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辽东沿海?”杨改革头疼起来,虽然盐商是斗垮了,可到处都需要重新布局,重新安排,以尽量符合自己的大战略,大意图,当真是伤透了杨改革的脑筋。
“……辽东沿海……”杨改革借着沙盘,又仔细的看了起来,心思猛的一下从国家层面降到关外这个小战略层面,杨改革的脑子不够用了。
“陛下,这松山堡靠海,如今,东虏围了松山堡,也就离海极近,甚至可以说,控制了这一段海岸线,前日有几个参谋推演关外对战的时候,有人利用这段海岸,将情报与火器送到了东虏那里,故而赢了推演,臣觉得,这确实是个漏洞,也不可不妨,应该严加巡逻此海域,严防有奸细靠近此段海岸,更要严防有火器从这里靠岸,一旦有大炮之类的火器从这里上岸,则松山堡危矣……,另外,根据那几个参谋的设想,松山堡靠海极近,也可以利用水营进行骚扰,臣看自如的那个打东虏探马的策略,也不妨在这海上执行,想必效果应该更佳……”孙承宗见皇帝还没下决心,又提到一件事。
“哦!还有这事!送火器上岸?”杨改革大吃一惊!这可真的是相当令人意外,想想万一真的有人把大炮这类东西送到了松山堡,那松山堡可真的就完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整个计划垮塌,再看看松山堡到海岸的距离,杨改革的心狂跳起来……
“这确实是个漏洞啊!没料到,这参谋部里也有这样的人才?那是谁?如不是他提醒,要误大事的啊!”杨改革的心猛跳一阵才平复下来,如今海面的冰还未完全解封,但船只确实是可以强行出海的,虽然有一定的危险性,万一东虏在什么地方搞到了大炮运上了岸,那可就是大麻烦,如今看来,自己漏掉的这一手,得尽快的弥补起来,更隐晦的是则涉及到了权利和地盘的问题,这个杨改革先前不太在意的东西,如今只觉得头疼……
震惊过后,杨改革又觉得,这是个好消息,最近忙着为整个大的新局面布局,已经忙的头昏脑胀了,没心思去管袁崇焕那里,没料到,以前基本上靠自己一个人撑起来的“参谋部”,如今,也可以逐步自己培养人才了,事情如果这样看,又是个不错的消息,这可远比自己一个人靠着历史去强撑的好,如今的历史已经改变了轨迹,自己的优势也逐渐的在消退,已经不能再做“神操作”了,如今,倒是全部要靠人和人对抗,这种能思考问题的人,确实是自己急需的。
“回陛下,此人也是新军的学员,平台的侍从,名字唤作金有善。”孙承宗禀报道。
“唔,金有善?呵呵,朕记得,不错。”听是这个名字,杨改革笑了起来,这名字自己不陌生,在平台见过,有些印象。
“陛下可是要见?”孙承宗问道。
“嗯,见见吧。”杨改革来了兴趣了,正觉的脑子不够用的杨改革需要有人替自己思考问题。
不一会,就来了一个侍从,杨改革倒是一下子就认出来了。
“金有善?”杨改革笑着率先就问道。
“学员在!”刚进平台的金有善立刻立正行礼,及其严肃。
“免礼!”杨改革笑着说道。
“是!”金有善这才放下手。
“朕听说,你在推演的时候,利用了松山堡这一段海岸把消息和火器送到了东虏那里,故而赢了推演,可有此事?”杨改革笑着问道。
“回陛下,确有此事,虽然只是推演,可学员觉得,还是应该派遣水师严加巡逻此段海岸线,严防奸细利用这一段海岸传递消息,如此,东虏在关外就是个瞎子,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摸不着,也就是陛下常教导我们的战场迷雾……”金有善立刻回答道。
“好!”杨改革立刻为这番言辞鼓掌。杨改革挺欣慰的,这参谋部培养了这样久,终于开始出人才了。
“谢陛下夸赞。”金有善连忙谦虚。
“那朕问你,袁崇焕的那个找东虏探马麻烦的策略,你觉得如何?”杨改革来了兴致了,打算考一考这个人,自己正需要有人替自己思考,如今自己忙着整个天下层面的布局,面对关外袁崇焕那里的小局面,精力不够,也力不从心,倒是需要有人替自己去思考。
“回陛下,学员觉得设想很好,但是执行需要有力,更要防止被东虏埋伏,更不可气馁,纵使损失一些,也要把这个策略执行下去,即便不能取胜,能消耗东虏的实力,也是好的。”金有善开始侃侃而谈。
杨改革听了一会,倒是没什么新意,和自己先前听到的差不多。
“嗯,很好,朕看你对怎么围困东虏似乎很有见解,也得意于你的提醒,松山堡这一段海岸确实是个大漏洞,确实该严加防范,朕拟派遣一个人去负责这一段海岸,不知道你可有兴趣?”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学员愿意。”金有善涨红了脸,立刻回答道,他来平台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一直想找个机会外放出去,可机会难得啊!他那些学长,师兄们,一个个都在干大事,他们这些人可羡慕的不得了,拼命的就想找机会外放,出去做一番事业,可皇帝好像忘记了他们的存在,只是叫他们呆在参谋部,如今又了这样一个机会,那里肯放过。
“好!袁崇焕打东虏探马的策略,你也知道,这更好,松山堡东面靠海的这面,确实是个极大的漏洞,更需要补上,那么,完善袁崇焕的这个策略,补上海上这一块,就由你负责,积极的配合好袁崇焕,明白么?至于船,可以从有司水营给你调派一些,打得好有奖,打坏了朕可是要罚的……”杨改革笑道,既然有人发现了这个漏洞,那不妨让发现的这个人去试着堵这个漏洞,杨改革如今也没那样多精力和心思去管袁崇焕了。
“学员领命!”金有善立刻高兴的答道,他如今,也终于可以独当一面,这机会,可真的是难得,想想自己前辈一个个都有大出息,金有善就不由的激动。
又说了些勉励的话,杨改革才送走了这个金有善。
……
“孙师傅,这辽东沿海海岸确实该及早的封锁起来,而且还要严加封锁,特别是松山堡这一段,切不可让情报和火器上岸……”杨改革严肃的说道。
“是,陛下!”孙承宗答应道。
“……给毛文龙去个消息,让他的水营立刻出海巡逻,以免给东虏钻了空子,海上之事,还是他的水营比较可靠一些,另外,松山堡这一段,让他格外的看顾一些,虽然有金有善,可金有善主要还是忙于对于东虏的探马,海上的事,未必会精通,至于袁崇焕那里,也要提醒他,让他的水营,要注意这一段,加强巡逻,另外,绝不可和毛文龙起冲突,一切当以国事为重……”杨改革想了想,又加重了口气,这个问题,不是个简单的海岸线问题,更涉及到了地盘和权利的问题,谁都不想自己的地盘上被人插一脚,可如今袁崇焕的水营实力太差,不顶事,毛文龙又未必愿意去插一脚原本属于袁崇焕的地盘,这就有问题。
松山堡这一段海岸线,原本是袁崇焕控制下的地盘,毛文龙是不会多管的,东虏不可能从这个地方运东西、送情报,所以,这一块海岸线一直就是无关紧要的地方,也不被人重视,不过,如今倒是不一样了,被东虏控制住了,这就有问题……,原先是被袁崇焕控制着,是袁崇焕的地盘,而毛文龙和袁崇焕向来就不太对付,历史上,更是有袁崇焕杀毛文龙的事,所以毛文龙也不会太管这一块,以免和袁崇焕起冲突,而袁崇焕的水营能力又有限,如今看来,这一块倒是成了势力的交界点,成了一个被遗忘的地方,确实是有漏洞,即便是运不上去火器,可杨改革也不希望东虏通过这里得到消息,杨改革不想黄台吉对关内的情形一清二楚。不为别的,不想和别人打仗的时候敌人地图全开。
“臣领旨!”孙承宗皱了皱眉头,答道。本想提议皇帝将海上的事全部交由毛文龙管辖,可想想历来袁崇焕和毛文龙的争执,想想毛文龙和沿海诸位大员们的争执,这个话题,暂且还不宜提及,得找个机会才行,这样笼统的一刀切了,怕袁崇焕和沿海诸位大员们都要反对,虽然他们不见得拗得过皇帝,可封疆大吏之间产生了摩擦和间隙,让原本修复了一些的关系继续分裂,则不是件好事,几次皱眉,几次想张口说这个问题,又没说出来,这里面的利益之争,不是那么简单的。
“哦,孙师傅可有事?”杨改革看着几皱眉头的孙承宗,看着孙承宗犹豫不决的面色,就知道孙承宗有话说,自己这位师傅,一般事,可不会皱眉头的。
“回禀陛下,此事,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孙承宗见皇帝问,也就不打算隐瞒了,这事,还是得提早想办法的好。
“何事,孙师傅只管说。”杨改革道。
“回禀陛下,臣在想,松山堡这一块漏洞,其实,根子还是在权利的分配和管辖上面,如今,毛文龙管一块,袁崇焕管一块,各自又有各自的水营,水营又各自按照自己控制的地盘管事,这就使得海上交界的地方有漏洞,臣觉得,如能将海上的事交予一个人负责,则更美,如此,则海上没有空隙……”孙承宗说了自己的设想,可又觉得这个设想不现实,一直以来,毛文龙就想和袁崇焕划界而治,甚至还商量过划界的地点,划界以东,包括海上,归毛文龙管,划界以西,包括海上,则归袁崇焕管,这种划界的办法,袁崇焕是不会同意的,他锦宁的地盘实在是太小,水营又不顶事,能管多大一点地盘?故此,这暗地里,两个人也是争的厉害,朝廷上对这件事也是各有看法,当然也是支持袁崇焕的居多,他要想支持毛文龙统管海上的事,那袁崇焕的地盘可就少得可怜了,那辽东巡抚可就太水了,必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此中涉及到的利益,很难说清,不说别的,“漂没”二字该何解?
“海上的事交予一人负责?孙师傅是说毛文龙么?”杨改革不假思索的就问道,如今辽东海面上,也就毛文龙的水营顶事,袁崇焕的么,真的不顶事。
“回陛下,如海上之事交予毛文龙一人,实是好事,可就怕朝中压力极大,事反而不美,再,如将海上之事交予毛文龙一人,则毛文龙又有坐大的嫌疑,也不得不考虑……”孙承宗为难的说道。
“唔,不交给毛文龙?交给其他人?……嗯,等等,……等等,朕想起什么来了,……对,对啊!朕怎么把这个给忘记了呢?对,对,对,该当如此!”念头一直不能通达的杨改革,此时,念头终于通达了。
既然要统一海权,又要防毛文龙,更要安抚袁崇焕,那唯一的选择就是把海权交给第三人,不,应该是说,组建海军,组建一支全新的海军,统管整个渤海海权的海军,想到这里,杨改革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了,组建海军这种东西的时候到了。
第509章 二百年的根子问题
得孙承宗的提醒,杨改革倒是想起来该是建立海军的时候了。此前一直就想组建海军的杨改革,迫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能组建海军,如今的水师,依旧是符合明朝“现有政策”的水师,而不是独立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海军,不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海上力量,依旧是有着浓厚的明朝特色的“水师”。
冥冥之中,杨改革似乎是抓到了一点灵光,顺着这点灵光,杨改革感觉到,建立独立、完整海军的时机到了,海军作为一个独立军种,该迈上舞台了。
“朕倒是觉得,孙师傅这话确实在理,如今光是辽东沿海,就分成好几段,更不用说天津、山东了,都是各自管自己的,这对于控制海岸,巡视海上,严防奸细是极为不利的,空隙实在是太多,万一给奸人所乘,带来的后果将是无法挽回的,就比如今日孙师傅说的松山堡这一段海岸,着实是一个大漏洞,今日听了孙师傅的话,朕觉得,该是组建一个事权统一的,管理海上一切事宜的海军了,除了辽东渤海,其他海域,也因该有相应的海军……”杨改革思索着,说出了自己的设想。
“海军?陛下,可是要将海上之事集中到一人手上?可这相当难啊!”孙承宗皱着眉头问道,海上事权统一,这可真的是个难题,这里面的“学问”实在是太多,孙承宗不是不知道这里面的弊端,问题太复杂了!大明历来就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即便是当年被倭国骚扰到最厉害的时候,也没有组建一个海上事权统一的什么海军或者水师来,依旧是各自防御各自的,你可以遍地、可以所有沿海建军堡防御倭寇,但是就是不能建一只统管整个海域的水师,即便是戚继光的水师,那也是地方总督、巡抚支持下的水师,其范围,也不过是一地总督、巡抚的管辖范围之下,如今皇帝要想把海上事权交予一人,跨区域,跨海域管理,建立统管海上事物的水师或者是什么海军,这可是个难题,按照现在明朝的“政策”,如果要统管渤海整个海面的海权,这个官,至少也得封个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济、青、天津军务,这还没算毛文龙占朝鲜的那些地盘,如果要统管起来,这官衔,还得再加,这种封渤海王的办法,明显不符皇帝的设想……
孙承宗的眉头皱得更高。
“哦?呵呵,孙师傅可是觉得有什么难处么?”杨改革笑着问道,组建海军的麻烦,杨改革不是不知道,故此,建立海军的事,也就一直拖到现在,如今,杨改革倒是觉得,时机到了,该是建海军的时候了,该是让海军正式亮相了,该是让海军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军种的时候了,似乎是冥冥之中有所感应一般,那划过脑海的灵光,照亮了一直模糊的前途。
“陛下可想过,如将海上之事交予一人统管所带来的后果?就比如辽东,如海上之事都交予毛文龙,这毛文龙可就比袁崇焕的权利大数倍,就连袁崇焕补给的物资,都得需经毛文龙点头才行,这里面涉及权利之争,涉及的利益之争,何其凶猛,陛下,要三思啊!”孙承宗不得不出来劝阻皇帝。
“嗯,这其中的厉害,朕也是知道一些,不过,如今事态紧急,当从急,不能交予毛文龙,那朕就另外找一个人。”杨改革说道。
“不是,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不!臣除了这个意思,还有一个意思,除了权利上的极大不平衡,更是涉及到了极大的利益,陛下可知‘漂没’二字?”孙承宗急了,连连阻止皇帝,见说不通皇帝,只好把这更核心的东西说了出来。
“漂没?呵呵,这个朕知道,不就是贪没么?知道……”杨改革笑着说道。
“那就是了,陛下,既然知道‘漂没’,那‘漂没’二字又该何解?”孙承宗眉头皱得老高,这里面的问题他知道,但是,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解,这个问题,已经根深蒂固的在明朝扎根两百年了。
“漂没二字何解?……哦,孙师傅是说,朕统一了海上的事权,那些贪官就不方便下手么?就不方便他们‘漂没’了么?”杨改革笑问道,已经不是小白的杨改革对于明朝的弊端,也是知道不少。
“正是,陛下,既然陛下知道漂没二字何来,那漂没背后的问题,陛下可有办法解决?”孙承宗的眉头也不皱了,既然和皇帝说开了,他索性将老底翻出来,以当今这位皇帝的聪明,或许可以解开这个困扰了大明两百年的难题。
“哦?漂没背后还有什么问题?”杨改革笑问道。
“陛下,这漂没背后的问题,其实,也是困扰了我大明二百年的问题,这个问题,算是我大明根子上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漂没就永远是个大问题,永远无法解决,尽管陛下此时可以以大力压制下去,可绝不是长久之计,他日必遭反弹,……陛下应该不会忘记,其实陛下说的那种统管海上一切事宜的水师不是没有,三保太监郑和的舰队,不就是陛下口中说的那种水师么?可如今他在那里?”孙承宗索性,彻底的和皇帝摊开了来说。
“唔……,这倒是……”提及郑和的舰队,那确实是一支独立的,可以统管海上事宜的海上力量,那个力量,在南洋可是可以废立他国的恐怖力量,可随着朱棣的去世,这只舰队也就不了了之,彻底的瓦解和废弃了。
“……孙师傅可否详解?这漂没背后的问题又是什么?什么是困扰我大明两百年的根子问题?”思索了一阵的杨改革,又问孙承宗。
“陛下,说来话是极难听的,怕污了陛下的耳……”孙承宗说道这里,也是有些不好意思。
“但说无妨。”杨改革道,见孙承宗如此模样,杨改革倒是更好奇了。
“陛下,我朝的薪俸,向来是极低的,如果陛下禁绝了漂没,这官员如只靠薪俸过日子,这……,说句不中听的话,那可是极难的,陛下或许应该听说过海瑞海刚峰的事吧,那可是一年也吃不上二两肉,吃一次肉,都要被朝廷上下传为奇事的!陛下,此话臣本不该说,可却又不得不说,这就是漂没背后的根子问题,已困扰了我朝二百年了,如这个问题不解决,要想解决漂没问题,那是不可能的,故此,臣说,要想把海权统一到一人手上,是极难的,即便是陛下如今能以强力压下,可也必定逐日的反弹,必定会重回今日之老路,成祖之事,就足以说明问题……”孙承宗说这些话的时候,那菱角分明,向来及其严肃的脸,也变得有些尴尬,有些脸红。
“呃……”杨改革一下子就明白这根子问题是指什么了,长舒一口气,这可真的是个无解的大问题,一长串的问题,立刻在印入了杨改革脑海里……
说起明朝的“海军”,就不得不说明朝的奇葩“政策”,没有独立的海军,海域都是各自管一段,最小的可以到卫所、巡检司管理一段海域,更大的巡抚则可以管更长一段的海域,不过,不管是卫所也好,巡抚也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地盘有多少地方靠着海,这水师的管理范围也就有多大,从来就没有跨地域,跨海域存在的水师存在,打起仗来,都是各自负责各自地盘那一段海域,水师必须置于地方官僚而不是中央的直接管辖之下,明朝历史上影响很大的倭寇问题,其实也是这个政策下的产物,一些几十,几百人组成的海盗可以令一个几千万,甚至上亿人口的国家束手无策,实在是叫人汗颜,这个“政策”,实在是很脑残。
即便是要打大仗了,要跨海调动,也都是从各个地方上抽调,然后组成临时水师去打仗,也不是专业、固定、常备的海军,打完了仗,这临时的水师还得解散回地方,明朝没有将海上力量上升到国家层面,上升到军种的层面,从现在的眼光来看,明朝的海上力量就是地方控制下的近岸防御型海上力量,或者说是民兵,民兵海军。
至于例外,就是郑和舰队,不过,郑和舰队最后的命运是惨遭肢解,最后被废弃,实在是叫人叹息,至于废弃的理由也很实在,虚耗国帑,浪费钱粮,百姓苦不堪言。不过实际情况是晚明的郑芝龙,郑成功父子凭借这海上贸易的保护费富可敌国,可以支撑几十万军队打仗,有能力改写历史,成为影响明末历史的重要人物,甚至还可以自己养个明朝宗室玩玩,从这一点来看,就知道废弃郑和舰队这个理由有多荒唐,多可笑。
真正实际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薪俸是养不起人的,那就只有靠“漂没”,靠贪污了,就是俗话说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除了漂没,还有更“赚钱”的海贸,故此,这海贸必定是要给“漂没”下来的,皇帝要那么多钱干嘛?既然皇帝不给我们发钱,那我们只好自己去找钱了,至于当时官僚阶级是如何忽悠皇帝废弃海军,废弃郑和舰队的,这个也就当事人知道了。
朱棣必定是知道海上贸易是有利可图的,必定是知道建立海军的重要性的,并且也实施了,可他没解决这根子上的问题,这官员的薪俸怎么办?如官员的薪俸养不起他自己,或者说不能让他过上优越的生活,必定会把手伸向有利益的地方,必定会有漂没的事发生,如果自己如今走朱棣的老路,以强硬的姿态强压此事,杨改革倒是觉得,以目前自己的强势,或许可以做到这点,可自己如不解决官员薪俸的问题,势必会走朱棣的老路。
一想到自己居然要给自己最大的“敌人”——官僚阶级加薪,杨改革就觉得这世界真TMD奇妙,想到这里,杨改革也只能尴尬和无奈的笑一笑,除了尴尬和无奈,更多的是苦涩,非常非常的苦涩……
“唔……”杨改革又长舒一口气,这个海权统一背后的麻烦,果然是个大麻烦。
“陛下可明白了?”孙承宗的脸还是有些尴尬,这个话实在是让人羞愧,一向将自己标榜成善良,正义化身的官僚们,其真实的嘴脸着实是可憎。
“唔,是明白了,这海上的事权还是得统一,不过,这二百年的根子问题,也要解决啊!”杨改革苦涩的说道,想想自己好不容易从盐商那里捞到的银子,如今居然要给那些官员们加薪……,这可够滑稽的,如何不苦涩?
“陛下,容臣说一句,如果陛下再将海上事权统一,这可就更是将官员们逼到墙角了,必将引起更大的反弹,陛下想想,陛下发行银币,废掉了不少地方的火耗,又把盐商废了,这盐政里的收益,那些官员们也没了,如陛下再将‘漂没’废了,陛下,不得不三思啊!即便陛下今日有能力强压下去,可他日必定反弹得更厉害……”孙承宗见皇帝仍然一心统一海上事权,干脆,将老底彻底的翻了出来,或许,皇帝真的有办法也说不准,这位百年,不,千年一出的皇帝,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孙承宗抱着那么一丝丝的希望。
“呃……”杨改革听了孙承宗的话,瞬间觉得疲惫了许多,这果然是个大麻烦,牵一发而动全身,治大国如烹小鲜,果然是没错,多加一勺盐就咸,少放一点盐就淡了,做事,也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啊!
“……朕明白……”杨改革苦笑着,真的是苦涩的笑,不过,随之而来的是更加坚定的话语:“……海权朕是要统一的,这背后的根子问题,朕更是要解决……”
杨改革说到最后,倒是雄心万丈,支撑杨改革的,就是自己刚刚弄到手的那三四千万两银子和一路走来形成的威望,以及军队的支持,有了这些,杨改革相信,自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再不济,自己也可以学朱棣,至少可以将问题压在自己活着的时候,相信有这样多年,自己也应该有时间和能力去解决这遗留了二百年的根子问题,刚做皇帝拿会,局面比现在难多了,自己都没怕,没道理如今又了这样多的本钱还怕。
“陛下!”皇帝瞬间荡漾起的雄心,将孙承宗小小的震撼了一把,原本皇帝会偃旗息鼓,或寻求个妥协办法,没料到,皇帝倒是信心十足的要面对这个遗留大明两百年的根子问题。
“……陛下,不知道陛下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孙承宗好奇的问道。
“哈哈哈……朕自由办法,和天斗其乐无穷,和人斗更是其乐无穷嘛!”杨改革哈哈一笑,努力的寻找自己脑海中的那一灵光。
“陛下可是要加薪?”孙承宗连忙焦急的问道。
“加薪?嗯,确实要加薪,不加薪又如何解决我大明二百年来的问题?”杨改革接过话茬,有些不甘心,又无奈的说道,如今大明朝的薪俸确实低了些,不指望能高薪养廉,起码的,这薪俸也要让当官的有个起码的体面在,不然,那漂没就是必须的。
“陛下,此时可万万不能加薪啊!”孙承宗焦急的说道。
“哦,为何?”杨改革纳闷的问道。
“陛下,那加薪的银子又从哪里来?如今陛下刚刚抄了盐商的家财,如陛下急着给官员们加薪,那天下百姓又如何看陛下?这闲言碎语,如被有心人加以吹鼓,还不满天飞?于陛下的声誉极为不利啊!”孙承宗焦急的说道,将事情的严重性告诉皇帝,这二百年的根子问题,可不是那样容易解决的。
“呃……”杨改革忽然有了一种想死的感觉,连加个薪都这样麻烦,更是苦涩得不得了,自己这是TMD怎么回事?居然还得挖空心思给那些自己的“敌人”们加薪,还得防备着自己的“敌人”给自己造谣,自己这是干的什么事啊?贱不贱?自己应该学朱元璋,将他们的人头像割草一般割下来……,又想到那些像被割草一样割掉的人头犹如韭菜一般,很快有长出来让自己再割一次,杨改革更是一种无力。
“陛下,陛下……”孙承宗面对脸色苦涩到不得了的皇帝,连连叫了几声,生怕自己出的这个问题把皇帝给吓着。
“唔,朕没事,就是有些走神了,对了,计划照旧,海事权还是要统一,如今大敌当前,东虏未灭,有些东西,必须要压制下去,至于人选,朕不会让毛文龙去的,想必如此一来,也可以减少些压力,另外,雷大用和尚可喜两个人,依旧去南方,尚可喜依旧去运银子,但,雷大用暂且不去上海了,上海建军港的事,朕再另外吩咐人去建,让雷大用在郑怀忠那里去接收一批新造好的战舰,然后将整个舰队开到渤海来,……这个郑芝龙,呃……今年还筹划着打琉球,……还有那移民要交接……”杨改革又思索起来,这事果然是麻烦,永无休止的各种事,依旧是一件接一件。
第510章 奇葩的明朝工资政策
面对明朝二百年根子上的问题,如何解决薪俸过低的问题,杨改革尽管是千般不愿意,万般的恶心,不做作为皇帝,作为一个想改变这个世界的人,却也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还不得不把这个问题提上日程,摆上桌面。
如孙承宗提醒的那样,自己已经断了官僚们很多发财的路子,诸如火耗,盐政,如今再断漂没,这几乎就是将官僚们逼到了死角,逼到自己的对立面,尽管自己目前仍处于强势地位,可面对不断反弹的压力,自己也不好受,也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自从和孙承宗谈了这个问题之后,杨改革知道,自己遇到了极大的麻烦,但,更知道,自己的机遇也来了,该是给这个遗留了二百年的根子问题开个口子的时候了。
今日却不是在平台,倒是在乾清宫的东暖阁里。
杨改革的几个心腹,孙承宗,施凤来,毕自严都在。
“昨日和孙师傅谈到了我朝薪俸的事,今日把几位召来,就是想说说这事,毕户部,此事你应该最清楚,我朝的薪俸,到底是怎么回事?朕怎么常听说什么又是发米,又是发布,还有发胡椒的,还有什么折色,这些,可否先为朕解说一下。”杨改革冥思苦想了一夜,倒是有些收获,主意是有了,不过却不知道符合不符合明朝如今发薪俸的规矩,要是和明朝发薪俸相悖了,这个主意,也就打水漂了,故此,先问一问。
施凤来,毕自严本就很奇怪,听见皇帝说这个问题,更是大为吃惊!莫非,皇帝还想把这个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