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秦二世-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砰!”

一声沉沉的闷响,那是血浪扑打在碎石上的声音。

终于躲过了!

胡亥停下脚步,艰难的站定回身看去。

血浪中浮沉的人脸正看着自己懊恼的无声呐喊着,嗜血的红色双眸死死看着自己,所有沾有自己血迹的碎石,都被无数的血盆大口争先恐后的吞噬,等到石头被吐出,上面的血迹早已经消失不见。

吞噬了胡亥血液的人脸,血色的双眸中无边的疯狂之色爆射而出,然后不甘的倒流而回,融入无边的血海中。

这到底是个什么鬼地方?

胡亥定了定心神,转身朝着小山攀爬而去。小山最多不过十几丈,虽然因为脚上的疼痛让胡亥的速度减慢,但是也仅仅一会就到了山顶。

登上山顶,让胡亥的一颗心瞬间沉入谷底。胡亥才发现,自己此刻竟然处身在一块方圆不过数十丈的礁石上。茫茫天地间,除了这礁石,周围尽皆都是翻滚不息、根本望不到尽头的血海。

自己被困在真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鬼地方了!

草!胡亥暗骂一声。

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更为悲催的现实,血海海平面正在上升,而且速度极为的明显。以胡亥估计,最多五六分钟,这座礁石就会被血海所淹没。

没有船,更不可能有飞机,即便胡亥会游泳,但是看看那血海上沉浮的密密麻麻头颅,会游泳又有毛用。看看那些人嘴,落水的一刻,就是渣都不剩的时候。

似乎已经是个必死之局了。

那么这到底是哪里?为什么这些人会自己如此的仇恨?

看着血海中不断浮现的一张张狰狞人脸,胡亥头皮都开始发麻。

在血海水位上升到胡亥脚掌下时,陡然停止了上升,就在胡亥心中“好险”还没有说完的时候,铺天盖地的血浪从四面八方狂卷而来,将胡亥彻底的淹没。

落水的那一刻,胡亥就看到无数密密麻麻的人头朝着自己蜂涌而来。他甚至能够清楚的听到这些狰狞疯狂的人头口齿相磨的声音。

婴儿有牙齿吗?胡亥一个念头还没有完,已经被蜂涌而来的人头所淹没。

巨大的疼痛席卷而来。

“我不甘心!我不甘心!”胡亥在心中愤怒的呐喊着。

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完成,如果自己就这样死在这里整个大秦将不会有一个人找到自己。正在蒸蒸日上的大秦怕是眨眼间就要分崩离析。

“让暴君血债血偿!”

“嘎嘎,我要喝暴君的血吃暴君的肉!”

……

嘈杂而又疯狂的声音纷杂而来。

一瞬间,胡亥突然知道这血海是什么,这些在血海中沉浮的人头又是从哪来的了。

原来是你们!

……

雍城蕲年宫。

巨大的青铜油灯将蕲年宫皇帝寝宫照耀的如同白昼般。金黄的锦榻上,胡亥正和衣而睡。水声阵阵,一个曼妙的身影正跪伏在地上替胡亥洗脚。

猛然间,躺在锦榻上的胡亥“啊!”一声惊呼翻身而起。地上的铜盆“哐当”一声被踢翻在地,将厚厚的毡毯以及洗脚的女子衣衫给打湿一片。

“陛下!”

那名女子顾不得溅在自己身上的水渍,连忙扶住满头大汗一脸惊恐的胡亥急声道。

“苏由姐姐?”胡亥迷蒙的眼神缓缓凝聚,看看扶着自己的女子,然后又低头看看自己的身体,“哈哈哈哈!”陡然间放生大笑起来。

原来刚刚的一切都是南柯一梦而已!

扶着胡亥的苏由依然担忧的看着身前变得有些陌生的胡亥。从胡亥的笑声中,她感觉到了几分无奈,几分彷徨,还有几分她不太懂的坚定。

第六十九章 圣天子

急促的脚步声响起,两个娇俏的人影风急火燎的从屏风处闪进来。

赫然正是守候在宫门外的龙冰和龙雪姐妹两人。

“陛下!”

龙冰看着哈哈大笑的胡亥,担忧的道。

“你们下去歇息吧,朕无妨!”胡亥停下大笑。

龙冰看看苏由,然后恭声应诺,拉着龙雪缓缓退下。

“陛下,是不是做噩梦了?”苏由掏出锦帕,帮胡亥擦拭着头上的冷汗,柔声问道。

从传出苏由不守妇道勾引皇帝的谣言那一天起,苏由就从苏府消失了。连带着,胡亥和苏府、范府的名声都大受影响。

苏由的消失最终让皇帝纳妃的事情不了了之,谣言也不攻自破。

但是,只有朝中大臣知道,如果苏由不是自己走了,那么她铁定是要进宫为妃的。

虽然在苏婉的帮助下苏由暂时逃离了龙卫府的视线,但是以如今龙卫府和黑冰台在大秦的实力,只要胡亥想找一个人,根本没有找不到的,更何况苏由根本没有走出关中。而关中更是龙卫府和黑冰台的关注最多的地方。

所以,在苏由失踪不过三天,龙卫府就找到了苏由的藏身之所。

她根本没有走远,而是来到了苏氏一族在雍城的祖宅了。

显然,在苏由离开咸阳的过程中,苏沫也有一份。如果苏由回到祖宅,说苏沫不知道,那根本是不可能的。毕竟,虽然苏氏一族的大本营已经迁徙到了咸阳,但是同雍城在大秦的地位一样,苏氏一族的祖宅在苏氏一族中同样也有着异常重要的地位。

毕竟,列祖列宗的牌位还在祖宅不是?

对苏沫的所作所为胡亥并没有怪罪。他很清楚,无论是苏由的选择还是苏沫的选择,都是在那种情况下做出的最明智之举,更多的却是为自己考虑的。

毕竟,骂名都被苏由背了!

来到雍城,祭拜了秦王陵,祭拜了秦人宗庙,开放岐山书院之后,胡亥并没有直接回咸阳,而是继续留在了雍城,住在了蕲年宫中。

明天胡亥就要回返咸阳,苏由自然也被龙卫府亲卫秘密接到了蕲年宫中。

“你说,朕,是不是一个暴君?”胡亥没有接苏由的话,而是起身赤着脚走到了屏风前,看着屏风没头没脑的来了这么一句话。

“陛下是苏由见过的最英明的皇帝!”苏由端起桌上的醒酒汤,温柔的递给胡亥。

“是吗?”胡亥低声道。

废举荐行科举,是胡亥用二十一郡郡官的人头以及他们的数万族人的鲜血换来的;也是胡亥同一众大秦重臣们互相妥协的结果。

毕竟从那被斩的二十一郡郡官身上继续追查下去的话,怕是大秦一众朝臣没有几个能够逃脱得了干系。

在胡亥原本的构想中,用科举选官取代从周时就开始盛行的举荐授官,至少要等个数年之久,甚至十余年之久。毕竟举荐制可以说是如今这天下所有的世家贵族们保住家族权势的不二之法。

胡亥之所以毫不犹豫的对数万人举起屠刀,最终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杀鸡给猴看,震慑群臣。让一干重臣们看到自己的决心,也浇灭他们的幻想。

如果没有数万颗血淋淋的人头在前,包括一干老秦世家在内的所有大秦重臣们,都不会赞同胡亥将举荐授官的制度彻底废除转而用科举来选官,因为举荐授官关乎到他们的根本。

但是在数万颗血淋淋的人头前,大秦的重臣们最终选择了妥协。根本是重要,但是,如果连家族都没了,这根本要之又有何用?

胡亥很清楚自己在朝臣心中的印象,也许还算的上英明,但是却少了几分杀伐之气。确实,从司马欣一案中,胡亥只是诛了司马欣三族以内六岁以上人丁,却放过了绝大多数的司马欣族人。更让群臣自认为把到了小皇帝的脉搏,心不够硬,手不够狠。

在这样一个时代,胡亥很清楚身为皇者心慈手软意味着什么。

所以,借着处决二十一郡郡官的事情,胡亥想要告诉所有人,包括大秦所有的百姓,不是自己心不够硬,手不够狠,而是他不想杀。真要想杀的时候,自己会比所有人都要狠。

显然,胡亥的目的达到了。

如果今后有必要,自己依然会作出一样的选择。

那就是,杀!

“今夜,就不要回去了吧!”胡亥眼神逐渐坚定,转头看着苏由柔声道。

“嗯……”苏由听到胡亥的话,先是一愣,随即明白胡亥话中的意思,顿时霞飞双颊。忸怩的垂下螓首,声若蚊吟。

“姐姐说什么?”

看着娇羞不已的苏由,胡亥心中的抑郁顿时消散许多,继续道。

“嗯……”

苏由的脑袋几乎已经要陷入那两团高耸中了,根本没有发现胡亥是故意如此。

“朕没有听清楚,姐姐再说一遍?”

“陛下!”苏由终于从胡亥带着笑意的话语中,听出来那调侃之意,娇嗔一声,背过身去羞的不敢再看胡亥。

“哈哈哈!”胡亥大笑着上前拦腰将苏由抱起,在苏由低低的惊呼声中朝着锦榻走去。

虽然苏由没有入宫,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那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被胡亥抱着的苏由将螓首深深的埋入胡亥臂弯中,靠着胡亥的胸膛,苏由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心是如此的安宁。过往的一切,都值了。

……

时间过的飞快,眨眼间又是一个多月过去。

从原六国之地首先传出来的圣天子的称呼也逐渐传到了关中各郡,传到了咸阳。

这是由原六国之地的读书人给胡亥加上的称号。

自大秦成为诸侯开始,大秦就被中原诸国视为落后蛮荒之地,视为蛮夷,视为愚昧缺少教化的国都。每当提起秦人,就算是秦人中的读书人,中原诸国也都会报以蔑视。

即便是始皇帝横扫六合统一天下之后,六国读书人乃至百姓对大秦的观感也没有改变过。甚至因为始皇帝覆灭他们的国家,让六国读书人对大秦更加的仇视。

加之始皇帝在全国范围内的大修驰道、长城、宫殿、陵寝等等诸事,暴秦之名更是被六国读书人叫的那个顺口。自诩为华夏正统的中原诸国,从心底看不起大秦,看不起秦人。更从来没有将自己当作大秦的一份子。

这也是为什么仅仅陈胜吴广两个升斗小民揭竿而起就能搅动天下风云的根本原因了。

六国遗族和原六国读书人,他们仇视大秦,却又爱惜性命。

而陈胜吴广两个几乎连大字都不识的黔首小民都能够面对原本兵锋无敌的秦军连连大胜,攻城掠地。那么有钱有粮更有谋略有民心的六国遗族们,才终于看清了大秦外强中干的事实。

种种原因下,泱泱帝国就这样仅仅持续了十余载轰然崩塌。

但是,现在,六国的百姓和读书人称呼如今的二世皇帝陛下什么?

圣天子!

这是由关外六国读书人对皇帝的敬称!

一个小小的称呼代表了六国百姓乃至读书人对大秦或者说是对皇帝胡亥的认同!

在关中秦人看来,大秦是皇帝的,皇帝就是大秦。六国人如此敬称皇帝陛下,也同样代表着六国人对大秦终于不再是如先前那般高高在上。

关中百姓、关中读书人无不心有荣荣焉!

圣天子,是秦人!是秦人的圣天子!这是所有秦人心中最为朴素的想法。

当胡亥看到龙卫府信报上所写的自己被六国读书人恭称为圣天子、甚至在家放上香案早晚焚香祭拜的时候,不由的摇头苦笑连连。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

虽然在先前时代大多数时候都是世家贵族的子弟才能读书写字,但是不代表着普通的贫寒之家出身的年青人就不能读书写字。

春秋百家争鸣,在胡亥看来最大的贡献就是,不仅促进了整个华夏一族各类文明、各类思想的喷涌爆发,更多的是由于百家互相为治国理念而争论不休,争相大开学院四处收留弟子,却是给了许多出身贫寒的普通百姓子弟以读书习字的机会。

一个民族的发展,不是一个两个人能够推动的;也不是几部文献、几个流派、几种治国理念能推动的。他需要的是整个民族的进步,而整个民族的进步,就需要提高整个民族的整体素养。

想提高整个民族的素养,那么,读书习字,无疑是拍在第一位的。

正是因为有了无数的读书人,才能出现更多有思想有能力的有识之士,才能带领整个民族走向昌盛。而春秋的百家争鸣,无疑对整个华夏民族的发展,居功甚伟。

数百年春秋之争保留下的种种思想,一直被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使用数千年,一直到后世依然在使用。可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春秋百家争鸣留下的思想,不仅没有得到进步,反而因为统治的需要,经过数千年一代代皇朝不断的阉割,最终变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好在,在这一世的平行时空再也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了。

大秦历五十二年的春节前三天,龙娇在咸阳宫为胡亥产下一子。圣天子、圣皇帝终于有了血脉,大秦终于有了血脉,这让大秦历五十二年的这个春节,变得格外的欢快和喜庆。

第七十章 嬴乐康

在龙娇为胡亥诞下第一位皇子的第二天,蒙恬和蒙阔、冯去疾、韩信四人先后到达咸阳。远在黑龙江郡的李信、辽宁郡的徐闯、内蒙郡的蒙信、平夷郡的胡忠,四大新任郡尉恭祝胡亥新春佳节的奏报也在这一天抵达咸阳。

路途实在太过遥远,这奏报能够在春节前两天到达咸阳,想来四人应该都是至少提前半月到一月时间就已经送出了奏章。

他们四人,自然不知晓大秦已经有了第一位皇子的消息。

不过,远离咸阳的他们四人不知道,其余新任的各郡郡守们可是消息灵通,所以在春节当天,胡亥就已经收到了包括关中以及山东等地二十余郡的郡守恭祝皇帝得子、大秦有后的奏章。

大秦历五十二年的这个春节,因为龙娇为皇帝诞下皇子显得格外的不同,最先得到消息的咸阳和关中百姓们,这个春节过的是格外的喜庆和满足。

胡亥原本在过年时候的很多安排也因为儿子的出现而被打乱。

……

咸阳宫,德妃寝宫。

胡亥小心翼翼的从躺在锦榻上的龙娇怀里接过被一条小小的锦被包裹起来的婴儿,看着呼呼大睡小脸皱巴巴的小家伙,一时之间有些失神。

那不过尺余大小的小家伙在怀,感受着他恬静的呼吸和心跳,这种血脉相连的感觉是如此的清晰。

这是自己的血脉,身体留着跟自己同样的血。虽然自己在这大秦已经留下了很多的东西,但是怀里的婴儿才应该是自己来过这大秦最重要的见证。

“乖儿子,来给朕笑一个!”

“噗哧!”

几声轻笑响起。

胡亥闻声望去,却是跟随自己一道前来的龙娇寝宫的李嫉、虞姬和丽妃等人。

胡亥后宫到如今统共也只有五位妃子,除了如今天天躺在锦榻上等着待产的龙媚外,皇后李嫉、东西两宫贵妃虞姬和丽妃尽皆都到齐了。

有了龙娇龙媚两女的后来居上,在胡亥从巴蜀回到咸阳之后,夜生活可谓是痛并快乐着。终于在他的辛勤耕耘下,丽妃、李嫉、虞姬三人都先后开花结果,有了喜脉。

至此,三女是高兴了,但是胡亥却就痛苦了。

三女到如今已经都是大腹便便,只是都是五六个月的身孕而已,倒是不似龙媚需要躺在床上不能四处走动。虽然几女看似在偷偷说着体己话,其实都在暗中关注着胡亥的举动。

龙娇和龙媚后来居上,而龙媚更是拔得头筹最先生下皇子,这对任何人都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毕竟如今的皇帝不似始皇帝那般,后宫佳丽无数,却很少动心。女人对始皇帝而言只是烦闷亦或是需要的时候解决生理需求的一件物事。

胡亥不仅册立了皇后,更新设了在后宫地位仅次于皇后的东西两宫贵妃以及其下的四位嫔妃等等。作为皇帝的后宫嫔妃,有了胡亥做为榜样,除非是死在胡亥之前,不然怕是难逃殉葬的杯具。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母凭子贵,让自己的儿子成为皇帝。

“陛下,乐康才不过七日大小,怎么能听懂您的话呢?”龙娇掩嘴笑着道。

乐康,安乐之意,是胡亥取自《九歌·东皇太一》:“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作为自己第一个儿子,胡亥可以说是很花了一些心思。

“额!”正用手指摩挲着嬴乐康嫩滑的脸蛋的胡亥,听到龙娇的话,不由一滞。

被鄙视了。

陡然,胡亥感觉到自己胸前一大片湿热在迅速的蔓延。

尿了!

又被尿了!

胡亥还没有来得及有任何的动作,垂头间就看到自己怀中刚刚还睡的香喷喷的嬴乐康正瞪大着如墨玉般乌黑的小眼珠好奇的看着自己。

“臭小子!抱你一次尿我一身,你有完没完了?是不是尿上瘾了?”

“咯咯!”

嬴乐康瞪大着乌黑的眼睛看着一脸郁闷的胡亥挥舞着小手咯咯的笑起来。

虽然嬴乐康出生不过七日,但是胡亥不管多忙,那是每天必到。也不管嬴乐康愿不愿意,每一次都是强硬的自龙娇手中接过嬴乐康,不出意料被尿一身,然后狼狈的退走。

这点,龙娇和李嫉几女都一清二楚,所以从胡亥接过胡亥的时候,几女都等着这一刻呢。

只是今天,嬴乐康似乎心情不错,竟然在尿了胡亥一身后,对胡亥笑了。

“哈哈,不愧是朕的……”

“哇哇哇!”

响亮而娇嫩的婴孩哭音一下将胡亥的大笑声盖过,响彻整个德妃寝宫,让胡亥接下来的话嘎然而止。

“哦哦,不哭不哭!”

胡亥顾不得自己胸前那被尿潮腻的温热,边轻摇着手臂哼着哄起嬴乐康来,边求救似的看着倚靠在锦榻上的龙娇。

过往的经验告诉胡亥,这小子又要吃奶了。

每当想到这里,胡亥就羡慕嫉妒恨中!

看着对任何棘手的国事都游刃有余的皇帝因为一个尺许大的婴孩而手忙脚乱,让李嫉、虞姬、丽妃和龙娇等人只有在胡亥面对嬴乐康的时候感觉到,原来自己每天等待的皇帝也只是个普通的父亲而已。

而不是一只似乎活上千年的老狐狸。

龙娇对一边的宫女点点头,侍候在一旁强忍住笑意的宫女们,慌忙上前将小皇子从胡亥怀里接过,然后送到龙娇怀中。

“你们继续,朕走了,朕走了!”

胡亥金色的锦袍上,胸前一大团嬴乐康留下的湿迹格外刺眼。等到宫女接过嬴乐康,胡亥就留下这句话,慌忙败退而走。

“咯咯咯咯!”

嬴乐康刚刚被龙娇抱到怀中,哭声就停了,此刻似乎也因为胡亥的狼狈样子而高兴,咯咯的笑起来。

正走出宫门的胡亥听到嬴乐康的笑声,一个踉跄差点没有一头栽倒。

这小子,成心的呀。

李嫉、虞姬几女看到胡亥狼狈的样子,顿时齐齐娇笑起来。

……

咸阳宫皇帝书房,已经换了一身衣服的胡亥正在听工部尚书郑国和户部尚书张苍的汇报。

今天是正月初四,大秦自然不可能如后世那般放假到正月初八。所以过了初三之后,所有的府衙都已经正式开始办公了。

张苍和郑国是被胡亥召来询问各个郡县学馆建造情况的。

第七十一章 信仰

大秦各郡郡治里面的学馆早在两月前胡亥询问负责的郑国和张苍时,就已经大半即将竣工,至于大一些的县治中的县学馆,也已经开始动工。

赶赴各个郡县学馆的接近两千从皇家学院中挑选出来的年轻教习们更是早在两个半月前就已经离开咸阳,赶赴各郡县。

今天是正月初四,元宵节过后,各郡县学馆就要正式开始有学生入学,胡亥不得不要多加关注这个问题。

五年之后,就要举行大秦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科举,想来应该会有很多人都在等着各郡县学馆开学之后就要进入的,万一到时候学馆依然没有完工,虽然不会对五年之后的科举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时间既然已经定下,总要求个好兆头不是?

毕竟,好的开始也就意味着成功的一半么。

全部采用改进之后的字体印刷的九章教材已经全部在年前半个月就已经启程运往大秦各个郡县,在天下百姓都在欢度大年三十的时候,黑冰台的人依然忙碌在咸阳通往天下的各条驰道上。

这是大秦第一次正式编撰并修订的九章教材,对大秦乃至整个神州大地的意义都极为重要。胡亥选择了由黑冰台亲自押运,以保万无一失。

这个万无一失不是担心路上有人劫这些教材,而是让这些教材能够在正月十五之前到达各郡县学馆中。

“两位爱卿,各郡县学馆如今进度如何?”

胡亥身前放着一张标记着在大秦各个郡县中建造的学馆的数量和位置。

郡学,除新设的平夷、内蒙、黑龙江、辽宁四郡外,其余基本上所有的郡治都有一所,这就是四十六所,然后还加上为了保证各县百姓的子弟能够有进入学馆学习。

大秦除新设四郡还有四十六个郡,下辖统计三百一十三个大大小小的县治,去除四十六个郡治城池,还有二百六十七个大大小小的县城。

原本的治粟内史府和上计府统计计划在这二百六十七个大大小小的县城中建造多达一百五十六所县学馆。毕竟南海、辽东、辽西等只有两三个下辖县治的郡,大秦还有不少。

这样的郡,一所郡学显然已经足够维持一郡少则一县多则两三县之地的百姓家中的孩童们使用了。

当然,郡学和县学不是上下级的关系,就有点类似后世小学和初中的关系,上过小学之后就可以直接上初中。那些只有一所郡学的郡,只是将小学和初中放到一块来罢了。

户部第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大秦如今有不分男女老幼的人丁三千零六十五万五千六百六十九人。这个数字,远远超过胡亥的预料之外。

不过马上胡亥就想明白了状况,应该是因为自己快速的平定六国遗族的叛乱,然后加上东胡部族归附之后也一并归入大秦户籍之中登记造册,所以大秦的实际人口反而较之始皇帝在世的时候还略有增长。

三千余万人丁,较之后世华夏要少了太多了。在教育上,大秦如今的压力要少很多。不过,如今大秦如皇家学院、岐山学院这样的高等学府仅仅只有两所。

其中大秦皇家学院经过扩建,到如今已经可以容纳两万学子同时求学,岐山学院因为胡亥的要求,在建造之初就已经考虑了这个问题,所以它能容纳的学子更是足足有五万人。

皇家学院依然在不断的扩建中,皇家军事学院同样如此。当然,这两所尽皆由胡亥亲自任院长的学院,都必然会是大秦最为高端的学府,贵在精而不在多。

虽然可以预料的是大秦必然会有一段时间如后世华夏高考一般万人争过独木桥,但是只要给个四五年时间,想来直属于户部的高等学府必然会增加,那个时候应该会有很多人都能进入各种学院深造。

郑国和张苍原本还在想皇帝这个时候召见有什么事,此刻听到胡亥问话,无不心中一颤。互相对视一眼后,郑国躬身道:“回陛下,各郡学馆七日内能够完工,只是县学……”

“嗯?县学如何?”胡亥抬起头,皱皱眉接口道。

“回陛下,各处县学都要用最好的木材最好的砖石,还要供应学子们最好的吃食,所以工部和尚坊工匠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

郑国没有辩解,实事求是的道。

确实,胡亥要求工部严格挑选石材更要选好位置,便于供应各个学馆里学子的吃食,实在是让郑国和田仁、张苍几人有些头疼。

皇帝将阿房宫都停了,为什么对这件事却是丝毫不顾忌需要花费的人力和物力呢?实在让郑国和张苍等人弄不明白。

胡亥听出郑国话语中的不解。

“偌大的大秦,想要万世长存,想要进步,学馆必不可少。因为学馆能够教给秦人学识,能够开启民智,能够修养德行,能够教人明辨是非,能够教人人忠君爱国。

所以朕才对学馆之事丝毫不在意花费钱粮,因为只有如此秦人才会信仰我大秦。朕建立皇家学院,设立各个分院,不想让所有人都想着升官发财,朕杀掉数万犯官血亲,同样也想告诉所有人,想要做官可以,但是做官就要做好官,做贪官污吏,就要做好被朕诛族的准备。

朕不想让我大秦乃至后世任何朝代的百姓,都将升官发财当作这一生的追求。阿房宫,朕还会建成,因为那不仅是父皇的心愿,同样也是我大秦我华夏一族的宝贵财富,朕要将他永远保存下来。

除阿房宫外,如无必要朕不会再修任何行宫,我大秦所有的府衙也禁止大兴土木。学馆可以用最好的,因为年轻人是大秦的未来,他们的信仰关乎我大秦千秋万代;但是府衙,不是。”

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悲的。信仰缺失的民族同样是可怜的。后世的华夏一族历经数千年的磨难,信仰的缺失、心灵的饥渴已经到了空前的地步。

在后世华夏的任何地方,你能看到的最好、最大、最宏伟的建筑绝大多数或者说永远都是政府大楼、银行,因为那里存放着后世华夏一族已经变得扭曲的信仰,权力、金钱以及虚弱的傲慢。

让改变,从大秦开始吧。

第七十二章 事出有因

一个民族该有什么样的信仰,这不是胡亥能够决定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摒除一些在前世影响了国人数千年的东西。

同样,一个民族信仰的形成,需要数代数十代的人努力。这就如欧洲的教会,耶稣也只是在他死去数百年之后才真正的成为欧洲人的信仰。

博爱、平等、自由,这是耶稣留给欧洲人的信仰。

自己如今所处的地位相较于比自己还要晚出现一段时间的耶稣来说,要高上不知道多少。那么自己能够给炎黄一族留下什么样的信仰呢?

胡亥不知道。努力就好吧。

“各郡县学馆务必要在正月十八之前完工。朕不想再听到任何托词。你们,退下吧。”

胡亥已经不想再在学馆的事情上多说什么,即便现在他说了,想来郑国和张苍也是无法理解的。

“臣等告退!”

偌大的皇帝书房逐渐安静。

灯光摇曳中,胡亥在大秦地图上游离的视线最终凝聚。

那是正对着朝鲜半岛、孤悬在海外的一个长条形状小岛。

有些事,胡亥已经有些等不急了。

……

大秦帝都咸阳,太史令府。

从阴阳一派正式进入大秦皇家学院成为天文院的第一批学生之后,身为天文院院丞以及钦天监正三品太史令的邹宏就被胡亥在咸阳城南赐下府邸。

阴阳一派从邹宏这一代起,算是正式摆脱了流浪的生涯,有了官身。可以预料的是只要阴阳一派不犯抄家灭族的大罪,钦天监太史令一职将不会如其余官职一般风水轮流转,而会一直为阴阳一派坐庄。

皇帝有了子嗣而且还是儿子的消息,大秦朝野上下已经尽皆传遍。只等选定一个良辰吉日就将正式的诏告天下,确定这婴儿大皇子的身份。

当然,以大秦立贤不立长的规矩,就算德妃的儿子有了大皇子的身份,也不一定就会是大秦的三世皇帝。而如今的皇帝陛下,说正值盛年已经有点言过其实了,毕竟皇帝不过才二十一岁而已。

可以预料的是,只要皇帝不出意外,至少在今后的数十年内,大秦只能而且也只会被如今的二世皇帝所掌控。没有任何人能够挑战二世皇帝胡亥的权威。

所以,现在谈论太子乃至三世皇帝的人选,实在是找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