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易-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不是么?”七皇子望着结果,暗暗摇头。蔷薇和游龙泾渭分明,术士数次施法将它们融合,但都被一股格格不入的力量阻隔。
“玉蔷郡主并非瑞王血脉!”七皇子对玉蔷郡主并无感情,毕竟玉蔷郡主年纪大,和他父皇同年。一个是三月末,一个是四月初,前后只隔一天。郡主从小在山上修道,他对此没太大伤感。忽闻击打之声,七皇子扭头看向荀易。荀易小时候学钟时和七皇子交流过,七皇子听到音律,马上推算暗号。
“西门……有……变?伏兵……埋伏——”七皇子神色一惊,见荀易微不可察摇头,马上做出镇定之色。暗中派心腹打探,另一面设法和父皇母后禀报。
“今夜这一出,难道仅仅是为掩人耳目?”
此时,老太妃恢复震惊,幽幽一叹,上前拉住玉蔷郡主的手:“不论你出身如何,终究是老身疼爱多年的小女儿。”老太妃仍然要保持玉蔷郡主的地位。成元帝想了想,没有反对。反正一个出世之人,对王朝影响不大。
正要开口时,忽然有一个老者赶来:“且慢!”
太庙宗伯管理皇族之事,中午那私生女本就让人意外。谁想竟然牵扯到瑞王府的玉蔷郡主?
他带人匆匆赶来:“不对,玉蔷郡主在四十年前由前代宗伯测验过血统,分明是皇族中人!”
每一个皇家子女在出生之后都会检测体内龙血。当初玉蔷郡主通过龙血检测,如果而今爆出并非皇族中人,那么瑞王府至少有一个监察不清的责任,就连太庙也会牵扯到上一代宗伯的名誉。
“检查玉蔷郡主的血统,她到底是什么人。”太庙神官端起玉碗,念诵咒语。那朵血蔷薇微微一震,一片花瓣飘然飞向毅王爷。
老太妃见状,神色大变,正要开口时精神一晃,头晕晕的,使不上力气。毕竟年纪大了,今日思虑过度,她的身子有些支撑不住。
“啊?”毅王爷年纪比玉蔷郡主只大几岁,苦笑道:“本王大郡主五岁,这也能算到本王身上?”
始作俑者的吴大人看到牵扯毅王爷,马上进行阻拦:“不错,此事和王爷何干?如今帮瑞王府拨乱反正才是重点。”他设法阻拦宗伯,宗伯眼睛一瞪,神念将他逼退:“闪开!皇族之事,轮得你这种外人说话?”宗伯是祭祀太庙的人,上一代宗伯失察,对整个太庙神官体系都有巨大影响。
宗伯上前拿金刀滴血:“王爷,失礼了。”
毅王爷乖乖让宗伯下手,心中暗笑:“就知道这位老爷子性格倔,所以才刻意用这件事引你出太庙。若非混淆血统的大事,想必这位宗伯还不肯走出太庙吧?”
毅王爷别看他年纪大,真算起辈分来和荀易一般,都是第六代。而玉蔷郡主是第五代,名义上仍然是他的堂姑。
这一验血,毅王爷的血液化作血龙围绕蔷薇打转。血龙接着一分为二,其中一条血龙盘在蔷薇花中似融未融。
“有关系,郡主和毅王爷这一脉有关!”顿时众人哗然。
没多久,血龙又吐出一枚赤金色血珠落入蔷薇花心。
这一下子,众人了然。但有些明白人更看出其中深层含义,面带恐惧之色。
毅王爷的父亲,是成元帝的兄长,也就是明宗皇帝的儿子。因为他昔年反叛,杀死明宗皇帝其他儿子而被逐出皇族。在阴间,明宗皇帝跟他一见面就打架。那位废皇子的血和玉蔷郡主相融,至少融合一半,二人来自同一个父亲,同父异母的关系。
咔嚓——成元帝抓着桌案的手不住使劲,将桌案掰下来一角。而这时候,有两个太监兴冲冲跑来:“陛下,大喜啊,陛下!”
两个太监过来禀报:“敬妃娘娘查阅宫中记录,又探问那位县君的身世,已经查明其来历。其是当年陈妃娘娘在南巡时所生女儿。陛下,那是您的公主啊。”
轰——
一石激起千层浪,诸位王爷惊疑不定看向成元帝。又看向毅王爷和瑞王爷。
卫王爷睁大眼睛,看着差点昏过去的老太妃,喃喃自语:“这下玩大了。”
皇后和成元帝身子一晃,心中暗暗叫苦。
刘氏是成元帝的女儿,这点只要一查就能查出来。于是皇后和成元帝想了个法子,二人将这位县主推在某个已经故亡的妃嫔身上。就说是曾经一次南巡路上所生的女儿,又因为宫斗争斗被人以夭折为名扔入水中。幸而吉人天相,让她活了下来。
成元帝和皇后精心编造这个谎言,本来是为保全他们颜面。但是现在,反而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一章宫中宴(五)
“皇叔,那私生女是您的?”毅王爷颇有几分玩味,频频看向成元帝。
那两个太监摇头:“王爷错了,那是陈妃娘娘当年留下的公主。因为后宫之争被奸人暗害,如今福大命大才重归陛下膝下。”
随后他们说了几句喜庆词,眼巴巴望着成元帝讨赏。
“够了!”皇后一拍桌案:“来人,将这两个满口胡言的家伙拉下去!”她气的满面通红,心中后悔不已。
本来嘛,这件事运作好了,成元帝颜面无损,大家其乐融融,还能将女儿认回来,多好!
关键就在于方才吴大人说那个私生女来自瑞王府。而这一检查,玉蔷郡主是先帝明宗的后人。这一琢磨,再联想玉蔷郡主和成元帝的年纪,很多人已经想到某个狗血的老梗。
“该死,明哥怎么还不回来!”荀易心中焦急,这件事一个不好,那可是抄家灭门的大罪过。而且,整个朝野动荡,什么郑家的问题都是浮云,根本没人在意了。
气氛压抑低沉,可有些人还没反应过来。
“这有什么问题,这不是两件事吗?”
“笨,还不懂吗。玉蔷郡主和那位废皇子的血脉有一半相似。血龙吐珠而入花心,这分明是说玉蔷郡主乃先帝明宗的女儿。她和废皇子同父异母,因此她跟毅王爷是姑侄关系。”
毅王爷是废皇子之子,明宗皇帝的孙子。因此,在血脉感应上和玉蔷郡主最接近。
那么,问题来了。
成元帝呢?
刚刚玉蔷郡主检查血脉,最接近的人是毅王爷这个侄儿。而不是同样来自明宗的兄弟成元帝,这里面问题就尴尬了。
还不明白的那些人略略一琢磨,心中大惊。这岂非说明成元帝并非明宗之子?
“是不是搞错了?也有可能是母系血脉的亲属。”
“毅王爷的血液分离本源,只有一系相通。如果是母系血缘,说明玉蔷郡主没有皇族血统。那么,玉蔷郡主小时候怎么能通过皇族验证?”
“但是吴大人刚刚说,瑞王府当年被调包的,是一个女儿?”
“是男是女,他一面之词谁知道真假?他说掉包是女儿对女儿,但是谁看到了?太医令畏罪服毒,现在谁知道真相?”
“方才吴大人言,中午凭空出现在太庙的刘家县君和玉燕县主很相似?”一位王爷徐徐开口:“陛下,您怎么说?”
“……”成元帝苦思不语。这件事,他也是第一次听闻。一时之间摸不着头脑。
卫王爷看向此刻瘫坐在地上的吴大人,他叹息一声,他已经明白吴大人为什么挑这个时候说事。之所以不把那位县君说成瑞王府的私生女,而非要说是老太妃的外孙女,就是为成元帝着想。只要成元帝不认亲,一口推到那位老太妃那位“故去的女儿”身上。从血脉验证上,她和老太妃必然有部分相容性。到时候老太妃一认亲,把这件事盖过去就成。回头只要说通宗伯,大家睁一眼闭一眼,宗伯也不会多管闲事。所牺牲的,唯有玉蔷郡主一人。
但是现在,大家骑虎难下,尤其成元帝来了一通认亲。主动把吴大人苦心经营的局给破了,又主动将黑锅揽在自己身上。
宗伯心中忧虑,暗暗恼火:老夫好不容易出来一次太庙,怎么赶上这种糟心事?这是有心人在算计我们?
这时候老头子已经明白怎么回事,恐怕是有人要拿成元帝的血统做文章。成元帝的血统,比起明宗更倾向于瑞王府。再联想玉蔷郡主和成元帝的出生时间只差一天。
渐渐地,大家心中门清。这是暗指成元帝是老瑞王和老太妃的小儿子,当年和玉蔷郡主掉包互换。换言之,帝系血统不纯,这可是最大的污点!
他不乐意查下去,但作为宗伯也不能不查。最后一咬牙,宗伯拄着拐杖上前:“陛下,您万金之体,老头子斗胆讨一滴帝血。”
“何必用父皇的?我等子女劳即可。”肖玉公主笑吟吟起身。荀易扭头看去,嬴琇就坐在她旁边。嬴琇对荀易做口型:“拖延时间。”
荀易点头,心中一暖。果然还是自家老婆信得过啊。他迫切需要柳子明带一个好消息回来。他神情间露出不对劲,而嬴琇将一切看在眼中,心知未婚夫在等待时机,于是她附耳肖玉公主给荀易拖时间。
肖玉公主走出来,慢慢悠悠和成元帝请安,然后对众人道:“到底是不是皇家血脉,需要验证一番。”
“岂能两个太监一张嘴凭空指认?来人,去把县君请来,本公主亲自跟她验血。”
吴大人神色一动,目光频频看向肖玉公主。是啊,还有救!只要肖玉公主的血跟那位县君对不上,那么这一切就都有救。
皇后眼睛一亮,对旁边贴身宫女递了个眼色,让她赶紧下去准备。
这已经不单单是成元帝的事情,成元帝倒了,未来他这几个儿子连同后宫妃嫔都要跟着出事。
此刻,顾不得内部争斗。保全成元帝的皇位才是重中之重。几位皇子暗起杀心,盘算着要不要杀人灭口。将反成元帝的那些人统统杀死,将这件事隐瞒住。
肖玉公主让驸马戚景跟着去,这一路上拖延时间。宗伯本想让公主先跟瑞王验血,被公主婉言拒绝:“一桩一桩来,如今瑞王哥哥刚刚验血,不如先让他歇息一会儿。”
“反正这件事,今天必然查个水落石出。不如侄女先给诸位皇伯皇叔演奏一曲?”肖玉公主拿出笛子,竹笛声清脆悠扬,如空谷幽泉,风吹竹林,演绎自然之音,天人和谐。更有两条神龙围着肖玉公主盘旋不休。
这一曲时间很长,柳子明匆匆回来,给荀易传消息:“少爷,东西找到了。跟当今圣上身世有关,对我们有利。我私自做主藏在宣政殿了。回头只要亮出来,一切无忧。”
此言一出,荀易终于放下心。七皇子那边也得到消息,赶紧和成元帝密报,让成元帝派人专心守卫。
过了好一阵子,笛声散去,卫王爷鼓掌拍手:“孙侄女的笛声引动神龙,这才是我们家的正经公主。”他话语中略带深意,对成元帝递了一个安心的眼神,然后对肖玉夸奖说:“想必,侄女未来有乘龙飞天的一日。”
“叔祖过谦了。”肖玉公主谦虚几句,此时戚景带着县君归来。这刘氏一家三口被人装麻袋,如今又在深宫大内被人各种对待,她心中打鼓不知所措。
肖玉公主上前拉住她:“你别担心,只需验明身份即可。不论是皇族哪支,既然是我们家的人,总不会让你继续在外受苦。”肖玉公主划破自己和县君的手指,正要滴血时旁边毅王爷忽然喊停:“且慢。”他慢悠悠走过来,盯着县君的手腕。
毅王爷面无表情,指着县君心口:“别从手腕来,本王听人说过‘假血’之术。从心口来,用本人的心头血。当然,皇妹也用心口血来验证。”
肖玉公主神色一顿,目光闪烁杀机。她来验血,的确有心凭借自身道行制造假血。刚刚让戚景下去,就是想要让戚景以玄术秘法给县君暂时换血。这种换血只适用于局部,戚景只对县君的一根手指进行换血。这种换血必须在一个时辰后放血,不然会有损**。
方仙道、炼气士有各种奇奇怪怪的秘术。肖玉公主想的是好,但毅王爷心中警惕,不欲让肖玉公主得手。
逼她用心头血验证,旁边术士拿来两根鹤嘴金针:“殿下,得罪了。”术士驱使金针在二人心口轻轻一点,收集两滴心头血开始检验。
“殿下,目前已经开始检验,您可以回坐。”
肖玉公主拉着县君的手,从毅王爷旁边走过去时低声道:“皇兄莫忘了自己的身份。若父皇倒了,你这废皇子之后也别指望借着明宗血统上位。”
“哼。”毅王爷藏在袖子里的手紧紧握起。如果成元帝不是明宗之子,那么距离明宗最近的血统就应该是他这位孙儿。
距离皇位近在咫尺,凭什么他不能要?(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二章宫中宴(六)
“花开并蒂,双龙相合。”玉碗中有两朵牡丹花立起,旁边各有一条游龙盘旋。二花根系相连,无疑表明两人之间的渊源。
“花开并蒂,二人的确一父所出。”宗伯喃喃自语:“这位县君刘氏,确实是陛下的女儿。”
接着,众人看向旁边的玉燕县主。
“烦劳县主和瑞王爷上前滴血。”二人上前将血滴入碗內,四人的血出现截然不同的形象。瑞王爷是一条游龙,玉燕县主是一只血燕,而肖玉和刘氏仍然是并蒂花。
形象变幻,各分离一半本源聚合在一起,又被拆成龙和叶两种族徽。
四人的父母中有一系是亲兄妹。而这三位兄妹的血缘来自老瑞王和老太妃。换言之,玉燕县主的母亲,当年的大郡主;跟瑞王爷的父亲,当年的瑞郡王;以及肖玉公主的父亲成元帝,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
“老太妃二女一子,如今一瞧竟然是一女二子。”卫王爷心中嘀咕,回想几十年前的往事。其实,当年换子之事不是没有风声,只不过在后来被人压下,没有掀起大浪。
“如今仔细想想,那压下去的人恐怕就是明宗。”卫王爷知道明宗对毅王一系的态度。当初废皇子杀了明宗所有子女,逼迫明宗传位,被明宗恨到骨子里。如今连族谱都不能上,死后都不能留下名字,更不能让后人祭祀。
哪怕,成元帝给毅王爷一个亲王的封号,也不能让废皇子得到一丁点好处。
如今大家都称呼为“废皇子”,实质上大家连他的名字叫什么都想不起来。被明宗派人施加血咒,将其名字彻底抹去。
明宗对废皇子是真恨啊,所有儿女包括外孙和嫡孙,统统被废皇子杀干净。若非只剩废皇子这一个儿子,诸臣不让他下手,恐怕都有心直接挫骨扬灰。
老太妃见此,面无血色,闭上眼,再也不说话。当年自己生下小儿子,被人换成女儿,她哪怕事先不知情,但事后怎么可能不清楚?
方才努力遮掩,最终也不过是一场空罢了。
各府王爷看看成元帝,再看看毅王爷,有些人心中冒出一点异样的念头。如果这俩都不能上位,那么自己有没有机会?
“就算陛下并非明宗血统,但陛下是明宗抚养,先帝亲手传位的皇帝。承天之运,太庙为证。”嬴霄这位当朝宰相开口道:“陛下名正言顺执掌大宝,是记入先帝名下的儿子,延续帝系。”
“不错。”吴大人此刻回过神,他今天晚上闹着一出,关键还是想要保全成元帝的名誉。他是正经的保皇党。
接着,一些大臣纷纷附和。“陛下执掌江山这些年风调雨顺,德行无亏。断不可因此事而有动荡。”
“哼!先帝传位?先帝知不知道这个儿子并非其所出都是问题。真要算起来,这可是干涉皇家帝系血统的大罪!欺君罔上,瑞王一脉都该死!”这时,有人跳出来了。“毅王爷一脉才是真正的明宗之后。”
图穷匕见。
这时,谁不明白今晚上这出戏来自毅王爷的手笔。
“毅王爷是不是明宗后裔我不清楚,但废皇子绝对不是皇族之人。”荀易似笑非笑:“王爷别忘了,当年明宗皇帝对废皇子如何?若非群臣保护,毅王一脉至今还是庶民。若非当今陛下照拂,毅王的名号从哪里来?”
毅王,听起来是一个好名号。坚毅刚强,毅勇无双。但还有一重意思,强忍犯义为毅,是残忍凶暴之意。指的是废皇子当年所行所为。就凭这件事,轮皇位也轮不到他。
荀易施施然起身:“若否认当今陛下的合法地位,那么一切从先帝明宗时代重新算。明宗对废皇子一系态度如何,我们这些晚辈只能耳闻,但诸位长辈想必是亲眼所见?”他对卫王爷这位老王爷行礼:“老王爷,您说呢?”
卫王爷盘算利益,反正再怎么轮也轮不到自己这偏离帝系太久的远支。他点头道:“废皇子叛乱被擒后,明宗曾下旨鸩杀。被三公九卿联名阻拦。直到刘妃娘娘生下子嗣后,先帝迫不及待将废皇子诛杀,几个孙儿贬为庶人。若真从明宗陛下算,应先废除毅王头衔,毕竟这是当今陛下所赐。”
毅王爷眼皮子猛跳:“皇祖父晚年到底是什么态度,旁人怎知?既然留下我们这几个孙儿,想来并无杀心。本王从未有争夺龙位之意,但若老王爷这般逼迫,那侄孙也只能论一论法理了!宗伯大人,您说,若论继承顺位是嫡孙近,还是堂侄近?”
“只可惜,先帝最终也没赦免废皇子。这废皇子被踢出族谱,死后不得祭祀。这是先帝之命!”太子坐不住了,他站起来反驳毅王爷。“按照先帝来算,如今王爷是庶民,哪里有什么继承权?”
毅王爷和太子、荀易等人同辈,所以成元帝没发话。而且他捂着心口,他有心疾,如今因为情绪激动渐渐引发绞痛。
“太子殿下又不是皇祖父,焉知若无换子之事,我父不会被皇祖父赦免?”
“本殿不是明宗陛下,但王爷同样不是。你又如何得知,即便是生下公主后,先帝就会赦免废皇子?莫忘了,我朝虽然无女王先例。但纵观二十四朝,有公主继位的先例!”太子一咬牙,说出这一句话。
顿时,众人色变。皇后大怒:“住口!”照这么说下去,难不成皇位要落在玉蔷郡主身上?
玉蔷郡主幽幽一叹:“我一心修持灵道,窥求天神之路。凡人权利如过眼云烟。白云苍狗岂比日月长?”
这位原先的郡主,而今先帝的公主表明态度后,静静坐在一旁观望争论。
众人分作两方,哪怕皇族中都有不少人质疑瑞王一脉换子之事。如果瑞王做下这种欺君罔上的罪过,哪呢明宗的态度如何的确不为人所知。
在得知成元帝并非自己亲生儿子后,明宗到底会不会赦免废皇子,将他扶正为继承人?这是所有人争论的焦点。
一方人认为:虎毒不食子,在最终没有子嗣的情况下明宗未必不会扶持废皇子上位。所以,当年明宗下旨贬谪毅王一系并不合理,王爷仍然具备继承权。
一方人认为:明宗对废皇子深恨,毅王一系不能继承皇位。
“关键在于明宗吗?”荀易想到柳子明带回来的消息,心中一定。他将诸人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又问卫王爷:“王爷年长,可记得当年我家祖父是何时弃官回乡?”
卫王爷神色微动:“在废皇子死后不久。你是说……”
“换子之事涉及太医令,难道明宗皇帝真不清楚?若换子是明宗所为,那先帝态度如何,不辩自明。在下依稀曾听先祖提及,若未来朝中有动摇帝系之大变,不妨去宣政殿看看。”(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三章宫中宴(七)
宣政殿,是平日进行朝会的地方。天子在此和诸臣处理政务办公。
在宣政殿龙椅之上悬挂一把剑。悬梁之剑,有悬梁刺股,刻苦勤勉之意。也有昭示皇帝,时刻不能放松警惕的含义。
这把剑,被称呼为承天剑,也被尊称为民意剑。承天之运,象征万民之意。剑悬天子头顶,有“民为重,天子轻之”的含义。而剑的规制花纹不同,也象征天子传承的问题。
黄帝时代,诸天子皆铸赤铜之剑,取首阳山之铜铸造。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剑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这剑是按照帝轩辕的佩剑而来,象征王神传承与黄帝,尊黄帝为圣祖。
这个规矩传承万年,但在龙相帝时代略有变化。大周作为天帝龙裔,他们用的承天民意剑,以龙为形态。剑身一面刻金龙之纹,一面画山河社稷,剑柄则按照轩辕剑的样式书农耕畜养之术和皇道治世之策。
荀易提及明宗遗留诏书,众人来到宣政殿。成元帝亲自摘下承天之剑,从剑鞘中拔出宝剑。这时,掉出一块金帛和一本小册子。
宗伯抢先拿过二物,先看到金帛,神色一变:“这的确是明宗皇帝的手书。”
成元帝握着承天剑,心中起伏不定。父皇留下诏书,这诏书到底是个什么态度,谁也不知道。
成元帝下意识看向旁边的荀易,荀易对他微微点头。
“朕感天年将尽,观此一生,无愧社稷,无愧万民。**时邕,八方民安。然唯有一事常挂心头,死后恐难见列祖列宗……”
宗伯看罢,将金帛传阅给卫王爷。“王爷,你来宣读。”他语气间多了几分轻松,有这张诏书在,社稷无碍。
卫王爷见状,大声朗读出声:“昔有桀畜崩毁社稷,祸害龙裔。朕本欲诛之,奈何荀卿携诸臣相阻,让此畜苟延一命。”
听卫王爷朗读,毅王爷心中一沉:明宗居然留下这种诏书?
桀畜,不用说,指的是他父亲。因为被踢出族谱,下咒抹去名讳,所以哪怕是在明宗的遗书中也不会出现他的名字。桀,乃暴虐之意,以此代指废皇子。
再加上张口闭口一个畜生,大家马上明白先帝对这位废皇子深深的恶意。
那么,这诏书对毅王一系不妙。
毅王爷对周边人打了个眼色,众人暗暗戒备。
荀易也吩咐身边人:“招子放亮,打起精神。”大周崇武,哪怕是在朝之臣,大多都有一技之长,武艺傍身。尤其是各大世家,家主皆有家传武学,血脉天赋。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容许在一些大宴的时候带上几个贴身护卫。
而今宣政殿站着百余人,虽然将大多数侍卫留在外面,但是场中这些人一个个都是练家子。
气氛压抑,荀易等人小心戒备,将荀景、荀星、荀昙等三个女儿家护在身后。
“嬴琇,你也小心。”荀易对站在父亲旁边的嬴琇暗示。
嬴琇微微点头,袖子里扣着一枚凤凰玉牌,时刻保护在父亲身边。
“桀畜屠杀龙裔,性情暴虐,行事粗鄙,此等狼心狗肺……”卫王爷顿了一下,诧异道:“这手书是先帝亲笔所写,不曾有任何誊写,因此金帛上有几行被划去的字。”狼心狗肺就被划去,后面又有修正。
“狼,毅勇之相。犬,忠义之相。以狼狗比之,实属羞辱二兽。”
“好深的恶意啊。”荀易心中嘀咕。时隔多年,他也能感觉到金帛之上明宗对废皇子的反感。
“此等禽兽不如之辈,焉能占据九五之座?若桀畜上位,则江山危矣,礼乐崩坏,百姓之祸,社稷之灾。”卫王爷读到这里,又看到明宗划去两段话,跳过去继续读。
“恰逢刘氏有孕,朕于花甲之年再得麟儿。”
毅王爷听到这里,心中冷笑:只可惜,你生的是个女儿。如果诏书上不提及成元帝身世,本王照样有话说。
“朕与荀卿言,他朝若龙嗣顺利降生,必杀桀畜以祭天。”
“然,福祸无常,俱为天意。刘氏生下一女,难承帝系法统。若此事传出,依桀畜之猖必祸乱社稷。”
重头戏来了!众人竖起耳朵,一个个心神紧绷,听卫王爷接下来的话。
“幸天不绝我大周,公主生时,瑞皇兄夫妇又生有一子,遂行换子过继之事。”
“不对!从法理上说不通。如果先帝真要过继,那么玉牒之上的记录,以及昭告太庙等行动,为何不告知诸臣?如果早早言明此事,岂非再无今日之祸?”突然有一个朝臣质疑金帛上的说法。“这诏书是假的!”
成元帝也面带疑惑,虽然诏书是帮着自己,但好像的确有些说不通的地方?
“假的?连陛下都不清楚这份诏书,唯有我们荀家知道。你不会是怀疑我们荀家暗中动手?”
“难道不可能吗?荀家为再度成为皇帝母族,用此种下作手段。”说到底,这诏书就是不认,你能如何?
宗伯抬眼看向那个朝臣,目光射出两道寒芒,将朝臣逼退。“此乃明宗手书,老夫可以作证。难不成,还是荀家人逼迫先帝留下的?”
“正因为先帝顾忌兄弟情义,才不曾言明此事。”嬴琇眼珠子一转,笑吟吟道:“若小女不曾记错。昔年陛下和郡主出生之时,正巧是瑞王爷镇守边疆十年的时候?若光明正大过继,瑞王一系岂能再镇守边疆?”
没错,过继之后,其生身父母势必要避嫌,肯定不敢再沾染朝中大权,以避免皇帝乃至群臣猜忌。
“先帝感念兄弟之情,不曾言明此事,亦在情理之中。”
当然,这些不过是后人猜测。当时的局面很尴尬,刘妃在得知自己生下女儿后果断命埋在瑞王府的线人对老太妃下手,暗中下药让她催产。
刘妃娘娘当年从老太妃怀孕那一刻起,便有心作另一手准备。万一自己生不下来,或者有什么差池,那么就用瑞王妃的孩子来替代。
老太妃沉默不语,不理会嬴琇等人的争执,渐渐回忆起那一夜的情形。
那一夜极为凶险,她被人暗算催产,但因为时辰不到,迟迟生不下来孩子,被硬生生拖到第二天。
拖得越久越难熬,就在命悬一线的时候她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方才生下小儿子。看到小儿子出生后昏死过去,等她再醒来的时候突然被人告知自己生的是个女儿。
一切,是她自己眼花。
加上府中走水,她疑神疑鬼,暗中写信告诉远在边疆的夫君和弟弟。荀钰来瑞王府转了一圈,问明情况后心中有谱,直接来宫中找先帝兴师问罪。(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四章宫中宴(八)
中午那一更之所以晚了,主要是今日三更。两更连在一起发。
明宗一开始并不知道此事,他只知道自己生下儿子,随后下令诛杀废皇子。孰料,旨意刚刚传出,荀钰就上门询问换子之事。
明宗大惊之下找来刘妃审问,这才知道真相。荀钰本想让明宗收回旨意,保全废皇子一命。但明宗深恨之下哪里肯放手?
他左拖右延,装模作样拖时间。不是说墨汁不好,就是说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