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扬天下-第3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相应的,我国在西非沿岸的所有港口,要允许秦国的船只自由停靠贸易,并由我国提供相应的安全保护以及补给需要。

    我们本土的里斯本、波尔图,也要允许秦国的船只自由停泊贸易,设立贸易公司,给予秦国商人国民待遇。另外,为了加强两国的交流,两国不得禁止国民自由往来。”

    布鲁斯特伯爵说的这些。怎么看似乎都是葡萄牙赚了,若昂四世与在坐有大臣听了都很高兴。

    以秦国的实力,只要秦国有意,随时可以把葡萄牙位于南非和印度的属地夺去,现在秦国的不但不强夺,还答应给他们的这些属地提供军事保护,这绝对是一大惊喜。

    另外就是葡萄牙的商人秦国商人享受一样的税率待遇,这样会让葡萄的商人在与别国商人的竞争中占尽优势。

    远东的贸易,是欧洲不能缺少的。

    当年正是奥斯曼帝国切断了欧洲与东方的陆上贸易通道,才促使欧洲各国不得不从海上另辟蹊径。寻找与东方的海上贸易通道,进而拉开了声势浩大的大航海序幕。

    换而言之,谁取得了与东方的贸易主动权,谁就能在欧洲占尽商业优势,这是毫无疑问的。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若昂四世更关心的是还是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

    他很清楚,取得与大秦的贸易优势,这对现在的葡萄牙来说。既有利,也有弊。这会让欧洲各国很眼红。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葡萄牙现在本来就是在欧洲各国的夹缝中艰难求存,独占着与秦国的贸易优势。一定会让欧洲各国更加眼红,最后葡萄牙很可以被当成一块肥肉,被欧洲各国撕成碎片。

    他急切地问道:“秦国同意给我们提供先进的战舰和武器吗?或是在我国遭到别国入侵时,出兵帮助我国吗?”

    葡萄牙的独立战争打了11年。虽然1644年在里昂四世的指挥下,曾大败过西班牙大军,暂时稳住了阵脚。但战争一直没有完全平息过,葡萄国小民弱,多年战争打下来,民生凋零。

    加上得到不英法等国的接纳,象荷兰这些国家,又在不断蚕食葡萄牙海外的殖民地。

    葡萄牙就象一个无助的欧洲孤儿。

    百姓厌战的情绪越来越重。

    葡萄牙最迫切的是能够得到秦国的先进武器,以使再次打败西班牙,至少也要迫使西班牙承认葡萄牙的独立,两国罢战休兵。

    谈起这件事,布鲁斯伯爵的神色立即变得灰暗下来,他答道:“陛下,秦国使者说,象飞剪式战舰、火煎弹、六九式燧发步枪这些先进船只和武器,生产极为困难,秦国的军队装备得也不多;

    秦国在中南半岛还有二三十万军队在与当地的土著军队作战,急需这些先进的武器,以便加快平息中南半岛上声势浩大的叛乱。

    所以,秦国的皇帝和大臣是不会同意这个时候把为数不多的先进武器卖给我们的。至于在我国遭到别国侵犯时,秦国倒是答应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援。”

    “真的吗?他们答应派多少军队来支援我国?”

    “秦国使者说,他们大概会在摩洛哥的萨非港驻扎四艘战舰,以及两百名海军陆战队员。平时用来保护秦国往来欧洲的商船,一但我们遭到别国入侵,需要支援的话,萨非港的驻军会尽力支援我国。”

    “什么?四艘战舰,两百名军人?”

    在没有先进武器支持的情况下,再听到只有这点兵力支援,若昂四世心头不禁拔凉拔凉的。

    在他看来,秦国派这点兵力驻扎在萨非港,万一遇到荷兰或西班牙的进攻,不让葡萄牙去支援已经是万幸了,哪里还有能力支持葡萄牙本土作战。

    其他大臣听了,也大为失望,一个个叹道:“这怎么够?”

    “是啊,虽然我听说秦国的军队战斗力很强,但毕竟这点人数也太少了。”

    “他们本身与荷兰、西班牙还是敌人呢,萨非港驻扎这么少的军队,我看不但不能够给我国提供支援,还需要我国支援呢。”

    “这样有些不合算,怎么也应该上秦国给我们提供一些先进的武器才行。”

    “”

    大臣们各言其是,就是没有一个看好驻扎萨非的两百秦**队能给葡萄牙提供多大的帮助。

    布鲁斯特这时说道:“秦国本来是想在我们本土租借一个港口,用来驻军以及贸易的。但这件事有利也有弊,我不敢擅自答应。”

    随后,布鲁斯特与租借港口的利弊一一道来。

    “如果我们租借一个港口给秦国驻军,他们会驻扎更多的军队吗?”

    “是的。”

    “我觉得这样是可以的,我们毕竟是盟友,不管怎么说,情况也不比现在糟糕多少吧。”

    “是啊,如果无法抵抗西班牙人的大军,我们就什么也没有了。”

    “让秦国驻军,并作为贸易港,可以让我国成为欧洲的商业中心,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大量的税收,对改善现在的政财窘境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唯一值得担心的是,秦国今后会不断增加这里的驻军,我们葡萄牙只是一个小国,如果是那样,我们可能会被秦国控制。”

    “我们可以在租借条约上规定秦国驻军的数量,以解决这个问题。”

    “要是卡特林娜公主成婚后,能生下王子,并继承秦国的王位就好了。”

    “我觉得我们不用太担心,秦国离欧洲太远了,现在秦国强大,在欧洲加强驻军没问题,可秦国也不一定永远强大啊,等秦军衰弱了,他们自己可能就会把驻军撤走,不用我们去费心。”

    “那不知道要多久之后,秦国的皇帝非常聪明,秦国在他的领导下,只用了五六年时间,就夺取了东方的庞大的疆域。而且他非常年轻,只有二十多岁,不出意外的话,他至少还可以活几十年,秦国在他在位时期,恐怕只会越来越强大。”

    听了大臣们乱纷纷的议论,若昂四世心中也很乱,同意租借港口给秦国的话,在军事、政治、经济方面,可以给葡萄牙带来许多立竿见影的好处、巨大的好处。

    但另一方面,这又象是在饮鸩止渴,或者是给自己脖子套上一道枷锁。

    要怎么选,若昂四世与十多个大臣一时竟拿不定主意。

    ************************

    PS:亲们,月底最后三天有双倍月票,到时给俺这辛苦搬砖人留几张吧,先求点订阅,俺一日三餐就靠这点订阅收支支撑着了,咱们不能饿着肚子空谈愿景啊,真心求订阅。(未完待续……)

第1053章 没有筹码的谈判

    ***

    经过一翻利害权衡,若昂四世君臣最终同意把北部的阿威罗港租借给大秦,阿威罗港位于葡萄牙北部第二大城波尔图市以南的沃力河入海口处,位置还算不错。

    租金倒是不贵,每年一千龙币而已,不过有附带条件:若非葡萄牙请求支援,秦国在阿威罗港的驻军人数不得超过500人,战舰数量不得超过五艘。

    秦国再以每枚三百龙币的“低价”,给葡萄提供500枚火箭弹,另个再以每支30龙币的价格,卖给葡萄牙1000支六九式燧发步枪,子弹十万发

    布鲁斯特伯爵带着这些条件,重新坐到谈判桌前,与张浩然展开了第二轮会谈。

    结果他的附带条件一提出,张浩然立即说道:“不行,燧发步枪我大秦也只有少量军队装备,可见其产量何等有限。根本不可能卖给贵国。火箭弹更不行,你们就算出1000龙币一枚的价格,大秦也无法提供;

    我国三十万大军正在中南半岛作战,那里全是深山密林,平常的火炮过于笨重,根本无法进入。全靠火箭弹轻便,才能占据战场上的优势;

    火箭弹制造更加困难,造价高昂,我大秦本来就出产不多,如果再把五百枚火箭弹卖给贵国,我大秦至少会多牺牲一两万名年轻的战士在中南半岛,甚至可能会输掉中南半岛的战争,因此,伯爵阁下的条件恕我不能答应。”

    张浩然义正词严,说得跟真的一样。其实嘛,大秦确实有近二十万大军在中南半岛作战,但那都是当地招募的仆从军,别说死一万,就是死十万。大秦也不会心疼,甚至恨不得他们多死点。

    不卖火箭弹,也不是因为三百龙币一枚的价格赚不到钱,这完全是出对于黄色炸药技术的保密。

    葡萄牙这个的国家,就是明朝所说的佛朗机,现在秦军战舰上,很多还是在使用千斤佛郎机火炮,以他们的技术,谁也不敢保证火箭弹到了他们手里,他们无法仿制出来。

    所以。张浩然虽然想要阿威罗港,却还是一口否决了布鲁斯特伯爵提出的附带条件。

    布鲁斯特伯爵心里很是不快,葡萄牙又是送公主和亲,又是租借港口,让秦国提供一些先进的武器,又不是白要,这不是给钱吗,还是不行,秦国这根本就是没有诚意嘛。

    见他不快。张浩然却也没有多少歉意,平淡地说道:“伯爵阁下,别忘了,我大秦会在阿威罗港、萨非港驻军。一但葡萄牙遭到他国入侵,我大秦的这些驻军是要支援贵国作战的;

    我国只是要求贵国给我国过往的船只提供必要的保护,并没有要求我国在遭到他国入侵时,贵国必须出兵支援作战。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大秦已经仁至义尽了。

    至于阿威罗港,我们并不强逼贵国一定租借给我大秦。相反,我们在这里驻军,在这里设立贸易港,对贵国是有利的,这不但能让西班牙有所顾忌,而且贵国有可能因此成为整个欧洲的商贸中心。如果贵国不想要这些利益,我们去英格兰租借港口也一样,并没有勉强贵国的意思。”

    布鲁斯特本来觉得葡萄牙亏大了,可听了张浩然这翻话,他又不得不承认,人家说的也不无道理。

    秦国也确实没有强迫葡萄牙租借港口,人家说了,你不租,就找英格兰租去。虽然英格兰未必会租,但谁又敢保证英格兰不租呢。

    秦国又答应在葡萄牙遭到入侵时出兵支持,反过来却没有向葡萄牙提出同样的条件。从一点上来说,还是葡萄牙占着秦国的便宜呢。

    布鲁斯特伯爵被张浩然说得哑口无言。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葡萄牙没有什么筹码啊。除非你不想结盟,否则主动权肯定在人家手上。

    “大使阁下,这样可好,我们愿意多出一些价钱”

    “伯爵阁下,本使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不是价钱的问题,如果有得卖,以两国的盟友关系,以成本价卖给贵国都行,但真的没有。”

    就算张浩然说的是真的,布鲁斯特也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因为秦国的先进武器,对处于困境中的葡萄牙来说,太重要了;

    如果在大战中,能有几百枚轻便而威力巨大的火箭弹铺天盖地的轰过去,足够让葡萄牙取得一场大战役的胜利了。

    他又软磨硬泡,最后张浩然被磨得没办法了,才答应如果葡萄牙遇到别国入侵,秦国再把已经装备到军队的火箭弹以每枚350龙币的价格卖给葡萄牙;

    当然了,现在葡萄牙得先付钱预定才行,不好意思,这东西缺货,不先付钱预定,那可轮不到你。

    实际上这相当于是这些火箭弹平时留在秦军手上,战时再帮你使用,想拿去研究,没门。

    布鲁斯特也无法可想,秦军虽然答应出兵支援,但你若不预定些武器,到时鬼知道秦军拿什么来支援,打了败仗葡萄牙自己完蛋,人家大不上跑上船开溜,万事大吉。

    为了与西班牙的战争能取得胜利,预先付钱就预先付钱,就当是给葡萄牙买个保险吧。

    就这样,大秦与葡萄牙按商定的条款,正式签定盟约,成为了盟友。

    其实站在葡萄牙的角度,这份盟约对他们而言,真不算亏。秦国一但在阿威罗港驻军,不管多少,都是代表着强大的大秦帝国;

    对葡萄牙威胁最大的西班牙吃过秦军的大亏,再看看荷兰近百艘战舰覆灭在印度洋,要攻打葡萄牙这个秦帝国的盟友,总得考虑秦帝国的报复。

    今天四艘秦国战舰能来到欧洲,以后就能来一百艘,甚至一千艘,进一步刺击那个庞大帝国的后果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在贸易方面,这次秦国也给葡萄牙商人提供了国民待遇,免除额外的关税,两国商人平等竞争,你要是竞争不过,那是你的实力不行,怪不得谁。

    前思后想,若昂四世君臣觉得这次结盟,还是利大于弊的。

    为此,若昂四世还主动派人前往各国,给大秦使团访问各国打前站。

    结果英国的克伦威尔接到大秦与葡萄牙结下盟约,秦国皇帝将要迎娶美丽的卡特林娜公主为妃的消息后,立即坐不住了。他当天便派出四艘战舰专门前来里斯本迎接大秦使团。

    英格兰的处境虽然没有葡萄牙艰难,但克伦威尔本人的处境也不是很好,他把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但查理一世的儿子还在,英格兰的保王党还在不断的反扑,而议会里的自由派也已经意识到他想大权独揽,正在积极反抗。

    多年来的内战,让英格兰元气大伤,同样急需东方的贸易,以改善目前糟糕的财政状况。

    更要紧的是,英格兰想要保住印度的利益的话,必须仰大秦的鼻息,在印度势力最强大的荷兰被灭了,英格兰在印度的实力还不及荷兰的一半。

    偏偏秦国还有在印度针对英格兰的理由,英格兰与印度的莫卧儿王朝打得火热,还卖武器给莫卧儿王朝。而秦国正在支持中南部的奥特萨等国与莫卧儿王朝作战。

    这么算下来,现在英格兰与秦国在印度正站在敌对立场上呢。从秦国的角度来看,你帮助我的敌人,我不灭你灭谁?

    正因为如此,克伦威尔对秦国使才也是非常殷勤。

    可惜张浩然却不急,他带来的一帮人,有些还在里斯本“采风”,不好半途而废。

    另外,那就是到中国的农历新年了,远在万里之外的里斯本,张浩然等人也要举行隆重的“望阙遥贺”,向大秦天子庆贺新春。

    英国人,先晾一晾吧。(未完待续……)

第1054章 时代巨变

    ***

    大秦,南京。

    大年初一这天,称为正旦,或者元旦。

    这一天皇帝和皇后是最累的,半夜就要起床。

    历朝历代在这新年第一天早上,都要举行百官朝贺天子、内外命妇朝贺皇后的礼仪活动,太子、亲王以及他们的妃子也要分别向皇帝、太后进行朝贺,同时,太子亦要接受百官的朝贺,称之为正旦大礼。

    在地方上,也有“天下大小衙门拜阙”的礼仪,即正旦当天,除京官之外,全国各种大小衙门官府的官员身着官服,前往所在衙门举行“望阙遥贺”之礼。

    官员们舞蹈山呼,行14拜礼,在口头上遥向天子拜贺新岁。朝廷和地方的官员们在朝贺、望阙礼结束之后,彼此之间也互相往来,行“拜年”礼仪。

    在宫中,元旦早晨五更起要焚香放纸炮,并有“跌千金”、“饮椒柏酒”、“吃饺子”等习俗活动。

    有时会在扁食里面包上银钱,吃到的人预示着来年将会大吉大利。当天宫内之人相互拜见祝贺,称为贺新年。

    在民间,有时因为四处拜年,分身乏术,于是一些不必亲自登门的地方便改用名帖投贺。

    自明代以来,投名帖贺年之风遍及城镇各地,所以很多人都在门上帖上一个红纸袋,上面写上主人的姓氏,名为“门簿”,以便接纳名贴。

    民间还通行元旦在祠堂祭祀祖先,然后拜家长,亲友之间互相拜节,做椒柏酒,与亲戚邻里结好等,屋内一般还有“旺柏”、“行春”、“节节高”、“百事吉”等喜庆装饰。

    另外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各处的风俗也有显著的地方特色。自元旦之日起,各地各种娱乐活动陆续展开。在正月里,民间有走桥、摸钉、击太平鼓、跳百索、耍大头和尚、打鬼、摸虾儿、弹射、走解等日常娱乐活动。

    坊间市上,酒楼茶肆,乡间野集,村头巷尾,爆竹声声,春风送暖,喜庆的气氛弥漫在大江南北。在这样的喜欢的气氛中,人们不免点数起这些年来大秦方方面面的巨大的变化。

    不数不知道,一数下来。所有人都不禁感慨万分。

    回头看看,才几年呀,曾经让整个天下闻之色变的女真鞑子,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传说,被整个从地球上抹去了。曾经满地的兵匪和流寇,现在都已烟散云散。

    想想吧,五六年前,全天下还是遍地烽火,人们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卖儿卖女,异子而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再看看眼下,田地耕不完,牛羊满坡,新作物的推广。更是让家家粮仓殷实,丰衣足食,天子实施免费教育。让最下层的普通人家的孩子,也有机会上学了。

    在西北,为了保护黄河中上游上生态,官府甚至还给建钢筋混水泥房子的家庭提供补助,一栋栋崭新的,明亮的小楼拔地而起。

    全国各地,一条条平坦的柏油路,以无比神奇的速度在延伸着,就象大秦身上的一条条大动脉,热血奔腾

    很多北方的百姓,在这新春之际,还吃上了大棚里的新鲜疏菜,这在以前,可是只有皇亲贵族才有机会享受的冬季美食。

    一台台蒸汽机,带动着巨大的纺纱机,一座座工厂,在发出隆隆的鸣响,一车车商品,新修的大道上奔驰。

    朝廷大力鼓励工商的政策,加上海上贸易的兴盛,带动着国内的工厂、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再穷困的人,也能从官府那里“分配”到媳妇,生了第三胎,官府不但出粮给你养着,还可以免费入学读书,甚至还可以额外得到十亩地的奖励。

    各县都成立了官立医院,天子下旨,但凡是传染性的疾病,一律免费医治。象天花疫苗之类的,你不想接种都不行。

    几年来,天子已经两度给百姓减税,南京有风声传出,如果现在在六个县的医疗保险制度试点不成功,天子将会给所有的下户再次减税。

    在科技方面,各种新奇的事物更是层出不穷,巨大的宝船造出来了,飞剪船的速度快得让人惊叹,水泥造出来了,橡胶提炼出了,滑翔翼飞上天了,发电机,蓄电池,电灯研制出来了,甚至实现了“千里传音”,一个电报,瞬间能把消息传出千里之外,总之,各种新鲜的科技成果让人目不暇接,惊叹变化无穷。

    享受着着丰衣足食的日子,享受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你能想象五六年前,整个华夏大地上,还是尸骨相枕,饥民遍地,异子而食的悲惨景象吗?

    回想起这些,所有人都跟做梦一般,掐掐自己的大腿,疼呢,可以确定,这不是梦了,继续快乐着

    总而言之,正个大秦,此时都陷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尤其是帝都南京,更是不待言,处处张灯结彩,花团锦簇。

    城内的道路没法拓宽,但外廊在规划方面,新铺的柏油主道有的宽达100米,最窄的也有20宽,笔直通畅。

    现在的外廓,所有的街道两边,多按统一的规划建起了崭新的钢筋混凝土楼房,只不过还做出飞檐斗拱,琉璃瓦盖顶,乃是古香古色的样子。原来纤陌纵横的景象,渐渐被繁华的街道代替。

    另外就是预留出了大片的绿化用地,让整个外廓看上去是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现在这些“公园”里,鲜花盛开,翠竹、芭蕉成排,各种百戏精彩分呈,是城中百姓最喜欢去的地方,常常是一整家子携老带幼而来,孩子们在空地上放风筝,仕女们在草地嬉戏,入京赶考的士子们在花木亭间交流着学问

    小贩们或推车,或挑担,他们的叫卖声与后世完全不同,而是带着一种音乐的节拍,听着十分有韵味。

    大年初二这天,天子抛开所有的事务,驾临南京理工学院,亲自在这里举办了一场隆重的皇家科学奖颁奖仪式。

    这第一届大秦皇家科学奖的得主,是内监研发司的黄胜与李益。

    李益今年才十五岁,因为发明了电磁铁,进而推动了电报的出现,让大秦的信息传递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凭借此项发明,虽然他只有十五岁,而且只是一个工匠的儿子,却成功问鼎首届大秦皇家科学奖。

    黄胜就不必说了,纺织机的改进,让大秦的纺织业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发电机、蓄电池、电灯炮、电报机的发明和应用,虽然是秦牧提供理论依据,但没有他,恐怕也没这快把这些东西发明出来。综合下来,他问鼎第一届大秦皇家科学奖当之无愧。

    皇家科学奖的奖金是一万龙币,这绝对是一笔能让人为之疯狂的巨款。足够你一辈子过上富足的生活了。

    而且还有一枚皇家御制的金质奖章,凭借这枚奖章,可以在大秦享受很多国家福利,比如出行可在享受驿馆的招待,可在直接上书皇帝,可以随意进出皇家图书馆查阅资料,可以接受国家免费医疗。

    总之,各种福利不在少数。并且是由皇帝亲自授予奖章,代表了最高的荣誉。

    可以说,这可比考上状元还荣耀。

    这一奖项的设立,遭到了不少朝中大臣的反对,但资金是天子自己掏钱的,大臣们想管也管不着。这一届科学奖的评选,也是由天子一个人操刀。

    你要反对,除非你能把天子从龙椅上拉下来,那你得有这个本事才行。(未完待续……)

第1055章 获奖后

    ***

    大秦的皇家科学奖,原则上获状人选是不分国界的,只要你在科学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都有机会成为获奖人选。

    这个奖项,和礼部的科举考试一样,也是三年一届。因为这次是第一届,一切草创,还没有严格的评选程序,也没来得及对各门科学分门别类。只是由皇帝本人钦定获奖名单,然后公布在《大秦时报》上。

    这次皇帝把两个大奖颁给黄胜和李益,虽然是他一人定下的,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大奖的权威性。

    因为在天下人看来,皇帝不但英明神武,而且是当之无愧的学术泰斗,有着最高的权威性。

    理工学院的师生全部聚集而来,还有上万的民众和工匠,把颁奖台下围得黑压压一片。

    秦牧亲手把金质奖章颁给黄胜和李益,侍卫门还抬上了四筐白花花的龙币。一万个龙币足够装两大筐呢,那耀眼的银光晃花了颁奖台下无数双眼睛。

    激动万分的黄胜和李益,胸前配着金质奖章,向台下的观众致获奖感言时,几度落泪凝噎。

    最后,黄胜不忘说道:“我今天接受这个奖,受之有愧,相信在场的人都知道,我们的陛下,才是最有资格获得科学最高荣誉的人。是我们无比尊敬的陛下,给物理、化学,以及我大秦的许多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若没有陛下指引,谁知道黄色炸药是什么?谁知道蒸汽机是什么?谁知道动力学是什么?若是没有陛下的指引,又有谁知道电磁的存在?谁能制造现发电机、蓄电池、电灯炮、发报机?陛下的学识,前无古人。

    我想跟在场的每一个人说,最高的荣誉,只有我们尊敬的陛下才有资格领受,我相信,你们也是认同我的想法的。”

    听到这。台下顿时暴出阵阵的“万岁,万岁,万万岁!”的高呼声,客观而言,黄胜的话倒不是在拍马屁,他的话,在全大秦都是普遍认同的。

    只不过秦牧是皇帝,是超越一切一之上的皇帝,他不会跟天下的人来争夺这个科学大奖。

    那么,有幸站上领奖台的。自然就是台下所有人,乃到天下人的焦点。且不说那两大筐银晃晃的龙币,光是这份荣耀,就真的不差于状元及第了。

    而这份荣耀的获得,你可以不通四书五经,可以不通史书,你甚至可以是一个卑微的农夫、奴婢,都不会影响你获奖的资格,只要你在科学方面作出来巨大的贡献。

    就象李益。他其实只是一个卑贱的工匠的儿子,还只有十五岁,但他发明的电磁铁,并由此诞生的发报机。改变了人类通信的模式,而这种快捷的通信方式,将会给整个人类的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促进作用。

    这项大奖的设立,让大秦无数人多了一个梦想。

    甚至可以为之疯狂。

    至少。台下的理工学院的师生就疯狂了,一浪浪的欢呼声,万岁声。排云而上,让整个理工学院久久地处在一种沸腾的姿态中。

    最后,秦牧再次上台,致以闭幕词:“诸位在场的师生,以及全天下的子民们,朕在此要再次强调一个事实: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力量。

    朕设立大秦皇家科学奖的初衷,不仅是要奖励那些在科学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也是为了激励天下所有的人,学习科学,研究科学,利用科学,创造出更多辉煌的科学成果。

    大秦皇家科学奖,面向每一个人,给予每一个人均等的机会。不论身份,不分国界,不分男女,只要你在科学领域做出了贡献,都有获奖的机会。

    这次获奖的两人,是朕一个人评选,三年之后,朕会组织学术方面有权威的人,组成评选委员会,以更科学,更客观的评选方式,分门别类,公正的评选出在各个学科作出最大贡献的人。三年之后,朕等着你们,朕急切地期待着,想看看三年之后会是谁能走上这个颁奖台。”

    秦牧的话,再次引发了台下一片沸腾,成千上万的人,发出热烈的欢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是的,理论上,每个人都有机会,就象李益一样,他只是一个工匠的儿子。

    或许三年之后,站到台上领奖的就是自己,一个个理工学院的师学以及那些精研科技的工匠都如是想,这样的机会对他们来说,并不算遥远,完全是可以期待的。

    颁奖之后,没有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之后状元游街这一个环节,秦牧得考虑一下天下读书的感受。

    毕竟三月初九就是春闱了,获得皇家科学奖的人,已经多了一万龙币的巨额奖金,如果再披红花游街的话,那可就真把状元郎比得太寒酸了。

    凡事要的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才是平稳之道。

    不过此事经《大秦时报》详细的报道之后,还是随即轰动天下,黄胜和李益两个人的身份和经历,同时被《大秦时报》作为故事,详细的刊登在报纸上,让二人迅速走红天下,成为民间热议的人物。

    李益才十五岁呢,才领完奖回到家,已经有多达二十六个媒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