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扬天下-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陛下。”

    红娘子笑吟吟的走上来,敛衽一幅道:“臣妾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秦牧哈哈笑着,伸出一个手掌来数了数,秦业,秦明月,秦靖,如今再加一子一女,自己可就有三子两女了。

    “皇家兴旺之象,皇家兴旺之象啊,哈哈哈”秦牧笑着笑着又说道,“这可不够,这天下这么大,朕一定要多生儿子,哈哈哈”

    红娘子一听他这话,心中暗喜,听起来他似乎有让各个儿子裂土分封之意呢,只是这个问题太过敏感,她不好多问。

    李式匆匆进来,一拜之后也喜洋洋地向秦牧道贺,再把南京传来的消息复述一遍。

    “朕刚大破和硕特大军,这儿子就出生,好好好,就叫秦破虏吧。女儿”秦牧高兴之下,立即要给这一子一女取名,“这女儿叫什么好呢?”

    “陛下,要不叫双喜吧”红娘子抢着说道。

    “秦双喜?”秦牧反问一句,红娘子脸顿时红子,她没什么文化,想到双喜临门这个噱头,就说出来了,说完也意识到,堂堂的大秦公主叫双喜未免有些俗气了。

    她赶紧改口道:“陛下,要不叫碧瑶吧,秦碧瑶怎么样?”

    “咦,这名字还不错,莺儿,真有你的。”

    红娘子不好意地说道:“这不是臣妾想的,是陛下给碧瑶金矿取的名字。”

    “金矿,千金,嗯嗯,总归是好的,就叫碧瑶了,哈哈哈”

    *************************

    PS:今天隔壁家有个妹子出嫁,得去帮忙接待客人不过大家放心,昨晚俺苦熬到半夜,把今天的章节码出来了,继续保持两更,向大家求双倍月票,年度作品票!(未完待续……)

第818章 寻找平衡点

    ***

    雪下了一整夜,大通山上,变成了白皑皑一片。北风吹过,松树上的雪茸花簌簌地飘落下来,这银妆素裹的世界,美得让人流连忘返。

    当然,达延鄂齐尔即使不流连,也难返了。这洁白的冰雪对他两三千残兵来说,无异于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达延鄂齐尔趁热喝了一碗马血,嘴边一片猩红,那股膻腥味让他难受得想吐。

    山下又传来了秦军的大喊,“降者免死。”“活捉达延鄂齐尔者,赏千金。”听到这些喊声,达延鄂齐尔忍不住一抓头的上毡帽,狠狠往雪地上一甩。

    蒙古人的发形很特别,左右耳上各留一束发,尽量留长结成辫子,前额再留一束短发,其他地方剃光。这种发形看上去充满了野性,在汉人看来,感觉很丑陋,但再难看,他这颗脑袋可值千金呢。

    达延鄂齐尔心知,自已的手下中,想割下他这颗脑袋下山向秦军请赏的恐怕不在少数。

    他摸了摸自己的脑袋,有点歇斯底里地大吼道:“来啊,千金在此,谁要来取赶紧来啊!”

    山上两三千又饿又冷的残兵,面面相觑,达延鄂齐尔望向他们的目光充满了不信任。

    这时一阵风来,松枝上落下一团个雪球,刚好打在达延鄂济尔光溜溜的头顶上,冷得他打了个激灵。

    部将庆格尔泰连忙上来小声劝道:“大汗,别这样”

    “滚开!你也想要我的脑袋下山请赏吗?”达延鄂齐尔虽然封汗了,但还是太年轻了。

    半个月前,他还做着入主中原的美梦,满怀壮志突然间碎了一地,如今被困在这大通山中,要吃没吃,要穿没穿。两三千残兵还望着他的脑袋心怀鬼胎。

    他就象突然从天堂坠入了地狱,整个人几乎崩溃了,已经快失去理智,他浑然不觉自己的这一系列行为,给手下本就绝望的士兵何样的感受。

    庆格尔泰被他推倒,右手被一颗尖利的石块割伤,红色的血液滴在雪地上,一点、两点、三点本来还千方百计想突围的他,心中的最后一丝希望随着血液一点一点的滴出来,滴在冰冷的雪上。

    被逼入大通山时。达延鄂齐尔身边还有四千多人马,被围困半个月,数次突围都没成功,已经有近半人做了逃兵。

    能留下来的,本来都是比较忠心的,但昨夜一场雪降下,让大家的处境更恶劣,所有粮食都吃光了,连战马也快杀光了。

    这又冷又饿。还能撑多久?

    这时秦军又开出了条件,降者不杀,擒杀达延鄂齐尔者还赏千金,把这两千多残兵的最后一点抵抗意志也瓦解了。

    他们瑟缩地挨在一起。默默地看着达延鄂齐尔和庆格尔泰,一个个心情复杂,眼神飘忽。

    庆格尔泰坐在地上,任由手上的血一滴一滴地流着。哀莫大于心死

    锵!谁也没想到,庆格尔泰在这个时候,突然暴起。拔刀霍然砍出。

    噗!达延鄂齐尔那颗脑袋瞬间滚落在雪上,一双怒目还圆睁着,仿佛至死也不相信自己以往最信任的庆格尔泰真会这么做。

    无头的尸体鲜血狂喷,萎靡倒地,地上洁白的雪花全被染成了红色,一声声惊呼自两千残兵口中发出,山上一阵骚动。

    没多久,山下的韩刚和郝摇旗就看到,庆格尔泰提着达延鄂齐尔的脑袋,带着两千多残兵走下山来。

    韩刚和郝摇摇大为欢喜,说实话,这鬼天气,冷得滴水成冰,山上的残兵不好受,他们围下也好受不到哪里去。能尽快解决这伙残兵,那是再好不过。

    捷报传到回到兰州,秦牧高兴之余,立即下旨,命郝摇旗带两千人马往镇西宁城,余者人马赶紧撤回兰州,以稍稍减轻后勤压力。

    这次征战陇右,大军六成的粮草是由商人转运,大部分是开中法,商人将粮草运来,换取盐引。有部分则是纯粹的承包,就是官府把转运粮草的工作包给商人。

    这么做朝廷花费和自己转运差不多,但效率却完全不一样。

    商人要从中赚钱,只能从效率上赚,在路上花的时间越久,他们损耗越多,赚得也就越少,甚至可能赔本。

    有些商人的效率比朝廷征调的民夫快了近一倍,你很难想象,商人们是怎么做到的。

    兰州府衙二堂里,只有秦牧与司马安二人。

    自从登基以来,秦牧很少单独召见司马安。

    大半年过去了,司马安并没有因为秦牧刻意的疏远而做出什么不智之举,而是不断地退让,尽力配合秦牧一系列的政策。

    对此,秦牧表示满意。

    新帝登基,特别是开国皇帝,肯定要有一个集权的过程,不先加强自己的权威,不但意志难以推行,严重者还会影响国家的稳定,导致初生的政权迅速崩溃,秦牧当然也不例外,集权是必然的。

    司马安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这个时候谁与皇帝争权,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历代开国功臣,多是功成身退,这不是没有内因的。

    今天秦牧突然单独召见他,司马安反而有些不适合。

    秦牧和他聊了会儿内政和战局,才说道:“司马学士大概也注意到了,现在的商队,似乎总在紧跟军队的脚步,两者破有些互相依赖的感觉,对此司马学士怎么看?”

    “这次把后勤承包给商人,开始有不少人反对,但现在看来,效果颇佳。”伴君如伴虎,秦牧突然问这样的话,司马安在没有想清楚之前,只能先敷衍两句。

    秦牧随口说道:“唐朝的都护府,掌兵掌政有财,乃有安史之乱。宋朝立国之后,不光不让军队沾上财字,甚至另设支度使,把财权与宰相的施政权剥离出来,才刹住唐之后蔚然成风的军人割据势头。”

    “陛下所言极是。”司马安自然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但秦牧的态度颇为耐人寻味,让人有点吃不准,“陛下,以眼下的情况,若是军中将领与商人勾结,确实有可能得到财源支持。但臣以为,这与唐朝的节度使掌在地方财政权又不可同日而语。”

    “司马学士请讲。”

    “陛下,商人逐利,只要有机会,他们必然会尽可能买通军中将领,以从中牟取更大的利益,但让他们倾出身家支持将领谋反,恐怕又没几个商人愿意了”

    秦牧打断他道:“司马先生忘了山右八家吗?”

    司马安摇头道:“山右八家资敌,这毫无疑问,但说山右八家支持满清入关,那就不尽然了。真论起来,恐怕最不愿满清入关的反而是山右八家。”

    “谁能保证不会有商人觉得支持将领割据,可以让自己利益最大化呢。”

    “陛下,这样的人,肯定有,但不多。”

    “只要有可能就得防范。”

    很显然,皇帝是不想一切把商人与军队完全切割开的,否则他根本无须找自己商量,直接下旨就行了。

    那么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商与军形成一个良性的结合,而又不会因此引发叛乱,想必,这才是皇帝要的答案。

    司马安想了想说道:“陛下,关键还是得从根子上预防,臣以为,宋朝的更戍法稍加改良,不失了可行之策。”

    秦牧脑海中立即浮现出这样的词汇:“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他的眉头微不可见的蹙了一下,更戍法在防止将领专权方面非常有效,但它的弊端也很多,如何改良才能消除他的弊端呢?

    **************

    PS:求月票,求年度作品票,兄弟姐妹们,现在年度作品票还排在历史类第一位,但明显后劲不足,历史之王,美好的天空,美好的愿望,希望大家能伸出援手,扶一把,求年度作品票

    (未完待续……)

第820章 将计就计

    ***

    安排好陇右军政事宜之后,秦牧开始班师回长安。白皑皑的大雪覆盖了苍茫的黄土高原,寒风似刀,行军很是辛苦。不过刚打了大胜仗的三军士气非常高。

    拜鲁图琥等被押行于大军前头的囚车上,等于是一路示众,同时也是在一路宣示皇帝的武功。

    前方的将领可以放心作战了,不管你再立下再大的功劳,都将会被看着是天子余威所及,都不用担心功高震主了。

    在天山以北,也下了一场雪,广阔的天山草原白茫茫一片。北风吹来,割面生痛。

    就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两千秦军驱赶着八万余蒙古人,而八万余蒙古人又驱赶着两百余万头牲口,浩浩荡荡地在天山草原移动。

    这次两千大军,几乎把漠西各部扫荡了一片,大军到处,所向披糜。

    这对漠西蒙古来说,绝对是前所未有的重创。

    只是阎应元此刻却高兴不起来,冬季如期而至,这穷阴凝闭,苦寒至斯,蹄下积雪没胫,面上坚冰在须,坠指裂肤,还要带上八万余俘虏,两百万余头牲口,要返回大秦根本不可能。

    指挥使张界对阎应元说道:“阎将军,巴图尔汗现在肯定接到了消息,想必很快就会率大军回来。阎将军,咱们带着这一大群累赘,可不是个办法。”

    阎应元问道:“张将军有什么想法?”

    张界把心一横,咬牙切齿地说道:“除了年轻的女子和战马,其余不管人畜,杀!”

    张界最后吐出的一个杀字比满地的冰雪还冷,从这次出兵的目的而论,张界的做法是能最轻松达到目的的。

    但一次屠杀数万人,还有近两百万头牛羊。这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轻易狠得下心的。

    佥事魏明就反对道:“不行,不到最后。不能这么干。”

    张界立即说道:“魏佥事,你想过没有,咱们带着这些人转移,巴图尔一回师,就会把他们夺回去,还有那些牛羊,就算巴图尔不夺回去,迟早也得冻死饿死,与其如此,还不如干脆一点。”

    阎应元知道张界说的不无道理。他表态道:“老人给就不必理会了,每人留几头羊给他们,让他们能撑到巴图尔回来吧。”

    这一点张界没有异议,反正牛羊他们也准备放弃的,留下那些老人也没什么问题,反而能让他们变成准噶尔大军的拖累。

    阎应元也知道,现在不是存妇人之仁的时候,否则两千秦军最后极有可能命丧天山。

    他接着说道:“至于孩子,能骑马的。都带上,不能骑马的就交由张将军处理吧。”

    如果只带妇女和能骑马的孩子,累赘会少很多。

    但就算把牛羊都灭掉,还有二十多万匹战马。要赶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要重新穿越沙漠瀚海更是不可能的事。

    往哪里走?该怎么办?

    魏明说道“如今看来,只能往北走了,趁现在雪还不深,迅速向北转移。能与拜螯他们接上头最好,若是不能,我们到时找个地方先挨过这个冬天。到时冰天雪地的,巴图尔也未必能去追咱们。”

    阎应元道:“如今也只有这么办了。”

    ***

    横渡八百里瀚海,袭击准噶尔老窝。这是当初李定国看到了酒泉,想到汉朝大将霍去病率八百人马深入大漠,袭击匈奴右贤王所部的事迹,想到的作战方案。

    历史总有它惊人相似的地方,为将者不可不读史。

    李定国虽是草莽出身,但熟读史书和兵法。

    这天他接到嘉峪关外准噶尔大军突然大举后撤的消息,李定国立即意识到,自己可能成功复制了历史。

    '

    阎应元成功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原因可以解释准噶尔大军突然撤退的原因。

    早已期待着这一个消息的李定国,当机立断,不顾严寒,下令两万五千大军全面出击。

    邓三桥,韦松、李从智、李晟、卫南天,方原等游击以上的将领,皆被一一点名,可谓是倾巢出动。

    都佥事郭宁还有些不放心,向李定国建议道:“李都督,这万一是巴图鲁设下的圈套,那可不得了。是不是再等等看,加派细作,等进一步确定了消息,再行动比较稳妥一点。”

    “细作一早我就派出,相信很快就会有确切的消息传回。”李定国搓了搓冰冷的双手,说道,“但如今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等不得。若是让巴图尔大军顺利撤回去,阎应元他们两千人马处境将非常危险,极有可能全军覆没。”

    两千奇兵,横渡瀚海,九死一生才到达漠西草原。如果放任巴图尔大军回去围攻他们,这是极大的不负责任,今后秦军将士,谁还愿去执行这种艰巨的任务?

    因此,不管是真是假,李定国都不能坐视不理。

    两万五千大军迅速开出嘉峪关,冒着严寒滚滚向西推进,尤其是邓三桥率领的五千前锋骑兵,呼啸驰过白雪覆盖的荒野,过赤斤城而不入,向瓜州狂奔而去。

    马上的秦军将士,全部戴着黑色的头套和皮手套,只露两只眼睛和鼻孔在外。

    别小看这小小的两件物什,它对骑兵来说,是了不起的创举。

    手套在战国时就有,但因汉服袖子大,可以遮挡暖手,所以两千年来手套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普及开来。

    以前戍边的士兵,常常有被冻掉手指、耳朵的记载。

    尤其是骑在战马上,如果没有防护,被冻掉手指和耳朵一点也不奇怪。

    有了这种头套和手套,能起来良好的保暖作用。邓三桥他们才敢在寒风凛冽的荒原上放蹄狂奔。

    以前在赤斤城附近,有大量准噶尔游骑在游荡,现在全不见踪影了。邓三桥不敢大意,派出大量侦骑,撒开如网,五千骑兵,隆隆奔腾,战马口中喷着热气,地上雪泥飞溅。

    瓜州城里,巴图尔汗刚下令收缩兵力,就接着李定国大军倾巢而出的禀报,心中不禁更加烦躁。

    僧格急得团团转说道:“父汗,快下令吧,等不得了呀”

    留在天山以北的族人,被秦军一窝端了,这对巴图尔父子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

    然而到了这个时候,僧格发现自己的父汗竟然还在犹豫不决。他急得两眼一片血红。

    其他手下将领也纷纷促请巴图尔赶下令,回援漠西。

    巴图尔汗不愧是个雄才大略的人,到了这个时候,竟然还能压抑住内心的惊躁,他正在努力分析着,眼下应该怎么做,才是最正确的。

    回援漠西,救回族人,这当然是必须的,但从传来的情报看来,只怕要救回族人已经很难,更大的可能是抢回一大堆的尸体。

    秦军九死一生渡过瀚海,已经成功控制了留在莫西的老弱妇孺,岂会再轻易让你夺回来?

    但是不派兵回去,别说杜尔特部以及其他小部族,就连他的准噶尔部士兵恐怕也不干,毕竟谁不牵挂父母妻儿呢?

    “僧格,你立即带一万大军回去,击败秦军,救回族人。”

    “是,父王。”僧格片刻不留,立即飞奔出去。

    杜尔特部首领克尔台见马图尔只派一万兵马回去,立即说道:“盟长,我也要领兵回去救回族人。”

    其他小部族的头领,也纷纷叫嚷着带兵回漠西,大帐里叫嚣声响个不绝。

    巴图尔心中已经有一个计划,他不认为现在过多派兵马回漠西是明智之举,他料想那样只会两头落空,不但救不回族人,连西域也会丢失。

    他有意将错就错,利用这件事给李定国一个迎头痛击。

    但如何说服克尔台这些人呢?无法说服他们,军心大乱,就谈不给李定国重创了。

    ****************************

    PS:求年度作品票,求推荐!。

    (未完待续……)

求月票,求年度作品票

    今天有事,可能要忙着一天,昨夜熬到半夜,熬出了两章一起发上去了,819章需要审核,审核通过的话,会自然显示。

    求月票,求年度作品票!(未完待续……)

第819章 更戍法(求年度作品票)

    ***

    更戍法可以避免将领专权割据,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后果,是军队的战斗力严重下降。

    在古代,军队作战多用各种阵形,需要士兵与将领密切配合,同时将军也要非常了解士兵的纪律好坏,战斗力高低才行。

    否则你发出一个命令,士兵执行能力有限,根本没办法及时按指令转变阵形,立即就露出巨大的破绽,成为敌人突破的缺口。

    司马安说道:“陛下,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军功授爵制使先秦横扫**,但到明朝张居正重施此策,不但未能取得成效,反而成为边将谋私的手段,杀良冒功者层出不穷。

    由此可见,不管什么样的政策,关键是看它合不合时宜。随着世异时移,以前的良法,可能会变得弊端重重;而以前弊端重重之法,也有可能会变成良法。”

    秦牧听了不禁点头道:“司马学士所言甚有道理。”他也觉得,宋代的更戍法还真有可取之处。

    司马安接着说道:“宋代之更戍法,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师,这对防范将领因领一军过久,而形成专权乃至尾大不掉的非常有效。而此法最大的弊端,是导致军队战力大减。

    若是以前,无论你如何改良,更戍法都难以避免军队战力下降的弊端。但如今却大不一样,随着六九式步枪的逐步装备军队,我军的作战形式势必因此改变,再不是象以前那样,注重阵法配合,步骑协同等等。

    枪兵的训练,更加简单,作战时号令也大大简化,只要士兵体能跟得上。能熟练操作枪支,基本上就行了。

    如此,所谓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弊端,对战斗力影响也就不大了。也就是说,在宋代行不通的更戍法,到了我大秦,却能把它的利发挥出来,而又能让它弊降到最小。”

    确实,热兵器与冷兵器的作战模式。有着巨大的差异;

    冷兵器时代,没有一两年的训练,只能算是乌合之众。

    热兵器时代,无论是训练还是指挥,其实都简化了很多,受更戍法的弊端影响自然也就小。

    “陛下,宋代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冠以驻泊、屯驻、就粮等名目。通常出戍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江南、淮南、两浙、荆湖、川峡、广东等地戍军,以三年为期轮换。

    出戍边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朝廷临时任命戍军统兵将官,如此兵不知将。将不识兵,易于控制。

    再看明代之京营,因长驻京城,久无战事。糜烂不堪,空有二三十万大军,真有战事却不堪一击。如果实行更戍法。内外轮换,如此对保持军队战斗力很大的帮助。”

    秦牧说道:“如此内外轮换,耗费巨大,恐怕也难以长久施行。”

    “陛下,主要是换将就可以了,至于士兵内外轮换,每次数量无须太多。南京驻军,每三年轮换一至两万即可,如此便不至于所有京畿驻军都不堪一击。”

    只要定期换将,连带着把商人勾结将领的问题也解决了。

    秦牧说道:“这样吧,司马先生先拟个详细的章程出来,让大臣们讨论一下,看看还有没有什么补充的。”

    “是,陛下。”

    秦牧其实一直以为,就小心防范着,在用将方面,都是搭配着用,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策,实行将领定期轮换,这是势在必行的。

    另外,一但战争平息,象蒙轲、马永贞这些将领,肯定是要回南京的,不可能继续让他们“辛苦戍边”。

    司马安接着说道:“陛下,陇右战事已经平定,还请陛下早日班师回西京。一来,关中兵力过于空虚,让人担忧。二来下雪之后,后勤转运越发困难,大军长驻兰州,会造成极大的负担。”

    能顺利解决固始汗这个心腹大患,进军青藏,不光是秦牧,所有大臣都大松了一口气。

    至于西域的准噶尔和河套的奇他特,随着大雪降临,这个时候再大举兴师讨伐已经不现实。

    西域其实秦牧并不太急,留几年都没关系,巴图尔汗大肆摧毁叶尔羌汗国时期建的清真寺,强制当地百姓改信黄教,这点秦牧是乐见其成的,让巴图尔先折腾着也不错。

    至于河套的奇他特,秦牧也不打算再自己去征讨。

    马永贞与蒙轲在漠南整编了近五万蒙古兵马,剿灭诺尔布后,总得找点事给他们干,这五万大军得先找由头拉出去征战一两年,由佥事官大力洗脑再说。

    还有青藏的高一功,也会整编吐蕃各部青壮成军,你平白无故的把这些青壮拉下高原,不好。做强盗还知道找个“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理由呢。

    讨伐奇他特和巴图尔就是不错的理由。讨伐完这两个,再找其他敌人。

    是以,解决固始汗之后,秦牧再带几万大军留在兰州意义就不大了。

    秦牧点头道:“那司马学士就安排一下班师的事宜吧。”

    “是,陛下。”见皇帝没有再远征西域或河套之意,司马安暗暗松了一口气。

    这次战争,事关国运,大秦开国未久,皇帝亲征是必然的。

    纵观历朝历代开国之初的一两代君主,一有大战事多数选择亲征。这是因为正统尚未深入人心,没有几个皇帝敢把几十万大军交给一个将军。

    打输了不用说,打赢了主帅的威望就盖过皇帝,这种高功高震主的将领没有几个有好下场。

    遇上李世民那样的明君,李靖灭东突厥后,还得隐退过着幽居的生活,徐达也一样,李文忠甚至差点进不了长城。

    所以,开国之初把几十万大军交给一个将领,几乎是逼他们造反。秦牧这次亲征,朝中大臣没有过多反对,也正是这个道理。

    不过司马安担心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继续亲征河套或西域。见他从善如流,司马安起身时不禁深深一拜。

    秦牧突然想起一件事,又叫住他道:“司马学士。”

    “不知陛下还有何吩咐?”

    “皇家蒙学之事,司马凯主持得力,进展颇为喜人,朕心甚慰,朕心甚尉呐!”

    如果秦牧夸他,司马安一定会战战兢兢,但夸他儿子,没有什么比这更让司马安更高兴的了,只不过他不会表现出来而已:“陛下,犬子年轻鲁莽,能为陛下办事,那是他莫大的福气,陛下万万不可夸他,以免惯出他骄逸之性。”

    “哈哈哈,这个朕倒不担心,有司马学士教导,朕相信他是知道进退的,这次的差事办得确实好,朕总不能有功不赏。朕如今有个新的想法,想办几个专教数理化的学院,此事便一并交给司马凯来办吧。”

    “数理化?”司马安一脸疑惑,不知皇帝这又要唱哪出。

    当然,皇帝不时冒出些新奇玩意来,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如果不是事涉儿子,他还懒得管这么多呢。

    关于工科人才培养,秦牧不打算再拖下去,但由于师资的缺乏,也不可能一次办太多学院,先办一两个,以后再慢慢扩办。

    至于办学的钱,秦牧不是崇祯,他要弄这点钱,绝不是什么难事,现在皇家的产业中,光是香皂厂的收入,办几所学院都绰绰有余了。

    他是考虑到此事可能会遭到孔孟弟子的反对,所以才把司马安拉来顶缸。

    司马安鬼精的人,自然想到了这种可能,但无论如何,让儿子与皇帝绑在一起,对司马安是有益的,所以他也就装着不知:“陛下,若是觉得犬子可用,臣自然不敢反对,只是犬子年少无知,若是出了什么差错,只怕”

    “好了,你不用担心,能出什么差错?正因为他年轻,才需要多多历练,不是吗?”

    “是是的,陛下。”

    ****************************

    PS:拜求月票,年度作品票,2015开始这几天,无论是月票还是年度作品票,都是关键,再拜求票!请兄弟姐妹多多支持!。

    (未完待续……)

第821章 无声的较量

    ***

    “盟长,阎应元带了大量的火枪,僧格一万人马回去,未必是阎应元的对手,不行,我们得立即回救我们的族人。”

    “就是,我们要回去。”

    “盟长,我们的族人不死不知,让人士兵怎么还有心继续在这里作战?”

    “河西我们来年再来夺取不迟,可族人却等不得啊!”

    “就是,就是,就算我们听盟长的,留下来继续作战,恐怕手下的士兵了不答应啊。”

    巴图尔汗的大帐里,各部头领吵吵嚷嚷,人人急着赶回漠西救妻儿老小。吵得巴图尔汗脑袋嗡嗡作响。

    “只怕你们回去,不但救不了族人,连自己的命也赔进去了。”巴图尔汗大声说一句,大帐中顿时静下来。

    杜尔特部首领克尔台不以然地说道:“难道盟长打算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族人被阎应元掳去吗?”

    “就是,还有机会,不回去将士们会怎么想?”

    巴图尔汗霍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