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七年-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把火把给我。”

    青云子上前道。

    许胜闻言赶紧递了过去,青云子接过,弯腰往墓穴里面看了一眼,黑咕隆咚的,什么都瞧不见。

    他干脆便把火把扔了进去。

    一声闷响,火把落地,声音不算很大,但是在这寂静的地底深处,却是显得格外的刺耳,格外的明显。

    青云子根本不担心火把扔下去会出现什么问题,他对金朝墓室的规格很了解,金朝的墓穴,尤其是上层人物贵族官员的墓穴,基本上都是从石层中开凿出来的,然后以条石封顶。墓穴里面的建筑材料,都是石头,别的东西很少。

    地位越高的,越是如此。

    所以根本不用担心发生火灾之类的。

    火把掉落地面,依旧在燃烧着,瞧来一时半会儿是熄灭不了的,也照亮了不大的一片空间。透过火光,依稀能看到石头墙壁,似乎还有棺材的一角。

    再多的,就看不真切了。

    青云子和曾文信对视一眼,而后曾文信对着许胜手下的一个伙计使了个眼色。那伙计嘿了一声,拍拍胸脯:“俺先下去看看。”

    毕竟乃是墓中,凶险莫测之处颇多,而且时人迷信,各种鬼怪妖魔的传说就更是不计其数,说都说不清。虽然是干这一行儿的,但他们也不是全无畏惧,恰恰相反,正因为接触的这等事儿多,知道的也多,是以反而更加恐惧。

    而这伙计,有股子横劲儿,蛮劲儿,胆子也大,素来挖墓,都是他第一个下去的。当然,人家干的这等活儿,那毕竟也是把脑袋提在裤腰带上干的,所以每次事后拿的银子也更多一些。

    许胜从脚边儿拿出一个物事来塞到他手里,低声嘱咐道:“兄弟小心,拿着这玩意儿。”

    他塞给那伙计的东西却不是黑驴蹄子之类辟邪的东西,而是一把两尺来长的砍刀,这刀厚背锋刃,却不是常见的有弧度的刀身,而是直直的,巴掌宽下,一看就知道极为的锋利。再加上那厚背带来的重量,怕是威力决计不小,一刀下去,怕是人脑袋都能砍成两半儿了。

    用来在墓中辟邪的东西,这个时代自然也有,不过却不是后世一些书中出现的黑驴蹄子之类的物件儿,这边流行的乃是画符,道家的符箓。尤其是青云子,他是格外信这个的,毕竟他这一脉,也沾了一些道家的传承,包括他日常行走江湖,都是作道士打扮。

    曾文信受他的影响很深,也信这个,他和手下们用的符箓,都是从一些颇有声名,香火鼎盛的大道观中请出来的,至于有用没用,那就不知道了。

    所有伙计身上都带着的。

    那伙计重重的点了点头,腰上绑上了绳子,被许胜和另外一个人抓着绳子,慢慢的放了下去。

    墓穴的高度并不太夸张,大约只有一丈三四尺左右,很快便是倒了底儿。

    那伙计右手紧紧握着厚背砍刀,小心翼翼的打量着四周,脑袋并未底下,眼睛依旧警觉的看着周围,左手下探,凭着感觉捞到了火把,举了起来。

    墓穴里面顿时亮堂了许多。

    大伙儿心下都有些忐忑。

    这可是完颜银术可的大墓!现在大伙儿都知道了完颜银术可是什么人,那可是金朝赫赫有名的开国大将,这辈子死在他手下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这等人便是死了,那也是鬼雄!而且有传言,像是这等杀人极多的将军,死后不但容易变僵尸,而且还是会变做那等极厉害凶狠的。

    那伙计持着火把照了一圈儿,没发现什么异样,那伙计顿时是轻松了不少,抖了抖绳子,示意上面的人可以下来了。

    却是没有大声张扬着说话,墓里面有忌讳,是不能如此高声说话的,生怕惊扰了亡人。

    上面众人纷纷顺着绳子下去。

    除了打头儿的这个胆子大的伙计之外,又下来了七个人,分别是许胜,曾文信,青云子,张麻子,笑面金刚,以及两个孔武有力,膀大腰圆的伙计。至于另外的伙计,则是留在了墓穴上面。有的就在上头的坑洞尽头,有的则是站在山神庙的院子里。

    曾文信的亲信在每一个地方都至少布置了一个。

    对于盗墓贼来说,同伴往往比墓穴里面的危险更加致命,就算是墓穴中有许多稀奇古怪的要命东西,但至少是有所防备的,而来自同伴的刀子,则是根本就猝不及防。挖到大墓之前亲热的土兄弟一般,一旦见了钱财立刻反目成仇的,比比皆是。

    曾文信经验丰富,甚至这种事儿也不是没碰到过,自然处处都留着心眼儿。

    别的不说,他们下来之后,万以上头的人起了歹心,直接把坑洞给挖塌了,那下面的人就算是不被活埋,也得被困在这小小的空间里活活的憋死。

    张麻子下来的时候,还是满心的激动,甚至脸色都涨的通红,手脚都不由自主的颤抖。这可是他第一次真正的盗墓经历啊,第一次进入一座真正的墓穴,而且还是这么有名的一个人物的大墓。

    他脑海中早就臆想出无数的东西,这墓穴该是多么的宏大,里面应该是何等的金碧辉煌?若是里头有地宫,不知道多少房间,七绕八绕的在里面迷了路怎么办?若是里面金银太多,耀花了眼怎么办?是不是里面有特质的大灯烛,几百年了也未曾熄灭?里面会是什么样子,是不是给皇帝老爷的宫殿一般华美?但是当他落到地面,四下里扫了一眼之后,心里剩下的,却只有失望。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五七五 开棺

    墓穴里面,只是墓穴而已,其他的,什么都没有。d…m

    他下来的时候,里面已经站了不少人了,手里举着火把,把整个墓室都照的亮堂。

    一览无余。

    墓穴大约有两丈左右的长度,宽度在一丈四五尺上下,四壁都是石壁,脚下铺着石板,顶上是条石封住。没有暗穴,没有密道,没有地宫,没有机关,什么都没有,就是这么一间简简单单,甚至有些简陋的石室而已。

    大失所望。

    其实这也怨不得别人,还真是张麻子自己想多了。一来他们进来的方式——是从墓穴顶上直接挖进来,开的天窗,直接就降临到这里的,所以就算是这个大墓里头有什么机关暗道,那也是根本就起不了作用,想碰上都难。

    二来则是金国墓室的特点——金朝的大墓,向来简单,还真是不怎么兴弄那些东西。

    就算是金国皇帝的大墓,也不过就是眼前这种样式扩大几倍而已。

    想要看精巧的机关陷阱,张麻子注定是要失望了。

    其实对于盗墓来说,最困难的是寻找和确定挖盗洞的位置,当挖到墓穴的时候,基本上也就快结束了。

    完颜银术可这座墓穴的正中央,放置着一具棺材,乃是石棺。石棺长约六尺,宽约三尺,高约三尺,石棺外壁陡直,顶部乃是长方形。石棺的外壁上,雕刻着缠枝忍冬纹,顶部四角则是刻卷云纹,中间刻双凤纹,花纹繁复,颇为的华美。

    在石棺下面,则是一座两尺高的石台,是以石棺连着石台,通高达到了五尺。

    这石棺乃是整块汉白玉雕琢而成的,纵然是已经在这暗无天日的墓穴之中沉睡了百年,却还是洁白光亮,纹理清晰。

    而在墓穴靠着北墙的所在,则还有一字儿排开的三个石函,这三个石函都不算是很大,中间那个最大,有三尺方圆,左右两个,各自都只有二尺方圆。

    也不知道里面装乘的是什么东西。

    然后张麻子围着墓穴里头走了一圈儿,便发现墓穴中除了这四个大石盒子室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东西来。

    看来所有的随葬品,所有的宝物,都在这一座石棺,三个石函里面。

    显然并非是他一个人这么想。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这座石棺上面。

    曾文信看了一眼青云子。

    “没什么好说的,开吧。”青云子摆了摆手,指着石棺道:“先开这个,真要有什么东西,这里头是大头儿。”

    “得嘞!”

    许胜看了曾文信一眼,见他微微点头,便应了一声,呸呸两声,往手心儿里吐了两口唾沫,招呼两个兄弟上前便要动手。

    “慢着。”

    曾文信忽然开口,从袖袋里取出几张符纸来发给许胜几人,嘱咐道:“都贴在手背上,待会儿都小心点儿。”

    青云子一边看着,一边暗自摇头,在他看来,这次开棺材,可未必有什么风险,有什么麻烦。只不过他心里虽然清楚,嘴上却没说出来。他也年纪不小了,为人处事的道理自然是精熟,知道这会儿说出来,徒然讨人厌而已。

    显得自己什么都知道,岂不是就落了别人的面子。

    没这个必要。

    对于曾文信的举动,显然许胜几人都很感激,赶紧说了几句谢谢东家,而后纷纷把黄色的符纸贴到了自己的手背上。

    他们还是很信这个的。

    仔细看了一下,石棺的棺材盖和棺材本身之间并没有用铁水浇灌之类的措施固定,虽然交接处的缝隙很细,很小,但也说明是可以撬开的。几个壮棒汉子并排站在棺材的一侧,双手顶在了棺材盖儿的边缘上,让双手跟石头充分的接触,然后许胜嘿的一声,众人跟着齐齐的发出一声低吼,双手使劲儿,朝着斜上方猛顶。

    他们不是往前平推,而是朝着斜上方用力。双手加大和棺材盖之间的摩擦力,意图将棺材给抬起来。因为棺材盖必然不是平平的就这么盖在棺材之上的,必然是有着类似于卡、套,这样的设置,如果直接平推的话,根本不可能推下去。

    这棺材巨大,棺材盖也是颇为的厚重,保守估计怎么着也有个三寸左右的厚度,而且全都是坚硬的汉白玉雕琢,非常之沉重,少说七八百斤是有的,近千斤也不在话下。不过这几个都是很有一把子力气的壮棒汉子,众人用力,棺材盖果然是松动了一丝,摇晃了一下。

    大伙儿都感觉出来了,顿时都是振奋。

    许胜领着号子,嘿一声大伙儿便是使一次力气。几个壮汉脸上憋得通红,额头脖子青筋暴起,双臂上面的肌肉高高贲起,双脚朝后蹬着地面,咬着牙,出死力的跟这棺材盖儿较着劲。

    墓穴之中,火光摇摆闪烁,火光照要不到的所在,一片黑沉沉的暗。他们的身影被倒映在墙上,光怪陆离,形成了一个个巨大的阴影,便是如同张牙舞爪的妖魔一般。墓穴之中阴森可怖,大伙儿却是一个个心中火热。

    终于,随着众人再一次用力,棺材盖儿和棺身之间,终于是发出了一声尖锐的摩擦之声,棺材盖终于是给抬高了一些,露出了一道大约半尺来宽的缝隙。许胜也顾不得墓里头不能高声作响这个规矩了,啊的一声大叫,双臂一振,吼道:“弟兄们,一把子气力,都使劲儿!开啊!”

    “开啊!”

    几个汉子咧着嘴,从喉咙里,胸腔里挤出几声嘶吼,使出了吃奶的劲儿。

    这一瞬间爆发出来的力量是相当惊人的,嘎吱嘎吱的摩擦声不绝于耳,几个汉子使尽了全身的气力,把这棺材盖一寸一寸的给推了上去,终于是使其直立了起来,而后许胜一声大喝,双臂一振,带着众人往前一推,这比门板还要阔大的棺材,便是从棺身上往一侧倾倒。

    青云子曾文信早就已经站到一边了,倒是不虞被砸到。

    “砰!”

    随着一声沉闷的巨响,棺材盖重重的砸在了地面上。

    地面也是石头铺成,两者相撞击,发出了巨大的声响,似乎整个墓室都因此而不稳,剧烈的摇晃了一下。

    巨大的声浪瞬间产生,剧烈的冲入了每个人的耳朵里头,一时间墓室中的所有人,都是觉得耳膜嗡嗡作响,一时间什么都听不真切。

    甚至还出现了短暂的头昏眼花的感觉。

    但谁也顾不得这个,几乎是在棺材盖儿落地的一瞬间,青云子曾文信几人便是飞快的来到棺材边儿上,往里头探头看。

    张麻子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他又一次失望了。

    他这辈子可是听过不少僵尸的传说了,少年人胆气足,猎奇心也是极重,还寻思着若是墓里面撞到僵尸也不是什么坏事儿,总还是长长见识。再说了,这墓主人据说不是一位大将么,这等大将军,杀人多,煞气重,据说死后是容易变成僵尸的。

    就算没有僵尸,说不得也能瞧见一些稀罕事儿。

    结果他在棺材里既没瞧见僵尸,甚至连臆想中盖着锦被,身上戴着各种珍贵饰物,周围放满珠宝金玉的情况也没出现。

    大棺材里面,摆放着一个石函,约莫有二尺长,一尺五寸的高和宽,在石函的周围,倒确实是放了为数不少的随葬品。

    青云子看了,会心一笑,冲着曾文信道:“瞧来这完颜银术可,用的乃是火葬之法……”

    一张嘴说话,才发现自己说的什么,自己都听不见,耳朵里头还是一阵嗡嗡作响。

    似乎曾文信也在说话,但是谁也听不见说的什么。

    两人都立刻回过神儿来,对视一笑,都闭了嘴。

    过了好一会儿,耳朵方才恢复了正常,张麻子舒坦的叹了口气,这种正常的感觉,真好。

    青云子清了清嗓子,指着那里头的石函道:“这里头,当就是完颜银术可的骨灰了。”

    他看了张麻子一眼,见这个弟子还是懵懵懂懂的,便道:“女真人还是很盛行火葬的,完颜银术可乃是女真开国大将,火葬也是正常。”

    女真人一开始的时候,还是流行土葬的,那会儿还在东北的深山老林子里头打混,人也穷,也没多少器物,甚至就连可以伐木的铁器都没多少,是以有时候人死了,并无棺椁,直接就埋葬了。

    后来逐渐南迁,臣服于辽国,逐渐受到了辽国的影响,辽国是盛行火葬,所以女真逐渐也受到了影响,开始火葬,不过土葬的也很有不少。

    一直到了入主中原之后,佛教昌盛,在金国极为流行,受到佛教影响,女真人火葬占据了上风,可说是流行开来。

    不过女真人就算是火葬,也是实行的火葬和土葬结合的二次葬。

    木棺火葬和石棺火葬,乃是女真人二次葬的两种方式。

    所谓木棺火葬,值得乃是将死者的尸体火化之后,将骨灰以及随葬品,一起放入木棺之中,然后挖掘墓穴,之后在墓穴中再点一把火,把木棺,骨灰,随葬品等等东西,一起烧掉。然后再上面填土埋葬。

    石棺火葬,值得则是把骨灰装入木匣子或者袋中,然后将这装成有骨灰的容器放入石棺之中。

    当然,这两种火葬方式,都是针对贵族上层人物的,至不济也是有钱人才能用得起。换做是一般穷困人家,连棺材都买不起,哪有那许多讲究?直接火化埋了就是。完颜银术可这情况,分明就是石棺火葬,那石函中便是他的骨灰。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五七六 宝物!!!

    而这金虎的眼睛,乃是两颗足有鸽子蛋大小的红宝石…

    许是因为墓中密封,石棺也是密封,是以保存的较好,虽然历经数百年,却还是熠熠闪光。

    别的不说,单单是这黄金卧虎,怕是就要用金超过百两,再加上那两块红宝石,价值少说也在两千两银子以上。更别说,这玩意儿哪里能按照重量卖?雕工如此传神,当是大家手笔,若是当成古董卖的话,碰上一个喜欢的买主儿,价格翻上几番也不在话下。

    仅仅是这一个黄金卧虎,卖了大伙儿分了,这一趟也是都赚的不少。

    不过在这石棺之中,这黄金卧虎并不起眼儿。

    众人的眼光多半都被另外几件随葬品给吸引了。

    里面的黄金自然是有的。

    事实上,作为金朝大墓,墓主人作为金朝的大将,没黄金才奇怪。

    金国虽然以金为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有多少黄金——或许金国本来所在的区域颇为出产沙金,但是总量也不会有多少。当初起国名为金,也只是因为辽国的国号为辽,辽有镔铁之意,完颜阿骨打取金为国号,也是为了跟人家的辽过不去——你是镔铁,镔铁终究也有腐朽的时候,但金可是不会。

    不过到了后期,尤其是建国之后,金国的上层贵族黄金极多倒是真事儿,

    哪儿来的?多半都是抢的。

    且不说灭辽之战,也不说灭宋之战中其它的部分,单说围开封的那一次。

    金军开口就索要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帛一千万匹。这是多少?也就是黄金五亿两,白银十亿两,帛一千万匹!一千万匹帛或许凑凑是能拿出来的,毕竟宋朝丝织业发达,而且宋朝时候收的税相当一部分是实物税——比如说宋朝巅峰时候的税收总量是一亿六千万贯,其实这些不都是钱,而是所有税收,银钱粮帛的总和。国库就在开封,皇宫内孥也在,这些存货就算没有也差不多,再从市面上搜罗搜罗,怕是少不了的。

    但是这些金银,实在是拿不出来!

    黄金就不用说了,向来是贵重金属,当时别说是大宋了,全世界加起来有没有这么多的黄金还不好说。

    至于白银,白银产量大量增加,接着飞速涌入中国,从而导致中国成为白银拥有量极大的一个国家,那是欧洲人发现美洲,发现大量的银矿,以及和中国开展贸易之后了,那会儿已经是明朝了。

    这会儿在宋朝,金银都不是流通货币,哪里有这许多?

    最后宋钦宗命人在开封城中尽力搜罗,也才只搜集到金十六万两、银二百万两、衣缎一百万匹而已。

    光光是围开封从宋朝朝廷手里拿到的就这么多,更别说之后抢掠开封城,抢掠周围的城池,一路劫掠所得了。

    作为金国有数的大将,完颜银术可岂能不捞的盆满钵满?

    围绕着棺材内壁,放了一圈儿黄金。

    不是金锭子或者是金馃子的形状,而是一块块儿的金条,金条长约五寸,宽约两寸,大约有半寸左右的厚度,非常之厚实沉重。与其说是金条,不如说是金板了。这金条的下部,还打了一个戳儿,也不知道是什么来路。这样的金条,首尾相连,正好靠着内壁环绕了棺材整整一圈儿,差不多有四十个左右。

    张麻子没用手,眼睛瞧着,心里估摸着尺寸,计算着重量。

    心里一算,顿时就吓了一跳。

    黄金沉重,同样大小的黄金和铁,前者重量差点儿是后者的三倍。这么一块儿金条,重量就在六七十两上下,如此算来的话,这四十块加起来,岂不是有两千多两?

    他顿时便想到:“当时说好了师父能先选三样儿,不知这四十块金条能不能算作一样儿?若真是如此,先选那金虎,再选这些金条,娘诶,这辈子可就足够吃嚼的了。”

    当然,他也只是想想而已,这些金条肯定不能算作是一份儿的。

    而且看这样子,墓里面的随葬品不多,若是被他们师徒拿了三样儿,剩下的金银肯定要大伙儿分摊的。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按照之前说定的,这里面但凡是有金银,他们都是能占一份儿的。

    张麻子被这些黄白之物迷花了眼,而青云子自然跟他不同,对这些黄金他不过就是淡淡的扫了一眼而已,根本没再多看。

    他的眼神儿,一直盯着另外几件儿陪葬物。

    棺材里头的葬品不多,除了那些黄金之外,只有三件儿。

    一面具一铜簋一珠冠。

    面具是纯金面具,放着石函的上方,也就是北边儿,若是有尸体躺在这棺材中的话,那么面具所在的位置,恰好便是在尸体的头部。

    “老夫能动手么?”

    青云子看着曾文信,笑问道。

    此间曾文信人多势众,隐隐乃是主人,青云子这也是做一个姿态,自然不怕他会不答应。

    曾文信果然是点头:“师叔轻便。”

    青云子现在手上裹了一块儿布,而后一弯腰,便是把那面具拿在手中。入手就是一沉。面具很是不小,大约有一尺来高,宽度则是不等,下巴处自然就要窄一些,脸部和额头处就要宽一些,最宽的所在,大约在八寸左右。至于面具的厚度,则是约莫有两分。这面具上面勾画的面向,脸大而扁,鼻梁高挺,眉毛浓厚,眼睛细长,下巴圆厚,真真是很有数百年前游牧少数民族的面向特点。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五七七 赚大发了!

    至于那肥大的双耳,就有些夸张了,估计就是故意做的了…毕竟耳朵肥大,素来被称为是福相。

    这面具,说不得便是那完颜银术可的了。

    不过也不敢绝对,青云子知道辽人有死后给死者覆盖面具的习惯,却还不知到金人也有。

    面具和那卧虎的做工完全相反,卧虎的铸造风格是粗犷锐利,寥寥几笔却是极为传神。而面具则是精雕细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部分,每一个部位都力求完善。

    如果这是完颜银术可的面具的话,那么这个习俗,估计是传承自辽国,契丹贵族死后,有些脸上便覆盖着金属制成的面具,大致有铜、银、金、银质鎏金、铜质鎏金这五类,按照死者生前地位的高低,选择不同的材质。

    雕刻的时候,则是先按照面具主人的面向,打造一个木制的模型,而后在模子上面贴上金属片儿,细细的捶打成型。

    正因为如此,是以对面具主人的还原度非常高,几乎可以看到这面具主人当年的样子。

    这面具也算的是一件宝物了,青云子生平所见,比之更好的也不多。

    那铜簋,则是更胜一筹。

    铜簋,乃是一种容器,相当于后世的大碗,用来盛黍、稷、稻、梁等。

    这打件儿铜簋,口径大约在七寸上下,通高接近八寸。整体做工极为的精致,直颈、平唇、口微敛,弧壁,兽形双耳,扁鼓腹,喇叭形圈足,圈足下为一方座,方座上有四个长方形孔。颈部与方座上皆饰简化龙纹,圈足素面下面是方座,上面则是一个类似于碗的容器。方座长宽和口径差不多,高约三寸。

    各个朝代不同,铜簋的样子也是不同,商代的簋多无盖,无耳或有二耳。西周和春秋的簋常带盖,有二耳、四耳,圈足下加方座或附有三足的簋,也是这个时代出现的。战国以后,簋就很少见到了。

    簋和鼎一样,也曾作为标志贵族等级的器物。簋往往成偶数出现,四簋与五鼎相配,六簋与七鼎相配,八簋与九鼎相配。

    曾文信自然是识货的,当下便是眼睛一亮:“这是铜簋啊?”

    “没错儿。”

    青云子这一次没问他,便是把铜簋拿在手中端详着看。

    他仔细看了看,铜簋中似乎还刻了几个字,只是已经磨损的极为严重了,看不真切。

    曾文信急切道:“青云师叔,您给掌掌眼,这是三代哪一朝的?”

    青云子仔细看了半响,摇了摇头:“我不蒙你,这不是三代的,先秦的都不是……瞧着像是宋时做的,看规格的话,似乎是仿了周朝时候的形制。”

    曾文信闻言,不由得心里一阵失望。

    有心是想要不信的,但他也知道,青云子在鉴别古董上,也是一把好手,眼神儿是极为锐利的,轻易不会看走眼。既然他说了这物件儿是宋朝仿制的,那么基本上情况就是这样了。

    不过转念一想,便是失笑。

    自己似乎是有点儿贪心不足了。

    这一次出来,本来就没想着要挖到什么大墓,能挖到完颜银术可的这一处大墓,已经是意外之喜,这里面的黄金这般多,自己那一份儿也绝对少不了,仅仅是这一次的收益,怕是就能顶的上过去一年的收益,还一定要奢望什么?

    另外一件儿东西,则是一顶花珠冠。

    这花珠冠大约有五寸高,冠缘内径在六寸左右,乃是用金丝编成的类似于纱帽的网格状,顶部编成海棠花饰,花珠铺缀。整体打造的极为华美,金丝极细,更有大珠点缀,火光一照,用珠光宝气来形容丝毫也不为过。

    在花珠冠的后面,则是点缀着一块儿纳言,这纳言乃是透雕,雕琢成了练鹊衔枝形。纳言乃是极为上等的羊脂白玉雕就,通体晶莹,极为细腻,宽约两寸,高接近两寸,厚约三分,缀于冠顶正中。

    《金史》有载,皇后所用的帽子就称为“花株冠”。

    《金史·志二十四·舆服中》记载:“皇后冠服。花株冠,用盛子一,青罗表、青绢榇金红罗托裹,用九龙、四凤,前面大龙衔穗球一朵,前後有花株各十有二,及、孔雀、云鹤、王母仙人队、浮动插办等,後有纳言,上有金蝉金两博鬓。以上并用铺翠滴粉缕金装珍珠结制,下有金圈口,上用七宝钿窠,後有金钿窠二,穿红罗铺金款幔带一”。

    《宋史·志一百四·舆服三》,“花钗冠,皆施两博鬓,宝钿饰。翟衣青罗绣为翟,编次于衣及裳。第一品,花钗九株,宝钿准花数,翟九等;第二品,花钗八株,翟八等,第三品,花钗七株,翟七等;第四品,花钗六株,翟六等;第五品,花钗五株,翟五等。”

    所谓花株冠,其实就是花珠冠。

    也就是说,金代用花珠冠,实际上是从宋朝的规制里面传来的。

    这种帽子,上到皇后,下到一般的命妇,都是可以用的,后妃什么的就不用说了。不过呢,要按照规制来,不能逾越。比如说冠上花株的数目,就有多有少,具体上面要有多少,得按照各自身份来。

    至于纳言,则是上面装饰的物件儿,并不只是用玉打造,其它的金、银、骨、绢等,也都是可以用来作为材料。至于其造型,基本上都是用鸟类,练鹊、天鹅、云鹤、海东青较为常见

    练鹊,可能是对白色喜鹊的一种称谓,以其作为纳言的造型,大概是寓有平和、祥瑞之徵。

    至于一个金国大将,戎马倥偬杀人无数的大将军棺材里面怎么会出现一个女人才会佩戴的花珠冠,那就无人知晓了。

    青云子猜测,或许这个花珠冠的主人,曾经乃是完颜银术可极爱的一个女子?

    方才那铜簋,价格难以估量,若是碰上那等有些眼力见儿却又是不怎么精通的冤大头,说不得直接就给认作是周朝的了,毕竟那玩意儿仿造的极为相似,几可以假乱真。再说了,确确实实也是宋朝铸造的,距离现在几百年了,也是老古物了,古董该有的都有,明眼人一瞧就知道绝对不是这几年仿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