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才小屁孩-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彭文嘿嘿一笑,道:“陈爷爷,早晨吃的太饱了,吃不下了。”彭文异常喜欢吃地瓜,特别是鲜地瓜,奈何早晨吃的太饱,此刻就算想吃也吃不下。
陈老点点头,问道:“文文,你来找我是不是有什么事?”
彭文道:“陈爷爷,你真的不记得以前的事了吗?”
陈老无奈一笑,道:“不记得了,一点都不记得了。”
彭文一愣,不对啊!陈老怎会想也不想就回答自己了?难不成他不想回到故里?而且还一连用了两个‘不记得了’,这背后是不是隐藏着什么?
“陈爷爷,我想帮您寻根,您最好能将您脑中知道的一切都告诉我,只有这样我才能帮您找到家。”彭文认真的说道。
陈老叹了口气,道:“好吧!我就把那件事告诉你,知道后别骂我老头子不正经就行。”
---------
那啥,求收藏推荐啊!葡萄跪求了。!~!
..
第八十三章 入冬前的捕鱼
“陈爷爷,我想帮您寻根,您最好能将您脑中知道的一切都告诉我,只有这样我才能帮您找到家。”彭文认真的说道。
陈老叹了口气,道:“好吧!我就把那件事告诉你,知道后别骂我老头子不正经就行。”
彭文一愣,咋还不正经了呢?于是问道:“陈爷爷,究竟是什么事?”
陈老无奈的笑了一笑,把手中盛放花生的竹筐放到一旁,旋即拿起一根木棒在地上画了起来,陈老做的画很简单,几下就完成了。
但是当彭文看到陈老这幅画时,整个人宛若被天雷击中一般久久没有反应过来,当他反应过来时这才明白陈老之前所言。
“果然是老不正经啊!”彭文心中由衷的感叹了一声。
陈老画的不是其它物体,而是一座陡峭的大山,大山左边是一根看似巨大的一根石柱,石柱的形状像是一根崛起的**,而且异常逼真,而右边呢,右边石壁上则是一个巨大的豁口,豁口的形状也很不同,和那根巨大的**配套。(自己寻思去吧)
“我这个老头子是不是很不正经?”陈老似笑非笑的看着彭文。
彭文如实的点点头,回答道:“不是一般的不正经,而是相当不正经。”
陈老哈哈大笑起来,笑的有些无奈,陈老回忆着说道:“当初你爷爷也曾这么问过我,我如实相告,奈何他说我不正经。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座大山以及周围的景物就像印在我脑海中一样,每当想起这座大山我心中就会升起一阵熟悉感,我想我的身世一定和它有关。”
“陈爷爷,那什么,我感觉这一切有些太不可思议了。就算您说的是真的,但是哪里会有这么离奇的大山呢?我虽然相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是你说的那个地方我实实在在有些不敢相信。”
陈老无奈的笑了起来,脸上浮现出被时光冲刷所留下的丝丝皱纹,陈老道:“这只是我的一种潜意识的感觉,至于有没有我也不确定。我老头子今年才七十多岁,不着急的,起码还有十多年的时间,相信我能坚持十年。”
在农村老人活八十岁是很正常的,有过百的也不少。当然了,那些有病有灾的少数人不算其中。
“陈爷爷,你是否还有其它记忆?”彭文在一次问道。
陈老一阵思考,片刻后无奈的摇摇头。
“陈爷爷,你脑中是否有一些童年的歌谣或者顺口溜?”
一个人或许不记得很多事情,但是他们会记得小时的一些歌谣和顺口溜,每个人都有一段难以忘怀的童年,而歌谣正是勾起他们脑中回忆的钥匙。
陈老闭着眼睛脑中回忆着过去的一点一滴,渐渐的陈老眉头紧皱起来,表情也显得异常凝重,口中也呢喃着发出阵阵声响。
彭文眉毛一挑,很显然陈老是回忆到什么了。彭文没有打搅陈老的思考,一人静静的坐在那里等着陈老在回忆中醒来。
过了大约三分钟,陈老缓缓睁开双眼,眼中浮现出一丝欣喜,激动的说道:“想到了!我想到了。”
“想到什么了?”彭文急忙的问道。
陈老道:“我想到的事情和地上的画有关。”
“什么?”彭文眉头一皱,问道:“陈爷爷,您说这幅画是真的?”
陈老摇摇头,道:“我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我却想到了关于它的一首童谣,这首童谣很简单,是这样说的,雄赳赳气昂昂,荒草从中把身藏,过路君子看一看,都说很像很像。”说着看了看地上的画。
彭文一愣,这句童谣猛的听上去没什么,也没有人明白其中的意思,但是结合地上那幅画就能让人顿时明白。
雄赳赳气昂昂是说它的提拔,荒草从中把身藏是指它的地里环境,如果远远望去的确是处在荒草从中,过路的君子看一看都会忍不住感叹,很像很像。
彭文愣住了,陈老这句顺口溜不像是凭空而来,肯定是有所依据,就好似顺口溜是在这幅画的景象中延伸而来一般。
“难不成这座大山是真实存在的?”
如果真的有山中的景象,那么大自然也忒神奇了,居然可以孕育出这等离奇之物!
虽然不知是真是假,但毕竟有了一丝线索,陈老是南方人,如果根据地形搜索肯定会大大的缩小面积,或许真的能找到景中之物也不无可能。
“陈爷爷,我听我爸说,你以前的口音不像本地的,你是否还会说之前的方言?”
陈老点点头,旋即道:“会,怎么不会?”这句话不是本地方言,而是用一种彭文熟悉的方言。
陈老用的是广东话,彭文前世的老板就是广东人,广东话虽然说的不好,但是能听明白其中的意思。
“陈爷爷,您放心,如果真的有那座山,我一个月之内肯定帮您找到老家。”陈老是广东人,而且陈老所画的那个景物又是如此的特别,既然如此那就简单了,大不了询问一下,如果有这座大山的话,相信广东人应该会知道那里。
“那感情好啊!文文,可就拜托你了。”陈老激动的抓住彭文的手,声音渐渐颤抖起来,眼中也布满了晶莹的泪花。
告别了陈老,彭文返回家中,一路上彭文都在寻思去南方的事情。观赏鱼是在广东发展起来的,如今广东普遍流行观赏鱼,彭文早就有意去广东,如果把观赏鱼买回来让它异变,那时又一个新鲜的鱼种就要问世了,况且还能打听陈老口中那座奇异的山。
只不过眼下要做一件事,一件大事。
昨日电视上已经播放了自己吃鱼成天才的新闻,虽然说得很隐晦,但是下周的报道将会引起人们的重视,要知道那可是CCTV实况录像啊!那个不加入原料做鱼的新闻一经播出绝对会很火爆。
如今气温虽然变凉了,但是还能趁着尚未进入冬季进行一场捕鱼。
逮鱼是件麻烦事,拉网太小,无法横断水库,撒网也不行,一般的撒网只有五六米深,而水库如今的水位大多都在七八米甚至更深,拉网不行,撒网也行不通,只有粘网可用,奈何粘网逮鱼很麻烦,就算逮到鱼也不多,粘网只是静放到水库里面逮那些经过的鱼。
天气变凉,大多鱼都开始潜入水底,所以要想逮鱼只能用拉网。
思量最终彭文决定,用拉网,拉网不是不够长嘛,多用几个拉网接连起来不就行了吗?
那啥,拉网拉网,顾名思义要用人来拉,一个拉网就要好几个人来拉,那么几个接连起来的拉网要如何拉呢?东面水库长约三千多米,渔网在水中的力量要多大?
当天下午彭文找到了父亲,商量入冬前捕鱼的事情,父子二人最后决定,多找几辆拖拉机,用拖拉机在渔网两头向外拽。
晚上的时候,彭父打电话给徐茂坤,目的就是借用渔网,以前逮鱼都是鱼贩子来,鱼贩子来时都会带着渔网,逮完鱼之后直接拉走。
而这次不同,不卖给那些鱼贩子,而是自己卖。
听说借用渔网,徐茂坤爽快的答应了,奈何他的渔网也不多,只有四个拉网,每个拉网长三百米左右,三四一千二,所以还差一千八百米的渔网。
这一千八百米的渔网可谓难倒了所有人,方圆百里只有两个大水库,小的水库倒也不少,但是他们也没有渔网。
徐茂坤出了一个主意,借网不如自己买网,这样用来方便,可以随时逮鱼。
徐茂坤给联系了L市的一个贩卖渔网的商贩,拉网最长的才四百米左右,五百多块钱一个,彭文一次性买了十个。
星期三的早晨,天刚刚放亮,只见下河水库围了五六十口老爷们,这些人都是彭父叫来帮忙拾鱼的。水库东边有两辆三轮和两辆拖拉机,西面则是有两辆拖拉机和一辆挖掘机,挖掘机劲大啊!
彭文和父亲驾驶着刚刚买来的柴油机小船和大柱把拉网在水库中间的西面向东拉去,幸好有柴油机小船,否则靠人力根本无法拉动。
彭文无法拉动渔网,但是他却可以驾驶小船而彭父和大柱则是把拉网的一头拴在船尾扶持着向东驶去。
拉网分上岗和低岗,也就是说,一边的拉网有两根绳索,上面的上岗,下面的自然就是下岗了,上岗下岗要配合默契,稍有不慎就会有鱼逃跑。
比如上岗拉的过慢,或者下岗抬得太高,两种情况都会造成鱼逃跑的可能,所以说,拉鱼靠的不仅仅是体力,关键的是经验。
用船只把拉网拉到东面的浅滩,彭父用两根手腕粗的缆绳捆在两辆拖拉机上,随后又用两根缆绳捆在三轮车上,只不过绳子相对短了一些捆的位置也相对低一些,毕竟低岗低岗自然要在下面。
西面也是如此,用两根缆绳把上岗捆在挖掘机上,低岗则是那两辆拖拉机。
这次下网的位置是距离大坝内四百米的位置,因为这个地方水位比较深,有一些大鱼都生存在这里,关键一点,不费时间。
如果在山后面向着大坝拉鱼,没有两天的时间根本拉不过来,就算拉过来鱼也逃跑了。
把绳索捆绑结实时间已经八点半了,就听彭父大喝一声:“拉!”
只见两岸的农用车纷纷发动起来,沿着岸边已经没有庄稼的庄稼地向前龟速开去,水中的拉网也渐渐向前移动起来。
。。。。。。。
水库之大无奇不有,下章就是见证神奇的时候了。
。。。。。。。。
最近葡萄上网不及时,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大大支持,葡萄感激啊!由衷的感激!!~!
..
第八十四章 一道红影
把绳索捆绑结实时间已经八点半了,就听彭父大喝一声:“拉!”
只见两岸的农用车纷纷发动起来,沿着岸边已经没有庄稼的庄稼地向前龟速开去,水中的拉网也渐渐向前移动起来。
向前开了三米左右,就见所有农用车纷纷停顿了片刻,旋即缓了一股力继续向前驶去。
两边农用机旁边都分别站着十多人,所有人各自拿着铁锹,他们的职责是浅滩位置,毕竟待会鱼多了会有很多鱼在这里逃跑的,他们在此的作用就是防止那些鱼逃跑。
“砰砰砰!”
彭文的工作老简单了,一边驾驶着船一边用木棍击打船体,船体发出的砰砰声可以惊吓周围的鱼向着网内逃去,这样一来就可以防止鱼跃网逃跑。
渔网向前移动了十多米,就见彭文左边五十多米处的地方一条有四五斤的花鲢鱼一跃跃到了渔网外面瞬间消失在了水面。
“哎,第一条落网之鱼还是打个的,可惜啊!”彭文感叹了一声。
俗话说的好,无奸不商,彭文已经下定决心,为了能赚更多的钱只能黑心,生态鱼的名头一旦打出去,那么自己就注册个商标,然后每斤二十元甚至更高的价格出售,虽然不能让吃鱼的人成为天才,但是经过异变后的鱼的的确确很好吃很稀少,物以稀为贵,单凭这一点提上去价格也不是问题。
向前又行驶了几米,又有几十条鱼在三千米的渔网中跳了出来,越往前跳的越多,彭文虽然一直在敲打船体,但依旧不能避免这种情况。
看到这种情况彭文不仅没有失望,而是开心的笑了起来,很显然,水库中的鱼比他预想的要多很多,如今才向前了二十米左右就有这么多鱼跳出来,越到后面肯定会越多。
时间一点点过去,渔网也一点点向前驶去,当向前行驶了越一百多米的时候,就见水面热闹了起来,就见一条条鱼在渔网里面一跃跃过渔网成为了漏网之鱼,而且落水时还发出‘扑哧’‘扑哧’的声响。而渔网内里面的鱼也跳跃起来,一条条鱼跳出水面在清晨的晨光照耀下泛出一丝丝银光,远远看去煞是好看。
“乖乖,这么多鱼啊!”彭父在东面的岸边震惊的说道。
这些鱼有大有小,小的起码也有一斤多,有很多十多斤的跳出了网内。
水库建成了三十多年,水之源丰富,又不能大规模的逮鱼,水库有一些十几二十斤的很正常,还有一百多斤的。
这件事不是道听途说,彭文在前世的时候曾经亲眼见到过一幕。
那件事发生在彭文十五岁的时候,那一年夏季发大水,水库灌满了水,有的鱼顺着河流向下游游去,而有的鱼则是顺着水流向上游的河道游去。
彭文那年约着几个发小早早起床拿着渔网就向山后走去,当他们翻越北山后,在北山后山腰向山后的两道水沟看去时,只见一道白影吸引了彭文的注意力,那个白影的位置是位于第二道沟,那里的庄稼地不是属于石山沟的,而是属于石山沟东北位置的一个名为何庄的村子。
彭文当时也不知道什么东西,在好奇心的作祟下,几人一路小跑来到第二道沟,当来到第二条沟的沟西面时,所有人纷纷愣住了。
那道白影不是其它东西,而是一条巨大的鲤鱼,那条鲤鱼有一米半还要长,肚子有水桶那么粗,一看就知道,起码下不来百十斤。只见那条鱼正侧翻着身躺在浅谈水域。因为昨夜下大雨发大水,那条鱼跑到上游来了,结果雨停了水位下降了许多,那条鱼即使想返回也没有希望。
当彭文等人看到这条鱼时,啥也顾不得,穿着衣服跳进水里向对岸游去,河道很宽,有两百多米,当他们游到河中间时,一件始料不及的时期发生了。
因为下大雨,有些庄稼地被大水冲出了道道水沟,于此同时有些花生地瓜也面临着毁灭的危机,所以一旦大鱼听后村里的人们都会纷纷扛着镐头铁锹去看地。
这不,杯具的那一幕就发生了,当几人游到中间时,一个何庄的农民扛着镐头也在远处跑来,而且率先一步到达那条鱼身旁。
彭文他们那里容忍这条鱼被别人抢走,于是几人以最快的速度来到对岸和那个人理论,毕竟这条鱼是自己先发现的。
那个人是个愣头青,自然不肯将这条大鱼拱手让人,鱼虽然是彭文他们发现的,但是却是自己先到达身旁的。
十五六的小孩正值血气方刚天不怕地不怕,他们自然不惧怕那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当彭文几人商量好揍人抢鱼时,奈何中年人三个同伴也来到这里。
看到又来了三个人到来,彭文等人心生绝望,揍人可以,不过揍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挨揍,甚至被打的头破血流鼻青脸肿。
硬的不行,彭文和那几个人说:“这条鱼是我们先发现的,但却是你们先得到的,既然如此,那咱们公平一点,咱们把这条鱼平分了。”
谁料那个中年人却一脸不认可,还扬言:“你们发现的怎么了?想平分这条鱼?丫丫的,不揍你们就是好事了。”
五个十五六的小孩能V四个中年人?
彭文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条大鱼被抬走,心中那份憋屈啊!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特别是在农村,但凡哪个村有稀罕事其它村子都会在第一时间知晓,第二天中午,彭文就得知一个消息,何庄的几个人把鱼抬回家后用磅秤称了一下,重达一百二十多斤啊!
那条鱼彭文亲眼见过,据说水库里面还有比这更大的,至于多大没人知晓,不过有没有这么大的鱼很快就能揭晓,如果有的话肯定能逮出来,就算逮不出来跳出去了人们也会发现的。
时间过去了有一个多小时,如今渔网距离岸边仅剩下一半的距离,而这时水中也沸腾起来,大鱼小鱼受到惊吓后纷纷跳出水面然后又落下,当然了,逃跑的也不少。
眼看鱼逃跑的很多,彭父让彭斌划着船来到渔网西面距离岸边二百多米的位置击打船体,而彭文则是在中间。
不得不说,击打船体就是有明显的效果,渔网的其它地方都有鱼跳出去,单单是彭文和小叔船边没有鱼感跳出去。
“噗!”不知为何,一条五六斤的鲤鱼像是发了疯一样在彭文船头一下子跳了出来,不偏不正直接落在船上。
彭文只觉得眼前一道白光,旋即‘砰’的一声,下一个船只轻轻震动了一下,仔细一看居然是个大家伙,彭文二话不说当即用手捂住,旋即用放到水桶里面用木板盖住。
两岸的农用车发出阵阵声响,水中也是越来越热闹,又过了大约一个多小时,如今距离岸边还有五十多米的距离,既然是拉网,那么就要把东西两根绳索拉到一起,这样能有效防止鱼的逃跑。
水库东面的位置比较浅,那个地方有些沙子,在那里拾鱼是很好的位置,不过要想把渔网拉到一起着实有些难度,水库的大坝不是直立的,而是斜坡,斜坡之上根本无法行驶拖拉机,所以只能把所有希望寄托到挖掘机上。
挖掘机同时拉着上岗低岗的确很费劲,就听挖掘机发出阵阵沉闷的声响,而且烟囱中也冒出了一股一股的黑烟。挖掘机艰难行驶让两边的渔网靠拢,幸好挖掘机力量大没有辜负了人们的期望。
当挖掘机拉着西岸的绳索来到东南角落的浅滩时,水面顿时沸腾了,鱼儿哗哗的跳了起来。
如今拉网已经拉拢到一起,直径范围有不到五十米的距离,彭文和彭斌两人依旧是在渔网外面敲打船体。
眼看渔网拉拢到一起,彭父在岸边把裤腿卷到膝盖处,向那些来帮忙的村民喊道:“捡一些个头大的就行,两斤以下的丢进去吧!”说着拿了一沓事先准备的麻袋分发给大家。
只见五十多口人纷纷卷起来裤腿走到沙滩的地方用手去逮里面的鱼,范围太小,鱼儿太多,只见渔网内密密麻麻的都是鱼,这种情况就算逮不到鱼那么可就是黑瞎子掰玉米成真正的笨蛋了。
彭父刚刚拿着麻袋走进水里,刚要伸手去逮面前那条十多斤的大草鱼时,就听‘哗’的一声,那条草鱼受到惊吓,顿时向里面逃去,逃跑的过程激起一阵水花,可怜的彭父被这条鱼搞的全身湿漉漉的,但是脸上却挂着激动的笑容。
“二哥,这么多鱼你说咱们咋吃啊?”大柱逮住一条三斤多的白鲢鱼放入麻袋中笑道。
彭父也不示弱,逮到一条五斤多的花鲢,放入麻袋擦了擦脸上的水,彭父笑道:“爱咋吃就咋吃。”
“油炸,红烧,清炖,老二,咱来个全鱼宴吧!”村里的张大爷笑呵呵的把一条五六斤的鲤鱼放入麻袋中。
“张大爷,这都不是事。”彭文在船上喊道。
话音刚落,就听‘噗’的一声闷响,一道巨大的红影在距离彭文不足十米远的位置直接跃了出来,这一跃可就是五六米,旋即‘噗’的又一声响落入水面消失不见。
当人们听到第一声响时无不抬起头观看,红影消失的虽快,但是所有人都看到了。
“我靠!也TJB牛逼了!”彭文喃喃道。
岸边的人们也是目瞪口呆的看着红影消失的地方久久没有反应过来。
'bid=1588142;bnme=《大明漕运专家》'!~!
..
第八十五章 逮到大鱼了
“我靠!也TJB牛逼了!”彭文喃喃道。
岸边的人们也是如此,看着红影落下的位置久久没有反应过来。
“乖乖,那是一条红鱼啊!起码有五十斤吧!”彭斌目瞪口呆看着那条鱼落下的位置,那条鱼距离彭斌最近,只有五六米左右,所以彭斌看的最为清楚。
不错,那是一条红鱼,长度有一米左右,全身散发着红光,特别是在太阳的照耀下更是显示出一股别样的美。
那条红鱼和普通鱼有些不同,身体有一米多,但不是长的,体形有些圆。
水库边上的人们都惊呆了,这可是一条红鱼啊!红鱼和王八一样,生长的都异常缓慢,一旦长到一定程度体形就会发生变化。
彭文奶奶家水库里面也有一条红鱼,那条红鱼在水库里生长了十多年,有十五六斤,每到夏季的中午都会浮出水面,远远看去水下一片红光。
彭文没想到这里会有这么大的鱼,毕竟谁也没有提起过,现在看来水库中还是有不少宝贝的。不说别的,彭文可以一定肯定以及确定,水库中肯定有两个巨大的王八,还有两条大红鱼,因为它们也需要配对,一个是无法独立的生存下来的。
“哎!”水库边上一位大叔叹息一声:“跑了!这么大一条红鱼跑了,逮住卖钱也行啊!”
彭文的爷爷在一旁抽着烟不以为然的摇摇头:“这东西可不能卖,就算买的话也没人买。”
“为什么?就算没人买自己吃行了吧?”那位大叔不依不饶的问道。
彭文的爷爷摇摇头,认真的说道:“老辈人都说鲤鱼跳龙门,但凡跳龙门的鲤鱼都是红鱼,所以红鱼不能吃,它是吉祥之物,有的人巴不得自己水库里面有条红鱼,但是有红鱼的水库少之又少,所以红鱼是可遇不可求的,更是吉祥之物,你难不成要把它卖给别人?有人卖给你一条吉祥的红鱼你会要?”彭文的爷爷反问道。
“不要不要,这东西可不是物品拿来卖的,一旦用金钱交换那么吉祥将会变成灾难,我可不要。”中年人听到这番话后连连摇头。
“时间不早了,大家加把劲,争取两个小时把这些鱼逮出来。”彭父清了清嗓子喊道。
那条鱼虽然沉入水中,但却成为了人们口中谈论的话题,自打这条鱼出现,人们拾鱼的速度增加了,干活也有劲了,一个小时左右就已经拾出了三千多斤的鱼,看水库里面的势头,在拾出三四千斤千斤不是问题,当然了个头是在二斤以上的。
拉出来的鱼虽然密密麻麻,但是大多以小鱼为主,毕竟大鱼比较聪明,可以在渔网的缝隙中逃跑,而有的也可以潜匿在水库下面的石头缝中。
逮出来的鱼先是放到麻袋里面,旋即驾着走向西面那个口袋型的大型渔网里,这样可以防止鱼的死亡也可以让他们自由生长,关键的是,随时可以逮出来。
“砰砰砰!”
彭文和彭斌两人敲打着船体,鱼儿好似逃命一般纷纷跳出了渔网。
‘噗!’一条五六斤的花鲢在彭文身旁跃起,那条花鲢刚要落下,就见彭文直接举起手中的木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着那条鱼的身上砸去。
力量不是很大,而是直接把那条鱼砸回了网内,否则用力过大会砸成鱼浆。
由于鱼少了许多,逮起来比较麻烦,眼下只能继续合拢渔网,现在省事了,毕竟渔网范围缩小,单凭人力也能轻而易举的拉动。
渔网又缩小了二十米左右,就见渔网内冒出了无数的鱼影,鱼影跳出水面落到水下发出阵阵的‘啪啪’声,声音此起彼伏好似音符一般。
两个小时过去了,又拾出了三千多斤鱼,其中有白鲢花鲢鲤鱼草鱼,还有一些一斤多的鲳鱼和草鱼头,也逮了几条黑鱼和鲶鱼。
鱼已经拾到的差不多了,眼看在水库中也没啥事,彭文驾驶小船来到岸边,此刻彭父等人正架着麻袋里的鱼向口袋型渔网走去。
彭文坐在水边上,看着大人们忙碌的身影,不仅在想,这次逮了大约五千斤,可谓不多也不少,毕竟放跑了起码两三万斤鱼小鱼,而且放网的距离大坝很近,后面肯定有很多鱼,只是不好逮罢了。
五千斤鱼,每斤按照二十元,那么价格就是十万多块钱,十万多块钱足够在水库边盖几间小屋了。
“文文,去小屋里拿两个麻袋,拿些鱼回去给街坊邻居分一下。”彭父在西面走了过来向彭文说道。
“好嘞!”彭文答应了一声,起身拍了拍屁股的土,旋即向着小屋的位置走去。
彭文来到小屋,在里面拿了两个盛面的面袋子,然后来到水库东面的浅滩位置。
此刻那五千多斤鱼已经运完了,人们正忙碌着分开渔网的工作,渔网是接连起来的,用完之后肯定要分开,否则体积太大根本无法挪动。
渔网要在两头依次分开,这样不容易乱,当分开两边的后,如今就剩下水中的那个网子,里面还有一些鱼,是专门预留的。
“你怎么拿着两个面袋子?赶紧去拿几个麻袋。”两个盛面的面袋子顶多装一百多斤鱼,这一百多斤鱼还不够分的呢。
彭文无奈一笑,原本以为父亲分给家周围的街坊邻居,看这话不对啊!好像要在全村分了。分就分吧!反正自家水库也不差这点鱼,况且还能笼络一下人心,多好啊!
彭文放下两个盛面的袋子,向着小屋跑去,床下有一捆麻袋,彭文抽了五个麻袋旋即抱着跑向东南角。
“大家别急,拉低岗的千万放低,不要让鱼在下面跑了,拉上岗的也主要一下,记得抬高。”彭文站在岸边朗声道。
如今渔网在水中的范围有十多米,鱼是少不了,人们关心的是网底究竟有什么。
之前拉出的鱼最大的只有三十多斤,百十斤的鱼还没露面,一般大鱼都在后面网底。
彭文站在高处满是期待的看着下面拉网的人们。
“一二三,拉!”彭父喊道。
渔网缓缓向岸边靠拢,只见原本平静的水面也开始沸腾起来,一些一斤多的鱼儿纷纷跳起,有的逃到外面成了漏网之鱼,有的则没那么幸运了。
又向外拉了五米左右,水面那个热闹啊!大鱼小鱼纷纷跳起。
就听“轰!”的一声,渔网里面泛起一道巨大的水花,一声闷响旋即响起,仔细一看,渔网里面有一个巨大的白影。
所有人都看到了那道白影,但凡是个正常人都明白,那绝对是个大鱼。
“大家好千万注意了,跑一些小鱼没事,咱先把这条大的弄出来。”彭父笑呵呵的喊道。
原本向外收网的速度就很慢,眼下有大鱼了自然要谨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