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七年-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成一个体系的。

    工坊体系,其地位并不是李贵掌握的民事体系要低。

    董策还没说完,他看着李贵,声音格外郑重道:“李贵,从今日起,你这个通判,暂定为八品,月俸白银十两。”

    众人听了,到都没觉得有什么,反而满满的都是兴奋。李贵更是有些发懵,惊喜来得太快,以至于他都措手不及。等到回过身来,李贵激动地老泪纵横,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多谢大人恩德,多谢大人恩德。”

    自己这就成了八品官了?

    老天爷啊,李家往上数十八辈儿,也不知道出没出过一个没品级的小吏,自己这就成了官儿了?

    张寒却是浑身一颤,深深的看了董策一眼,目光中闪烁难明。

    他有点儿摸不透董策的意思。其他人出身都是颇低,对朝廷的体系规制也不怎么了解,他们可能做实事一把好手但见识有限,张寒却是不同,董策方才一说,他就觉得很有些不对。明朝的官员,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无论地位多高,都是没有资格直接任命官员的——这里说的官员,不是在吏部登记造册,属于大明朝廷编制的官员,而是私人官员。

    你权力再大,地位再高,可以招募幕僚,但是他们始终只是你的幕僚,而不可能是朝廷的官员。

    只有皇帝和朝廷才能任命官员,因为这天下是皇帝,因为天下是朝廷和皇帝共治。

    但现在,董策分明是直接任命官员——属于他的,私人官员。因为李贵石进等人,都是有朝廷任命的官衔在身的,要么是总旗,要么是小旗,不过都是武官,而且都是虚衔儿,显然和现在董策任命的官职是对不上的。张寒总算是把思路给理顺了:董策在自己成立一个体系,自己任命官员!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五八*九 私设官吏

    朝廷选官,何等大事,岂能儿戏,岂能你说了算?

    这往小了说,是不懂朝廷规制,往大了说,那罪过……

    张寒一阵惊疑不定,不知道董策在打什么主意…

    “呵呵,起来,起来,这是作甚。”董策笑吟吟的起身把他拉起来,扫视众人,视线尤其是在张寒身上停了停,那似乎洞悉一切的目光,让素来镇定从容的张寒也是不由得心里一颤。

    董策笑道:“你们跟随我许久,鞍前马后效力,总不能让你们受了委屈,不单单是李贵,所有人,一体都有。”

    李贵又是千恩万谢几句,却是忽然想到一茬,有些为难的问道:“大人,方才您说,着我自己选人……只是现在,堡中男丁,不是在工坊府库,就是在兵营,怕是凑不够人了。”

    “这个你不用担心,本官自有计较,待会儿再说。”

    董策摆摆手道。

    “是。”李贵退到一边,不再说话。

    董策又似笑非笑的看了张寒一眼:“张寒。”

    “属下在。”张寒心中一凛,起身道。

    “从今日起,王羽的畜牧养殖司,渔猎司,都交给你来管理。”董策道:“从今而后,你的差事便是:窑厂、畜牧养殖司、渔猎司,以及带着户房,重新统计户口。”

    “你要增加人手,没问题,尽管讨要。这几个差事你怎么管,都没问题。本官不管别的,只要到今年五月麦收之时,畜牧养殖司的规模要扩大一倍,渔猎司的产出要扩大一倍,窑厂每日至少能烧制一万块砖!如何,可做得到?”

    “是,属下定不负大人所托。”张寒沉声应道。心中虽有些疑惑,却并未问出来。

    大伙儿听了,心里都是有些猜测。

    为何要重新统计户口?还有方才说的,人手从哪里来?

    “设立牧副渔司,张寒为司正,月俸八两,从八品。”

    这品级,就要比李贵的正八品低一格了,这也是董策可以所为,免得自己不在的时候,他们所有人都是平级,再加上管辖的范围又没什么交集,那就搞得谁也管不了谁,没有一个能够主事的,反而是出乱子。

    有了方才那一幕,现在张寒并不是如何的失态,只是心中还是很有些激动的。他并未把这个视作董策关起门来称王称霸的闹剧,出于对这位大人的信心,他相信,哪怕是现在并非正式,日后也未必不能打。

    “设立总装备处,下辖工坊,负责军中所有武器铠甲火铳……等器械打造,储存保养,供给。周伯为主事,月俸八两,正八品。”

    董策看了周伯一眼,道:“待会儿留下了,本官这里有一张单子,一会儿与你细说,怕是接下来这阵子,有你忙活的。”

    “是!”

    这总装备处的主事乃是正八品,和李贵平级,董策这般做,就很有几分深意了。李贵的地位,几乎是总民事官,所有民事上的事儿,都是他在管。而总装备处,只是军队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一个组成部分而已,总装备处的主官却能和民事主官平级。这意味着什么?

    董策在向大伙儿释放一个很明确的信号:在我这里,军队才是老大,才是一切的重点,所有的一切,都要围绕军队来转。

    只要不是呆子傻子,多少从董策的话里是能听出一些端倪来的。

    “设立总新兵处,下辖招兵司、作训司、杂务司,及新兵大营一座,负责遴选壮丁、招募新兵、训练整顿等。”

    “当然,现在新兵大营还没影子,但放心,最迟四月之前,新兵大营一定能够建设完毕。至于建造,也不用你来操心,自有人去做。”董策向王羽道。

    “设主事一人,下各司各自设司吏一人。王羽,总新兵处主事,正八品,月俸八两。本官允你四名司房,四名书吏,二十名杂役的名额,也是你自己去招,本官任命。”

    “属下遵命。”

    ……

    “军需处下辖司若干,分别是:军粮司、军医司、被服司、军械司、抚恤司、军马司、兽医司、营房司,采买司、食堂。

    军需处设主事一人,下各司各自设司吏一人。

    其主要职责乃是:军粮储存、运输以及定期发放;设立军医馆,治疗伤员,诊断军中病患,维持军中不被大规模传染病波及等等;接收军械,并维持保养,定期发放;战后抚恤之核实,评判,抚恤金之发放等;军马喂养维持;为军中牲口治病,战马为其中重中之重;营房修建,维修;对外采买各项物资;维持食堂运营等等。”

    众人听了这一串儿,都是悚然一惊,这军需处的权限可够大的,军中的事务能有多少?这军需处几乎把大部分都给揽了去,除了行军打仗以外,几乎大部分的权限都归了军需处。只是不知道,谁能当上这个军需处的主事,那手里权力可是不小。

    董策扫视了一眼众人,缓缓道:“要做军需处主事的,是纪长运。”

    下面顿时是起了一阵异样的骚动,大伙儿虽然没说出什么来,但心里都有些不满。

    军需处如此大的权力,如此宽泛的管辖范围,怎能交给一个外人?

    没错儿,像是石进、李贵、周伯周仲这些从安乡墩开始就跟随董策的老人儿们,都是将纪长运视作外人,甚至连张寒和刘大库在他们眼中也大体算是外人。毕竟后来几位进入这个团体的时间短,跟他们是不能相比的。

    只要一个集体上了规模,人多了,那么这种抱团儿组建小团体的行为就不可避免。

    再说了,纪长运不光是外人,而且资历浅,也没什么威望,自然不可能让他们服气。

    “不服气是么?”

    董策脸色一沉:“你们可知道,纪长运的哥哥是谁?”

    不待众人回答,他便是道:“是纪长风!冀北道粮草通判,纪长风!”

    “冀北道有多少兵马?管辖多少军堡?多少百姓?这么大的地盘儿,纪长风一手长官粮草军械银饷之供应,打理的井井有条,从未出过什么乱子。纪长运从小跟着他哥哥,也学了不少,固然是不如纪长风的,但依我看来,管好咱们一个磐石堡,那还是没问题的。我让纪长运先回去,跟着他哥哥学本事去了,加以培养,岂能不堪用?”

    “不服气是吧?来,你们里头谁觉得自己能做得好的,站出来,只要你出来,本官就任命你为军需处主事!如何?”

    一听董策这么说,大伙儿都都有些心虚了。他们还真没做过这个,从来未曾经手的事,哪里敢保证一定能做好?万一出了岔子,瞧大人的意思,可是没好果子吃。

    “这不就结了!”

    董策道:“军需处编制,十名司房,二十名书吏,杂役二百。军需处主事,纪长运,正八品,月俸八两。”军需处下辖的这些司,都算是大司,事务多,活计重,自然就需要更多的人手,是以每个司都是配给了一个司房,两个书吏。至于杂役,则是不同了,比如说兽医司,可能不需要杂役,书吏和司房就兼了。但有的司,比如军粮司,就需要大量的杂役来干活儿,说不定得有几十号杂役。众人听得都是眼红不已,别的不说,光说手底下这么多人,就是何等样的威风?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五九零 我不给你,你不能拿!

    一个团体内部,出现这种情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时候,就须得上位者施展手腕来进行调节了…

    董策是调节了,但是他也可以预见到,只怕纪长运回来之后,难免要是受到其它人的为难,要做事也未必很容易。

    不过这是管不了的,只能看他自己的能力。

    “府库设仓大使一人,仓副使一人。仓大使,苏大成,正八品,月俸十两。仓副使,刘大库,从八品,月俸八两。”

    说完这个,董策的目光落在了石进和周仲脸上。

    其他人都说过了,唯独漏下了他们俩。

    “石进,磐石堡军操守官,正七品,月俸十五两。”

    “周仲,磐石堡军副操守,从七品,月俸十三两。”

    “以后本官不在只是,你二人便是军中主管,负责日常训练操演,行军打仗时候的具体指挥等等。石进为主,周仲为副,有什么事儿,你们两个商量着办,莫要辜负本官的期望。”

    石进二人对视一眼,齐齐站起,单膝跪地:“末将遵命!”

    他们两个心里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儿。权限先是被削弱了不少,以后就只管行军打仗和日常操练了,其它的都插不上手。但是紧接着,却又是得了一个正七品的官位,月俸银子这般高,也只能说是喜忧参半了。

    这正是董策管用的打一大棒给一甜枣的法子,这么做也是为了分散军中权力,省的石进两人把军中权力尽数抓在手中,长此以往,成尾大不掉之势,若是到时候自己都指挥不动,那岂不是不妙。

    如此,在座诸位除了霍青桐之外,都已经有了具体的职司。至于霍青桐,大伙儿都知道她大致扮演的是个临时的角色,比如说有个什么事儿,人手不够用了,大人便差她前去办事,办完了,差事也就卸下来,并不长久保留。

    “你们这些主事,都直属本官,有什么事儿,直接前来言语就是。你们下属各司司房书吏的任命,以及军中军官之任命,都须得本官来决定,可明白了?”

    “是,属下明白!”

    众人齐声道。

    这就是董策再给自己规定权限了——具体的事务我不干涉,但人事权和最终决定权,是一定要抓在手中的。

    上位者无须事无巨细,只要抓住最关键的就行了。

    这一次,很有一批民事官员转为了军事,因为董策感觉过去把民事这一块儿给分的太细了,放的人手太多。而与之正相反的,军事这边反而人手就要少很多,事务也很笼统,没有细分,只是石进周仲以及自己三个人笼统的管着。这样做平时还没什么事儿,一旦真要打仗了,必然就要出乱子。

    现在这个时候,还是要一切以军队优先的,之前自己的做法,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了。

    董策轻轻敲了敲椅子扶手,瞧着众人,忽然一笑:“大伙儿各自的差事,也都知道了,咱们都细分下去了。有什么不明白的,待会儿可以留下来问我。在这儿,本官还有几句话要说,说与诸位听。”

    众人耳朵都是竖了起来,眼睛看着董策。

    董策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沉声道:“诸位的月俸,本官给你们定下的,不是十两就是八两,一年下来,也就是一百两左右。实话实说,这些钱,可不少了吧?诸位的情况,本官也都知道,有几个还是光棍儿一根,便是家中人口最多的,也不过是七八人而已。除了月俸之外,你们每位每个月还有三石粮食的供给,直接去府库里领就是了。一年下来,就是三十六石,可够吃了吧?”

    “这些银子,便是净剩,在咱们磐石堡这地儿,说实话,你有钱也没处花去,就算是要买些日常的肉类,衣物,乃至于是首饰等等,怕是这些银子也足够支用了。”

    “更别说,住的宅子,也都是现成的,不需自己再去购置。”

    “之前一年就那么几两银子,日子都能过下来,没道理现在就过不下去了。”

    “说这么多,根本就一句话:别贪墨!谁也不准贪墨!你缺钱了,直接来跟本官说,没问题,可以提月俸,也可以在给你们的正常月俸之外,再给一份养廉银子,几十两上百两都不是不成!但是!千万别贪污!”

    董策目光变得凶狠起来:“本官的眼睛可是一直瞧着的,丑话现在这儿撂下,想要什么都可以提,但是本官不给你的,你不能私自拿!若是让本官发现了,那可是要剁手的!”

    他的声音冷厉:“到时候,可别怪本官不讲情面!都明白么?”

    “属下明白!”

    众人心中都是凛然,齐声应道。

    “第二件事。”董策脸上的冷酷之色逐渐褪去,笑道:“诸位当也知道,咱们大明朝,文尊武卑,别的地儿我管不着,但是在咱们磐石堡,这套可行不通!”

    “咱们这儿,一切以军队为主,都有的事,都要围绕着壮大军队来做。谁敢阳奉阴违,本官可是饶不了他!”

    其实这话不用他说,大伙儿也都能感觉的出来,说白了,磐石堡还是一座军称,军队还是大人的根本。无论是招募流民还是垦荒种地,其实都是为了军队的壮大。现如今董策不过就是给说开了而已。

    “还有,方才李贵问了,要建立这些衙门,要招募那许多人手,从哪里招去?再说了,现下磐石堡算得上是正儿八经百姓的,可就剩下那些妇人了,剩下的,要么是从了军,要么是去了工坊或是库房,就算是那些衙门建立了,又去管谁?”

    “这个问题,问得好。本官现在就给你们答案。”

    “现如今,已经是快三月了。”董策忽然说了一句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话,借着便是话锋一转道:“冬日里太冷,流民是不多的,但是往往每年开春之后,都是流民大量出现的一个时间。家中所剩无几的粮食都已经在冬季被消耗,又没到打粮食的时候,只好逃荒。所以!”

    董策拔高了音调:“咱们磐石堡,又要开始新一轮的流民招募了。”

    “你们瞧瞧看看,咱们磐石堡周围这大片的肥田沃土,才开垦了多少?不足一成!剩下的那些都弃置了,岂不是可惜?招募流民,垦荒种地,方才是正理。去年咱们就招了几千,一来是经验不足,生怕招的多了反而处岔子,二来则是粮食不够,招的多了也养不活。”

    “但是现在不同了。咱们去年招了那些流民,安顿处置,总也算是井井有条,并无手忙脚乱之处。至于粮食方面,只要是熬到了今年的麦秋,就能征上大批的粮食来,到时候便再也不用操心粮食不够了。所以这一次,招募流民的规模会极大。”

    董策伸出三根手指头:“此次,暂定为三万!”

    “到时候别说是你们需要的那些人手了,便是再多一些也是毫无问题!另外,新的流民招募完毕之后,还要扩大磐石堡军的规模。”

    “三万!”众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儿,这个数目可是很不小了,要知道,晋北有不少的县治,全县人口加起来也不过就是三两万人而已!而现在磐石堡也才几千人,这就相当于是人口规模一下子扩大了十倍以上!这可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如此多的流民,需要多少粮食?多少衣物?多少住处?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五九一 问计

    如此种种,庞大繁复,一旦有所处置不当的,立刻就要酿成乱子!

    “这件事儿,李贵、张寒,你们两个来负责…这是咱们磐石堡这一段时间最大的事儿,你们要调动人手,调动银子,调动粮食,都随你们,本官只有一个要求!五月之前,这件事儿就得完成!”

    “等他们五月来了,种玉米的话,正好入冬前还能收一季,虽说玉米打不下太多粮食,但好赖也是个补充。”

    “是,属下遵命!”

    李贵和张寒起身郑重道。

    他们心里都有些沉甸甸的,这么大的一件事儿挑起来,肩膀上的担子可是够重。而且这件事儿办好了,则磐石堡实力大增,若是办不好,指不定下场如何。

    不过能给董策指定来负责这件事,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肯定和认可,一想到此等大事可以跻身其间,让他们神色间也是有些兴奋。

    李贵问道:“大人,现在就能着手去做了么?”

    “三日之内,给本官拿出一个章程来,如何去做,要抽调哪些人手,需要什么东西,有何提前准备,都要说清楚了。而后就立刻着手去办。”

    说到此处,今日会议差不多也就该结束了。

    众人纷纷告辞散去,董策瞧着他们的身影,嘴角微微扯出一个弧度。

    今日可说是解决了许多一直以来都困扰他的问题,也让他心里松宽了不少。至于今日说的一些可能犯忌讳的话,董策倒是不担心。

    大明朝到了崇祯年间,对于民间的监管,实际上已经是到了一个非常薄弱的程度。曾经横行天下的锦衣缇骑,被崇祯帝约束的厉害,现在只在京师附近活动,其它地界儿根本就瞧不见。自己说的那些话,能传出去才是怪了。

    至于告密——董策既然敢说,那就说明这些人都是信得过的,而且利益关联已经是如此紧密,如果告密,那纯粹就是找死。

    ……

    送走了众人,眼见天色也不早了,董策便准备回去休息。

    前世的他,早就习惯了熬夜,现代人大致都是如此,熬夜的多,休息时间正常的少,尽管明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但来到这个时代之后,却是已经习惯了早睡早起。

    这时,王通却是过来了,他脚步匆匆,显得颇为的急切。”

    “大人。”王通本能的四下里看了看,压低了声音唤了一声。

    “瞧你。”董策笑道:“这是在自家府中,何必这般小心,鬼鬼祟祟的,跟做贼也似。”

    王通有些尴尬,笑道:“大人教训的是。”

    董策哈哈一笑:“说吧,何事?”

    “镇河堡有人来了,说是奉了兵备道刘大人的手书。”王通赶紧道。

    “兵备道刘大人派来的?”董策脸上那副优哉游哉的表情瞬间消失不见,豁然站起:“走,带我去。”

    刘若宰派来的人,磐石堡这边自然是不敢怠慢的,不过晚上城门关闭,却是不能轻易打开的,被说是刘若宰派的人了,就算是刘若宰自己来也不成。这里是边城,就尤其要注意这个,因此那信使还给关在城门之外。

    董策叫来白墨给自己披上大氅,吩咐王通道:“带十五个家丁,着甲,弓箭兵器都带上,上马随我出城。”

    “是!”

    王通没有多说,应了一声便下去准备了。

    家丁队的效率素来很高,等到董策穿好衣服,来到府门口的时候,十五个家丁并王通已经等在门外了。

    董策跨上马,紧了紧大氅,手举起又重重落下:“出发!”

    十几骑簇拥着他,向着南城门的方向行去。

    那刘若宰派来的信使在南门外打马团团乱转,一脸的焦急,时不时的抬头朝着门洞子看看,只是一片黑,什么都瞧不清楚。

    城头上点着火把,倒是距离地面有五丈之遥,有些的火光根本无法照下来,下面还是一片昏暗。

    “这位兄弟,别着急,咱们报信儿去了,很快就有消息,你也请见谅则个,咱们不敢坏了规矩,城门是万万不敢打开的。”

    城头上传来了声音,那是今天晚上负责城门戒备的新兵。

    这信使一脸的没奈何,也不答话,城头上见他不说话,便也不吭气儿了。

    又等了一会儿,忽然城内传来一阵人嘶马喊的声音,听动静儿是有人过来了。这信使精神一震,赶紧抬头看去,果然便听见巨大的城门发出一阵刺耳的摩擦声,缓缓打开了,一队人马举着火把出来,当头那个,火光闪烁下看的分明,一身锦衣华服,正是董策。

    这信使赶紧翻身下马,快走两步,跪地道:“董大人,小的奉兵备道刘大人之命,前来送信。”

    “大晚上的赶路,你也是辛苦。”董策着人把他扶起来,问道:“可要喝杯热茶,歇息歇息?”

    “谢大人。”信使咧嘴一笑:“小的习惯了,倒是无碍。”

    董策其实也就是这么一说,这信使若是借着话茬儿提出来要喝杯茶休息休息,那才是真没脸色。董策点点头,接过信撕开来扫了一遍,脸色有些凝重,沉声的道:“走,去镇河堡!”

    一行人举着火把,往镇河堡方向而去。

    晚上走夜路瞧不大真切,就算是打着火把也不敢走得太快,是以等到了镇河堡的守候,已经是凌晨了。

    天空露出了一丝蒙蒙的白,清晨的寒风吹在脸上,带着浓浓的寒意。

    半夜赶路,手下的家丁们都是疲累,董策却是精神奕奕,他的眼中似乎有两团火焰在熊熊燃烧。

    那信使自会去交差,董策一行人则是直奔兵备道衙门而去。

    到了门口,董策正要递上名帖,那门房却是笑道:“是董大人呐,老爷吩咐下来了,您来了,直接就进去。”

    这门房哈着腰,笑的谄媚,态度也很恭敬。董策怔了怔,还是给他塞了块银子才进去,那门房在后头笑嘻嘻的瞧着,心道难怪人家这么年轻就能当上这等大官儿,为人就是大气。

    进了府中,一个仆役引着,到了花厅外头,

    “属下董策求见大人。”董策吸了口气,扬声道。

    “进来。”

    “是!”

    董策推门进来,又小心的把门关上,却见谢鼎坤也在,见董策进来,对他点头示意。董策怔了怔,也微微点头。

    看两人的样子,似乎还没开始说,难不成是在等自己?

    想到这一点,董策就有点儿受宠若惊了。

    “你过来了,那咱们就开始说吧,不用等白添福了,再等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等他来了,你与他详说一遍。”刘若宰淡淡道。毕竟年纪不小了,昨夜那近乎狂热的兴奋消失之后,就有些扛不住,现在也是勉力支撑着。

    “是,属下明白。”

    董策应道。心里却是有些暗喜,看来这一次,因着给刘若宰出的这个主意,使得刘若宰对自己更多了几分重视。这一次大半夜的把人给招来,不用说,肯定就是大草滩的那件事儿有眉目了。若刘若宰能继续维持现在这个信任的话,那么在这件事上,自己能够成为第二号拿主意做决定的人物也未可知!

    “关于招降林丹汗余部的事儿,已经有消息了,京中正式下了公文。”

    以他们两个的地位,刘若宰自然是不会把公文拿出来看的,便只是把大体情况给说了,但并未说他猜测出来的朝廷的那些算计。不过就算是他不说,董策也是能分辨出一二来。“你们说,这件事儿该如何?”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五九二 大人,请效班超之故事!

    谢鼎坤自家知自家事,也不多嘴,只在一边老老实实的听着…

    “如何去做?”

    董策低头沉吟不语。

    刘若宰倒也不催他,他知道这件事儿不是好办的,若是那么容易就能想出法子来,还值得自己大费脑筋么?

    自从给刘若宰提了建议之后,其实这件事儿一直是在董策的脑海中盘旋,他前前后后也想了不少招数,都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了。

    思忖良久,心里略有些底气了,便道:“大人,要想顺利招降林丹汗余部,须得先知道几个前提。”

    “其一,须得知道,林丹汗余部和建奴的关系如何。”

    “建奴和蒙古,一个在东,一个在北,向来亲厚,便是建奴军中,现在也有不少蒙古鞑子在效力,蒙古马队之战力,虽远不如建奴,但相对于我大明来说,也是颇为之强悍。但要知道的是,蒙古也非是铁板一块儿!建奴屠灭了不少蒙古部落,也拉拢了不少,是以有跟他亲善的,也有恨他入骨的。”

    “林丹汗的察哈尔部也是如此,北地苦寒,咱们这里已经是够冷了,那建奴所在,蒙古草原上,更是寒风如刀,刮骨削面。建奴习性,很少在冬天出兵,那多尔衮既然能刚过了年去就出兵大草滩,千里迢迢而去,如此自信满满,要说察哈尔部中无人接应,无人给他通风报信儿,那属下是绝对不信的。”

    “属下推断,现如今察哈尔部,怕是要分成三块!第一块,乃是亲近建奴的,定然已经有了一部分人,决定归顺建奴,这一部分人,甚至已经是掌控了察哈尔部中一部分的权力,他们通知了建奴,多尔衮才会如此着急忙慌的带兵前去。第二块,乃是痛恨建奴之人,这些人,数量绝对不少,而且他们怕是跟死去的林丹汗更加亲厚一些。察哈尔部跟建奴打了多少仗了?从老奴酋之时就开始打,察哈尔部多少人死在建奴手上?更别说,林丹汗虽说是死于大草滩,但为何会来到大草滩?还不是让建奴给撵过去的!这些人,对建奴有深仇大恨,想要让他们归顺建奴,怕是很不容易。第三块,则是中间派,他们自己呀拿不定主意,摇摆不定,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

    本来刘若宰虽然是一腔热血激情,为君王计,为朝廷计,为自身计,也要一定把这差事做好!但问题是,他对那边的情况一抹黑,如何能拿得出什么章程?完全就是茫无头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