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封仙-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声音还未传开,便立即收了回去。
因为愤怒到了极点的英招老妖,已是尽展神通,扑杀了过来。
哪怕是曾经的道玄仙尊,在如今的处境之下,却也只能奔波逃命。
……
三危之山。
洞天福地。
清原左手托着古苍魂魄,右手托着何清魂魄,目光俯视下来,看着那茁壮生长,青翠欲滴的青莲。
因为这株青莲,这座洞天福地,显得生机葱郁,清新万分。
“青莲可成神躯。”
清原说道:“你二者都已失去肉身,而我前途未明,如今先给你们备好神躯,日后……”
他话才说半截,瞳孔陡然一缩。
只见青莲闪烁不定,光芒变化。
怎么回事?
清原已至仙道之境,当即收了两个魂魄,探手按在青莲之上。
五色仙莲,同属一株。
青莲征兆,并非自身,而是源自于其他仙莲!
“金莲有损……”
清原瞳孔紧缩,失声道:“黑莲枯萎?”
章八五一 鹿食金莲,天下共逐之
守正道门。
守正掌教正在运功当中,然而,他陡然闷哼了一声,嘴角血液溢出。
在他目光当中,倏忽多了一抹惊骇的色彩。
哪怕是当日清原在人间得道成仙,他也没有这样的悸动及骇然之色。
“人间皇朝更迭的气运,在不断变化?”
守正掌教倒吸口气,露出惊骇之色,然而就在这时,便见他手中一抬,顿时有了一点灵光。
将灵光散开,守正掌教顿时明了一切,脸上又惊又惧。
“怎么会这样?”
这位一向沉稳,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守正掌教,面上露出了惶然之色。
除他之外,整个守正道门,但凡修成阴神之辈,俱能察觉天地变化。
人人惊惶,俱是骇然。
后山之中。
沾染浊气,自损先天道体的正一,仍然显得清逸脱俗,淡漠无为,他行走在这山间,感悟着天地。
距离仙家境界,他也还剩一步之遥。
只是没了先天道体,这一步已经显得颇为遥远。
忽然之间,他脚步一顿,目光一缩,神色霎时凝重。
他与道门气运紫莲有了莫大联系,也能通过紫莲,得知气运金莲之变,更能察觉,在金莲损伤之后,黑莲气息微弱到了极点,似乎已近枯萎。
“五色仙莲之中,紫金二莲乃是气运之象征,紫莲象征着道门气运,金莲象征这朝堂气运。”
正一低声道:“人世朝堂气运的那朵金莲,出现变故了?”
……
正仙道。
那位与世无争的掌教真人,开炉炼丹一次后,便携带宝丹闭关修行。
外炼铅汞,内降龙虎,正是他这一脉的修行之法。
比起守正道门,正仙道的氛围,显得更为平和。
毕竟这一脉,继承了无上祖师的淡然无为之意,就连这位掌教真人,对于人世都未有过多干涉,只在许多时候,稍微表明态度。
正如当初诛杀魔祖及诛杀清原时,诸圣之喻传下,他才无奈下令,命正仙道弟子稍加注意罢了。
然而就在这时,那位一向淡然的掌教真人,陡然睁开眼来,不禁倒吸了口气。
他已发觉当世变化。
这变化之剧烈,比之于清原得道之时,尤为惊人。
饶是再何等淡然无为,这位正仙道的掌教真人,也不禁震惊到了极点。
人世朝堂气运,关乎诸位祖师的封神之局,竟然又生变故?
他呆了半晌,忽有一道灵光过来,便即点开,现出内中变化。
“这……”
正仙道掌教真人脸色变了又变,青红交加,竟有些难言的苦涩。
“祖师他老人家这是作甚么?”
“怎么又闯祸了?”
那位向来沉稳的道玄仙尊,回归年少性情以来,这招灾惹祸的本事,真是不低。
仙尊修道之初,年轻之时,便是这般教人不省心么?
正仙道掌教真人只觉自家腹中几乎凝成的丹丸,都要在这一刻散开了,在这一瞬间,他只觉肚腹之中,好生疼痛。
“这回怎么办?”
正仙道掌教揉了揉眉宇,道:“局面到了这个地步,几位上界下来的仙家,不会要出手了罢?”
……
南梁。
国师府上。
齐师正已然得道成仙,但他被清原打毁了仙家道体,折损甚重,原本道果反哺肉身,蜕凡化仙,可却也被就此断去。
如今他只得仙家道果,却无相应仙体。
他如今的处境,颇是尴尬,倒如当年正一那般。
正一空有仙家道体,却无仙家道果。
而他却只是仅有仙家道果,而无仙体。
如今的他,甚至难以称得上是真正的仙家。
“一朝得道,仙境中游。”
齐师正苦笑道:“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古往今来,道术之中的记载,也无此等先例。”
他怅然叹了一声,但却也谈不上悔意。
然而就在这时,气运之变,陡然传来。
齐师正露出惊色,骇然道:“怎么会这样?”
……
浣花阁。
阁主面见仙子归来,行至半途,陡然定住。
她抬头看去,只觉天色变幻。
“糟了。”
浣花阁主黛眉紧促,匆忙转身,架起白云,便朝着仙子洞府而去。
……
金莲有损。
人间气运被吞。
这一刹那,但凡修成阴神的人物,都有察觉,而修成阳神之辈,大约能猜测得出缘由究竟。
人世气运变化,对于阳神之辈而言,再是明显不过。
无论是守正道门,还是正仙道,或是浣花阁,先秦山海界,又或是西方佛门,甚至是三流道派,又或是微末世族,俱能察觉。
在这一刹那,天地各方,无不震动。
这一次的惊动,比之于清原得道成仙时,尤为惊人。
但各方俱有仙家下界,他们得知的消息,他们所见的真相,比之于世间任何修道人,都要清晰一分。
那头吞食了金莲的麋鹿,赫然已是成了这个封神世道的关键。
守正道门!
正仙道!
浣花阁!
先秦山海界!
南梁麾下一众修道人。
这各方的修道人,搜遍天下,寻找麋鹿。
但不过半日光景,原本隐秘的消息,便泄露了出去。
于是,北方的修行中人,乃至于西方修行之辈,都已纷纷出手,搜寻麋鹿所在。
天下修道人,对这个消息,都已清楚。
这一次,天地震动,修行之人,无不震撼。
关乎着人世气运的金莲,吞食了金莲的麋鹿,赫然已是这个天地封神大局的关键……对于所有入世的修道人而言,这头麋鹿落于谁手,已是重如山岳。
这是关乎这人世的归属,象征着气运功德的归处。
……
未足两日,在中土以东,大海边缘,忽见麋鹿身影。
有上人往前,出手击之,忽然气运反噬,死于非命。
麋鹿自此再度消失无踪。
消息传出,修道之人,无不骇然。
然而各方祖师传承,已是推测出了其中真相。
人间气运,修道人难以撼动。
唯世间之辈可行。
于是,南梁之中,白衣军上千骑兵,奉命而出。北方所在,郭仲堪麾下副将罗峰,携五千玄甲重骑,绕西而行,试图跨入中土。
既然修道人难以应付麋鹿,便使人间军队,围杀此鹿。
鹿食金莲,天下……共逐之!
……
三危之山。
洞天福地。
清原手中托着一对双眼,扫视各方。
古镜之上,显化出神眼所见场景。
那头麋鹿所在,在清原眼中,无所遁形。
“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清原目光之中,掠过一抹寒色。
章八五二 青莲
三危之山。
洞天福地之中。
青莲初时经过动荡,便平静了下来。
上面一朵青莲,已是绽放开来,青芒闪烁,翠绿葱郁,宛如青玉。
“我答应过,给你一具神躯,从此之后,再非孤魂野鬼。”
清原微微一笑,将左手的一点魂灵,投入了那莲花中央,旋即伸手一点,道了声:“合!”
那莲花陡然合起。
已然绽放的莲花,忽地便合拢成了一朵花苞。
花苞之中,已经裹住了何清的魂魄。
待得日后生长开来,内中便是一具神体。
虽然不能比之于正一的先天道体,但却也是天赐之身,福缘深厚,如同天地所生的神灵一般。
哪怕日后封神事毕,清原不在,何清仗着这具神体,也能成为世间的神灵,就算接受了天帝册封,却也不受封神榜所限。
他微微一笑,伸手一摘,那花苞折断下来,被他送入了古镜当中。
尽管断了根株,但青莲已成,足能自行孕育。
“接下来,便是古苍了。”
清原看着那空空如也的植株,目光沉凝。
这株仙莲,哪怕是如今的他,也不易轻易掌控。
想当初,他要栽种仙莲,不知废了多少工夫,不知耗费多少时日,如今也不可能一瞬之间,便催生出一朵仙莲。
但是要诞生一朵花苞,以他仙家道行,还是足够的。
金木水火土,清原身具道意,五行齐并,皆能施展。
不过片刻之间,便生出一朵花苞。
但百尺竿头,难进一步,想要彻底将之化作一朵青莲,却非易事了。
“应该足够了。”
清原抬起手来,看着手中的魂灵。
这是古苍的魂魄。
但这魂魄之中,充满了阴暗的气息,充满了黑色的沉寂,满是邪异之感。
入魔!
古苍魂魄落在魔祖手中,已被魔祖点化,就此入魔。
入魔之辈,心性邪恶,魔气侵染,彻底掩盖了心中善念,再无半点善意。
当世之中,对于入魔的修道人,唯有打杀一道。
这也是清原见苏关入魔之后,不讲情面的原因。
“山魈血脉,本是邪异,故而山魈多是天性不良,然而你随我修道,心性纯正,已经压过了源自于血脉的邪性。”
清原低声叹道:“怎奈何,如今失了肉身,没有了源自于血脉的邪异,却被魔气染了魂魄,深入性情之中。”
性情邪恶,如何能改?
以往的古苍,心有良善,而现在这点魂魄,魔性深重,暴躁不堪,可想而知,一旦放出,必是肆意妄为。
肆意妄为者,无善恶之分,处事随性,遇事便多是作恶,哪怕作恶,却也无半点愧疚之心,因为他们心中已无善恶之分。
这类人,但凡遇事,多是偏激阴狠,而这便是入魔之辈的行事作风。
若是换在以往,面对这样的状况,清原也无办法可以救得,但如今他得成仙家道果,再非往常,凭借自身,或许不易解救古苍,但这一株青莲,则是五色仙莲之一,与黑莲齐并的一株仙莲。
这一株青莲,便是除去魔气的方法。
“以青莲重生,能去魔性,但是受此影响,青莲能否诞生神体,却是两说了。”
清原这般想着,右手一拍,一股法力点入古苍魂魄之中,才将之打入花苞之内。
花苞颤了一颤,青色之中,陡然染了一缕乌黑。
莲花本该出淤泥而不染,可在这一刻,仿佛染了淤泥一般。
“就这样罢。”
清原倏地叹了口气。
饶是身成仙家,此刻也觉无力。
古苍的这朵花苞,尚未成熟,而且需要依靠青莲植株本身来磨去其中魔性,他便没有如同何清那朵青莲一样,将之摘下。
……
昔日蜀国之下,悦城所在。
君殇璃看着手中这朵花苞,细细感应着内中的魂魄。
“三年之内,必成神体。”
君殇璃微微一笑,道:“你总该复生了。”
他仰头望天,笑容之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味道。
那似乎是一种喜悦,似乎是一种放松,似乎是一种感慨,显得十分复杂。
这些年来,为了保住玉萌的魂魄,为了寻到使之重生复活的机缘,他明里暗里,不知作了多少苦功,如今总算看到了希望。
锵一声响!
君殇璃抽出法剑。
剑如秋水,亮如镜面。
剑上倒映着君殇璃的面容。
面貌未至中年,然而眼神沧桑,布满了岁月的尘埃,在他两鬓之间,也有了如霜一般的白发。
尽管这些年来,道行增长甚高,修为突飞猛进,如今已是八重天大真人,但是他依然日渐衰老。
这是心力憔悴所致。
但从今日起,他不必再有这等阴郁之心了。
因为他最挂念的人,终究是要复生了。
“可惜不能陪着你。”
君殇璃叹了一声,将青莲花苞放下,抬头看去,道:“我本以为浣花阁来人,乃是去追索那头麋鹿,争取当世功德的关键,没想到你还是放不下我这条小命。”
“追索麋鹿,本门自有布置。”
空中传来淡漠声音,显得颇为苍老,“但是对你,老身从来没有放下过杀机……若不是封神期间,老身作为人仙,不可轻易临近中土,你以为你能存活至今么?当年老身能灭你霍氏一族,也能除尽你这霍氏余孽。”
君殇璃眼中陡然闪过一缕杀机,剑往前指,道:“当初暮阳城,你托天杀真君与我交谈,那些承诺,都不作数了么?”
那老妪冷声道:“与你这厮,还能作数么?”
君殇璃怒极反笑,道:“很好。”
他伸手一抛,将花苞抛出,化作一道流光,远去千里,“你我争斗,莫要波及玉萌。”
老妪朝着那边看了一眼,又收了回来。
“玉萌依附在青莲之中,你作为她的恩师,想来也不会害她。”
君殇璃举剑道:“既然你想杀我,便拿出本事来,今日若真亡于你手,也怪我天赋不佳,修行懈怠,道行不如于你,不能如天杀真君一般……我有一剑,你若能接下,那么死于你手,我也认了。”
那老妪冷淡道:“就凭你这霍氏余孽?就连你霍氏一族的太上长老,半仙之辈,也非我敌手,何况你这八重天的小辈?”
言语未落,她已抬掌。
一掌按落。
风云齐落。
君殇璃抬起头来,有一种天穹塌陷下来的错觉。
但他没有惊惧之色。
他举起剑来,斩向了天空。
一剑斩天!
章八五三 真人陨落,名将事发
三危之山。
洞天福地。
这里已有蓝天白云,广阔大地,显得山清水秀。
然而,这里尚无生灵诞生,独有清原一人在此。
他在青莲周边,刻画纹路,一番布置下来,才松一口气。
此时此刻,他行走在这天地之间,心有万分感慨。
清原步伐缓慢,悠悠而行。
他身在此处,行走于此,一眼望去,只觉他清逸脱俗,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韵味。
“君殇璃……”
清原心有所感,手中托起一对神眼,其中场面显化在古镜之上。
他在这方天地之内,却依然得以监察外界人世。
只见古镜之中,现出一个触目惊心的场景。
周边几乎成了废墟。
那个两鬓斑白的青衫身影,扑倒在山丘上,青衣染血,凝滞的眼神中,依然有着些许郁气,带着一抹沧桑,以及暗藏深处的不甘,到了最后,他终于还是闭上了双眼。
清原见状,眼神中也随之黯淡了一分。
对于君殇璃,他接触不多,但有些人,无须长久,便足以结交成友。
正如此前交付青莲之时所说,他们也已算是朋友了。
清原行走在世,与人交集不多,眼看君殇璃就此陨灭,心中难免些许低沉。
许多时候,他以为自己才是前途最为渺茫黯淡的一人。
然而,在他之前,不断陨落的修道人,却是数不胜数。
“何以至此?”
清原将神眼一转。
只见君殇璃扑倒的山丘顶上,赫然有一个尚未绽放的花苞。
就在这时,一个老妪现身出来,但看她脸色惨白,身染鲜血,显然在君殇璃手下,也是受了些伤势。
君殇璃也是得过广元古业天尊布置的人,他也有异于常人的本事。
尽管老妪道行高了一筹,且出身于浣花阁,但在君殇璃临死反扑之下,却也并非毫发无伤。
“以八重天道行,伤及老身,也算你的本事。”
老妪随手一拍,便见君殇璃化作了灰烬。
然而清原神眼所见,能见一道魂灵,登天而去。
“这便是被接引到封神台去了么?”
清原心有明悟。
而在这是,那老妪一步迈出,来到山丘顶上,伸手便取过了花苞。
“霍氏小子已亡,你如今死而复生,前尘俱散,今后便重新来过。你既然已得神体重生,今后如能安心归返宗门,好生修行,必是前途无量。”
老妪叹了声,道:“你随为师回返浣花阁,为师不计前嫌,必悉心栽培,将你放到白莲身旁……”
忽地,那花苞颤了一颤,似乎发出了什么回应。
老妪脸色一变,冷哼了声,道:“既然你如此执迷不悟,便休怪老身无情。”
她伸手一拍,按落下来。
那花苞颤了一下。
下一刻,便化成了碎片,纷纷散开。
尚未孕育神躯的魂魄,尚未绽放开来的青莲,尽数化作了碎片。
老妪打碎了青莲花苞,刹那化作一道流光,冲天而去。
“好生狠辣的心性。”
看见这般场面,身在洞天福地之中的清原,目光不由得一凝,脸上闪过一抹寒色。
这个场面,着实出乎意料之外,他甚至有着想要在这一刻踏出洞天福地的想法。
只是天地之间,已有诸位散仙下界,且这数位散仙,几乎都将他视为大敌,根本不容他现身于世。
“当世之事……”
清原忽然皱眉。
因为在南梁这边,又生变故。
清原露出沉吟之色。
“文先生?”
他思索片刻,便没有夺回文先生这具身躯的掌控,任他行事。
……
南梁。
京城。
太子府上。
邓隐受召而来,行色匆匆。
“你且看一下。”
太子微微闭目,抛出一册。
邓隐见太子与往常有异,心有惊奇,取过那簿册,只是看了一眼,陡然一震,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他已是老将,行军打仗数十年,处事甚为沉稳,经历无数风雨,能使他这般失态,足见其中记载之惊人。
“这是……”
邓隐瞳孔微缩,看向太子,目光之中充满了极为复杂的色彩。
太子低沉道:“这是文先生留下的东西,里头记载的是其麾下小都统图谋造反之言,陈芝云加以庇护,并在最终亲自出手,截杀本太子派去的人马,放走了那小都统。”
说着,便见太子站了起来,低沉着道:“本太子之前便认为这是陈芝云行事,但他一向沉稳,且对于梁国将士十分看重,后来也有些迟疑,自觉或是错怪了他……到近些时日,仍然寻不到证据,也就不了了之,直到今日,文先生命人送来了这册子。”
邓隐低头看了那册子一眼,道:“上面说,那日之事,还有活口?”
太子点头说道:“文先生行事,你是知道的,这事既然呈了上来,必有十足把握,能定下陈芝云的罪。”
邓隐脸色变了又变。
这些年来,他一直把陈芝云视作大敌。
他是梁国大将军,但陈芝云却是梁国声名最为鼎盛的名将,其名声之高,远远压过自己这位大将军。
在陈芝云面前,这位老将似乎已经黯淡无光,夕阳西下。
邓隐一直认为,陈芝云极有可能取代他的位置,成为执掌梁国至高兵权的人物。
这些年来,他对于陈芝云的忌惮,甚至比面对姜柏鉴时,尤为谨慎。
但真正到了这个可以定罪陈芝云的时候,邓隐反而有了几分迟疑。
“此事……不大可信。”
邓隐深吸口气,道:“陈芝云虽然与殿下不合,但一向是对梁国忠心不二,他断然不至于为一个小都统,便折损梁国将士,违逆太子之命。关于此事,老臣觉得,或有蹊跷。”
太子深深看了他一眼,道:“你不是对于陈芝云,最是不喜么?何以此次为他出声?”
邓隐沉声道:“私怨归私怨,公道归公道,他是我梁国大将,断然不能冤枉了他。”
太子低沉着道:“你这一番话,倒是和上次文先生所言极为相似,但是这一回,文先生送来的东西……”
顿了一下,才听他沉声道:“证据确凿!”
声如金铁,掷地有声。
这一声之中,充满了沉重,充满了怒意,充满了压抑。
哪怕陈芝云一向与太子不合,但作为梁国的储君,对于梁国的名将,终究抱有一些期盼。
但这一次,他的期盼,尽数砸碎在了这里。
“陈芝云!”
章八五四 何以处置陈芝云?
府上的气氛,沉寂到了极点。
邓隐有心为陈芝云开口,但看了一眼,也察觉了太子此时的震怒之色。
他数十年来,不仅是战场上的大将,也是朝堂上的臣子,对于揣摩圣意,并不陌生。
在这个时候,就算是与他亲近之人,他都不可再轻易开口,何况与他一向不合的陈芝云?
此时开口,极大可能便会触怒太子殿下。
邓隐沉默了一下,旋即问道:“太子言下之意如何?”
“还能如何?”
太子看向邓隐,沉声道:“陈芝云此行,形同造反,且证据确凿,你觉得应该如何?”
邓隐顿了一下,道:“陈芝云在白衣军中,威望极高,他若真有反心,着实是极大隐患。虽说老臣对于麾下将士之勇悍,向来引以为傲,但也不得不承认,他陈芝云练兵之才,举世无双,这白衣军利若尖刀,当真不易拿下。”
白衣军尽管人数不多,不能满万,然而利若尖刀,一般军队哪怕数量甚众,也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任其宰割罢了。
真要将白衣军覆灭,以梁国此时战事之后的处境,便只能以数以十万计的军队,将之团团围困,如同掩埋一般,将之彻底围杀。
但白衣军行止如风,对于风吹草动,亦是极为敏感,想要将之围杀,并不容易。
太子殿下低沉道:“邓将军可有主意?”
邓隐默然片刻,道:“要灭白衣军不易,更何况,白衣军毕竟是梁国的白衣军,这是梁国的利刃,与陈芝云应当区分开来,不应尽灭之。照老臣看来,此次陈芝云击破蜀国京城,立下大功,太子急于收拢蜀国,尚未封赏,便以此事,命他进京听封。”
太子殿下闻言,略微点头,道:“邓将军所言,正合本太子心意。”
既然是进京听封,自然也不可能将白衣军尽数带来。
陈芝云进京听封,身旁护卫必然不多。
要将这个文弱书生拿下,绝非难事。
只是,陈芝云乃是文士出身,且精于行军打仗,对于诸般算计,十分敏感,真要将之拿下,绝不能鲁莽,须得细细布置一番。
邓隐沉吟道:“若要布置一番,为求妥当,最好是要请文先生定计。”
太子殿下略微摇头,道:“文先生请命去往蜀国京城,替本太子料理蜀京诸般杂事,暂时不能归来。”
邓隐闻言,心中忽然震了一下,似乎抓到了什么,但却又变得一片空白。
太子殿下略微挥手,道:“文先生不在,但是要召陈芝云进京,也非难事……我梁国人才无数,本太子麾下谋士众多,虽无文先生定计,但他们也非愚鲁之辈,今夜便集思广益,命人细细定计。”
邓隐心中稍沉,想起那个与自己明争暗斗无数年的对手,一时间竟然没有多少欢喜。
顿了一下,邓隐说道:“若是可以,还须暂留陈芝云性命,用以安抚白衣军,避免叛乱。”
太子殿下微微点头,道:“关于这点,本太子已经细想过了。”
说着,他深深朝着邓隐看了一眼,眼神十分复杂。
同样是领兵,邓隐麾下数十万大军,而陈芝云不过数千之众,然而,相较之下,数十万大军如同鱼肉一般,那数千白衣军,反是一柄利刃。
如今要制衡这数千人,举国之力,竟然也颇是小心翼翼,当真令人觉得十分可笑。
在这一瞬间,这位太子殿下对于邓隐,忽然生出了几分失望。
邓隐抬头看了一眼,尽管太子眼神十分隐晦,但他并非不能察觉,只是心下却也无奈苦笑。
陈芝云练兵之能,举世无双,千古罕见,实如神兵天将一般。
虽说数千人之众,终究有限,但却足以成为国之支柱,而在敌方那里,则如尖刀一样,横冲直撞,无可匹敌。
他深吸口气,道:“白衣军是一回事,但老臣顾忌的,还有北方元蒙。”
太子殿下瞳孔一凝,看向邓隐。
只见邓隐低沉着声音,说道:“北方元蒙,横扫八百部族,尽数降服,已空前盛大,足以威胁中土……而那一位祖辈出自于中土的东天神将郭仲堪,横扫无敌,势不可挡,老臣虽然一生行军打仗,从不惊惧,但毕竟是老了。”
他这般说着,竟有一种令人感到悲哀的味道。
太子看着他,只见自己器重的这一位老将军,已是头发花白,老态毕现,再无当年霸道锋锐之气。
邓隐叹了声,道:“尽管老臣绝不自认输于他人,但事关中土兴衰,关乎梁国胜败,关乎无穷黎民百姓,此事却是不容老臣为了一点心气而去逞强,毕竟年纪到了这里,终究是老了……”
说着,他微微躬身,施礼道:“郭仲堪与陈芝云齐名,二者本就忽有忌惮,而在朝堂之上,军队之中,市井之间,这两人名声俱是极为强盛,常被用来比较。倘如郭仲堪领兵而来,而梁国与之齐名的陈芝云却已亡故,那么在气势上,梁国便先弱了一筹。”
太子默然许久,才道:“老将军说出这番话来,终究是老了。”
邓隐苦笑了声,怅然叹息。
他早在之前便已想过,用尽一切精力,攻破蜀国,名垂青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