了。再说了,对几个集团军来说,登上澳洲大陆,等于在集团军的战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已经让几个司令官非常满意了。要知道,战后肯定会大裁军,绝大部分部队都会被裁减掉,而能够保留下来的,绝对是战功最多、表现最好、经历最丰富的部队,因而参与澳洲会战有非常严峻的意义。

    这次,陆战队依然想兵不刃血的拿下堪培拉。

    可惜的是,堪培拉的守军没有投降,只是在陆战队给出的二十四小时之内,让三十多万妇女、儿童与老人撤了出去。

    澳军没有投降,主要就是温斯顿就在堪培拉,而且亲身指挥澳军作战。

    结果就是,攻打堪培拉,成为自布里斯班战役之后,打得最激烈的一场城市攻坚战,不断持续到五月二十七日,在温斯顿被一枚炸弹送去见上帝之后,接替他的埃弗里少将才打出了白旗。

    这个时候,陆军已经攻占了墨尔本。

    与陆战队一样,陆军在包围了墨尔本之后,给了守军二十四小时,让守军投降,或者疏散平民。

    当时,墨尔本的守军首先疏散了平民,似乎打算与墨尔本共存亡。

    二十四小时一过,三个集团军就发动了进攻,首先进行了长达八个小时的炮火准备。

    这一招是从俄罗斯战场上带来的,在攻打一些俄罗斯城市的时候,中国陆军的炮火准备以至长达二十四小时。大文学

    结果,等到陆军开始地面推进的时候,墨尔本的守军投降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国陆战队还从没在攻打城市的时候进行过如此长的炮火准备,很多时候以至没有进行炮火准备。澳军明显被八个小时的炮火打击给击溃了,也就非常理智的选择了投降。

    在阿德莱德,战斗在二十一日才打响,主要是陆军与陆战队是初次协同作战。

    在围困了阿德莱德之后,陆军与陆战队在谁主攻的问题上产生了争论,两名集团军司令与三名陆战师师长(陆战师师长也是少将军衔)决定抓阄,最后由第三十八集团军与第七陆战师主攻。

    这场战斗打得有点混乱,但是不影响结果。

    五月二十四日,阿德莱德守备司令部被攻陷,第三十八集团军的地面突击部队与第七陆战师的空中突击部队几乎同时到达,还差点发生误会,即双方都认为对方是前来保卫司令部的澳军。

    打了胜仗,并不意味着麻烦就没有了。

    当时,在谁攻占澳军司令部的问题上,陆军与陆战队争论不下,关键就是谁有权拥有缴获的澳军军旗。第三十八集团军认为是他们攻进了澳军司令部,而第七陆战师则认为是他们首先占领了制高点。

    这件事,后来还闹到了牧浩洋那里去。

    牧浩洋的处理办法很简单,让人仿制了两面澳军军旗,一面给第三十八集团军,一面给第七陆战师,而真品则交给了国家军事博物馆。

    阿德莱德发生的这些事情,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不久之后,十个集团军被派回大陆战场,就与此事有关。

    能够说,阿德莱德的战斗,把陆军与陆战队的矛盾全部暴露了出来,这两支地面部队似乎就像油跟水一样,永远也融合不到一起,碰到一起就会出问题,而且往往会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搞成天大的麻烦。

    此后,虽然陆军与陆战队多次合作,但是不断秉承着一个原则,即在同一个战场上,要么是陆军为主、要么是陆战队为主,即便混编作战,也得首先明确指挥权限,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当然,在绝大部分时候,仍然是各打各的。

    现实上,阿德莱德发生的事情,也有正面作用。比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