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扬天下-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六两总算还能保持住理智,驰马往来大吼道:“先追敌,快!这财宝跑不了,先追敌,快去!哈哈哈”

    ******************************

    PS:一夜之间,人家越过去差不多两百票,这势头实在惊人了,俺只能拼了!兄弟们,光是我一个抱病拼命不行啊,请兄弟们支持一下,求月票!。

    (未完待续……)

第482章 玉京有喜

    ******

    “夫君,夫君,卞妹妹有喜了,有喜了”

    秦牧正在御书房看贵州传回的战报,一向很少进御书房的杨芷快步进来,一脸喜色。

    秦牧将战报一扔,欣然问道:“有喜了?真的有喜了?”

    “夫君,瞧你,妾身还能骗你不成,夫君,妾身没说错吧,卞妹妹一看就是个好生养的人。”

    杨芷说到这,竟露出一抹自得的女儿态来,这与她一向的端庄典雅别是不同,让秦牧不禁又想起了赣州府后衙的那个早晨。

    秦牧上前拥着她的香肩笑道:“嗯嗯,王后娘娘金口玉言,自然不会有错。”秦牧说着在她光洁的额头上轻吻一下;

    杨芷顺势张开玉臂抱住他的腰,温柔地把头靠进他怀里,这两年来,她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今天终于可以软一口气了。

    以前明孝宗专宠张皇后一个人,导致子嗣稀少,张皇后因此被大臣们大加指责。自从大秦立国以来,杨芷也没少受这方面的指责,皆因到现在为止,秦牧只有一个孩子,不免有大臣认为是她专宠后宫所至。

    去年大臣们一齐上书,要秦王纳九嫔,以使皇家子伺兴旺起来,结果秦牧又只纳了三人,大臣们对此颇有微词,又不免说她这个王后闲话。

    如今卞美人不负所望,总算怀上身孕了,杨芷也可以松了一口气了,“夫君,你快去瞧瞧卞妹妹吧。”

    “不急。”秦牧反而将她搂得紧些,柔声说道:“娘子,让你受委屈了,外间那些风言风语,你不要往心里去,这回玉京有喜之后。外头那些风言风语也就会少了。”

    “不会的,只要夫君不怪妾身,别人说什么,妾身都不会往往心里去的,夫君,先别说,你快去看看卞妹妹吧。”

    “走,咱们一起去。”秦牧牵着她的手,一同出了御书房,沿着檐下的回廊向里院走去。

    院里的侍女见了二人。纷纷行礼道贺,秦牧心情大好,但凡有侍女道贺,他就笑吟吟地说“有赏!”,弄得其他所在的侍女也纷纷过来,一个个笑容满脸的敛衽拜贺。

    “有赏,通通有赏!”

    秦牧豪气地吩咐下去,每个侍女赏二两银子,其实整个王府后院也就四五十个侍女。加起来也就破费一百两左右,但却能让大家喜上加喜,后院里一时欢声笑语频传。

    卞玉京的闺房为一明一暗两间,外间一个六旬上下的大夫正坐在桌边开方子。旁边站着一个二八芳龄的女子,清秀的面容略略有点婴儿肥,让她看上去很有亲和力。

    秦牧与杨芷走进来瞧见这一老一少时,不禁有些诧异。

    一老一少连忙起身下拜。“老朽李农,拜见秦王,王后。”

    秦牧上前扶住那老郎中说道:“老者不必多礼。起来,起来。”

    “多谢秦王、王后。”

    “娘娘身体怎么样?”

    “恭贺秦王,娘娘脉象平稳,只须服些安胎调气之药便可以了。”

    “嗯,有劳老郎中了。”

    秦牧下识意地瞟了一眼老者身后的少女,倒不是他看上人家的美色了,这女子容貌虽也算得上清秀,但还没到让人惊艳的地步。

    就秦牧所知,有名望的老郎中出诊,带个弟子随行很正常,但是带个女子就稀奇了。

    那老郎中见秦牧望向少女,连忙说道:“这是草民的孙女,不知礼数,还望秦王恕罪。”

    秦牧和声说道:“老郎中误会了,本王只是一时好奇,莫非老郎中这孙女竟是继承了您一身所学不成?”

    那李农又是一揖,答道:“让秦王见笑了,草民这孙女自小耳濡目染,能认得几样草药而已。”

    秦牧点点头说道:“那就有劳老郎中开方了。”说完他转身进入里间,床边两个侍女连忙施礼退出。

    罗床上,卞玉京俏颜微红,明眸中泪光隐隐,一见秦牧,连忙要起身。

    秦牧上前按住她的肩头笑道:“不必起身,你现在比我大,哈哈玉儿好样的,咦,哭什么,难不成有人欺负你不成?”

    “秦王,奴这是高兴的。”

    “哈哈,高兴就笑出来。”

    “可是不知为什么,奴就是笑不出来,倒想大哭一场。”卞玉京那泪中带笑的样子,有如一枝梨花春带雨。

    秦牧伏下身,在他唇上轻啄一下,抚慰道:“玉儿别想太多,好好将养,郎中说你脉象平稳,一切大好,呵呵听说玉儿有喜,本王高兴啊!”

    卞玉京呡了呡红唇,迟疑地说道:“秦王奴从外头请郎中来,秦王不会生奴的气吧?秦王,李郎中是金陵名医,以前香君妹妹看病都是找仁安堂”

    从卞玉京断断续续的话中,秦牧总算解开了心中的疑惑。

    他刚进房时,就诧异怎么不是太医院的太医在场。

    由于他的重视,太医院网罗了吴有性等一大批名医,在医疗科研方面取得为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在外科方面,经过吴有性一次次的解剖分析,有了极大的突破。

    问题就在于,太医院的太医都是男的,卞玉京见自己月事不来,以为是得了妇科病,出于羞涩的心思,不想请太医。

    以前李香君看病都是请仁安堂的李郎中,除了李郎中的医术高明外,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孙女叫李紫萱,虽然年轻,但继承了家学,这女人的病,有李紫萱望闻切诊,总个是方便些,于是便李香君便差人到仁安堂把人请了来。

    “没事,现在诊出玉儿是有喜了,这是大好事,不必在意这些。”

    秦牧柔声安抚着,卞玉京的话,让他心中颇有触动。

    诚然,吴有性这些太医的医术是不差,但男女有别,别说在这个礼教森严的时代,就是在后世,还是有很多女人不好意思去找男医生看妇科病。

    秦牧记得听过这么个说法,御医给后宫的皇后或贵妃诊病是不能摸手腕的,只能用根线拴在手腕上牵线号脉,美其名为“悬丝诊脉”。

    “悬丝诊脉”这样的事或许真有,传说孙思邈就曾用“悬丝诊脉”帮长孙皇后看过病。

    开什么玩笑,这样能诊断出病症来的话,太阳都打西边出来了。

    不管孙思邈用“悬丝诊脉”替长孙皇后治病是真有其事,还是谣传,秦牧是绝对不相信这样真能诊出病症来的。

    郎中们“悬脉断症”之后,就凭问来的一些表征,以臆测的方式,开些无关痛痒的方子,那也就是说,很多女人病了,只有生生等死的份。

    不行啊,这种状况必须改变,秦牧可不想有一天,追悔莫及。

    他让卞玉京好好休息之后,走出外间,杨芷正拿着一张方子让侍妇们去太医院抓药。

    秦牧让人奉上茶来,和那个叫李农的老郎中聊了起来,他时不时会把话题引到人家孙女身上,让那老郎中心中颇为忐忑不安,那少女更是低着头,一脸羞红。

    见此情形,秦牧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冒昧了,便让人拿来诊金,另给了一些赏钱,送祖孙俩出府。

    等祖孙出府后,杨芷或许也误会了,她笑吟吟地问道:“夫君?”

    “啊?”

    “夫君还装呢,这李家女子着实不错呢”

    “哈哈哈娘子啊,你该不会准备着人抬着轿子去把人家抬进府来吧。”

    “夫君,妾身问过香君妹妹了,这女子闺名叫紫萱,医术高明,而且她这名字好,紫萱清利湿热、凉血解毒,而且寓意吉祥,妾身听老人说过,女人怀孕时戴萱草花就能生男孩。这李紫萱妾身看了,那身段也是个好生养的”

    “噗!”的一声,秦牧失声大笑起来,回过身来捧着杨芷的脸蛋忍俊不禁说道:“娘子,你你”

    “夫君,怎么了?妾身哪里说错了吗?”杨芷一脸无辜地问道。

    “没错,没错,娘子快找人拿尺子去量量,看看那李紫萱的三围与玉儿是不是一样哈哈哈”

    **************************

    PS:越临近月底,那种紧迫感越强烈,怀着殷切的心情,再次向兄弟们求月票,兄弟再挺一挺,跟上去,别让这小小的希望破灭,拜托了!。

    (未完待续……)

第483章 女人的问题

    ******

    秦牧派人对李紫萱详查了一番,发现她竟是李时珍的后人,这让秦牧对她的兴趣更浓了。

    过两日,府中又派人请李紫萱进来替卞玉京作例行的孕检,秦牧特意抽了点时间,让杨芷把他叫到后院的花厅里来。

    这次她背着一个小药箱,头上扎着方巾,穿着有几分文士的味道,盈盈一拜道:“民女拜见秦王。”

    秦牧抬手未意道:“李姑娘不必多礼,请坐。”

    “民女不敢。”李紫萱一直不敢抬头正视秦牧,表情也稍稍显得有些紧张,“不知秦王喧民女过来有何吩咐。”

    杨芷上前拉住她的手,和善地说道:“紫萱不必拘谨,来,随我坐到这边来。”

    “不不不,在秦王与王后面前,民女岂敢托大,王后一番心意,已女感激不尽,只是万万不敢接受。”

    秦牧见她坚持,再客气下去她反而不自在,便说道:“本王听说你是写成《本草纲目》一书的李院判的后人,自幼传承家学,一身医术颇为不凡,难得,真难得啊。”

    “秦王谬赞了,民女只是略通医理,实在谈不上高明,民女惭愧。”

    “你不必自谦,本王这次请你过来,是因为时下各家妇人看病殊为不便,以至于许多人耽误了就医,本王有意封你为御医,主管太医院妇人科,你的职责除了看病之外,还有一点,本王打算自民间挑选一百适龄女童,由你传授她们医术,你意下如何?”

    李紫萱脸上先是露出大讶之色,接着连忙推辞道:“秦王错爱,民女实不敢当,民女年轻识浅。只怕难以担当这样的重任,还请秦王收回成命,民女惶恐。”

    秦牧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想看看她所说的话有几分真实性,“你惶恐什么?是不是家传绝学不能外传?”

    “秦王误会了,并非家学不得外传,民女祖上写成《本草纲目》后,何曾敝帚自珍,实在是民女所学浅薄,不足以担当如此重任。还请秦王另谋高士,民女”

    “若是能另谋高士,本王就不会麻烦你了,其实本王也不指望你能把一百女童个个都教成神医,不是有句话说师父带进门,修行在个人嘛,你只须把你的医术尽心教给她们,她们能学到多少,那就看她们自己的造化了。”

    “秦王。民女真的”

    “好了,你先忙着回绝,回去先考虑一下,当然了。少不得与你祖父商议一下,来日本王也会再找你祖父商议的。”

    送走李紫萱之后,杨芷才知道秦牧为何会留意李紫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夫君。你真要封她为御医吗?”

    “你夫君我倒是有这个意思,只是你也看到了,似乎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啊。”

    “夫君你就没个正形的时候,这样的话说出来,别人听了会怎么想嘛。”

    “呵呵,首先呢,此女医术确实不错,有她在,方便许多,我可不想以后你们万一有所不适,让别人来悬丝诊脉,那样若真能诊断病情,本王在这发一掌,也能隔空把多尔衮拍死了。”

    杨芷白了他一眼说道:“夫君,你要召李紫萱进太医院,大臣们或许不会说什么,可你要让她教一百名女童,只怕会有不少人反对呢。”

    “哦?娘子说说因何如此。”

    “这不是明摆着嘛,招李紫萱进太医院是个例,大臣们或许能容忍,如果让她教一百女童,这性质就不一样了。常言道,女子无才便是德。夫君,此事你还要三思而行呢。”

    秦牧半闭着眼想了想,说道:“嗯,多谢娘子提醒,为夫想问问,娘子自己反对为夫这么做吗?”

    杨芷蹲在他膝前,将头靠着他的腿,带着几分依恋说道:“夫唱妇随,不管夫君要做什么,妾身总是要坚定站在夫君后面的再说了,夫君做这件事,妾身觉得对我们妇道人家来说是好事。另外,这也算是积一些功德吧,天下战乱连年,很多女子无依无靠,与其让她们被卖入青楼为伎,倒不如教她们一技之长,让她们能自食其力生存下去。”

    杨芷的话,让秦牧又有了新的触动,是啊,几十年来战乱不休,死亡了几千万人口。同时也产生了无数的孤儿寡妇,虽然没有具体统计过,但这个群体的数量绝对是惊人的。

    在战争中,男人的伤亡率肯定高很多,女人的命运虽然也很凄惨,甚至遭受非人的蹂躏,但事实是,女人活下来的机率要比男人大不少;

    现在随便找一个县的户册来看,都能看出,女人的数量远远大于男人。

    在这时代,女人基本上是依附男人而生存的,现在,她们虽然活下来了,但活得怎么样,这是一个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据粗略估算,明末人口在一亿左右,从崇祯元年开始这二十年来的战争和灾荒,至少导致了四千万以上的人口死亡,而且这其中青壮男子占的比例最大。

    湖广和江南因为遭受的战乱和灾荒比较轻,加上北方大量难民涌入,劳动力还不算缺乏;

    但长江以北,现在很多地方都是赤地千里,人烟极为稀少,大秦一但统一了北方,立即就会面临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而且由于女多男少的现象非常严重,而女人作为依附男人生存的弱势群体,她们不但难以成为主要的劳动力,甚至还会成为整个社会的沉重包袱。

    如何把女人的能力释放出来,让她们从包袱变成促进社会发展的一股力量,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啊。

    那么,光是招一百女子习医,很显然无法解决这个艰巨而急迫的问题。

    秦牧一边轻抚着杨芷的脸颊,一边沉思着。

    以前他还想等傅青主、顾炎武等人推动的思想浪潮再延续一两年,等人们逐渐适应了新的思想,再下令禁止女人裹脚;

    但现在看来,等不得了,有不少小脚女人走路都需要人扶,能指望她们成为劳动力、能自食其力吗?

    但在朱程理学的束缚下,要把女人的作用释放出来,这毫无疑问,会遭到巨大的阻力,操作不好的话甚至可能动摇大秦的统治。

    “娘子,来,让为夫抱抱,为夫需要一些勇气。”

    杨芷虽然不明白他为什么突然这么说,但她能看出自家夫君不是在胡说,于是温顺地依进他怀里,用她女性的柔情,如水一般包容着他。

    “夫君,只要不操之过急,万事总能想出解决的办法的,妾身读书不多,但也知道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道理,望夫君治世如水,顺势而为,包容万物。”

    秦牧将她抱紧一些,心中微微有些感动,其实一直以来,杨芷对他的“纵容”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知冷知热,无所埋怨。

    秦牧感叹地说道:“其实娘子,才更符合“上善若水”的特性,我高,你便退去,决不淹没我的优点;我低,你便涌来,决不暴露我的缺陷;我动,你便随行,决不撇下我的孤单;我静,你便长守,决不打扰我的安宁;我热,你便沸腾,决不妨碍我的热情;我冷,你便凝固,决不漠视我的寒冷;娘子,这辈子能和你结成夫妻,是为夫的荣幸。”

    杨芷眼中涌上一股热雾来,螓首靠在他怀里轻轻厮磨着答道:“夫君,妾身可没你说的那么好。”

    “好的,你一直都是最好的。”秦牧搂着她温存了一会儿,才接着说道,“娘子,走,咱们去看看含烟,为夫有些事要跟她商量一下。”

    “既然是有事,那夫君就去吧,妾身先去看看卞妹妹,紫萱刚刚开了方子,妾身去看药熬好了没有。”

    ********************************

    PS:月票榜上,名次还在不断的坠落,又被捅菊花了,照这情形,用不了两天,俺就被踢下榜了。几个月来天天两更,俺也算是比较勤快的了,临近月底,月票之战如此激烈,兄弟们支撑一下,让我挺过去吧。

    求月票!

    急求月票!。

    (未完待续……)

第484章 工业革命之野望

    ******

    按历朝历代的惯例,年假要到元霄后才结束,这段时间大臣们不用上朝,除了重大的战报和政务,秦牧要处理的事务也少,相对清闲了许多。

    来到顾含烟的小楼,楼中一如往常的清静。

    一帘春风,轻拂墙上的书画,檀桌茵榻上琴棋自闲,房中淡香细细,纤尘不染。

    顾含烟穿着一袭绣淡紫色蝴蝶月牙色荷叶裙,如同一个水边采莲的江南女子,手上戴着赤金环珠九转玲珑镯,衫得她皓腕如霜似雪,那细长如玉的手指,正细细地摊开一幅山水轴卷。

    旁边站着董小宛和柳如是,俩人一个高挑绰约,一个成熟妩媚,正在一同观赏顾含烟打开的画卷。

    柳如是作为侍女,身份不同,一见秦牧进来,她连忙退到一边。顾含烟、董小婉惊醒回头,连忙敛衽作礼。

    秦牧摆摆手,往桌边东坡椅一坐问道:“你们在看什么?”

    顾含烟柔声答道:“董姐姐刚刚拿来一幅唐伯虎的《杏花茅屋图》,奴看着喜欢,秦王您看看,若是也喜欢,奴就照着绣出来送给秦王。”

    “呃杏花茅屋图?不是春宫图吗?”秦牧打趣了一句。

    “秦王!”顾含烟大羞,花靥如芍药染春烟,煞是动人。

    秦牧呵呵一笑,细看桌上打开的轴卷,只见画面山峰高耸,视野开阔。画面左侧山崖陡立,下方巨石盘踞,杂树浓密,当中是茫茫的江水。巨石林木间两位高士在小桥流水边上对立交谈。

    整幅画笔墨俊逸挺秀,婉转流畅,笔力稍弱,钩挑绵软。看不出一丝狂态。画面的留白处题有一首诗:

    绿水红桥夹杏花,

    数间茅屋是渔家。

    主人莫拒看花客,

    囊有青钱酒不赊。

    画面表达的高人雅士山林隐逸的主题正是中国文人山水艺术追求的境界,也是文人山水画的艺术精神所在。

    顾含烟深受吴门画派的影响,最喜欢这种境界的山水画。董小宛向往林泉隐闲的生活,同样喜欢这样的画意,刚才看着便沉迷其中,以至于秦牧进来都不知道。

    “虽然不是春宫画,本王也非常喜欢。”秦牧笑着指指桌边的椅子,示意顾含烟和董小宛坐下。

    其实说到春宫画。明朝中后期十分盛行,别说董小宛她们早就习以为常,就连顾含烟这样的大家闺秀,看过春宫画也不奇怪。

    象唐伯虎这样的名士,画春宫图的也大有人在。富贵之家的私室里,要是没有几幅春宫画那才是咄咄怪事。

    另一方面,在社会上,烟花业也是前所未有的发达,武宗朱厚照曾检阅过**女。嘉靖到崇桢年间,甚至有人举办各种“莲台仙会”之类的**女选美大会,品评名妓,订定“花榜”。分列次第:女状元、榜眼、探花……热闹的情况一点也不逊于后世的选美或选秀。

    象《金瓶梅》等**小说也大行其道,总之明朝中后期的色情业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繁盛。

    这一切与明代主流文化中倡导朱程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大相劲庭,或许这就是禁锢得越严厉。反弹就越大吧。

    从某个角度看来,这未尝不是朱程理学失去民众基础,是民众企图摆脱思想束缚的一种体现。

    “含烟。我记得你说过,你这画绣是跟你伯母学的,到令尊这一代,因家道中落,你有一个姑母还曾设帐授徒,将家传秘绣技艺传于外姓对吗?”

    “是的,秦王为何突然问起这个?”

    秦牧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若有所思地说道:“如今这天下,因为长期战乱,导致男女严重失衡,很多女子无依无靠,若听任不理,她们中很多人只能被迫流落烟花之地,总之生活会极其困难”

    秦牧的话,一下触动了顾含烟的心事,她父亲在抗清时牺牲了,剩下她和母亲及年幼的弟弟,若不能及时找个婆家,她迫于生活,何尝不可能落到烟花之地呢?

    秦牧接着说道:“而且由于孤儿寡妇的数量惊人,如果不能善加安置,不但她们的下场会很凄凉,甚至会成为国家沉重的负担。本王打算从多个方面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从纺织、刺绣上着手。”

    秦牧把事情说得这么重大,反而让顾含烟吓着了,她迟疑地说道:“秦王,您是想让奴教大家刺绣吗?可是奴能教得了多少呢?再说这画绣与其它绣工有些差别,需要长期学习,且有一定的天份才能绣出精品来,教这个恐怕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呢。”

    柳如是这时斟上茶来,秦牧接过细呷了一口,有关刺绣方面,顾含烟的话未尝没有道理,画绣这样的高精艺术品,还真不是什么人都能学好的。

    他揉了揉额头说道:“这个嘛,民众的鉴赏水平有高有低,也不需要人人都能绣得象含烟你这样精湛,你想想,你绣出的精品,拿去给一般的百姓看,他们大概也觉得有其他人的绣工没有多大差别,所以啊,只要能把图形准确的绣出来就行了;

    还有西洋人嘛,也不太了解我中华文化,这绣品也不需要太复杂,一些花鸟图案其实很多女子都能绣的,本王需要的是有一个人来带动这个产业,就象行军打仗一样,需要有一个旗手来撑旗作为引导,含烟,你最适合做为个行业的撑旗之人。”

    “我我要做这撑旗之人?”顾含烟那螓首不自觉地缩了缩,她生性温柔恬顺,让她去抛头露面这本身已经是很难为情的事了,还让她来撑起一个行业的旗帜,她心里不免有些惶恐。

    秦牧笑了笑,将来搂过来安慰道:“含烟,你行的,还有,你别忘了,你的背后就是我,有本王替你撑腰,你怕什么呢?”

    顾含烟红着脸说道:“可是可是奴除了刺绣,别的什么也不懂,让我教教那些女子画绣或许还行,可是要奴去撑什么旗,奴怕会坏了秦王的大事。”

    “哈哈哈含烟不用怕,需要你做什么,本王自然会替你谋划好,你只须照我说的去做就行了。至于撑旗嘛,其实也就是让你把你的影响力发挥出来,嗯,在武昌之时,王后就在不知不觉带动了很多人嘛。

    这样吧,含烟你先把你以前的画绣都收集起来,包括你伯母她们的一起,本王先让韩赞周在金陵以及江南办一个巡展,嗯,再请顾炎武、傅青主他们做几首诗夸一夸,把影响力提升起来再说。”

    顾含烟是个十足的温柔小女人,秦牧说怎么样,她就怎么样了。

    嗯,首先要收缴的,就是李香君年三十那天投壶赢去的那图《青绿山水图》,这下秦牧可算找到名正言顺的理由了。

    随后,秦牧又想到了后世的十字绣,似乎那个非常简单,后世的女人没有几个学过绣花,那些厂商先配好了图样和线色,随便找个人就能绣出来;

    这个时代的女子可不一样,基本上人人从小就开始学绣花的,那么在这些时代,办一些大型的刺绣厂,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事。

    当然,秦牧要办的绝不仅仅是大形的刺绣厂,还有纺纱厂、织布厂,甚至是制衣厂、鞋帽厂等等,象制衣厂,一些新鲜的样式,完全可以找一些秦淮名伎来走秀嘛,宣传一下,一定热销。实在不行,让杨芷她们先穿,引领潮流

    这些产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适合女人去做,遇到的社会阻力应该也相对小得多。

    或许,通过这些产业,说不定能推动一场工业革命呢。

    似乎发生英国的工业革命,最先就是从纺织业开始的

    顾含烟还有董小宛、柳如是,被秦牧勾勒出来的宏伟蓝图惊得小嘴半张,都忘了合上,秦牧分别在二女香唇上亲了一口,随后哈哈一笑起身离开。

    事情既然要筹划,就不能闭车造车,有必要招集司马安、许英杰等人商议一番。

    ************************

    PS:本来昨天已大好,结果今天发烧又有加重的倾向,昏昏沉沉睡了一会儿,起来一看,快九点了,更新晚了,抱歉。

    对于我来说,能冲上一次月票榜不容易,非常珍惜这份成绩,月底月票之战如此激烈,俺真不敢懈怠,虽然有所不适,更新照常奉上,希望兄弟们多多支持,今天没力气,真的只能弱弱喊一声求月票了。

    (未完待续……)

第485章 必须坚持的(求推荐票)

    ******

    秦牧第一次召集大臣商议,只是小范围的,事情还是一个构想,不可能立即交到朝堂上去作大范围的讨论,那样人多口杂,只会坏事。

    这次秦牧召搜集了司马安、杨慎、许英杰、诸葛敏四人,另外让韩赞周来旁听。

    几人一坐下来,秦牧就直接了当地提出一个问题:“两千来,严重的土地兼并一直是各朝各代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泱泱华夏,一直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个怪圈里轮回;

    秦汉隋唐宋元明的建立,在统一的社会构架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每一次改朝换代,无不是血淋淋的,人口锐减,科技民生、道德伦理等等,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而且不管每个朝代如何努力,最多三几百年,都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今日本王想请问诸位大臣,我大秦如何才能避免各朝的命运?”

    秦牧问完,端起景德青花杯来细细呷茶。

    司马安几人面面相觑,所谓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实天下人早就认同为这个理论。嘴上喊着万岁,可是有谁相信有哪朝真能万世传承呢?

    两千年来,只要是读书人,恐怕都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有谁想出解决之道了呢?

    没有,再英明的君主,再睿智的臣子,最多也只想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治标之策,谁也没有治本之道。

    所以朝代还在不断地更替轮换着

    司马安轻咳了两声,开口道“秦王”

    秦牧摆摆手,打断他道:“司马先生,其实本王知道你们没有解决之道,本王倒是有一个解决土地兼并的办法,而且是治本之道。”

    在坐的几人大不以为然,司马安甚至偷偷撇了撇嘴,心道。该不会又是始皇帝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