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扬天下-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富春山居图》他早听说过,此画是元代名家黄公望晚年的代表作,以浙江富春山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布置疏密相宜,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山水画中的极品。

    更重要的是,有一回与秦牧聊天时,许英杰曾听秦牧提起过这幅画。

    戎马倥偬的秦牧竟会提起这图画,以许英杰的精明,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他立即说道:“吴员外,在下许英杰,吴员外若是不嫌弃许某一身铜臭,便与许某同车而行吧,我们带有护卫,可保安全,至于你的家人,许某也一定会派人尽力打听他们的下落,早日带来与吴员外团聚。”

    “许您是赣州的许老板?”吴洪裕大为诧异。

    “一介贱商,让吴外员笑了,这兵荒马乱的,此地不宜久留,吴员外请上车。”

    许英杰的热情让吴洪裕难以拒绝,这国破家亡的乱世,能有这样的际遇是万幸之事,又怎能拒绝。

    扬州陷落,使整个江南陷入极度的恐慌中,但凡有条件逃的,纷纷逃亡,有的逃向福建,有的逃向江西。

    逃亡的路上,许多人连人身安全都难以保障,登上许英杰马车的吴洪裕感觉这回性命总算有保障了。

    但如果他知道许英杰一脸笑意背后,代表着什么的话,估计打死他也不会上许杰的车。

    **********************

    PS:希望各位多多支持。

    (未完待续……)

第267章 李自成之死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对于李自成来说,是非成败转送空这句话用在他身上,再恰当不过。

    拿下燕京,眼看就要成为天下共主,建立万世基业,转眼之间却又变回了四处流窜的下场。

    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流,李自成在山神庙前徘徊良久,暗暗叹息。

    他问跟在身边的侍卫队长农大年道:“秦牧答应的粮草运来了多少?”

    “回皇上,运上大别山的已经有两万石,加上咱们原有一些,足够支撑十天半个月的了。”

    秦牧没有食言,他派佥事赵寒去来商议合击清军,建议李自成暂时退入蕲水、黄梅之间的大别山南麓,与秦军隔江而据,守望相助。而秦军愿意给大顺军无偿提供一些粮草与武器补给。

    大别山西邻武昌,南望湖广,东下可取安庆,往东北可兵进庐州(合肥)、淮南。是中华腹地的战略要冲。

    秦牧让李自成退入大别山,不但有合作诚意,而且用心良苦。

    但李自成并不领情,他觉得大别山虽然可作为军事要冲,但却不适合作为根基之地经营。

    一般而言,适合做为根基之地的要象关中那样,四面要塞,利于防守,中间平坦,利于耕作生产。

    而大别山刚好相反,四面平坦,中间群山耸立。

    四面虽然都适合耕作,但你根本守不住耕作成果,也就是说大别山根本不适合作为根基之地。

    如果是将大别山作为进军江汉平原、江淮平原的桥头堡倒是很适合。

    因此李自成虽然被迫退上了大别山,在山上立起了大大小小上百座防御营寨,但他并没有打消南下湖广的想法。

    这次亲自带小股亲兵来长江边察看情况,就是为横渡长江作准备。

    “咱们建造了多少船只?”

    农大年为之愕然,脱口答道:“上山时,皇上不是问过了吗?”

    “朕问过了?”

    “是的皇上。方才微臣已经回答皇上,咱们已经建造了两百来艘船。”

    李自成有些恍然,心中暗暗叹息,自己今年不过三十九岁,并不算老,记性怎么如此差了?以前自己的记性非常好,虽然戎马倥偬,但手下上报的粮草数目,每天招募士兵的数量,甚至军中总旗以上的人名。就算隔了几年再见,也能一口叫出来。

    如今这是怎么了?忘性怎么这般大了呢?想到这里,一种很不吉利的预感猛然冒上心头,使他不禁心头一颤:难道老天真的要亡我了吗?

    一时间,他背上汗津津的,不敢再继续胡思乱想。连忙解释道:“大概是这些天没有睡好,太累了。”

    确实,李自成发髻散乱,胡须如虬。风尘仆仆,神色憔悴,加上一只眼蒙着黑眼罩,看上去哪有半点皇帝的样子。倒象个四处逃窜的土匪。

    “皇上,吴三桂攻山受挫,已经退去,皇上大可不必担心。等咱们在大别山稳住了脚根,再北上奔取中原又有何不可。”农大年本来想说咱们当初还不是这样流动作战,现在重来一次又如何。但终究是没敢说出来。

    李自成心头一阵发苦,现在面对的已不是那个糜烂的大明了,想象当初一样重新来过谈何容易。

    更重要的是,当初没有称帝,败了就败了,重新来过就是了,

    但如今称帝了,却遭遇如此惨败,被别人撵得四处逃窜,谁还相信你是真龙天子?

    正所谓站得越高,摔得越狠。

    就象一个人登山,你没有登上顶峰时,从半山腰滚下去,还有机会重新来过;

    一但你登上了顶峰,要嘛你站稳了,举头红日白云低,五湖四海皆一望。

    要是你没站稳,从顶峰摔下去就是万丈深渊

    看吧,当初败得再惨,都还有人来投奔,现在哪里还有一个人来投奔,倒是满朝文武已经快逃光了。

    尤其退往大别山半途上,连牛金星和他的儿子牛佺也逃了。

    牛金星是大顺朝丞相,皇帝之下第一人。他的逃跑给李自成十分沉重的精神打击,以至这些天彻夜难眠。

    “你们先退下,朕累了,先睡一会儿。”

    农大年带着一群侍卫连忙退下去。李自成进入山神庙,往干堆里一躺,枕着长江的涛声,不一会儿竟然沉沉睡去了。

    大顺皇帝李自成这一睡,竟再也没机会醒过来。

    附近一个村民无意中从后山闯入山神庙,见有一条大汉躺在干草上呼呼大睡,左眼戴着黑眼罩,手上尽是老茧,村民以为是土匪,吓得转头便要逃走,但在转头那一瞬间,他看到了大汉腰间玉佩。

    天下大乱,村民日子过得极为穷困,眼前的玉佩对他有着无穷的吸引力,促使他鼓起勇气,一步一步挪上去,在心都快跳出胸腔的那一刻,他举起锄头,狠狠地砸了下去

    农大年一群侍卫听到声响,在外头询问了几声,不见李自成回答,这才进来查看,发现李自成已是血肉模糊,丧命干草堆里。

    “皇上!”

    农大年与一群侍卫肝胆俱裂,有侍卫冲到山神庙后面,发现后墙竟有一个大破洞,从破洞探望,见有人扛着锄头飞奔下山。

    农大年等人忽遇这等大变,已惊慌失措,在山神庙抱着李自成的尸体嚎哭了一会儿,被仇恨冲昏了头的农大年,下令近百侍卫下山,将附近的几个村子的村民全部屠光,替李自成报仇。

    现在大顺军正面临艰难的困境,要是理智一点,应该先尽量隐瞒李自成的死讯,但农大年的屠村之举,无疑等于是向外界泄露了天机。

    正在汉阳城头与清军血战的秦牧很快就接到了这个消息。

    “什么?李自成死了?”

    “大人,咱们的人仔细查探过了,此事确凿无误。”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是这样?李自成死在哪儿?怎么死的?”秦牧记得原来的历史上,李自成是死在九宫山,他原想这回李自成过不了江,应该不会这么快死了,谁知道竟然还是死了,难道这真是天意?

    “回大人,是在蕲州南面的凤凰山,就在长江边上,据说李自成在山神庙里睡觉,被当地的村民误以为是土匪打死的,李自成的侍卫对凤凰山下的村民进行报复性的屠杀,是以咱们的人才接到消息。”

    “屠杀?他娘的,一群蠢猪。”秦牧脱口骂了一句,匆匆叫来刘永志,将指挥汉阳作战的大权暂时交给他。自己随即坐船返回武昌总参。

    司马安他们也接到了这个消息,一见到秦牧,立即说道:“大人,必须立即派人过江,稳定大顺军所部。”

    “嗯,司马先生认为派谁去合适。”

    这次派去的人选不同于往时派去谈判的人,一定要能够审时度势,当场拍板决定一些大事才行。

    邵华此时主动站出来说道:“大人,让属下去吧。”

    邵华相当于总政治部主任,由他去分量是够了,秦牧当即点头道:“好,邵先生准备一下,即刻出发吧。无论如何要先稳住他们,实在不行的话,可以答应他们相应的条件,但要他们将家眷撤过江来。”

    “大人放心,属下晓得。”邵华应说完匆匆离开。

    司马安接着说道:“大人,估计清军也会很快接到消息,阿济格受阻于汉阳城下,破城无望,一但得知李自成丧命的消息,极有可能移师大别山,趁大顺军群龙无首之机大举进攻,咱们得做好准备,一但大顺军余部答应归附,得立即渡江增援才行。”

    “嗯,何先生请尽快拟出渡江作战方案。”李自成一死,就象推骨牌一般,很多事都必须重新调整,秦牧又问道:“李过和高一功那边,一时还不会得到消息,你们说说,咱们应该如何施为?”

    ***********************************

    PS:哪呢,兄弟们疲软了吗?请求火力支援。

    求月票!

    求月票!

    求月票!

    (未完待续……)

第268章 各怀心思

    ***

    子陵镇一战之后,军中佥事吴之远论功行赏,包二因功升为伍长,另外赏银五两。

    官儿虽不大,赏银虽不多,但包二已经非常高兴了;

    在他们什中,论力气,他排在最后,论年纪,也是他最小,论平时的训练成绩,他也不是最优异的。

    现在凭借战时出了一个主意,压倒平时训练成绩排前的几个同袍,一跃升为伍长,还让其它对手输得心服口服,包二这心里别提多爽利了。

    还有,战场刚刚打扫完,佥事军吴之远就把他叫过去,提前把五两赏银给发下来了,包二提着五两银子走出吴之远的大帐,感觉银子很沉,但浑身骨头却很轻,轻得快要飞起来了一般。

    他自幼亡父,长兄也在张献忠肆虐湖广时死于战乱,家里只剩下母亲一个人,家境很困难。

    他当初应募加入秦军,就是听说参军能分到田地,饷银也实数发放,不会被军官苛扣。

    这五两银子对他来已经不少了,差不多相当于他三个月的军饷。

    现在正值战乱,田地很便宜,五两银子足够买两亩良田了。

    包二心中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多杀敌,多立功,多拿赏,买够百亩良田,然后让家里的老母亲把田租出去吃租子,这样年迈的老母亲就不用再下地干活了。

    眼瞧着离自己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包二甭提多高兴了,走过大顺军扎营处时,见到大顺军许多伤兵正在痛苦的呻吟,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救治。

    相比之下,秦军连血型档案都建立起来了,军中配备了不少军医,伤员都得到了良好的救治。一种优势感立即充满包二的心头。

    “阿呆,跟我一起唱。”对跟在身后的阿呆喊了一句,包二不自觉地挺起胸膛,迈着坚实的步伐,开口大声吼唱起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李过站在自己的营帐前,听着这嘹亮的歌声。看着包二两人挺胸阔步的样子,莫名有些感慨,和惶惶不可终日的大顺军相比,秦军给人极大的不同,在秦军身上,李过看到的是朝气,傲气,锐气,还有纪律。

    在子陵镇。两军一同追敌,在那种混乱的情况下,大顺军建制已全部混乱,每个士兵都只顾着往前冲杀。

    秦军也奋勇冲杀。但不同的是,秦军即便在那种无比混乱情况下,仍然能保持什以下的建制;

    士兵在什长的呼喝下,同一什的士兵在冲杀的过程中。始终凝聚在一起,彼此招呼,相互协作。

    什长死了。伍长顶上,伍长死了,平时训练成绩最好的士兵自动顶上,接替全什的指挥权。

    李过征战多年,从未想象得到,一支军队竟然可以训练到这种地步。

    高一功从后面走出来,轻声问道:“补之可曾想好,咱们下一步怎么办?”

    “听说李九让手下的骑兵换上鞑子的盔甲,挟持尚可喜,乘夜骗取了襄阳城。”

    “补子是想”

    “嗯,我想去找凌战商量一下,让咱们来防守襄阳城,帮他挡住北面门户。”

    高一功摇摇头说道:“这可能性不大。”

    “这我知道,若是他们不给,咱们再提出要郧阳。”

    这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秦军若是还想合作的话,总不能连个落脚的地方也不给。

    ***

    凌战的大帐里,偏将万应龙怒道:“为什么不能杀?鞑子杀了咱们多少百姓,犯下了多少罪行,大人不是说了吗,血债血还,还留着他们浪费米吗?”

    帐中的秦军将领普通持这种态度,有的说应该象当初在湖广一样,把所有鞑子的头颅砍下来,筑成京观。

    凌战目光一横说道:“别的不说,先把死的脑袋全砍下来吧,管他是鞑子还是绿营兵,反正顶着一根老鼠尾巴的,全砍下来,上万颗头颅的京观也勉强够壮观了。”

    万应龙不甘地说道:“将军,那些喘气的呢,为何不一起砍下?”

    相当于政委的佥事官吴之远摇了摇手,阻止了怒气冲冲的将领们:“已经死的,可以砍下脑袋垒京观;俘虏不行,大人早在战前就吩咐过,俘虏一个也不能乱杀,要尽快押往武昌。”

    各人一听是秦牧的意思,终于没话说了。

    “倒是几万大顺军,如今反而不好办了。”吴之远皱眉说道,战前总参对此没有作出进一步的安排,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战前谁也不知道双方合作得怎么样。

    凌战随口说道:“不是要押俘虏去武昌吗?咱们兵力正好吃紧,让李过调一万人马,与李九一同押解俘虏南下,余下的大顺军,就跟着咱们一同北上,扫荡襄阳以北的州县吧。”

    吴之远说道:“李过此人不简单,想分他的兵,恐怕很难。”

    “有什么难的?缴获的粮草物资都在赵坚手上,李过军中缺粮,不听安排,咱们大不了跟他们再干一仗。”

    “不错,照我说,直接把他给吞了省事。”

    几个参将又鼓噪起来,多数人都没太把李过那几万缺衣少粮的人马放在眼里。

    凌战沉声一喝道:“嚷什么,赶紧去准备武器粮草,北上襄阳接替李九。”

    “喏!”

    万应龙等人连忙应喏退出。

    “报,大顺军主帅李过在营外求见。”帐外突然有亲兵通报进来。

    凌战吩咐亲兵出去领人,然后与吴之远对视了眼,一齐迎出大帐外,双方相见,略作寒暄,便一同进帐落坐。

    军队之人,不喜拐弯抹角,李过当即说道:“我听说贵军已经夺回襄阳城?”

    “确有此事。”凌战答道。

    “凌将军,吴佥事,此次我两军联手,全歼尚可喜四万余人马,实属难得。这证明咱们两军是合则两利,我们希望能与贵军进一步加强协作,共抗强敌。”

    “这也是我军的意愿。”吴之远含笑答道。

    “只是我军在迎敌过程中,也有不少伤亡,加上粮草缺乏,极需要补给休整。可否这样,由我军入驻襄阳,以为贵军北面屏障。”

    凌战哈哈一笑道:“李将军觉得我军需要屏障吗?您大概没听过我军的军歌是怎么唱,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进!”

    李过暗暗一滞,凌战的话虽是盛气凌人,但训练有素且斗志昂扬的秦军确实有此本钱,他不动声色地说道:“这次两军合力灭敌,缴获方面总应有我军一半。还有,襄阳本来就是我大顺的,我军入驻襄阳,也不只是单纯的作为贵军屏障,目前襄阳以北清军兵力相对薄弱,咱们正该合力收复失土,凌将军以为然否?”

    “在我看来,贵军确实需要先休整一番,至于说襄阳本来就是大顺的,这话不对,它本来是大明的才对

    凌战刚说到这,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接着帐外有亲兵奔来并报:“凌将军,马永贞马将军到。”

    “马永贞?”凌战不禁回问了一句,此时马蹄声竟是直奔中军大帐而来。

    “凌将军”马永贞风尘仆仆走进大帐,见另有陌生人在,连忙收声。

    “马将军怎么来了?”吴之远介绍道:“这位是大顺军主帅李过李将军。”

    马永贞向李过点了点头,稍一犹豫后说道:“李将军,我要告诉你一个很不幸的消息,你们大顺皇帝在蕲州南面的凤凰山,被当地村民袭击,驾崩了!”

    “什么?”李过瞬间弹起来,揪着马永贞的衣领暴喝道:“你再说一遍!”

    “你们大国师宋献策随后就到,具体情况李将军可向他征询。”

    “这不可能,这不可能!”

    ****************************************

    PS:早上停电,所以没能按时更新,抱歉抱歉~!。

    (未完待续……)

第269章 背水一战

    *****

    李自成丧命于蕲州南面的凤凰山,尸体很快被农大年等人运回大别山南麓的大顺军营寨。

    宋献策,顾君恩、喻上猷、袁宗第、刘芳亮、郝摇旗、刘体纯、张鼐、吴汝义等大顺朝文臣武将无不惊慌失措。

    大顺军士气本为就已经十分低迷,有李自成这个皇帝在,还在艰难维持着局面,现在李自成这根主心骨一去,所有人心里都可以用绝望二字来形容。

    邵华赶到大别山时,本来因攻势受挫,准备回去增援阿济格的吴三桂,听说李自成丧命之后,又挥军自梅川杀上大别山南麓;

    大顺军士气降到了冰点,这期间出现大量的逃兵;桂凹、鼓岭、杨家垸、董家岭、下余塆等军寨接连失守,大顺军群龙无首,随时可能彻底崩溃。

    邵华紧急与袁宗第、刘芳亮、田见秀、郝摇旗、刘体仁等一众大顺军将领榷商,事实上,到了这田地,袁宗第等人已经没有多余的选择,要嘛降清,要嘛各自逃命,要嘛投入秦军怀抱。

    邵华快刀斩乱麻,答应了他们提出的大部分条件。

    而邵华提出的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大顺军的家眷尽快送过江去安置。

    刘芳亮等人非常清楚,秦牧这是要他们拿出最基本的诚意来,凭心而论,若真心归顺的话,把他们的家眷安置到安全的湖广去,这对他们也是有利的。

    首先,家眷安全了,不用再跟着大军东逃西躲,忍饥挨饿。

    再则他们今后没了老弱妇孺的拖累,可以灵活作战,生存和取胜的机率都会大大增加。

    若是连这一点也不答应的话,绝对不可能让秦牧相信他们是真心归附。

    因此各人没有过多犹豫。便答应了下来。

    这个条件一谈妥,双方就从合作关系变成了从属关系。

    刘芳亮、田见秀等人开始向士兵们宣告加入秦军的消息,同时说明了秦牧答应一系列优渥条件。

    一夜之间,这一支大顺军全部换上了秦军的旗帜。有了依靠,有了盼头之后,士气得到了不小的恢复。

    近十万老弱妇孺都盼着能早日到湖广去过上安稳的生活,她们一路逃亡,终日提心吊胆,惶恐不安,盼望尽快过上安定的生活是人之常情。

    搞定大别山这边后。邵华立即将宋献策和顾君恩带回武昌,临走之前一再向田见秀、刘芳亮等人保证,秦军大将刘猛很快会大举渡江,合击吴三桂。

    在大别山时,邵华对李过那支人马只字不提,将宋献策和顾君恩带过江之后,才恍然想起似的,对二人说出李过那支人马的下落,同时让宋献策尽快赶往李过军中。加以劝说。

    早已准备好的刘猛,当夜即率两万大军,在鄱阳湖水师的协助下渡过长江北岸,挺进到广济城。直接威胁吴三桂的右翼,逼得吴三桂不得暂时撤往罗田。

    原大顺军家眷在两军掩护之下,开始分批渡江南下。

    *********

    汉阳城下,清军伤亡惨重。却依然看不到破城的希望,相反,阿济格的绿营兵在秦牧强大的宣传攻势之下。跑了近半,使得士气大跌。

    恰好此时,阿济格接到吴三桂求援,说大顺军家眷正在秦军掩护下抢渡南下,阿济格立即顺坡下驴,放弃汉阳城,率军急奔黄州而去。

    秦军不但在汉阳城下重挫了阿济格的进攻,而且还传来了子陵镇全歼尚可喜四万大军的消息,三军欢呼雷动,士气如虹。

    秦牧见士气可用,立即点齐两万步骑,出汉阳,渡汉水,尾追阿济格,向黄州逼去。

    秦军的举动,彻底激怒了残暴的阿济格,在他看来,秦军仗着城高墙厚,能挡得住他的攻击,已经是万幸,这时还敢追出来,这不是找死吗?

    被激怒的阿济格也不往罗田与吴三桂汇合了,率军掉头杀了回来。

    秦牧却玩起了敌退我进,敌进我退的把戏,等阿济格差不多杀到,他立即退往离汉口不远的黄陂县城。

    阿济格追到黄陂,猛攻了半天,眼看又要陷入汉阳城下的消耗战,气得他七窍生烟,却又无可奔何。

    等阿济格骂骂咧咧的撤军东去,很快又听说秦牧追上来了。

    阿济格虽然性格残暴,有勇无谋,但毕竟不是傻子,这回他吸取了教训,没有立即杀回来,而是装着不知道秦牧追在后面,继续东去,他决定,把秦牧引远窝远点,再回头扑杀。

    黄陂到罗田大概有300里远,周遭一马平川,有利于骑兵作战,而秦牧大部分是步兵,等把他引过举水河,看他还哪儿逃?

    举水河发源于大别山南麓,经麻城南流而来,大概位于黄陂和罗田中间。

    望着泱泱南流的河面,强横如霍胜,勇猛如牛万川,都开始犹豫了。

    苏谨首先说道:“大人,一但过了举水,阿济格回师攻击,咱们便无路可退了,周遭百里平阔,对我军极为不利,请大人三思。”

    刘永志也劝道:“大人,阿济格虽然重挫于汉阳城下,但所余兵力并不弱于咱们,此地离罗田不过百五十里,吴三桂也极有可能会赶来增援,二者合兵足有五万,而且全是骑兵,我军两万人马一但过河,后退无路,处境将极度危险。”

    佥事岳中良、副将曹太平及牛万山、牛万川、林绍兴等人也纷纷劝阻起来。

    理智告诉秦牧,过河确实很危险。

    但就此打住,对高昂的士气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而且从一众高级将领犹豫的眼神中,秦牧意识到,秦军对鞑子的心里优势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在汉阳依托城防战把鞑子耗成疲兵,然后出城反击,虽然获胜了,但将领们觉得那并不是真正的野战,在真正的野战中,他们依然缺少必胜的信心。

    秦牧一按剑柄,沉声说道:“我们不能永远躲在乌龟壳里。”

    “大人”

    “诸位可还记得汉将李陵?他率五千步兵深入不毛,首战,五千步兵对三万匈奴铁骑,杀敌数千;再战,五千对八万,斩敌三千。又战,四千对七万,再杀敌数千。李陵用铁的事实告诉咱们,步兵同样可以战胜骑兵。”

    “大人,但最后李陵还是全军覆没了,自己也成了匈奴人的俘虏。”

    “虽败尤荣!”秦牧毅然说道,“满蒙全部兵力合计不过十万,我汉人亿万之数,就是用一百个换一个,也能把鞑子从地球上抹去,咱们决少的不过是决死的勇气而已。今日,就从本官开始吧!尔等若是没有决死的勇气,就留在西岸。本官义无反顾,就算战死东岸,也要狠狠咬下鞑子一块肉,让他痛彻心肺,让他知道,我汉人还有敢于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人。”

    秦牧话声一落,身边所有将领轰然跪倒在地,个个紧咬着牙根,双眼一片血红,哑着嗓子嘶吼道:“愿随大人赴死!”

    将领们单膝跪地,嘶声大吼,三军士卒闻之,刹时如浪潮下伏,同声大吼:

    “愿随大人赴死!”

    “愿随大人赴死!”

    “愿随大人赴死!”

    平阔的大地上,泱泱的举水边,只剩下秦牧一个人屹立如山,巨大的声浪震得举水有若沸腾。

    秦牧按着巨阙剑大吼道:“起来!立即准备,明日寅时渡河。”

    “喏!”

    ************************************

    PS:发现到了月底别家都是猛捞月票,俺这边怎么没动静呢,难道是担心敌人发现咱们的渡河行动,所以要悄悄的?

    别介!咱们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不怕被发现。

    求月票!

    求月票!。

    (未完待续……)

第270章 大别山会战

    ******

    “命令李九、宁远,全速增援我军。”

    “命令韩秀全军北上,渡河作战。”

    “命令刘猛和田见秀、刘芳亮,一但鞑子围攻我军于举水东岸,立即合兵十万前来夹击。”

    “命令蒙轲,池州东线全部采取守势,抽调所余兵力自九江北渡,抢占大别山南麓与长江之间的豁口,防止阿济格由此豁口东逃。”

    秦牧的命令流水般下达,一个个传令兵纵马狂奔而去,羽檄争驰无少停。

    霍胜、苏谨等人听了,刹时热血沸腾,心神俱振。

    此时他们才知道,秦牧决意东渡举水,绝对不是只凭着一股血勇,他没有下令立即渡河,而是要等到明日寅时,就是为了给这些部署争取时间吧。

    事情已经很明显,秦牧不但是要背水一战,而且要用自己这个三军主帅为诱饵,将阿济格所有的兵力引来;

    然后集合秦军所能抽调的全部兵力,加上原大顺军余部,共计超过20万大军,与阿济格来一场声势浩大的战役。

    而这场战役的目标,是要彻底消灭阿济格这路清军,至少也要狠狠咬下他一大块肉,让满清痛不欲生。

    秦牧心里也清楚,要全歼阿济格这一路人马很难很难,因为对方全是骑兵,机动性很强。

    现在已经是四月下旬,举水河将迎来了汛期,这就是一道很好屏障,李九和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