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梭时空的商人-第3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就炼钢吧!”
从那以后,遍布整个大汉帝国的炼钢作坊就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了。原点估算了一下,过去一年里,大汉帝国平均一个郡的钢铁产量就比全世界其它国家民族加起来的产量还要多!
有了海量的钢铁,有了海量的粮食。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和准备之后,在很短的时间里,整个大汉帝国就恢复了元气。
这个时代发生过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例如十几个人手中有了两套铠甲几把弓就敢扯旗子造反,然后被当地的郡兵们随手剿灭。
这种事情高阳一直都是当做笑话看的,因为但凡是有智商的人都认为太假了。直到他不断的遇上之后才改变了这个想法。
这个时代还真的是有明明实力上差距大到了没有边没有谱的程度。却依旧悍不畏死的举旗造反的存在!
从十几个人到数千上万人的叛乱自从高阳平定天下之后就一直都没有消停过。
高阳也就纳闷了,自己手上的实力这么强大,还尽可能的给所有的百姓们以安居乐业的环境,甚至就连最为重要的农业税赋都给免除掉了。这些人为什么还要叛乱?难道是因为没有业余的消遣活动才选择叛乱?
后来还是郭嘉给高阳解惑。
首先是高阳的一个思维误区。这个时代大部分的人或许知道有高阳这么一号人物,是朝廷的太尉大人,权倾天下。
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高阳的实力究竟是怎么样的。尤其是在东汉帝国因为实力大幅度衰退,无力再继续执行全民两年的驻屯和戍边义务兵制之后。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怎么离开了过自己生活的村庄。
不要说上网看电视用手机了。看书在这个时代都是一件最最奢侈的事情!被珍藏起来的书的价值完全就是传家宝级别的宝物。这个时代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最为正宗的文盲。有教无类这句话在整个封建时代一直都只是喊喊而已。
没有眼光见识,思维狭隘,一辈子都在一个小地方厮混的人。在此时这种地方宗族势力一统地方的时代里。随随便便被人忽悠几句就能跟着人造反。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什么是天下大势,甚至不懂什么叫做造反。只是单纯的盲目追随而已。
黄忠赵云张辽等人平叛的时候抓过很多战俘。他们都是最为普通的百姓,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在做什么。不少人还以为是在和邻村抢田地。他们只是习惯性的追随宗族的命令而已。
这个时代的人绝大部分都是无知的。许多人以为自己县里的县城就是世界的中心,是天底下最大的城池。他们认为皇帝种地的时候是用的黄金打造的锄头。而太尉大人的家里肯定不止一头牛!
对于这种叛乱者,高阳还能怎么办?总不能全杀了吧?那些被裹挟的百姓们在好好教育一番之后就放走了。
不过,高阳对于那些领头的人可一点都不客气。砍头没商量。他们能够领头造反,要说一点点的见识都没有那就是骗鬼。现在生活变好了还敢这么做。高阳自然是不会手软。
除了无知引发的血案之外,其余的叛乱大部分都是那些世家门阀与地方豪强们的残存势力发起的。
大汉帝国数百年,造就出来的这种人的数量太多。隐藏着的实力也很强大。他们和地方宗族势力才是这个帝国实际上的统治者。
高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横扫天下,自然而然的就会遗留下来许多漏网之鱼。在这个不能去国外那些蛮荒之地的年代里,他们自然是选择了扯旗子造反。
此外还有一些叛乱很有意思,他们背后的支持者是皇室和那些认为高阳是权臣,想要清君侧的‘忠臣’们。
皇室不用说了,他们与此时的高阳是天然敌对的关系。因为高阳抢走了所有的全力。但是那些忠臣们就让高阳很是看不顺眼。人品方面或许不错,但是这些人太自私了。
为了名节,为了史书留名,为了所谓的汉室正统。这些人完全无视整个天下来之不易的大好和平局面,想方设法的要除掉高阳。压根就不在乎一旦能够镇得住局面的高阳不在了,那这个天下立刻就会重新陷入大混乱之中。那好不容易获得美好生活的百姓们又将再一次的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这些人全都不在乎,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名节。
一年的时间里,洛阳城内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叛乱行动。目标都是高阳,背后的主使者也都是那些‘忠臣’们。在这些人的眼中,汉室的正统远比那些黔首们的生活更加重要。
至于高阳死后会不会天下大乱,那些被抓了之后依旧还是梗着脖子的‘忠臣’们说他们相信汉室正统会让地方安宁。至于高阳死后刚刚过上好日子的普通百姓们会不会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忠臣’们说汉室正统会让百姓们顺从。
对于这种人,高阳甚至就连说话的意愿都没有。程昱被高阳任命为执掌刑罚的廷尉,所有参与叛乱的人全都交给程昱去处理。
刘协完全成了一个吉祥物,每个月只能在仅有的几次朝会上被朝臣们见到。话都很少说。有从荆州调回来的荀彧掌控朝堂,高阳也不相信还有什么人能翻起浪花来。
高阳并不是想要幽禁刘协,皇帝原本天生就是被幽禁在皇宫之中的。也不是想要杀他,根本就没有那个必要。高阳是准备将刘协培养成类似于现代时空之中的那些没有实权,只能以象征意义存在的皇室。
对于刘协暗中参与了这几次叛乱的事情,高阳只是警告了他一番,加大了皇宫内的保卫力度。他还没到对一个孩子下手的地步。而且还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位皇帝陛下的有生之年估计都会在皇宫之中度过了。
黄忠赵云张辽等人在这一年里不停的在整个大汉帝国的疆土上南来北往的平叛,在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叛乱被一一扑灭之后。整个帝国才勉强进入了平稳时期。
国家太大,通讯手段太落后,道路交通更是原始的不行。在北上之前,高阳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未完待续。。)
ps: 各位手打的朋友们,还请大家手打的时候别弄那么多的错别字。这会让书友们误会正版也是这样错别字连篇。感谢,感谢。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一汉顶五胡
因为有了充足的粮食供应,加上乱世被提前终结。以及大量被各路诸侯强行征召的,战斗力和士气都不行,高阳也没有兴趣留下的军队复员。
这些都直接导致各地的闲散劳动力迅速增加。这些人如果不安排些事情给他们做,那他们就是各地叛乱的最好后备兵源。这个时代可是尚武的。
在得到荀彧的建议之后,高阳很快就下令开启了多项能够吸收大量人力资源的工程。
原本这种工程都是属于徭役,是赋税的一种。百姓们需要无条件的服从,并且没有报酬还要自己吃自己的去免费工作。在这种外部条件下想要百姓们热情高涨的投入到建设国家的伟大事业中来,那是在瞎扯。华夏的百姓们可是最聪明的。
高阳先是安排郑浑,马钧,浦元,韩浩、刘晔等人作为大工匠总领各项重大工程。
主要是以大规模的修建直道、重要河流上的大型水利工程、边境地区的军用屯田、各种矿山的大规模扩建等等等等需要大量人力投入的巨大工程。
随后高阳直接下令免除了全天下的徭役,顿时再一次将自己的声望刷到前无古人的地步。高阳连农业赋税都敢免除,取消徭役又能算的了什么呢?
大批的民壮被招募起来前往各处工地,他们都是被那丰盛的铜钱、粮食、食盐布匹以及各种奢侈品所吸引主动前去做工。有付出,有得到,天经地义。
高阳相信有积极性的主动干活远比强行征发的积极性要强的多。因此,高阳提供物资来招募大量闲散人员去做工,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各地叛乱频发的情况。同时也建造起来大量利民工程。
至于日常维护,压根就不需要朝廷去做些什么,附近的百姓们远比朝廷更加爱惜这些直道、水利工程等等。他们甚至能每天都将自己家附近的直道给打扫的干干净净!什么是对自己好,华夏的百姓们可是心里明明白白的。
这些事情高阳实际上并不是太过在意。对于他来说。他此时最为看重的事情是北上清剿茫茫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为西进清扫出一个干净的后方来。
实际上这一年的时间里高阳都在为这件事情做着大量的准备。他本人虽然不经常待在这边,但是各项工作都有专门的人去做。
拥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各项战前准备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除去曹操带去了西域的万余骑兵之外,整个大汉帝国几乎所有的骑兵都被集中在了并州和幽州一带。总数高达近十万之众!
这个数量当然是没法和卫霍时期相提并论,不过却已经是国力衰退的大汉帝国能够搜刮出来的极限了。高阳无法提供大量战马,在这件事情上他也只能是看着。
此外还有十余万的精锐步卒和同等数量的辅兵一同北上。他们构建成了高阳北伐草原的主力阵容。高阳没有征召民夫,因为在这种规模和跨度的战争之中,征召民夫就是在让他们去送死。
在调派兵马的这段时间里,准备北伐的军队也没有闲着。他们随手解决了许多小麻烦。
幽州那边,张纯在被枭首之后,乌桓丘力居等人投靠幽州牧刘虞,却最终被公孙瓒杀败。整个部落北迁,不敢靠近汉境。公孙瓒接受高阳的命令不时骑兵出击塞外,彰显存在。
幽州那边的乌桓、夫余、高句丽等部落都不是高阳的主要目标,或者说暂时还不是。有公孙瓒在那边看住就可以了。
而并州那边却大不一样。
作为高阳预订的主要出击路线,并州这里肯定是重点中的重点。首先就是因为无法返回南匈奴而一直停顿在河东郡平阳一带的于扶罗所部被重点围剿。
虽然说于扶罗是汉臣,但是他本身是匈奴人的事实却无法改变。而且。董卓入京的时候于扶罗与白波贼联手寇掠河东,杀伤百姓无数,还与高阳狠狠的打过一仗。无论如何高阳都不可能放过他。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史书上记载的趁着中原大乱入境劫掠的就是这些南匈奴们。蔡文姬和大批的汉家女儿都是被这些南匈奴们劫掠而走的。于公于私。高阳都会用强力手段镇压这些蛮夷们。
徐晃率领万余精锐从司隶一带北上进兵平阳。而之前一直都驻屯于并州的吕布也接到了高阳的严令,不允许一个于扶罗部落的野人们逃亡草原。
于扶罗奉汉室命令出征乌桓的时候,他的父亲羌渠单于被叛乱的部众杀死。成了无根之萍的于扶罗这些年来的手下一直都是当初跟随他出关的人马。经过几年的消耗之后,早已经所剩无几。
南边是智勇兼备的徐晃。北面是勇猛无敌的吕布。在地形复杂的并州被南北夹击之后,无路可逃的于扶罗绝望请降。
徐晃接受了他的投降请求,但是却在解除武装。接管军队之后将于扶罗和他弟弟呼厨泉以下数千之众全都坑杀在了平阳西南露齿山脚下。也算是为这几年惨死在他们这些异族手中的百姓们讨还了公道。
清理掉于扶罗之后,大量的各种物资和人员马匹源源不断的通过新近建成的浮桥渡过大河北上,一路前往西河、太原、雁门等郡。一时之间,整个并州旌旗似海,兵马连营。数不尽的各种物资和兵马人员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的来到这里。
除了公孙瓒带着一支偏师在幽州作为牵制之外,高阳将手下的主力全都集中在了并州一带。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南匈奴。
和西迁之后威震欧洲,日后打出了‘上帝之鞭’名声的北匈奴不同。这些因为战败不得不投降汉朝的南匈奴们是真正意义上的白眼狼。汉室强大的时候他们温顺的犹如草原上的小绵羊。而一旦汉室衰弱之后,他们立刻化身为红眼饿狼,疯狂的扑到汉室身上拼命的撕咬报复!
百年之后的五胡乱华,最先南下开启杀戮狂潮的就是这群休养生息,恢复实力的南匈奴!
高阳将首要打击目标选择他们的身上,不单单是因为他们的距离最近,而且还是因为他们的战斗力相比于北方新近崛起的鲜卑等部落要差上很多。
高阳集结的兵马数量多,装备好,物资供给充足。但是大部分都是新近招募的军士。而且就算是老兵们也大多只是参与过国内统一的作战。一年的时间太短,他们的训练还不是很充分。高阳准备用南匈奴们练练手,增加作战经验的同时鼓舞起士气来。
这个时候距离大汉帝国上一次大规模出击塞外已经过了百年之久。窦宪在燕然山上刻石勒表功之后的百多年时间里,大汉帝国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北上出击。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这是华夏民族赫赫武功的最高体现。后世有许多人都在论坛上说汉朝时候的华夏军队战斗力并不如古罗马帝国,平日作战只是凭借数量取胜而已。如果两大古老帝国交锋,必然是古罗马帝国获胜云云。
高阳对于这种观点自然是嗤之以鼻的。许多人一直都说汉朝的人没有古罗马人体格好,这原本就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诚然,从宋开始,华夏民族的身体素质快速下降,一直到清末的时候成了东亚病夫,这是事实。但是却不能说明华夏民族一直是这样。
在上古先秦,甚至更早的夏商周,乃至于黄帝时期。华夏的祖先们为了生存常年与大自然搏斗,身体素质不行早就被淘汰了,更加不可能打败强悍的蚩尤。将一个原本只是黄河流域的一个小部落,一步步的扩张成无比巨大的版图。
无论是夏商周还是春秋战国,一直都是中原各国吊打四方蛮夷。就连战国七雄之中最为弱小的燕国都能在北方拓地千里。蒙恬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却匈奴七百余里。”打的草原霸主匈奴人十余年都不敢南望中原。
至于卫霍等人的功绩就更不用多说了。
窦宪勒石燕然那一战动用的精锐骑兵甚至不足五万。却能做到去塞三千余里,彻底打垮了北匈奴。直接导致了北匈奴长达数百年的大规模西迁。
匈奴人也是没有办法,身边有着大汉帝国这么一个能打的怪物,他们想不走也不行。留下来就是死路一条。
燕然山之战对于整个世界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也间接的证明了被称为‘一汉顶五胡’的汉军战斗力要强过古罗马帝国!
燕然山之战后,北匈奴汗国的残余部众在大漠之中无法继续立足下去,于是他们就选择了向西漂泊,离开茫茫草原去寻找远离大汉帝国的全新栖息地。
他们用漫长的时间迁徙到了万里之外的黑海北岸。当地的原居民西歌德部落受不了北匈奴的强大压力,被迫向西侵入了多瑙河上游一带以躲避匈奴人。
原本住在多瑙河上游一带的汪达尔部落同样也受不了西歌德人的强大压力,只能同样继续向西侵入了古罗马帝国。
最后,被后世一些人认为强过汉军的古罗马帝国终于灭亡在了被一层层挤压的汪达尔部落手中。
或许会有人说当时的古罗马帝国是多么多么衰弱什么的,但是事实就是事实。大汉帝国手下败将的手下败将的手下败将灭亡了古罗马帝国,这就是事实!(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草原之战 (一)
在这个植被没有被破坏,黄土高原上绿意盎然。野外生存着大量可以提供热量和脂肪的野生动物的年代里。
华夏民族的身体素质一点都不弱,甚至要比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和民族都要好!因为国土面积庞大,科技先进,大汉帝国能够为他的子民们提供一切必需品。无论是食盐还是别的必需品。
真正让这个时代的华夏人有别于后世宋明清时代,甚至于东亚病夫时代的主要原因是,这个时代尚武!
华夏民族能有今天,能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庞大的疆土可不是用什么以德服人换来的。全都是靠着一代又一代的铁血男儿们用鲜血和生命硬生生打出来的!
大汉帝国是这个世界上强大到无以复加的强悍存在,他的一切都摇摇领先于全世界,包括武力。
只要能够解决内部矛盾,那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任何势力能够阻挡大汉帝国前进的脚步。
华夏的民族英雄陈汤曾经说过“宜悬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高阳现在就要为了让这个古老的帝国重新做到这句话而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浩瀚战争!
。。。。。。
“人都到齐了吗?”从现代时空返回东汉末年,稍事休息之后高阳就召集了麾下的主要文臣武将们聚会。
“回禀主公,在洛阳城内的诸位都已经到齐。”此时高阳手下第一文臣荀彧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应道。
“嗯。”高阳的目光扫过厅内诸人,满意的点了点头。
高阳之前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一直都在现代时空之中忙碌。他在月球上建造好了基地。在地月轨道上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殖民卫星,并且从地面上无数份申请之中挑选了一万多人入住这个殖民卫星,成为第一批殖民太空的人类。同时还建造了太阳系之中第一个宇宙港,将人类迈向太空的步伐狠狠的提升了一大步。
同时,高阳也将蔡文姬和貂蝉送去了现代时空生活。此刻这两位古典美人正满怀好奇和欣喜的在郑家姐妹几人的陪同下适应全新的,和平安宁舒适的美好生活。
相比于战乱不断。疾病横行的东汉末年,现代时空的世界绝对算得上是人间天堂了。
“诸位。”高阳挺直身躯,沉声说道“别的废话我就不再多说什么了。你们大多都是军人,想要加官进爵,名留青史唯一的可能就是打仗。现在帝国人口越来越多,常年耕种导致土地渐渐贫瘠。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我们需要用手中的刀枪去为整个国家开拓全新的土地!你们愿意吗?”
“愿意!!!”数十位军将兴奋的齐声应道。
不想打仗的将军不是好士兵。这些基本上都处于青壮年时期,高阳从各地收拢来的名将们哪个不愿意打仗?这里可是尚武的大汉!对于他们来说,展现人生价值就是在战场上。
至于文臣们一个个也毫不示弱,用力挥舞着手臂大声应和。在这个尚武的时代里。上马统军,下马管民是文臣们必备的素质。他们同样也对开疆拓土充满了兴趣。腐儒们还没有彻底统治这个民族的精神。
“很好。”看着军将们这么有活力,高阳满意的点了点头。什么样的将军带什么样的兵。一群嗷嗷叫着想打仗的将军说什么也带不出来一群孬兵吧?怎么说都还有大量的生化战士在基层掌控着军队。
“文若。”厅内的轰鸣声渐渐消散之后,高阳将目光投向荀彧,出声说道“我亲自领兵出战,洛阳城这边由你统筹大局。尽可能的施展自己的才能,不用顾虑别的事情。”
“喏!”荀彧的眼神之中带着掩饰不住的狂喜,恭敬行礼,大声应道。
高阳点了点头。重新将目光投向厅内的诸多军将的身上。深吸口气,大声喝道“各自准备,明天出发!”
“喏!!!”
实际上此时的洛阳城内除了必要的守备力量之外,已经没有什么多余的兵力了。准备用于出击塞外的大军早已经在并州幽州一带集结完毕。就等着高阳这位主帅前去。
此刻曹氏军团正在西域纵横驰骋,恢复大汉帝国的赫赫声威,意图打通前往贵霜王朝的道路。
南方的孙氏军团统帅着云帆一起,遮天蔽日的庞大舰队正在远征林邑、扶南。同时继续派兵剿灭南洋诸岛上的野人。派出远航舰队去打探前往遥远身毒的海路。
而高阳本人则是带着大批军将幕僚,在由生化战士组建的虎贲军的护卫下一路赶往雁门郡。那里是高阳预订的主要出兵之处。
时隔百年之后,华夏大军再一次北上出关。征讨草原!而这一次,绝对不会是简单的打败敌军就结束。高阳要的是彻底平定这个搅乱中原数千年的隐患!
。。。。。。
“将军,前方山包后面有一处谷地,内有数十户匈奴毡帐羊圈所在。我等是否杀将过去?”一名穿着新式半身铠,容姿威武的军校快马来到赵云面前,躬身行礼之后说道。
“没有金帐的军队?”赵云微微皱眉,出声问道。
“回将军,都是一些普通牧民,没有见到单于的金刀护卫。”那名军校急忙应声。
作为大军先锋,统帅着过万精锐骑兵率先进入草原的赵云一路上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了路上遇到的任何一个匈奴部落。直直的扑向匈奴单于的王庭。
赵云想的很简单,和霍骠骑一样直捣王庭。因为高阳给他的命令是便宜行事。
而赵云不知道的是,因为于扶罗和他弟弟呼厨泉都已经死在了徐晃的手中。南匈奴单于羌渠一脉已经断绝,另立的单于须卜骨都侯也已经病死。现在的南匈奴是没有什么单于和王庭的,他们的最高长官是右贤王去卑和左贤王刘豹。麾下控弦之士大约十余万之众。
赵云扑的地方是原先的王庭所在,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了单于自然也没有了金刀护卫。只剩下了一些普通的牧民而已。
汉军的突然进攻让那些还在逐水草而居,为刚刚度过严寒冬日的牲畜们增膘,压根就没有反应过来的南匈奴人大惊失色,惊恐不已。
等到消息传到左右贤王那里的时候,赵云的大军已经深入草原超过二百里。而后面的汉军主力兵马也已经纷纷通过雁门郡以及西河郡等地分兵多处突击杀入南匈奴的领地。
南匈奴虽然号称拥有十余万的控弦之士。但是这些都只是普通的牧民而已。那些真正精锐的金刀护卫们不是跟随着于扶罗被埋在了平阳,就是在发起叛乱的时候被自己人消灭殆尽。现在的南匈奴是没有什么精锐战斗力量的。
听到结结巴巴,话都被吓的说不清楚的探子们回报说有铺天盖地般的海量汉军骑兵汹涌而来。无论是去卑还是刘豹都被吓的胆战心惊,话都说不上来。
大汉帝国有多么的强大,这些匈奴人是有着切身体会的。当得知有不下于十万骑的汉军杀过来之后,刘豹和去卑当即就想起来匈奴人口口相传数百年的卫、霍等人!
南匈奴的贵族们急忙派出了使者,极尽卑谦的表示自己对大汉从无二心,一直都是忠心耿耿。不明白为什么会受到讨伐,希望朝廷天军能够放过他们。他们愿意世世代代为大汉帝国做牛做马,看守北方大门。
对于这套骗鬼的说辞,高阳是绝对嗤之以鼻的。
这种鬼话早就被春秋战国时代的说客们说腻了。如果日后不是腐儒当道,科技和文化全都遥遥领先的华夏怎么可能一次又一次的被这些披着羊皮的狼们给欺骗?这些可都是自己老祖宗玩剩下的玩意啊。
同时,高阳拒绝了郭嘉提出的假意应允,要求南匈奴的贵族们前来拜见,之后一网打尽的计策。
高阳希望汉军还是那支强悍到了极致。横扫天下,所向无敌的汉军。单单依靠诱骗是打不出无敌军心的,高阳需要是一场场杀出来的硬仗!之前卫霍们能够做到的事情,高阳没有理由做不到。
高阳直接给南匈奴下了战书,随后就督促各路兵马快速前行,绝对不能让南匈奴们有时间北逃去投靠鲜卑人。
一直到这个时候,参战的全都只是高阳麾下的骑兵而已。那十余万精锐步卒和数量更多的辅兵们还没有出关。
分散成了许多支部队的汉军铁骑们好似洪水一般清洗过草原,将他们遇上的任何一个部落,甚至任何一顶毡帐全都洗劫一空。
牲畜们被集结起来运往后方,受伤的直接宰杀吃掉。马匹是重中之重,无论是哪支骑兵劫掠到了马匹都会自己吞掉,送回后方的几乎没有。
毡帐和牲畜圈会被一把火烧毁,敢于抵抗的人全都被杀掉,剩下的也会和大牲口们一同送入关内。
他们最后的结局不是累死在矿山之中,就是被分散掉稀释在整个庞大的大汉帝国之中。要不了多少年之后,就将再也没有这个族群的存在。
当然了,男人们送去矿山,女人则是被发配。就和那些游牧民族们对待华夏人一样的处理方式。相比起杀光男人吃掉女人的游牧民族,高阳还是不能狠下心来彻底杀绝他们。还是采用了这种比较温和的方式来做。
很快,作为先锋的赵云所部就遇上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抵抗!(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草原之战 (二)
天苍苍,野茫茫。春季的大草原上萤飞草舞,绿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的场景。
大风吹过,地面上没见到什么牛羊的影子,只有无数面在大风之中猎猎作响的旌旗随风飘荡。而这些旌旗代表着数以万计的恢弘军队!
白马银枪,身姿雄伟,身上穿戴着做工精美至极的云纹全身甲的赵云横枪立马在庞大军阵前方来回驰骋。做工精美的头盔上雪白的长缨随风飘舞,愈发显得英气勃发。
在他的身后,是近万名连人带马全都武装到了牙齿,精锐至极的汉军精骑。这支由赵云统帅的汉军前锋兵马自从率先出了雁门郡北上草原之后,就一路风卷残云般的扫荡草原,直扑王庭,最后却扑了个空。
在得知大汉铁骑涌入草原之后,南匈奴的左右贤王就已然派出大批使者四面八方的召集各处牧民们准备应战。而赵云在扑空王庭之后就领兵转向前往距离他最近的右贤王去卑部的所在地。
草原的面积很大,但是合适放牧草场大多都已经被草原上的各个强大部落瓜分一空。作为整个部落种族生存下去的必须品,当初在连番打击之下几乎灭族的南匈奴也是在给大汉当孙子之后才得到了现在这片休养生息的地方。
万物复苏的春天正是给牲畜们添膘加肉的时候,各处放牧的牧民们异常分散。而汉军完全是用骑兵突击,就食于敌,进兵速度非常快。等到赵云带着先锋兵马杀到右贤王去卑部所在地的时候。去卑才刚刚召集起来附近的三万多的牧民们。
匈奴的贵族们对于大汉帝国的了解远比北方的鲜卑人熟悉的多。他们毕竟相爱相杀了数百年,互相之间想不了解都难。他们明白近十万之众的海量汉军骑兵杀入草原意味着什么。
在被高阳严词拒绝了祈降之后。他们不是不想跑,只是对于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