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燃烧的海洋-第3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付负隅顽抗的俄军,最好的办法就是包围封锁。这一招,在随后的战斗中,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

    以阿克托别的守军来说,只需围困持续一周,恐怕就会出现人吃人的惨剧。

    要知道,严寒只是减弱了,十二月六日的平均气温仍然在零下二十度左右,夜间的最低气温低于零下三十五度。俄军已经耗光了给养,以至拆掉了木制结构的民房,以便获得取暖用的木材。在如此寒冷的环境下,没有食物供应,就算是最耐寒的俄罗斯人,也就只能坚持两到三天。

    现实上,严寒帮了队大忙。

    当然,这也带来了一些客观上的问题。比如在推进的时候,前线部队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兵力用于作战,其他的官兵都在做另外一件事:把物资送到前线去。也就是说,前线部队的主要任务,成了后勤保障。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严寒导致空运几乎瘫痪。

    当时,只有通过道路向前线运送物资,而前线部队又没有配备足够多的运输车辆,也就只能拿地面战平台来运送物资。

    现实证明,地面战平台本身就是不错的运输工具。

    比如,一辆多用途平台能够在载员舱内运载五吨物资,还能在车体上以外挂的方式运载十吨物资。因为换上了适合在雪原作战的软质宽履带,所以在装载了十五吨物资后,多用途平台的通过能力依然超过了轮式车辆,以至能够离开公路,把物资送到一些公路没有到达的战场上去。返回的时候,多用途平台还能够运送战俘。即在关闭了乘员舱与载员舱之间的通道之后,能在载员舱里塞近十名、以至十二名战俘,而且不用安排押送人员,战俘在密闭的舱室里想造反都不可能。

    当时,对队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保证前线进攻部队的步调一致。

    能够说,这是一个让各级指挥官都伤透了脑筋的严峻问题。

    主要就是,哈萨克斯坦的西北地区本来就比较偏远,除了阿克劳、乌拉尔与阿克托别这三座大城市之外,其余的都是小城镇,而且在阿克托别州,很多小城镇的间隔距离在一百公里以上。

    要知道,这是队进攻的主要方向,也是当时的主战场。

    这下,问题就出来了。

    在白茫茫一片的雪原上,前进的部队很容易迷失方向,当时又没有卫星导航系统,而且时不时刮过来的暴风雪让指南针都成了摆设。至于无线电定位,更是靠不住,因为暴风雪对无线电信号产生了严峻干扰。

    结果就是,很多部队根本就不知道该向哪个方向前进,只能蒙着头往前推进。

    有的时候,以至是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去。

    当然,由此产生的问题,也就层出不穷了。

    比如,十二月七日,第一三九集团军的一支突击集群蒙着头往西走了大半天,停下来的时候才发觉附近有俄军的防御阵地,随即就发起进攻,等到歼灭了俄军,才发觉他们已经到了离伏尔加河不到两百公里的乌伊尔,而且被他们击溃的是俄军第三近卫装甲师,被他们占领的是该师的师部也就是说,该部队比原定计划多向西前进了差不多两百公里,而且不知不觉的突破了俄军的三道防线,附近至少有八个俄军师,而且离他们最近的一支俄军装甲部队就在北面不到十公里处。所幸的是,突击集群的指挥官非常沉着冷静,在下令炸毁了俄军师部之后,就地释放了上千名战俘,然后带着一百多名俄军军官撤了回来,在当天晚上与另外一支部队会合。

    只是,并非所有部队都有这么好的运气。

    十二月八日,一支负责向前线运送物资的突击集群就迷失了方向,结果向西多走了一百多公里,一头钻进了由俄军四个师守卫的防线,其中还一个俄军近卫装甲师,在新纳杰日金卡附近与俄军激战。幸亏这是一支突击集群,而不是后勤运输部队,有数十辆反装甲平台与上百辆多用途平台,而且除了没有让步兵随行之外,其他都是作战配制,照顾了足够充足的弹药。更重要的是,当时运送的物资中,有几十桶润滑油。在被俄军围困之后,该突击集群的指挥官一面组织防御,一面呼叫后方支援。因为电台无法正常工作,所以指挥官下令点燃了润滑油,以最原始的方式向附近的友军求援。其实,当时离他们最近的友军差不多在两百公里之外,根本看不到润滑油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所幸的是,正好有一架空军的侦察机从战场上空飞过,红外照相机拍下了火源。按照哪里有战斗就去哪里的原则,第一三八集团军在当天傍晚派了两支突击集群过去一探究竟,并且在晚上与被围部队会合,把受困已达十四个小时的友军救了回来。撤离的时候,这支突击集群抛弃了运载的所有物资,有一百多名官兵在战斗中阵亡。

    能够说,类似的事情每天都会发生。

    只是,魏成龙没有让部队停止进攻,因为没有这个必要。

    第一百六十九章乱战

    第一百六十九章乱战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T!~!

    ..

第一百七十章 崩溃

    第一百七十章崩溃

    能够说,十二月前二十天,大陆战场上的局势非常混乱。大文学

    队的指挥官不知道前方的部队打到哪了,俄军指挥官也不知道防线在哪,双方以至不清楚接下来该怎么办。

    比如,在十二月十日,魏成龙就给第一三八与第一三九集团军司令官下了命令,让他们把指挥权下放给各突击集群指挥官,只给各突击集群安排推进目标,让前线指挥官来决定该怎么打。

    当然,绝对不是胡乱打一通就了事。

    因为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即不可能集中兵力扯开俄军的防线,而且就算扯开了俄军的防线也很难纵深突击,所以在进攻的时候,突击集群的指挥官必须注意一点,即随时与邻近的部队保持联系。

    也就是说,队基本上是平行着向前推进。

    能够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任何大纵深突击都有可能导致前后部队断挡。

    当时,布鲁希洛夫也向前线部队下达了同样的命令,即让前线指挥官决定怎么打。

    对俄军来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无法形成统一战线的情况下,前线部队就只能各自为战。

    如此一来,战斗胜负主要就看前线军官,特别是战地军官的才能了。

    明显,这不是队的弱项。

    要知道,到大战迸发的时候,中国陆军中的基层军官,至少有百分之八十参加过第二次印度洋战争,有着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到二零五三年底,基层军官的参战比例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而且大部分都是从大陆战场上的几个集团军里提拔起来的,主要来自五个主力集团军。在发动战略进攻前的几个月,戚凯威还特地成立了一个军官培训学校,让那些有资格成为基层军官的士兵接受培训,然后把他们晋升为军官。至于从正规军校毕业的军官,大多被戚凯威留在了后方,或者派往其他战场。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而且是从基层做起的军官,戚凯威非常清楚,有才能的士兵绝对比呆子有用,而且这些士兵在晋升为军官之后返回原部队,有更好的人缘基础。

    破格提拔士兵为军官,能够说是中国陆军在这场战争中的一大特色。

    要知道,直到战争结束,美军都坚持使用军校培养的军官,只提拔了一些经验丰富的士官,很少让士兵间接成为军官。

    当然,这也与中美两军的体制不同。

    美军是“军官与士官”双晋升体制,军官与士官有着极为明确的任务分工,一支部队的灵魂是军士长,而不是军官。在中国陆军中,士官主要是技能型军人,没有军士长,军官就是军队的灵魂。

    能够说,这种混战的场面,对队较为有利。

    只是,有一个问题一直无法得处理,即在无法突破俄军防线的情况下,也就不可能大规模歼灭俄军有生力量。

    虽然打到十二月十日的时候,队收留的战俘已经超过五十万,但是仅占俄军前线兵力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说,还有两百多万俄军没有被消灭,而且这些俄军正在稳步向西撤离。

    把俄军赶出哈萨克斯坦,绝对不是戚凯威想要的结果。

    在他的计划中,至少要在哈萨克斯坦打一场决定性的歼灭战,阻止俄军主力撤离到伏尔加河西岸。

    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就算把俄军赶出了哈萨克斯坦,也算不上胜利。

    要知道,这将意味着,在进军伏尔加河西岸的时候,队将遇到更大的阻力,以至得因而推迟进攻行动。

    问题是,当时根本没有较好的处理办法。

    到了十二月十一日,戚凯威与魏成龙都不得不考虑,是不是应该停止进攻,等到恶劣天气过去之后再继续前进。

    当时,队差不多已经控制了乌拉尔河东岸地区,虽然还没有到达乌拉尔河,但是只需继续推进,俄军就会撤离到乌拉尔河西岸。大文学更重要的是,此时乌拉尔河已经封冻,俄军能够非常方便的撤离。

    所幸的是,遇到麻烦的不仅仅是队。

    现实上,在十二月七日,布鲁希洛夫就在考虑,要不要把部队撤离到乌拉尔河西岸,然后通过炸碎乌拉尔河冰盖,来阻止队。

    只是,他没有立即付诸行动,因为俄罗斯总统在十二月四日就要求前线部队死守。

    明显,这是政治影响军事的典型案例。

    不管有没有暴风雪,俄军守住乌拉尔河东岸的把握都非常苍茫,布鲁希洛夫早就制订了沿乌拉尔河布防的作战计划。可是在政治上,这却行不通,因为撤离到乌拉尔河西岸,意味着美军将投入战斗,而美军司令官诺日罗夫上将早就表示,美军要到二零五四年才能投入战斗,因而俄军必须在乌拉尔河东岸坚守一个月。不管是尊重盟友、还是为了博得美国更有力的支持,俄罗斯总统支持诺日罗夫,要求布鲁希洛夫在乌拉尔河东岸死守,绝对不能在新年之前撤离。

    现实上,关键就在诺日罗夫与布鲁希洛夫之间。

    在洛布鲁克遇难后,马歇尔挑选了有俄罗斯血统的诺日罗夫出任美军总司令,并且同时晋升他为陆军上将。马歇尔此举,也主要是为了处理美俄军事合作的问题,终究一个能说俄语的美军将领能博得俄军的好感。

    当然,诺日罗夫确实有一些才能,至少在到达莫斯科之后,立即就成了俄罗斯总统最信任的人。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谁来担任美俄联军总司令?

    如果不是俄军高层坚定反对,俄罗斯总统很有可能任命诺日罗夫为总司令。

    问题是,虽然布鲁希洛夫保住了自己的位置,但是他与诺日罗夫的矛盾也上升成为了俄军与美军的矛盾。

    当时,布鲁希洛夫希望美军能够加强俄军的防线。

    如此一来,就得让美军分批投入战斗,即分散到各个战场上去。

    明显,诺日罗夫不肯这么做,连马歇尔都不答应,而是坚持认为,美军应该在某一个战场上作战,并且成为绝对的主力。至于把美军一个师一个师的派往战场,诺日罗夫根本就没有考虑过。

    为了这件事,布鲁希洛夫没有少跟诺日罗夫打嘴仗。

    可惜的是,每次闹起来之后,俄罗斯总统都偏向于诺日罗夫,让布鲁希洛夫无法以总司令的身份调动美军。

    闹到最后,布鲁希洛夫不得不妥协。

    不管怎么说,队就快要打过来了,就算不能让美军去加强防线,也能让美军发挥作用。

    结果就是,美军被派去守卫乌拉尔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的地区。

    这不是布鲁希洛夫的安排,而是诺日罗夫向俄罗斯总统请求后得到的结果。

    当时,还是十一月初。

    也就是说,当时布鲁希洛夫、诺日罗夫都没有想到,十一月底会遭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风雪。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诺日罗夫算计得非常精明。

    在他看来,队在突破了俄军设在乌拉尔河东面纵深达到四百公里的防区之后,已是强弩之末,即便能够打到乌拉尔河,也没有冲击力了。美军能够凭仗乌拉尔河,毫无悬念的守住防线。如果俄军在防御作战中有较为突出的表现,给队制造了不少麻烦,美军还能发起反击。

    也就是说,最艰苦的任务都留给了俄军,美军将坐享其成。

    现实上,如果没有这场暴风雪,诺日罗夫很有可能得逞。

    要知道,他手里拥有三十个美军师,还有大批辅助人员,总兵力超过六十万,足以在乌拉尔到阿特劳的战线上发动战略反击。大文学

    可惜的是,暴风雪改变了一切。

    俄军没有守住乌拉尔河东岸的防区,以至没有给队制造多少麻烦,就这么撤离到了乌拉尔河附近。

    虽然暴风雪也给队制造了麻烦,但是诺日罗夫必须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即队在平推了差不多四百公里之后,将以较为完备的作战能力面对美军,没有给美军留下发动反击的机会。

    此外,还有一个更让诺日罗夫头痛的问题:蜂拥而至的两百多万俄军。

    要知道,这是两百多万张要吃饭的嘴

    搞得不好的话,这些又冷又饿,而且恐慌到了极点的俄军将冲垮美军的防线,以至有可能迸发兵变。

    背上这个负担,美军还能作战吗?

    正是如此,诺日罗夫坚定反对俄军撤离到乌拉尔河以西,并且影响了俄罗斯总统,让总统间接下令,让俄军死守每一寸阵地。

    明显,这处理不了问题。

    死守每一寸阵地,就是让两百多万俄军官兵在饥寒交迫中等死。

    俄军官兵中,不乏爱国者,也不缺少作战的勇气,可是他们首先面对的不是敌人,而是暴风雪带来的严寒与饥饿。如果能够与敌人作战,他们不会退却,会为了自己的祖国坚守每一块阵地。可是他们不是在面对敌人作战,而是在面对无法战胜的自然力量,以及那道让他们等死的命令。

    结果就是,俄罗斯总统下达的命令,摧毁了两百多万俄军官兵最后一点斗志与士气。

    现在,不是布鲁希洛夫命令俄军后撤,而是两百多万俄军官兵不顾一切的涌向已经冰冻住的乌拉尔河。

    第一百七十章崩溃

    第一百七十章崩溃

    第一百七十章崩溃

    能够说,十二月前二十天,大陆战场上的局势非常混乱。

    队的指挥官不知道前方的部队打到哪了,俄军指挥官也不知道防线在哪,双方以至不清楚接下来该怎么办。

    比如,在十二月十日,魏成龙就给第一三八与第一三九集团军司令官下了命令,让他们把指挥权下放给各突击集群指挥官,只给各突击集群安排推进目标,让前线指挥官来决定该怎么打。

    当然,绝对不是胡乱打一通就了事。

    因为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即不可能集中兵力扯开俄军的防线,而且就算扯开了俄军的防线也很难纵深突击,所以在进攻的时候,突击集群的指挥官必须注意一点,即随时与邻近的部队保持联系。

    也就是说,队基本上是平行着向前推进。

    能够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任何大纵深突击都有可能导致前后部队断挡。

    当时,布鲁希洛夫也向前线部队下达了同样的命令,即让前线指挥官决定怎么打。

    对俄军来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无法形成统一战线的情况下,前线部队就只能各自为战。

    如此一来,战斗胜负主要就看前线军官,特别是战地军官的才能了。

    明显,这不是队的弱项。

    要知道,到大战迸发的时候,中国陆军中的基层军官,至少有百分之八十参加过第二次印度洋战争,有着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到二零五三年底,基层军官的参战比例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而且大部分都是从大陆战场上的几个集团军里提拔起来的,主要来自五个主力集团军。在发动战略进攻前的几个月,戚凯威还特地成立了一个军官培训学校,让那些有资格成为基层军官的士兵接受培训,然后把他们晋升为军官。至于从正规军校毕业的军官,大多被戚凯威留在了后方,或者派往其他战场。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而且是从基层做起的军官,戚凯威非常清楚,有才能的士兵绝对比呆子有用,而且这些士兵在晋升为军官之后返回原部队,有更好的人缘基础。

    破格提拔士兵为军官,能够说是中国陆军在这场战争中的一大特色。

    要知道,直到战争结束,美军都坚持使用军校培养的军官,只提拔了一些经验丰富的士官,很少让士兵间接成为军官。

    当然,这也与中美两军的体制不同。

    美军是“军官与士官”双晋升体制,军官与士官有着极为明确的任务分工,一支部队的灵魂是军士长,而不是军官。在中国陆军中,士官主要是技能型军人,没有军士长,军官就是军队的灵魂。

    能够说,这种混战的场面,对队较为有利。

    只是,有一个问题一直无法得处理,即在无法突破俄军防线的情况下,也就不可能大规模歼灭俄军有生力量。

    虽然打到十二月十日的时候,队收留的战俘已经超过五十万,但是仅占俄军前线兵力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说,还有两百多万俄军没有被消灭,而且这些俄军正在稳步向西撤离。

    把俄军赶出哈萨克斯坦,绝对不是戚凯威想要的结果。

    在他的计划中,至少要在哈萨克斯坦打一场决定性的歼灭战,阻止俄军主力撤离到伏尔加河西岸。

    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就算把俄军赶出了哈萨克斯坦,也算不上胜利。

    要知道,这将意味着,在进军伏尔加河西岸的时候,队将遇到更大的阻力,以至得因而推迟进攻行动。

    问题是,当时根本没有较好的处理办法。

    到了十二月十一日,戚凯威与魏成龙都不得不考虑,是不是应该停止进攻,等到恶劣天气过去之后再继续前进。

    当时,队差不多已经控制了乌拉尔河东岸地区,虽然还没有到达乌拉尔河,但是只需继续推进,俄军就会撤离到乌拉尔河西岸。更重要的是,此时乌拉尔河已经封冻,俄军能够非常方便的撤离。

    所幸的是,遇到麻烦的不仅仅是队。

    现实上,在十二月七日,布鲁希洛夫就在考虑,要不要把部队撤离到乌拉尔河西岸,然后通过炸碎乌拉尔河冰盖,来阻止队。

    只是,他没有立即付诸行动,因为俄罗斯总统在十二月四日就要求前线部队死守。

    明显,这是政治影响军事的典型案例。

    不管有没有暴风雪,俄军守住乌拉尔河东岸的把握都非常苍茫,布鲁希洛夫早就制订了沿乌拉尔河布防的作战计划。可是在政治上,这却行不通,因为撤离到乌拉尔河西岸,意味着美军将投入战斗,而美军司令官诺日罗夫上将早就表示,美军要到二零五四年才能投入战斗,因而俄军必须在乌拉尔河东岸坚守一个月。不管是尊重盟友、还是为了博得美国更有力的支持,俄罗斯总统支持诺日罗夫,要求布鲁希洛夫在乌拉尔河东岸死守,绝对不能在新年之前撤离。

    现实上,关键就在诺日罗夫与布鲁希洛夫之间。

    在洛布鲁克遇难后,马歇尔挑选了有俄罗斯血统的诺日罗夫出任美军总司令,并且同时晋升他为陆军上将。马歇尔此举,也主要是为了处理美俄军事合作的问题,终究一个能说俄语的美军将领能博得俄军的好感。

    当然,诺日罗夫确实有一些才能,至少在到达莫斯科之后,立即就成了俄罗斯总统最信任的人。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谁来担任美俄联军总司令?

    如果不是俄军高层坚定反对,俄罗斯总统很有可能任命诺日罗夫为总司令。

    问题是,虽然布鲁希洛夫保住了自己的位置,但是他与诺日罗夫的矛盾也上升成为了俄军与美军的矛盾。

    当时,布鲁希洛夫希望美军能够加强俄军的防线。

    如此一来,就得让美军分批投入战斗,即分散到各个战场上去。

    明显,诺日罗夫不肯这么做,连马歇尔都不答应,而是坚持认为,美军应该在某一个战场上作战,并且成为绝对的主力。至于把美军一个师一个师的派往战场,诺日罗夫根本就没有考虑过。

    为了这件事,布鲁希洛夫没有少跟诺日罗夫打嘴仗。

    可惜的是,每次闹起来之后,俄罗斯总统都偏向于诺日罗夫,让布鲁希洛夫无法以总司令的身份调动美军。

    闹到最后,布鲁希洛夫不得不妥协。

    不管怎么说,队就快要打过来了,就算不能让美军去加强防线,也能让美军发挥作用。

    结果就是,美军被派去守卫乌拉尔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的地区。

    这不是布鲁希洛夫的安排,而是诺日罗夫向俄罗斯总统请求后得到的结果。

    当时,还是十一月初。

    也就是说,当时布鲁希洛夫、诺日罗夫都没有想到,十一月底会遭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风雪。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诺日罗夫算计得非常精明。

    在他看来,队在突破了俄军设在乌拉尔河东面纵深达到四百公里的防区之后,已是强弩之末,即便能够打到乌拉尔河,也没有冲击力了。美军能够凭仗乌拉尔河,毫无悬念的守住防线。如果俄军在防御作战中有较为突出的表现,给队制造了不少麻烦,美军还能发起反击。

    也就是说,最艰苦的任务都留给了俄军,美军将坐享其成。

    现实上,如果没有这场暴风雪,诺日罗夫很有可能得逞。

    要知道,他手里拥有三十个美军师,还有大批辅助人员,总兵力超过六十万,足以在乌拉尔到阿特劳的战线上发动战略反击。

    可惜的是,暴风雪改变了一切。

    俄军没有守住乌拉尔河东岸的防区,以至没有给队制造多少麻烦,就这么撤离到了乌拉尔河附近。

    虽然暴风雪也给队制造了麻烦,但是诺日罗夫必须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即队在平推了差不多四百公里之后,将以较为完备的作战能力面对美军,没有给美军留下发动反击的机会。

    此外,还有一个更让诺日罗夫头痛的问题:蜂拥而至的两百多万俄军。

    要知道,这是两百多万张要吃饭的嘴

    搞得不好的话,这些又冷又饿,而且恐慌到了极点的俄军将冲垮美军的防线,以至有可能迸发兵变。

    背上这个负担,美军还能作战吗?

    正是如此,诺日罗夫坚定反对俄军撤离到乌拉尔河以西,并且影响了俄罗斯总统,让总统间接下令,让俄军死守每一寸阵地。

    明显,这处理不了问题。

    死守每一寸阵地,就是让两百多万俄军官兵在饥寒交迫中等死。

    俄军官兵中,不乏爱国者,也不缺少作战的勇气,可是他们首先面对的不是敌人,而是暴风雪带来的严寒与饥饿。如果能够与敌人作战,他们不会退却,会为了自己的祖国坚守每一块阵地。可是他们不是在面对敌人作战,而是在面对无法战胜的自然力量,以及那道让他们等死的命令。

    结果就是,俄罗斯总统下达的命令,摧毁了两百多万俄军官兵最后一点斗志与士气。

    现在,不是布鲁希洛夫命令俄军后撤,而是两百多万俄军官兵不顾一切的涌向已经冰冻住的乌拉尔河。

    第一百七十章崩溃

    第一百七十章崩溃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T!~!

    ..

第一百七十一章 大规模投降

    第一百七十一章大规模投降

    俄军崩溃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可是这么快就丧失了斗志,多少有点出人意料。大文学

    十二月十二日,前线侦察部队证明了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即乌拉尔河东岸的两百多万俄军正不顾一切的涌向乌拉尔河。

    只是,驱逐他们的不是热腾腾的菜汤,而是冷漠的重机枪。

    在乌拉尔河西岸的河滩上,俄军宪兵部队沿着数百公里的河道,在三十多处主要渡河地点架起了数百挺重机枪,然后用高音喇叭命令溃退的俄军官兵返回阵地,不得擅自退回到乌拉尔河西岸。

    只是,风声淹没了宪兵的喊话声。

    直到重机枪喷出火舌,把成千上万发收割生命的子弹射向昔日的战友,惊慌失措的俄军官兵才猛然反应过来。

    后方,也是死路一条。

    这一场景,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并不少减。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军宪兵就多次用重机枪阻止进攻部队后撤,并且冷漠的处决了所有在进攻中逃跑的士兵。在被俄罗斯人认为是“伟大的卫国战争”中,苏联红军也多次用重机枪把刚刚招募的新兵赶上战场,特别是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成千上万刚刚穿上军服的红军官兵就这么被送到了前方是德军重机枪、后方是红军重机枪的战场上,不断刷新着这场惨烈会战的伤亡纪录。

    似乎,在俄罗斯的历史中,强迫血肉之躯的士兵去流血牺牲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

    因为在俄罗斯战败之前,俄官方烧毁了所有与这场战斗有关的资料,所以无法确切的知道有多少俄军官兵死在了宪兵的手里。只有一点能够肯定,俄军宪兵的这种做法,毁灭了两百多万俄军官兵的最后一线希望。

    在无法与敌人作战、又无法撤离的情况下,不再战斗成为俄军唯一的选择。

    这个时候,魏成龙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战地宣传。

    当天,中国陆军就出动了数十架大型无人机,而且在这些无人机上安装了高音喇叭,让其在低空飞行,向乌拉尔河东面的俄军官兵宣扬队优待俘虏的政策,播放战俘营里有温暖的被窝、可口的食物、足够的药品等消息,并且鼓舞俄军官兵向东前进,不再为万恶的美帝国卖命。

    第二天,运输机开始在战场上空撒布宣传传单。

    当时,后方已经印制了大批传单,主要就是宣传后方的生活条件有多好。这些传单原本计划用在西伯利亚战场上,因为那边的俄军几乎都是预备部队,素质非常低下。结果,被魏成龙首先用在了乌拉尔战场上。

    做完这些事,队要做的,就是做好收留战俘的准备工作。

    接下来的几天里,主动向队投降的俄军超过了一百八十万,没有投降的俄军也多半是无法活动的伤员与病号。当时,一些俄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