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燃烧的海洋-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牧浩洋代替黄峙博出面,一是他与李明阳的关系非常不错,说话更方便一点,二是他是战争计划的制订者,有足够的理由向李明阳提出要求,三是让黄峙博避开麻烦,免得在退役前惹上一身ā。

    李明阳是聪明人,当然知道牧浩洋为什么要跟着他上车。。。。F!~!

    ..

第四十七章 证据

    第四十七章证据

    黎平寇需要确凿情报,李明阳让他如愿以偿。

    事情生在国庆节后的第一周,起因是一个叫西村小次郎的美籍日本人。

    根据二部提供的情报,西村小次郎是第三代移民,其祖父在幼年移居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被关入专为日本移民设立的集中营,战后回到旧金山,开了一家面馆,在日侨社区很有名。西村小次郎的父亲在美国出身,是一名牙科医生,为他提供了非常优越的生活与学习条件。十八岁的时候,西村小次郎考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主修原子物理学,即核物理学。二十六岁拿到博士学位后,西村小次郎进入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在三十岁之前就取得了很高的科研成就。

    西村小次郎还有不为常人所知的一面:他是日侨协会的主要成员之一。

    该协会在二十世纪八零年代末成立,宗旨是联络各界日本侨民,维护日本侨民在美国的利益。

    东海战争爆后,日侨协会的质生了变化。

    在二零一九年到二零二九年的十年间,至少有两名日本侨民通过该协会,以各种名义回到日本,而这些侨民大多是科技jīng英,其中包括日本高能粒子对撞机的主要设计师竹内摩文与在二零二四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高能物理学家横山渡津,而这两人已经是日本高能物理学实验中心的顶梁柱。

    按照李明阳的说法,日侨协会正在设法让一些顶尖级科学家返回日本。

    这其中,自然包括西村小次郎。

    虽然西村小次郎的名声远远比不上横山渡津,但是他的重要绝对不亚于任何一位美籍日侨科学家。

    原因很简单:西村小次郎的主要工作就是核武器小型化。

    如果日本打算研制核武器,肯定需要西村小次郎。说得直接一点,西村小次郎掌握能让日本在不进行爆炸实验的情况下,掌握核弹头小型化技术,生产出具备实战应用价值的核弹头。

    正是如此,西村小次郎一直在美国国家安全局,即n的“黑名单”上。

    没有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批准,西村小次郎不但不能离开美国,甚至不能离开工作与居住的地点。任何情况下,在他附近都有四名国家安全局的特工,而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国家安全局的掌握之中。

    即便如此,西村小次郎仍然在二零三二年十月十一日登上了飞往日本的航班。

    具体是怎么回事,李明阳没有明说,只是西村小次郎没有回到日本,而是在航班飞行途中神秘失踪了。

    两天后,即十月十三日,李明阳正式提jiā了黎平寇需要的确凿情报。

    安排西村小次郎回国的正是日本的军事情报局,即之前隶属于防卫省的情报本部,而西村小次郎回国的主要价值,就是帮助日本设计一种具有实战应用价值的核弹头,以及建立模拟核试验的数学模型。

    为了说服黎平寇,李明阳拿出了极为确凿的证据:西村小次郎从阿拉莫斯实验室窃取的核爆炸监测数据。

    要知道,这些数据是进行模拟核试验的必要条件。

    准确的说,是检测模拟核试验的基本参照。

    没有这些数据,就算日本能用级计算机进行模拟核试验,也无法得知模拟核试验的结果是否正确。

    虽然李明阳没有明说,但是很明显,西村小次郎在他手上。

    只是,这不能杜绝日本秘密制造核武器,因为不止西村小次郎一个日侨掌握着尖端核技术,二部也无法保证下一次行动能够得手。只要有一名西村小次郎级别的核技术专家,日本就能在数个月内制造具有实战能力的核弹头。

    毫无疑问,几个月算不上充裕。

    十月十五日,在与黄峙博商讨之后,黎平寇召集高层领导人,公布了日本在核武器方面的情报。

    讨论持续了整整一天,最终在易援朝的坚持下,只通过了一份谴责决议。

    此时,美国新闻媒体已经报道了西村小次郎失踪事件,只是美国官方没有承认西村小次郎已经离开美国。

    十六日,中国外jiā部就日本秘密研制核武器表了谴责声明。

    与黄峙博预料的一样,先进行的是舆论战。

    在中国外jiā部表谴责声明后,日本外务省立即做出回应,宣称日本从未、今后也不会有任何与核武器有关的秘密军事计划,日本的国家基础建立在美日同盟之上,日本绝对不会谋求获得核武器。

    外jiā上的事情与牧浩洋没有多少关系。

    虽然在高层会议上,易援朝否决了由黎平寇提出的战争计划,但是在总参谋部,黄峙博已经启动了由牧浩洋制订的战争计划。

    舆论只是在为战争造势,而战争早晚会爆。

    牧浩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整三军一兵的装备建造计划。

    第一阶段调整重点为已有与在建项目,即计划在二零三五年底前完成的项目,都得提前到二零三四年底,最迟不过二零三五年第一季度末。第二阶段调整重点为中期项目,即计划在二零三七年底完成的项目,在二零三四年底之前得把进度提前一年。第三阶段调整重点为远期项目,即计划在二零三七年之后完成的项目,在二零三三年初,要么暂时下马、要么推迟建造与开进度。

    可以说,此举的目的非常明确:集中力量打赢二零三五年的战争。

    第一阶段调整,主要涉及两艘航母、四艘巡洋舰、四艘驱逐舰、八艘护卫舰与四艘攻击核潜艇,以及J…3与J…32项目,6军主要为四个主力集团军,即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五十四集团军与第十五空降军的换装工作,6战队则以整编现有作战力量,完善两栖进攻力量为主。

    在二零三二年的最后两个月里,牧浩洋的主要工作就是落实第一阶段调整方案。

    受黄峙博委托,在这两个月里,牧浩洋跑遍了大江南北,不但去了所有大型军工厂,还去了基层部队。

    作为配套工作,在加快装备建设的时候,还得留住骨干人员。

    为此,国防部在十一月底颁布了一份临时人事条例,即在二零三五年之前,所有志愿延长役期的军官与士官在延长服役期间,在现有的各项福利基础之上,总津贴将逐年递增百分之十五,基层士兵则递增百分之十二。半个月后,总参谋部正式向下设的各大军事院校放了新的招生条例,把招募现役军人的比例由之前的百分之三十提高到百分之六十,增加现役军人的入学比例。

    这两项举措,最大限度的挽留了役期将满的军人。

    要知道,基层官兵、特别是基层军官与士官在退役时,年龄大都在二十八岁到三十六岁之间,而这正是军人的黄金时期。

    在此期间,黄峙博做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牧浩洋并不知情,黄峙博也不可能告诉他。

    在牧浩洋外出的时候,黄峙博特意找到腾耀辉,确定了牧浩洋在总参谋部的地位。按照他与腾耀辉ī下达成的协议,牧浩洋将以6战队司令的身份,长期留在总参谋部,负责策划与组织对日战争,并且在战争爆后担任前线总指挥,腾耀辉在此期间必须赋予牧浩洋独立决断权。

    为此,黄峙博也做出承诺,将在退役后,积极支持腾耀辉。

    对腾耀辉来说,他无法拒绝黄峙博的提议。

    原因很简单:黄峙博在担任总参谋长期间,总参谋部基本上取代了国防部,甚至可以说国防部成了总参谋部的下属机构。可是在行政编制上,总参谋部应该隶属于国防部,听从国防部指挥。黄峙博退役后,总参谋部与国防部的关系肯定会生变化,而腾耀辉没有足够的威信去压制国防部。

    说得直接一点,腾耀辉要想成为黄峙博那样的总参谋长,至少在前五年里,需要黄峙博的支持。

    没有黄峙博的支持,腾耀辉根本玩不转。

    所幸的是,黄峙博还很年轻,至少更当年的6风烈比起来,还算得上年轻。

    到二零三五年,黄峙博才六十八岁,有足够的jīng力继续为军队服务。事实上,以他的大将身份,应该在六十六岁退休,而到二零三二年底,他还没到六十六岁,等于是提前一年退役。

    只要有黄峙博的支持,腾耀辉不但能玩转总参谋部,还能压制住国防部。

    对腾耀辉来说,在这个时候做出让步,还有一个原因,即他出任总参谋长的时候,也已经六十四岁了。虽然身为海军大将,腾耀辉最多可以服役到七十岁,因此能在六十九岁的时候迎来第二届任期。可是到二零四二年,在他离开总参谋部的时候,已经七十四岁了,没有可能继续留任,也不可能像黄峙博那样,在退役后为下一任总参谋长撑腰,成为军队的灵魂人物。

    事实上,黄峙博到那时也就七十四岁,只要健康没问题,就没有腾耀辉的事。

    显然,腾耀辉扮演的只是过渡角

    这时候,引出了关键问题,即在腾耀辉之后,由谁出任总参谋长。按理说,应该是当时的空军司令。只是在6战队升级为独立兵种,而且6战队司令也为大将之后,出现了新的变数。

    站在腾耀辉的立场上,肯定愿意支持一位来自海军的6战队司令。

    也就是说,腾耀辉也是牧浩洋的支持者。。。。F!~!

    ..

第四十八章 战争准备

    第四十八章战争准备

    二零三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牧浩洋专程返回北京,为黄峙博送行。一起

    虽然黄峙博是一个非常有个的军人,在战场上天不怕地不怕,但是在生活中,却非常低调。

    结束了在总参谋部最后一天的工作后,黄峙博谢绝了所有人的邀请,独自回家。

    由腾耀辉牵头,为黄峙博搞的退役仪式非常简单。

    黎平寇去了联合国,正在为针对日本的核查工作进行外jiā斡旋。易援朝只派来了一名代表,黄瀚林则在东南亚进行外jiā访问。在赶来的官员中,级别最高的就是现任国防部长钟小军。

    只是,总参谋部的高级将领一个都没缺。

    由黄峙博带出来的戚凯威等陆军将领自然不必多说,下午就赶了过来。母祁铁等空军将领也很积极,毕竟他们也得到了黄峙博的帮助。以牧浩洋、杨禹方、周渝生等人为首的海军将领在傍晚到达,占了一半的位置。此外李小明、马明涛等二部的情报官员也在傍晚赶了过来。

    晚宴由腾耀辉亲自主持,菜品不算丰富,只是按照军队的传统,酒水绝对不少。

    黄峙博很严厉,先是严厉斥责了戚凯威等人,认为不应该如此铺张费,而他只想退役后过几年清静日子。

    只是谁都看得出来,黄峙博非常jī动。

    对于大半辈子戎马生涯的军人来说,能在脱下军装的时候得到将士爱戴,绝对是最大的褒奖。

    事实上,黄峙博不可能脱下军装。

    退役后,他仍然是中国陆军大将,享受陆军大将的所有待遇,连他在总参谋部家属院的别墅都将保留下来。严格说来,这不是退役,而是离职,即辞去军队里的职务,军衔等都将得到保留。

    酒席上,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第二次朝鲜战争。

    在赴宴的三十多人中,除了腾耀辉之外,其他人都是从第二次朝鲜战争中走出来的,也从此开始了辉煌的军旅生涯。

    晚宴结束的时候,黄峙博一一送别来宾。

    牧浩洋已经知道,黄峙博不会留在总参大院,几天后就将搬往郊区,跟年近八十的陆风烈当邻居。这也是黄峙博的人生夙愿之一,在陆风烈离开总参谋部的时候,黄峙博就许诺退役后跟他住在一起。

    为此,牧浩洋特意留在最后。

    “下午才回来吧?。”

    “是啊,走得匆忙,过两天还要赶回去。”回京之前,牧浩洋在广州,与广州造船厂的工程师商量巡洋舰的建造工作。

    黄峙博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忙点也好,现在把工作放下来,让我一时还不知道做什么好。”

    “这叫难得清闲。”

    “走吧,去房说。”

    牧浩洋扶住了黄峙博,在开始的宴会上,黄峙博跟每个人喝了两杯,就算酒量好,也经不住车轮战。

    再说了,黄峙博已经不是当初的中年人了。

    进了房,去了杯醒酒茶,牧浩洋才到黄峙博旁边坐下。

    “我跟腾耀辉说了,你继续留在总参谋部,直到对日战争结束。”黄峙博喝了口茶,把茶几上的香烟递给了牧浩洋,“所以陆战队司令部的事情,你得做好安排,最好派个放心的人去处理。”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黄峙博的意思。

    他早就做了安排,这几个月一直是庞跃龙在负责陆战队司令部的工作。去年,牧浩洋在排除了两个最优选择之后,以节约成本为目的,把陆战队司令部放在了舟山,与海军司令部为伴。

    事实上,这也是在为今后的对日作战做准备。

    “昨天,我跟总理通了电话。”

    “总理?”

    黄峙博笑了笑,说道:“外jiā上的事情,我们搞不明白。总理的意思是,先把日本研制核武器的事情坐实,再考虑作战行动。”

    “这么做也没错。”

    “只是在时间上,我们的处境就不大有利了。”

    “总理打算怎么做?”

    “进行全面核查,如果不是英美等国反对,国际原子能机构早就介入了。总理专程前往联合国总部,一是加大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压力,二是向美国摊牌,让美国在核查上做出让步。”

    “怎么摊牌?”

    “按照‘华盛顿条约’规定,任何国家都不得进行与核试验有关的活动,非核国家不得研制、生产与装备核武器。我们有理由在条约的规定范围之内,对任何一个涉嫌研制核武器的国家进行核查。”

    牧浩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道:“这么说,如果美国不肯让步,‘华盛顿条约’就将成为一纸空文。”

    “差不多吧,而美国绝对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即便如此,时间依然紧迫。”

    “有了开始,总比没有开始好。”黄峙博笑了笑,说道,“总理的态度已经明朗,现在的问题是元首不肯点头。”

    “那也是几个月的事情。”

    “对我们来说,几个月都很宝贵。”

    牧浩洋叹了口气,说道:“关键是,核查也不见得能够立即得到证据,也就无法让元首做出让步。”

    “这两个月,你有什么收获?”

    “我?”牧浩洋一愣,说道,“第一阶段的调整工作没有多大问题,根据国防部提供的资料,大部分军人都已签了续约合同。军事企业也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几家造船厂甚至答应延迟支付款项。”

    “第二阶段调整呢?”

    “我还在做准备,最快也要一月底才能着手进行。”

    “这么说,你得找李明阳好好谈谈。”

    “找他干嘛?”

    “日本已经加快了军备步伐,也许会出现最糟糕的结果。”

    牧浩洋的眉头跳了几下,说道:“日本已经在为战争做准备了?”

    “差不多吧,在二部提供的最新情报中,已经明确提到,日本海军的造舰计划很有可能在明年初进入战时状态。”

    “这……”

    “就算我们仍然拥有优势,也不会很明显。我跟老腾谈过,他也主张立即加快海军舰艇的建造工作,如果有必要,也应该进入战时状态。现在的问题是,元首那边不肯放行,军费就无法落实。”

    “有可能说服元首吗?。”

    黄峙博摇了摇头,说道:“这么多年,你也应该知道,元首是个和平主义者。虽然没有理由怀疑他的立场,但是他的主张一直与我们相反,总认为和平手段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从不主张以军事为主。”

    牧浩洋苦笑了起来,觉得无话可说。

    不可否认,易援朝在任期间,为国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比如在黎平寇积极扶持民营企业的时候,易援朝主导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作,增强了国民经济活力。可以说,没有易援朝的话,大部分国营企业在二零三零年之前就得破产。虽然从长远来看,国营企业退出历史舞台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但是这必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如果国营企业在短期内全部倒闭,将导致数千万工人失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从战略角度来看,在傅秀bō与黎平寇的主导下,国营企业的经营范围已经大幅度缩小,主要集中在关系到国家命脉的战略领域,比如金融、能源、电力、通信、jiā通等。如果这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营企业在一夜之间全部倒闭,后果将难以设想。

    同样不可否认,易援朝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在他看来,中国有关坚持和平崛起的基本方针,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纷争。不管这是否符合军人的胃口,至少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和平崛起的道路已经被美国堵死,中国要么通过拼搏获得更加光明的未来,要么在美国的围堵下沦落为三流国家。至于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纷争,基空想。

    这些,牧浩洋都非常清楚。

    “我跟老腾的意思是,等总理回来,先把第二阶段调整工作铺开,由国务院在军费上提供支持。”

    “绕过元首?”

    黄峙博点了点头,说道:“我看了你的战争计划,第二阶段调整至关重要。如果李明阳提供的情报没有错,那么能否及时完成第二阶段调整,将直接决定战争初期的局面,也将决定战争的主动权。”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黄峙博的意思。

    第二阶段调整的重点是在短期内,增强军事力量。说得之间一点,就是提前两年完成扩军行动,因此将直接决定在二零三五年初,中国是否有足够的军事优势,从而决定是否有能力掌握主动权。

    如果没有,就得拖下去,日本也将因此获得制造核武器的宝贵时间。

    从时,日本是否制造出核武器,将是一个关键点。

    暗自叹了口气,牧浩洋说道:“要我做些什么?”

    “下周,总理就回来了,所以你得尽快拿出第二阶段调整的具体方案,递jiā国务院审议批准。”

    “行,我抓紧处理。”

    “有时间,去找李明阳谈谈。”

    牧浩洋点了点头,他肯定会去找李明阳。

    “老腾那边,我已经帮你处理好了,他会给予你全部决断权。当然,如果有需要,随时可以找我。”

    “黄总……”

    “从明天开始,我不想管闲事,但是作为军人,我把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军队与国家,所以我绝对不会在国家危难的时候退到一旁看热闹。”

    黄峙博这么一说,牧浩洋也就放心了。

    设身处地,就算牧浩洋在黄峙博的位置上,也不会就此隐退。

    第四十八章战争准备F!~!

    ..

第四十九章 抛开幻想

    第四十九章抛开幻想

    牧浩洋没有急着返回广州,而是着手完成第二阶段军备调整方案的细则。

    接下来几天,他都泡在二部,跟李明阳谈了好几次。

    日本进行扩军备战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最显著的就是二零三三到二零三四财政年度的国防预算。

    按照李明阳提供的情报,从二零三三年四月份开始的新一财年度预算中,国防经费占了日本中央政fǔ财政总预算的百分之一十七,仅次于社会福利预算,比上一财年度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一,为二零二四年之后增长率最高的一年,而增长的国防预算中,百分之七十五将用来采购武器装备。

    事实上,这还不是重点。

    在该财年度中,还有数笔总金额接近一百五十万亿日元、也就是大约九千八百亿美元的秘密预算。按照日本的法律,这些秘密预算不会在国会公布细节,只会在财年度结束,进行财政审核的时候,由国会特别委员会进行审计。也就是说,这笔钱具有非常大的灵活可以用在任何地方。

    按照李明阳的估计,这一百五十万亿,就是日本的秘密军费。

    把这笔钱算上,日本在下一财年度的国防预算将占总预算的百分之二十九,比社会福利预算高出了八个百分点,成为第一大财政预算,而军费总额也将达到创纪录的二万三千七百亿美元。

    即便扣除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等因素,这也相当于二零一二年的六千亿美元。

    果真如此的话,日本将在二零三三年过美国与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军费开支国。要知道,中国在二零三三到二零三四财年度的军费预算只有八万六千亿人民币,约和一万九千亿美元,而美国在同一财年度的军费预算为二万一千亿美元,其中还包括了近四千亿美元的战争开支。

    从比例上看,差距更加惊人。

    中国在新财年度的军费预算,仅占中央政fǔ财政预算的百分之十六,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五,美国的这两个比例分别为百分之十八与百分之四,均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而日本的国防开支将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点八,已经过了百分之五的红线。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军费过百分之五,就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高达百分之六点八的比例,必然会对日本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显然,为了战争,日本已经顾不上经济了。

    即便如此的话,日本的军备扩张度仍然不足以使其军事力量在短期内过中国,威胁并不明显。

    真正的重点,是日本对经济结构做出的调整。

    按照李明阳提供的情报,日本内阁最迟会在三月初向国会提jiā新的税收法案,对税收结构做出全面调整。

    调整之后,像三菱、岛磨、川崎、富士等涉足军工的大企业都将得到税收减免、甚至是财政补贴等优惠,而其他行业的税率都将提高。说得直接一点,日本将通过税收调整向军工行业注资。

    如此一来,日本的国防预算绝对不是账面上的那点钱了。

    在李明阳看来,通过减免税收与财政补贴,日本的军工企业将在二零三三到二零三四财年度获得总值在四万亿美元左右的额外收入。这笔钱,至少有一半会用来采购日本国内欠缺的战略物资、以及扩大生产规模,另外一半则用来抵充军备采购费用,即以非直接拨款的方式购买军火。

    毫无疑问,这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虽然在作上,不会这么lù;骨,而会更加委婉。比如按照李明阳的分析,日本各大财团很有可能以捐赠的方式,为日本军队采购武器装备。但是不管用什么办法,结果都是让日本当局获得了扩军备战的资本。

    两万亿美元能做什么?

    哪怕只有一半用在海军上,也足以在接下来的两年之内,以战时机制完成四艘大型航母的基础建设工作。

    事实上,在牧浩洋找到李明阳的时候,三菱重工与富士重工已经开始了第三批“飞龙”级航母的建造工程,而且与牧浩洋当初预料的一样,四艘航母同时动工,且完全按照模块化方式进行建造。

    “这些照片是我们的谍报人员拍摄的,不是太清楚,但是看得出,是四艘航母。”李明阳点上香烟,笑着说道,“万幸的是,日本只有四座能够建造大型航母的船台,不然情况更加糟糕。”

    “已经够糟糕的了。”

    李明阳笑了笑,继续ōu烟。

    “不管怎么说,我们不可能立即动工建造第三批‘昆仑山’级,而且也无法保证在二零三五年之前建成。”

    “日本的情况也差不多。”

    “什么意思?”

    “根据我们掌握的消息,就算第三批‘飞龙’级能在二零三五年之前完成船台建造,也不可能在二零三五年底之前完成舾装,最快能在二零三六年服役。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在一年之内击败日本,就不用考虑这四艘航母。”

    “我可没有足够的信心。”

    “至少,在战争初期,我们的优势依然足够明显,而且这四艘航母,很有可能成为促成战争爆的关键因素。”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李明阳的意思。

    “你不好出面的话,我帮你递jiā报告。”

    “暂时没有这个必要。”牧浩洋谢绝了李明阳的好意,说道,“再过几个月,建造工作就不能在厂房内进行了,你就能获得更加确凿的情报。到时候,再向元与总理汇报,更有说服力。”

    “也行,反正这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我有点想不明白的是,日本财团也太大方了吧?”

    “财团?”李明阳愣了一下,说道,“你是说,日本财团资助政fǔ搞军备竞赛?”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的日本财团,不是以前的日本财团。”李明阳停顿了一阵,点上第二根烟,又说道,“二战之后,在美国的主导下,日本财团进行了大改组,不然三菱也无法越三井,成为日本第一大财团。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日本财团完全效仿西方同行,通过金融手段控制国家政策,并且从中牟利。直到东海战争结束,日本财团都奉行这一政策,即以牟取利益为主要目的。”

    “然后呢?”

    “事实证明,日本很难被西方世界接受,恐怕永远也无法脱亚入欧。”

    “这……”

    “从长远来看,即便日本完全依附于美国,也永远不可能得到西方世界接纳,而日本财团也就不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就,在西方财团主导的金融秩序中,永远处于从属地位,也就难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到最终,日本财团必然沦落为西方财团的附庸。事实上,早在‘广场协议’签署之后,这一征兆就显现了出来。如果没有‘广场协议’,日本很有可能在二十世纪末追上美国。”

    “也就是说,日本财团得另寻出路。”

    “在东海战争之前,日本财团没有出路,或者说没有能力摆脱美国,获得真正的独立自主权。此后,随着复仇情绪点燃的民族主义,为日本财团指明了方向,并且使日本财团成为民族主义的主要推手。”

    “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