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燃烧的海洋-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七集团军才会投入主力部队参加攻打平壤的战斗。

    志愿军要做的,就是把握好时间点。

    在第四步兵师坚决突围的情况下,增援部队争取到的时间非常有限,能有一天就非常不错了,所以第四十七集团军必须在准确的时间投入战斗,以最快的速度攻占平壤,然后作战部署,迎接第四步兵师的反击。

    这个时间点把握不好的话,第四十七集团军很有可能腹背受敌。

    为此,黄峙博毫无保留的动用了一切能够动用的火力支援力量。

    按照他的命令,除了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之外,其他五个集团军的远程炮兵全部得在十九日上午参与攻打平壤的战斗,为第四十七集团军提供火力支援。似乎觉得炮火支援还不够猛烈,黄峙博动用了战略空军,让四十架H…6从本土起飞,使用射程在一百五十公里以上的火箭增程滑翔炸弹轰炸平壤。因为需要应付电磁战,所以这些炸弹全部采用惯性制导系统,加上投掷距离过远,轰炸精度得不到保证,无法进行定点精确轰炸,只能采用“地毯式”轰炸战术。

    也许谁也没有想到,平壤会毁在志愿军手里。

    因为人民军崩溃的速度快得惊人,在联军突破黄州川之后,就没再平壤坚守,所以在此之前,平壤受到的破坏非常有限,不然联军也不可能在这座只有一百多万人口的城市里部署二十多万军队。此外,联军占领平壤后,城区里还有大约四十万市民,所以联军在平壤的军管措施非常严厉,有效维护了平壤的社会秩序,没有让平壤因为战争后遗症遭到破坏,保护了大部分建筑物。

    不在本土作战,黄峙博没有这么多顾虑。

    打不下来,平壤是个什么样子都与他无关。打了下来,打成什么样子也不要他负责。

    只是,黄峙博忽略了一件事,即平壤是朝鲜的首都。!~!

    ..

第二百一十五章 光复

    平壤会战,成为第二次战役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志愿军来说,这场会战有着不一般的意义。

    政治上的意义不用多说,那是政治家的事情。从军事角度出发,平壤会战让志愿军学会了如何使用空中力量,或者说打破了一直由地面部队唱主角的尴尬局面,让志愿军首次尝到了大规模轰炸的甜头。

    不管黄峙博对空军有没有信心,在损失了几百架先进战斗机之后,他不再对空中力量抱多大希望。虽然在第二次战役的组织策划阶段,母祁铁就提出,动用战略空军,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但是被黄峙博一口否决了,因为在他看来,那些H…6提供的帮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地面部队本身就有足够强大的火力,没有必要让空军冒险,更没有必要拿轰炸机冒险。

    黄峙博不重视,不等于空军不会自己想办法。

    在母祁铁看来,黄峙博拒绝使用战略空军,主要还是空军难以适应电磁战,很难为志愿军提供有效支持。

    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谁也不能忽视。

    解决办法不是没有,只是实施起来有难度。

    当时,志愿军空军想到的办法与联军采用的办法差不多,即用闭式惯性制导系统取代其他制导方式,提高弹药的投掷精度。虽然很难达到精确轰炸的要求,但是总比使用自由落体炸弹好得多。

    更重要的是,采用了惯性制导系统之后,可以通过某些手段增加弹药的投掷距离,让轰炸机在安全区域投弹,不用冒险进入战场。

    问题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遇到了麻烦。

    中**队不是美军,不但数十年没有打过仗,更没有像美军那样打过仗。虽然中**队的高层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了空军与海军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制空权的重要性,但是在中**队中,空军的地位仍然不高。别说其他将领,就连黄峙博都认为,空军只是陆军的保护伞。

    这个问题,在志愿军中更加突出。

    除了在战争初期,即地面部队入朝之前,志愿军发动了几次规模不大的空袭,其他绝大多数时候,空军的任务就是夺取制空权,掩护地面部队作战,而不是充当主力,用轰炸把敌人打回去。

    在志愿军空军的兵力配置上,这个问题显得非常突出。

    别的不说,在志愿军损失的八百架先进战斗机中,以制空任务为主的战斗机就有六百多架。虽然像J与30这类的多用途战斗机也能执行对地打击任务,但是在作战使用中,几乎全部参加制空作战。

    兵力配置上的问题,直接导致了志愿军空军的弹药以制空为主。

    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空军的主要任务。

    在刚刚引进30的时候,中国空军甚至一度让这种价值数千万美元的重型战斗机挂着非制导火箭与自由落体炸弹执行轰炸任务,而没有配备精确制导武器,连激光制导炸弹都非常少。

    虽然这些年来,中国空军在精确制导弹药上有了长足进步,还一度向国外出口,比如在销售JF…17与FC…20、即J…10的出口型号时,连同把“雷石”制导炸弹在内的几种精确制导弹药卖给了巴基斯坦,而且获得了巴基斯坦空军的好评,为巴基斯坦空军采购第二批FC…20打下了基础。但是在中国空军的武器库里,精确制导弹药仍然不多,甚至连对地打击弹药也不是很充足。

    志愿军空军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获得足够多的惯性制导弹药。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这个问题还能解决。

    当时,空军提出了一个办法,即委托科研机构开发一种通用制导装置,把库存的各种炸弹改装成制导炸弹。

    这个办法并不新鲜,美军一直在这么做。

    可以说,美军使用的几乎所有制导炸弹,都是由在冷战期间生产的大量非制导炸弹安装制导系统改装而来的,连JDA也是用系列炸弹改装的。

    改装的好处非常多,比如可以有效利用库存弹药,避免在销毁弹药的时候再花钱,还能有效减少制造新弹药的费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更换不同的制导组件,能够非常便利的采用各种制导手段。

    联军能快速适应电磁战,就与这个因素有关。

    只是,对中国空军来说,开发一种制导组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大规模生产,而且满足战争的巨大消耗,显然更加困难。

    到第二次战役打响的时候,南京电子所已经在外贸军火的基础上,开发出了适用于二百五十公斤到一千公斤级别炸弹的制导组件,而且空军还开发出了增程组件,把制导炸弹的投掷距离提高到了一百公里以上。

    只是,批量生产刚刚开始,志愿军获得的制导弹药并不多。

    在黄峙博决定让战略空军参战的时候,只获得了两千套制导与增程组件,仅够四十架轰炸机执行三次轰炸任务。

    所幸的是,对攻打平壤来说,三次轰炸就足够了。

    再说了,黄峙博并没把希望寄托在空军身上,火力打击的主要兵力是陆军的远程炮兵。

    夜间的轰炸与炮击后,十九日上午,第十三集团军的步兵师率先攻入平壤城区,随即遇到了韩军的顽强抵抗。

    城市作战,对志愿军提出了新的考验。

    虽然持续一整夜的轰炸与炮击,沉重打击了韩军的士气与斗志,还造成了数千名韩军伤亡,在进攻的时候,炮火打击也没有终止,使得韩军的反击很难构成威胁,但是进攻部队是步兵,没有多少装甲力量,利用城市建筑物布防的韩军,让进攻的速度快不起来,也让平壤攻防战充满了变数。

    黄峙博非常清楚,炮火打击不能持久。

    虽然远程炮兵能够部署在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以外,但是没有及时的通信联络,前线部队很难为炮兵提供准确的火力引导,导致在炮击的时候,不得不扩大打击范围,而且得严格按照时间表进行。

    浪费,在所难免。

    在后勤保障本来就不得力的情况下,把成千上万枚炮弹与火箭弹浪费掉,显然很难长期持续下去。

    以当时的情况,大规模炮击最多持续到十九日夜间。

    远程炮兵退出去后,进攻部队就只能依靠自身的火力。

    更重要的是,如果在二十日天亮前还无法打下平壤,第四十七集团军就得面对汹涌而来的第四步兵师。

    对志愿军来说,快速攻占平壤的机会正在流失。

    也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第十三集团军与第十六集团军的反击产生了效果。

    中午,特种部队发来消息,第四步兵师正在回撤。

    黄峙博没有迟疑,甚至没有让牧浩洋去证实特种部队发来的情报,就让第四十七集团军参与了攻打平壤的战斗。

    虽然仅仅两个小时后,特种部队发来的第二份情报把黄峙博惊出了一身冷汗,即回撤的只是第四步兵师的一小部分,仍然有超过一个旅的兵力在平城,而且随时有可能南下攻打第四十七集团军。但是当天下午,第四十七集团军没有遭到大规模进攻,只是在战线上与第四步兵师的侦察兵打了几次规模不大的遭遇战。

    有意思的是,第四十七集团军在遭遇战中的表现并不好,而且没有占到便宜,第四步兵师却没有大举南下,盘踞在平城的数千名美军像是不知道平壤正在遭到猛攻,根本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这个局面,让黄峙博也非常意外。

    只有一种可能,即联军认为第四十七集团军在故意示弱,而且志愿军攻打平壤的目的就是让第四步兵师向南突围,继续拉长战线,为第十三集团军与第十六集团军创造机会,达到围歼第四步兵师的目的。

    此外,平城是平壤与顺川的衔接部,如果志愿军趁第四步兵师大举南下拿下平城,不但能包围第四步兵师,还能切断第三步兵师的退路,让两支美军主力部队无法相互照应,从而达到分散歼灭的目的。

    不管怎么样,美军的迟钝,让志愿军获得了非常宝贵的一个晚上。

    入夜后不久,第四十七集团军的突击部队攻占了牡丹峰公园,开始向南突击。虽然韩军仍然控制着南部城区,但是在第十三集团军步兵师的包抄下,韩军已经无法守住平壤,更不可能从平壤突围。

    为了加快攻打平壤的速度,黄峙博首次动用了特种部队。

    准确的说,是让一直执行侦察任务的特种部队参与了正规战斗。

    二十日凌晨,由张宝强上校率领的特种突击部队攻占了设在平壤医学大学里的韩军司令部,一举俘获包括韩军最高指挥官在内的一百多名将领与高级军官,并且迫使韩军司令官命令作战部队投降。

    牧浩洋没有参与特种作战,却为特种部队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

    当时,特种部队是伪装成韩军渗透了韩军的防线,然后在韩军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攻入司令部。帮助特种部队渗透的,正是由牧浩洋从李明阳那里获得的一份情报,即韩军前线作战部队的通行口令。

    到二十日天亮前,平壤已经捏在志愿军的手中了。!~!

    ..

第二百一十六章 最后的坚持

    皮特怎么也想不到,志愿军能在一天之内打下平壤,而且没有动用多少兵力。小说网

    平壤落入志愿军手中,几乎让皮特彻底绝望。

    可以说,这个打击来得太猛了。

    几个小时前,皮特还认为第三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突围的希望非常大,甚至着手安排突围后的事情,即如何用这两个步兵师守住三八线。当时,皮特甚至认为,如果能让第2步兵旅撤下来,还有希望守住开城。

    希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如果第三步兵师、第四步兵师覆灭,联军别说守住开城,能不能在三八线站稳脚跟都是个问题。

    在彻底绝望后,皮特甚至没有心思考虑其他问题。

    要知道,就在上个月,也出现过类似情况,而最后结果是,第一陆战师在尚存一万多兵力的情况下,不得不向志愿军缴械投降。

    如果第三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步第一陆战师的后尘,恐怕谁也不会指望美国能够打赢这场战争。

    个人荣辱还是小事,皮特只是觉得自己没能做得像想象中的那么好。

    事实上,最震惊的不是皮特,而是杜立德上将。

    虽然林德伯格还没有正式任命他为联军总司令,但是作为代总司令,杜立德必须为联军的作战行动承担责任,也就得对几万美军负责。

    作为司令官,他还能怎么负责?

    把皮特找来前,杜立德直接做了安排。

    “我已经下令,第三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可以在突围无望后向志愿军投降,只是在此之前,他们还得坚持两天。”

    “两天?”皮特强打起精神。

    部队还在战斗,因此还不能说已经输掉了这场战役。

    “我看过你的战报,以及战前的评估报告。”杜立德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虽然我不大了解地面战争,但是我肯定比你清楚战争的必要因素。在你提交的报告中提到,志愿军的后勤问题非常严重。”

    “这……”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认为志愿军的进攻最多维持七天。”

    “也许是十天。”

    杜立德笑了笑,说道:“不管是七天、还是十天,志愿军已经猛攻了五天,如果我们的运气比较好,两天之后,志愿军就不得不停止进攻,而且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无法发动第三次战役。”

    皮特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也许我们的运气不大好,志愿军还有足够多的物资,能够坚持五天。”杜立德长出口气,说道,“果真如此的话,第三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将首先用光物资,不得不向志愿军投降。”

    “将军……”

    “投降不是耻辱,他们已经尽了全力,而我们也应该更加客观一点。”杜立德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但是不管是两天、还是五天,第三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在打光最后一枚炮弹之前不会投降。”

    皮特皱起了眉头,等着杜立德说下去。

    “很明显,这场战役不是这场战争的最后一战。”杜立德拿起放在桌上的文件,丢到皮特面前。“这是国防部发来的,总统已经签署了派遣第一装甲师与第二装甲师的命令,两个师将在月底之前到达。”

    皮特猛的瞪大了眼睛,似乎看到了救命稻草。

    “随同到来的,还有总统正式任命的联军总司令。”

    “这……”

    “你应该认识他。”

    “谁?”

    杜立德笑了笑,说道:“中央战区司令官博茨曼上将,我没记错的话,在他担任第二装甲师师长的时候,你就在这支部队,而且是在升任上尉之后才调到第八集团军,担任阿伦上将的参谋。”

    皮特勉强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博茨曼确实是他的老上司,只是皮特与这个老上司的关系并不怎么样,当初申请调到第八集团军,就与此有关。不是说博茨曼不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在很多人眼里,他绝对是非常优秀的军人,甚至被人认为是“巴顿第二”。皮特与他的矛盾,不在军事上,而是在私人问题上。

    当然,皮特也非常了解博茨曼。

    从西点军校毕业后,博茨曼只花了七年就成为少校,晋升速度比美军军官的平均速度快了一倍。三十七岁的时候,博茨曼就成为准将,而且为第二装甲师的代师长,两年后成为师长。虽然在服役期间,博茨曼没有参加多少战斗,甚至没有机会去伊拉克与阿富汗,但是他提出的军事理论却非常有名,因为他是美军将领中,最反对前任国防部长推行的军事改革中的一个,为此还多次向总统“上书”,要求尽可能的保留美军的正规作战能力,以应付未来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可以说,博茨曼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人。

    早在十多年前,他就预测,美国注定要跟一个重量级的对手交战,而且会在战场上付出惨重代价。

    只是,他预料的对手不是中国,而是俄罗斯。

    当时,他还委托一名专职作者出了一本书,详细阐述了俄罗斯进行经济改革失败后导致内乱,从而爆发内战,为了防止数以千计的核弹头落入恐怖组织手里,美国不得不出兵平定俄罗斯内乱,在东欧战场上与俄军作战。

    正是这本书,让他被很多人认为是战争狂人。

    因为不受待见,所以博茨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非常落魄。但正是在此期间,他完善了自己的战争思想,并且以更加高调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美国不可能通过反恐战争这样的小打小闹维持世界霸权。金融危机爆发后,博茨曼甚至预言,只有一场世界大战,才能把美国从泥潭里拖出来。

    也正是因为与众不同的思想,让博茨曼在美军中受到排挤,特别是在拉姆斯菲尔德与盖茨担任国防部长期间,他仅由准将晋升为少将,而且一直留在第二装甲师。直到三年前,盖茨卷铺盖离开国防部,他才被调往中央战区,然后在三年内两次获得晋升,并且成为中央战区司令官。

    博茨曼得到重用,正好反映出了美国的战略变化。

    事实上,在他被调往中央战区,而且出任战区司令官之后,很多人多认为,美国将拿核问题做文章,对伊朗开战。

    “上校……”

    皮特回过神来,朝杜立德看了过去。

    “两天后,博茨曼上将就回到来,你得准备一下。”

    “我知道,只是……”

    “不管你与他有什么个人恩怨,你得知道,在离开这里之前,你仍然是联军司令部的作战参谋。”

    皮特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杜立德的意思。

    “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没有输掉这场战争。如果能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耗光志愿军的弹药物资,我们就能阻止志愿军迅速发动第三次战役,从而获得调整防线的机会。”杜立德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所以,在这几天里,你得抓住一切机会。虽然打成这个样子,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但是我不想在离开的时候,把一个烂摊子留给别人,更不希望被别人看成是一个战败了的将军。”

    皮特长出口气,说道:“我会尽力而为。”

    杜立德点了点头,没再多说。

    显然,第三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不会立即投降,在弹尽粮绝之前,绝对不会投降。

    事实上,问题远没有杜立德与皮特想象的那么严重。

    在他俩商讨的时候,黄峙博也在处理同一个问题,即志愿军的后勤保障。

    在攻打平壤的战斗中,志愿军消耗了大量弹药,远远超过补给速度,结果就是,在与第四步兵师决战的时候,几支部队都出现了弹药严重不足的情况。这个问题,还影响到了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五十四集团军。当时,后勤保障没有出问题的,大概只有已经在正面进攻中损失了半数兵力的第二十四集团军。

    问题是,第二十四集团军无法突破第三步兵师的防线,也就无法参与围歼第四步兵师的战斗。

    在作战部队严重缺乏弹药的情况下,黄峙博要考虑的不是如何吃掉两个美军师,而是如何让部队减少伤亡,或者说如何迫使美军投降,而不是在美军的阵地上,与美军拼得鱼死网破。

    结果就是,在二十日白天的战斗中,志愿军非常缺乏突击能力,不得不以防御为主。

    一定要说什么的话,杜立德绕过皮特下达的命令,帮了黄峙博大忙。

    当时,第四步兵师仍然有一些突击能力,而且弹药还算充足,至少两天内用不光,也就有能力冲击第四十七集团军的防线,甚至有机会攻入平壤,然后从平壤南下。结果杜立德的命令让第四步兵师放弃了单独突围,而是留下来等待第三步兵师从战线上撤下来,然后一起向平壤突围。

    这个局面,让志愿军获得了最后一点优势。

    第二十四集团军的补给不成问题,自然没有理由放过第三步兵师,因此第三步兵师要想从战线上撤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到了二十日晚上,第三步兵师开始撤退的时候,第二十四集团军立即咬了上去。

    黄峙博不是笨蛋,立即意识到,美军即将发动最后的突围行动,只要挡住美军的突围步伐,就能迫使美军在平壤北面投降。

    他要做的,就是把能够调动的部队全部派过去。!~!

    ..

第二百一十七章 乘胜追击

    二十三日上午,疲惫不堪且损失惨重的第三步兵师率先在阵地上向志愿军投降。小说网

    四个小时后,大概下午两点左右,第四步兵师也放下了武器。

    虽然按照美军的标准,第二次战役就此结束,但是在黄峙博眼里,第二次战役还没到结束的时候。

    当时,第2步兵旅还在坚守,直到二十五日傍晚才向第三十九集团军投降。

    此外,还有十多万韩军在向海州集结,正准备乘船离开朝鲜。

    虽然已经达到了战役目的,歼灭了美军第三步兵师、第四步兵师,几乎全歼了第七步兵师,还打残了第二步兵师,但是从政治角度来看,志愿军的最大收获是夺回了平壤,把战线向南推进到开城附近。

    吃午饭的时候,陆风烈就打来电话,亲自嘉奖了黄峙博等一众志愿军高级军官。

    第二天,傅秀波还派金诚焕大使陪同朝鲜当局的几位领导人来到志愿军司令部,向黄峙博等人授予“朝鲜人民英雄”等荣誉称号,并且正式授予黄峙博“朝鲜人民军荣誉次帅”的军衔。

    显然,这荣誉可不是一点点。

    在朝鲜人民军中,最高统帅是大元帅,其次是元帅,然后是次帅。

    因为大元帅只是荣誉军衔,仅有一个人、即朝鲜的开国者获得,所以在人民军中最高军衔就是元帅,也只有极少数的人有资格获得。在金氏家族覆灭之后,人民军中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元帅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次帅就是人民军的最高统帅。

    虽然只是荣誉军衔,但是朝鲜当局用此举表明,黄峙博不但是志愿军的总司令,还是人民军的荣誉总司令。

    事实上,在志愿军参战后,都是由志愿军指挥人民军作战。

    授予黄峙博次帅军衔,也仅仅是走正式程序而已。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黄峙博都是人民军次帅了,志愿军司令部的官兵、特别是在作战中做出重大贡献的高级参谋都得了好处。

    作为中校,牧浩洋获得了人民军荣誉少将军衔,而且享受少将待遇。

    这可不止是一个荣誉称号,得到的也不是在人民军官兵面前趾高气扬的好处,而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按照人民军的标准,以战前的币值衡量的话,少将的年薪有十五万人民币,而牧浩洋在战前的年薪也就几万块而已。只是,黄峙博的高姿态,让这些非常现实的好处大幅度缩水。当时,黄峙博没有要求人民军立即兑现荣誉军衔的待遇,而是出于“深厚的中朝传统友谊”,决定在朝鲜完成战后重建之后,再找朝鲜当局支付津贴。这样一来,等到牧浩洋在十多年后拿到人民军少将的津贴时,不但数额大幅度缩水,而且他也不再需要这些钱来买房子了。

    走过政治秀后,黄峙博把精力放到了战场上。

    当时,情况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虽然联军战败了,但是在撤退的时候,联军做了几件非常重要的事。首先,逃到南埔的韩军尽可能的把囤积的物资运往海州,主要就是燃油、粮食、以及可以让志愿军直接使用的大口径炮弹,而来不及运走的,全部被韩军付之一炬;等志愿军在二十四日下午到达南埔的时候,大火已经烧了一整天,剩下的只有满目疮痍了。其次,撤到海州的数万韩军成功登上了运输船,并且在二十五日回到仁川,此后这些韩军陆续被派往三八线,成为韩军在三八线上的主力部队。最后,韩军在离开之前,摧毁了海州港里的所有基础设施,还在港口里外布设了数千枚水雷,其中不少是人民军的库存货,让志愿军在占领海州之后,无法用船只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

    这几招,韩军都做得非常绝。

    虽然黄峙博没想得到联军的弹药,毕竟很多弹药都不能通用,如果为了使用联军留下的弹药,比如一二零坦克炮的穿甲弹,让坦克换装坦克炮,显然得不偿失,但是黄峙博早就盯上了联军的其他物资,特别是燃料与粮食。

    相对而言,后者更加重要。

    在联军占领平壤之前,朝鲜储备的战略粮食就不多。光复平壤之后,朝鲜当局肯定会返回首都,仅仅是政府人员就有好几万,加上陆续返回的平壤居民,志愿军首先就得解决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的吃饭问题。如果算上志愿军的官兵、以及协同作战的人民军,至少有三百万人等着填饱肚皮。

    事实上,问题还没有这么简单。

    在攻打平壤的时候,志愿军使用了上千吨炸弹与上万吨炮弹,几乎将这座不大的城市彻底摧毁。根据朝鲜政府在战后做的统计,平壤市区内,有十万栋房屋被摧毁,还有大概同等数量的房屋遭到严重破坏。虽然朝鲜政府没有归咎于志愿军,而是把这笔账算在了“可恶的侵略者”头上,但是现实却是,在大批人员陆续返回平壤的时候,黄峙博还得让总后勤部尽快送来十万套板房,以安置朝鲜民众。此外,他还得动用一批工程人员,在平壤郊外搭建送来的板房,无形中增加了后勤保障负担。

    三十万吨粮食不算多,如果供三百万人食用,最多坚持三个月。

    问题是,如果有这三十万吨粮食,在三个月内,志愿军就不用分出力量运送粮食,可以向前线运送更多的作战物资了。

    至于燃油,主要供军队使用,也非常重要。

    韩军这么一搞,黄峙博不得不从更加现实的角度考虑问题,即在光复平壤后,志愿军有没有必要再接再厉,向开城进军。

    打不打开城不是问题,在何时打才是问题。

    当时,在志愿军司令部里,这个问题也存在很大的争议。

    大部分参谋都认为,在已经取得了重大胜利,特别是在第2步兵旅投降后,已经达到了全歼美军四个主力师的战役目的,还实现了光复平壤的战略目的,因此没有必要立即攻打开城。

    只是,仍然有一部分参谋认为很有必要立即攻打开城,而且以高级参谋为主。

    最积极的,就是戚凯威、母祁铁、杨禹方、周渝生与牧浩洋。

    不管怎么说,他们最接近黄峙博,也最清楚总司令的想法。战役结果已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