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华姝-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感受到这异样的气氛,崔文程的一颗心渐渐发凉,虚晃间,身子一摇,竟是颤颤巍巍地从马背上滚了下来。
“岳父大人”
“尚书大人”
感受到谢昀紧张扶上来的手,崔文程却是木然的将其拂开,耳边再也听不得旁的,此刻他的眼中只有那团团火把围裹住的地方,即便这般远,他也能从层层人群中看到那个再熟悉不过的身影。
看着崔文程步履蹒跚,老态顿显的朝那一处苍凉的走着,身后想要去扶,却又不忍去扶的谢昀心下也顿生凄凉,微微虚扶的手不由紧紧握住,只觉得一切变数都来的太快。
“夫人,夫人”
崔文程的衣袂凄清的拂过周身的灌丛枯叶,发出细微的声音,清冷而皎洁的月光下,他的双眸定定看着安静躺在地上的那抹身影,脚下的每一步都渐渐变得无比沉重,仿佛踩在刀山之上一般,冰冷而刺痛。
“尚书大人,请您节哀”
默然立在眼前的铮铮汉子们见此都不由低下了头,语中晦涩的吐出了这句不忍言却又不得不言之话。
崔文程却是仿佛未听到般,木然地朝着那一处蹒跚而去,众人见此都不由偏过头,转而恭敬地让出了一条路来,瞬然间,默然躺在那儿的袁氏就这般出现在眼前。
崔文程脚下顿时犹如被钉住了般,脸色惨白而绝望,从前在战场上足以逼慑叛军的双眸此刻已然微微泛热,渐渐涌起许久未曾覆盖而来的湿润,恍然间,模糊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夫人,我们回家了”
男子苍凉而略微哽咽的声音缓缓飘荡在山林之中,在场的所有人都默然了,谢昀定定立在那儿,看着眼前这场突如其来的死别,再也无法挪动步子,只得双拳紧握,怔然地立在那儿。
衣摆拂过地上的枯叶发出“刺啦刺啦”声,直至走到袁氏身旁,那个坚毅如山的背影陡然崩塌一般,松懈之下,倏地跪倒在地,周围的惊呼声并未打扰那个凛然颤抖的背影。
只见崔文程静静地伸出双手,似乎想要去抱住眼前的人,可眼前刺目而鲜艳的血液几乎充斥了他整个瞳孔,让他的双手就那样僵硬在那儿,再也挪不动半分。
今日上朝之时,尚还笑语温柔地替他整理朝冠的人,此刻竟就这样静静地躺在那儿,仿佛睡着了一般,原本白皙的脸色在月光下更是惨然发冷,而在袁氏的脑后,便是一处极为尖利的石头,此刻在月光下,正隐隐泛着狰狞而可怖的血光。
血泊之中,袁氏的衣裙已然被全部浸湿,凝固成了干涸的血迹,和着污泥与枯叶,显得惨淡和苍凉。
在崔文程的心目中,妻子袁氏是那般端庄的女子,可眼前的一切,却是将那些端庄的无情地撕碎了一般。
残忍而冰冷。
崔文程的神情因为悲痛而微微颤动,轻轻探手间,触碰到袁氏冰冷没有一丝温度的手,身子不由猛地一震,低头间,明明有一滴泪落了下来,却还是强自扯出一丝温和,不紧不慢地唤道:“夫人,我来接你了。”
了了一语,仿佛她还在,而眼前的一切不过是个梦境罢了。
在场的人听之无不动容的垂下头,竟也眼前一湿。
然而话音落尽,除了夜风萧瑟吹过山林的声音,崔文程什么都没有听到,悲怆的气息从胸腔直直冲了出来,此刻的他再也抑制不住,更无法去麻痹自己,当即痛苦地将袁氏已经僵硬的身子抱在怀中,企望怀中的人能在自己的温热中再一次睁开眼睛,与他说一句话。
“为何会这样,为何会这样”
感受到袁氏脑后渐渐冰冷的血液一点一点凝在他的掌心,蔓延开来,男子痛苦的咆哮出声,近乎崩溃一般扬天而泣,手中却扔是紧紧抱住那个柔弱的身子,丝毫不敢松懈,仿佛只要一松手,眼前的那个人便会骤然消失,灰飞烟灭。
山林中,凄冷彻骨的凉风越吹越烈,只能看到火把剧烈地摇晃着,落在地上的光芒也随之缥缈,而在这一刻,那个曾经叱咤战场,平定叛乱的铮铮男子仿佛一瞬间便苍老了,鬓边的发丝狼狈地散落在耳边,隐隐的透过光芒,便能看到那一根一根银色的鬓发,让人觉得凄凉难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谢昀默默立在崔文程的身后,看着这位老将颓然的背影,耳畔不由久久盘旋着这两句话,恍然间,仿佛有何人在这山林中低哑而浑厚的哀唱着,让人更加为之黯然神伤。
而此刻的谢昀不仅为崔文程与袁氏的离别而痛,脑海中更是不由浮起那个与袁氏依稀相像的少女,紧握的双拳渐渐冰冷,他无法去想象,当她知晓袁氏的离去时,曾经那个清丽而温柔的笑靥日后可还会在,而那个坚强而笃定的声音,又是否会如从前那般与他欢笑低语。
若是可以,他宁愿眼前的一切都是一场梦,梦醒过后,一切都还能回到最初的位置。
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会陪着你
漆黑的夜幕中繁星低垂,仿佛一匹浓重锦缎坠上了无数耀眼的宝石,此刻的崔府尚且在宁静之中,仿佛暴风雨前的海面,未起一丝波澜,就在此时,一阵凉风拂过,顿时将那周身的暑气驱散,更吹得府门前的绸灯微微摇晃,落下一片昏黄的光晕来。
“为什么母亲还未回来?”
穿着绫裙的少女立在门后,柔顺的眉目此刻渐渐变得有些凝重,捏着丝帕的手不由微微攥住,眺望庭前的眸中满是担忧。
侍立在一旁的绿鬟闻言虽想安慰,却还是语中一滞,虽然悟真观离城中有些距离,可如何算,这个时辰太太也该回来了。
想到这里,小丫头为难地低下头来,双手也禁不住不安地绞了绞,再抬起头时,看着怔怔然等在那儿的姑娘,不由努力轻声道:“太太必是快回来了”
话音落尽,绿鬟觉得似乎连自己都安慰不了,更莫说自家姑娘了,如此心中更如猫挠了一般,既着急却又无可奈何。
此刻的崔知晚静静地等在那儿,抬起头看到渐渐被沉云遮住的月色,双手微微有些发凉,虽然她在心里已经想好了无数种可能去安慰自己,可这每一个可能却都无法让她安心下来。
此刻的她不知道为何,一颗心似乎越来越没来由地悬起来,甚至隐隐有几分抽痛。
但愿,但愿她的一切担忧都是多余的。
越想到这里,少女的神情便越发冷静,可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份冷静背后的害怕。
渐渐地,夹杂着沙子的夜风一点一点吹起,吹得枝头的树叶“哗啦啦”直作响,在夜色中,只能看到墨色的影子不住地摇晃,就连少女的衣裙也被吹得翻飞而起,猛然间,便能听到“呜呜”的风声,裹挟着细碎的石子剧烈拍打在格窗上。
“姑娘,起风了,咱们进去吧”
听得绿鬟担忧的声音,崔知晚并未应声,只是默然摇了摇头,仿佛笃定般要等在那儿,直到袁氏出现在院中。
绿鬟见此咬了咬唇,虽是难为却也再唤不出口来,而就在此时,一阵剧烈的风再一次肆虐而起,只见沙尘顿时随之扬起,直直朝屋内钻,少女似是被迷住了眼,难耐地闭眼偏过头去,方拿手去挡,便隐约间听到外面响起了丫头急促而带着呜咽的声音。
“姑娘,姑娘”
几乎是同时,崔知晚手中一僵,不由放下去,将指甲紧紧攥在掌心,寻声看过去,便见被她派去外门等消息的丫头正踉跄地从门内跑过来,未等绿鬟去扶,少女已然禁不住地走了出去,眼看着疾步要下到台阶时,那传消息的丫头却几乎是扑着跪倒在了少女的脚下,引得少女身形一僵,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渐渐从心中升起。
一旁的绿鬟看着扑倒在台阶之下的小丫头也是脸色一变,寂静中,那小丫头双肩忍不住剧烈地颤抖着,哭的几乎快要喘不上来气般,努力地抬起头来,却只见泪水已然模糊了整张小脸,头发因为杂乱的散落着,看起来狼狈而凄凉。
“怎么了”
话脱出口时,崔知晚才惊觉自己的声音竟是不由变得喑哑了,看着眼前不寻常的一幕,仿佛有一股气死死堵在她的胸口,因为强烈的窒息而疼痛,甚至是到了无法呼吸的地步。
“姑娘,太太,太太她去了。”
说到最后时,小丫头几乎是哭着喊出那两个字来,而那一瞬,犹如一个惊雷轰然炸响,少女脸色惨白没有一丝血色,脚下当即一个踉跄。
一旁的绿鬟虽也是惊得忘了说话,可一看到眼前的少女虚晃的身子时,当即上前紧紧扶住,下一刻,喉头便不由哽咽起来,却只能努力出声道:“姑娘”
少女似乎已经听不到旁人的话,一双眸子愣愣的,像个没有灵魂的瓷娃娃一般,不会哭,不会笑,便是连分毫的波动都没有了。
“你说什么?”
就在绿鬟因为少女的异常害怕到极致时,终于听到少女呐呐出声,却是悲凉的让人更加不忍。
“姑娘”
那个小丫头此刻伏在地上,哭的也是不能自己,只能努力让自己清晰的吐出几句话来。
“太太在回京的路上被惊了马,马车冲下了山崖,老爷得到消息时已经和谢大人赶过去了”
小丫头的话没有再说下去,可在场的人却都听明白了,一辆小小的马车摔下山崖,还能有多少的希望?
这一刻四周静极了,除了肆虐如鬼哭嚎的风声,便只有石子拍打窗纱的声音,绿鬟紧紧扶着眼前的少女,眸中担忧的近乎害怕,却还是咬着牙忍住泪意,哽咽的唤了声:“姑娘。”
“不会的。”
少女的唇角轻然勾起,仿佛不过是听了一个梦一般,淡然地摇了摇头道:“不会的。”
少女仿佛陷入了自己的幻想一般,痴痴一笑,而下一刻,门口隐隐透着的光亮渐渐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当那抹光影渐行渐近,走下台阶之时,在场的人似乎都已经忘了哭泣。
当少女的目光定到那个被光晕环绕的身影时,眸中当即一震,神情再也不复从前的温顺,平静,几乎只是一眼,便将她所有的坚强击的粉碎。
只见肆虐的风中,父亲那般顶天立地般伟岸的身影此刻却是萧瑟而颓然,一双眸子没有了平日里的严厉,有的只是绝望和悲痛,就那样双手紧紧托住母亲鲜血淋漓却了无生气的身子。
这一刻的崔知晚觉得觉得自己全身的血液似乎都涌了上来,周身冰冷的发怔,几乎是不受控制地朝台矶之下走去。
袁氏的身子已经冰冷没有一丝温度,殷红的鲜血浸湿了她的半身衣裙,甚至一点一点蔓延至崔文程的衣襟,而这一切无异于在崔文程心头最柔软的地方一次又一次的深深攥进去,痛不欲生。
看着眼前熟悉的院子,崔文程僵硬而凄凉的神情终于微微松动,目光时从未有过的温柔。
“夫人,我们到家了。”
话音一落,少女靠近的身子就那样死死的定在那儿,再也挪不动一步,而下一刻,仿佛有一双手生生将最后一丝气息从她身上活活剥离般,只见少女腿上一软,直直地跪了下去。
“阿晚”
“崔姑娘”
崔知琰与谢昀几乎是同时紧张出声,就在崔知琰刚迈下第一步时,身前的那个身影已然先他一步到了少女的身边。
膝盖冰冷而被硌的生疼,可崔知晚似乎已经麻木了,当看到一个熟悉的影子落在眼前,少女怔怔地抬起头来,只见眼前的那个他不复初见那般从容,温和,眸中竟是泛起了她从未见过的担忧与复杂。
他是在为自己难过吗?
崔知晚想笑,可牵起唇角的那一刻,泪水却是先滑落了下来。
“谢昀,母亲去了。”
少女的声音冰凉而淡,就那样轻飘飘的落在空中,随风而去。
谢昀从未想到,少女第一次唤自己的名字,竟会是在这样的场景,凄凉难耐。
昏黄的光芒下,少女的脸色苍白的让人心疼,谢昀双手微微一攥,想要开口,却不知该从何安慰。
下一刻,眼前的少女便再也抑制不住的痛哭出声,怔然间,谢昀温柔地伸出了双手,将少女紧紧护在怀中,神情是从未有过的凝重与阴翳。感受到少女的痛苦与折磨,谢昀只觉得心头一滞,沉默了良久,终于探手轻柔地抚着少女的发鬓,语中满是温暖与抚慰。
“我会在这里陪着你。”
第三百六十五章 噩耗
静谧的暮色下,翁婿二人踏着晚霞而归,气氛正是和谐而亲近时,却是陡然被一个突兀的身影而打破,只见那一路狂奔而来的小厮老远看到了崔文程的身影,几乎是激动的泣然上前,还未等崔文程反应过来,便“嘭”的一声扑跪在了地上,下一刻双手死死伏于地,将头埋在其中,隐隐中还能听到其难掩的哽咽。
“老爷,不好了,不好了”
崔文程与谢昀被眼前这一幕也是惊得定在了原地,只见那小厮后背的衣衫已然汗湿了大半,头发松散下,竟是能滴下一颗又一颗的汗水来。
崔文程几乎是心里一个“咯噔”,双拳不由自主地紧握起来,看着眼前颤抖的连话都快说不清楚的小厮,神色渐渐变得严肃而凝重,却还是努力抑制住自己渐渐悬起的心,使得自己平稳的沉声问道:“怎么了?”
听得崔文程粗重而又低沉的问话声,那小厮不由双肩一抖,那一刻,几乎是再也无法忍住,当即脸色灰败,万死难辞其疚般,死死趴在地上泣然道:“老爷,是小的们无能,今日护送夫人从悟真观回城时,夫人的车马因意外受了惊”
听到事关发妻袁氏时,崔文程不由地绷住了身子,后背犹如一张被紧紧拉起的弓弦一般挣着,全身噙着凛冽的气息,一双逼人的眸子几乎是定定看着眼前跪着的人。
谁知那小厮却是害怕般,竟是颤抖着不敢说下去,一旁的谢昀渐渐察觉出事情的异样来,不由也皱了皱眉,就在此时,看似严厉却从未呵责过下人的崔文程竟是再也控制不住,当即弯下腰怒声喝道:“夫人怎么了!”
那小厮被崔文程惊得身子瘫软在地,几乎是想也未想,便脱口泣道:“夫人,夫人的车马坠下了山崖,小的们”
听到这里,便是一旁的谢昀也不由脸色一怔,不敢置信地看了过去,而一听到“坠崖”二字,崔文程便觉得仿佛轰然间,一个晴天霹雳直直朝着他的头顶劈了下来,没有任何征兆,更不曾给他半点思考的时间。
“岳父大人”
看到崔文程微微虚晃的步子,谢昀当即上前去扶,可此时的崔文程已然听不到周围的任何声音,只觉得脑中,耳边是一阵又一阵急促到让人几近发疯的“嗡嗡声”。
勉强间,他探到了谢昀扶过来的手,顿时身形一震,仿佛溺水之人陡然抱得一树浮木般,当即死死攥住,手中力道越来越大,却是恍然间发现,自己周身的血液似乎都在倒流,而那双能拉满弓的手,能横跨马上的腿都已经变得麻木冰冷,不能自己。
“夫人,夫人”
崔文程目光渐渐变得飘忽,涣散,嘴唇翕合间,只能喃喃出声,想着与袁氏少年时便携手而行,夫妻二人风雨中陪伴至今,却是骤然听得这样的噩耗,当即便觉得一股急促而灼热的气息横冲直撞的从五脏六腑朝上涌,下一刻,便再也受不住,剧烈地咳嗽起来。
“岳父大人!”
一旁的谢昀脸色一变,连忙紧紧扶住崔文程,在后背处替其顺气,而下一刻,崔文程便死命地攥住谢昀的手,极力抑制住咳嗽的冲动,一张脸涨得通红,瞳孔更是布满了可怕的血丝。
“快,快去京畿防,请京畿防的人火速赶去救人!”
话音一落,眼前的小厮却不知究竟是被累的,还是被吓的,竟是抖索着再也起不来身子,谢昀见此心下一紧,当即向那小厮道:“你在此照顾。”
说完谢昀便转头向急火攻心的崔文程道:“岳父大人,我这就去京畿防,您万要保重身子。”
话音一落,谢昀再不多言,当即朝外疾步跑去,出了府衙,便利落地翻身上马,直直朝京畿防的方向去。
昏黄的晚霞只剩下最后一点淡淡的痕迹尚还留在天际,暮色渐渐垂下,寂静的京郊此刻已然如落下重重帷幕般,渐渐陷入阴影中,没有丝毫炊烟人息,只有几只归巢的山雀低哑啼鸣,扑棱着翅膀,发出细微而突兀的声音。
就在此时,一阵又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重叠在一起,仿如汹涌而来的潮水般动地而来,几乎震荡着整个山林,当即惊起了一山的鸟雀,只见密密麻麻的飞鸟慌乱的拍打着翅膀,从林中一拥而起,随即朝远处飞去。
而这一切并没有使得那一队疾驰的人马放缓步子,相反,几乎每一匹马都如闪电般在转弯处飞跃而起,马蹄踏起的那一刻,溅起了无数的泥点,再踏下时,便只看到扬起的灰尘,弥漫在整个山林中,竟是连天的颜色都看不清了。
直至到了袁氏坠车的山谷处,当先的那匹马当即被马上的人猛拉缰绳,只听得宝马嘶鸣的声音响彻整个山谷,马上的人顿时翻身下马,因着太过急促,竟是一个趔趄,却还未等人上来扶,便又喘息粗重而低沉地朝那山崖之上奔去。
等候在那儿的婢女一看到崔文程狼狈而萧瑟的身影,当即悲从中来,哭着伏地道:“老爷,夫人”
崔文程身子僵硬在那儿,脸色灰败而铁青,到了山崖之上,感受到那呼啸而起的风几乎要将他向后推一般,他紧紧的攥住拳头,一步一步朝前走,到了悬崖边沿,垂眸看下去,除了死寂的山林,和那破碎不堪的马车,便什么都看不到了。
“人呢”
恍然间,留在原地的婢女仿佛听到了一个苍凉而无力的声音,抬头间看到神情可怖的崔文程,当即颤抖的泣道:“郑夫人带着所有人都寻着路去寻夫人了,只留了奴婢在此等候老爷”
话还未说完,如雷霆般压在眼前的人影陡然一起,在婢女惊惶的目光中,朝着远处的宝马疾跑而去。
崔文程一个猛力翻身上马,却见京畿防的人都已不在原地,震然之时,便见谢昀迅疾地驱马赶上来,语中是从未有过的严肃与凝重道:“方才昀已与京畿防找到了下到山崖脚下的路,便请京畿防的人先沿着路去寻了。”
崔文程闻言神色一动,疲惫而布满血丝的瞳孔中氤氲着感激,当即哽咽的点了点头,扬手甩下马鞭,便同谢昀朝着悬崖之下一路疾驰而去。
因着多是山野小路,一路间,便只听得枝叶“唰唰”翻起折断的声音,颠簸在马背上的崔文程与谢昀虽被林中的树枝割破了衣裳,割伤了手臂,却是丝毫未减速度,一路追赶而下,眼看着暮色渐落,二人的心更是急促沉重了许多。
第三百六十一章 异常
暑夏渐热,夏日的阳光犹如被一场暴雨清洗过一般,没有丝毫的杂质,直直从薄薄的浮云中散射出金色的光芒来,在外的人即便只穿了件薄薄的夏衫,可动辄间,依旧是涔涔的汗意,抬头间,明晃晃的阳光落了下来,几乎使得眼前一白晃晃,恍然间,便能看到远处微微流动的热气,仿佛波浪一般,热的让人几欲屏息。
“外面日头大,母亲早些回来,阿晚让锦书带了些酸梅子汤,母亲在路上便可与卫夫人多饮一些,也能去去这暑热。”
身穿十六幅绫裙的少女一边说着,一边扶着袁氏走出了正院,一旁的卫氏见此唇角微微勾笑,袁氏的眸中满是无奈,可嘴边却是浮起了一丝欣慰道:“好了,不过是去一趟悟真观,这还没出门,你便嘱托了一路,这模样,倒把我当成三岁孩童了。”
崔知晚闻言抬头看去,只见卫氏俨然有些笑话自己,当即也有些不好意思的敛衽行了一礼,随即抬起头道:“那晌午阿晚便在母亲这儿等着您回来一同用饭。”
“好。”
眼见着袁氏含笑点头,一旁的卫氏唇角微微勾起,自然而然地走上来道:“越到一会儿子只怕越热,师母,咱们这就走罢。”
袁氏闻言点了点头,崔知晚这才亲近地扶着袁氏走至马车前,亲自扶着袁氏上了车,眼见着马车将行,车帘被缓缓掀开,袁氏温柔的摆了摆手道:“好了,快些回去吧,这日头大,可别中了暑气。”
站在台阶前的少女温顺的点了点头,便见着车帘落下,袁氏的车先一步而去,当卫氏的马车随后行至门前,只见卫氏也含笑点了点头,崔知晚见此也抿唇微笑,就那般安静地目送马车远去。
……
马车晃晃悠悠间,穿过了热闹的皇城,一路向出城的道路而去,越往京郊,喧闹声便越发被抛之脑后,随之代替的,便是道路两旁茂密而翠绿的树林。
当车马行到悟真观的山脚下,便能听到敲撞的钟声仿佛环绕着整座青山而下,余音袅袅,只远远间,便得到了心灵的洗涤。
袁氏与卫氏先后下了马车,刚站稳,卫氏便极为懂事的上前来扶住了袁氏的手臂,袁氏侧首含笑间拍了拍卫氏的手,二人这才拾阶而上,身后则亦步亦趋的跟随着陪侍的丫头。
耳边的鸟雀声婉转清脆,忽而响在这边,忽而又听得翅膀“扑棱”一声响,便又响在了更近的地方,脚下的石阶隐隐生出了青苔,翠绿的落叶薄薄的铺洒在上面,轻轻踩下去,倒是软而舒服。
因着石阶两旁皆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高大树林,因而即便此时日头渐毒,可真正透过树叶落下来的斑驳光影,也早已没了最初的热意,反倒是一阵一阵的微风从山谷中徐徐吹来,令人更加神清气爽。
眼见着“悟真观”三个字豁然眼前,已然有几分喘息的袁氏总算是站定了身子,卫氏体贴地替袁氏顺了顺背,二人这才提步而入。
即便是这般暑热之时,来到悟真观的信男信女仍旧不少,人影穿梭间,袁氏与卫氏进入了大殿,随着道人轻敲引磬,清灵的震颤之声随着殿内的香火气息微微盘旋,绕着殿中的檐柱而上,一点一点的消散,袁氏虔诚地理裙下跪,敬畏地将头抵地,行下三礼后,双手微微合十,阖上眼来,嘴唇翕合间,默然说着什么,看起来分外宁静。
而此时的卫氏默然立在那儿,看似无常,却早已是心乱如麻,明明是此刻已入了六月,可她掩在袖笼下的手却是冰冷的没有一丝温度,只能紧张而故作镇定的绞着,努力让自己不起一丝异样。
如今的她不知道将会有怎样的事情发生,但隐隐的预感告诉她,必是于袁氏不利之事,微微抬眸间,看着一脸平静的袁氏,她的心中仍旧还盘桓着几分复杂之情,正因为袁氏对她的信任,崔文程对郑文的器重,让她根本无法正面去迎接袁氏那一如既往慈爱的目光。
可她却依然要佯装无事,不敢让袁氏察觉出丝毫的不妥来,此刻她的耳边一遍又一遍响着息德那夜的话,她很清楚,自己的命,自己一家的命都是洛王殿下救来的。
而她得以嫁给如今的郑文,更是因为洛王的恩赐。
即便,她的夫君自始至终也不知,自己的枕边人是洛王的一枚棋子,或者说,是细作罢了。
“阿央?阿央?”
陡然的呼唤声让思绪渐远的卫氏微微一震,当她恍然转过头,却是看到了袁氏略带担忧的眸子。
“你这是怎么了,唤了你几声也不见应?”
说话间,袁氏伸手用丝帕替卫氏擦了擦额际,哪知卫氏一时未回过神来,不由朝后退了两步。
袁氏见此手上一僵,随即更为关心道:“你这是怎么了?怎么这一头的汗。”
卫氏闻言不由抬手轻抚额际,低眸间,这才看到掌心已是浸着密集的汗意,僵滞间,只得强自镇定的抬头虚弱道:“许是中了暑气,这会子只觉得有些缓不过神来。”
袁氏闻声上前抬手自然地用手背贴上卫氏的额头,温热的手陡然触及到卫氏冰凉的额头,只这一瞬,卫氏心中微微一暖,却是觉得心重更添了几分痛苦与斗争。
“你额头怎的这般凉?莫不是发热了?”
袁氏也有几分惊讶,当即上前扶住了卫氏道:“你这孩子,不舒服怎么也不知早些说,这如何得行,还是去观中的客房歇息歇息,我这便叫丫头去山下寻大夫来。”
“不用了。”
卫氏闻言眸中微微一震,随即缓缓抬起头来,有些疲惫的覆下眼眸,语中颇为无力道:“这里在城郊,只怕寻不着大夫,若是耽误了行程,天色晚了,回去只怕不安全。”
袁氏听卫氏如此说也觉得对,这悟真观离京城尚还有一些路程,这般树林中想要寻个大夫只怕的确是难,再加之她们两个都是妇人家,若是耽搁着天晚了再回城,只怕反而不好。
察觉到袁氏正在思索间,一旁的卫氏嘴唇翕合间,带着几分虚弱道:“师母不必担心,待到一会儿子回城再寻大夫,只需睡一觉想必便好了,没什么大碍。”
听到卫氏如此说,袁氏担心地看了过去,略微踌躇了片刻,终究道:“既然如此,你便稍等片刻,我替你许了愿,咱们便朝回去吧,你这般,总要早些休息才是。”
眼见着卫氏半倚着丫头微微点头,袁氏也不再耽搁,当即转而走过去,跪在蒲团之上,替卫氏向天尊金像叩了三首,默然许起愿来。
卫氏看似乏力地将要站不住般,一双眸子却是未曾离开过袁氏的身上,定定然间,卫氏终究微微阖眸,脸上不易察觉地拂过一丝愧疚,而下一瞬,再睁开眼来,眸底却是一片沉然,隐隐透露着从未有过的笃定。
第三百六十二章 蛇祸
悟真观的后山幽静而凉爽,因着悟真观的香火极旺,更是皇家所推崇之地,因而不仅寻常百姓,便是京城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也皆会前往悟真观烧香许愿。
因着担心寻常百姓会冲撞到贵人,久而久之,悟真观的后山便开辟出了另一条车道,专供前往悟真观的官宦人家所用。
茂密而高大的树林葱葱茏茏,微风轻拂间,林中的叶子“沙沙”作响,马车的车轮缓慢地碾过铺满落叶的石子路上,斑驳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下,一点一点地撒在马车的车身上,随着马车的行驶,那形状不一的光影微微朝后移动,直至消失。
如今正值六月,又是刚过了正午时分,因而极少有重于保养的官宦妇人会行在此条路上,悠长而静谧的道路上就这般前后行着袁氏与卫氏一行的车马,引得整个山林回荡着轻而缓的车轮吱呀声。
此刻的袁氏也早已有几分疲惫,虽仍旧保持身份的端坐在车内,头却是已然微微朝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