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华姝-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二人分别之后,那侍卫转而过了甬道,不由再将怀中的珠子掏出一颗来放在阳光下,泛着亮眼的光芒,唇角当时划起几分得意来。

    “陈成”

    远远地唤声使得那侍卫手中一震,当即将珠子收了回去,随即一个同是侍卫的人走了过来,笑意盈盈道:“今夜博艺坊开夜场,去不去?”(注:博艺坊就是暗中的赌场。)

    “去。”

    陈成中气十足的偏头吐出字来,随即分外得意道:“今日也该叫爷爷我把本儿收回来了。”

    话一说完,二人相视一笑,渐渐走远。

    而此时,一双平静的眸子静静地隐在不远的转角处,却是将这一切收入了眼底。

第二百二十四章 密疏

    转眼间,便进入了盛夏的六月,只清早方起的日头,便已经略带着几分热意,待到正午时,更是热得犹如背了一个火球般,连树上的知了似乎都禁不住这炎热,嘶声烈气的叫起来,让人不由的心生烦躁。

    细微的声音响起,埋案批红的建恒帝疲惫地抬起头来,将手中的御笔搁下,身旁忙有内侍上前来递上降暑的冰巾,建恒帝接过擦了擦,随即问道:“冯唯呢。”

    那内侍闻言忙颔首道:“回陛下,冯公公去了通政司。”(注:掌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勘合关防公文,奏报四方臣民实封建言、陈情申诉及军情、灾异等事,尤其是臣民的密奏,可直接交由通政司上呈。)

    建恒帝淡淡的“嗯”了一声,随即将冰巾递过去,接来新的冰巾搭在额上,舒服地靠在榻背上道:“再搬个冰鉴来。”

    话音一落,那内侍连忙应声下去了,不过片刻,几个内侍便小心翼翼地搬着一个鎏金的双层冰鉴走了进来,放在角落里,冰鉴外层的冰块丝丝的冒着冷气,萦绕在殿内,一阵舒爽的凉意渐渐侵入皮肤。

    建恒帝微微阖着眼歇息起来,一旁的内侍则小心地搬来带轴的风扇,命一个小内侍拉动扇叶轴心的绳索,扇叶便自动旋转起来,渐渐掀起习习的凉风。

    此时殿外却是酷暑难耐,侍立在门外的宫人皆是大汗淋漓,额际的汗几乎沾湿了头发,让他们不由低下头,迅疾地拿袖子擦了擦,又重新站好。

    这时一身紫袍的冯唯走了进来,后面跟着一个托着带锁盒子的小内侍,来到石阶下,众人忙弯腰行礼,冯唯微微点头,抬头扫了眼被晒焉的内侍们,一边走上石阶一边道:“这几日暑热,诸位都辛苦了。”

    众人闻言忙道不敢,冯唯却是在进门的那一刻微微侧首道:“今日每房加一盏冰镇酸梅子汤,一会子换班时便去饮了,去去暑吧。”

    此话一落,众人更是难掩欣然与感激,礼轻情意重,虽是一盏酸梅子汤,也是不易,宫里的吃食都有定例,这多加的一盏非圣上金口,那钱自然是由冯督主从自己的份例里掏了,摊上这样的管事,他们如何不高兴。

    这要搁从前魏安那个老家伙,何时将他们这些看门的看入眼过,如今他们算是遇着好人了,想到此,众人在心底对冯唯越发敬重。

    当冯唯走进内殿时,瞬时觉得冰凉丝丝扣扣的袭来,抬头看到阖眼歇息的建恒帝时,冯唯默然摆了摆手,示意伺候的内侍莫要出声,只转身从身后小内侍手上接过盒子,亲自送至皇帝案前,不发一声的搁在上面。

    “回来了。”

    建恒帝的声音陡然响起,叫冯唯手中微微一顿,随即忙两手交放于前,低头恭谨道:“是奴婢吵醒陛下了。”

    建恒帝缓缓睁开眼睛,轻轻起身时,额上落下的冰巾被他一把捏住,冯唯忙要去接,建恒帝却是示意身旁的内侍接过,随即转而看了眼案上的盒子道:“你亲自将钥匙取来。”

    “是。”

    建恒帝话一落,冯唯便应声而去。

    原来,当年方坐上龙位的成祖便发布了上谕,命通政司特造上锁的密疏奏盒,用以搁置最重要的官员密奏,且每一个盒子都有所编号,而相应的每一个编号的钥匙皆锁在皇帝处,因而密疏一旦放进盒中,除了皇帝,无人能打开,也无人敢打开。因为成祖还特意规定,凡私开密奏盒,或拆开密疏泥封者,论情节轻重,处以杖六十,甚至是斩刑。

    正因为此,在此期间,许多朝廷官员都战战兢兢,唯恐自己被奏呈于帝前,因为当年的成祖便接到过官员的密疏,得知同父异母的成王有意图谋反的嫌疑,便对成王多了几分疑心和提防,后来终将成王赐死。

    同姓的兄弟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们这些外姓的臣子?

    当冯唯手中捏着钥匙回来时,在建恒帝的示意下,小心翼翼地弯腰将手中的钥匙插入锁芯中,轻轻一转,只听“啪”的一声,上面的锁被轻松打开,冯唯将锁取下,轻轻打开盒子,只见里面横放着一个封了红泥印的密疏。

    “陛下。”冯唯躬身将密疏递至建恒帝面前。

    建恒帝将其接过,稍拿近了些,便从泥印上看到了上疏官员的印迹。

    “原来是陈直。”

    陈直是先帝四年中的进士,在朝中为人刚直不阿,清正廉明,如今官至南京佥都御史,是大兴出了名的“廉臣”、“直臣”。无论是当初外放做县令,还是如今,都颇有政绩,十分受百姓爱戴。每每调任之时,所属的百姓都会自发将其送出城外驿站,哭泣不已。

    因而无论是在先帝眼中,还是在如今的建恒帝眼中,陈直都是不可多得的臣子,更是大兴不可多得的好官。

    如今陈直竟会以密奏盒奏事,倒真是有些意外,建恒帝不由有些好奇,他所奏该是何人。

    建恒帝接过冯唯递过来的银片,拆开了泥封印,从密笺中抽出了一份信笺来。

    建恒帝先打开了第一封,目光认真的落于上面,殿内渐渐寂静下来,只有轻微的打扇之声,而就在这缓缓流失的时间中,一旁的冯唯却是清楚地看到建恒帝的脸色由惊滞到震怒,最后渐渐变得黑沉可怖,几乎可以看到建恒帝使出了全力紧紧捏住那张奏疏,力道大的可见那信笺在微微地颤抖。

    一旁打扇的人看到了,手中也不由更加小心翼翼了些,唯恐声音大了,便会将皇帝惹怒。

    “混账!”

    皇帝陡然将手中的密奏狠狠地扔出,那薄薄的几页纸就那般轻飘飘的浮于空中,渐渐落于地上。

    “陛下息怒。”

    屋内的人皆被唬的心头一震,连忙跪地,将头死死埋下,不敢发出声音,只琢磨着自己如何这般倒霉,偏偏在这个时候侍奉圣驾。

    “去,给朕密召陈直回京。”

    冯唯闻言微微琢磨了下,在建恒帝皱眉的关头,连忙答话道:“回陛下的话,陈大人说自知兹事体大,关乎民心社稷,因而在此密疏上呈之日便已悄然进京,如今已在京中了。”

    建恒帝闻言眸中一怔,随即沉声道:“速传!”

第二百二十五章 男宠当道的震怒

    当殿外渐渐响起声音,一身朝服,正气凛然的陈直缓缓走进殿中时,微微一抬头,看到座上的建恒帝,陈直当即撩袍跪地,颇为恭谨道:“微臣陈直叩见陛下。”

    还未等建恒帝出声,陈直却又将头触在冰凉光洁的地砖上,极为诚恳道:“微臣未得陛下召令,擅离职守,私自回京,恳请陛下降罪。”

    “爱卿请起吧。”

    建恒帝闻声眸中欣慰,竟是亲自走下来,双手托起陈直道:“事出有因,陈爱卿这是顾全大局之举,何来降罪之说。”

    说完建恒帝转而看向一旁的冯唯道:“赐座。”

    冯唯当即示意宫人退下,亲自弯腰搬了一张圆凳来请陈直坐下。

    陈直见此,自然感激的看向上座的建恒帝道:“臣谢陛下赐座。”

    当他缓缓坐下时,建恒帝已然回到上座,随即拿起方才被冯唯捡起,放回案上的奏疏道:“爱卿密疏中所奏,可是属实?”

    陈直闻言当即神情一凛,起身铿锵有力道:“回避下,臣之所奏,句句属实,若有半句虚言,臣自愿入大理寺受罚。”

    建恒帝闻言眸中微微一沉,沉吟了片刻,随即严肃而认真道:“陈爱卿既是这般远赶来了,那便将事情前因后果,与朕当面说清楚吧。”

    “是。”

    陈直拱手道:“陛下,此事起因,是臣的一位好友在路经怀春县时遇到一个满身伤痕的女孩儿求救,不忍之下便答应了,后来他才得知此女孩儿原是怀春县一农户家的孩子,因为王氏豪绅想要在自家的园子中开凿一个云昆池,便强占百姓民田,这女孩儿家因自家田亩被夺,便纠集其余被占的农户一起告上县衙,谁知那县令与王家勾结,反将其父亲,哥哥杖责一番,后来那女孩儿一家连着告上知府,却都被驳斥,后来得知他们要上京告御状,那王家便恼羞成怒,竟是去了那女孩儿家,见那女儿生的好,当着人一家将人家女儿强自侮辱了不说,还将那女儿的亲人父亲和哥哥活活打死。”

    建恒帝闻言不由眸中一震,一时有些未反应过来,因为在他的眼里,自他执政向来也算是兢兢业业,不曾大兴土木,也未曾连年征战,不说缔造了一个新的盛世,却也应是海清河晏,一派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可他未曾想到,在他的脚下,竟有人如此作恶?

    建恒帝脸色渐渐如阴雨般沉下来,双拳也渐渐地紧握,眉头几乎锁在了一起。

    而此刻殿内的宫人早已散退,只余冯唯一人伺候,陈直说到激愤处时不由抱拳朗声道:“陛下,那王家原要将那女孩儿强卖为妓,是其府中看管的仆人不忍,才将其偷偷放出,臣从友人口中得知此事时,也是一震,因而将女孩儿接进府中由内人照看,决定亲自以布衣打扮前往那怀春县,去了之后,果然只从外面看,便见那王家的园子建的极为气阔,就是比之我京中的王府也毫不逊色。”

    在建恒帝越听越为震怒之时,陈直说的不由起身道:“不仅如此,那门口的仆人只是见臣在门口多看了几眼,便以恶言讥讽,甚至要殴打于臣,臣禁不住以我大兴律法回了几句,不仅反被他们拳脚相加,甚至还听他们说”

    “说什么!”

    看到建恒帝黑沉可怖的脸色,陈直仍旧正气凛然,丝毫不犹豫的开口道:“他们竟是当着街上许多百姓的面,扬言那园子的主人是我大兴镇国长公主府中最为倚重的王允之王公子,更说镇国长公主乃是天子至亲,如此来,那王允之当也是天子之至亲!”

    建恒帝闻言眸中寒光一凛,陈直却还继续坦然不惧道:“那奴仆还说,大兴律法说起来便是皇家的家法,家法自然由天子自家定,镇国长公主是陛下至亲的皇姐,说臣若要论国法,便去镇国长公主府问长公主。”

    “陛下,臣自先帝四年中了进士,吃的是朝廷的俸禄,做的是陛下的臣子,所以于臣眼中,只有陛下,没有什么公主!臣更不知道,一个魅惑公主的男宠如何敢自称天家至亲?”

    建恒帝听到此话不由脸色一白,更为难看了几分,此刻的他并非因为陈直的话而愤怒,反是因陈直这最后一句话感到侮辱。

    “今日为了陛下的江山社稷,为了大兴的百姓民生,臣便是死,也要弹劾我大兴镇国长公主,常言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长公主虽为陛下皇姐,却是违背国法,公然于府中豢养男宠,那男宠公然与长公主同进同出,视宫廷如自家,视朝臣如家仆,视百姓如草芥,即便如此,长公主竟还纵容男宠强占民田,与恶官勾结,草菅人命,殴打朝廷命官!”

    “陛下!”

    在建恒帝怒极之时,陈直陡然高声一呼,发出警钟一般的劝谏之声,震的建恒帝不由失神。

    “陛下继位以来,为了我大兴的国政,为了我大兴的百姓,殚精竭虑,朝乾夕惕,以陛下的雄心伟略,堪缔造出我大兴继太祖与成祖以来的又一个盛世,可长公主此为,却是在背离陛下的初衷,逼得百姓民心渐离,让那些屈居于裙袂之下的男宠当道,臣只怕,再这般下去,会毁了陛下心中的伟业啊!”

    陈直的话已说完,那余音却是久久震颤,仿佛盘旋在殿中的梁柱上,久久不肯退去,让建恒帝也猛然觉得犹如当头棒喝,连背脊都微微发凉,发僵。

    他这一辈子想做的,便是将大兴扶上另一个盛世,在史书上留下英明神武的一笔,成为后世口中那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而在他欣慰的以为自己正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好时,他最亲近的家人却是养着这般吸百姓血,食百姓肉的蛀虫,将他所做的一切一点一点毁掉。

    “陛下,这是怀春百姓的万民请命书,由当地的秀才书写,怀春的每一位百姓皆留有印迹,书中恳请陛下对此事以国法处置,堪为民心所向,请陛下御览。”

    冯唯闻言连忙从陈直手中接过请命书,小心翼翼地递到建恒帝面前,建恒帝将其接过,摊开在案上,只见上面乃是以血书,几乎字字都如泣血般透着悲愤,而末尾皆是百姓留下的名字或指印。

    建恒帝紧紧按着这一份请命书,看的心中渐凉,几乎说不出话来,可眸中的震怒却是无法遏制了。

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可事情似乎远远地超过了众人所想,几乎是在几天后,南京便传来了一个更令人震怒的消息。

    原来,昭懋长公主最喜欢的男宠王允之,其老家便在南京怀春,而因他伴在长公主身边,长留京城,因而南京的园子便由他一母同胞的弟弟王文之掌管,那王文之原本不过十六七的年纪,因他也生的貌美,从前去京城探兄时便得了昭懋的青眼,其原本又有着攀附之心,便自然而然的跟着长兄侍奉过昭懋长公主,颇得昭懋喜欢,再加之有长兄时刻留在京城长公主身边吹枕边风,他便越发肆无忌惮,养成了骄纵气盛的性子。

    南京佥都御史陈直所奏之事,便是由他一手造成,那王文之仗着长公主与胞兄的袒护,在怀春常年为非作歹,却又与当地的父母官勾结,便是上面的知府,明知他平日里的恶行也多是不了了之,反之因着长公主的缘故,堂堂朝廷命官却尊称他为七公子(注:因为王允之在昭懋的男宠里按年龄排老六,长公主称他为六郎,旁人就称他为六公子,王文之也算是昭懋宠幸的人,因此排名七郎,人称七公子。),在其生辰时,个个皆是趋之若鹜,以珠玉珍宝贿赂。

    此次于他而言并非什么大事,不过是打死了几个贱如草芥的农户,玩了一个平民丫头罢了,要知道,以他的容貌地位,看得上那样一个不入流的丫头,已算是她的福分,按着从前,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只需在官府那知会一声,随便就能将这件事抹平。

    因而当他得知那被他侮辱的女孩儿被南京佥都御史陈直所救时,便亲自带上家丁去了陈直的府邸要人,毕竟在他的眼中,上了他的床那便是他的人,自然便要由他处置,至于陈直,一个小小的南京佥都御史,他何曾放过眼里,要知道,整个南京上至布政使,下至县令尚且还在暗中贿赂与他,指望着他在长公主或长兄面前说说好话。

    可他未想到,陈直的夫人却是怒然驳斥他的要求,并唤出府丁与其对峙,王文之一怒之下便命家丁强抢。

    当南京城里的百姓得知为他们百姓请命的好官陈大人府邸被人包围,当即都抄起了能用的家伙赶过去,一瞧着是臭名昭著的王文之,更是群情激愤,二话不说拿着家伙就朝那些个王家家丁头上砸去。

    这一怒,便惊动了南京按察使陆琰,当陆琰带着臬司衙门的兵赶来时,那在人群中抱头逃窜的王文之原以为这位按察使是来帮自个儿羁押刁民的,因而顿时挺直了胸膛,摆出一副颐指气使的样子。

    谁知,陆琰却是以包围官员府邸,威胁朝廷命官,公然强抢民女为名将其扣押送去臬司衙门。

    当南京按察使陆琰将这一纸奏报报上朝廷时,几乎如将一块巨石“噗通”一声砸进水底,顿时水花四溅,只要是站在这河边的,一个都别想干着回去。

    朝堂上的官员们那一刻便知道,朝廷这一滩浑水,又要被搅上一搅了。

    而这一件事也印证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俗话。

    三日不到,昭懋长公主纵容男宠在南京为非作歹,与贪官勾结,强占民田,侮辱民女,草菅人命,更是在事后带上家丁包围朝廷命官府邸,强抢证人,公然挑起民愤,险些造成暴乱的大事便传至大江南北,而舆论风向几乎是压倒性的倒向陈直一方。

    当即这一刻,不论是京城的官员,还是地方的官员,是言官,还是非言官,皆奋笔疾书,慷慨激昂的送上了一份又一份弹劾,斥责的奏疏,那一刻在乾清宫侍奉的宫人眼里,几乎连着七日,那一摞摞雪白的纸片几乎堆满了皇帝的龙案,光是抬奏疏的人,一天都不知到底抬了多少次。

    就在传开的这一日,建恒帝再也禁不住震怒,当即命掌印太监冯唯亲自前往长公主府宣旨,由随行的锦衣卫缇骑(锦衣卫的抓捕官员。)直接捉拿王允之送入昭狱。

    当冯唯念完圣旨,将其递到昭懋公主的面前时,跪在那的昭懋脑中轰然,脸色竟是从未有过的难看。

    可怜那王允之生的也算是风华绝代的人物,此刻却是被锦衣卫的人一把拽起,如提一只小鸡般容易,拖着便往外走,那王允之吓得梨花带雨,一向干净无瑕的脸沾满了灰尘,和着泪看起来狼狈不堪,却依旧不死心的四肢乱动,想要扑到昭懋长公主的身边寻求庇护。

    听到王允之刺耳的求救声,锦衣卫的人也没了好脾气,当即手中一拧,只听得“咯吱”一声响,愣是将王允之的手臂里的骨头拧裂了,疼的他白眼一翻,晕死了过去。

    直到王允之如丧家之犬般被拖了出去,殿内顿时陷入一片可怖的死寂,昭懋长公主始终失神地跪在那,脸上没有一丝表情,可一旁的冯唯却是能从昭懋涣散的眸子中捕捉到那抹慌乱与惶恐。

    昭狱不同于大理寺和刑部,乃是掌管于锦衣卫手中,没有什么律法可言,锦衣卫的人可不像大理寺和刑部的官员那般,每每都好声好气地提讯,审问,吃喝都还要供应着。

    在昭狱哪怕是将你活活饿死在里面,都没人敢说一句话,因为他们只听命于皇帝,进了昭狱的人,皇帝叫你死,你就得死,只那么多花样繁多的刑具都够用上一个月,且日日不带重样的,凡是经历了那些酷刑,便是从死人嘴里也能抠出有用的信息来。

    冯唯看着与从前判若两人的昭懋长公主,嘴角几不可察的冷然一勾,随即眸中难掩笑意道:“长公主既然无心接旨,那这圣旨,奴婢便奉到案上了。”

    话一说完,冯唯便将圣旨转而放置案上,提步便走,看也懒得再看昭懋一眼。

    当冯唯走后,德恭忙要上前来扶起跪在那的昭懋,昭懋却是冷淡第拂开,当她转而看向奉圣旨时,几乎如同置入冷窖般打了个细微的战栗。

    杀鸡儆猴,这个道理,她不会不懂。

    而正因为昭懋深知这个弟弟的心思,几乎在冯唯回禀之时,昭懋随即便赶来了乾清宫,在宫人们都震惊时,她却只着素衣,拖簪披发,硬生生在烈日下跪到了乾清宫石阶之下,自请降罪。

    建恒帝得到回禀时,并未有太多的表情,只冷淡的对冯唯道:“叫朕的皇姐回去吧。”

    话一说完,建恒帝继续埋头处理着政务,冯唯得令忙赶了出去,谁知宣了旨意,昭懋却丝毫不理会,只默然地跪在石阶之下,脸色苍白,头发凌乱的披在身后,神色看起来沉静而自如。

    而这一刻冯唯也不得不服昭懋这么些年来的确极会保养,即便是如此素净的模样,也丝毫不显迟暮之态,那灼灼的烈日直直地射下来,落在她凌乱的发间竟隐隐泛着光芒,即便额角满是汗珠,竟也难掩她姣好的容颜。

    冯唯唇角冷冷一勾,也不再与她多说,愿意跪那便跪,没想到,从前不将他当个人,一向不可一世的昭懋长公主,也会落到这步境地,可见,风水轮流转这话不假。

    冯唯回去恭敬地禀报了殿外的事,皇帝手中微微一顿,没有再开口,仿佛未听到一般,冯唯便知道,皇帝这是默许了。

第二百二十七章 杀死昭懋真正的刀

    在太阳渐渐西落的时候,跪在乾清宫石阶下的昭懋长公主渐渐觉得自己体力不支了,自生下来便骄傲至今的她,何曾在这般烈日的六月跪在外面过,膝盖下的地砖被烤的极烫,她能够感觉到膝盖皮肉处的灼热,就像是烫伤了般刺痛,而皮肉里的骨头,也是酥的麻木,几乎无法曲直。

    此刻的昭懋脸色如雪白的宣纸一般,唇瓣已经因为烈日而变得苍白,甚至裂开脱了皮,原本骄傲挺直的背此刻渐渐变得生硬,脸上的汗,身上的汗已经不知道覆盖了多少层,将她一身素衣全然打湿,几乎能看到背上大片蔓延开的水渍。

    即便她想维持自己的镇静,不想在这一群下等的宫人面前丢了作为镇国长公主的体面,可经过这一中午的暴晒,她根本无法控制自己因跪的太久而颤抖不已的身子,这会子的太阳即便不如正午那般火热,可她也仍能感觉到那股晒意。

    渐渐的,她觉得自己的眼前渐渐模糊,似乎白茫茫的,就像是覆了一层薄薄的翳,在她抬手想去抚头之时,眼前却是猛然一黑,仿佛瞎了一般,在她惊恐与懵然之时,她却是失去了意识,直直地倒了下去。

    当听到外面嘈杂的声音时,建恒帝不豫地皱眉,冯唯当即走了出去,正要斥责时,才发现倒在石阶之下,一动不动的昭懋,眸中不由一怔,连忙又走了回去,告诉了建恒帝。

    建恒帝闻言神色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似乎十分淡漠,只是停下手中的笔,难得抬头吩咐他将人送至偏殿,请太医前去诊治。

    待到日落西山,天边渐渐浮起了红霞,光芒淡淡落在殿内,洒着微弱的金芒。

    “陛下。”

    听到冯唯的声音,建恒帝并未出声,只是抬起头来,对上了建恒帝沉默而冷淡的眸子,冯唯当即低头道:“长公主服了太医开的药,去了暑,已经醒了。”

    “那便将人送回去吧。”

    见建恒帝未曾理会的将头低下去,冯唯微微有些尴尬道:“回陛下,长公主已经在殿外,说要求见陛下。”

    空气渐渐变得凝滞,在冯唯不由落下一滴冷汗时,上面终于传来建恒帝的声音,让他不由松了一口气。

    “传。”

    冯唯急忙领命下去,下一刻,一身素衣,看起来虚弱不堪的昭懋长公主抑制着膝上的疼痛缓缓的走进来。

    “罪臣昭懋叩见陛下。”(注:皇室的姐妹兄弟对于皇帝而言也是臣子。)

    建恒帝抬起头,看到面前与自己留着同样血的长姐虔诚的跪在自己面前,额头抵在大理石砖上,不留一丝痕迹。

    宫人们渐渐退去,只冯唯在皇帝的示意下留了下来,不知过了多久,建恒帝恍然叹息一声,虚无缥缈。

    “皇姐请起吧。”

    “罪臣不敢,罪臣府中的人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是罪臣未曾教导好,求陛下赐罪臣失察之罪。”

    失察?

    建恒帝看着眼前的皇姐,并未开口苛责,只是默然站起身来,走下龙座,亲自扶起昭懋道:“你我是一家人。”

    听到这句话,昭懋不由动容,眼中一红,不由落下泪来,建恒帝看到此情此景,从袖中掏出帕子,亲自替眼前的长姐擦了擦泪,语中带着几分无奈与叹息道:“从前是长姐安慰朕,如今,也该换朕来安慰长姐了。”

    话说到这儿,建恒帝已然将昭懋扶起了身,将擦湿了的帕子叠好捏在手中,不由出声道:“这一次,长姐府中的人,做的太过了。”

    昭懋闻言身子不由一震,正要开口,却见建恒帝颇有几分无奈道:“如今举国激愤,他们是留不得了,长姐应该能够体谅朕。”

    此话一出,昭懋当即跪地,颇为愧疚的啜泣道:“一切是罪臣的错,未曾教导好他们”

    说到此,昭懋一张梨花带雨的脸恳求的看向皇帝,带着几分苍凉道:“罪臣知道,外面的人对罪臣与六郎他们的事多有诟病,这一次的事也皆是因罪臣对他们的纵容造成的,罪臣不敢求得陛下原谅,只是”

    昭懋说着渐渐哽咽起来,不由低下了头,说出的话却诚恳而悲伤。

    “罪臣虽是天家的公主,得陛下隆恩,封了镇国长公主,衣食无忧,应当满足了,可即便如此,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罪臣也是一个女人,自平懿的父亲走了,罪臣便不知一个人度过了多少个孤独而清冷的日子,那些日子足够让罪臣坐在公主府,数尽府中有多少间房子,多少块地砖,罪臣害怕过那样无止无休的日子了。”

    建恒帝闻言默然看着跪在脚下的昭懋,不由眸中微动。

    “自罪臣遇到了六郎,便觉得自己又回去了,回到曾经未出嫁时的时光,罪臣害怕离开了他,又会在无止境的等待中磋磨这一生,变成一个满头银发的妇人,没有一丝生气,或许这一切在旁人眼中是违背世俗,可在罪臣的眼里,却是一种陪伴,一种幸福。”

    说到最后,昭懋又一次诚恳的将额头抵在地上,没有一丝怨言道:“这一次是六郎他们犯了错,罪臣不敢求得陛下恕罪,只愿拖簪披发求陛下降下他们的罪,也降下罪臣的罪。”

    话音落尽,殿内一片宁静,时间如流水般细细流过,建恒帝的脸上看不出一丝情绪,只静静地看着脚下的昭懋,似是审视,又似是怜悯,让人琢磨不透。

    “王允之他们,会由昭狱定罪,皇姐”

    听到建恒帝陡然停顿的声音,昭懋身形几不可察的一震,就连一旁的冯唯也不由默然地竖起耳朵听。

    “此次难逃失察之罪,回到府中思过四个月,罚俸一年。”

    这话一出,垂下头的冯唯不由眸中一震,而跪在那的昭懋登时哽咽道:“罪臣,叩谢陛下隆恩。”

    ……

    当昭懋谦卑的退了出去,殿内一片寂静,只皇帝与冯唯两人而已,建恒帝默然看着脚下点点的泪迹,陡然出声道:“你是不是觉得朕太过偏袒了。”

    话音一落,冯唯当即撩袍跪地,颤颤巍巍道:“奴婢不敢。”

    建恒帝陡然轻笑一声,转而看向一旁的冯唯,眸中渐渐变得认真道:“不仅是你,世人都会这样想。”

    “你知道陛下为何这般处置吗?”

    冯唯闻言低头道:“奴婢不敢妄揣圣意。”

    听了这话,建恒帝眸中微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