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燃烧的海洋-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想法,及时逃到戈兰高地上空。两架52没有追击,在向附近的地面部队报告了以军直升机的坠落地点后,返回了基地。

    这场并不激烈的空战,点燃了当天的直升机大空战。

    仅仅一个小时后,两架飞往战区的AH…64D再次遭遇埋伏在途中的两架52。因为以色列飞行员及时现了敌机,而且及时进行了规避,使52射的TY…100全部脱靶,但是在近距离缠斗中,AH…64D基本上没有优势。原因很简单,AH…64D携带了太多的反装甲弹药,而52是轻装上阵。最终两架AH…64D都被击落,只有一架52负伤,并且坚持着返回了基地。

    九点半左右,双方第三次交战的结果也差不多。

    在执行攻击任务的时候,AH…64D一般不携带对空弹药,只能用反坦克导弹、火箭弹与三十毫米链式炮攻击敌机,而52的主要武器是TY…100轻型空对空导弹,还有一门三十毫米航炮。更重要的是,AH…64D的主要任务不是争夺树梢高度的制空权,而52却是有备而来。

    三场空战,以色列损失了五架AH…64D,而叙利亚只有一架52受损。

    以色列空军立即吸取教训,把双机编队改为四机编队,两架执行攻击任务的AH…64D在前方yi52出现,而两架携带对空弹药护航的AH…64D在后方掩护,以反伏击的方式对付52。

    十一点的第四场空战,以色列空军的战术挥了作用。

    两架52在伏击前方的AH…64D的时候,遭到另外两架AH…64D伏击,一架被“响尾蛇”空对空导弹击落,另外一架被三十毫米链式炮击落名叙利亚飞行员有三人成功逃生。

    当时,以色列空军没有专门为武装直升机研制的“毒刺”导弹,只能使用“响尾蛇”。

    半个小时后,又有两架52在伏击时遭到AH…64D反伏击,其中一架被空对空导弹打得凌空爆炸,另外一架在返回基地途中坠毁。虽然AH…64D的作战效率大幅度降低,但是至少解决了部分问题。

    下午,叙利亚也改变了战术,增大了伏击机群的规模。

    大概下午…左右架AH…64D与四架52遭遇,双方都呼叫了支援,半个小时内各有八架AH…64D与六架52赶到。

    这场战斗,把当天的直升机空战推上了巅峰。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缠斗,以色列损失了四架AH…64D,叙利亚损失了三架52。因为遭受了较为惨重的损失,以色列没再出动直升机打击叙利亚的装甲部队,所以当天的直升机空战就此结束。

    从战果上看,叙利亚占优势。

    可问题是,叙利亚武装直升机的数量本来就比较少,根本打不了消耗战。

    损失七架52,还有一架受损,等于损失了四分之一的作战能力,而以色列损失了九架AH…64D,不到机群规模的十分之一。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双方的武装直升机又交手数次。

    事实上,从这二日的战斗就看得出来,直升机的空战以遭遇战为主,很难进行有效的组织与准备。在遭遇战中,飞行员的素质比直升机的性能更加重要,而且很多时候运气往往决定了最终结果。

    更重要的是,这天的战斗,预示着武装直升机即将成为历史。

    原因很简单,在十月三日,以色列与叙利亚不约而同的不再用武装直升机去对付敌人的武装直升机,而是增强了制空力量,即用战斗机去对付敌人的武装直升机。仅在三日,叙利亚的战斗机就击落了三架AH…64D,而且都是用格斗导弹收获的战果。同一天,还有两架被叙利亚陆军的高射炮击落。

    虽然从十月四日开始,以色列增强了武装直升机的出动量,但是也改变了战术,即在尽量夺取制空权的情况下,让武装直升机在敌野战防空系统外开火,主要使用射程过十公里的反坦克导弹。

    在随后的戈兰高地保卫战中,以军直升机更是集中在战线后方活动。

    如此一来,武装直升机就成为了运载反装甲弹药的空中平台,不再是具有高度威胁的低空打击力量。

    当然,在这两天的空中反击中,以色列国防军也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根据以色列公布的战报,仅在十月二日就摧毁了近三百领叙军坦克,重创了靠前部署的两个叙军主力师。在十月三日,以军武装直升机还摧毁了一百多辆叙军坦克,迫使叙军放弃了计划于当天晚上动的进攻。

    暂且不说这些战报有没有水分,有一点很明确,以色列的反击挥了作用。

    要知道,如果不是以军的空中反击,叙利亚军队将于十月三日夜间、最迟四日凌晨动进攻。

    受此影响,叙利亚军队把进攻时间延迟到了十月四日夜间。

    因为叙利亚军队的实际情况远比戚凯威预料的糟糕,特别是前线的两个主力师,根本没能按计划完成进攻前的准备工作,所以直到十月五日凌晨两点,叙利亚总参谋部才下达了进攻命令。

    从巴拉姆动的地面反击算起,叙利亚国防军用了两周时间才恢复元气。。。T!~!

    ..

第二十九章 血战戈兰高地

    第二十九章血战戈兰高地

    叙利亚军队的进攻算不上犀利,但是非常坚决。

    在戚凯威看来,叙军最大的问题就是呆板,过于重视教条。比如在作战计划中,规定炮火准备时间为两个小时,结果已经进入进攻阵地的叙军全部按兵不动,而不是趁此机会向前推进。

    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叙军动进攻后,立即遭到了以军的猛烈反击。

    根据以军的作战记录,在守轮交战中,第七装甲旅的一名连长驾驶“梅卡瓦5”型主战坦克,在十分钟内连续击毁了五辆叙军坦克,其中一次的交战距离高达三千八百米,另外四次的交战距离也在两千米以上。

    天亮前的两个多小时内,叙军至少损失了三百辆主战坦克,两个主力师几乎被打残。

    只是,叙军没有停下来。

    天亮后不久,替补上去的第三装甲师突破了以军的外围防线,并且在清晨的战斗中围歼了第七装甲旅的一个坦克营,摧毁了近三十辆“梅卡瓦5”型主战坦克,还缴获了一辆出故障的主战坦克。

    可以说,幸亏是戚凯威部署与指挥了这场战斗。

    因为非常了解叙利亚军队,所以在部署的时候,戚凯威把第三装甲师与第七装甲师放在了后面,作为第二梯队,而顶在前面的是两个以装备T…72与0S为主的装甲师。说直接一点,就是拿这两个装甲师去当牺牲品,消耗以军的弹药,同时尽可能的推进战线,到达以军防线附近后,再让第三装甲师与第七装甲师上阵,尽可能的缩短两个主力装甲师的突击距离。

    这么部署,也有装备的原因。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T系列坦克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即坦克炮的俯仰角太小,不适合在复杂地形下作战。与之相比,24式与04式坦克炮的俯角达到了负的十四度、仰角达到了三十七度,不但远远过了T系列主战坦克,在第四代主战坦克中,也仅比“梅卡瓦6”型稍微少一点。也就是说,在突破了以军的外围防线,杀入戈兰高地之后,24式与04式更能挥作用。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缩短主力部队的突击距离。

    虽然戈兰高地的面积并不大,但是道路十分曲折,装甲部队的突击距离往往是两地间直线距离的好几倍。只有尽可能的缩短装甲部队的突击距离,才能在突破以军防线后,有足够强的突击能力。

    可以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战术问题。

    戈兰高地是以色列在北部边境线的防御壁垒,甚至可以说是以色列本土的最后防线。与西奈半岛方向上相比,以色列的北方边境防线没有任何纵深,只要叙利亚军队突破了戈兰高地,就能直接攻击以色列核心地区。为此,以色列在戈兰高地苦心经营数十年,设置了成千上万的永备工事,仅反坦克火力点与坦克机动防御阵地就有两万多个,还密密麻麻的分布了数万个步兵火力点。从某种意义上讲,戈兰高地是一整块防区,而不是由多道防线组成的防御系统。如此一来,叙利亚军队要想攻占戈兰高地,就得一鼓作气,绝对不能在进攻上浪费太多时间。如果仅仅攻占了部分阵地,而没能迅夺取整个戈兰高地,随着以色列的预备役部队到达,局面将生逆转。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第七装甲旅与第一八八装甲旅几乎拼到弹尽粮绝,最终就是及时赶到的预备役部队把叙利亚的装甲部队打了回去,并且一路杀到了大马士革城外。再犯这样的错误,恐怕以色列就不会像当初那样,在大马士革郊外勒马,而会攻占大马士革。

    如此一来,确保进攻的持续性,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部署上,戚凯威没有把两个主力装甲师一起派上去,而是让其轮番进攻,并且在后方留下了四个主力步兵师与四个预备役步兵师,还安排了两个独立装甲旅。他只给第三装甲师与第七装甲师安排了一个任务:持续不断的向前推进,不要管占领阵地的问题,这由后方的部队负责。

    最初十来个小时,两个主力装甲师严格遵守了戚凯威制订的计划。

    直到五日下午…左右,已经冲到前方的第七装甲师遭遇了以军第一八八装甲旅,情况才有所变化。

    虽然在历史上,第一八八装甲旅不如第一步兵旅与第七装甲旅,但是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第一八八装甲旅血拼到了最后一人,也因此一战成名,成为以色列国防军中名声最响亮的装甲部队。

    用巴拉姆的话来说,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第一八八装甲旅的身影。

    这次也不例外。

    当时,叙军已经在戈兰高地上挺进了三十多公里,先头部队已经抵达代尔塞赖斯,离加利利平原不到十公里了。只要杀入加利利平原,叙军就能切断以军的后勤补给线,围歼戈兰高地上的守军。

    也就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被巴拉姆抽调下来的第一八八装甲旅登场了。

    巴拉姆让第一八八装甲旅充当预备队的原因很简单:在三个王牌旅中,只有第一八八装甲旅全部装备了“梅卡瓦6”型主战坦克,而第一步兵旅与第七装甲旅中,只有少数“梅卡瓦6”,主要是“梅卡瓦5”。如此一来,在前沿的机动防御作战中,第一八八装甲旅肯定比不上另外两支王牌部队。在阵地防御战,特别是在面对数量众多的敌人时,第一八八装甲旅更能挥作用。

    实际上,通过这一部署,也能看出巴拉姆的战术企图。

    当时,除了第一八八装甲旅在后方之外,第七装甲旅在高地北面,直接面对叙利亚的进攻部队,第一步兵旅则在高地南面。因为主要公路都集中在高地北面,所以第七装甲旅的防御压力最大。巴拉姆非常清楚,在外围防线上与叙利亚军队拼消耗是最愚蠢的选择,只有把叙利亚军队放进来打,才有希望以少胜多。正是如此,第七装甲旅没有拼命,只是坚守了几处主要阵地。按照巴拉姆的部署,等到叙利亚的主力部队突破之后,再由第七装甲旅关上大门,第一步兵旅从南面攻击叙军侧翼,设法消灭或者拖住叙军的预备队,第一八八装甲旅则在正面击溃叙军突击部队。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作战计划。

    只是,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第七装甲旅能否关上大门,二是第一步兵旅能否成功击溃叙军预备队,三是第一八八装甲旅能否守住阵地。只要有一个没有达成,以军就不可能取得完全胜利。如果三个问题都没得到解决,以军不但守不住戈兰高地,还很有可能在消耗战中拼光三个王牌旅。

    第一八八装甲旅投入战斗后,第七装甲旅与第一步兵师随即起反击。

    问题是,情况远没有巴拉姆预料的那么理想。

    第七装甲旅在穿插行动中,遇到了撤下来的叙军第三装甲师,结果遭遇了更加强大的装甲力量。更重要的是,第三装甲师没有集中到一起,而是分散在数处阵地上,而第七装甲旅也没有集中突击,而是以营级规模进行突击。也就是说,突击一方没有形成优势,防御一方也没有集中兵力。

    这么打,无异于拼消耗。

    可惜的是,以军没有装备优势。“梅卡瓦5”在24式面前,根本占不到便宜,特别是在山区战斗中,24式坦克炮的俯仰角比“梅卡瓦5”大一些,因此叙军能够利用占领的以军阵地有效阻击第七装甲旅。

    南面,第一步兵旅的反击行动也遇到了麻烦。

    虽然在这个方向上,以军遭遇的是叙利亚的步兵师,但是是主力步兵师,而且装备了不少的04式主战坦克。

    与第七装甲旅相比,第一步兵旅的突击行动更为集中。

    由此产生的结果时,叙军的防线很快就被突破,可是却没能形成纵深穿插,因为第一步兵旅不负责穿插。

    等到巴拉姆反应过来的时候,叙军已经重新组织了防线。

    利用步兵反坦克火力,叙军迅巩固了第三装甲师南面的防线,并且利用以军构筑的防御阵地,顶住了第一步兵旅。

    显然,巴拉姆根本没有想到,以军煞费苦心经营的防御阵地会被叙军所用。

    十月五日夜间,焦点在代尔塞赖斯。

    第一八八装甲旅确实非同一般,利用众多永备工事,在四个小时内打退了第七装甲师的五次进攻,在仅损失三十多辆主战坦克的情况下,击毁了近百辆坦克,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性能更加先进的24式主战坦克。

    当然,叙军也不是吃素的。

    在很多地点,交战距离不到五百米,24式的防护优势根本挥不出来,以军构筑的反坦克阵地挥了更加关键的作用。当然,以军顽强的斗志也至关重要,在一些关键阵地上以军几乎拼到了最后一个人。

    这个晚上,双方都在拼命争夺这座小城镇。

    到了六日上午,第一八八装甲旅打退了叙军十多次进攻,成功守住了阵地。

    可惜的是,天亮后不久,负责穿插任务的第七装甲旅在叙军第三装甲师、以及两个增援上来的步兵师身上拼光了最后一个坦克连。在仅剩下不到十辆“梅卡瓦5”、伤亡官兵近两千人的情况下,第七装甲旅不得不主动后撤,退回到了公路北面的防御阵地上,叙军也因此摆脱了纠缠。

    中午,第三装甲师抵达代尔塞赖斯。

    对第一八八装甲旅来说,战斗也即将结束了。。。。T!~!

    ..

第三十章 打过边境线

    第三十章打过边境线

    十月六日傍晚,天色暗下来后,第一八八装甲旅撤出了代尔塞赖斯。

    为了阻止叙军乘胜追击,巴拉姆出动了数十架武装直升机,对叙军第三装甲师与第七装甲师进行了一次猛烈的低空打击。虽然这轮打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迫使叙军放弃了继续推进的想法,但是以军也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总共有十三架AH…64D被叙军的野战防空系统击落。

    从战后公布的一些资料来看,以军的这轮空中反击基本上没有意义。

    原因很简单,在击退第一八八装甲旅,攻占了代尔塞赖斯的时候,叙军第三装甲师与第七装甲师也离“残废”不远了。

    当时,叙军至少在代尔塞赖斯附近损失了三百七十辆主战坦克。

    此外,在阻击第七装甲旅的战斗中,第三装甲师还损失了大约八十辆主战坦克。

    根据叙军的作战编制,这两个师总共也就只有六百多辆主战坦克,除掉突击时损失的十多辆,在攻占代尔塞赖斯之后,只剩下了不到一百五十辆主战坦克,而且激烈的战斗,耗光了弹药与燃油。

    也就是说,即便叙军的后勤保障能力不受影响,也需要大概一天,第三装甲师与第七装甲师才能在仅剩下四分之一装甲力量的情况下再次动进攻。如果要补充作战力量,则需要更多的时间。

    事实上,这也正是戚凯威面临的最大问题。

    如果就此停下来,以军将获得足够多的时间巩固最后一道防线,甚至有可能赶在叙军之前动进攻。如果继续进攻,第三装甲师与第七装甲师将得不到补充与休整,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被以军击溃。

    要知道,打到这个时候,以军只动用了三个王牌旅。

    在第三装甲师与第七装甲师前方,还至少有一个常备旅与四个预备役旅。如果进攻度慢下来,以军还会继续增兵。

    如果可以,戚凯威当然希望第三装甲师与第七装甲师继续向前挺进。

    前线反馈回来的消息让戚凯威非常沮丧,万幸的是叙军的抢修部队已经赶到,大约能够修复三分之二的受损坦克。只是,需要有足够多的时间,而且一部分受损较为严重的主战坦克必须送回后方的修理厂。

    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戚凯威只能让步兵师顶上去,继续向以军施加压力,消耗以军的作战能力。

    当然,这不仅仅指以军的有生力量。

    持续的高强度战斗,最受考验的是官兵的忍耐能力,或者说是精力。只要不放松进攻力度,以军就得在前线拼命,也就得时刻保持战斗状态。持续上几天,以军就算还守在阵地上,也不见得能够守住。

    戚凯威没有忘记最重要的事情:联系牧浩洋,提出让埃及军队协同作战。

    当时,巴拉姆也调整了部署:一是让第一八八装甲旅撤到后方补充兵力,特别是损失严重的装甲力量;二是向第七装甲旅与第一步兵旅增派兵力,稳住侧翼防线;三是把预备役部队顶上去,守住战线。

    更重要的是,巴拉姆也需要预备队,充足的预备队

    当天晚上,巴拉姆就联系了以军总参谋长,提出至少增派四个步兵旅,补充五百辆主战坦克。

    补充主战坦克的要求立即得到了满足。

    打到这个时候,以色列国防军还没有拼光“库存”,大量库存的“梅卡瓦4”与“梅卡瓦3”型主战坦克,甚至是一些“马加奇7”型主战坦克都在翻修之后,提供给战时组建的预备役部队。

    可惜的是,在增派预备役部队的问题是,以军总参谋长没有满足巴拉姆的要求。

    原因很简单,在六日下午,西奈半岛前沿阵地上的埃及军队就进入了进攻阵地,埃及空军还轰炸了边境线上的以军阵地。

    所有迹象都表明,埃及军队即将越过边境线。

    虽然戈兰高地上的战况非常凶险,但是与南方边境防线相比,就算不了什么了。不管怎么说,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巴拉姆成功顶住了叙利亚军队的猛攻,还使两个叙利亚王牌装甲师遭到重创。可是在南面,埃及军队已经休整了一个星期,三个主力集团军都得到补充,恢复了作战能力。更重要的是,南部边境线基本上无险可守,如果让埃及军队取得突破,哪怕只是攻占了埃拉特港,以色列也要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结果就是,以军不得不在大批部队留在南部防线上。

    以当时的情况,以军根本无法增援戈兰高地。

    只是,以色列国防部给了巴拉姆特权,即在北方战区范围内,他可以自行征召所有适合参战的人员。

    对以色列来说,这是最高级别的战争动员行动了。

    在过去的四次中东战争中,只有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政府才下放权力,让战区司令官从平民中征召作战人员。

    问题是,这能解决问题吗?

    虽然以色列是全民皆兵的国家,但是并不表示所有人都适合服兵役,毕竟上了年纪的老人、不到十六岁的少年与儿童、从事生产的工人、照顾家庭的军人家属、伤残人员等等都不适合作战。

    此外,在巴拉姆的辖区内,也没有多少平民。

    唯一让巴拉姆稍感欣慰的是,第一天的顽强阻击,重创了叙军主力,因此叙军不可能立即动大规模进攻。

    到了十月七日上午,以军受到的压力转到了南部战场上。

    当天上午,埃及军队越过边境线,开始围攻埃拉特港。

    担当主力的,仍然是在此之前表现出色、也有点莽撞的第三集团军,第一集团军则担任预备队,第二集团军负责守卫边境防线,另外后方还有二十四个预备役步兵师,主要负责运送作战物资。

    战斗打响之后,以色列国防部就收到了美国出的警告:埃及军队肯定会不惜代价的攻占埃拉特。

    原因很简单:埃及已经在红海的古尔代盖集中了三十多艘船只与十多艘小型舰艇。

    按照的情报,在过去一周内,埃及军队向古尔代盖运送了大约十五万吨弹药物资,征用了三十多艘商船,还集中了红海舰队的所有战舰,只要打下埃拉特,埃及就会把这些物资送往前线。

    如此一来,埃及军队就能以埃拉特为基地,扫荡与攻占内盖夫地区。

    更重要的是,通过海运,埃及军队能把地面补给线缩短三分之二,把更多的后勤保障力量放在前沿后方,从而为一支十五万的大军提供足够的后勤保障,而这支部队至少有能力打到贝尔谢巴。如果埃及军队攻占了贝尔谢巴,就能够通过铁路线运送物资,确保有足够多的前线部队获得补给。

    按照以军的防御部署,只要埃拉特沦陷,守住贝尔谢巴的机会并不大。

    此外,就算能够守住贝尔谢巴,阻止埃军北上,也将丢掉内盖夫地区,而这相当于以色列国土的四分之一。

    真要打到这一步,以色列就只能求和了。

    事实上,当时美国国防部在一份提交给白宫的报告中明确提到,埃及军队很有可能在控制了内盖夫沙漠之后结束进攻行动,通过防御战、以及战术反击消耗以军兵力,迫使以色列求和。

    在政治上,只要以色列无法在南方战场上取胜,就算守住了戈兰高地,也与战败无异。

    原因很简单,如果在这个状态下停战,以色列肯定会在谈判桌上要回内盖夫地区,而唯一的办法就是交出戈兰高地。不管选择内盖夫沙漠、还是选择戈兰高地,以色列的安全局势都将彻底恶化。

    当然,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政治因素。

    如果埃及军队控制了内盖夫沙漠,就能以此为根基,帮助巴勒斯坦建国,从而在阿拉伯世界获得无与伦比的声望与地位。到时候,别说叙利亚这类亲埃国家,就连约旦、沙特与阿联酋等较为亲美的国家也会承认埃及的领袖地位,而“埃叙轴心”也将因此形成,谁也无法阻止埃及联合与统一整个阿拉伯世界。

    由此可见,以色列不能丢掉内盖夫沙漠,美国更不能让以色列丢掉内盖夫沙漠。

    影响就是:以军不得不把重点放在南面战场上,以击败埃及军队为主要目的,然后再回过头来收拾叙利亚。

    当然,前提是必须击败埃及军队。

    为此,以军不但把预备役旅全部派了过去,还把在十月三日获得的主战装备全部送往了南部战场。

    到十月七日凌晨,以军已经在南方边境防线上集中了八十个旅,一千八百多辆主战坦克与三千多辆装甲战车,其中一千余辆主战坦克是美国提供的M27A1型,其余的主要是重新启用的“梅卡瓦4”与“梅卡瓦3”。

    因为有了充足的弹药,所以在接收M27A1之后,以军进行了高强度训练。

    主要就是让坦克手掌握M27A1的操作方法,特别是美军的炮瞄系统,毕竟这与以色列坦克不大一样。

    这些准备,很快就派上了用场。

    十月七日上午八点左右,埃及军队起进攻,第三集团军仅用了四个小时,就包围了由四个以军旅守卫的埃拉特港。

    只是,以军并没自乱阵脚,而是进行了非常顽强的抵抗。。。。T!~!

    ..

第三十一章 围攻埃拉特

    第三十一章围攻埃拉特

    按照埃及官方的说法,围攻埃拉特是埃及军队防御反击的第一战。

    从历史上看,这也是自第二次中东战争之后,近八十年来,埃及军队第一次攻入以色列境内。

    纳杰夫非常重视这场战斗,还亲自前往总参谋部督战。

    当然,这绝不仅仅与打出国境有关。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在十月初,埃及就与约旦达成密约,以约旦河西岸做筹码,只要埃及军队打下了埃拉特,约旦就将开放国境,让埃及军队利用约旦境内的铁路与高公路前往叙利亚。按照另外一个版本的传闻,约旦甚至答应,在埃及军队攻占了贝尔谢巴,控制了内盖夫沙漠之后,将向埃及军队全面开放,即允许埃及军队从约旦境内出,从约旦河谷攻击以色列侧翼。还有一种更夸张的传闻,即埃及军队占领加沙地区之后,约旦将向以色列宣战。

    显然,后两条传闻都不大可信。

    只是可以确认,当时约旦确实动摇了,而且做出了开放国境的承诺。

    如此一来,埃及军队有更加充足的理由猛攻埃拉特。要知道,只要能借道约旦,哪怕只派遣一个师前往叙利亚,也能极大的鼓舞叙利亚的士气,对更多的阿拉伯国家产生影响,从而把整个阿拉伯世界拉下水。

    问题是,攻打埃拉特的作战行动并不顺利。

    到七日傍晚,第三集团军仍然没能突破以军的外围防线。因为以军很有可能在夜间起反击,所以天黑前,第三集团军停止了进攻,转为在埃拉特外围部署防线,跟进的第一集团军则向北运动,扩大防御纵深。

    当天晚上,以军确实起了反击,不过不是埃拉特的守军,而是部署在北面的部队。

    显然,以军的战术企图就是围歼攻打埃拉特的埃及军队,因此才在边境防线上没有下多大功夫,让埃及军队合围了埃拉特。问题是,埃及军队投入的不是一个集团军,二是两个集团军。虽然按照埃及军队的作战计划,两个集团军将轮番攻打埃拉特,但是在七日夜间,第一集团军并没参与围攻行动。

    结果就是,以军起反击的时候,先遇到了正在扩大防区范围的第一集团军。

    以军的反击行动非常坚决,第一集团军打得也很勇猛,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夜,以军才迫使第一集团军后撤了二十公里。

    这个晚上,爆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第四代主战坦克大决战。

    夜间十一点左右,以军第二四七装甲旅与埃军第一装甲师遭遇,M27A1与24式主战坦克次正面交锋。

    作为最先问世、最先量产的两种第四代主战坦克,24式与M27A1的性能优劣一直是各**事迷最关心的话题。有的人认为24式更好一些,因为中国陆军一直重视装甲部队的建设工作,有着极为丰富的装甲战经验,自然会把最好的技术用在这种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主战坦克上。有的人则认为M27A1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