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燃烧的海洋-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重新计算,需要多少时间?”

    “资源充足的话,只需要三个月,就能把计算jīng度提高一个数量级。”

    “行,我去安排。”牧浩洋想都没想就说道,“我们用军方的名义调用计算机资源,重新演算太阳模型。”

    钱仲泰愣了一下,说道:“牧将军,这……”

    “钱老,你也知道黄总的态度,所以我在这里恳求你,无论如何也要做好这件事。这不仅仅是为了我们,也是为了所有人。”

    钱仲泰长出口气,说道:“行,我这个老家伙总算还能挥点余热。”

    “6雯,钱老的事……”

    “放心吧,我来安排。”6雯一直没有ā嘴,“先让钱老休息一天,我明天亲自过来接他去上海。”

    “其他人员……”

    “我派人去接,反正一切包在我身上好了。”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三个月后,我将向元提jiā修改后的战争计划,你们提jiā的计算结果,将成为是否采用新计划的决定ìng因素。”

    “差不多,我们会抓紧时间。”

    话到此,牧浩洋没再耽搁时间,叫上6雯起身告辞。

    回家的路上,两人都有点心有余悸。

    虽然钱仲泰的话有点耸人听闻,但是两人都知道,以钱仲泰的身份,不可能拿骗孩子的话来应付他们。更重要的是,探日工程是钱仲泰的毕生心血,也是他在过去几十年间所有努力的结果。

    回到总参谋部,牧浩洋先向腾耀辉汇报了情况,但是没有提到钱仲泰说的那些事。

    在他看来,没有必要制造恐慌情绪。不管怎么说,军人不是科学家,在腾耀辉眼里,千万分之一的可能ìng根本算不了什么。拿到新的演算结果,再去找腾耀辉等人也不迟,说不定能说服黄峙博。

    当然,牧浩洋得为此制订两份战争计划,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T!~!

    ..

第六十四章 外交胜利

    第六十四章外jiā胜利

    三个月不算长,也不算短。****

    在此期间,牧浩洋忙得不可开jiā,连回家吃晚饭的机会都很少,也就没有多少心思关注外面生的事情。

    到四月初,不但中日关系到了战争边缘,连国际局势也变得万分紧张。

    虽然中日核查谈判已经取得一些进展,日本同意开放ī营企业,但是在突击检查最关键的问题,即是否预先告知日本当局的问题上,双方依然存在巨大分歧。受此影响,第六次核查工作一直没有展开。

    谁都知道,中国与日本的全面战争在所难免。

    对其他国家来说,这是实现国家利益的大好时机,也就得在战争爆之前,尽快确定自己的立场。

    可以说,这也是国际局势紧张的根源。

    最先在外jiā上表态的是巴基斯坦、朝鲜与几个东南亚国家。虽然没有直接表明支持中国向日本开战,但是到三月底,这些与中国签订了同盟条约的国家都开始对日禁运,用实际行动支持了中国。

    随后,美国与加拿大也选择了立场。

    与中国的盟国一样,美国与加拿大没有表示支持日本,但是在中国加大禁运力度的时候纷纷提高了对日出口量。

    从外jiā上讲,行动就是立场。

    四月一日,西方愚人节这天,在东北亚地区有着强大影响力的俄罗斯终于表态,公布了第一份禁运名单。

    虽然俄罗斯的立场不够坚定,但是这也足够了。

    当然,俄罗斯不是“学雷锋”。在此之前,黄瀚林访问了莫斯科,向俄罗斯总统与总理提出了高达五万亿元的贸易合作项目,主要就是从俄罗斯进口物资,其中百分之二十五的贸易款项将用硬通货支付。

    在这个时代,所谓的“硬通货”就是黄金与白银,而且主要是黄金。

    对俄罗斯来说,这绝对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要知道,俄罗斯只有一亿六千万人,五万亿元平摊下来,相当于每个俄罗斯人将在未来五年中获得三万多元,而俄罗斯在二零三四年的人均收入只有二万四千美元,大约十一万人民币。

    事实上,俄罗斯获得的好处远不止这一点。

    贸易能够最大限度的带动经济展,具有放大作用。保守估计,中俄间五万亿元的贸易合同,至少能在俄罗斯产生二十五万亿元的国民产值,以及大约十万亿元的国民收入,等于确保了俄罗斯在未来五年之内,经济增长率将高达百分之二十以上,国民收入的增长度也将过百分之十。

    当然,中国也不仅仅是付出。

    贸易是互惠互利的事情,即便黄峙博送去的贸易合同以进口为主,即主要从俄罗斯购买原料等基础物资,但是也能促进中国的出口产业。别的不说,百分之七十五的贸易款项将以人民币支付,而俄罗斯拿到这笔钱之后,必然到中国购买需要的产品,从而给中国企业带来展机会。

    从中国这里拿到了这么多好处,俄罗斯自然要表明立场。

    可以说,俄罗斯的外jiā表态,是日本在外jiā战场上的一大失败。

    在黄峙博访问莫斯科之后,日本相也紧急飞往莫斯科,开出了同样的条件,希望以此稳住俄罗斯。

    可惜的是,日本没能打动俄罗斯。

    原因只有一个:俄罗斯需要进口的产品中,绝大部分能在中国买到,即便部分高技术商品无法在中国购买,也可以从欧盟购买,完全不用依赖日本。

    更重要的是,日本手里没有足够多的硬通货。

    也就是说,就算日本从俄罗斯进口同样多的原料,也只能拿日元支付,而日元没有硬通货做保证,价值远低于人民币。

    当然,还得考虑另外一个问题,即战争产生的影响。

    如果俄罗斯不看好日本,就不会与日本做买卖。说得简单一点,日本战败了,日本相开出的所有好处都是白条。即便日本没有在这场战争中灭亡,而且兑现了贸易承诺,俄罗斯获得的日元也是白条。

    只要俄罗斯相信中国能在战争中取胜,就会把筹码押在中国这边。

    对于俄罗斯的行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立即表抗议,认为俄罗斯的禁运政策,使国际局势、特别是东北亚的紧张局势近一步恶化。

    问题是,美国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

    美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本来就不密切,二零三四年的双边贸易额不到一千亿美元,即便算上美洲自由贸易区,也不到两千亿美元,仅占俄罗斯贸易总额的百分之十二,而俄罗斯与中国在二零三四年的贸易总额高达七千亿美元,中国一直是俄罗斯的头号贸易伙伴,俄罗斯没有理由看美国的脸è。

    真正能够影响俄罗斯的,只有欧盟。

    要知道,欧盟是俄罗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二零三四年的贸易额为六千六百亿美元。

    可惜的是,欧盟并不打算制裁俄罗斯,或者说没有制裁俄罗斯的动力,因为欧盟需要俄罗斯的资源。在二零三四年的六千六百亿贸易额中,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粮食等农产品就高达二千四百亿美元,此外还从俄罗斯进口铁矿石、煤炭、稀土等资源,即欧俄贸易中,以欧盟进口为主。

    如此一来,如果欧盟跟随美国的步伐,遭到贸易制裁的肯定不是俄罗斯。

    从某种意义上讲,俄罗斯的外jiā表态,是中国在外jiā战场上最为重大的胜利之一。

    原因很简单,在俄罗斯表明立场之后,一些与中俄关系密切的国家也纷纷表态,比如伊朗、委内瑞拉与叙利亚。此外,还对欧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欧盟没有在外jiā政策上完全偏向于日本。

    比如,在美国与加拿大宣布加大对日本的出口规模之后,欧盟并没有跟进,仍然拒绝向日本出售废旧电子产品。理由也很简单:欧盟也没有稀土资源,而且奥地利等成员国的废旧资源再利用产业非常达。

    事实上,欧盟也一直是废旧电子产品的纯进口地。

    可以说,到四月初,外jiā战场上的胜负已经一目了然了。

    正是如此,再也没人怀疑,中国与日本将爆全面战争,而且很有可能是中国以核问题为由向日本宣战。

    果真如此的话,连美国都无能为力。

    要知道,“华盛顿条约”中明确规定,五个核大国有监督其他国家的义务,也有在必要时采取必要行动,阻止其他国家研制、生产、装备与使用核武器的权利,而且不得干预其他核大国为此采取的必要行动。

    也就是说,中国真拿核问题向日本宣战,美国只能保持沉默。

    当然,战争也不是不可避免。只要日本答应接受全面核查,开放所有机构,让以中国代表为的核查小组无障碍进入,至少在道义上,中国就没有理由对日本动战争,美国也就有机会行使对日安全保障承诺。

    问题是,日本愿意做出如此重大的让步吗?

    要知道,只要完全妥协,日本就算有心研制核武器,也没有机会。彻底的核查,肯定能铲除日本的核基础。如果日本已经在核武器项目上做出了重大努力,核查就能使日本的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说得严重一点,日本只能重头做起。

    那么,中国也就有理由在今后采取同样的行动,使日本永远无法获得核武器。

    对日本来说,这与承认三流国家地位没有区别。

    显然,日本不可能在核查上做出全面妥协,因为日本核问题的根源就是日本不肯承认现在的国际地位。如果日本甘心呆在三流国家的位置上,就没有理由秘密研制核武器,也就不会引中日对抗。

    如此一来,日本就只剩下一条出路了:赶在战争爆前制造出核武器。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用既成事实来应对中国的军事威胁,使中国放弃通过战争手段打击日本的企图。

    在日本政客眼里,只要有一枚能够投到中国本土的核弹头,就能让中国投鼠忌器,也就能让中国当局在做出决策的时候有所迟疑,日本也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时间,制造更多的核武器。哪怕只有几个月,等到中国当局痛下决心的时候,日本已经获得了对中国进行全面战略报复的能力。

    显然,只要中国国家领导人有点理智,就不会与日本打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

    如此一来,日本能否及时制造出核武器成为关键中的关键。

    四月四日,牧浩洋接到了李明阳的电话。

    二部已经获得确切情报,日本生产出了足以制造一枚原子弹的核原料,正在进行第一枚原子弹的组装工作。

    只是,日本没有完成核弹头的模拟爆炸工作。

    按照李明阳的说法,日本的第一枚核弹头是内爆式原子弹,当量在两万吨左右,技术起点非常低,但是为了使可靠ìng达到实战要求,日本至少需要完成一次模拟爆炸演算,才能获得必要的数据。

    根据二部对情报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的判断,日本能在三个月后完善核弹头。

    也就是说,七月初,日本就能获得一枚具有实战价值,可靠ìng不低于百分之八十的原子弹。

    展到这一步,战争已无悬念。

    牧浩洋非常清楚,禁运无法在七月之前挥决定ìng作用,因此战争最快在六月底、最迟在七月初爆。T!~!

    ..

第六十五章 门槛

    第六十五章mén槛

    四月八日,牧浩洋收到了钱仲泰提jiā的模拟演算结果。

    利用ìng能更加先进的计算机,钱仲泰的太阳模型演算jīng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用反物质炸弹轰击日冕层,引太阳风暴的概率不到百亿分之一,比上一次演算得出的结果低了一千倍。

    按照钱仲泰提出的理论,只要概率低于十亿分之一,就在可控范围之内。

    当天,牧浩洋就把这份演算报告送jiā元府。

    四月九日,黎平寇在元府召开了五天以来的第八次高层会议,商讨对日作战问题。

    争论依然非常jī烈,易援朝等几位领导人坚决反对主动向日本开战,黎平寇与黄瀚林等人则认为再也不能拖下去了。

    会议从上午进行到下午,中途只休息了不到一个小时。

    黎平寇的态度非常坚决,似乎不nòng出个结果就不散会。吃过晚饭后,会议继续进行,只是参会人员都很疲惫了。

    别说那些政治家,连牧浩洋与腾耀辉这样的军人,都有点招架不住。

    在大部分人看来,这么扯下去不会有任何结果。牧浩洋不得不相信,黎平寇肯定早有准备,不然不会一直争论下去。

    晚上八点不到,李明阳急匆匆的赶了过来,送来了一份至关重要的情报。

    “我们核对了侦察卫星回的信息,与俄罗斯情报部mén提供的数据做了对比,还跟法国情报机构jiā换了信息,只是暂时没有收到英国与美国情报机构的答复。”李明阳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三方情报机构已经确认,生在日本本周北部、岩手县境内的爆炸释放出了放èìng物质。”

    参会者都保持沉默,气氛非常凝重。

    “华盛顿条约”生效之后,五个核大国成立了“核问题联合监测委员会”,共同监视其他国家的核活动,在相关情报上做到互通互享。按照任务分配,中国在过去几年间è了十多颗专mén针对核设施的侦察卫星。这些卫星上都有用来探测核辐è的传感器,能在第一时间现大气层内的核活动。

    沉默一阵,黎平寇长出口气,对李明阳问道:“能不能确定核辐è的级别?”

    “调查还在进行之中,大概要四个小时之后,才能获得详细数据。”李明阳扫了眼在坐的高层领导,说道,“日本当局已经下令封锁事地区,禁止一切飞行器进入。****虽然事地点是日本民用核电站的原料储备中心,但是从已经获取的数据来看,核辐è的强度过了民用级的最大限度。”

    “也就是说,有理由相信日本已经获得了军用级核原料?”

    李明阳稍微迟疑了一下,说道:“基本上可以这么说。”

    “李部长,你能把话说清楚一点吗?”易援朝忍不住了,“你要知道,你提供的信息将直接决定我们的对日政策。”

    “在获得更准确的情报之前,我无法做出最后判断。”李明阳叹了口气,说道,“民用核原料的浓度在百分之二十以下,而军用核原料的浓度必须过百分之九十,其间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现在只能确定,日本肯定获得了浓度过百分之二十的核原料,但是无法肯定是否达到了百分之九十。”

    “照你的话,就是无法判断日本是否已经获得了制造核武器的原料。”

    李明阳刚想回答,注意到黎平寇的神è后,故意思考了一会,才对易援朝说道:“我们确实无法肯定日本是否已经获得了制造核武器的原料,但是从理论与工业生产上看,百分之二十是最后一道坎。说得直接一点,只要能够把核原料的浓度提高到百分之二十,就有能力达到百分之九十。以日本的技术,即便现在只有浓度为百分之二十的核原料,也能在一个月之内获得军用级核原料。”

    “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没有证实。”

    李明阳叹了口气,没有回答易援朝的问题。

    显然,易援朝依然反对主动对日开战。

    牧浩洋迟疑了一下,说道:“就算日本没有获得军用级核原料,也可以利用已经获得的核原料制造一枚核弹头。”

    易援朝一惊,朝牧浩洋看了过来。

    “一枚无法爆炸,但是足以对我们产生严重威胁的核弹头。”

    “将军,你……”

    “如果日本用核原料制造一枚弹头,在我国上空引爆,即便不能造成毁灭ìng破坏,也能污染数千、甚至上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比如像北京与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使其在未来数十年内不适合人类居住。”

    易援朝的眉头跳了几下,朝李明阳看了过去。

    “日本现在以提炼浓缩铀为主,从理论上讲存在这样的可能。”

    这下,易援朝无话可说了。

    “很明显,日本已经越过了我们的底线。”黎平寇终止了争论,说道,“日本所做的事情无一例外的全部针对我们,因此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是在做出最终决定之前,我们需要更加有力的证据。”

    这下,牧浩洋等人有点惊讶了。

    在他们看来,黎平寇应该趁此机会提出最后决议,而不是拖下去。

    “大家没有异议的话,我们应该立即进行战争准备,在获得更加确切的情报之后,决定是否主动对日开战。”黎平寇扫了眼参会人员,说道,“今天就到这里吧,二部要抓紧一切时间。”

    散会后,牧浩洋与腾耀辉留了下来。

    “元……”最急的是腾耀辉,毕竟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了。

    黎平寇压了压手,说道:“腾总,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但是你也要理解我的难处。老易的态度你也知道,没有确切证据,他不会投赞成票,而我们需要他那一票。此外,政治上也缺乏说服力。”

    “可是……”

    “战争肯定会爆,而且肯定会在七月份之前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必须拿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腾耀辉暗自叹了口气,没再开口。

    “当然,我们可以提前为战争做准备。”黎平寇稍微停顿了一下,对牧浩洋说道,“我看了你送来的报告,具体怎么作,由你决定,我授予你全部决断权。至于其他方面,你跟腾总商量着解决。”

    “元,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是吗?”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我跟钱老谈过,必须在战争爆前三个月动手,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准确的说,太阳火箭上的反物质弹头必须提前三个月引爆,才不会被其他国家的探日设备现。”

    “你的意思是,不让别的国家知道我们使用了太阳武器?”

    牧浩洋又点了点头,说道:“不管怎么说,我们无法确定太阳武器的危害程度,应该小心谨慎一些。”

    黎平寇沉思了一阵,说道:“给我两天时间,后天晚上给你答复。”

    牧浩洋没有多说什么,他知道黎平寇要设法说服易援朝。

    当然,牧浩洋也需要这两天时间。

    离开元府,牧浩洋没有回总参谋部,而是在路上给6雯打了电话,然后径直赶往郊区的空军基地。

    天亮前,他与6雯来到了西北的高能物理学实验中心。

    按照6雯的安排,钱仲泰在三个月前回到物理学实验中心,主持“太阳武器”的相关工作。

    见到钱仲泰,牧浩洋详细询问了“太阳武器”相关的事情。

    此时,黎平寇已经找到易援朝。

    正如黎平寇所说,在政治上,必须要有一个站的住脚,而且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能让对日战争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易援朝并非一味反对战争,只是认为必须在此之前尽到全部努力。

    在他看来,战争是在其他手段全部失效之后才能选择的最后手段,因此不应该过早的谈论这个话题。

    问题是,其他手段行得通吗?

    更重要的是,现实情况已经决定,在其他手段完全失效之前,日本就将制造出一枚能够对中国构成巨大威胁的核弹头,因此绝对不能等到其他手段失效之后在考虑战争问题,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还好,易援朝不是不讲道理的人。

    当前的国际形势已经决定,中国绝对不能等到最后时刻才提战争,必须未雨绸缪,也就必须采取强硬立场。

    说服易援朝之后,黎平寇又去找了其他几位高层领导人。

    只用了一天,黎平寇就统一了高层的意见,即在日本已经决定制造核武器的情况下,启动备战计划。

    这个时候,二部也提供了一份极为重要的情报。

    生在岩手县的爆炸,释放出了浓度高达百分之八十五的浓缩铀颗粒,已经极为接近军用级别。从理论上讲,只要有足够的核原料,即便只有百分之八十五的浓度,也能制造出可以爆炸的核装置。说得直接一点,用百分之八十五的浓缩铀制造出的核弹头无法装配到弹道导弹上,但是可以制造出一枚可以用战斗机投掷的核炸弹。此外,把核原料的浓度提高百分之五不是什么难事。以日本的工业实力,在一个月之内就能生产出十公斤浓度为百分之九十的浓缩铀。从理论上讲,只要日本掌握了核弹头小型化技术,能用十公斤浓缩铀制造两枚两万吨级的原子弹。如果日本掌握了氢弹的必要技术,以及足够多的锂化氘与锂化钏,就能制造出威力更大的氢弹。

    到此,易援朝等人再也没有理由反对了。T!~!

    ..

第六十六章 起航

    第六十六章 起航

    二零三五年四月十一日,上午十点不到,牧浩洋接到了黎平寇的电话。

    高层会议已经做出决定,即时启动对日作战行动,黎平寇与易援朝已经签署了总参谋部提jiā的战争计划。

    牧浩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启动“太阳武器”。

    只是,相关准备工作还在进行之中。

    半个小时之后,杜小蕾在外jiā部新闻发言中心召开记者招待会,对中国的对日政策做出了进一步解释。

    到这个时候,日本岩手县发生的爆炸已经不是秘密。

    经五个核大国证实,日本确实在秘密提炼浓缩铀,而且很有可能同时进行了另外一种核原料,即钚的浓缩工作。根据中国公布的消息,日本已经生产出了十多公斤浓度接近百分之九十的浓缩铀,以及数公斤浓缩钚,获得了制造核武器的必要原料,也就有能力在短期内制造出原子弹。

    虽然并非所有核大国都认为日本已经制造出了武器级核原料,比如美国联邦政fǔ就在调查报告中提到,日本的铀浓缩工程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离制造武器级浓缩铀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至少需要好几年时间,但是五个核大国在公布的消息中均提到,岩手县爆炸后产生的核辐è已经超过民用级浓缩铀的最大限制,即日本已经提炼出了浓度在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浓缩铀。

    这一点,已经是足够的战争理由了。

    要知道,国际原子能机构早就确认,百分之二十是铀浓缩工程的关键mén槛,只要跨过了这道mén槛,离制造核武器就不远了。说得直接一点,从工业上讲,只要能把铀的浓度提高到百分之二十,就能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区别只是时间。只要日本有足够的时间,就能制造出武器级浓缩铀。

    也正是如此,国际原子能机构一直将此作为标准。

    当初,美国在处理伊朗核问题的时候,就采用了这个标准,即只要伊朗的铀浓缩工程跨过了这到坎,就意味着伊朗在谋求核武器。

    事实上,如果仅为民用,根本不需要百分之二十的浓缩铀。

    现在,中国用这个标准来对待日本,美国自然没有理由反对。

    舆论宣传炒起来后,中国的相关行动相继展开。

    当天下午,中国国防部发布了一条消息:将派遣舰队进入西太平洋,应对日益恶化的日本核问题。

    随后,中国商务部公布了最新的禁运清单,把所有与核设施有关的器材都列了进去。

    五点左右,黄瀚林在国务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将根据“华盛顿条约”赋予的权利与义务,对日本实施更加严厉的战略禁运,要求所有缔约国严格遵守核禁运政策,中国将在必要的时候拦截与检查其他国家的船只,以便禁止一切能够用于核武器工程的物资与设备进入日本。

    这下,问题复杂了。

    在此之前,中国的战略禁运只是单方面行为,即不针对其他国家。

    随着中国扩大战略禁运范围,必然牵扯到其他国家。如果中国海军拦截第三方船只,必然引发国际纠纷。

    问题是,“华盛顿条约”赋予了五个核大国相关权力。

    对此,美国联邦政fǔ立即表态,美国将严格执行“华盛顿条约”中的禁运条款,但是不会接受中国的禁运封锁政策,即美国船只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自由通行权,中国无权对美国船只进行检查。

    那么,如何才能保证美国船只没有运送禁运物品呢?

    当天晚上,中国驻美国大使首次与美国国务卿进行了会晤,提出了禁运政策,要求美国积极配合。

    会晤中,中国大使还提到,只要美国严守条约,中国海军就不会拦截美国船只。

    显然,中国与美国在战略禁运上的分歧与矛盾,只能通过谈判解决,不然美国将卷入这场地区战争。

    对美国来说,这也是唯一选择。

    如果美国不配合中国的战略禁运行动,中国就会拦截美国船只,而美国就会因此替日本卖命。问题是,美国并不打算替日本卖命,更没有打算在西太平洋地区与中国爆发一场大规模战争。

    结果就是,美国接受了中国的要求。

    从四月十五日开始,所有直接驶往日本的美国船只,都将在离港之前,接受中国核查人员检查。为了让美国保住颜面,所有与禁运有关的检查工作都将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框架范围内进行。

    说得直接一些,这些核查人员属于国际原子能机构。

    这样一来,美国就是在积极配合国际原子能机构,而不是向中国妥协。

    也就在这个晚上,发生了一件只有不到十个人知道的事情。

    大概在十一点左右,西北高能物理学实验中心的卫星通信天线,向一颗近地轨道通信卫星发è了一组信号,再转发给了太阳同步轨道上的一颗侦察卫星。八分多钟之后,该信号传到了三亿公里之外。通过绕日观测卫星,该信号经过三次加强之后,最终到达已经位于太阳侧面的太阳火箭。

    太阳火箭是怎么运作的,牧浩洋并不清楚。

    按照钱仲泰的介绍,太阳火箭收到信号之后,将首先进行载荷分离,把反物质弹头送入撞击轨道,运载舱则将启动轨道转移火箭发动机,进入观测轨道,以便在日冕爆发后获得大约半分钟的转移时间。

    两个小时后,反物质弹头将进入日冕层。

    因为约束反物质的是高能磁场,而在进入日冕层后,弹头内的所有设备都将在极短的时间内烧毁,磁场消失后,反物质与正物质接触发生爆炸,所以弹头上没有引爆装置,也没有这个必要。

    从进入日冕层到发生爆炸,前后不会超过一秒钟。

    要知道,日冕层的温度高达两千万摄氏度,而弹头上的绝热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