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扬天下-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麟廷相来不会将什么心思寄于一个四岁的孩子身上,至于皇后杨芷连夜派莫莫出宫前往国丈府,最大的可能是想让自己的父亲压下这件事,以她温柔贤淑的性格,更不可能有什么异心。
秦牧唯一担心的是,这只是个开始。或者有人想借机火中取粟,继续推波助澜,太子还小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他有了监国的名分,如果真有人想借机掀风鼓浪,这个名分已经够了。
而且秦牧相信,暗中一定有很多人在观望他这个皇帝的反应,如果他继续不作任何表示,肯定会有人跳出来借题发挥。
当然,秦牧也可以引导整件事,甚至鼓励想借机火中取粟的人走出来,然后让矛头指向自己希望指向的人。
剥夺开国功臣的实权,真的是时候了吗?真的必须这么做吗?
大秦立国不过一年时间,边境战事未靖,新的可堪大任的官员有多少?这些都是他作出反应前,需要仔细斟酌清楚的。
***************************
PS:双倍月票还有几后四几个小时,今天第三更奉上,分类月票榜上已经落到最后一名了,如临深渊啊,在此昊子再次跪求月票,急需兄弟姐妹们的支持!
,(未完待续……)
第827章 天威难测(求推荐票)
***
顾君恩以为皇帝返回西京后,会休息几日,却不曾想皇帝在第二天中午,便召见他。
在原大顺朝所有转投秦国的文官武将中,最得当今天子器重的,非顾君恩莫属,除了他确实富有才华谋略之外,再加上他忠诚的个性,低调的行事作风,使他得以真正步入了大秦的权力核心。
秦牧每次征战,随行的大臣中,几乎都有他。
而他与原大顺朝转投过来的将领的关系,也处理相当的妥贴,不刻意的疏远,也不继续拉帮结派,这也是皇帝欣赏他的地方。
这次天子单独召见,让顾君恩感觉有些不寻常,前方并没有进一步的军报传回,刚刚返回西京的皇帝,没有理由在这个时候单独召见他。
在随宫中小太监前主御书房的路上,顾君恩仔细思量,心中隐隐猜到了些什么,这让他心一下子收紧起来。
如果真如自己猜测,真是为了太子移宫之事,皇帝不召见两位随驾内阁辅臣,而召见自己这个兵部侍郎,这其中有太多耐人寻味的地方。
这表面上是皇帝对他的器重。然则他却极有可能因此被推上风口浪尖,成为众矢之的。
想到其中难以推测的变数和风险,顾君恩心中顿时沉甸甸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进入御书后,他首先看了皇帝一眼,看上去皇帝脸上的神色很平静,这让他稍稍松了一口气。
“臣,顾君恩,参见陛下。”他抱圆深深一揖,然后躬身等着,等到皇帝让他免礼,才直起身来。
“顾卿,坐吧。”
“谢陛下。”
等小太监端上茶来。秦牧才说道:“顾卿,太子今年四岁了,朕这个作父亲的,一直未能好好管教,若是平常人家的孩子也就罢,作为国之诸君,不好好教育是不行的。顾卿对教育太子之事,可有何建言?”
顾君恩一听这番话,心中暗暗叫苦,他慎重地答道:“陛下。傅学士与顾学士,都是涉猎百家,学富五车之人,有他们给太子殿下授课,臣以为陛下无须担心太子殿下的学业。”
现在负责教导秦业的是傅青主和顾炎武,不光是习文,还要跟着傅青主习武,文武双修。
这两个太子老师是秦牧亲自挑选的,顾君恩觉得自己这么说理应不会出错。
当然他也知道。秦牧真正要问的并不是这些。
只是移宫一事,一个不好就会引发滔天巨浪,倾覆无数人的前程,甚至可能掀起一片血海狂澜。这等事,皇帝若不直接询问,他肯定是能避就避。
见他持这种态度,秦手有些不满。单刀直入地问道:“顾卿,南京上奏,有御史李继卿上表。促请太子移居东宫,设置属官。此事,你以为如何?”
前阵子河套沦陷、兰州失守,整个西北战局大变,军心动荡,民众哗然,天子被迫率六千兵马亲临矢石之时,御吏李继卿上表保请太子移居东宫,设置属官。
如此敏感的时候李继卿上这样的奏章,加上他与国丈杨廷麟的是师生关系,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太子才四岁,移什么宫?置什么属官?上这样的奏章是何居心?真是为了稳定国势吗?
这件事显然会让天子心里很不舒服。常言道,天子一怒,服尸百万,这可不光是对外而言,对内何尝不是如此,当初朱洪武杀了多少人?
兹事体大,顾君恩避无可避,只得立即表态道:“陛下,臣以为李继卿纯属胡言乱语,陛下降旨斥责一番,贬官或是夺职也就是了,大可不必将他的胡言乱语当真。”
秦牧沉默地端起茶来,轻呷一口,垂着眼睑品味着茶香。
他这一反应,让顾君恩一颗心急速收紧,手心全是汗。
其实秦牧心里清楚,恐怕现在多数大臣是象顾君恩一样,希望能息事宁人。
过了好一会儿,秦牧才抬起眼睑说道:“朕准备到大慈恩寺去听法清禅师讲禅,顾卿既然来了,就随朕一起到大慈恩寺听听吧。”
顾君恩尽管心情紧张到了极点,突然听皇帝说要去参禅,还是不禁露出一抹诧异的神色。
据他所知,皇帝自登基以来,从未与佛家有过交集,对佛道两家的管理,比历朝还严。
虽然皇帝不反对皇后及宫中嫔妃去礼佛,但自己从未去过,甚至未按历朝历代惯例,设立皇家寺观。
顾君恩相信,皇帝在这个时候,突然要去大慈恩寺参禅,绝对没有那么简单,然而皇帝的用意何在,他一时却不得要领,不免有种高深莫测的感觉。
“臣遵旨。”顾君恩满心疑惑,起身恭恭敬敬地一揖。
秦牧随后与顾君恩乘车出宫,随行护驾的只有李式、牛万山等一百禁卫,还都换上了便服,也没有清道。
自从长安被定为西京以来,比以前繁华了许多,而西北的战事所需的物资转运,以及纷至沓来的商队,进一步促进了长安城的繁华。
即便是这种雪花纷飞的日子,街上仍是熙熙攘攘,叫卖声声,车马人流交织。
秦牧挑起一点车帘,观看着街道两边的景致。
突然,他的目光被街边经过一车绿油油的青菜吸引住了。
在这个时代,北方一到寒冬腊月,青菜绝对是难得一见的珍稀之物。人们能吃到的蔬菜,除了窑藏的白菜,还是白菜。如今好点,多了一种土豆。
而现在,一大车绿油油的青菜就出现在长安的街市上,让秦牧好生惊诧。
很显然,这种雪花飘飞的时节,除了温室栽培,绝对不可能有别的办法种出新鲜的青菜来。现在皇宫中每日食用的新鲜蔬菜,就是在大棚里栽种的。
蔬菜大棚栽种技术,与秦牧没有一毛钱关系,并不是他从后世带来的技术。
《日下旧闻考》里有记载,西汉时候就已经有类似的大棚,里面种植葱韭菜之类菜蔬,昼夜用火炉在屋里加温,“诸菜皆生”。
到唐代的时候,皇族都享受着温室大棚的果实,有诗曰:“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
唐代的大棚不仅可以用来种菜,还用来种花。《镜花缘》里说武则天炭炙牡丹,强迫百花齐放,并非空穴来风。到如今人们还习惯称这种温室栽培的花朵为“唐花”。
“唐花”就是过年的时候,用来互相馈赠亲友的。牡丹金橘,不一而足。大冬天里,“满座芬芳,温香扑鼻,三春艳冶,尽在一堂”,是故“唐花”有时候也写作“堂花”。
冬季大棚栽培技术,以及宋代出现的花果嫁接技术,一直未能普及开来,这其中除了官方没有注重推广外,关键的原因还在于成本太高。
所以,这些只是王公贵族才有的冬日享受,平民百姓的冬天可是没有这样金贵的东西可吃。这样一大车绿油油的青菜在市上出现的情景,更不会出现。
秦牧好奇之下,让李式派个人去打听是怎么回事。
等秦牧车驾行到城南的曲池边,去打听的禁卫回来禀报,说是城中有个叫黄梦的大户,投十万巨资,与司农寺合作,在城外建了两百亩大棚,专用来栽培蔬菜和花卉,所产出的蔬菜花卉十分受市民青睐,远近驰名。
若不是有大慈恩寺的住持有约在先,且此行另有用意。秦牧真想立即去看看黄梦的蔬菜大棚。
大慈恩寺就座落于曲池边,寺中那高高的大雁塔远远便可望见,此寺本为李治为自己的生母文德皇后所建,又因著名高僧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成为法相宗的发源地,且供奉有佛祖真身舍利子而名扬天下,一千多年来长盛不衰。
秦牧车驾到来时,须眉皆白的大慈恩寺主持法清禅师已经带着寺中伴侣,迎候于寺门处。
见天子只是微服前来,法清禅师微微有些失望,而跟随在天子身后的顾君恩,却越发的疑惑不解。
如果秦牧真是想微服来参禅,便不应让大慈恩寺摆出如此大的阵仗,这岂不是满城皆知?
天子此行,不但突然,还处处透着异常,顾君恩一时竟参不透。
************************
PS:求推荐票,兄弟姐妹们,把你们手上的推荐票赐给俺吧,诚求推荐票!。
(未完待续……)
第828章 风动,幡动,心动
***
南京没有下雪,但却很冷。
皇家刚刚添了丁,多了一个皇子一个公主,这本来是十分喜庆的事。但如今皇宫里的气氛,却和天气一样冷。
坤宁宫里,奶娘正给刚刚满月的皇三子喂奶,小家伙很好带,吃饱了就睡。
皇后杨芷凝着眸,似乎心事重重,看上去比以前略有消瘦。等奶娘把孩子抱下去,她不禁幽幽一叹。
她一向不问朝政,但不等于她对什么都一无所知。御史李继卿那份奏章,这些天让她寝食不安,忧心如焚。
李继隆上这份奏章的时候,正值瓜州失守,河套沦陷,兰州城破,整个西北形势急转直下,天子被迫带六千兵马陷阵的消息传来,天下百姓一片哗然的时候。
如果天子在南京,御史们上奏章促请太子移宫,设置属官,这没什么。但在那个骨节上,这么做就太敏感了。
说不好听一点,这分明就是在为天子驾崩做准备。
从有备无患的角度来说,这么做或许对整个天下而言是好事,但天子本人心里会舒服吗?
若天子一怒,这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莫莫见皇后终日忧心如焚,于心不忍,上前安慰道:“娘娘不必太过担心,陛下圣明,肯定不会因此怪罪娘娘和太子的。”
杨芷摇头道:“若真如此就好了。”
这件事牵涉到太子和自己的父亲,这两个都是她最亲的人。而且自己的父亲还是有“前科”的人,当年赣州之事,秦牧虽然没有追究,却一直是她的心病。
李继卿与自己的父亲是师生,这个时候上这样的奏疏,别人会怎么想,皇帝会怎么想?
如今这皇宫里的女人。除了云巧儿和徐若诗外,娘家都没什么背景,但后宫里的事情,从来都是与天下事密不可分的,宫里的纷争往往是来自宫外的推波助澜。
会不会有人在这个时候对她以及杨家落井下石,谁敢肯定呢?
想到其中的凶险之处,杨芷脸色有些苍白,连忙吩咐道:“莫莫若若,你们俩这段时间别的先不要管,先轮流看护靖儿。万不可出一丝差错。”
“是,娘娘。”
莫莫和若若如今都是六品女官,协助杨芷打理整个后宫,历练多了,自然知道皇后为什么突然有此举措。
皇家现在只有三子,其中两个是皇后所出,若是蓝昭仪生的二皇子这个时候出什么差错,那皇后及娘家人可就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旁边的若若心思比较单纯,她直观地分析了下。如今宫里能威胁到皇后地位的,算来算去也只有两个半,一个是湘妃,一个是徐昭仪。另外顾昭仪算半个。
除此之外,其他女人若想取代杨芷母仪天下,满朝大臣肯定不会答应。
这其中,又以湘妃的威胁最大。如今的湘妃已经长成,长得貌美如花,国色天香。这些都还是其次
杨芷似乎知道她在想什么。立即警告道:“巧儿与本宫情同姐妹,你们万万不要动什么歪心思。”
把危机转嫁给他人,这是很多人采用的办法。
比如现在制造一些证据,把李继卿上表促请太子移宫之事,变成他人陷害杨廷麟之举。杨家就能安然无恙,太子便也就可保无忧。
只是杨芷本性温良,不习惯使这种阴私手段。再者,她心里很清楚,针对谁都行,针对云巧儿肯定不行。
巧儿在秦牧心中的特殊性,是任何人都难以代替的。
曾有御史上表,针对巧儿不时出宫的行为说三道四,立即被贬到辽东去了。
巧儿是天子心头的一块肉,谁针对巧儿,那是自讨苦吃,便是她这个皇后也讨不到好去。
莫莫想了想说道:“娘娘,不如找湘妃来商议一下吧,她呀,看似没心没肺的,其实鬼精得很,说不定会有办法呢。”
当初巧儿还小,秦牧征战在外,巧儿一直是跟在杨芷身边,杨芷把她当妹妹一样照顾,俩人之间的情义不可谓不深。
这次的事太过敏感,如果天子真的震怒,若说这天下还有谁能救得了杨家,或许就真的只有巧儿了。
杨芷点头道:“莫莫你快去把巧儿请过来吧。”
“是,娘娘。”
***
停轩观福殿,游目眺皇畿。
法轮含日转,花盖接云飞。
翠烟香绮阁,丹霞光宝衣。
幡虹遥合彩,空外迥分辉。
萧然登十地,自得会三归。
秦牧负手立于石碑前,朗声徐吟,跟随在后的法清禅师等大慈恩寺僧侣皆躬身合什,低诵佛号。
这首诗为唐高宗李治所作,题为《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奘法师是唐高宗对玄奘和尚的尊称。寺中僧人将诗刻碑建亭留存。
今日天子说是来参禅,但实际上却不是坐在禅房里与法清老和尚打机枢。游过唐朝进士们科举及第之后便来题名的大雁塔,便移驾来到这碑亭之中。
皇帝从未接见过任何僧人,甚至没有按惯例设置皇家寺庙,可以说对佛家非常冷谈,这给佛门弟子带来了很大的危机感。
这次皇帝突然要来大慈恩寺,作为住持,法清老和尚认为这是一个天赐的良机。
然而他作好的种种准备,都没有用得上。
皇帝来到大慈恩寺后,没有接受他的好意安排,不管他说什么,只是微笑听着,没有什么表示。
这让法清和尚和顾君恩一样,有些糊涂了,猜不透皇帝此行用意何在。
天空之中,茫茫的雪花还在纷飞着,沾在各人身上,秦牧回过头来对左右吩咐道:“法清大师年事已高,不必拘于俗礼,快取把伞来帮法清大师挡雪。”
“阿弥陀佛,多谢陛下美意。”须眉皆白的法清禅师宝相庄严,合什诵了声佛号,然后自嘲地说道,“只是贫僧打伞,传出去总是惹人闲话。”
“哈哈哈”秦牧忍俊不禁,真没相到这宝相庄严的老和尚还有幽默的一面。
自嘲是一种交流的艺术,它能很快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法清禅师人老成精,巧妙地借用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的歇后语加以自嘲,同时间接表达了佛家循规蹈矩的态度,希望能赢取皇帝的信赖。
秦牧倒不好坚持让他打伞了,转而含笑说道:“在这佛门净地走一走,朕这心里果然平和多了。”
“阿弥陀佛,印宗法师讲经之时,有风吹幡动,一僧说风动,一僧说幡动。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的心动。”法清禅师合什作礼,天上雪花纷纷飘落,沾于其身,让他看上去仿佛与这风雪融为了一体,“陛下,这世间之事皆如此,无所谓风、无所谓幡,亦无所谓何者主动,何者被动。一切法唯心所造。”
秦牧听了,若有感悟。作为皇帝,主宰着天下人的生死,要时刻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切不可为风所动,为幡所动,为外界所迷惑。
而此时,跟随在左右的顾君恩,一颗心稍稍放了下来,从秦牧刚才那句话,特别是“果然”二字,他敏锐地悟出了皇帝此行的用意。
现在唯一还让人担心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时秦牧感怀地说道:“子欲养而亲不在。老禅师,朕这一生,亏欠先严先慈多矣,朕想请老禅师做场法事,为先严先慈祈福。”
“陛下有旨,贫僧自不敢推托。”法清老和尚如闻仙音,即便修为高深,也难抑心中之激动,连连合什,“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顾君恩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落到了实处,皇帝做法事为先皇考祈福,这应该不会有谁不长眼,在这个时候再掀风鼓浪了吧。
***************************
PS:还是求点推荐票,期待着推荐票数能到达10万,作为小妖级作者,俺对自己书的每一项数据都很在意,眼看快到10万张推荐票了,颇有点近乡情更怯的感觉,亲们能理解咩,把你手上的推荐票给俺吧。(未完待续……)
第829章 玄奘和鉴真
***
秦牧以在法清禅师的引领下,参观了大慈恩寺,并依俗到正殿佛像前上了香。
大秦定鼎才一年时间,之前四境不靖,战争频繁,秦牧的精力大多用在战争方面。但着外部的敌人逐渐被消灭,他的精力自然更多的转移的内部。
除了办新式的启蒙教育,办数理化学院,发展民生、科技、商贸、调整军队体制等诸多方面外,对宗教的问题采取何种态度,如何管理引导,也越来越不容忽视了。
如果只看到了佛教僧人不事生产,而占有大量资财,无偿享受信众供养这一面,那对佛教的认识无疑是比较肤浅的。
与道家相比,佛家在整个亚洲地区有着更广泛的信众,影响力大很多,尤其是经过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佛学,对朝鲜、日本等国的影响非常巨大。
西方的殖民,并非是单纯的武力殖民,历史也证明,那样是难以长久的。象英国那种比较成功的殖民方式,其实是以武力为前导,以宗教信仰、经济文化为后盾,是一种全体方位的殖民。
严格来说,中国儒学的输出,只是一种纯粹的文化输出,与信仰没有多少关系。
而且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佛学,与儒学之间其实有许多相辅相成之处。
所以在历史上,象苏东坡等很多学者,与佛家都结下了不解之缘。
而很多高僧,在儒学修为方面,也达到了非常的高度,他们所作的诗词文章,不但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透着佛家的禅意。
中国的佛学已不能简单地称之为外来文化,它实际上已经本土化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大秦的扩张。肯定不能光靠军事的扩张来完成,如果能让儒释道三家结合起来,作为军事扩张的后继力量,以一种文明而温和的方式,来消化掉军事扩张的对立和矛盾,那是再好不过。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军事扩张只是把东西吃进肚子里,但却不能真正消化吃进肚子的东西,所以需要用宗教信仰、经济文化的手段来帮助消化。
如果没有这些手段辅助,吃进肚子里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造成身体不适。
回到禅房,秦牧享用过大慈恩寺精心为他准备的斋饭,然后与法清禅师坐在禅房窗下品茶下棋。
窗外白雪飘飞,两只白头翁缩在被雪压弯的枝头;禅房里檀香袅袅,几个莆团,一杯香茗,梵心清净。
棋盘上,秦牧持黑,法清禅师持白。顾君恩于一侧观棋。
嗒!一子轻轻落下。
秦牧端起茶来轻呷了一口,随意说道:“据朕所知唐朝时期,西域的百姓都是信佛的,到了五代十国。中原军阀割据,烽火满地,民不聊生。再也无力顾及西域,西域沦落到了回鹘人手里。回鹘大汗强令西域二十万帐百姓舍弃佛教,改信天方教,乃有今日之格局。”
法清禅师那庄严的宝相表面波澜不惊。也随手在棋盘上落了一子,然后轻抚白须答道:“陛下所言极是,由此可见,佛家的命运其实是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贫僧以为,佛家弟子,虽是方外之人,却不能不爱国,实则,爱国即为爱教。”
法清这番话,一改之前的禅意,说得很直白,甚至不象是从他口中的。但毫无疑问,这是在投天子所好。
“朕今日之所以选择来大慈恩寺,实因玄奘高僧。不瞒老禅师,朕以前并不礼佛,在朕的记忆中,只有两位高僧让朕印象深刻。
玄奘万里西行,历尽千辛万苦取回真经,为中土的佛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鉴真东渡,开日本千年佛基,传扬我华夏文化,亦是令人无限景仰。”
秦牧提起玄奘和鉴真,法清禅师自然是肃然起敬,连声附和。
“在朕看来,不管儒释道哪家都一样,你嘴上说得再怎么天花乱坠,都不如付诸于行,朕之所以记住了玄奘和鉴真两位高僧,不在于他们佛法有多高深,而在于他们身体力行的精神。
这大慈恩寺壮丽恢弘,但你说是大慈寺成就了玄奘高僧呢,还是玄奘高僧成就了大慈恩寺?老禅师,从二位高僧的事迹不难看出,佛学的弘扬,个人的修为。都不在于把寺庙建得多恢弘壮丽,拥有多少寺产。
然则自唐朝之后,佛教就失去了原有的开拓精神,变得琐碎,变得拘泥,流于形式。迷失在了恢弘的寺庙、清闲的香烟之间,千年以降,再没有出现过象玄奘和鉴真那样的高僧。
朕每每想到这些,便不禁自问,这样的佛教,还值得朕去信奉吗?遥叹千年之前玄奘与鉴真两位高僧的壮举,朕真的希望,我泱泱大秦,也能出现一些象二位高僧那样的人物,只有那样的人物,才值得朕去供奉,去敬仰。”
皇帝这番说完,须眉皆白的法清禅师,手指竟微微颤抖个不停,手上那枚白子再也捏不紧,嗒的一声掉到了棋盘上。
他想说话,却一句也说不出,银白的长胡也跟着微微颤抖着。
秦牧随即站起身,走出禅房,带动的轻风让禅房内袅袅的香烟乱成一团。
顾君恩跟着秦牧离开,心中也是感慨万千,望着秦牧的背影,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脑子有些恍恍惚惚。
原来天子此行,远非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一个宏大的国家战略,在天子看似轻散的言行中,一点一点地浮现出来。
相信天子方才那番话,很快就会在整个佛教界传得人尽皆知,进而会让所有的僧人寝食难安,那翻话透露出了太多的信息。
天子已经明确表明了自己不信佛,你们不必试图耍嘴皮子,说个天花乱坠来改变。同时天子对寺庙占据大量寺产显然是不满的,惹毛了他,谁也不敢保证大秦不会出现一个全国性的灭佛行动。
然而,在给佛家如山重压的同时,天子又留出了余地,甚至可以说指明了出路,如果做好了,也不难得到天子认同,以及皇家供奉。
曲江边的大慈恩寺,隐隐传来了一阵钟声,在飘飘的雪花中回荡,有些仓促,有些忙乱。
而天子的车驾,已经在风雪中去远,飘落的雪花,很快把车辙留下的痕迹覆盖,看不到一丝余痕。
秦牧从大慈恩寺出来后,并没有立即回宫,而是往城外走,到了南门,他将李式叫到车边问道:“司农寺的官吏出来了吗?”
李式在马上抱拳答道:“回陛下,他们已经在城南的大棚恭候陛下了。”
“嗯。”
秦牧放下车帘,把手放到鎏银百花香炉掐丝珐琅的手炉边烤了烤,搓了两搓,对顾君恩说道:“司农寺与民间富户合作建冬季蔬菜大棚之事,顾卿之前可曾闻知。”
顾君恩答道:“臣稍有所闻,还以为这是陛下让司农寺这么做的,便没太关注,陛下,您”顾君恩是兵部侍郎,不管农业方面的事,他一时想不明白,皇帝大冷天的亲自跑来看什么冬季蔬菜大棚,这蔬菜大棚真的值得投以这么大的关注度吗?
秦牧哈哈一笑道:“朕要来看看,司农寺的官吏有没有官商勾结的行为。”
顾君恩也轻松地笑了笑道:“臣听说这蔬菜大棚似乎挺赚钱的,如果陛下查出了赃款,过年的时候,可要多赐件冬衣给臣。”
“哈哈,顾卿是得多穿点,今年冬天恐怕会特别冷啊。”
顾君恩心头咯噔一下,一颗心又悬了起来。
*******************************
PS:求订阅,求推荐!。
(未完待续……)
第831章 蔬菜大棚
***
大秦天子的一番话,给法清禅师造成了巨大的震动。天子离开大慈恩寺之后,他立即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
禅房外的雪花还在纷纷地飘着,禅房里寂寂无声,法清禅师仿佛入定一般,不言不动,任炉上的檀香袅袅缠绕。
大慈恩寺作为法相宗的发源地,高僧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还亲自督造了大雁塔,据说大雁塔层层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二千,凡一万余粒。
归于种种原因,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能成为大慈恩寺的住持,必是佛法高深,德高望隆的高僧,法清禅师也不例外。
但今天大秦天子一番话,却如当头棒喝,让他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漩涡之中。唐朝以前的佛教,充满了开拓精神,经历了一次次浩劫,却总能很快浴火重生,不断拓展。
试问为什么?
难道不是象玄奘、鉴真那样的高僧,不顾生死,百折不挠地传播的结果吗?
而自唐朝之后,佛教确实如当今天子所言,渐趋于琐碎,缺少了开拓性,不但没有进一步扩展,反而不断的萎缩。
佛教象玄奘、鉴真那样的高僧少之又少了。
相反,人们看到了天方教不断东侵,不断吞食着佛教的地盘,都传播到河套来了;
看到的是一个个西方传教士,不惜万里艰险,飘洋过海前来传教,为了传教,他们可以忍饥挨饿,可以忍受无数白眼,可以献出生命
佛教失去了玄奘和鉴真,而人家却出现了无数个玄奘和鉴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