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高门嫡秀-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日的雨云。
“这就是她吩咐人送来的东西?这哪里是给人吃的?分明就是喂猪的!不,连猪估计都不吃。”
李嬷嬷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心,紧抿着唇,一句话也不敢说。
托盘上的,是一碟子小葱拌豆腐,一碟子萝卜干,并一碗玉米糊糊,清淡的,连一点油水都看不见。
只是,这样的东西,到底还能端的上来,他们这些下人,包括李嬷嬷自己,可就只有一碗玉米糊糊可以裹腹了,许多人都受不了,自己拿了私房去买东西吃,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这些,王氏都晓得,却不曾说过半句。
承德这边,是三房夫人钱氏主掌中馈,钱氏说了,高家虽然是高门大户,可日子也不好过,二房乍然回来,更要省吃俭用,把钱留在正道才行。
意思摆明了的,二房老爷高靖生这些年,并没有拿什么银钱回来,如今二房回来过日子,就得出钱,若是不出,那就天天吃小葱拌豆腐吧!
反正她就一句话,府里账上没钱!
李嬷嬷是晓得的,虽然夫人没有去京师,可是回来之前,夫人就把账上的钱换了庄票随身带着。
如今这情况,就算是不给钱氏银钱,也该拿出来改善下大伙的伙食才是,不然天天喝玉米糊糊,谁能熬得住?
“夫人何苦跟自己斗气?好歹吃些吧?不然老夫人若是喊了您去服侍,见您这模样,又要发火了。”
李嬷嬷低声的劝着,老夫人性子乖僻,动不动就喊了王氏去服侍,然后处处挑毛病,这些日子,王氏都快被老夫人折腾疯了。
也是难为夫人了,被老夫人折腾成这副鬼样子,面对豆腐和咸菜,还能咽得下去,还有力气对着钱氏嚷嚷,自己连件衣服都做不起了。
“没事,咱们等几天就去京师,老爷去了陕西办差,华姐儿那可怜的,身边连个照顾的人都没有,还不知道多遭罪呢!
京师那些仆妇也是不长眼的,肯定逮着机会就欺负华姐儿,我要是不去看着,怎么能放心?我的小心肝哟!”
李嬷嬷只管左耳进右耳出,大小姐虽然年龄小,可是却是个有主意的,既然老爷临走都没有将夫人接过去,那大小姐又怎么可能让夫人去京师呢?
所以,不管王氏叫唤的多么欢,李嬷嬷都只当没听见。
“夫人夫人,京师大小姐的信!”小丫鬟气喘吁吁的跑进来,一脸的喜色。
这几日,大伙都听了夫人念叨,想着就快要去京师了,如今接到大小姐的信,个个都是喜笑颜开,那没有佐菜的玉米糊糊,他们是真的不想再吃了!
王氏满脸的得色,华姐儿怎么可能逃得出自己的手掌心?如今她去了信,华姐儿的信立马就到了,看,还是要她才行吧。
王氏得意满满的撕开信,脸上绽开的笑容一点点敛去,阴沉的可以滴出水来,一手拍在桌子上,却是把手拍疼了,连忙捂住。
“我的夫人啊!您这是怎么了?可是大小姐说什么不好的了?就算生气,您也不能跟自个儿身体过不去啊?”
李嬷嬷上前查看王氏的手,眼角的余光扫过那封信,嘴角露出苦涩,果不其然,大小姐好不容易用老夫人将夫人留在这里,又怎么会让夫人去京师?
“那个死丫头!她竟然敢!当真是养不熟的白眼狼!”王氏气的心肝儿都疼。
高琳华在信上说,她现在很好,并不需要王氏的照顾,让王氏好生服侍老夫人。
高靖生亲自将她交到范霖夫妇那儿,在高靖生回来之前,她都会住在范霖夫妇那,哪怕王氏来了京师,也不会有所改变。
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她不但给王氏来了信,还给老夫人去了信!
老夫人晓得华姐儿的情况,知道她好的很,又怎么会放王氏去京师?
高琳茏听说姐姐来了信,迈着小短腿跑了起来,“娘,姐姐的信呢?
王氏拍开高琳茏摊着的手,冷着脸道,“她不是你姐姐!你才是娘亲唯一的女儿,高琳华那就是一头白眼狼。”
高琳茏黑白分明的眼珠子转了又转,显然不明白娘亲怎么会这么说,姐姐怎么会不是姐姐呢?
京师,范家。
明日就是范霖的生辰宴,不过要准备的,之前都准备好了,下人们也在有条不紊的操办着,高琳华反而闲了下来。
想起自己送去承德的两封信,她的嘴角勾起,有高老夫人在,王氏想要来承德,并不容易。
只是,她这信送了出去,算是彻底和王氏闹翻了。
王氏并不是一个大度的人,只要逮着机会,就一定会报复回来的。
“秦嬷嬷,你有空多盯着点承德的事情,定期也可以派人跟李嬷嬷接触下,我怕王氏气急了,做出什么后悔莫及的事情来。”
秦嬷嬷点点头,现在的情况,她还是晓得的,“是要防着点,姑娘在那边还存着粮食,若是夫人突然来京师,那些东西,可就要打水漂了。”
如今,市面上的粮价已经涨了一两成了,至于未来几个月会怎么样,就全看天了。
“她若是晓得了,知道粮价涨了,怕是头一件事就是把粮卖了!”高琳华冷笑,王氏的目光一向短浅。
又想起高一那个墙头草,高琳华着实不放心,万一王氏偷跑来京师怎么办?便对着卢嬷嬷道,
“卢嬷嬷,劳烦你带着菡萏去那府里走一遭,让高一给我把东西看好了。少了一粒米,他就带着一家老小,给我滚出高家!”
卢嬷嬷见高琳华这模样,点点头,这才有点小姐的气势。
“好的小姐。只是,如今不但粮价涨了,也有很多农户来京师做苦力挣钱,咱们要找点人手不?”
地里没了希望,那些年轻劳壮,便只能来城里讨口饭吃了!
第六十二章 作罢
高琳华的眸子陡然亮了亮,望向卢嬷嬷的眼神立马就多了几分意味深长。
卢嬷嬷这话儿到底是她自个儿想到要说的,还是那个人想要借卢嬷嬷的口告诉自己的?
高琳华的手轻轻磨砂着瓷杯,剪水般的眸子低垂,数着里面漂浮的茶叶,
“这事儿,嬷嬷怎么看呢?”
卢嬷嬷泯了泯唇,没想着高琳华又把球踢到了她身上,想法在脑子里转了又转,
“如果小姐真是算着灾年将至,不如买上两家人,要那种青壮多的。”
高琳华唇角勾起,灾年将至,还是那人提醒她,她才想起来的呢!
“那就劳烦卢嬷嬷了,回家里的路上,顺便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若是有,就带回来我瞧瞧,这事儿宜早不宜晚。”
卢嬷嬷没说什么,默然的点头,然后领着菡萏退了出去。
等卢嬷嬷走了,秦嬷嬷才是不解的问,“小姐为何这般早要买人?真是天灾,这会儿也太早下决定了,况且,这越往后,人越便宜呢!”
真正的灾年,易子而食这丧尽天良的事,都有人能干得出来,何况是卖身为奴?
那时候,别说花钱买了,只要你肯收留,有的是人送上门来。
“嬷嬷,虽说这里是京师,可是灾年,没有哪里是真正太平的。”
按照父亲看到的情况,京师周边也会是重灾区,难民肯定早早就涌入了,到时候关城门都不一定得用。
混乱中,自己家再招人,那不是自找麻烦么?饿昏了头的人,才不会管你是谁呢!
现在大伙儿还有口吃的,自己买两家人,水花都不会掀起一个,正是时候。
秦嬷嬷闻言,叹了口气,“圣上英明神武,保佑天下苍生吧。”
高琳华摇着头,这事儿,可不是圣上能保佑的了的,而且这些年来,没什么灾祸,朝廷怕是反应不够及时,到后面就愈发难以控制了。
“嬷嬷,你和范府管家相处的如何?若是可以,提醒他买些粮食,别露了痕迹。”
这种事情,是不能和蔡氏明说的,也只能想法子暗示了,希望范府也能少点损失。
秦嬷嬷晓得小姐这是关心范家,连说到,“小姐心慈,舅老爷若是晓得小姐这份心,必然欣慰。”
高琳华摆摆手,这样奉承的话,她并不爱听,“嬷嬷去看看厨房准备的如何,明儿可不能出差错。”
蔡氏办这生辰宴本就是为了帮她长脸,她自然得盯紧了,不能出了差错。
想起出去的卢嬷嬷,高琳华无奈的揉了揉额头,也不晓得父亲在陕西怎么样了。
江田这一路去陕西,走的匆忙,也不知道几时能到陕西。
“我在这也是瞎想,不若去问问舅舅,他应当也关注着陕西。”高琳华这么想着,使了芙蕖去寻范霖在哪儿。
范霖官位不高,可好歹是官,消息自然比一般人灵通些。
芙蕖没一会儿便回来了,一脸愁色,“小姐,舅老爷还没回府,派了人回来传话,说是圣上发了火,如今好些个官员,还在宫里跪着呢,舅老爷无事,只是不敢先回来,怕被传召。”
天子之怒,岂是一般人承受的了的?
高琳华双手握拳,身体微微有些僵硬,是什么事情爆发了,圣上才会震怒?
难道陕西之变提前发生了?
高琳华双手捂住胸口,不,不可能!肯定是因为其他的!
不一会儿,青草急匆匆跑了进来,瞧见高琳华脸色不对,眼神扫了下边上当木头人的芙蕖,
“表小姐,夫人吩咐,明儿的生辰宴便作罢吧,已经着人去通知各家了,可以让府里也停下来了。”
高琳华点点头,宫里出了事,还不晓得是个什么状况,哪怕不取消,那些个夫人小姐怕也没心思过来的。
“青草,跟舅母说声,若是有什么消息。通知我一下。我……我怕父亲出事。”
第六十三章降罪
高琳华守在蔡氏身边,有些坐立难安,小手慌乱的不晓得该放哪里。
今日是舅舅的生辰,可是到现在,舅舅还没有回府。
至于到底出了什么大事,引得圣上震怒,却是已经传了出来。
那首打油诗不晓得被哪个捅到了圣上耳朵里,再加上连日来不断送至的要粮折子,灾情初现,谁也不知道事情是不是会按那首小诗所述的发展。
所以,很多人都心慌,就像卫国公第一时间将江田叫去了陕西一样。
哪怕是圣上,也不能免俗。到底是天下之主,关怀天下苍生,若真如诗中所言,那还得了?
不仅高琳华心里焦急,蔡氏也焦急,桌上的茶杯,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
“也不晓得会牵连多少人!”蔡氏叹气,只盼着范霖能平安回家。
高琳华抓住蔡氏的手,“舅母,您镇定点,您都一夜没睡了,可别折腾坏了身体。”
她自己也急,可是却不敢在蔡氏面前表现太过,怕引得蔡氏更慌。
直到月上中天,范霖才一身疲惫的回府,高琳华望过去,见范霖眼袋幽青,眼眶凹陷,眼白布满血丝,十分心疼。
圣上大怒,就晓得折腾这些无辜的臣子。
蔡氏连忙让人端了热着的粥来,“老爷,您先喝点粥垫垫肚子。”
等范霖吃饱喝足了,高琳华才上前,“舅舅,圣上晓得了那首诗,可有说如何处理陕西的事?我父亲他,还好吧?”
范霖瞧着华姐儿小小的身子,若不是妹妹去的早,华姐儿怎会这么小就关心这些问题?
如此关心高靖生,怕不只是因为父女情深吧?也是怕高靖生出事,她无依无靠吧?丧母已经够可怜了,若是再丧父……
范霖不敢往下想……
他的大手轻轻揉着高琳华的头发,语气说不出来的柔和,
“傻孩子,别担心,你父亲晓得照顾自己,他哪怕为了你,你不会让自己出事的。”
高琳华点了点头,然后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范霖,等着他说其他的。
范霖本是不打算跟高琳华讲的,可是看着她那满怀期待的眼神,还是开了口,
“前些年风调雨顺的,户部存粮不少,圣上晓得轻重,已经让户部加紧运转,立刻把各地需要的粮食发出去了,就是不晓得来不来得及。”
只是不晓得到底来不来得及!
若只有天灾还好,大不了各地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可是**呢?
如果陕西真的发生叛乱,就不知道多少人要流血丧命了。
“那诗在京师流传了不少日子,难道圣上就没有降罪么?”
高琳华低着头,声音很小,不像是在问范霖,更像是在自言自语。
范霖的眸子眯了眯,又释放开来,“这次卫国公被扯了进来,不过卫国公老夫人亲自入了宫。
皇上高高抬起,轻轻落下,只罚了卫国公一年俸禄。”
高琳华的眸子闪烁,一年俸禄?卫国公一年的俸禄,够不够卫国公府一个节庆发出去赏钱?
卫国公老夫人果然是好样的,进宫一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不过,死了好几个!”范霖的眼神突然沉寂了下来。
高琳华顿了顿,“总会死人的!”
第六十四章 祈祷
一时间,整个京师人心惶惶,那诗也因为圣上的雷霆一怒,彻底湮灭下去,只是人心的动荡,却不是杀人可以镇压下去的。
高琳华听说,那一日午时,宫外一片血红。
蔡氏的小佛堂里,高琳华双手合一,虔诚的祈祷,愿逝去的人安好,愿活着的人安乐。
门外,蔡氏望着高琳华不断摇头,连着三日了,华姐儿每日辰初便来,申末方走,一跪便是一整天,荤腥也不碰,长此下去,身体可怎么受得了?
那么小的一个人,跪在空落落的小佛堂里面,看着便让人心疼。
高琳华在为那些死去的人祈祷,为因那首诗而死去的人祈祷,那是她的罪过。若不是她将那小诗传出去,那些人也不至于丧命。
不过,蔡氏只以为华姐儿是听了那首诗,害怕陕西会出事,担心高靖生的安全,才会这般跪佛堂拜求的。
“等会你们小姐回去了,好好给她揉揉膝盖,还这么小,要是受了寒,可怎么的好。”
蔡氏对着守在外面的秦嬷嬷和卢嬷嬷说道,早前,她也劝了华姐儿,可是华姐儿根本不听,只好退而求其次,让下面的人多担待点了。
又想起自己家的两个皮猴,无奈的摇头,她就是罚那两家伙跪祠堂,他们都能跑没影了,怎么可能像华姐儿这样,自己跑来跪拜。
不止是蔡氏担心,两位嬷嬷也同样担心,回去的路上,高琳华都是半倚在嬷嬷身上的。
看着跪了一天、站立不稳的高琳华,秦嬷嬷十分担心,“小姐,您别跪佛堂了,就给佛祖抄抄经书便行,佛祖能感受到您的诚心,保佑老爷平安无事的,小姐,要不老奴背你吧?”
高琳华只是笑着摇头,她能自己走,便不会让人背。
“我没事儿,只是跪了会儿,哪有那么娇弱了?”
秦嬷嬷听了,眼泪都快下来了,哪家的小姐不是娇养大的?别说跪佛堂了,连走几步路都喊累,哪像自家小姐,在小佛堂结结实实跪了三天了。
坠在最后面的百合水仙,大抵是明白高琳华为什么跪佛祖的,头垂着只能看见乌黑的发丝,这件事,她们两个也是有份的。
当然,她们对死去的人没多少歉意,更多的是惶然,只盼着这件事早点过去,上面不要追查到她们的头上。
要真让人知道是她们传出去的,怕是谁也保不住她们。
回了屋,卢嬷嬷见秦嬷嬷端了热水来给高琳华揉膝盖,便躬身退了出去,走到百合和水仙面前,沉着脸,“你们两个跟我来。”
寻到一处无人的地方,卢嬷嬷才是说道,“不要整日里一副惊惶无措的样子,你们入府的时间也不短了,该明白什么是规矩了,
有些事,过了就忘,记住,入府以来,你们哪儿也没去过,一直在院子里接受调教。”
说完,又深深的看了眼两个丫头,要她说,这样的,早该处理了,可是看小姐那样,是不打算那么做的。
卢嬷嬷揉了揉额头,碰着个这么有主见的小姐,也是难。
高琳华连着跪了七日,才不继续往小佛堂去,蔡氏以为自己松了一口气,却没想着,高琳华到底是把自己弄病了。
望着虚弱的华姐儿,蔡氏满是心疼,“不该由着你跪的,就该关了小佛堂,看你往哪儿跪去。”
高琳华笑笑,脸上一片雪白,没有几分血色,柔软的发披散,更显得几分楚楚可怜,她握住蔡氏的手,
“舅母,不要宣扬出去,别让人知道我病了。”
蔡氏原本是打算通知高康生一家高琳华病了的,听华姐儿这么一说,好看的眉头耸在一起,“这事儿,可不怎么好。”
华姐儿到底是高家女儿,如今高家做主的又是高康生,不通知一声,显得太不厚道了。
高琳华抿着唇,眼眶中有泪水在打转儿,十分委屈,“伯父知道了,母亲肯定也会知道,到时候她就有借口来京师了。”
“这……”蔡氏叹了口气,这继母继女之间的事儿,是怎么都扯不清的,华姐儿年纪虽小,可是主意却是正的很,不怎么听劝。
“可你病了,怎好不通知你伯父母亲。”
这里到底是华姐儿的舅舅家,不是高家,要是传出去了,会被人诟病不说,华姐儿也可能被高家以此为理由接走。
“舅母不用担心,我用两日药就行了,只是前几日累很了,这才有些虚弱,不打紧的。”
蔡氏听了,弯腰轻轻缕着高琳华的发,慈爱的说道,“那就等两日,要是两日里,你不能好点,那我就通知你伯父。”
高琳华点点头,她知道,这是蔡氏最大的让步了。舅舅舅母虽然心疼她,可是却不想置高琳华于危险的境地。
哪怕王氏来京师,也好过高家把高琳华接回去。
范霖晚上回来,得了消息,特地上她的小院里看她,透过屏风,高琳华听到范霖说,
“今日有陕西的奏报送回来,是江大人写的,陕西暂时一切平安,不过,江大人要了十万两银,圣上准了,这两日就能送出去。”
十万两,只是用来修理河道,可以支撑很长一段时间了。
高琳华的心稍安,却还是让菡萏扶了自己起来,亲笔给高靖生写了一封信。
“舅舅,麻烦将这封信送给爹爹。保佑爹爹无事。”
范霖摇头,这华姐儿当真是不听劝,身体都这样了,还硬是爬起来写信,太倔强了,和她母亲完全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华姐儿,你以后若是再这样子,我可不帮你送信了。”范霖的威胁,一点威胁力都没有。
“小姐这下可以放心了吧?”卢嬷嬷帮高琳华掖着被子,“陕西无事,小姐也要早点好起来才是,不然老爷晓得了,还不知道怎么心疼呢。”
高琳华摇摇头,“嬷嬷,这才是开始啊。”
她的眼神望向窗外,月光明亮,一片静谧,看似很美好,可是她记着,已经有一月未下雨了……
第六十五章 挑人
今天有个好天气,太阳晒得人暖和和的,直想搬了躺椅放院子里晒太阳,舒舒服服的睡一觉。
卢嬷嬷抬头望着天,眼神精亮,小姐说的没错,已经很久没下雨了,反常即为妖。
房檐下,高琳华也在望着天,望了许久许久,秦嬷嬷唤了她好几遍都没有听见。
“卢嬷嬷,你一会儿再去街上转转吧,那天没选到合适的人,今儿该有了!要力气大的,一家人的……算了,我跟你一块儿去吧!”
卢嬷嬷听了,摇摇头,“小姐还没忘记上次的教训么?怎好再出门?何况是那般乱的地方?”
既然是想买人,必然去的是三教九流混杂的地方,小姐年纪虽小,却不能去那样的地方。
“还是老奴领着百合水仙一块儿去吧?她们俩有些底子,还能试试手。”
卢嬷嬷双手垂在身前,头低着,一副顺从的样子,让高琳华看的好笑。
“去了西南巷,我不下马车就行了,只撩了帘子看几眼就行。”
卢嬷嬷不再劝,小姐连这都想到了,显然是打定了主意,劝也没用了。
“那老奴先去禀了舅夫人,让舅夫人帮着准备马车。”说完,便小步退了出去。
秦嬷嬷这才端了绿豆汤给高琳华,却不走,“小姐真要去?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您的病才刚有点起色,这会儿出去,怕是舅夫人都不会同意。”
高琳华病时,不允蔡氏通知高家,便已经惹得蔡氏不悦,如今又要病中出门,蔡氏如何能同意?
秦嬷嬷晓得,蔡氏是真心疼高琳华,才会迁就她,可是高琳华要如此任性下去,再厚的感情也会摊薄了。
“可是嬷嬷,我真想出去看看。”
高琳华无力的依靠在门框上,看着蓝蓝的天,娇艳的阳,眼中却没什么神采。
秦嬷嬷知道自己劝不过,只想着蔡氏来能劝劝高琳华,可是却没想到,蔡氏竟然打算跟高琳华一道出去。
蔡氏和卢嬷嬷一前一后进来,高琳华先看的人却是后面的低眉顺眼的卢嬷嬷。
虽然看不清卢嬷嬷的表情,可她就是晓得,舅母是被卢嬷嬷哄来的。
她自己嚷嚷着出门,和蔡氏带着她一起出门,其中差别,可大了去了。
“华姐儿可真是聪明,这个时候,正适合买些孔武有力的护卫回来看家,你病了几日,跟我一块儿出去透透气吧,总是窝在屋里也难熬。”
高琳华笑意盈盈的应了,秦嬷嬷震惊的看着卢嬷嬷。
蔡氏见了秦嬷嬷的表情,主动说到,“你也别怪卢嬷嬷,是我想带着华姐儿出去的,散散心,华姐儿也能好的快点。”
高琳华不等秦嬷嬷回话,上前伸手抱住蔡氏,亲昵的撒娇,“舅母对我真好。”
蔡氏伸手捏了捏高琳华的小脸,“你个不省心的小东西,知道舅母对你好,就快点好起来!”
有了蔡氏一道出门,管事的准备起来就快了许多,吃了晌午,马车便出了门。
京师的平头百姓大多居住在西面和南面,期中,外来的难民,又一向被驱赶到西南巷。
是以,人牙子多往西南巷去挑人来调教。
不过,也有很多青壮,就守在西南巷,平日里接些苦力活来干,挣两个钱度日。
她们如今要挑的是青壮,作为看家护院用,而且是打定主意要进京师来逃荒的,所以便不打算通过人牙子,直接往街上去挑人。
马车一驶进西南巷,哪怕隔着帘子,一股破财和腐朽的气息还是窜入了高琳华的鼻子。
蔡氏连忙用帕子捂住高琳华的口鼻,脸上虽有嫌恶,更多的却是怜悯,
“这西南巷惯是如此,这里都是些朝不保夕的人,连口吃的都难得,哪还有精力还收拾?”
高琳华把帘子撩了个小口,静静的看着外头,她前世结局虽惨,却也不曾受过这样的穷苦。
西南巷虽然穷困,路却宽敞,两辆马车并排行驶都行,从高琳华的角度,恰好能看到路两侧的情况。
虽说位于京师,可是这里的房子年久失修,已然破败不堪,好多窗户,都是用木头钉起来挡风的。
房檐下面,有摆着缺口碗的老乞丐,或歪靠着,或躺着……姿态不一,面色却是一致,均是蜡黄枯瘦,整个人仿佛只剩了一具骨架子。
有坐着的苦力,或瘦或壮,看到他们的马车,立马挺直了身子,盯着马车,那眼神,如同饿狼紧紧盯着食物一般,甚是吓人。
高琳华瞧了那眼神,吓得立马放下了帘子。
“吓着了吧?”蔡氏伸手轻轻抚着高琳华的背,“都盼着有人能给他们活计干呢!”
高琳华轻拍胸口,缓解紧张的情绪,“舅母,他们怎么不卖身给人牙子?”
跟着人牙子,且不说能拿到多少卖身银子,至少在被卖出去之前,总有口饭吃的。
虽是奴籍,却好过在这里这饿肚子,哪怕年富力强,也经不起有一顿没一顿的折磨,最后伤了身子,还是自个儿痛苦。
“人牙子也是挑人的,你以为人牙子谁都收?这要是收回去,却卖不出去,那饭钱,还有调教花的银子,不都打了水漂了?
况且,京师就那么多人家,又哪要的了这么多人?”
高琳华沉默不语,又撩起了帘子,只露出一双眼睛,仔细的瞧着,见有两个青壮背对背坐着,里头有张烂草席,一个老妇搂着个瘦弱的小孩坐着,便叫停了马车。
“卢嬷嬷,你和百合过去,问问那一家人的情况。”说完,高琳华便放下了帘子,等着卢嬷嬷询问的结果。
见高琳华看中了人家,蔡氏也朝外看了一眼,然后对高琳华道,“怎么就瞧上了那家人?有老有弱的。”
“这些大抵都是逃难来的,能带上家里老小,说明心还不错。孤身来的,我看不准,用着不放心。”
孤身来的,有可能是家里人在路上没熬过去,也有可能是丢下家里老弱自己跑了的,不管哪种情况,到底是不如一路护着家里人来的。
蔡氏闻言,深深的看着高琳华,微微张唇,“华姐儿……”
第六十六章 张二
“若你是个男孩儿……该多好。”
高琳华没有接话,她到底只是个女孩儿呢,谁让她醒来,还是那个自己。
不过,若她是个男孩儿,怕王氏是不会让她健康长大的吧?
这个时候,卢嬷嬷领着百合回来了,低声向高琳华禀告,“小姐,那年纪稍大的男人姓张,叫张大,和那妇人是一对夫妻,妇人怀里抱着的是他们两的孩子张狗儿,今年八岁,剩下一人是那张大的弟弟张二,几人一路从承德逃过来的。”
“承德?”高琳华惊呼,立马捂住了嘴巴,眼神里的震惊却是实实在在的。
蔡氏的眉头也蹙了起来,“高家那边没有递消息来,想必不是很严重,这家人怕是本身家里就比较艰难的,又有两个青壮,所以才早早离乡来京师讨口饭吃。”
高琳华抿着唇,并不觉得蔡氏说得对。
自古以来,物离乡贵、人离乡贱,若非真的活不下去了,谁会离开?
高琳华抬头望着天,现在还没有到夏日,也就一个月左右未下雨,哪里就严重如斯了?
“小姐,我们府在承德是数一数二的,苦了哪家,也不会苦了高家的。”卢嬷嬷提醒到。
平头百姓怎么可能跟高门大户相比呢?如今的高老夫人和王氏,估计连承德出现灾情都不一定知道,毕竟,主持中馈的人是钱氏。
“等会儿派人往承德打探点消息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