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燃烧的海洋-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工作。也正是通过陆雯,牧浩洋开始关注基础理论研究。T!~!

    ..

第七十一章 新理论

    战争时期有两个非常明显的好处,一是社会运行效率大幅度提高,二是能在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的调动社会资源。

    对陆雯主管的物理学基础理论研究工作来说,这两个好处体现得非常明显。

    对日宣战后,陆雯手下的科研人员暴增了一倍以上,大部分都是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为应对自然灾害进行全面动员后,该部门的职权范围大幅度扩展,几乎覆盖了所有前沿科研领域。

    重要,也是最受牧浩洋关注的,正是物理学基础理论。

    当时,已经有人针对典誉清的现,即强磁场干扰重力场的自然现象,提出了一套物论,而且该理论得到了实验证明,只是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分歧,对更多的自然现象则无法做出充分解释。

    该理论的核心内容就:万有引力不是物质的基本属性,而是宇宙的基本属性。

    得简单一点,引力场是无处不在的能量场,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物质只是干扰与阻挡了引力场,而不是产生引力场,干扰与阻挡作用与物质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所以引力场体现出已知的状态,即在距离大型天体越近的地方,引力越强,而在天体的质量中心处引力为零。

    根据这一基本理论,还衍生出了很多相关理论。

    比如,针对广义相对论,有几位年轻科学家提出,引力场的传播度为光,因此对引力场产生影响的物体的运动度无法过光,而光子只有在静止的时候没有质量,所以完全受引力场影响,光即为引力场的传播度。

    根据这一理论,之前在强子加器中的重大现有了合理解释。

    早在二零一一年,欧洲的科学家就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即中微子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的飞行度过了光。虽然几年后,美国科学家没有在实验室内得出这一结论,但是在二零三五年初,中国科学家在“中华”加器的帮助下,确认了欧洲科学家的现,即中微子的光特性。

    正是这个现,启了理论物理学家。

    从性质上讲,中微子在任何状态下都没有质量,因此不受引力场约束,如果存在一种传播度比引力场更快的能量场,而且对中微子产生影响,那么中微子的飞行度就能过引力场的传播度。

    可惜的是,在进行后继研究的时候,科学家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障碍。

    比如,谁也不知道那种越了引力场的能量场是什么,甚至很难想像。

    如果由假设的条件作为基础,那么整套理论就没有可信度。要知道,一套完整的基础理论必须建立在实验与观察之上。

    此外,这套理论也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

    在此之前,人类已经现了一些特殊介质,能把光降低百分之九十九,而这些介质本身并不符合引力场理论,即没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干扰引力场,影响作用远没有达到降低引力场传播度的程度。如果引力场完全受质量影响,那么只有质量足够大的天体,才能降低引力场的传播度。

    争论归争论,至少科学家已经有所现。

    在支持引力场理论的众多重大现中,暗物质绝对是最为关键的。

    早就有科学家提出,宇宙中百分之九十八的质量都是没有观察到的暗物质,被人类观察到的明物质仅占百分之二。如果物质跟能量有对等关系,那么占宇宙总质量百分之九十八的暗物质很有可能以能量的形式存在。可是在此之前,人类观察到的能量场,都应属于明物质范畴。

    也就是说,宇宙中存在人类没有观察到的能量场!

    引力场理论,正好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即暗物质就是引力场,而且无处不在。只是在宇宙空间中,引力场的作用具有各向同性的特质,所以在远离天体的地方,引力场受到的影响非常弱,在相互作用抵消之后,表现为零引力。因为只是抵消了各向的相互作用,所以引力场仍然存在。

    得直接一点,充斥着宇宙空间的引力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

    这个理论,还对宇宙本身的性质做出了解释,即宇宙表现为三维空间,正是引力场的作用方式为三维。

    根据引力场理论,一些年轻科学家提出,应该寻找利用引力场的手段与方法。

    当然,这已经不是理论研究的范畴,而是应用物理学了。

    必须承认,这些理论都有前性,只是在得到充分证明之前,陆雯禁止任何人布研究成果。

    这么做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没人知道引力场理论是否能够得到证明。

    如果能够得到证明,那么广义相对论就会遭到怀疑,一个崭新的时代就将到来,人类文明将出现大飞跃。如果不能证明,不过只是在理论探索中的一次失败而已,而人类已经遭遇了多次失败。

    重要的是,这套理论本身就不够完善。

    当时,一些科学家已经提出,应该通过实验手段加以证明,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制造一个足够大的电磁场,确认在电磁场的干扰作用下,引力场生了显著变化,从而证明电磁场与引力场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特性。

    只是,这个实验仍然不足以证明引力场理论。

    好的证明,应该来自天文观察。如果某颗新星爆炸,其对周边天体的影响过了天体崩塌,即引力场崩溃时产生的影响,就能证明新星爆炸时产生的电磁场对周边天体产生了影响,也就能够证明电磁场影响了引力场,由广义相对论支持的引力理论是错的,从而证明引力场理论是对的。

    可惜的是,这样的天文学奇观可遇而不可求。

    因为是军方直接资助的科研项目,而且由国家统一管理,所以进行理论研究时,相关的应用研究也在进行。

    得直接一点,应用研究就建立在引力场理论之上。

    如果引力场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只需要找到一种干扰引力场、或者说屏蔽引力场的手段就能获得能量。从理论上讲,如果能够屏蔽某个方向上的引力场,准确的说是屏蔽引力场在某个方向上的作用,理论上人类就能达到光,而且是在不借助与利用已知其他能源的情况下达到光。

    对于宇航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实质性的飞跃。

    如果能够找到对中微子产生作用的能量场,并且加以利用,理论上越光也不是办不到的事。

    只是,相关方面的研究并不乐观。

    已知的方法,就是强磁场,而要达到屏蔽引力场的程度,即便是用上人类已经掌握的各种能源也不够。

    可以说,这是一个令人非常沮丧的研究结果。

    只是,科学家没有放弃,因为他们相信,总有一种办法存在,只是还没被现。如同爱迪生在进行了一千多次实验之后才明了白炽灯一样,只要继续研究下去,说不定哪一天就能取得突破。

    当然,也有一些科学家、特别是年轻科学家比较乐观。

    既然已经在理论上取得了显著突破,那么变成现实就只是时间上的事情了。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后,只隔了二十多年,核武器就诞生了。而广义相对论在面世后,仅过了十多年就得到证明。

    引力场理论刚刚提出,准确的说还没有完善,要证明自然不大容易。

    因为职能范围扩大,所以基础理论只是陆雯负责部门的科研方向之一。

    当时,该部门还负责了一项极为重要的工程:抗癌生物基因项目。

    可以说,这是世界级的热门科研项目。

    因为在此之前,中国科学家已经对“太阳武器”的作用有所了解,准确的说对粒子辐射产生的影响有所了解,所以从一开始,就把重点放在了基因上,而不是像欧美科学家,把重点放在疫苗上。

    相对而言,这种应用性的科研工作容易得多。

    多年前,各主要国家就完成了人类基因图谱工程,对人类基因有足够多的了解,对通过基因改造来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甚至是对抗癌变的能力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需要做的只是尽快搞清楚各个基因对的实际作用。

    如此一来,基因工程实际上变成了财力与人力竞赛。

    当时,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多达两万四千人,而且仍然人手不够。投入更加巨大,仅在二零三五年就高达一千四百亿元,主要用来采购各种科研设备。当然,只有特殊时期才能如此疯狂。如果在平常,别说动员两万多名科学家,动用如此多的科研经费,恐怕连类似的科研项目都不会得到批准。

    巨大的投入,带来的是巨大的汇报。

    按照各个科研小组提交的报告,最迟在二零三六年底,第一种抗癌药物,即针对白血病的基因改良药物就将进入临床实验阶段,预计在二零三七年底或者二零三八年初完成,正式投放市场则要等到二零三八年下半年。如果该药物被证明是有效的,那么白血病将不再是不治之症。

    其他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三到五年之内就能取得成果。

    题是,有多少人能够等到三到五年之后?T!~!

    ..

第七十二章 大变革时代

    到了二零三六年初,粒子风暴造成的灾难性影响逐渐显现出来。

    根据联合国进行的全面调查,在二零三六年一月份,全球新增癌症患者比二零三五年同期暴增了二十八倍,主要是皮肤癌与血癌,即便是达国家也没能幸免,而展中国家与不达国家的情况最为严峻。

    中国也不例外,一月份入院的癌症患者多达一百万。

    这还只是到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还有很多已到晚期的患者没有去医院接受治疗,保守估计至少新增了三百万。

    受医疗设施限制,癌症患者数量肯定会越来越多。

    当时,已有科学家提出,将有三分之一的人受粒子风暴影响,在未来两年之内因皮肤癌与血癌病亡。因为绝大部分展中国家与不达国家没有足够的医疗基础设施,也没有足够的救治能力,所以在未来两到五年间,展中国家与不达国家的人口将急剧减少,最不达的二十个国家的人口将锐减百分之八十以上。

    也许,有人认为,人口减少是好事,因为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了。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认识。

    与人口暴增相比,人口在极短时间内急剧减少造成的灾难更加严重,甚至会导致全球局势动荡。

    原因很简单,人口减少之后,劳动力总量减少,必然导致物资减少。

    重要的是,展中国家与不达国家遭受的灾难更加严重,而在全球经济体系中,这些国家承担了初级工业品的生产任务。在劳动力大量减少之后,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在内的初级工业品产量降低,必然导致物价飞涨。因为达国家基本上不生产初级工业品,所以全球贸易体系必然分崩离析。

    结果不言而寓:由物资紧张导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

    用不着等到五年之后,二零三六年初,物资紧张的问题已经浮出水面。

    虽然各国都进行了全面动员,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国家出**了物资管制措施,但是物价仍然失去控制,连达国家也未能幸免。比如在国际黑市上,面粉的价格炒到了每吨五万五千美元,相当于每公斤五十五美元,约合二百五十元人民币,是二零三五年初的五倍,而且这个价格每天都在变化。

    严重的物资短缺,已经在一些最不达的地区引了战乱。

    二零三五年底,乌干达爆内战,两大部族相互仇杀。仅仅十多天后,刚果(金)生军事政变,随即演变成部族战争。在二零三六年一月份,撒哈拉以南非洲连续爆了五场大规模内战,拉美地区爆了三场内战。虽然这些战争没有对拯救行动产生严重影响,但是已经严重危害到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更重要的是,各个大国都在忙于拯救人类文明,根本没有精力干预他国内战。

    可以说,各个大国都在自扫门前雪。

    为了维护周边地区的稳定局面,中国从二零三五年底开始,陆续向同盟国家输出包括粮食、药物、日用化工品在内的生活必需物资,并且努力帮助这些国家恢复工业生产,满足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美国、欧盟与俄罗斯也在做着同样的事,都以稳定周边地区为主。

    得直接一点,就是竭力避免战乱对本国造成影响。

    题是,这种援助行动绝对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甚至不可能持续五年以上。

    原因很简单,再富裕的国家,物资储备也非常有限。要想根除战乱,先就得提高基本物资产量。

    要解决这个问题,先就得在能源上下功夫。

    相对而言,中国的处境稍微好一些,因为中国率先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

    二零三五年底,黎平寇签署了元令,把可控核聚变规划整体提前五年,即在二零四零年之前,让可控聚变提供的电能占到国家电力总需求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并且着手研制第二代聚变核电站。

    以当时的技术,第一代聚变核电站肯定无法满足人类文明的需求。

    原因很简单,第一代聚变核电站以氦3为燃料,而这种氦的同位素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有限,只有到月球上开采,而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垃圾,已经阻绝了人类进入太空的通道,暂时无法实施月球资源开工程。只有以重氢与重氢,即氘与氚为燃料的第二代可控聚变核电站,才具有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不管怎么说,在地球上,氘与氚的含量都不少,足够人类使用一千万年。

    该项目,也被安排在陆雯负责的机构下进行。

    不同的是,第二代聚变核电站项目完全由民间资本资助,国家没有划拨资金,因此研制成果也完全归民营企业。

    相对而言,民营企业的积极性高得多。

    即便不考虑眼前的需求,从长远展角度来看,如果第二代可控聚变技术成熟,民营企业将一举越国营企业,成为主要电力供应商,在至关重要的国家基础领域获得举足轻重的言权。

    当然,在第二代可控聚变技术成熟之前,第一代可控聚变仍然是效率最高的电力供应方式。

    按照规划,到二零三六年底,中国就将建成两座五千五百万千瓦级聚变。

    因为已经进行全面动员,对电力供应进行了严厉管制,所有非关键企业都已停产,所以中国有足够多的电能,能够开展一些在平常无法进行的工程,比如在人造环境中种植栽培农作物。

    当时,这个项目由军方负责。

    原因很简单,粮食危机已经迫在眉睫。

    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到二零三七年夏季,中国储备的粮食将全部用光。如果按照人均年消耗八百公斤计算,中国的在二零三七年的粮食缺口大约在百分之十五左右,而实际差额肯定更大。要知道,中国不但要满足本国需求,还要为了维持周边地区稳定,向周边国家输出粮食。

    促进粮食生产的作用不太明显,因为中国欠缺劳动力。

    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就必须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以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从事农业生产。

    如果不能在二零三七年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中国的处境将非常悲惨。

    如此重点啊的项目,自然得交给军方负责。

    当时,军方采用了两种手段:一是扩大农垦区的面积,在适合进行机械化农业耕作的地区进行集中管理,建立由军队直接控制的农垦部队;二是在新技术上投资,争取在二零三七年达到实用程度。

    所谓的新技术,就是“农业工厂”。

    得简单一些,就是在工厂里面,用人造阳光取代太阳光,并且通过增强光照亮、提高二氧化碳含量、使用效率更高的无土壤栽培技术等等,在不受自然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因为不再受地理条件限制,所以以土地面积计算的话,农业工厂的生产效率是传统农业的十倍以上。更重要的是,农业工厂不受自然因素影响,实际产量更接近理论值,比传统农业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以上。此外,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上,所需人力更少,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是传统农业的数百倍。

    当然,农业工厂的关键仍然是能源。

    按照该项目提交的报告,如果两座聚变核电站的电能全部用于农业工厂,在二零三七年上半年就能生产出一点二亿吨粮食,下半年的产量有望达到二点四亿吨,基本上解决了国内与周边地区的需求。

    现在,第一批四座农业工厂正在建设之中,预计在二零三六年底投产。

    按照四个月的生产周期计算,能在二零三七年底收获三次。因为前期主要解决粮食的有无问题,所以主要生产水稻与小麦,特别是高产水稻。在解决了有无问题之后,还会增加其他农作物。

    不可否认,这绝对是农业史上最大的飞跃。

    得直接一点,如果农业工厂能够得到推广,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必然成为历史,农业也将因此成为历史。

    事实上,这已经是一个可以见到的未来了。

    军方的第一期实验已经取得成果,效果比预料的还要理想,不然也不会在二零三六年初投资数百亿修建农业工厂。

    得更远一点就能现,农业工厂最大的贡献绝对不是解决了粮食危机。

    从生产力角度出,农业工厂彻底把农业打入历史,等于解放了众多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提高了社会劳动效率。在劳动力紧缺时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球范围内,这项技术的最的啊贡献就是解决了粮食问题,并且为消除因粮食而引的战乱打下了基础,为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如果看得再远一点就能现,在不需要开垦农业用地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自然环境,而不是与其他生物争夺生存空间。

    两年后,“农业工厂”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中国农业科学家赖晋宁能同时获得两项诺贝尔奖,足以说明这项“明”的重大意义。用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的话来说,赖晋宁不但在生物科技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而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一劳永逸的解决了困扰人类文明数千年的粮食问题,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杰出贡献。

    题是,事实确实如此吗?T!~!

    ..

第七十三章 捆绑政策

    两个月的“长假”,让牧浩洋好好放松了一下,也让他有点无所事事。

    用陆雯的话来说,他这种人,绝对是工作到死的类型,哪怕只有一天没事做,也会像热锅上的蚂蚁。

    四月二十二日,在确实找不到什么事可做之后,牧浩洋决定回总参谋部报到。

    在这两个月里,生了很多事情。

    先是备受注目的“微尘回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对气候变化产生了影响,而北极地区也如同往常年份覆上了一层厚厚的冰盖,结冰范围与科学家的预测相差不大,而全球气温已经在四月初开始回暖,没有出现小冰河期的征兆。根据对全球各个海域、特别是北大西洋的监测结果,洋流没有受到明显影响,维持地球自然生态圈的最关键因素基本上保持正常。

    当然,这还不是最终结论。

    因为卫星系统没有像预料的那样恢复,所以科学家对观测到的数据仍然存在分歧。

    当时,影响最大的就是定位是否存在偏差。

    要知道,在此之前,定位都依靠导航卫星。在没有导航卫星的时候,科学家无法肯定部署在海洋深处的温度浮标是否出现重大偏移,也就无法肯定获得的数据是否准确,以及偏差量到底有多大。

    事实上,当时科学家对北极冰盖的恢复程度存在分歧。

    一些科学家认为,北极冰盖还没有达到正常年份的范围,而另外一些科学家则认为,冰盖的面积已经过了正常范围。

    重要的是,因为没有遥感卫星,所以无法对冰盖的厚度进行全面测量。

    如此一来,科学家只能对北极冰盖的总量进行估算,也就存在较大的误差,而结冰量将直接影响海洋温度。特别是在夏季到来,冰盖正常融化之后,释放的低温海水的总量,将直接决定海洋温度。

    如果偏差太大,那就有可能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

    所幸的是,对气温的观测,基本上符合科学家的估算结果,即全球气温在二零三七年初第一季度基本正常。

    这几个月内,第二件重大事情生在日本。

    三月二十一日,天皇病逝。虽然天皇家族有男性子嗣,但是驻日总司令庞跃龙已经把天皇家族迁往八仗岛。

    结果就是,皇位没人继承。

    按照黎平寇的意思,庞跃龙将在日本组织全民大选,由民选总统担任日本元,天皇将从此告别日本的历史舞台。

    因为是中国的单方面行动,所以此举立即遭到国际社会指责。

    也仅仅只是指责。

    在面对国际社会压力的时候,黎平寇只提到一点,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应对自然灾害,而设在日本的飞机组装厂必须正常运转,如果因为日本的政治问题,使拯救行动受到影响,中国将不是主要责任方。

    得直接一点,如果美国咬着日本政治体制不放,中国就拿拯救行动做文章。

    结果就是,在吵闹了几天之后,似乎根本不存在天皇一样,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都把目光转向了别处。四月上旬,全球气候事务组织公布了第一季度的“微尘回收报告”后,“天皇事件”就烟消云散了。

    在牧浩洋看来,在日本搞“总统制”没什么不好。

    题是,这个总统什么时候能够选出来,那就是个未知数了。以日本的情况,恐怕再过二十年,也没有进行全民大选的基础。

    第三件事,也是最受关注的事情生在四月四日。

    当天,美国科学家正式宣布,抗血癌疫苗已经研制成功,第一期临床实验达到了百分之八十的治愈率。

    两天后,美国联邦政府宣布,将在五月一日小规模投放市场。

    虽然按照严格的程序,至少需要进行三期临床实验,在确定没有副作用之后,才能投放市场,但是时间不等人,只进行了一期临床实验。也正是如此,初期投放市场的疫苗只出售给血癌晚期患者,而且得在家属的认可下,由患者自愿购买,联邦政府不为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承担责任。

    对病入膏肓的癌症患者来说,反正是死路一条,当次小白鼠肯定没有什么害处。

    对正在忍受癌症煎熬,或者正在可能患上癌症的阴影下提心吊胆过日子的人来说,这绝对是天大的好消息。

    如果能够治愈血癌,也就有可能治愈其他癌症。

    题是,这些药物绝对不是免费放的。

    美国初期投入市场的药物非常昂贵,一个疗程需要一百五十万美元,而能拿得出这么多钱的人肯定不多。对于绝大部分癌症患者来说,希望仍然非常渺茫,只有那些足够富裕的人才得到了好处。

    当然,这也引了一个新的问题。

    在死亡面前,是否人人平等?

    如果有钱人能够免于一死,而没钱的人只能等死,那么维系人人平等的最基本的东西就不存在了。

    四月中旬,就有部分美国国会议员提出,应该免费放治癌药物,而不是高价出售。

    当时,一名议员还提出,应该由联邦政府接管制药厂,而不是让唯利是图的商人把用来拯救生命的药物当成牟利工具。如果只有有钱人能够蔑视死神,那么不得不面临死亡的人必然会不顾一切的破坏已有的社会体制,对美国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只有在确保每个人都有同等机会的情况下,才能维持社会稳定,也才能共同渡过难关,使美国在正确的道展壮大。

    事实上,类似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

    到四月二十二日,美国各地爆了上千次游行示威,数以千万计的美国人走上街头,要求联邦政府接管制药厂,以抽签的方式决定谁先接受治疗,而不是以高价贩卖,让有钱人先免于一死。

    一些激进者甚至提出,如果不能免于一死,为什么要竭力拯救人类文明?

    面对国内动荡,美国联邦政府不得不出**紧急法案,一方面出动军警维持秩序,另外一方面开始讨论是否接管制药厂。

    在牧浩洋看来,美国联邦政府别无选择。

    虽然控制美国政权的是富人,但是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癌症,而是全球气候变化。要想挺过去,就得利用所有人,也就得给其他人一些希望。如果拯救工作受到影响,富人就算治好了癌症也无法幸免。

    也就是说,美国联邦政府肯定会接管制药厂,而且肯定会以抽签的方式,决定谁先接受治疗。

    只是,接下来会生什么,那就很难说得清楚了。

    要知道,癌症病患中,以皮肤癌为主,血癌占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十五左右。如果美国研制出了治疗皮肤癌的疫苗,也许不会立即公布消息,而是先让富人得到治疗,贫民只能忍受煎熬。

    当然,正在研制治癌药物的不止是美国。

    在这场由大国主导的全球博弈中,治癌药物与粮食一样,都是战略牌。在保证了本国需求之后,都可以拿来换取国际支持。虽然美国已经拔得头筹,但是接下来会如何,恐怕谁也说不清楚。

    别的不说,美国开的血癌疫苗的治愈率只有百分之八十。

    按照军方提供的资料,中国开的基因抗癌药物的治愈率不会低于百分之九十五,也许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九。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差距,对于将死的人来说,百分之一都是希望。

    当然,这中间还存在一个开效率的问题。

    美国以开疫苗为主,因此得针对各种癌症进行单独研究。中国以基因为主,一种药物就能解决几种癌症。也就是说,虽然中国现在的研制进度稍微慢一些,但是在主要难题得到解决之后,效率将大大提高。

    当然,美国取得的进展,也在鞭策中国的科学家。

    这几个月里,生的第四件事与核武器有关。

    因为春季已经到来,北极冰盖的冻结度减慢,所以在四月初,最后一批核弹头在北极地区引爆。

    按照四方达成的协议,全面核查在四月十日开始。

    在接下来的半年之内,四方核查小组将对所有国家的核设施进行检查,确定哪些核设施具有军事用途,哪些核设施可以保留下来,以及各国的核技术专家名单,为年底开始的“全面禁核行动”打下基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