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扬天下-第2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继隆上表促请移宫之事,先冷处理,等一阵子再说,看看还有没有人跳出来。

    考虑到杨芷一定不好受,秦牧想了想,提笔给杨芷写了一封短信,着夜不收送回南京。

    李香君和徐若诗,一个往紫檀座掐丝珐琅兽耳炉里添龙涎香,一个就着汝窑青蛙卧荷砚台磨出一泫黑墨。

    秦牧铺开纸笺,用镶嵌宝石鎏金铜瑞兽镇纸压住,然后接过李香君端上来的香茗轻呷一口,提笔沾黑,在釉叶形笔舔上轻轻舔好笔锋,从容地在纸笺上写下:一,调整军队驻防、征兵、定期换将、后勤管理、武器装备等体制。

    秦牧写到这,停下笔来,对徐若诗和李香君笑道:“二位美人,先下去歇着吧,晚上再来伺候。”

    李香君俏然说道:“陛下,现在已经是晚上了。”她说完,与徐若诗盈盈一福,向后殿退去,“陛下,臣妾等就在后殿侯着,陛下若有什么需要,轻唤一声即可。”

    “嗯,去吧,看看书,下下棋,随便你们。”

    秦牧今夜,要给自己制定一个五年计划,以便让大秦的内政有序的推进,等李香君俩人退下,他一边思索,一边提笔书写:

    二,推动科技民用化,效仿司农寺,采用官民合作的模式,让工部、太仆寺、军器监、造船场、织造局、内监研发司、太医院等部门的技术,与民间资本有机结合,形成良性互动。

    三,设立皇家科技奖,在皇家蒙学推行新式教育,筹建理工学院,让工科人才的培养逐步铺开。

    四,加快海军的建设,五年内,完成对南洋诸岛的实际控制,让大秦的势力范围扩展到非洲南部,控制好望角以东的制海权,贸易权,宗教文化主导权。

    五,整合儒、释、道三家,让其辅助军队完成中华文化及宗教信仰的输出。

    六,从蒙古、吐蕃抽壮丁,开始对澳洲的开发,实行军垦。(多设立一些官营妓院。除官妓之外不允许普通女性上陆。)

    七,完成对日本、印度的市场控制,让其成为大秦商品的倾销地。

    八,制定法令,严格控制北方的畜牧牲口数量,禁止过度放牧,防止草原沙漠化。展开对黄河上游,黄土高原的生态保护,禁止砍伐,制定奖励措施鼓励植树。加快煤炭的开发使用,加快钢筋水泥建筑的普及,以减少民间对木材的依赖。

    九,制定全国性道路修建计划,逐步铺开,加快国库资金、银行存款的流动性,同时吸纳民间的资本进入,加快道路建设拉动市场需求,促使国内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

    十,改革司法,把立法、执法、检察、审判权分离,独立于地方行政权之外。

    十一,完善税制,对原在税务细化,优化的同时,设立奢侈品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进一步增加国库收入,促进社会公平,保障弱势群体。

    十二,完善官员绩效考核制度,实施官员财产登记,推行终身问责制,推行地方行政公开化,透明化,设立相应的监督制度,防止官员腐化。

    十三,调整政策,进一步鼓励生育,增加人口。

    嗯嗯,自己也得多多努力,多生些儿子,以后分封海外

    (未完待续……)

第835章 静夜思

    ***

    御书房里,灯火通明,门外北风带着寒意,门内炉烟袅袅,温暖如春。

    秦牧前后罗列出了近二十条款,作为今后五年行政计划的重点推进项目。

    现在国家初立,一切还没有僵化,加上他这个皇帝的威望正高,而文武百官担心鸟尽弓藏,都比较乖顺。各项政策的制定和推行,遇到的阻力会比较小。

    李继卿上表保请太子移宫之事,暂时留着正好,让大臣们小心翼翼地为人做事,有利于这些政策的推行。

    秦牧搁下笔,伸了个懒腰,端茶要饮时,发现茶早就凉了。

    “香君,给朕换杯热茶来。”

    “是,陛下。”内殿传出李香君轻柔的声音。

    秦牧把自己写下的条款盖起来,这些东西,他是不会随意让人看的,李香君她也不行。

    这些条款每一项的施行,涉及面都非常大,若是自己刚开始构思,就提前泄露出去,那还得了。

    俩个美人莲步无声,娉娉婷婷走出来,李香君去沏茶,徐若诗则走到他背后,帮他揉捏发酸的肩膀。

    秦牧轻轻吁了一口气,靠在暖椅上闭目思索,窗外传来了二鼓之声,炉上的龙涎香散发的香味能起到很好的提神作用。

    说是五年计划,其实写出来的这些条款,很多都是长期性的,只不过是要在这五年内铺开,并形成制度化而已。

    先想富,先修路。从后世的美国和中国的案例可以看出,修路是必须的。

    而修路本身,只要操作得好,不要象秦始皇修长城、隋炀帝挖运河那样蛮干,修路本身就能极大的增加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更不要说道路修好后带来的效益了。

    随着海外贸易的不断繁荣,民间的资本会越来越雄厚,这些民间资本也必须善加引导,否则肯定又会流到土地兼并上去,民间的钱越多,土地兼并越严重。

    这对工业的发展无益,对国家无益,对百姓无益,也资本持有人本身也无益。把这些资本引导到道路建设及工商业上,使之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这是必须考虑并努力去做的事情。

    还有生态的保护,这也不是个短期的事情,但又必须尽快去做,生态破坏容易,要恢复那就是千艰万难了。这些事不能等以后付出巨大的代价以后,才去重视。

    过度的放牧,肯定不行。还有百姓现在习惯烧柴做饭,习惯木质建筑,这些都会对生态造成极大的破坏。

    所以蜂窝煤看似不起眼。但对改变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保护自然生态却有不可小觑的作用。至于什么二氧化碳排放,先让他见鬼去吧。烧柴草同样排放二氧化碳。

    还有建筑材料的转变了,中国传统的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习惯必须改变。否则多少木头都不够用。而且不利于防火,历史上,一次大火,焚毁半座城的现象比比皆是。

    随着冶炼技术和水泥质量的不断提高。钢筋水泥结构的建筑必须强行推广。

    还有就是官员的绩效考核制度,这是保证官员的廉洁自律,勤政高效的必要手段。

    刑罚的威慑力。不在于刑罚的严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

    这句话绝对是经典。

    象朱元璋那样,剥皮充草,不可谓不严酷,但又有什么用?

    每个官员在贪赃枉法的时候,想到的总不是酷刑,而是认为自己可以侥幸逃过刑罚。所以刑罚的手段再严酷,都难以杜绝贪赃枉法的现象。

    只有从制度上完善,让他们不敢心存侥幸,做到了这一点,哪怕你的刑罚不那么严酷,它也不敢再贪了。

    官员财产登记制度、行政终身问责制,以及行政公开化,透明化等等,都是为了规范官员的行为,再加上相应的监督,相信就算不搞什么剥皮充草,效果也会比朱元璋的好。

    还有税收制度更是必须改。

    多数人认为中国历代都是亡于土地兼并,这是肤浅的认识,无知的说法。

    可以肯定地说,土地兼并绝对不会导致亡国。

    历代亡国的真正原因,是畸形的税收制度。

    自有史以来,至明代,中国的税收制度是最不平等的,纳税的都是穷人,而富人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却不用纳税。

    这才是导致亡国祸因。

    这样的税收制度造成朝廷税收的枯竭,而且会使贫富阶层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富的更富,穷的更穷,连饭都吃不上,最终发展到只能用武力来进行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历朝历代的灭亡,无不如此。

    之前,大秦的税收已经从传统的人头税完成了向地亩税的转变,实际上就是摊丁入亩。这个税制的推进过程,是随着武力夺取各地时一同推进的。

    象当初打败郑家之后,派顾君恩巡抚福建,他主要的工作就是选派官吏,重建行政构架,清理土地,登记造册,然后转为按亩征税。

    当时还处在战争阶段,敢于反对的人很少,福州附近也发生过抵制的叛乱,结果都被军队铲除了。

    大秦摊丁入亩的过程,完全是跟着战争的进程推进,所在遇到的阻力很小。

    但秦牧认为,这样远远不够,个人所得税、进出口税,奢侈品消费税等等,都必须逐步推行或完善才行。

    这对缓和贫富阶层的矛盾,保障国用不竭,保障弱势群体,保障国家长久稳定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

    而如何推行,才能让阻力更小,这就需要一些技巧和契机了。

    再有就是鼓励生育,增加人口方面,之前虽然制定了一些政策,比如百姓生育两胎以上的,每多生育一胎就多划拨十亩田地,同时官方提供相应的扶养费等等。

    这些都是不错的措施,对迅速增加人口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其中弊端也不少,别的不说,光是官府提供相应的扶养费这一条,就会大大增加朝廷的支出。因此都需要改良才行。

    徐若诗胸前一对酥瓜虽然没有红娘子那样硕大丰满,但靠着也是很舒服,秦牧把头在他怀里拱了拱,一缕幽幽的酥香钻入鼻来。

    嗯,不能把责任都推给百姓,自己也得努力多生些孩子才行啊。

    秦牧嘴角微微上翘,端上茶来的李香君看了,忍不住问道:“陛下,可是有什么喜事?”

    “朕去了趟大慈恩寺,颇有感悟。”

    “陛下有什么感悟,能告诉奴奴吗,让奴奴也感悟一下,嘻嘻。”

    在私房之中,语气亲切之时,李香君还是习惯自称奴奴,而不称臣妾。

    秦牧将她搂到膝上,在她香腮上亲了一说道:“比如这喜事,‘喜’本由心生,其实它与‘事’没有必然关系。心态好,就算没有什么好事,一样能保持喜悦。”

    “奴奴明白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停停停,朕的风头都被你抢去了。”大秦皇帝陛下有些恼羞成怒了,他悟了一大通,结果还不如人家八字来得精辟,这情何以堪啊。

    李香君一脸惶恐,精美的五官让人不胜怜惜:“奴奴知罪,请陛下责罚。”

    “咳咳,如何责罚,今晚得想个新样式才行呐!”

    “嘻嘻陛下最坏了。”

    李香君忍俊不禁,婉转郎膝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看着她精致的五官,玲珑的身材,秦牧就不禁想到她那细若鸡肠,无比紧迫的花径儿,还有那不堪鞑伐,娇声婉转的姿态。一时间气冲丹田,血脉暴涨。

    “啊!”李香君突然感觉到臀沟被**的东西顶住,不禁发出一声轻呼,玉颜花靥一片桃晕浮现。

    秦牧一手抚上她的玉鸽,一手撩起她的宫裙,看得背后的徐若诗身体不禁一酥

    ************************

    PS:首先向大家说声抱歉,家里断网,又下雨,所以便等码出两章来,再一起拿出来上传。一路上冷雨还在纷纷下着,愿各位体谅一二,同时愿各位的推荐票,如这雨点,纷纷投下来啊。(未完待续……)

第836章 牛顿,看你往哪里跑

    ***

    送走法清禅师,司马安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天子一句“在这佛门净地走一走,朕这心里果然平和多了。”尤其是其中加了“果然”二字,足以说明,天子去大慈恩寺的目的,是要寻求一种心境上的平和。

    这下司马安的心境也平和多了,一颗忐忑的心落到了实处,现在赶紧给南京打个招呼,让三位留守辅臣注意点,莫再让人掀风鼓浪。

    司马安刚刚把信写好,儿子司马安便进来请安。

    随报他好奇地问道:“父亲大人,孩儿真是奇怪了,这法清禅师怎么突然前来拜会父亲大人呢?”

    “哼!”儿子现在也算是天子近臣了,如此后知后觉,让司马安极为不满,“以后凡事先动动脑子。”

    “是,孩儿知错了。”

    司马安暗暗叹,竟然还太年轻啊。

    “这次陛下召你来西京,其意不言自明,说说,这皇家蒙学之事,你办得如何了?”

    司马凯不敢露一丝得意之色,谨慎地答道:“回父亲大人,到入京为止,共筹办了五百五十二所皇家蒙学,共计有六万二千一百二十七名适龄童子免费入学;

    由蒙学每天提供三餐,其中一顿正餐,有米饭加少量荤素菜,其他两顿则是红薯之类的粗粮,管饱。

    各所学校的后续供给款项,全部走银行过账,每一个月由银行直接将款项送到蒙学教谕手上,以免受地方官吏盘剥。”

    司马安不置可否地说道:“这些措施虽然不错,但并不能完全杜绝后弊。”

    天子显然是非常关心这件事的,办得好与不好,关系到儿子一生的前程,司马安不能不仔细过问,以帮他弥补。

    “父亲大人放心,蒙学生员的人数。以及教学情况,经费的使用,有当地官员监督,应该不会出问题的。”

    “应该?”司马安再次冷哼一声道,“应该的事情多了,你敢保证以后当地官员不会与教谕一起勾结,虚报生员,侵吞办学经费?”

    “这”

    “能为陛下办差,那是你的福气,但若办得不好。你这前程也就到这了。”

    “还请父亲大人训示。”

    “有陛下的旨意在手,谁去筹办这皇家蒙学不行?可见关键不在于你筹办起了多少所蒙学,而在于后续的教学和管理,你若没有相应的手段,防止筹办起来的蒙学流于形式,你认为陛下会满意?”

    “这”

    “这什么这?自己先下去好好动动脑子,不要什么都来问为父,为父还能照顾得你一辈子不成?”

    “是是是,父亲大人。”司马凯躬着身。低着头,大冷天里,只感浑身发热;

    他本以为把事情办得很完美了,结果到了自己父亲这里。却变得漏洞百出,幸好自己的父亲先提点出应该注意的事项,补救还来得及,否则就这么去向天子汇报。恐怕就真的坏事了。

    “你等等。”司马安把刚要退下去的儿子叫住,接着说道,“陛下有意在三京各办一所理工学院。恐怕此事将来也要交到你手上。”

    “理工学院?”司马凯有些疑惑,乍听之下,他以为天子是要办朱程理学的院校,但立即便感觉不对,据他所知,天子对朱程理学似乎不太感冒,绝对不会特意办这样的学院。

    “这理工学院,是集数学、物理、化学教学和研究于一体的。具体如何,为父也只是略知一二,到时陛下自会跟你交待清楚,不过关键在于,为父认为陛下办这样的学院,终会引发清议不满,他们不敢针对陛下,可能会把矛头指向你,你自己也要先想想应对之策,莫让火烧了身。”

    “是,多谢父亲大人提点,孩儿记下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家要富强,教育要先行。大秦定鼎才一年,秦牧就急不可耐地斥巨资,大办皇家蒙学,对此的重视程度,自然不待多言。

    蒙学除了以往的三字经、千家诗之类的教材外,还加进了数学、历史、地理等课程。但很显然,这些蒙学与即将一筹办的理工学院之间,还存在着中间的教育环节需要完善。

    这些秦牧是清楚的,只是现在完善不了,甚至连3所理工学院的师资,现在都成问题。数学方面,有不少人才可用,物理和化学就有些麻烦了。

    现在看来只有一百步教五十步了,师生跟着教材一起摸石头过河。

    等培养出几批人才后,师资就有了,再慢慢把缺失的环节补起来。

    这些天,秦牧加快了物理化学方面的教材的编撰,说来好笑,他也只是知道一些皮毛,却承担了编撰教材的重任,在后世的话,简直要笑死人。

    但在一旁红袖添香的徐若诗、李香君她们,对他却惊如天人,感觉他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甚至会不时拿怪异的目光看着他,仿佛在仔细研究他是不是人。

    秦牧写了一些力学的的知识,反正他知道的,或者能想到的,都写了。

    最后他把笔一丢,李香君拿来一个苹果。

    “香君,站好。”

    “陛下,你要干嘛?”

    秦牧把苹果放到她头顶几寸高,然后一松手。

    “呀,陛下你”被苹果砸到的李香君一脸疑惑,这游戏有什么好玩的?

    “哈哈哈香君,嗯,还有若诗,你们冰雪聪明的人儿,朕现在问你们一个问题,若诗,快把苹果捡过来。”

    徐若诗连忙把苹果捡起,还细心地用手绢擦了擦才递还给他。

    秦牧接过,然后问道:“你们瞧,朕这一松手,为何这苹果不是往上掉,而是往地上掉呢?”

    李香君与徐若诗面面相觑,最后李香君还上前摸了摸他的体温,才说道:“陛下,奴奴感觉没烧,不过陛下还是传太医来看看吧。”

    噗!什么呀!秦牧忍不住揽过她的纤腰,在她那挺翘的香臀上拍了两个巴掌。

    “陛下恕罪,陛下恕罪,奴奴也是一片好意嘛”

    “算了,无趣,无趣,不跟你们说了。”

    “陛下,这什么东西不都是往下掉的吗,你这么问,奴奴当然嘻嘻”

    “牛顿”

    “什么牛顿?”

    “嘶!”秦牧隐约记得,牛顿似乎就是这个时代的人,但不敢确定自己的记忆是否准确。

    不行,得尽快杀到欧洲去,把这些人才捞回来才行,牛顿,这可绝对是一流的牛人啊,全世界也没有几个。

    中国现正是缺少这方面的人才,可惜了,咱以前不是世界史的专家,不知道这个时候西方有什么著名的科学家,不然按图索骥,全部都弄回来。

    见秦牧自言自语,还起身来回踱着步,好象很苦恼的样子,李香君和徐若诗再次面面相觑,但不敢去打扰他。

    秦牧心里那叫一个难受啊,恨不得立即杀到欧洲去查户口。

    之前他曾忽悠葡萄牙人帮找象咖利略那样的“异端”,但现在与葡萄牙人也开打了,托葡萄牙人找“异端”的事,自然也别指望有没下文了。

    一战与二战期间,美国最大的收获不是发了多少战争横财,而是得到了大批的人才,当时无数的人才为了躲避战火,都跑到了美国这个唯一的避风港,全便宜老美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是科技他爹,人才啊人才。

    办理工学院自己培养工科人才固然是必须的。

    但果然能从欧洲搜集一批人才过来,一来可以加快大秦的科技发展,二来可以延缓欧洲科技的发展速度,此长彼消,一举两得,大秦将牢牢走在世界科技的最前列。

    打,无论如何,一定要让海军打到欧洲去。

    欧洲人能到东亚来殖民,以大秦的国力,就不信打不到欧洲去,牛顿,看你往哪里跑!

    ****************

    PS:求订阅,求推荐票!。

    (未完待续……)

第837章 一缕浓香一股温暖

    ***

    长安,俨然已成了一座不夜城,即便是大雪初晴,夜风寒冷,仍然当不住人们的热情。

    平康坊里灯红酒绿,丝竹声声飘入云。

    曲池边寒柳拂雪茸,清波荡月影,宝马香车,娇声笑语,往来游赏者络绎不绝,别是一翻清冽的风景。

    这个时代的临街商铺,除了招旗、灯笼之外,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几乎每个店铺门上都设有花架,栽种四季花卉,沿街行去,不但赏心悦目,而且每个季节总有不同的花香弥漫满街。

    “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民族比我中国之民更爱花的了。”秦牧一身儒装,如同一个翩翩佳公子,闻着满街弥漫的花香,由衷地感叹着。

    跟在旁边的李香君不但娇小玲珑,而且五官精美到了极致,肌肤弹指可破。和双腿修长丰峦怒耸、腰佩宝剑英姿飒爽的红娘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是两种绝然不同的美,一个弱小得让人心生怜惜,一个散发的野性让人充满了征服欲。

    李香君含笑答道:“公子,我刚读到一本书,说巴比伦有个国王,就很爱花,为此不惜劳民伤财,斥巨资建了个空中花园。”

    秦牧南巡宁波回来后,就在翰林院设立了译馆,专门翻译西方书籍,刊行于世,是以李香世知道这些。

    他笑道:“那不一样,他们的国王虽然爱花,但却没有群众土壤。你听,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这种美到极致的画面,只有我们才有,我们卖的不仅是花,更是一种诗意。而且这种诗意弥漫到了每一条幽街深巷。”

    红娘子不服气地说道:“公子怎么知道巴比伦没有群众土壤呢?”

    “哈哈哈他们那儿全是沙漠,连花园都得建到空中去。能有土壤吗?”

    “姐姐,公子这回没胡说,书上说,巴比伦国确实是在沙漠里。”李香君说着上去挽住她的手臂,红娘子救过她一命,她心中一直是心存感激的,以前红娘子识字不多,入宫后还多是她教的。

    “香君,你还帮着他,瞧他得意的样子。”红娘子还是有些不服气。

    秦牧回头说道:“香君。注意你的举止,这大街上拉拉扯扯成何体统。”

    李香君经他一说,才记起自己穿的是男装,在街上这样挽着红娘子,还真是有伤风化呢。

    她连忙游目四顾,果然,街边灯笼下,有不少行人指指点点,甚至能听到“肯定不是良家女子”的论断。

    李香君为之大窘。连忙放开红娘子的手臂:“姐姐对不起。”

    “哈哈哈”秦牧朗笑几声,放步行去。

    街边各种卖布匹、鞋帽、皮货、古玩、文房四宝、日用杂货的店铺都是灯笼高挂,灯火通明,还有酒楼茶肆、青楼妓馆更是宾客云集。还有沿街摆设的小摊。挑担叫卖的小贩。

    “黑芝麻糊哩!黑芝麻糊哩!”一个四十上下的大娘挑着担子经过,一股芝麻香味仆鼻而来。

    秦牧脑海中油然浮现出一幅画面,那寒冷而宁静的街边,小男孩在货担边吃完黑芝麻糊。舔着碗,慈祥的大娘见了,忍不住再舀给他半碗。“一缕浓香,一股温暖”

    “大娘,等等,给我们各来一碗。”秦牧叫住那挑担的大娘。

    “好的,客官您稍等。”

    那位大娘连忙把担子放下,麻利地摆开三张小板凳,担头的红灯笼发着暖暖的光,秦牧乖乖地坐下等着,活象个乖宝宝,看得李香君掩嘴而笑。

    暗中保护在侧的李式他们便没有这么轻松了,他挤上来挡在担子前,对那大娘说道:“大娘,先给我来一碗。”

    “好,客官稍侯,贱妇人先给前面三位客人盛上”

    “不,先给我盛,我有急事。”

    秦牧无奈地说道:“大娘,先给他盛吧。”

    “多谢这位公子了。”李式端过那位大娘舀来的黑芝麻糊就喝,喝完了还有意无意地挡一下。

    秦牧不耐烦地说道:“行了,行了,喝完快走了,别挡着,账我给你付了。”

    都什么呀,喝碗黑芝麻糊你们也担心这担心那的,气氛全被你们破坏了。

    李香君小声安慰道:“公子别这样,他们也是职责所在。”

    见秦牧不耐烦,李式灰溜溜地跑了。

    秦牧继续坐好,接过一碗香喷喷的黑芝麻糊,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口,“嗯,香,真香,你们快尝尝。”

    “多谢公子夸奖。”那大娘高兴地致谢,她头面干净,虽是粗布衣裳,却是十分整齐,声音温和,很给人好感。

    秦牧一边吃,一边享受着一份遥远的回忆,温暖浓香的黑芝麻糊入肚,这寒冬也变得温暖起来了。

    “大娘,冒昧问一下,您卖这黑芝麻糊一天能赚多少钱?这个嘛,您若是不方便说,那就算了。”

    “没什么不方便的,贱妇人是湖州人氏,随夫来到西京,这里卖黑芝麻糊的人少,贱妇人这生意还算过得去,一天能赚个一两百文吧。”

    “大娘家里有几口人?”

    “我与拙夫有三个孩子,一家五口人。”

    “三个孩子,哦,恭喜大娘子,对了,你一天赚个一两百文,够家里日常用度吗?”

    “够了,节敛一些,还能省下一些,拙夫是给人刻板的,也能赚到一些。三娃子去年刚出生,赶上了天子的好政策,官府每月都会发给一些米粮补助,也够一个孩子一日三餐的了。”

    “这官府补助的米粮都能按时如数领到吗?”

    “李知县是个好官,各家生了三胎的,都能按时足数领到米粮。不过有些地方就不行了,象拙夫一个朋友从商州来,就说那边有克扣,每家每次要被克扣去两成的米粮呢。”

    “商州?”

    “是啊,唉,天子虽然是个好皇帝,可百姓过得好不好,还是得看各地官老爷的良心。”

    “哼,狗官,若不严惩,天理何在。”旁边的红娘子顿一幅苦大仇深的样子,似乎恨不得立即杀到商州去,把商所谓的“狗官”拉出来斩了。

    秦牧笑了笑,说道:“大娘,你这手艺真不错,再给我来一碗。”

    “好哩,客官,这就来。”

    “你还有心情吃啊,没听到这大娘的话吗?”红娘子不满地对秦牧低哼。

    秦牧含笑不语,接过那位大娘舀来的黑芝麻糊,细细地品味着,吃完了,他才说道:“大娘,你这么好吃的黑芝麻糊,连个招牌都没有,我给你写一个吧。”

    “这客官的好意,贱妇人心领了,贱妇人没纸笔。”

    秦牧指着旁边卖文房四宝的店铺对红娘子说道:“莺儿,你去买些纸笔来。”

    这个红娘子倒是乐意做,她很快买来纸笔,秦牧提笔写下八个大字“一缕浓香,一股温暖。”题好之后还拿出一个私印给盖上。

    “多谢公子,多谢公子”那位大娘连连道谢。

    四周的行人好奇地围过来观看,一时甚是热闹。

    秦牧笑道:“大娘不必客气,莺儿,付钱,咱们走。”

    “公子,不用了,不用了,你这题字,贱妇人还该找你钱呢。”

    秦牧也不答,呵呵一笑,带着了李香君与红娘子离开。

    结果他没走出几步,便听到围观的人群中,有人不屑地说道:“切!还以为是什么书法大家呢,这字啊,勉强算得上端正,竟然也敢当街卖弄,真是恬不知耻。”

    “是啊,是啊,这字刚劲有余,柔韧不足,实在算不得好字。”

    “唉,正所谓满壶不响,半壶响当当”

    “世风日下,世风日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