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扬天下-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摇Nㄓ腥绱耍噬夏涎膊庞锌赡艹尚小!

    “”

    第二天的朝会上,隆武依曾皇后之计,命内臣捧出一盘,覆以黄帕,置于御前。

    然后他对殿中大臣说道:“朕本无利天下之心,为勋辅诸臣拥戴在位。朕布袍蔬食,晓夜焦劳,有何人君之乐?

    只是上为祖宗,下为百姓,汲汲皇皇,惟恐负诸臣拥戴之初心。今观诸臣大非初意,前些时日关上主事搜得关中出关迎降书二百余封,今俱在此。

    朕不欲知其姓名,命锦衣卫检明封数,捧至午门前对众焚之。班中诸臣宜亦有之,朕俱不问。有之者当从此改心易虑;其本无者,益宜矢志竭力,毋贰初衷。特谕。”

    隆武本是想借此举安抚好私通满清的郑家,然后再找借口“南巡”广东。不曾想太迟了,郑芝龙率领着郑家舰队匆匆返回到了福州。

    郑芝龙现在与秦牧撕破了脸,正需要扯隆武这张虎皮充大旗,哪里还肯放他离开福州?

    ****

    PS:感谢每一位打赏以及投来月票的朋友,心中莫名的感动,写书好几年,一天之内很少有超过十人打赏的,今天总算看到了,各位兄弟每一点支持,都值得我铭记。谢谢你们。顿首再拜!。

    (未完待续……)

第388章 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

    现在的秦国,内部正在总结明朝的得失,以为前车之鉴。并对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问题加以改良,包括重新调整中枢部门的构架,再有就是准备科举,以及铨选官员治理江浙。

    而外部,北面在军事上主要采取守势,以便历经几个月大战的军队得到休整;

    而南面,侧摆出一副兵临城下之势,然后让路振飞、田一亩、吕大器分别招抚南方各省。

    在这方面,进展最大的是田一亩,成功招抚了韶州、连州、南雄、乐昌、仁化等五六个庇邻赣南的州县。

    其中最关键的是韶州府,它是赣南出入广东的门户。

    拿下了韶州,就意味着掌握了广东西北面的门户之地。赣南的秦军随时可以经韶关杀入广东。

    金陵城里,徐永顺和徐文爵分别得秦牧授了从六品承务郎,柳昌祚、汤国祚、方一元、焦梦龙等人则分别授以正七品承事郎、从七品从仕郎,正八品迪功郎等散官爵位。

    这虽然没法与过去他们的公侯相比,但这已经足以让徐永顺等人的心落到实处了,不管如何,这代表着秦牧正式接纳了他们,官阶低点不要紧,入流了就行,以后可以慢慢升嘛。

    得到授官之后,他们二话没说,一起凑出了百万巨资买下了龙门船厂的地皮。

    说实话,两里长,一里宽,又处在京城定淮门外,这么一大片土地,还有现成的作塘,加上朝廷提供一部分造船工匠。一起只算一百万两。这笔买卖他们并不亏多少。

    徐永顺等人干劲很足,立即招募了工匠劳力,在龙门船厂旧址上展开了热火朝天的重建。

    这时路振飞派兵护送太后也到了金陵,秦牧让礼部尚书堵胤锡携徐文等前明权贵,隆而重之迎出二十里,弄得金陵城里又是议论纷纷。

    太后入城后被“荣养”城西一处豪宅里,随后她传出一道“懿旨”,痛斥隆武不顾弘光被俘,国家沦亡敌手,竟然还和鞑虏狼狈为奸。并再次阐明隆武身为罪藩,没有资格继承大统的事实。

    这道“懿旨”还没送往福建,就已经在金陵引发了轩然大波,她是明朝最后一个得到广泛认同的皇帝的亲母,名正言顺的太后。她的话还是有很强的政治意义的。

    有她这面大旗在,再加上徐文爵这些前明权贵一齐声援。对打击隆武的合法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对招抚西南各省也能起到不小的助力。

    ***

    这阵子里里外外的事情都还算顺利。秦牧心情也颇为轻松。

    早朝之后,回到西园,在李香君妆楼上小憩。

    小楼里左经右史,茵榻罗幔,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芳香。

    李香君戴着白玉夕颜花链子,玉钗碧翠步无尘;楚腰如柳不胜春。娇滴滴。嫩娟娟,交领罗衣里露出一抹水润的肌肤,白腻如雪。

    为秦牧沏好茶后,她嫣然问道:“秦王。可要听奴奴弹一曲琵琶曲?”

    “不了,本王今天高兴,来,过来。”

    宁静的小楼,流动着淡淡的芳香,窗外午云抹远山,一晌秋光不胜闲。深深的园林内,偶尔传来侍女们隐隐约约笑声,让四周显得更加宁静。

    秦牧眼中透出一种侵略的光芒,李香君一碰上他这样的目光,心儿不禁为之一颤,乖乖依言走了过去。

    她态若行云,轻似能飞之燕,姿同玉立,娇如解语之花。眉非怨而微颦,腰非瘦而本细。未放寒梅不漏枝头春色;含香豆蔻半舒叶底奇芳。

    秦牧将她轻盈不自持的妖躯搂入怀中,轻怜蜜爱道:“香儿,本王两天没来,你想我没有?”

    “秦王,这是白天呢”

    李香君的声音细若蚊呓,在他的抚弄下,白腻如脂的肌肤很快浮上了一层淡淡的桃晕。

    那娇小如香扇坠儿般的身体在他怀里轻轻扭动,欲拒还迎,美态万千,说出来的声音柔中带媚,进一步激发了秦牧侵略之意。

    她身上的银线绣梅花桃红宫装很快被秦牧退下,露出里面的银紫色凤尾图小衣。“秦王”一声轻唤,让人荡气回肠,玉臂攀上秦牧的脖子,送上小巧的嘴儿供人品尝。

    一晌轻云飘过,遮住了窗外的阳光,小楼内光线为之一暗,却无法掩饰住一榻的春光。李香君嘴里发着嘤嘤的醉喃,罗衣解处,秋水为神白玉肤,散发着醉人的酥香。

    这个午后小楼内,注定透着无比香艳,美人在怀,一团莹软酿琼缪,温比玉,腻如膏,让秦牧想起一首词来:

    浅酒人前共,软玉灯边拥,回眸入抱总合情。痛痛痛,轻把郎推,渐闻声颤,微惊红涌。

    试与更番纵,全没些儿缝,这回风味成颠狂。动动动,臂儿相兜,唇儿相凑,舌儿相弄

    ***

    下午秦牧回到御书房,不一会儿,黄连山匆匆而来。

    他长施一礼后说道:“秦王,刚刚接到消息,云南有变。”

    秦牧眉轻轻一挑,问道:“说吧,出了什么事?”

    “启奏秦王,两月前孙可望被李定国、艾能奇击败,退往川南,世镇云南的黔国公沐天波同巡抚吴兆元、巡按吴文瀛会商征调当地驻军和土司军队,以防止孙可望入滇;武定土司吾必奎趁机发动叛乱,声言:‘已无朱皇帝,何有沐国公’叛军先后攻下大姚、定远、姚安,全滇震动”

    “等等!”秦牧打断黄连山,走到墙边的地图前查看,武定的位于昆明北面,距离一百多里而已,这等于说是祸起萧墙啊,“接着说。”

    “是,秦王。沐天波同巡抚吴兆元,急忙下令调集石屏土司龙在田、嶍峨土司王扬祖、蒙自土司沙定洲、宁州土司禄永命、景东土司刁勋等部,于九月初一举击败叛军,吾必奎及其党羽都被活捉。

    然而武定土司之乱刚刚平息,前来加参平乱的蒙自土司沙定洲又起异心。沙定洲此人原是王弄土司沙源的儿子,阿迷州土司普名声死后,其妻万氏改嫁沙定洲,两土司合而为一,势力大增;

    夫妇俩在吾必奎叛乱平息后,仍滞留于省会昆明;沐天波因定洲之父沙源一贯表现忠贞,不疑有他,在黔国公府内多次设宴招待。

    沙定洲夫妇以万氏的妹夫临安府生员汤嘉宾为谋主,利用沐府同云南巡抚和三司官之间的矛盾、各土司的向背不一,昆明兵力薄弱之机,于九月十一日突然发动兵变;

    沙定洲亲自率领士卒攻入黔国公府,同时分派部众占领省城各门。由于变生肘腑,沐天波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在几名心腹卫士保护下,带着官印、世袭铁券等物逃往西宁;途中由龙在田、禄永命保护来到楚雄;

    楚雄由金沧兵备道杨畏知镇守,有杨畏知接受,沐天波才暂时安顿下来。其母亲陈氏和妻子焦氏未能随行,仓卒中逃入府中尼庵自尽。”

    秦牧派吕大器坐镇衡阳,用意是招降云南、广西、贵州三省。

    现在广西和贵州都还没有招降成功,云南却先乱起来了,秦牧不禁有些鞭长莫及之感。

    但传念一想,沙定洲叛乱,或许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他脑子飞转,无意识地转动笔管问道:“有进一步的消息吗?现在云南的情况如何了?”

    “回秦王,沙定洲占领昆明以后,自称‘总府’,企图取代沐天波的地位。其妻万氏称主母。并舆出入,遍谒缙绅。滇中豪绅投为谋划者甚众。沙定洲派兵追拿沐天波,在楚雄被杨畏知击败。

    他在西进失利之后,发兵收取云南各地,在短短时日里除了杨畏知、沐天波控制下的楚雄以西地区外,都归附了沙定洲;

    沐氏世镇云南,府藏盈积。宝石赤金装以箧,箧皆百斤,每库存放五十箧,共有二百五十余库,他珍宝不可胜计。沙定洲占领沐府好,将这些财宝全部运回本峒,累月不绝。

    沙定洲此人颇有野心,虽然发了一大笔横财,但并不满足于此,他处心积虑争取明廷任命的云南官员和在籍的汉族官绅;

    不仅下令凡是愿意接受自己指挥的各府县汉族流官一律留任,而且胁迫云南巡抚吴兆元、在籍大学士禄丰人王锡衮给隆武朝廷上疏,谎称:天波反,定洲讨平之,宜以代镇云南。”

    “上疏?”

    “是的,秦王,此书被夜不收劫了下来。”

    秦牧眉头一展,觉得其中有些文章可做,他立即对门外的门小太监喊道:“快去,传内阁辅臣和六部大臣前来议事。”

    “喏!”

    **************

    PS:美人如玉,江山如画,雄心不减。

    可惜月票榜上离分类前十反而越来越远了,昨天离第十名还只差四票,今天起来一看,差了十九票,各位兄弟,千万别放弃,俺正在日夜加紧码字,以便以加更回报。

    继续求月票!望兄弟们给力支持,一起追上去!。

    (未完待续……)

第389章 出兵云贵

    ***

    云南在整个明朝统治时期,管理体制和内地各省有很大的区别。

    明廷除了在云南设立了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司,后来又设立了巡抚以外,由于这一地区土司众多,自洪武年间起就遣黔国公沐英世代镇守云南。

    黔国公沐氏家族不仅掌握了很大的兵权,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换句话也就是说,云南在明代处于世袭勋臣和地方流官的双重管辖之下,这样一来,两者之间出现纠葛是在所难免的。

    这次沙定洲能迅速占领昆明,沐天波和云南巡抚吴兆元之间的矛盾,起到了很大的负面作用。

    沙定洲突然叛乱,并迅速攻占了云南大部分地区,打乱了西南的格局,对于秦国来说,也许这是一次可以利用的机会。

    内阁辅臣和六部大员及刘猛等军中大将到来之后,秦牧让黄连山把云南的突变向大臣们通报了一遍,然后说道:“各位大臣,如今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我大秦要不要迅速出兵西南,各位大臣都说说吧。”

    崔锋抢先说道:“秦王,此仍夺取西南的天赐良机,一但沐天波与沙定洲分出胜负,再取云南就会困难重重,现在出兵,可利用两者之间的矛盾,迅速抢占云南。”

    兵部尚书何亮随后说道:“从湖湘前往云南,大军唯有一条道可走,由湘西沅州经贵州思州府、贵阳府、安顺州、普安州、进入云南的曲靖府。再到昆明。

    因此,要取云南就得先取贵州,而至今贵州按察使张耀、布政使曾益、都指挥使陈瑞征等仍奉隆武旗号,不愿归附我大秦,若是仓促出兵,难免一战;

    就算我军能顺利打下贵阳,也得先捋顺贵州,否则一直盘踞在四川泸州招兵买马的刘文秀,难保不会趁机南下争夺贵州。

    贵州道路难行,派的兵力多了。后勤补给困难。派的兵力少了,一面要应付泸州的刘文秀,一面要分兵入云南,可谓是困难重重。”

    崔峰立即反驳道:“何尚书有些危言耸听了吧。我军士卒半数为湖广人。其中很多来自湘西山区。翻山越岭如履平地,贵州那点虾兵蟹将,不堪一击。用不着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照我说,尽管打过去就是了,后勤补给跟不上可以就粮于敌,宋大人他们以前行军打仗又何曾带过粮草?”

    崔峰所说的宋大人指的是宋献策,宋献策也不以为意,接口道:“目前贵州的兵力主要是布防于东面的思州(岑巩县)和北面的播州宣慰司(遵义)。

    东面是为了防备我军,北面是为了防备刘文秀。贵州兵力本就薄弱,除去两处布以重兵外,内部兵力极为稀少,我军一但能迅速突破东面的思州,贵阳必定不能持久。

    贵阳若破,再招降播州守军应该不是难事,到那种田地,臣不相信有几个人还愿意为朱明赴死。秦王,臣记得何腾蛟是贵州黎平府人,到时可派何腾蛟回乡招降,定会事半功倍。”

    乍一看来,宋献策的话是不错,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何腾蛟此人一直没有得到秦牧的重用,原因是秦牧对他的忠诚度持怀疑态度,到目前为止,也只授以一个岳州同知的职务,属于知州的副职。

    建极殿大学士诸葛敏对此知之甚深,立即就出来反对道:“秦王,朱聿键还是唐王时封藩在南阳,时何腾蛟曾任南阳知县,与朱聿健相交甚得;

    朱聿健在福建称帝,何腾蛟初时曾对人言:‘新上为南阳故人,鱼水之合,吾辈皆有缘也。’后秦王明确反对拥立朱聿健,何腾蛟才不再提此事。由此看来,用何腾蛟抚贵州只怕不妥。”

    吏部尚书杨廷麟立即出来说道:“启奏秦王,唐太宗曾有言:为人君者,驱驾英才,推心待士。武德年间,唐太宗当时尚为秦王,收降刘武周大将尉迟敬德不久,敬德手下两员将领叛逃,有人猜测敬德必叛,不经请示,囚于军中,力劝秦王赶快杀掉;

    王非但不杀,反把敬德放出,并且召入卧室,温语相慰,使之宽心,临别还赠送金宝。敬德被秦王赤诚相待所感动,发誓以身图报,后果为唐立下赫赫战功。

    春秋之时,楚庄王赐宴群臣,酒兴正浓,灯烛突为风所灭。有人趁机拉扯庄王美姬衣裳,美姬顺势拽断了那人的帽带,并告诉庄王:把灯点起来就能查到那个非礼之人。

    庄王不赞成为这点事让那个醉酒失礼之人受辱,命令大家说,今天与我一起饮酒,不拽掉帽带就表示没有尽兴。于是,群臣都拉断了帽带,燃烛后喝得尽兴而去。

    过三年,晋楚交兵。楚军有位臣子总是冲锋在前,奋勇作战五个回合,带头击退了敌人,取得胜利。庄王惊讶地问他,我德行浅薄,又不曾特别优待你,你为何毫不犹豫地为我出生入死?那人回答说,我就是那晚酒醉失礼被拽掉帽带之人。

    今我王胸怀天下,有平定四海之志,自应海纳百川,用人不疑,使谋臣忠于内,将帅战于外,尽心竭力,报效朝廷。我王既用何腾蛟为岳州同知,便不应存疑屏弃,如今看来,何腾蛟确为招抚贵州最佳人选,我王便应加爵抚慰,令其忠心不二,为我王尽心效力。”

    杨廷麟入朝以来,很少有这样引经据典的长篇大论,但今天他滔滔不绝,明知秦牧不愿用何腾蛟,还直言相谏,秦牧听了颇为感动,当即说道:“杨尚书所言极是,便晋何腾蛟为詹事府大学士、贵州招讨使,负责招抚贵州官民。”

    “吾王圣明。”杨廷麟长身一揖,躬身退下。

    大臣们听了,相顾一眼,也不再反对。

    顾君恩接着出来说道:“秦王,沐天波如今除了金沧兵备道杨畏知外,全赖石屏土司龙在田、宁州土司禄永命等支撑。

    龙在田此人曾率本部精锐,从征义军。崇祯十一年,张献忠受抚于湖北谷城期间,与从云南调来的龙在田就建立过相当密切的关系。张献忠曾拜龙在田为义父,并且从龙在田那里得到了不少马匹、交枪。

    包括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在内的大西军将领,与龙在田也是老相识,交情甚厚。

    如今云南有变,而孙可望又盘踞在川南,难保龙在田不会联络孙可望入滇,对沙定洲南北夹击。真到哪时,恐怕云南会落入孙可望之手,此不得不防啊。”

    顾君恩突然抛出这样的秘辛,实在是让人始料未及。

    这样往事,就是夜不收也很难探到,好在当初李自成部和张献忠部关系密切,顾君恩才有机会得知这样的秘辛。

    本来在坐的大臣中,还有些反对立即出兵贵州云南。经顾君恩这么一说,大家愈发感觉事态紧急,拖沓不得了。

    司马安匆匆说道:“秦王,仓促之间,调派大军只怕来不及,兵力太少,凭我军之力又难以掌控全部。臣以为,可派人游说沙定洲,他既然派人前往福建请封,说明他自知力薄,想骗得隆武册封以正名,才能使人心服。

    咱们派人游说他,若是他愿意接受册封,咱们不妨先借他之力平定云南,待将来再作区处。”

    “如此甚好。”秦牧对司马安颔了颔首,然后向门边的黄连山吩咐道:“黄连山,此事便交由你夜不收去做,快去。”

    “喏。”

    秦牧接着对崔峰说道:“本王便授你征南大将军印,即日挑选一万精锐,合同衡州马六两三千人马,征讨云贵。”

    “臣,领旨。”

    秦牧接着对户部尚书刘伯全说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刘尚书,户部要尽快筹措大军粮草,最好从湖广就近调集,先行输送往沅州。”

    “臣,遵旨。”

    ********************

    PS:写得很累,就不说什么了,求支持。

    (未完待续……)

第390章 顾含烟

    ***

    秦元年十一月初一,是日大吉。

    天刚过四更,足有上万的士子便打着灯笼,提着文盒,从金陵城的各个角落赶往秦淮河畔的江南贡院,参加大秦第一届科举考试,街上车水马龙,人声喧闹。

    沿街的酒楼、茶肆、商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也纷纷在半夜打开大门,点上红灯笼,把满城照得亮如白昼,就连那个青楼姑娘,也盛装打扮起来,为心仪的士子鼓瑟而歌,好不热闹。

    这次恩科的主考官人选,出乎了所有人意料之外,他的名字叫傅山,字青主。

    几天前,“哭国书难著,依亲命苟逃”的傅青主穿着一身道袍,自号“石道人”。奉着老母悄然进了金陵城,时人尚未识其面,就被秦牧遣韩赞周请进了王府。

    促膝交谈一整夜之后,秦牧毅然决定,以傅青主为翰林大学士,出任大秦首届科举考试的主考官,而傅山也欣然接受了。

    这一点事前大家都没有想到,就连秦牧自己也没想到。是傅山渊博的学识折服了他,使他临时做出这个决定的。

    以傅山的性格,愿意出任主考官,同样是被秦牧的胸襟气度折服所致。秦牧的学识没有他们精细深厚,但在见识眼光上,却让傅山自叹不如。

    加上他虚怀若谷的胸襟,被傅山视为难得一见的明主,是以甘愿折腰投效。

    主考官的人选一公布,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一片哗然。之前,无数人猜测过主考官的人选。

    大家认为最有可能是吏部尚书杨廷麟,杨廷麟刚直不阿。与黄道周、倪鸿宝并以文章节义名天下,称为“三翰林”。他出任主考大家都信服。

    其次就是礼部尚书堵胤锡和艾南英、罗万藻这几个人,大家也觉得他们有足够的资格出任主考。

    甚至有人猜测三十四岁的翰林学士顾炎武,也有可能成为主考官的人选,他年纪虽然轻些,但学识渊博,在八股论坛上每每语出惊。令人折服。

    士子们针对这些热门人选的性格、喜好作了反复的忖度,以便在答卷时能迎合主考官的喜好。

    这几人的家中,每天收到的谒贴不计其数。门前等候谒见的人排成了长龙。

    其中杨廷麟与顾炎武俩人不胜其扰,干脆连家也不回,索性卷上铺盖,搬到衙门住去了。

    谁曾想到。临近考期时才突然冒出个傅山来。让所有人先前的忖测都落了空。

    只是傅山傅青主声誉极隆,哲学、医学、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无所不精,且气节尢高。

    别说一般的士子,就是顾炎武这样的人,对傅青主也是极为佩服,秦牧用他为主考,大家都说不出什么来。

    开科是一喜,对于秦牧来说。还有一喜,那就是纳妃。

    不过纳妃之事他刻意低调。没有大肆宣扬,只是赐了大臣一些礼物。

    这次所谓的纳妃,真正册封为妃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小丫头云巧儿。

    巧儿好歹也十三岁了,按虚岁的话十四了,就这样不明不白在住在王府里,户部郎中云端脸上总是不好看。

    想到这些,秦牧干脆趁此机会一起册封她为湘妃。

    其他两人,一个是卞郎中卞狄的千金卞玉京;

    一个松江府人,姓顾,闺名含烟,二八芳龄。

    顾家是书香门第,祖上曾在明嘉靖年间做过官,清军下江南时,她的父亲顾元组织当地百姓抗清,兵败壮烈牺牲。顾含烟与母亲及六岁的弟弟,躲在山中一个小尼庵里,逃过一劫。

    韩赞周这次精挑细选来了十个秀女,顾含烟被秦牧一眼挑中,留了下来,其余九人赐以金银之后,仍送回原籍。

    二人与李香君她们一样,暂时只封了“美人”。

    临水的小楼上,粉红色的罗幔透着喜庆的格调,壁上有唐寅的山水画,檀木妆台上的景德瓷瓶里伸出两支白玉祥云如意。罗床锦被都是新的,散发淡淡的花香味儿。

    刚刚进府的顾含烟坐在妆台前,一袭玫瑰红水绸洒金五彩凤凰宫装,头梳同心髻,赤金衔红宝石步摇。

    她有着一张小巧的瓜子脸,两道秀眉如纤纤弯月,一双明眸含着淡烟薄露,檀口细小如樱桃,轻启之间,贝齿洁白如玉,本有些忧郁的气质,却因双腮浅浅的梨涡而明丽动人。

    纤细如春葱白儿的十指,肌骨莹润,体态绰约多姿,十六女儿腰,恰似隔户杨柳弱袅袅。身上满带着江南女子特有的清秀婉约。

    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善良、洁净、而娴雅。那种美有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也正是秦牧一眼相中她的原因。

    门边侍立着两个侍女,她独坐妆台前,神态有些忐忑,象只受惊的小白兔。

    她也曾憧憬过自己的婚姻,幻想过风度翩翩的新郎骑马而来,将她接上花轿。憧憬过夫唱妇随,夫妻恩爱,相夫教子的生活。

    但如何也没想到,竟被选入宫中,成了一个侍嫔。

    提到皇宫,她的第一念头是冷。宫里的女人千千万万,大多数只能在凄冷中苦度一生。甚至稍为不慎,就要命丧黄泉。

    总之,皇宫的给她的感觉就是冷。

    只是刚刚被抬进来时,并没有看到想象中的无数莺莺燕燕,更没有那种森冷的感觉,整个园子很宁静。

    顾含烟正忐忑地想着心事儿,突然门边的两个侍女一齐蹲身一福,“秦王圣安万福。”

    顾含烟心儿一颤,连忙起身,但见一个二十来岁的男子,穿着一身黑色交领儒衫,身材修长挺直,相貌俊朗,乍看上去,就象一个进京赶考的士子。

    她不敢多看,匆匆敛衽下拜:“拜见秦王。”

    “你确定我是秦王?”秦牧哈哈一笑,让侍女取来一件火狐轻裘衣。

    顾含烟不敢起身,也不知如何作答,显得十分窘迫。

    秦牧将火狐轻裘衣往她身上一披,拢紧,然后牵起她的手往外走。

    “秦秦王”

    “害羞就别说话,跟着我来就是。”

    顾含烟不敢挣扎,任由秦牧牵着手下楼,走过回廊,绕过池塘,沿着花间小径一直走,等来到后院的小门时,顾含烟才感觉不对。

    这是要出府吗?她心中越发不安起来,按理说,她刚刚进府,就算不象普通人家那样,行拜堂之礼,然后送入洞房,但这才刚进府,就把她从后门领出去,难道她不敢往下想,脚儿软得几乎走不动。

    秦牧感觉到她小手微微有些颤抖,回过头来笑着安慰道:“别怕,不会把你卖了的,就算本王要卖,也得有人敢买才行啊,哈哈”

    “那”

    “那什么?”秦牧回过身来,帮她把裘衣扣好,第一次与男人如此亲密的她,手心里竟全是汗。

    秦牧有些好笑,柔声说道,“别怕,就当是跟着夫君一起上街,天塌下来,有夫君顶着,看,我带了不少钱,等下你看上什么,尽管说,为夫全都给你买下。”

    秦牧说着掏出一扎纸钞,一脸豪气的晃了晃。

    顾含烟细若樱桃的小嘴儿微微开启,心中的讶异已盖过恐惧。

    她垂下螓首小声地说道:“秦王,奴什么也也不想买。”

    “那可不行,今天咱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钱花光,哈哈”

    秦牧笑着牵她的手出了小门,门外一顶四人在大轿等在门边,牛万山、李式等人都换上了便装,守在轿子四周。

    “放松点,又不是上战场,让他们都离远点,跟这么紧生怕别人不知道本王的身份是吗?”秦牧对牛万山等人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很不满意,说完拉着顾美人的手上轿而去。

    ****************

    PS:这几天天气好热,坐在电脑前时间长了,感觉眉心阵阵疼痛。嗯,提醒各位兄弟注意防暑降温,保重龙体。

    还是要求求月票,名次被拉得越来越远,情况不妙啊!各位兄弟手上有月票的,还请支持一下,顿首再拜!。

    (未完待续……)

第391章 雪域倾城

    ***

    秦牧带着顾含烟出门不久,天空就飘飘洒洒落下了小雪花来。

    这是今年的第一场雪,东面的钟山,南面的雨花台,西面的石头山,北面的幕席山,全都笼罩在迷离的雪花中,只留下隐隐约约的剪影。

    街上却并不因为下雪而变得冷清,相反,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赏雪,雨花台、莫愁湖、玄武湖、栖霞山,这些都是人们理想的赏雪之地。

    街上宝马香车,人流如织,尤其今天还是大秦开科取士的日子,士子们入场考试去了,但贡院附近,成千上万的家人从仆,却在外头翘首以待。

    各种小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