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侯府小姐的娱乐圈生涯-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明白了,即使他对我再好,也是敌人。完颜阿骨打和完颜宗望是金人,我是宋人,我们在根本上就是对立的。”说着,潘金莲眉间的郁气跟着消散了。

    林白妤脸色和缓,满意地点点头:“孺子可教。”

    她原本以为潘金莲这个棋子废掉了呢,想着是否要去汴梁找李师师从头教起,还好潘金莲自己能够想明白,自己不用放弃她。

    “走吧,我们该回大宋了。这次,我们直接去京都汴梁。”

    潘金莲闻言脸色变了,眼神中忐忑带着兴奋:真正的硬仗要开始了!她潘金莲即将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挽救大宋国运的幕后英雄!

    八月的夜晚,已经入秋,夜风吹来阵阵凉意,宋徽宗赵佶却是心头火热,他微服私访正要去会佳人。前两日,他化名殿试秀才赵乙见到了名动京城的歌妓李师师,果然跟别人说的一样美貌有才华,难怪晏几道会填词夸赞: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颖川花,不似师师好。这样的美人,寻常的才子怎么能够相配,只有他这样才华出众又地位高贵的人才配得上如斯佳人。想到这里,宋徽宗的脚步又加快不少,累得跟在他身后的小太监也不断加速小跑。

    眼看李师师所在的御香楼抬眼见望,忽然,一阵悠扬动听的琴声传了过来。那乐曲非常唯美,但宋徽宗竟然没有听过,立刻的,他就被乐曲吸引住了,忘记了美人还在等他,顺着琴声找了过去美人跑不了,可弹琴的大家离开了,就不好找了琴音从汴河上传过来,河上飘着一座画舫,因为隔着有点儿,看不清楚弹琴人的面容。

    跟着赵佶出来的小太监非常机敏,急忙高价租赁了一条小船,扶着赵佶登上小舟,朝着画舫划过去。然而,想要接近画舫的人不少,大船小船围在画舫周围,赵佶的小舟根本划不进去,让其跳脚不已。

    一阵晚风吹过,吹开画舫窗户的纱帘,让人看到了弹琴之人,虽然看不清楚那人面容,看从其装扮能够看出是一位美丽的姑娘。

    画舫加快了速度逐渐远去,琴声渺然,所有人怅然若失,久久不能回神,全部都在回味那动听的音乐。赵佶也是其中之一,他的脑海中一直回荡着那新奇悠美的琴音,只想赶紧回宫将乐谱记录下来,再自己弹奏,完全忘记了要去会美人的事情,让等了一个晚上的李师师又疑惑又失望。

    是的,李师师早就猜出了赵乙其实就是宋徽宗,想到自己若是有一个皇帝情人,地位肯定提高不少,李师师抹足了干劲准备征服宋徽宗,结果,宋徽宗没有来……李师师郁闷得吐血。

    第二天,赵佶早早就来到了汴河上,与他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少,结果,那艘画舫没有出现,弹琴的人更没有出现。众人失望不已。

    第三天,画舫和弹琴的人依然没有出现。许多人以为画舫是路过汴梁城,弹琴的人早已经离开,失望之下也不再来汴河等待。唯有赵佶,对音乐和艺术的痴迷不是其他人能够比得上的,而且他这个皇帝的时间真的很多,很空闲国事都教给别人打理了,因此才培养出权倾天下的六大奸臣。

    第四天,赵佶乘坐一艘画舫继续等待着,直到月上中天,弹琴的人和画舫还是没有出现。赵佶失望地叹口气,正要吩咐人回宫,忽然听到小太监兴奋地叫:“官家,你看那里,是不是就是上次弹琴人所乘坐的画舫?”

    赵佶抬头一看,可不是吗?大喜道:“小安子,你的眼神不错,若不是有你,朕就错过跟知音的会面了。回宫后,朕要大大地赏赐予你。”

    小安子高兴不已:“谢官家。”

    赵佶道:“小安子,把朕的琴拿来,朕要弹奏上次的曲子,让知音人知道朕对此曲的喜欢和理解。”

    小安子急忙将琴搬到甲板上,赵佶深吸一口气,用心弹奏起来。

    琴声飘荡到那艘画舫上,画舫停了下来,片刻后,赵佶看到一个美妙的身影走到甲板上,和着他的琴音舞动起来。那舞姿轻盈飘逸柔美,宛如凌波仙子凌晨。赵佶一下子看呆了,差点儿忘记了拨动琴弦。看到身影骤然一顿后,赵佶回过神,急忙更用心地弹奏古琴。

    琴声与舞蹈相得益彰,弹琴的人和跳舞的人仿佛用舞蹈与琴音沟通一般,即使还没有正式见面,两人已经将对方引为了知己。

    琴顿舞收,赵佶站起身,大声道:“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坠珥时流,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姑娘跳得是惊鸿舞吧?”

    “正是惊鸿舞。”女子的声音传过来,跟她的琴声一样悠美动听。

    赵佶感叹道:“惊鸿舞乃唐玄宗的梅妃所跳的舞蹈,早已经失传,没想到姑娘竟然能够跳出来。”

    女子道:“小女子曾有奇遇,跟仙人学到了这惊鸿之舞。”

    “仙人?”赵佶闻言惊喜无比,更想与女子认识了。

    两船靠近了,赵佶终于看到女子的真面目:鬓鸦凝翠,鬟凤涵青,秋水为神玉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好一个美貌佳人。最特别的是她的气质,温婉中夹着英气,端庄中带着风流,非常矛盾非常吸引人。那真是:芳姿丽质更妖娆,秋水精神瑞雪标,凤目半弯藏琥珀,朱唇一伙点樱桃;露来玉笋纤纤细,行步金莲步步娇,白玉生香花解语,千金良夜实难消。赵佶只觉得眼睛亮了,心跳快了,自己见过的美人没有一个比得上眼前的女人。什么李师师,根本不及该女的十分之一。

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宋末年七

    看到赵佶的表情,潘金莲暗里撇了撇嘴。这就是大宋的皇帝?跟普通男人没什么区别嘛!还不如完颜阿骨打和完颜宗望,整一个弱鸡,难怪大宋积弱。不过这人是自己的任务目标,一定要打足精神,一举擒获此人,让其彻底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

    “这位公子才华非凡,只听奴家弹过一遍琴曲就能够弹出来,一定是位大家,还请上船一叙。”

    赵佶闻言那个开心啊,美人邀请如何能够拒绝,立刻整理衣冠,开心地在小太监的搀扶下跳到潘金莲所在的画舫。

    “公子,里边请。”潘金莲不管做出哪种动作都是那样优雅,让赵佶看得心中连连点赞。这位姑娘一看就出身不凡,不是李师师那样的女子能够相比的。李师师再漂亮再如何有才华,气质和教养上就差了一筹。

    进入船舱,赵佶就被挂在舱壁上的一副字吸引住了:“一生恰如三月花,倾我一生一世念,来如飞花散似烟,醉里不知年华限,当时花前风连翩,几轮春光如玉颜。清风不解语,怎知风光恋,一样花开一千年,独看沧海化桑田,一笑望穿一千年,笑对繁华尘世间,轻叹柳老不吹绵,知君到身边。”

    “好词,好词。”赵佶连连称赞不已,“这词可是姑娘所做?”

    潘金莲微笑着道:“这首词是一位叫做纳兰容若的才子所写。”

    赵佶对这位纳兰容若起了兴趣:“他人在哪里?可否介绍我认识?”

    潘金莲叹了口气:“天妒英才,此人年纪轻轻却已经不在人世。”

    赵佶闻言惋惜不已:“可惜啊,可惜。这样的好词却是再也见不到了。”

    潘金莲道:“我记得纳兰先生的所有诗词,可写出来与公子欣赏。”

    赵佶大喜:“劳烦姑娘了。”

    潘金莲微笑着连道不麻烦,走到桌边,提笔写下另一手纳兰性德非常有名的诗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赵佶更加称赞不已,将这位已经“离世”的纳兰才子引为知己。

    赵佶还是用赵乙的名字跟身份介绍自己,潘金莲装做不知道他的身份,不动声色地展露自己的各种优势与才华,让赵佶逐渐而稳固地被她迷倒。

    赵佶开心地回到皇宫,让人拿出纸笔,要将今天看到的好诗好词写下里保存。

    “一生恰如三月花,倾我一生一世念……”

    写着写着,赵佶的笔停住不动了,看着纸上一个个漂亮的毛笔字,他发现自己忽略了什么:潘金莲的字,虽然跟他的笔迹有一些不同,但可以肯定潘金莲写的字的字体跟他写的字体一模一样!可这种字体是他自己发明的,都没有流传出去,潘金莲怎么会写呢?

    赵佶毕竟是个皇帝,疑心重,虽然他被潘金莲的才貌所迷,但还是对潘金莲升起了戒心。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潘金莲敏锐地感觉赵佶态度有些变化,暗暗一撇嘴,随即露出灿烂的笑容:“公子,我准备了酒席,请公子品鉴一二。”

    摆在桌子上的菜看起来又好看又美味,然而赵佶对潘金莲起了戒心,并不动筷子,潘金莲微微一笑,提起自己的筷子,每样菜都吃了一口,再笑看赵佶。赵佶略微有些窘迫,急忙提起筷子,吃了起来。只吃了一口,赵佶的眼睛就亮了,再也停不了口:这些菜实在太好了。

    要知道这些菜都是经过了改良的现代菜式,调味料丰富,吃起来自然美味无比,一下子就征服了赵佶的胃口。赵佶觉得御膳房的大厨也做不出这么好吃的菜。

    潘金莲提起酒壶,给自己和赵佶分别倒了一杯酒:“公子,尝尝这酒。这是葡萄酒,是我师父酿制的,跟西夏那边的葡萄酒味道完全不同。”

    赵佶看到晶莹剔透红得如同玛瑙一般的酒液,也不管有毒没毒了,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醇绵的酒液划过喉咙,美味得让人陶醉不已。

    赵佶睁开眼睛,直接上手抢过潘金莲手中的酒壶,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连饮三杯后,方满足地放慢速度,慢慢品味这美味的葡萄酒。

    潘金莲抿嘴轻笑:“公子若是喜欢这酒,我可以送公子两坛,不过再多就没有了。”

    “那就多谢姑娘了。”赵佶对潘金莲越来越好奇,看来这姑娘对自己没有不好的意图,似乎也不认识自己,可她怎么会自己研究出来的瘦金体呢?

    赵佶转眼看着潘金莲美好的侧面,心中一荡,心里的话不由冲口而出:“潘姑娘,你如何会写瘦金体的书法?”

    “瘦金体?”潘金莲眨巴着美丽的大眼睛,茫然地问道,“我写的字体是瘦金体吗?公子怎么会知道?”

    赵佶惊讶,同样不答反问:“你不知道自己写的是瘦金体?那你怎么会写?”

    潘金莲道:“我是在梦中跟着仙人所学的。”

    “仙人?”听到这两个字,赵佶竟然不觉得潘金莲不是在胡说骗他,而是觉得潘金莲不愧是他看上的女子,果然也仙缘深重,就如同他是天上的仙君降世一样,“快跟我说说,你是怎样在梦中跟仙人学习书法的?”

    潘金莲一脸梦幻与怀念地开口:“其实,奴家以前跟现在相比,就如同地底的烂泥一样,没有如今的财富与身份。曾经,奴家只是清河县王大户家中的丫鬟,因为王大户觊觎奴家的美色,想要强纳了奴家,奴家不肯,像主人婆求助,主人婆却妒恨奴家,要将奴家嫁给县城中最丑最穷的男人……”

    潘金莲并没有隐瞒自己不堪的过去,林白妤跟她说过,若是有心人真要调查一定会查到她的过去,不如一开始就将自己的来历交代清楚,说不定还能够得到赵佶的怜惜。果然,潘金莲在赵佶脸上看到了怜惜之色,她对林白妤更加佩服了。

    “后来呢?”赵佶担心地问道。

    “后来,奴家就遇到了奴家的师傅。”潘金莲笑道,“奴家的师父是一位行走在人间的得道金仙,她遇到在河边哭泣的奴家,道奴家与她又一段师徒之缘,便从王大户手中买下了奴家的卖身契,带着奴家离开清河县……”

    赵佶听得兴奋无比,潘金莲的遭遇跟传奇小说类似,真是曲折离奇啊,不过赵佶最关心的问题是这一个:“那,你可真仙长学习了仙法和长生之术?”

    潘金莲做出遗憾的表情,摇头:“师傅我说身具真凤之气,不适合出家修行,没有教我任何道术,只给了我一个玉枕。我每晚枕着这个玉枕睡觉,就会在梦中进入仙境,跟着里面的仙子学习琴棋书画等技能,这书法都是梦中的仙子所授。”

    “游仙枕!游仙枕!肯定是游仙枕,只有游仙枕才能沟通阴阳,引人魂魄四海遨游,上天庭下地府。”赵佶兴奋地道,“五代时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游仙枕》中写过‘龟兹国进奉枕一枚,其色如玛瑙,温温如玉,制作甚朴素。枕之寝,则十洲、三岛、四海、五湖尽在梦中所见,帝因立名为游仙枕’。后来包拯借助游仙枕时常前往阴曹地府向死者查询冤屈。包拯死后,游仙枕下落不明,没想到会被你得到。潘姑娘,可否拿出来给在下一观?”

    游仙枕是个什么鬼?自己随便编了个名头,这皇帝还引经据典给自己圆谎?

    潘金莲做出为难的样子:“在奴家将琴棋书画等技能全部学完后,师傅就将游仙枕收了回去。”

    “那,我能见见你的师傅吗?”赵佶急忙追问。

    潘金莲道:“师傅已经云游去了。”

    赵佶遗憾无比:“竟然不能亲眼见到真仙。”

    潘金莲咬了咬牙,做出下定决心的样子:“师傅离开前给了奴家一支信香,说是让奴家遇到危险时点燃,师傅就会很快来到奴家身边。既然公子真心相见奴家师傅,奴家可以将信香给公子使用。”

    赵佶闻言感动无比:“潘姑娘,你对朕如此真心,朕绝对不辜负你。”

    “朕?”潘金莲做出惊讶无比的神色。

    赵佶伸手牵起潘金莲的手,举到自己胸口前,温柔地道:“实不相瞒,朕其实不叫赵乙,而叫赵佶,乃是当今天子。”

    潘金莲做出大惊失色的样子,想要挣脱赵佶的手给赵佶施礼,被赵佶空出另一只手拦住潘金莲的腰,将其带到自己的怀中:“金莲,随朕回宫可好?”

    潘金莲羞涩地垂下头,靠在赵佶的胸口,小小声地道:“原来你是皇上啊,怪不得师傅说我又真凤之命,原来应在了你身上。”

    赵佶高兴:“真的?你果然是上天送到朕身边的。”

    当即,赵佶就带着潘金莲入宫,封其为贵妃。相比赵佶之前看上李师师这个青楼名女支,潘金莲出身清白,郑皇后和朝臣们更知道赵佶这个皇帝有多任性,决定好的事情不容许别人反对,遂都默认了赵佶对潘金莲的安排。

第二百八十三章 北宋末年八

    潘金莲让小太监点燃烟花的引信,看着天空中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北宋的火药技术已经很发达了,烟花之类的也出现了,不过没有现代的烟花漂亮,色彩繁多。林白妤给潘金莲的是一种叫做魔术弹的烟花,拿在手里对着天空放,能将烟花放得很高,整个京城的人几乎都看道了皇宫上空的烟花。

    “不愧是仙人赐下的烟花。”赵佶高兴地感叹,“不知爱妃的师傅什么时候能到?”

    潘金莲身穿贵妃华服,风姿更甚,闻言笑道:“官家放心,师傅一会儿就到。”

    赵佶想到一个问题:“爱妃,朕还不知道你的师傅如何称呼,到时候要怎样叫她?”

    潘金莲回道:“臣妾师父乃是三十三天外玄妤真君的徒弟,俗家名字扈三娘,道号白妤,官家叫师傅白妤真人就是了。”

    赵佶惊讶:“仙人还有俗家之名?”

    潘金莲道:“因为臣妾的师父原本就是凡人,经由玄妤真君点化成仙的。如今师傅的父母兄长还健在呢。只是师父已经脱离红尘,不会再回扈家了。”

    “原来如此。这扈家倒是有福气,竟然能够生养出一个神仙女儿。”赵佶道。

    潘金莲笑道:“官家,师傅虽然不归家,但实际对家人很是很有感情的。若皇上多照顾一下师傅的家人,师傅肯定会更加用心帮助皇上的。”

    赵佶闻言以为然:“朕这就下令,封白妤真人的父亲为安国公,封白妤真人的兄长为四品游击将军。”

    潘金莲盈盈下拜:“臣妾代师傅多谢官家。”

    赵佶连忙搀扶起潘金莲:“爱妃,你我之间何须如此多礼。”

    潘金莲柔柔地笑:“臣妾可不是为了自己向陛下行礼,是代师傅行的。”

    赵佶也笑了:“那朕就更不敢受了,爱妃的师傅可是仙人啊。”

    “陛下乃是天子,这礼自然受得。”一个陌生的声音突兀地插入两人的谈话中。

    “什么人?”守卫赵佶的禁军首领喝问道,一手按住了刀柄。

    潘金莲连忙道:“是师傅来了。”

    赵佶急忙喝止禁军首领和侍卫们:“不得对真人无礼,退下。”

    “无妨,这些侍卫保护皇上安全,尽忠职守,很是不错。”随着话音,半空中出现一个身穿蓝白道袍的女冠身影,飘然落地,站在赵佶和潘金莲的前方。

    “贫道白妤见过天子。”女道士打了一个稽首。

    这一手震住了赵佶和所有的禁卫军:真的是从空中落下来的啊!这人一定是个得道真仙,比皇上之前宠信的那些道士还要厉害,他们当中可没有一个人会飞!

    林白妤莫测高深地笑:隐身符加上轻功,效果杠杠的。

    “见过白妤真人。”赵佶连忙还礼,态度要好有多好,毫不在意自己的皇帝身份,与林白妤平等论交。

    潘金莲盈盈上前拜见林白妤,起身道:“皇上,师傅,我们去屋中慢慢谈吧!”

    “对,对,真人,里面请。”赵佶急忙将林白妤请进屋子里,太监宫女们赶紧奉上热茶点心和水果。水果的种类不多,还不如现代的好吃,林白妤没有动水果,倒是很喜欢宫里的点心,咸的甜的,味道丰富多样,而且一个个精致可爱无比,看着就有食欲。

    赵佶见林白妤喜欢吃点心,立刻让人有上了许多点心。林白妤瞅着一桌子点心问赵佶:“官家,这些点心我很喜欢,可否允许我带走慢慢吃?”

    “当然。”赵佶吩咐身边的宫人,“给真人准备食盒。”

    “不用。”林白妤制止宫人,装逼地手一挥,将糕点全部装进了随身空间中。

    “袖里乾坤!”赵佶双眼灼灼放光,身为“教主道君皇帝”,他对这些道家的法术技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林白妤微微一笑:“不过一些小把戏,让官家见笑了。”

    赵佶猛摇头:“真人法术通神,朕羡慕还来不及,怎会取笑?真人,朕有疑惑,可否请真人为朕解疑?”

    “官家又何疑惑?”林白妤问。

    赵佶道:“边关来信,说是一仙人赐下仙种于边城军民,其自称为三十三天外玄妤真君门下弟子,可与真人有无关系?”

    林白妤笑:“不瞒官家,正是贫道。”

    “原来边城的仙人就是真人啊!朕曾经派人寻访真人,却无缘寻得,没想到会机缘巧合下朕竟然通过爱妃见到了真人。”赵佶高兴地道。

    林白妤道:“金莲有真凤之命,我与她结缘,自然也就与陛下结下了一段缘分。”

    赵佶连连点头:“朕最幸运地就是认识了爱妃。对了,真人,你看朕的修炼资质如何,能否请真人教授我修炼道法?”

    林白妤摇了摇头:“官家,你修炼不了道法。”

    “为什么?”赵佶惊,林白妤这话简直是给她泼了一盆冷水啊,如果不是林白妤“仙人”的身份,赵佶差点儿就跟林白妤翻脸了。

    林白妤不慌不忙地道:“官家,帝王乃是天子,是上天之子,本就不同凡人,乃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来人间享受人间富贵,时候到了,就会回天上去,根本不用修炼,本身就是神仙。否则你看秦始皇,他想尽办法想要长生不老,怎么还是死了呢?因为秦始皇的时间到了。他本是十殿阎罗中的秦广王转世,这时候一到,自然要重回地府了。”

    “原来如此!”赵佶恍然,“难怪林真人说与朕在天上见过面,朕前世就是神仙啊,等朕百年后,自然是回归天上继续做逍遥神仙,哈哈,不用那么辛苦地修行了。”

    “确实如此。”林白妤点头。

    赵佶哈哈大笑,心情爽透了。

    “真人,你看我大宋的国运如何?可否绵延千年万年?”赵佶问了自己的事情问大宋的事情,毕竟他是大宋的皇帝,当然希望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好,能够长长久久。

    林白妤自然不会说你家天下就要被你败完了,道:“贫道可以帮官家开了天眼,让官家亲眼见识。”

    赵佶又好奇又兴奋:“真的?那烦请真人帮朕开天眼。”

    “好。”林白妤拿出两张纸符,分别贴在赵佶和潘金莲的额头,掐动手诀,纸符上的符咒消失,却是在别人看不到的情况下化做两道光钻入了赵佶和潘金莲的眉心。

    林白妤接下纸符:“两位,可以睁眼了。”

    赵佶睁开双眼,眨了眨,迫不及待地四顾:“没有什么不同啊?”

    林白妤道:“官家,请到门外。”

    赵佶三步并做两步,跟着林白妤走出房间。

    林白妤指着皇宫上空,道:“皇上请看!”

    “这是……”赵佶瞳孔骤缩,骇然变色。他看见了什么?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浑身金色,比黄金还要纯正,这,这明显是传说中的神龙嘛!

    “这神龙是由龙气构成。皇上是真龙天子,身上自有龙气,便构成了神龙。”林白妤给赵佶解释。

    “龙气!真龙!哈哈,朕是真龙天子!”赵佶哈哈大笑,那个得意啊!

    身边的宫女太监以及侍卫们都蒙查查,什么神龙?什么龙气?他们都看不到!他们也想看。

    林白妤看到众人眼中的渴求,想了想,掏出几张纸符以九宫的方位丢出去,将太监宫女和侍卫圈住,施法,所有人本就抬着头,这下子,他们都看到龙气构成的龙形了,虽然不如赵佶和潘金莲看得清晰,但也能模糊看到个大概。众人看看天上的神龙,再转头看看林白妤,眼里满是敬畏,这位是真神仙,才不是林灵素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人可比。

    赵佶得意地看了半天天上的神龙,忽然觉得不对劲儿,问林白妤:“真人,我怎么感觉天上的神龙精神不好的样子呢?”

    林白妤道:“官家感觉没错,这应是有人在抢夺你的龙气,败坏你的江山,神龙极力抵抗,如今已经疲惫不堪。”

    赵佶闻言怒了:“是什么人竟然敢抢朕的龙气,要造反吗?真人,你要帮朕。”

    林白妤道:“官家,贫道乃是出家之人,不能太过干涉红尘俗世,不过贫道可以让抢夺官家龙气的仁德气运显形,让官家自己去寻找那些人,处理他们。”

    赵佶忙道:“请真人即可援手!”

    林白妤再次施法,众人就见天空中,除了金色的神龙以外,又多出了数条龙型的生物。说是龙型,但跟龙还是有区别,其身上有鳞片,但头上没有角,也没有四肢爪掌,看起来更像是长了鳞片的蛇。

    “那些是什么?”赵佶惊问。

    “是虺。”林白妤回答道。

    赵佶:“《述异记》记录: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林白妤点头:“气运竟然能够化形为虺,看来那些想抢官家龙气的人不是运势非凡就是地位颇高。官家,再不做点儿什么,江山岌岌可危啊!”

第二百八十四章 北宋末年九

    “化形的气运只会出现在当事人的头顶,官家派人去探查一下这些虺型的所在地,就能够找出威胁陛下江山之人。”林白妤提议道。

    “朕立刻就派人去查。”赵佶下令禁卫军头领立刻派人去查,禁卫头领点了几个人,迟疑地看向林白妤,没有敌意时间将人派出去。

    林白妤注意到他的眼神,想了想,明白了,拿出几张纸符递给禁卫首领:“将此符贴在额头,我帮你们开开眼。”

    禁卫们大喜,忙不迭地将纸符贴在额头上,就像一只只被镇住的僵尸一般,林白妤不由有些好笑,迅速地帮他们开了天眼,打发走了这些禁卫。

    赵佶不愿意回房间,一直站在外面抬头望天,怎么看也看不过瘾。潘金莲无法,让人取了披风给赵佶披上,自己跟林白妤陪在赵佶的身边,站在外面罚站。

    过了半个时辰,派出去禁卫全部回来了,向赵佶回禀了调查结果:那些虺形分别出现在蔡京府上空以及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和李邦彦家的上空。

    “蔡京!”赵佶恨得咬牙切齿,蔡京可是他最信任最宠爱的臣子,他以为蔡京对自己忠心不二,原来早就包藏祸心了。

    “来人,立刻把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李邦彦六人押入大牢,明日午时处斩。”赵佶真够雷厉风行的,一得知六人威胁到了他的江山,也不管以前有多宠信六人,立刻翻脸无情,说杀就杀。

    林白妤听着赵佶的命令目瞪口呆,徽宗时候的六贼啊,竟然这么轻易地就被赵佶给处理了?六贼,是

    民间对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和李邦彦六人的称呼,他们六个人在任职期间滥用私权、贪赃枉法,将北宋王朝弄的民不聊生,百从而导致了方腊起义和之后的靖康之变,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结果马上就要玩完了,林白妤觉得实在梦幻。

    赵佶确实是一个任性的皇帝,第二天就把六贼的脑袋都砍了,留下一大烂摊子,特别是蔡京一党,因为为首的蔡京死了,这些人抓瞎了,每天争权夺利,将朝政弄得一团乱。赵佶傻眼了,他没想道蔡京的势力如此之大,后悔没有早识破蔡京的真面目,没有早点儿料理蔡京一党。赵佶没办法了,只能向林白妤求助。

    林白妤既然引得事情开头,就不能丢下不管,还好她对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的这段历史有所了解,向赵佶推荐了几个历史上标明是忠臣且有能力的人,终于逐渐平定了朝堂的混乱。至于蔡京的残党,林白妤推荐蔡京的儿子蔡去处理。这蔡虽然是奸臣蔡京的儿子,但为人勇武忠心,是忠勇不下于岳飞的大忠臣。原本的历史上,蔡就一直保护着徽钦二宗,曾言:“吾侪前日不死国难,二帝播迁,已有愧于前人。不意逆党出于至亲至爱之间。捐躯效命,正在今日。身以贯高自处,愿诸公尽力,以徇急难。少有退避者,神明殛之。”

    “蔡?他是蔡京的儿子,朕怎么能重用他?”赵佶听到林白妤推荐蔡,猛摇头。

    林白妤道:“官家,蔡虽然是蔡京的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