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以嫡为贵-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澜没有直接回内屋,而是去了书房。
她推门进屋的时候,屋子里暗卫正在禀告事情,说的还正和莫家有关。
暗卫一脸疑惑道,“莫家这回不知道得罪了谁,莫家在靖州这些年,干的贪污,杀人的勾当,连着账册和证词直接呈到了皇上龙案前,皇上勃然大怒,下旨派人去彻查莫家一家。”
楚离神情冷肃道,“是父王?”
暗卫摇头,“属下不知。”
见明澜进来,楚离摆摆手,暗卫纵身一跃,就从窗户出了书房。
明澜走上前,讶异道,“难怪莫家马车跑那么急,这是有人要把莫家一锅端了?”
听着明澜吃惊的语气,楚离也吃惊了,他还打算问问明澜,是谁针对莫家,毕竟他是知道明澜重生一回的。
结果明澜摇头,“前世,莫家什么事都没有啊。”
靖州就是莫家的地盘,据说在靖州,莫家只手遮天,一有点风吹草动,莫家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能在莫家的地盘上,把莫家摸的这么透彻,而且连账册和证词都拿到了,还真不是一般人有的能力,也难怪楚离怀疑是王爷了。
只是,明澜觉得是王爷的可能性不大。
毕竟前世,王爷没有对莫家表示过敌意,而且莫家出了老王妃,离王府就等于是莫家的一大靠山。
能查这么细致,必定花费许久,而王爷之前从来没怀疑过自己是老王妃的亲生骨肉,没有做儿子的想把外祖家一锅端了,就算不狼狈为奸帮外祖家,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楚离也觉得这事透着诡异,更叫他诡异的还是明澜的一番话。
明澜说,“我仔细回想过前世,王爷他们去皇陵开棺验尸那一天,京都阳光灿烂,这一世,却突然下起了暴雨。”
这一世,和前世不同,多是她重生引起的,可是她还没有本事影响天气。
如果可以,她希望这世上没有天灾**。
ps:抱歉,更新晚了,爬上来解释下,之前减肥,瘦了十几斤,然后死都瘦不下去(不要问我多少斤,比你想象的要重,(?_?),我放弃了一段时间,然后又长了两斤oo,想瓶颈期差不多应该过了,继续奋斗,然后昨天晚上连走带跑一个多小时,累成狗,累到你拖我走,我都不反抗的地步,然后就……没有码字了……
第六百一十八章 授意
楚离不知道前世,明澜说的天晴和暴雨,他只是觉得诡异,但也没有多想,毕竟下雨那是老天爷的事。
他更好奇的还是明澜进宫的事,太子侧妃邀请她入宫赏花,这明显是不怀好意,偏偏明澜还上钩,他不许,但明澜执意,他也就顺着她了,这会儿见她安然回来,他问道,“太子侧妃找你进宫谈什么事了?”
这事,其实楚离不问,明澜也是要和他说的。
她和顾音澜虽然达成一致,顾音澜不说她百毒不侵的事,她不泄露她弑母的事,但不代表你留我的命,我也允许你蹦。
两人算是把柄抵消,往后该厮杀继续厮杀,该要的命不会算了。
顾音澜待在宫里,明澜是没有办法杀她的,她望着楚离道,“太子侧妃知道我百毒不侵的事了。”
楚离额心一紧,“她怎么会知道?”
明澜手有一下没一下的扣着桌子道,“在伯府,她们就给我下过毒,只是我百毒不侵,一点都没察觉……。”
要不是她拿舅舅和楚离做幌子,她百毒不侵的事早瞒不住了,不过这样的事,本来就很难叫人怀疑,如果不是她亲身经历,她也未必会信。
见楚离眸底泛冷,明澜道,“再加上,上回进宫,她给我下蛊毒,结果蛊虫怕我,钻她体内去了,惹她和她背后的人起疑了。”
顾音澜应该是后知后觉,主要还是她背后的人厉害,一猜就准,而且那些人还知道玉阙,称之为神玉。
楚离轻点了下头。
事情说出来,明澜就松了一口气,道,“我回屋换衣裳。”
长晖院,正堂。
莫家遭人弹劾,莫家大太太登门,把事情和老王妃一说,老王妃当时脸就惨白无血,当时魏妈妈扶着她,老王妃身子一软,魏妈妈险些没能扶稳她。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啊,当初王爷非老王妃亲生的流言传遍大街小巷,王妃就知道不好,这些天,京都没什么动静,老王妃心宽了几分,没想到,真的对莫家动手了。
莫大太太抹着眼泪,求道,“姑母,你可要帮帮莫家啊。”
莫家是她的娘家,能帮,她怎么可能不帮。
老王妃没说话,她嘴像是被什么给黏住了一般,根本说不出来话,莫大太太只哭道,“我莫家这回不知道得罪了哪路煞星,连福公公都不知道,那弹劾的奏折和账册还有证词是谁送到御书房的……。”
出了这么大的事,莫家第一时间就想知道是谁要整垮莫家,福公公跟在皇上身边伺候,消息是最灵通,也是最准确的。
莫家花了五千两,才从福公公嘴里问出来一句,还差点把莫家上下气个半死。
他也不知道奏折是谁送到皇上跟前的,皇上下早朝,奏折就出现在了皇上的龙案上,没有人进出过御书房,皇上也在查是谁要弹劾莫家,账册和证词证据确凿,让莫家好自为之。
莫家上下慌了神,莫大太太赶紧来找老王妃商议对策,莫家不能倒,莫家也相信老王妃不会让莫家垮台。
魏妈妈扶着老王妃的手,她是最能感受到老王妃在颤抖的。
莫大太太以为老王妃是在生气,在愤怒,魏妈妈却是知道老王妃是在恐惧。
半晌之后,老王妃吩咐道,“去找王爷来。”
能平息莫家之祸的,只有王爷。
丫鬟没敢耽搁,赶紧跑前院传话。
丫鬟跑着来回,一刻多钟就回来了,上气不接下气道,“皇上传召,王爷进宫了。”
莫大太太便道,“皇上传召,肯定是为了莫家的事。”
满朝文武谁不知道莫家是老王妃的娘家,查莫家,总要给离王府几分面子,而且查到什么程度,都是皇上一句话的事。
莫大太太望着老王妃道,“会不会就是王爷捣鬼的,他不是姑母你亲生,他……。”
亲生两个字,就像是一根针,狠狠的刺着老王妃,她面容狰狞道,“谁告诉你王爷不是我亲生的?!”
冰冷刺骨的声音,仿佛来自无尽暗黑的地狱,吼的莫大太太背脊一寒。
屋外,不少丫鬟婆子都面面相觑。
老王妃这么生气做什么,也难怪她动怒了,王爷是她亲生的,却总被误会。
魏妈妈赶紧出去,把守在院子里的丫鬟轰远,道,“别杵在这里了,该干嘛干嘛去!”
丫鬟婆子们做鸟兽散。
屋内,莫大太太把三太太抖出来,她道,“是三太太告诉我的。”
她只是莫家儿媳妇,哪里知道这么多,三太太和她说,把她震的不轻,当然这事还没有离王府有两座金矿来的更叫她震惊,坐拥金矿,那就是数不清的钱啊,坐在家里数黄金就够了,哪用得着贪墨,收受贿赂,贩卖私盐之类犯法的事?
三太太许她丰厚的报酬,她当时就动心了,拉着莫大老爷询问,又问莫家那些伺候过老王妃的丫鬟婆子,确定老王妃出嫁之前,没有怀身孕,从而笃定王爷非老王妃亲生。
老王妃拳头攒紧,问道,“街上流言,是你,还是三太太散播出去的?”
莫大太太有些支支吾吾。
老王妃质问道,“到底是谁?!”
莫大太太忙道,“姑母,你别生气,这么大的事,您不发话,我怎么敢乱说?”
显然,她承认了,流言一事,她也有份。
仅凭三太太一人,怎么可能让流言一夜之间吹遍大街小巷。
只是莫大太太无意间把三太太坑了一把,她以为三太太和老王妃关系亲厚,虽是婆媳,却比亲母女关系还要好,三太太做什么事,一定是老王妃授意的。
她误会了,再说与老王妃听,老王妃就认定三太太是假借她的名义使唤莫家。
三太太和莫大太太联手,把莫家坑了。
老王妃嘴角勾起一抹惨笑,随即冰冷道,“叫三太太给我滚过来!”
愤怒的有些咬牙切齿的声音,听得魏妈妈都头皮发麻。
上回,莫家没出事,老王妃都赏了三太太一巴掌了,这一回,她不敢想象老王妃会怎么对三太太。
第六百一十九章 亲笔
老王妃用了滚字,传话丫鬟风一阵跑到南苑,一字不漏的说给三太太听。
三太太当时就听懵了,老王妃自持身份,极少说这样的话,只有在极其愤怒,愤怒的恨不得杀人的情况下才会说。
直觉告诉她,老王妃叫她滚去没有好事。
她知道莫大太太进宫了,当时她不知道莫家出了什么事,好在丫鬟先前在屋外,听大丫鬟绿萼说起,莫家被弹劾,就说与三太太听。
三太太顿时火大,莫家被弹劾,关她屁事吗,又不是她叫人弹劾的!
把气撒她头上,她可不是什么受气包!
三太太狠狠的咬紧牙关,但出了南苑,她就怂了,莫家一直以来都很好,有老王妃做靠山,没有人敢动莫家分毫,可现在莫家却被人弹劾了,这事绝对和王爷脱不了干系。
老王妃又这么生她的气,十有**和她叫人散播王爷非老王妃亲生一事有关。
王爷不好拿王府这些兄弟下手,就拿莫家开刀了。
一定是这样!
她怂恿莫大太太查老王妃过去的事,莫大太太不会替她隐瞒,老王妃肯定是知道了。
她现在该怎么办?
三太太一步步往前,她走的很慢,她在努力想对策,丫鬟催道,“三太太,您快些,老王妃怕是等着急了。”
她火急火燎的跑来,三太太却这么磨磨蹭蹭,她跑的上气不接下气还有什么意义?
三太太忍着心慌,脚步提快几分,路过花园的时候,看着阳光打在水面上,仿佛一地的碎金,她眸光一动。
屋内,明澜换了身裙裳,坐在桌子前喝茶,随手翻账册。
外面,珠帘被撩起,秋棠进来禀告道,“世子妃,三太太落水了。”
明澜正喝茶呢,闻言,一口茶直接呛了喉咙,秋棠顿时不知所措,过来帮明澜拍后背,明澜却问道,“你方才说谁落水了?”
秋棠只好重复一遍,“三太太落水了。”
明澜怔住,她真的没听错,三太太落水了,可是,“好端端的,她怎么会落水?”
秋棠摇头,这她就不知道了,三太太就是落水了,不过很快就被人捞上来了,没有性命之忧。
书房内,暗卫也在禀告楚离这事。
但暗卫知道的比秋棠要多的多,楚离也比明澜更惊讶,“你是说,一阵风把三太太吹进莲花池去了?”
“准确的说,是一阵微风。”
暗卫嘴角有些抽,怕楚离抓不住重点,微风两个字明显拉的有些长。
他是亲眼看见三太太过白玉桥,手抚着桥一步步往上,然后就往莲花池里一栽,快的他都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刚好一阵徐徐清风吹来,他就把三太太落水归结为那一阵清风了。
楚离眉头拧了没边了,三太太可不是那么弱不禁风的人,别说风吹就倒,那天皇陵下暴雨,狂风呼啸,小厮抬轿子不稳,她可是骂的中气十足。
楚离问道,“确定没有人动手脚?”
暗卫摇头,“属下确定没人。”
楚离嘴角就勾起一抹玩味来,“故意落水,三婶这是玩什么把戏?”
花园里来往都是人,身边还跟着丫鬟绿萼,三太太一落水,就被人给捞起来了,莫说晕倒,伤及性命,水都没喝几口,只是这时节,天气渐凉,池水冰冷,被捞上岸,小风一吹,喷嚏一打,伤寒是逃不掉的。
怕她冻着,赶紧抬回南苑,然后请大夫。
绿萼吓的不轻,赶紧回去禀告老王妃,然后,本就怒火中烧,等着发泄的老王妃知道这消息后,笃定三太太是故意落水,气涌上头,脸都紫了。
心里担忧,这些天,老王妃是吃不好,睡不好,莫家出事,她内心更是惶恐,再被三太太一气,就扛不住,两眼一翻,晕了过去。
可怜明澜,三太太落水,她管着中馈,又是小辈,在不情愿也要去探望,便吩咐陈妈妈准备补品去探望。
结果还没出门呢,老王妃病倒的消息又传来了。
明澜无语,这是要闹哪样啊。
再说皇宫,皇上传召,王爷就骑马进宫了。
御书房内,皇上正看着手里的奏折发呆,王爷龙行虎步的进去,问道,“皇上这么急的找我进宫,出什么事了?”
皇上把眸光从奏折上挪开,望着王爷道,“有人弹劾莫家,你可知道?”
王爷点头,“来之前,我已经听说了,皇上找我来,就是为了这事?”
皇上颔首,他就是为了这事才火急火燎的找王爷进宫的,王爷道,“不是我弹劾莫家的,至于是不是桓儿,我还没有问他。”
敢弹劾莫家的,王爷想不出来满朝文武会有谁,莫家背后的靠山是老王妃,他不管莫家的事,但离王府不可避免的成为了莫家的靠山,这些年,朝廷储君之位争斗不休,离王府没有站队,莫家也没有,私下里,有没有人拉拢莫家他不知道,但明面上没有,莫家没有表示支持谁。
赵家和护国公府,极力拉拢莫家可能,但弹劾莫家,绝对不会,就算证据确凿,莫家要是疯起来,照样能咬掉赵家和护国公府几块肉。
柳家最近才盛起,还没有那份能力。
怎么看都只有楚离,他针对老王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弹劾莫家,整垮莫家这么大的事,他动手之前,怎么也会和他打声招呼才对,不过,他弹劾太后给明澜出气,也没有告诉他。
儿子大了啊……
王爷内心感慨。
皇上倒没想过是楚离,楚离的暗卫都是王爷给的,一点小事,可能瞒的过王爷,像弹劾莫家,证据查的这么清楚,王爷不可能不知道。
而且,如果真是楚离,他压根就不会写奏折,而是直接带着账册和证据来找他。
王爷敛眉,“不是桓儿,那会是谁?”
皇上没说话,只把奏折拿给王爷看。
王爷伸手接了,打开,扫了几眼,眼睛就睁圆了,不敢置信。
“这……。”
“这字迹……。”
王爷的声音都在颤抖。
皇上见了,就道,“看到奏折,我不比你吃惊小,我一直怀疑是不是自己看花眼了,看你这样,我就知道我没看错了,这弹劾的奏折是老王爷亲笔无疑。”
第六百二十章 辨认
的确是老王爷的亲笔,没有人比王爷更熟悉了。
可是当年,他是亲眼看到老王爷被一只凭空出现的大手给抓走的,不是他在做梦,当年那一幕,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可这一道弹劾的奏折,又确确实实是老王爷亲笔,老王爷的字磅礴大气,行云流水,如同他的人,旁人是模仿不来的,就是他从小临摹,也只学了三分神韵。
可是王爷不敢相信,老王爷既然还活着,能查出莫家贪墨的罪行,他为什么不回王府,他难道不知道他和昭宁突然失踪,他有多担心吗?
他就算喜欢闲云野鹤的生活,不喜被朝中事务所烦,但好歹知会他一声,还有王妃,她没有一刻不在想昭宁,他不回来,也该让昭宁回来啊。
带着一颗质疑的心,王爷看奏折事,就多了几分谨慎。
多看了会儿,他还真发现了不对劲,他道,“这纸……。”
皇上见他看了又看,还闻了闻,心想离王什么时候练成一双狗鼻子了,就听他道,“这纸好像有些年头了。”
皇上怔了下,道,“怎么会,我看像是新写的。”
王爷摇头,“不是新写的,柳大人熟知天下纸张笔墨,让他来认认。”
皇上就传召翰林院柳大人。
可怜柳大人正在整理书籍,突然传召,脸都白了,诚惶诚恐的来了御书房。
他跪在地上,颤巍巍的请安,皇上最见不得这样胆小的臣子了,活像他特别喜欢杀人似的,看着他话都说不利索。
王爷把奏折给他,道,“有劳柳大人辨认这是什么纸。”
柳大人松了一口气,结果奏折翻看,见上面的字迹,他眼珠子没瞪圆,这不是……离老王爷的字迹吗?
没想到要整垮莫家的是离老王爷,他不是死了好多年了吗?
再一看,柳大人眉头就拧紧了,道,“这是云州黄家出的纸,是黄老家主最喜欢的纸,十年前黄老家主过世,这种纸就不生产了,臣府上有幸还存了几张,颜色微黄,远不及这份白皙,还有这笔墨……。”
说起擅长的,柳大人滔滔不绝。
可惜皇上和王爷都不大感兴趣,王爷问道,“这份奏折大概写了多少年。”
柳大人仔细看了看,又闻了闻味道,谨慎道,“少说也写了十五年了。”
皇上震惊。
十五年前的奏折,怎么会现在才送进宫,这是让蜗牛还是让乌龟送的奏折?
就是蜗牛也扛进宫了啊!
一份十五年前写的奏折,带着账册和供词送进宫,皇上扶额,幸亏他是知道老王爷没死,不然夜里做梦都要吓醒,恍惚间,都觉得御书房有些凉飕飕的,寒气直冒。
王爷摆摆手道,“先退下吧,奏折的事,不要对旁人提起。”
柳大人连连点头,“臣谨记。”
等退出御书房,柳大人就抹额头上的冷汗了,最怕见皇上了,还是喜欢老老实实做学问。
等柳大人离开,皇上就望着王爷,道,“老王爷这么做是什么意思,既然早有除掉莫家之心,怎么奏折到这会儿才让人送来?”
而且,还早不送晚不送,偏偏在京都流言四起,说王爷不是老王妃亲生的时候送来。
这道奏折不明显让人误会是王爷要整垮莫家吗?
皇上问王爷,王爷问谁呢,他摇头道,“我也不知道,既然老王爷这么做,就有他的道理,账册和供词一应俱全,几乎可以直接定罪了,但过场还得走一遍,让刑部尚书去靖州查吧。”
皇上点头,又道,“刑部尚书不是要查勇国公府三老爷被毒杀一案吗?”
王爷道,“那案子他查不下去了。”
皇上挑眉,“刑部尚书可是查案的好手,还有他查不出来的案子?”
当初,他让刑部尚书围勇国公府,不就是看中他查案的本事吗,现在说他查不出来……
皇上后知后觉,王爷说的不是查不出来,而是查不下去。
皇上皱眉道,“这案子牵扯到谁?”
只有牵连甚广,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案子不能刨根问底,有什么案子是不能查的,况且勇国公府三老爷被毒杀一案,离王差点背黑锅,只要他支持,刑部尚书还能不卯足了劲往下查?
王爷只道,“刑部尚书只查到兄弟阋墙四个字,而且是毒杀勇国公府三老爷的大夫儿子说出来的,只能作为线索,不能作为确凿证据,刑部尚书排除了勇国公府,就只剩我离王府了,刑部尚书顾忌我的面子,和我直说了,我心里有数。”
从流言,到开棺验尸,再到勇国公府三老爷被毒杀栽赃,王爷还能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老王妃亲生,就白当了这么多年离王了。
只是他有太多的想不明白,而且随着老王爷这道弹劾奏折,他的谜团更多,像是一团乱麻缠绕,不知道哪里是头。
他不是老王妃亲生,那他的亲娘又是谁?
老王妃是原配嫡妻,为什么在有嫡子的情况下,还让老王爷立她为世子?
但凡老王妃有过反对,一定会传的沸沸扬扬,不可能没人知道。
既然以前没说,为什么最近这样的流言铺天盖地的传开。
偏偏又是这样的情况下,老王爷早些年写好的弹劾奏折送进了宫……
王爷不怎么管王府内务,但该知道的他都知道,比如流言四起那天,老王妃打了三太太一巴掌。
今天莫大太太进府,老王妃传三太太,三太太落水了。
三太太让儿子关进祖宗祠堂,动过祖谱……
这些,王爷都知道。
一桩桩,一件件串起来,王爷隐约猜到三太太就是流言背后的推手,但是老王妃不赞同她这么做,甚至动怒。
如果他没有猜错,老王妃应该知道他不是她亲生的事泄密开,老王爷会替他出气,报复莫家,至少以前要她严守秘密的时候,这么说过。
老王妃是莫家的靠山,同样,她也靠莫家站稳脚跟,没有莫家撑腰,和他对上,老王妃就是一普通老夫人。
这些天,老王妃倒没什么反常,大概是觉得老王爷失踪,以前说过的话不算数了,却没想到老王爷留了一手,足以致命。
第六百二十一章 搜刮
老王爷是王爷的生父,是王爷最敬佩的人,同样,他也是皇上最敬仰的人,尤其是这些年皇上坐在龙椅上,翻覆手间,顷刻掌人生死,那种君临天下的感觉,只有当过皇帝的人才能知道。
能放弃这样的权利,绝非一般人。
皇上还记得他登基那一天,老王爷拍着他肩膀笑道,“当皇帝没有你想的那么痛快,过了这阵新鲜劲,皇位其实也就那样,但一日是皇帝,这肩上的重任就一日不能懈怠,做个圣明君王,造福天下苍生,皇叔会在背后监督你。”
老王爷沉稳的语气,仿佛做腻了皇帝,看透了皇权,将玉玺交给他,那沉甸甸的玉玺不是拿在手里,而是放在了心间。
老王爷失踪前,的确如他说的那般,在背后监督他,在皇帝心里,老王爷比先皇的分量更重。
是以,这封弹劾的奏折到皇上和王爷手里,又证据确凿,莫家……完了。
王爷离开御书房后,刑部尚书就从偏殿出来,皇上将账册和证词都交给他,让他去靖州查证。
回了王府后,萧总管迎上来,道,“王爷,你可算回来了,老王妃都派人来问几回了。”
王爷脸色冰冷,先回了书房一趟,把带回来的奏折放在书桌上,道,“让桓儿来书房一趟。”
小厮赶紧去找楚离。
楚离到书房,就看到那封让皇上和王爷震惊的奏折,他是第三个震惊的人。
而他震惊的同时,王爷去了长晖院,莫大太太还没有走,哭了许久,她眼眶有些红肿,老王妃靠在大迎枕上,神情憔悴,脸上有怒容,但是没有那么明显了。
三太太故意落水,不敢来见她,能拿她怎么着,难道她老王妃还能气匆匆的赶到南苑,给她两闷棍吗?
她倒是想这么做,可这么做之后呢,整个王府都会猜测三太太做了什么把她气着了。
到处散播王爷并非她亲生的事,叫王爷知道,十有**会把三房分出离王府,三太太就是轰到天边,她也没感觉,可是三老爷是她生的,是她的心头肉,离了王府,可就没那么容易看见了。
三太太就是捏在她手里的蚂蚁,拿捏她,弄死她易如反掌。
只是她隐忍了这么多年,到头来,却惨败,老王妃不甘心。
可她不甘心也没用,她奈何不了王爷,老王爷知道她不甘心,拿莫家威胁她,王爷武功高强,想刺杀要他的命,那是妄想。
这么多年,是王妃在管家,想往王爷饭菜里下毒,都难比登天,只有每回,王爷来长晖院,在茶水中下点慢性毒药,还不能太明显,怕被查出来。
可还没有毒发,楚离手里就有解百毒的药了,连明澜手里都有不少,王爷手里还能少一份?
多年算计一朝空,老王妃心头像是被阴霾堵的严严实实的,气都喘不过来。
莫家不能跨,她该怎么救莫家?
王爷进屋时,丫鬟正端药给老王妃喝,见王爷过来,赶忙退到一旁。
王爷已经知道老王妃晕倒的事,他和以往一样问了几句,然后道,“老王妃找我来是?”
老王妃看着王爷,她艰难的开口,“皇上找王爷进宫,是为了莫家被人弹劾的事?”
王爷点头,“的确为了这事。”
然后,莫大太太就替莫家叫冤枉了,账册和证词都是污蔑,是有人想弄垮莫家,王爷淡淡回了一句,“皇上已经派刑部尚书去查莫家一案,如果莫家真是冤枉的,刑部尚书会还莫家一个公道。”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没有做过的事,不怕别人栽赃,况且莫家背后是老王妃,是离王府,谁又敢栽赃?
莫大太太哑口无言,她现在最想见到的就是账册和证词,她问道,“王爷可知是谁整莫家?”
老王妃直直的望着王爷,眸底冷芒闪烁,王爷道,“弹劾的奏折是匿名的。”
这话,王爷倒没骗人,弹劾的奏折的确是匿名的,但就再匿名,老王爷的字迹王爷和皇上也认的出来,比什么印章都管用。
只是莫大太太就是开始骂了,骂弹劾之人包藏祸心,听得王爷眉头皱的紧紧的,“莫家搜刮民脂民膏的时候,就该想到事情有败露的一天!莫家不做违法之事,谁又能拿莫家怎么样?!”
莫大太太被骂的面红耳赤,她也知道莫家这些年贪墨了不少钱,贪墨数额之大,说起来都心惊,她就是怕皇上去查,才来找老王妃的。
可看王爷这态度,他非但没有相帮之意,他甚至还支持刑部尚书去查。
刑部尚书出马,就是彻查之意啊。
莫大太太望着老王妃,老王妃双眸紧闭,怕眸光泄了心思,半晌之后,她才望着王爷道,“满朝文武,谁敢说手里干干净净的,莫家对我有生养之恩,王爷就算看在我的面子上,帮帮莫家吧。”
王爷则道,“账册和证词,我都看过,贪墨数额之大,一旦查证属实,不可饶恕,我若是莫家,就带着那些贪墨,去向皇上请罪,我会帮着求情,可以保下绝大部分莫家人的命。”
但既然贪赃枉法了,就不是主动认罪就能饶恕的,否则皇上如何治理超纲,让百官信服?
莫大太太脸色苍白,她知道,一旦罪证确凿,莫大老爷只有死路一条。
老王妃都承认莫家贪墨了,她再否认也没有用,只求王爷救她夫君。
王爷听得不耐烦,既然入朝为官,哪个不知道国法,贪墨是重罪,像贪墨赈灾款这样的更是死罪,既然把钱看得比命重要,现在又何必求饶,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王爷冷道,“莫家不主动认罪,一旦查证属实,我不会包庇莫家,言尽于此,莫家好自为之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