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琪花玉树-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没出两个呼吸,斜对面的角门和更远些的门里就有人探头出来。

    止儿挣扎着要往那边走,唬得贺嬷嬷只能放手。

    厚实高大的门里很快也传来动静,门房拉开了门,见是贺嬷嬷,忙赔上笑脸。

    止儿上前行了一礼,脆生生的道:“劳烦你进去通禀一声,三奶奶到了。”

    门房倒是知道这事,他睃了眼僵着脸的贺嬷嬷,又瞧了长得几乎都要望不到边的车队一眼。

    心里暗自咂舌。

    乖乖,三爷这是娶了个金娃娃回来吧。

    门房在心里快速的斟酌了下,四太太自然是得罪不起的,但这位油水丰厚的,他也同样不愿开罪。

    他歉疚的看了眼贺嬷嬷,又跟止儿笑着应是,扭了头他就大声的吩咐,让人去里面通传,又道:“三奶奶这箱笼有些多,可要我去帮着叫些人来?”

    止儿笑弯了眼,又施了礼道:“劳烦你了。”

    说话间,一抬手就是一个荷包。

    门房一接过,就觉得胳膊往下一坠。

    门房一挑眉。

    好家伙。

    还是个出手敞亮大方的金娃娃。

    得了好处,门房招呼得自然殷勤。

    他一迭声的招呼留在里面的人,赶紧开了边上的角门,又笑着道:“三奶奶的车驾从这边过去,走不远就是二门了。”

    止儿道了声谢,转身回了林琪的车边,随着骡车一块进了二门。

    潘府内宅的一处幽静的小院里,刘月娇听了小丫鬟的传话,沉吟片刻。

    她叫来大丫鬟欢儿,命她去车行传讯,立刻备好车马,再准备些人手。

    又让另一大丫鬟悦儿去专给鱼肉之物的生鲜店,让掌柜的派人去严家,借着送吃食的机会把人夹带出来。

    两丫鬟脚步匆匆的从角门溜了出去。

    没过多久,欢儿气喘吁吁的回来,“姑娘,钱掌柜说,店里的伙计都派出去了,傍晚时才能回来。”

    刘月娇正在对着一片模糊的铜镜描绘眉眼,说不好待会儿还要与三皇子会面,闻言,她只侧了下目:“那么多人,都出去了?”

    欢儿点头,道:“听说是韩三奶奶回府,箱笼太多,便雇了咱们车行,钱掌柜有心招揽以后的活计,便把人都派过去了。”

    “三奶奶,可是诚意伯府韩家的?”

    刘月娇一下丢开炭笔,霍然起身,描画精致的眉眼有些扭曲。

    看到欢儿点头,她皱起眉头,白皙如果肉的手指用力的捏着。

    “钱掌柜是怎么做事的,这么大的事也不派人说一声!”

    欢儿偷眼看她,心说不过是个雇佣人力,赚几十贯钱的小活,哪里还用通报。

    刘月娇踱了两下步子,冷声道:“你让钱掌柜赶紧派人去韩家,让咱们的人多留心,看看车上的物件里,有没有无光自亮的东西。”

    欢儿嗫嗫应声,急忙往外奔。

    心里却在嘀咕,谁家的箱笼不是绑得严实的,要说能看,也就是搬到库房时,大约能捎上一眼,可那都是过了二门的,车行里的汉子怎么能进?

    欢儿觉得自家姑娘自打前年夏天落水之后,性子就越来越怪,明明应该知道的常识,竟然也不知道了。

    不过欢儿一贯心宽,这念头只在脑子里晃了下就消失了。

    完全不知道刘月娇才一吩咐完,就开始后悔。

    因为她也想起来内院的规矩了,但她还是有着点期盼,万一有人眼尖,发现什么不同呢。

    欢儿颠颠的传完话,顺手买根牙糖,便没心没肺的回府了。

    钱掌柜皱巴着一张脸,想了好久,才叫来个汉子,朝他附耳说了两句。

    汉子拱了拱手,迈开步子,很快消失在人潮之中。

    诚意伯府的内宅,顾氏带着林琪和韩守奕随着贺嬷嬷一同前往荣禧堂。

    才刚走到半路,迎面就看到个身穿靛青色西番莲对襟夹棉褙子,头戴鎏金嵌珠绢花的丫鬟过来。

    那丫鬟看到顾氏,忙快步迎过来,笑吟吟的行礼请安。

    “三奶奶安好,我是二夫人跟前的宝笙,二夫人得着奶奶进府的信儿,着我来迎。”

    顾氏笑着朝她点了下头。

    宝笙又朝站在后面的林琪和韩守奕见礼,转头跟顾氏说起这府里哪一处景有什么由来。

    林琪略一挑眉,宝笙不搭理她,其实她并不意外。

    大约,在这些人眼里,自己就是个拖油瓶的。

    可不搭理奕哥儿是怎么回事?

    奕哥儿年纪再小,也是她的主子。

    林琪心里有些疑惑,便一直冷眼瞧着宝笙。

    宝笙是个能言善道的人,走了一路,萧条枯败的景色被她形容得好似很不得了。

    林琪冷冷一笑,不论那石头,那花树多么难得,那也是石头是树,又不能变成宝石和银钱。

    又转了一道游廊,隔着个小花园,就能看到荣禧堂的屋顶。

    宝笙将人带到荣禧堂门口,得了赏钱,便笑呵呵的走了。

第四百章 扣嫁妆(作者君的安慰加更!)

    回到检园,夏氏端坐在正位,冷着脸问留在屋里的碧月。

    “老爷出来了吗?”

    碧月摇了摇头,道:“老爷在打磨东西,我就跟六椽说三奶奶入府,他答应帮着回禀。”

    夏氏一听,便没好气的道:“一天天的,就跟那些破木头较劲,也不知那玩意有什么可值得他着迷的。”

    她斜眼睨了顾氏母子三人,想起早前看到的那架花色艳丽,龟鹤好似活了一般的屏风。

    早前娘家带了话,今年府里没寻着好物件,正托她想法子,现在这物件就自己来了。

    夏氏心情不错,便忍了教训的话头,扭头吩咐碧云。

    “带三奶奶去三爷的院子。”

    碧云躬身答应,带着顾氏等人从游廊出去,又转了花园和两个小院,来到一间格外窄小的院子边。

    看着只有两间正房,一间偏房的屋子,顾氏眨眨眼,问:“三爷以前就住这儿?”

    碧云笑了笑,道:“是,早前三爷是住在前院,前面的三奶奶不喜欢太大的院子,独独喜欢这儿,太太就把新房设在了这儿。”

    顾氏盯着那小院没有说话。

    林琪笑眯着眼道:“原来太太这么和善,谁喜欢哪里就可以住哪里呀,那这里我们不喜欢,麻烦姐姐带我们去别处吧。”

    说完,就见碧玉傻住了。

    林琪又笑道:“其实也不是喜欢不喜欢,关键是我们这些人也住不下。我想太太总不会让我们在这样冷的天气冻着吧?”

    碧云扯了下嘴角,道:“劳烦奶奶和娘子稍等片刻,我这就去回。”

    碧云福了一礼,急忙忙走了。

    林琪收了笑,表情阴冷无比。

    堂堂伯府,给主子住的院子竟然如此窄仄破败,说出去,谁信?

    林琪侧头吩咐,“让雪姣多带些人把屏风和我特地准备的盆景给老太君送去,老太君要问,就顺便提提这里。”

    紫霜抬脚就往外跑。

    雪晴咕噜的眼睛,期期艾艾的道:“姑娘,他们能答应给咱们换地方吗?”

    林琪见她忐忑的样子,笑了笑。

    彩桥轻拉了下她,道:“这伯府这么大,哪儿不能给咱们找块地方,你就别担心了。”

    碧云从远处疾步而来,道:“三奶奶,咱们园里拢共就这几处院子能住,其中太太和五爷各有一个处,四姑太太一处,姑太太那边入秋便锁了门,这时怕是又冷又寒。”

    “太太的意思是,三奶奶先在此处安歇,箱笼和那些个物件可以先放在太太那边,至于人手,就只能委屈去外面的裙房了。”

    安排这么妥当,定是一早就盘算好的。

    看来这既有可能是暂时的,也有可能是长久的。

    也许她们带来的箱笼也要就此在四太太的库房里扎根了?

    四太太这算盘打得不错。

    林琪只觉得可笑,也就当真笑了出来。

    “太太安排的还真是妥当,不过倒也不必那么麻烦,”她道:“这位姐姐,劳烦你带我们进去吧。”

    碧云平复了下急促的呼吸,迈过门槛。

    顾氏三人带着跟前伺候的都进来,竟把小院都占得满满。

    碧云脸有点红,忙转开眼,当做没看到的撩开毡帘,道:“今儿一大早,太太就吩咐人过来收拾,三奶奶瞧瞧,可还缺什么,我这就去库房拿来。”

    顾氏看了一圈,遮风挡寒的屏风完全没有,桌椅也是陈年旧物,因为不是什么好材料,经过这些年已经掉了釉,露出木料本身的颜色,墙上空空荡荡,连张字画都没,更别提那个破旧的百宝阁了。

    顾氏不由皱起了眉头。

    其实缺些什么,她并不在意,她自己本就有那些,倒也无妨。

    关键是地方实在太小,她用惯的屏风要是挪进来,能立马堵进两边的次间,更别提榻几之类的物件了。

    林琪装作天真无邪的往东次间去,见只有个桌案和缺了个边角的椅子,便问碧云,“姐姐,不知这里是做什么的?”

    碧云道:“早前是做书房用的,不过太太说,不知道奶奶的喜好,想等奶奶过来,按自己喜好不知,也就没有越俎代庖。”

    林琪点头,又去了西次间,屋里只有架连床围都没有的凉床,略靠后些的地方有个柜橱,临窗的墙角有个高几,边上架着个梳妆台。

    就是寻常人家怕是也要比这好上许多。

    林琪眨眨眼,叹了口气,道:“原来伯府已经艰难成这样,难为老太君和太太还能维持体面。”

    顾氏被她深切同情的语气逗得一乐,才要说话,就听身后有人道:“谁说伯府艰难?”

    顾氏等人俱都循声望去。

    只见于嬷嬷走了进来。

    林琪歪了头看她走进,越过众人,来到于嬷嬷跟前施礼,道:“嬷嬷可是觉得我说错了?”

    林琪抬起手指着简陋的不行的厅堂,又指了指两个次间,道:“嬷嬷自己去看,若看过还觉得我错了,便任凭嬷嬷处置。”

    于嬷嬷见她梗着脖子,乌黑的眼珠冷清乌黑,明明小小的人,却散发出摄人的气势,不由挑了下眉。

    她当真在屋里走了一圈,站定后,脸都是黑的。

    “怎么回事?”

    那破桌子烂椅子,就连二等丫鬟都不用,而今竟然放到了主子的屋里。

    于嬷嬷想起送到荣禧堂的那架陈年黑檀框架的闵绣屏风和栩栩如生的仙鹤迎仙的玉石盆景,就觉得脸上一阵接着一阵的热。

    这是要让三奶奶从骨子里就瞧不起伯府吗?

    “怎么回事?”

    她冷着声音问碧云。

    碧云脸也有点白,嗫嗫的道:“太太也是好心,怕办得不和三奶奶的心思,便想等她来了,随自己心思布置。”

    于嬷嬷冷哼一声。

    虽说她是老太君跟前得脸的,可也不好当众品评主子。

    林琪笑眯眯的凑到于嬷嬷跟前,道:“是呢,四太太特别和善,知道我们箱笼没地方放,还说放到她的库房里,只可惜没有地方给丹霞她们住了。”

    于嬷嬷脑子木了下,怀疑自己幻听了。

    林琪呵呵的笑问:“嬷嬷,我在杂戏里听过,有那恶婆进门就把新妇嫁妆扣下的,还苛待新妇,我当时还信以为真了。”

    她边说边欣赏于嬷嬷的脸逐渐转成青紫,而后道:“不过外婆说那是蒙人的,让我别相信呢。”

第三百九十八章 暗交锋

    林琪若有所思的看了眼宝笙,又看看黑着脸的贺嬷嬷。

    看来这位伯夫人跟妯娌之间的关系,似乎并不像她以为的那么和谐呀。

    顾氏尚且不知这里面的波起云涌,这会儿她正紧张的盯着紧闭的上房门口,默默给自己打气。

    林琪理了理韩守奕的衣襟,拉着他暖乎乎的小手,又扯了顾氏的手,昂首挺胸的往里走去。

    守在门边的两个小丫鬟,其中一个是曾经跟着去过顾府的翠儿,看到顾氏,她笑弯了眼,跟旁边的珠儿一同给顾氏见礼。

    顾氏不太记人,只觉得她眼熟,便笑着点头,曲嬷嬷上前半步,抬手就顺过去两个小巧的荷包。

    珠儿轻轻捏了捏,是块硬物,感觉形状又不像铜板。

    林琪朝两人咧了下嘴,翠儿瞟了眼只顾着琢磨物件的珠儿,脸热的撩开帘子。

    入眼便是一架半丈宽的松鹤延年织锦屏风。

    贺嬷嬷小声低语,“这是去年年下,皇后娘娘赏的。”

    顾氏打量两眼,心里暗道,宫里绣娘手艺不错,虽然不及王嫂子,但也能看得过去了。

    翠儿小心的打量了眼顾氏,见她面色淡然,半点也不惊讶的样子,悄悄垂下了眼。

    一行人先后的走了进去。

    绕过屏风,就看到端坐在在正位,头戴嵌宝镶珠头冠,一身赭褐色的五福团花褙子的韩老太君。

    顾氏上前两步,跪在摆在韩老太君脚下的蒲团上,恭敬的磕头,说了句吉祥话,又将一早准备好的鞋袜捧了过去。

    林琪和韩守奕也跟着过去,跪在顾氏身后。

    韩老太君盯着顾氏乌鸦鸦的头顶,走神的想,这头发比府里几个女人都好,要说比,也就早前的老姑奶奶能跟她比上一比。

    顾氏托着东西,手都酸了,也没见韩老太君叫起,便抬起头。

    韩老太君的视线在她脸上溜了一圈,暗道,难怪于嬷嬷回来就说,这事拦不得,也不能拦。

    就这容色,她要是真挡了,三郎面上不说,心里不得惦记一辈子。

    余光瞄见老实跪在后面的韩守奕,韩老太君立刻心塞得转开眼。

    罢了,三郎前半辈子已经那么苦,她也欠他良多,这人还是容了吧。

    但那没规没矩的毛病,得给扳过来,这府里人口,是非也多,不能都由着性子。

    韩老太君收回发散的思绪,让于嬷嬷收了东西,又送了锦盒之后。

    她瞧着顾氏无畏又晶亮的眼睛,板起脸道:“顾氏,你可知罪?”

    顾氏又朝韩老太君,盈盈一笑。

    “慧娘愚钝,不知犯了何罪,请太婆指点迷津。”

    韩老太君被顾氏艳如晚霞,清如山泉的笑容晃了下眼,只是没等她再教训,外面已陆续有人进来。

    韩老太君清了清喉咙,让她和林琪韩守奕一起起身。

    新妇脸皮薄,教训的话还是等没人的时候再说。

    顾氏见轻松过关,心里得意。

    对付上了年纪的长辈,她最有一套了,当初婆母也是板着脸,好生严肃,结果不出几天就被她哄得开心了,然后所有操心的事情,都不舍得她碰。

    林琪只看一眼,就知道顾氏的想法,不由暗笑。

    心里却在盘算,待会儿让人把那架特地留下来的龟年鹤寿闵绣屏风送来。

    一缕凉意尚未进来,便被碳炉烘得眨眼消散。

    诚意伯夫人齐氏带着二爷韩适之的妻室伍氏,以及庶出四爷韩逶之的妻室金氏进来,身后跟着行三的韩婉静和行五的韩婉贞。

    齐氏一进来就笑眯眯的,借着行走的空档,打量这个被宝笙夸得快要成天仙的侄儿媳妇。

    伍氏板着脸,眼神凌厉的从顾氏的脸上一扫而过,垂下眼,藏起那抹深深的妒意。

    金氏垂着眉眼,带着胆小羞怯,只敢偷偷看林琪和顾氏的韩婉贞,目不斜视的落后半步。

    相比前面几人的掩饰和低调,韩三就实在太不会遮掩情绪。

    钢刀样的目光狠狠的从三人身上刮过,像是被人偷着剪了尾巴的野猫。

    韩守奕下意识的瑟缩下,像是想要躲开。

    林琪拉着他逐渐转凉的小手,身体微侧着将韩守奕护住,眯了眼,朝韩三冷冷的看去。

    韩三从小到大都是跋扈惯了的,从她有记忆起,能被她忍的就亲姐一个,看到林琪如此桀骜,她被激得两只眼红红的瞪了过来。

    齐氏等人已经行完礼起身,动也未动的韩三就显得很是突兀。

    伍氏察觉不对,忙抬手拉了下。

    韩三正在往林琪这边用力,感觉伍氏动作,她挣了下。

    一声轻微的丝帛碎裂声,那只宽宽袖摆的镶边裂开了个丑陋的口子。

    韩三一怔,脸顿时红了,抬眼看看四周,大家都急忙收回扫过来的眼神。

    但还是不太及时,被韩三看了个正着。

    韩三眼圈一红,眼泪在眼圈里打转。

    “瞧我,还没吃饭,劲儿就这么大,待会儿我可不敢多吃了,“伍氏一看不好,忙扯着嘴角,笑着打圆场,间或警示的盯着女儿,暗示她可别再这儿失礼。

    韩三到底知道轻重,吸了吸鼻子,把泪意咽了回去,可心气到底难平。

    她借着整理衣服的间隙,偷眼往林琪那边瞟。

    果然看到尚未收起的笑意。

    韩三狠狠的错了下牙,却也只能按捺。

    韩老太君打量着韩三身上的衣裳,还是几近全新,看花色是今年才出的,应该是新作的冬装。

    韩老太君沉下脸,道:“这料子也太差了,以后换一家绣坊。”

    这是对刚才的不满了。

    齐氏转头扫了眼韩三。

    见她红着眼,发狠的在看林琪。

    齐氏看了眼乖巧垂着眼睛,十分规矩的林琪,目光顿了顿,好一会儿才移到没有半点闺阁风仪,如同斗鸡样的韩三身上。

    这样的孙女真是太不长脸了。

    她不满的扫了眼伍氏。

    就是她惯是掐尖好强,结果三姐儿变得有样学样,现在又在别人跟前丢人现眼。

    伍氏感觉到婆母的不满,克制的拍了下韩三,而后赔笑道:“太婆,这料子其实是极好的,只是我刚才用得劲大了,一时不小心。”

第三百九十九章 认亲礼

    她笑着道:“如今满京都的小娘子出门访友都穿雅兰坊的料子,咱们府上的小娘子出去,要是没有一件半件,岂不是让人笑话?”

    韩老太君哼道:“便是让人笑话,也比在大庭广众出丑的好,”她道:“那个什么坊不过开了两年的功夫,出的料子也就穿个新奇,要说考究质地,还是老字号的更好。”

    韩老太君瞄了眼站得远些的林琪,这还是第一次正眼看她。

    瞧见那样貌,她眼神忽悠一晃,心也跟着咯噔下。

    再细细一看,韩老太君发现两人仅仅是眉眼相似,飘起来的心,重又落了回去。

    为了掩饰适才的失态,她溜了眼林琪身上穿着的对花织锦,道:“你看林娘子穿得就很好。”

    林琪听到韩老太君的称呼,动了下眉头。

    这是给自己挖坑啊!

    她要不说点什么,岂不是等于默认?

    她可不想才一进府,就得罪所有的同辈。

    她微微一笑,上前屈膝一礼。

    “老太君抬举,我这都是太婆留下来的,跟前的怕搁久了不鲜亮,就拿着做了,说起来我倒是喜欢韩娘子身上的花色,生动还别致。”

    韩三听她这么说,斜眼看林琪。

    一副算你识货的模样。

    林琪暗自一笑,这料子和雅兰坊的连锁绣坊她是知道的。

    雅兰坊最开始起家是凭借质地细腻又轻薄滑润的妆粉出名,后来又出了什么各式花卉做出来的柔肤水,嫩肤水的,再后来就是好些古怪的面膜,之后又开了好些个所谓的连锁店,其中便有绣坊。

    说起来,她还曾在常做活计的铺子里见过雅兰坊的料子。

    说实话,对比那个价格来说,质地实在有点跟不上,但她奇就奇在样式和花色上。

    加上某一年还得了皇后和贵妃娘娘的青睐,这就更加引得小娘子们趋之若鹜。

    金氏捻着锦帕轻轻擦了下嘴角,眼睛借机瞟过去。

    一眼过后,她看了眼抬着下巴,十分得意的韩三,又垂下头,心里暗笑。

    也不知道伍氏是怎么教的,林娘子身上的料子,一看就知道是蜀锦里的极品,那样的料子就是有钱都买不到,她竟然还有脸在那儿得意。

    齐氏和伍氏都是出身大家,齐氏又做了多年的伯夫人,怎么会看不出林琪这是客气,也是顺带解围。

    毕竟雅兰坊再贵,一匹料子也就百十贯顶天,跟贡品的料子完全比不得。

    齐氏见韩三没有半点自知,脸上发烧一样。

    她再次狠瞪伍氏。

    三姐儿的亲事要不是有了变故,这会儿都该嫁过去了。

    伍氏也不知天天的在忙些什么,竟然把女儿教成这样?

    伍氏垂下眼,沉默不语,心里暗道,等回去了定把压箱底的料子全都拿出来,好好教教女儿。

    门外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

    齐氏和伍氏转头看去。

    是三太太洪氏带着白氏,还有其膝下,行七的孙儿韩守善来了。

    紧随其后的,是大爷韩逡之的妻室柳氏,以及排行老大的韩守仁之妻汤氏。

    韩老太君看了一圈,就只剩下四太太夏氏和五爷韩迢之的正妻平氏和行四的韩婉佳,外带才刚两岁,行八的韩守德还没到。

    韩老太君沉了脸。

    平常请安偶尔晚些也就算了,认亲怎么也迟迟不来。

    夏氏这嫡母做得实在太不像了。

    韩老太君横了眼额头开始冒汗的贺嬷嬷,命于嬷嬷去叫人。

    于嬷嬷领了差事,便出了门。

    不想,才转过游廊,就在小花园里碰到了夏氏。

    夏氏一见于嬷嬷,忙歉意的迎来:“德哥儿出了点意外,耽搁了些功夫,”她道:“我是不是来晚了?”

    于嬷嬷闻言忙问怎么回事。

    得知是不小心跌了跤,摔得直哭,才松了口气。

    既然事出有因,她也不好说别的,便道:“其他几房人都来了,四太太还是快些过去吧。”

    夏氏感激的点头,带着平氏和韩四急忙过去。

    于嬷嬷站在原地等了片刻,才转身回去。

    进了屋,就看到顾氏已经给给刘氏、洪氏等长辈见礼,正在给夏氏敬茶。

    夏氏坐在在圈椅里,居高临下的看着顾氏,正要拿腔拿调,就感觉身后有人碰了下她。

    她侧目就看到贺嬷嬷不停的朝她递眼神。

    夏氏顺着看了过去,见到韩老太君冷着张脸,顿时一个激灵,只能忍着想了一天的话,不咸不淡的说了句,“要慎行谨言。”

    顾氏脆生的答应了声,扶着曲嬷嬷的手起来。

    接着是平辈和小辈见礼。

    顾氏与几位妯娌互相认识之后,便把一早准备好的各色珠花钗环送给几个姐儿。

    等到全都万事,林琪才依次上前见礼。

    因为之前韩老太君的称呼,加上林琪根本就没打算换姓,便行了通家之好的晚辈礼。

    收完礼,林琪便和韩守奕一左一右的站在顾氏身后,并没有半点不满和委屈。

    韩老太君见林琪这般,微微动了动眉头。

    没想到这林家小娘倒也傲气,她就那么一说,这孩子竟然当真不准备入宗。

    只是傲气是需要代价的,她这样做,就等于不要韩家做依仗。

    林家似乎是商贾出身吧。

    这样人家的小娘子,要么嫁给寒门学子,要么嫁做商人妇,想要进入贵胄豪门,怕是不能了。

    韩老太君念头一闪,便放下了。

    一个没有半点血缘的小娘子,还不值得她花费精力。

    众人挂着笑脸寒暄几句,才刚从学里的回来的韩守仁等人,连同韩守仁的儿子韩孝宁一块进来。

    顾氏一见韩守仁,就猜出了身份。

    等到韩守仁等人行了礼,她笑吟吟的送了几套文房四宝过去。

    韩守仁接了礼,给顾氏施礼,称呼其为三婶娘。

    顾氏挂着温婉宽和的笑,心里吐槽他看着比自己还大,结果自己比他还大了一辈。

    这话还没说完,就听有人软软的多谢三太婆。

    顾氏脸上微僵,好容易才维持住,没把笑容掉地上。

    林琪抿了嘴,忍着笑把自己准备的礼物递过去,听到比她个子高出一头还多的韩孝宁叫她姨姨,她淡定的微笑。

    韩老太君抽空问了于嬷嬷,诚意伯韩芮在哪儿。

    听说早上出门,到现在还没回来,老太君皱了下眉,便说乏了,让大家各自回去。

第四百零二章 雅兰坊

    韩老太君欣慰不已。

    要知道韩远之才刚过而立就得了官家如此器重和信任,以后的前程必定差不了。

    要是运气好,说不准这伯府还能再进一步。

    韩老太君年纪大了,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子孙繁盛,家族兴旺。

    她拉着韩远之的手,连连说好。

    感觉到手上的触感,韩远之下意识的想要抽回手,好在理智尚在,硬是阻止了神经反射。

    韩适之瞧着这一幕,嘴角微微下撇,又很快扬起。

    “如此,我就先在这儿恭喜三弟了。”

    韩适之朝韩远之拱手。

    韩远之淡淡的笑了笑,转开话题:“慧娘的家仆一早给我送了信,说今天要回来,不知可到了?”

    韩老太君察觉了两兄弟之间的冷淡,目光微闪,又很快恢复慈和的笑颜。

    “到了,我瞧着检园太小,就把她们安置在听涛阁了。”

    “那边离这儿近,来请安也方便。”

    韩远之心生感激,若不在检园,就意味着不用在夏氏手下过活,以后的日子也能松快些。

    韩远之起身道谢,又道:“琪姐儿身子弱,打小就是吃药膳补养的,我想在那边单开个小厨房,药材食材什么的,她们自己会去打理。”

    韩老太君抿了下嘴,这就是有了媳妇忘了婆啊。

    这人才刚进门,他就宝贝上了,就连带来的丫头也巴巴记在心上。

    韩远之感觉到韩老太君情绪不对,有心说明一下黄嬷嬷的手艺,那药膳堪称养生极品,顾家老夫人吃了那些药膳,而今身体保养得很是不错。

    可转念一想,他过些日子就要忙起来,这话提前说了,反倒不如顾氏直接做了效果更好。

    于是他佯作没有察觉。

    韩老太君心里也就酸了一会儿,情绪一过,就好了。

    这会儿天色已晚,府里的厨房,活已经熄了。

    韩老太君便让人去下软羊面来。

    韩远之在大内折腾了将近一天的时间,皇帝吃的汤饭清汤寡水,他虽然跟着吃了些,可是半点也不顶饱,这会儿已经饿得不行。

    热腾腾的面一上桌,他跟韩适之客气了下,便大口吃了起来。

    坐在他对面的韩适之则与他完全相反。

    半透明,泛着油光的面条被他用筷子卷成小卷,而后轻蘸了点汤汁,才慢条斯理的吃下。

    站在边上为两人布菜的亚琴瞧着他这样,忙为他夹了块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