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易-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详细情况等回头再说。荀易想明白,笑对巴阳郡城隍:“二胜一负,神兄还有何言?”
巴阳郡城隍瞪了身边刀疤男子一眼:这就是你说的代理凡人?区区一个凡人从哪里找来这么多帮手!
郡城隍铁青着脸没有开口,默默将令牌一扔,弃权认输。
“第三场陇川一方胜。”昭灵武王身边的文书底下写下结果:“楚麓至此归入陇川。”
楚麓之山地方不小,自发汇聚赤色气运灵云飞到荀易头顶。头顶一柄山河华盖张开,陇川版图再多一座山岳。
冥冥中感觉城隍之力的领域范围又扩张些许,神力也小有增幅。
“这就是城隍偏爱土地的缘由?”荀易含笑接受诸位城隍的道贺。昭灵武王将众人送回周主龙宫。
“尔等无事,可告退。”事情了却,昭灵武王打了个哈欠,开始赶人。
诸位城隍看了热闹,纷纷告辞离去。
荀易对昭灵武王一拜,也要离开。
“等等。”昭灵武王叫住荀易,沉默了下方道:“吾观星落北地,煞气盈动,陇川不日将有大劫生,你好自为之。”说完,将所有城隍送客,自行关闭周主龙宫大门。
漆黑的大殿中升起一座四方鼎,鼎上铭刻“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八个大字。这是当年茂德公仿照人族九鼎立下的四方鼎,镇压大周气运。
鼎中灵池泛起波光,一条金龙在水中嬉戏。
“茂德公,你家孩儿颇有你几分风姿,想来就算你回不来,你们荀家也可保天界势力。”昭灵武王自言自语,目光忧虑望着鼎内小龙。自从十年前茂德公和高祖皇帝失踪后,大周的气运变化一直十分诡异。灵池清水那些莲花荷叶纷纷败坏,朦朦胧胧的迷雾笼罩鼎内,但金龙不见损伤,气运仍然稳固。
“你俩倒是赶紧回来啊,没有你们在,我一个五重天的都城隍可镇压不住局面。”心中焦急,不由想到高祖皇帝和荀茂德的失踪。
“他们俩当年封神,神力比我还强。如今不过探查魔渊,怎么会这么久还不回来?莫非真出了什么意外?”
周主龙宫门口,楚麓群妖借助招妖幡搭建的虹桥回返楚麓。其中一女子看到荀易并陇川诸神准备乘神舆,连忙上前。
“大人,等等。”女子拦下诸神去路,直直盯着荀易:“大人还记得三年前被您救下的红狐吗?”
“红狐?”荀易皱眉,思索一遍毫无所得,正要开口说话时旁边雪姨神色一动,低声在荀易耳畔一阵耳语:“少爷,你忘了三年之前随老太爷在山中狩猎时,所放生的那几头幼兽?”
这么一说,荀易隐约想到曾经打猎之事。当初因为猎规要留下幼崽,他就去将自己捕捉的几头幼兽一并放生,其中中的确有一只红狐十分显眼。
“你就是那红狐?”
“正是。”女子忐忑看着少年,本来她还准备再过几年,修炼有成后去人间报恩,来一出红袖添香的佳话。但如今荀易居然成神了,而且是高位神灵,几乎没有让她帮忙的地方。
“大人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女子忍不住问道。
荀易从小衣食无缺,人脉又广,一下子问他这个,他也想不出来自己有什么地方需要人帮忙。
突然看到远处楚麓那些妖精,荀易指着那边:“本神新收楚麓群妖,然你等在外逍遥管了,恐难顺从。你帮本神将楚麓群妖安抚好,便是对本神最大的报答。”
女子一听,若有所悟,行礼之后去找一群同伴。
“这灵狐我在楚麓也有耳闻。”楚麓山神对荀易笑道:“她在楚麓颇有几分人脉,看来这楚麓归入我陇川再无波澜。”
“昔年无心善事换一山之妖归心,大人果是有大运之人。”景隆城城隍赞道:“若能借这母狐之手收编楚麓,消弭兵戈,也是大人一番功德。”
“这哪里是什么功德?无非是机缘巧合罢了。”
“这怎么就不是功德?”雪姨抿嘴一笑:“正所谓行为功,体为德。顺自身念头通达,而旁人也因此而感谢,这便是功德善行。”
雪姨无心之言听到荀易耳中,突然让他心神一震。
功德是什么?
“按照神灵的说法,对天地而效力,必有天功加身。而对生灵施善,众生感念其恩德,必有愿力加身。一天一人,这就是功德。”想到城隍府邸的功德簿,荀易灵台一清:“但对自身而言,心为功,性为德。明了自我之心,这便是自身之功行体现,而彻悟本我之性,这便是自身之德行所在。”
“若再论功德,一切外人所予皆是功行。唯有自身道德规范,性情变化才是自身之德。正是雪姨所言的行为功,体为德。”
换言之,功行是实际操作,不管是助人为乐也好,顺天行道也好,还是审视自身提升道德涵养,这都是功。
而德行是自身具备的品质,因为功行而明白本我,是本来就有的涵养性情。
心为功,性为德,此乃功德之理。
外立功,内修德,此乃功德之法。
天行功,人惠德,此乃功德之道。
萌发功德心,金青色的道种深埋识海灵台。
人有三丹田,脐下三寸为气海,胸口檀中为金阙,而眉心印堂则为泥丸宫、灵台山。
炼气修行,先从下丹田徐徐渐进,开檀中金阙,启泥丸灵台。如今还是凡人的荀易,他的泥丸宫灵台山是一片荒凉黄土。道种没入大地,飘飘遥遥间失去生机。
凡人虽有大智之人,慧颖绝伦,但鲜少有一朝得道的人。其缘由就在于他们虽然能够明悟大道,但不能将大道真理转变为自己的神性。
若不出意外,荀易今天明悟的这一点功德心,这一点道理在睡一觉之后就会忘得干干净净。随着明天行事,刚刚擦拭的灵台都会再度蒙尘。
不过,意外发生了!
在金青色功德种即将消散时,冥冥中一片功德雨如甘霖洒下。
这时,龙歌回天庭复命,为几位城隍表功,天功自动记录在功德薄分入各位城隍体内。
不单单是荀易,旁边景隆城城隍等人也感觉到功德入体。不过他们和荀易有一个最大的不同。他们是正式任命的城隍,功德归入自身。而荀易是临时代理,这份功德一分为二,一半归入荀易体内,另一半封印在陇川郡城隍的功德簿中。
一朝得悟功德心,甘霖普降功德雨。
趁着功德浇灌,金青色道种扎根荒凉贫瘠的灵台世界。随雨没云消,一颗种子从灵台生根发芽。翠绿嫩芽摇曳而动,周围有一圈金环徐徐升起。
九重天的第一重境界——太和天!
“咦?这可真是天意使然。”龙歌在交割任务后刚刚走出天宫,忽然有感,法眼垂下人间。便看到此刻荀易明悟功德心,祭炼功德道种。
这位殿下惊讶非常:“虽说我刻意多给他一些天功,但居然这么快就奠定功德神的基础?想来这几日只需再有几桩善行便可稳定境界,开始真正的神主修行。”龙歌一边啃着肉包,一边将功德法门投入荀易脑海。
“功德道可是炎帝所创,这是我们福神最正宗不过的道路。小子,转了一圈,果然是我福神一脉的人!”
第二十五章太上经
荒凉大地破土萌芽,翠绿嫩芽抵着一切阻力,慢慢成长壮大化作树杈。十片树叶,盛开五朵灵花,如同微缩植株一样。接着树叶增加,五十片叶子裹着十朵鲜花。随后,三百片树叶层层簇簇,数朵形状各异的花卉隐没树冠,还有不少花卉已经开始结果。一千三百片树叶,挂着二十颗果实。
这树叶和果实之间似乎有着某种特殊联系。
不过再往后,随着树叶越来越多,再也数不清。只见最后成长为一颗参天功德树,枝繁叶茂,四十九颗宝珠般的果实熠熠生辉。
轰隆——
荀易灵台震动,大树中央涌现九枚金篆——《九天鸿功元德太上经》。此乃炎帝所创功德道,神通莫测,有证道九天之能。
但古往今来,真正练成这门功法的人寥寥无几。不过每一位证道成功的人,都是当之无愧的福神之主。
福神,这个体系就是炎帝创造,伴随人族而大兴。
“积善功,明善心,得善果,立善业。”开篇十二个字铭刻心中,紧接着又有一大篇讲解口诀传入脑海。
荀易逐渐明白这篇福神最正宗不过的神典为什么极少有人练成。
这篇功法并非吐纳练气,杀敌神通之术。而是积累善功,和福神至高三神器之一的天福宝禄盘感应的行善法门。冥冥之中和天道产生纠葛,只要行善就会得到相应的功德,甚至天道还会赐予大神通护身。
没有什么攻击手段,也没什么防御神术,这门太上经的要求就是行善。行善越多,神通越多,最后积累万万亿之功德就可成为九重天圆满的无上福帝。
而且,哪怕此时已经有一位福帝,但只要不是修炼《太上经》而证道,就可以进行废黜,这是炎帝留下的规矩。因为这个规矩,有两位轩辕黄帝指派的福帝被福神们自发废黜,换上《太上经》传人。所以福神一脉一向独立,毕竟曾经是天帝嫡系,还有炎帝留下的几件神器。在后面两位天帝时代,福神一脉的至高上帝占据仅次于天帝的位置。
“万万为亿,亿亿为兆。这是要积累兆数之功才能证道啊!”荀易咋舌:“古往今来,能够坚持下来的都是神人!”
可不是吗,就算福神强运高,功德多,真正能够积累亿数之功的人都没几个。而更上面的功德要求越来越高,根本完不成。
所以很多人在修炼到一半开始转型,幸好这门功法不排斥其他法门,所以被视作福神辅修第一位的功法。
功德树缓缓消散,大地只剩下一点微不可查,如同笋尖一般的尖芽。这就是荀易目前的功德树,想要将这颗功德树壮大,需要海量功德来浇灌。
功德多了,大树成长,冥冥中会自发赐予荀易一些神通。比如移山倒海,大小如意等等。
“哥……哥哥?”身边荀昙一推,把荀易惊醒,不知不觉,自己已经回到城隍府邸。四周只剩下文武判官、白福以及荀昙和雪姨。
“回来路上公子一直神游,小神没敢打扰,便做主在城隍府邸设宴款待诸神。公子可要去见一面?”文判刚刚吩咐城隍府的食神设宴,让一群县城隍以及各地土地山神先下去了。
“理应如此。”这种宴会,他这位城隍好歹需要来一个开场。
于是跟着众人出面露面,简单说了几句让诸神各自尽兴,自己拉着雪姨和荀昙到后面。
“雪姨是不是要说点什么?”
关于雪姨的身份,到底一位这么强大的天狐,为什么会在自家?
“我也很好奇。”荀昙双手抱胸,暗中施展两道花律,如果雪姨回答不上来,抢先下手。
“哎。”雪姨轻轻一叹,见自己瞒不下去,索性道:“妾身对荀家没什么恶意,当初跟着夫人嫁入荀家,只为向夫人报恩。”
“母亲?”荀易一琢磨,也对。雪姨是母亲赵家那边的人,或许从一开始就借助丫鬟身份跟在母亲身边了。
“少爷刚刚见得那红狐如何?灵狐报恩,这便是我等善类精灵修行之道。昔年妾身被夫人所救,索性化作人身保她一世安康。”
“既然是对母亲报恩,但母亲怎么走得那么早?而且据说并非是自然死亡。”荀易皱眉:“当初父亲和母亲在河道船上到底出了什么事?你不是也在?”
雪姨沉默了下,荀昙双手日月同出。“木樨抱月”“秋华揽日”桂花引太阴之气,菊花引太阳之气,太阳太阳汇聚,这便是花律中的一门大杀招。
雪姨苦笑道:“少爷,小姐。关于夫人这边的事情妾身也在追查,只是绝非最初官面上的那种说法,应该和神道有关。这边已经有些眉目,回头妾身整理后再向两位少主禀报。”
荀易二人不肯松口,荀易隐约想到昨日夜判的时候碰到的那亡魂,妻子失踪,前来城隍报案。
“纯阴命格?”荀易试探问了一句。雪姨皱眉,故作疑惑道:“少爷的意思是……”
“哦,没什么。”荀易从雪姨脸上看不出真伪,暂时将这个疑问压在心底。
雪姨脸作关切状:“少爷,天色也晚了,不如我们早些回去?毕竟您明天还要准备上课。”
荀易点头,和白福打声招呼,三人回到荀家小楼。
伺候兄妹俩歇息,雪姨独自回到屋内,立马皱起柳眉:“少爷已经发现了?不行,不能让他继续查下去,再查下去,他哪里有自保手段?当年因为纯阴纯阳命格就差点死一回,如果再来一次我可没办法再保下他。不过少爷如果出事,体内圣灵石也会遭殃,不如借重一下栖族人?”
想到家里面隐藏的那位栖族男丁,雪姨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
……
躺在自己大床上,倦意马上涌来。
这才两天啊!这两天晚上发生的事情太多了。再想起昭灵武王临走之时的告诫,若非荀易知道曹侯跟自家的关系,恐怕真以为曹侯这是有心坑他呢。
“但愿明天能够安安稳稳过一天。”眼皮打架,使劲摇摇头,从床上下地,翻出前两天写的文稿《山鬼》。
荀家有一个自己的书社,记在荀易名下。为了照顾自家生意,荀易亲自动笔撰稿,不过最近太忙,根本没时间写。
“我写的本就是山鬼在凡间的经历,如今既然真正见过那些鬼神,不如把这些也添上去?”荀易有心从神灵这边采集素材,默默记下后合上文稿,沉沉睡下。
第二十六章暗流动
巴阳郡城隍府邸,郡城隍大人一回来,直接关上大门,空中风雷涌动,整个神城都感觉到自家这位主人的愤怒。
至于给他出主意的那位刀疤男子,早就在第一时间离开,回去给自家主上禀报。
“大人。”桌上镜子凭空起雾,里面映出一个书生打扮的男子:“大人,关于小妖下一步行动,该怎么办?”将这边发生的事情说了,对面那男子抬起头,放下自己正书画的美女图:“你说那城隍是天界来人?”
“诸位郡城隍大人是这么说的。”
“不可能,本座后来查了殿中记录。茂林剑法,那是荀家人。按照曹侯的心思,绝对是让荀家人暂时代理。你再把三战比斗说一说。”
刀疤男子详细说了三战斗法,书生皱起眉头。第一场的鬼修他见过,根底也算清楚。但后面两位女子打斗太快,刀疤男子根本看不出来怎么赢的,也没办法对书生描述。
书生无法从这里看出蛛丝马迹,只得道:“算了,你还是老老实实追查茂林剑传人的下落。本座相信,那人绝对不是什么天界来人,必然是荀家某人代理城隍。至于后面那些女修,恐怕是荀家的人脉?”
迟疑下,书生道:“若荀家真有人继承城隍神印,你设法将他杀了。”
刀疤男子脸色忽变:“大人,晴隆城可是曹侯的领地,依他对荀家的在意,岂会让荀家子出事?”真要说起来,那位曹侯已经达到天神之境,比自家这位文襄君的实力更胜一筹。“而且,那人继承城隍神印,看起来真有四重天的神力。”
“不可能!若是四重天的力量,下午打斗时他不可能那么艰苦。定然是用了其他法子,恐怕是曹侯留下的后手?”思及荀易最后反击的那股力量,那股神力品质已经达到太常天的境界:“也可能是茂德公保护后裔的力量。”
“即便如此,小妖也打不过啊。”刀疤男子苦笑:“小妖除却幻化之术外再无其他手段。”说着,抬眼打量自家主上。
文襄君冷冷一笑,知道这妖鬼的小心思:“你放心,本座不会拿你当炮灰。”从桌案打开锦纹盒子,里面有三根笔槽,上端写着“画晴”“书簧”以及“独墨”。画晴下方的笔槽空无一物,但是书簧和独墨下方笔槽摆放两根神笔。
文襄君盯着二笔迟疑一阵,最终将书簧取出:“这根书簧笔以言灵对敌,想必足以让你对付那个代理城隍的凡人。你去将他杀了,如果在荀家找不到人,直接将荀家灭族。”
“灭族?”中年男子心中一颤:“大人,曹侯入地府不假,但是荀家上面的那位祖神。”
“失踪了。”文襄君毫不客气:“茂德公和大周高祖一起失踪。失去这两位神灵坐镇,大周便是四方窥视的肥肉,不然我们邪灵殿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染指大周?再者,过两天晴隆城有一场大祸,届时全家死绝也属正常。”
同样的话,也在巴阳郡城隍府邸进行。
巴阳郡城隍紧闭宫门,面前有另一位神灵对坐。
斜视这位不速之客,巴阳郡城隍冷声道:“你来我这作甚?莫非想要看笑话?”
“不不,我是来进行慰问的。”那位神灵以神光遮面,但属于大周郡城隍的力量说明正是三十五郡神之一。
“慰问?”
“陇川可是曹侯的地盘。作为开国名臣之一,昭灵武王自然眷顾他这位旧人。你要和陇川争,哪里争得过他?”
巴阳郡郡城隍冷漠着脸:“所以呢?忍下来?”陇川郡的一次次壮大,都是从周围这些郡城隍身上割血呢!
“晴隆城未来有一场大劫,或许会掀动整个陇川大变,届时你只需静观即可。我这次来,想要问问你对昭灵武王的看法。区区一条蟒蛇,何德何能做我等上司?”
顿时白阳郡城隍脸色大变:“你想犯上!”
“不是犯上,而是大周需要一套新的规矩。至少茂德公和高祖皇帝定下的那套礼制已经不适合了。”这位城隍低声说了几句,伸手指了指上空。
天?巴阳郡城隍心中顿悟,神色阴晴不定:“容我想想,放心,我发誓今天所闻绝不外传。但这件事关系重大,我需要好好琢磨琢磨。”
“三十五郡中已经有不少同道相应。我这是念在你我二人交情份上才亲自登门。莫忘了,时不待我。难不成你要在昭灵武王手底下过一辈子?”
“趁着这一次大周变故,才是你我重新占据高位的机会。”
……
“这一次大周变故,正是我们邪灵殿崛起的好机会”文襄君对刀疤男子说:“对了,那个代理城隍,我看他貌似觉醒一点轩辕帝血,应该更好找。”通过镜子,把笔送过去。
刀疤男子双手接过书簧笔,文襄君断了联络。
“父亲,父亲?”屋外忽然传来一阵敲门声,刀疤男子将镜子扣上,打开门。只见一位披着衣服的少女提灯而来,关切道:“这么晚了,父亲怎么还没歇息?”
“有点事。”刀疤男子冷漠回应:“没别的事,你也睡吧。”正要关门时,忽然想起一事:“对了,中午你给我报信,让我从文曲庙离开。你是从哪里来的消息,是谁在追查洛如笔的事?”
“这……”女子吞吞吐吐,心中无数个念头升起,最后摇摇头,作迷茫之色:“女儿也不知道,只是上午歇息时依稀听到几个女伴议论,说是有人准备追查洛如笔。”
“真不清楚?”刀疤男子审视这个便宜女儿,女子咬着嘴唇否认:“不清——啊——”最后一个“楚”还没说完,只听一声惨叫,被刀疤男子一巴掌呼倒在地。
紧接着刀疤男子上前狠狠踹肚子几脚,厉声呵斥:“说,到底是谁!跟荀家有什么关系?”
“女……女儿真不知道。”女子捂着肚子,露出委屈和痛苦交杂的神色:“荀家?哪个荀家?”
刀疤男子仍不相信,又抓着头发狠狠扯了几下,见问不出什么,才换了一副脸色,好声好气将女子扶起:“你父亲我也是着急,这两天风头紧,外面似乎有荀家人正在追查。你要是有什么情报,马上通知为父。要知道,如今可就你我父女相依为命了。”
女子低着头看不出什么神色,诺诺应是,颤颤巍巍扶着墙回到自己屋内。
倒在床上,嘴角溢出鲜血,脑中乱嗡嗡的:“荀家,这件事真跟荀易有关?”想到自家父亲床底下的那些尸体,女子哪里敢说出荀易的名字?
“不行,明天要找个机会让荀易小心点。”伴随着身体阵阵刺疼,少女逐渐躲入梦乡的安宁。
第二十七章积善行
大清早,楼下喧闹声把荀易吵醒,穿好衣服下去时只见荀昙坐在椅子上,慢悠悠拿昨天买回来的糕点吃。
看了看四周,大堂只有荀昙在,荀易捏其一块点心:“昆哥呢?”
“刚刚把他赶走了。”
“没留他吃饭?”
“那也要人家愿意留啊。”荀昙似笑非笑,刚刚荀昆醒来找她算账,又被她狠狠教训了一顿。
对荀昆,荀易仅仅是保持族中一份面上的礼仪,毕竟两人利益冲突,而且有说法,当初他那位婶娘的死似乎跟他有些牵扯。
“对了,妹妹,你这两天在家待着?还是回老家看看?我反正不能天天陪你。”
“我在小楼这边住,至于回老家……等过年再说。”
“你能待到过年?”
“五天。”荀昙摇头:“我在这边住几天,然后要回清源殿看看。”清源殿是荀家创建,为的就是给茂德公在天界提供助力。如今殿主已经到四重天巅峰,想要将殿主之位下传。不出意外就是荀昙这位荀家嫡系了。
“不过哥哥恩科的时候一定会来看。”
“哦。”荀易等着送饭,忽然想起自己昨天得到的功德法门,和荀昙说了下。
“《九天鸿功元德太上经》?”荀昙皱着小鼻子,撅起小嘴:“哥,我劝你别这么炼。这《太上经》虽然是正经法门,但没几个人练到最后。太难了!”
“怎么说?”
“太上经的本意就是导人向善。行善积德,就会得到天地庇护,这是炎帝陛下当年以人道和天道立下的誓约。炎帝时代,天下大同,路不拾遗,福神主宰世界,几乎鲜少有恶人存在。”
“但是放到现在,人心思变,这功德之路不是那么容易走的。”
“不过这法门前期简单,少爷可以试试。”雪姨捧着菜盘走来,盈盈笑说:“这法门挺普遍的,是昨晚少爷天授来的?想必是哪位福神送的。昔年我刚入道时得一位福神指点,也走过功德路,积攒五千功德后才慢慢走上天狐正道。如果仅仅作为过度来说,这法门还是很不错的,毕竟是天帝所传。”
荀易正要问话,其他人入内,荀昙岔开话题:“哥哥早点用饭,然后准备上学。我在家里面帮你收拾下。”
吃过早饭,荀易扛着书箱溜达着上街。
刚刚走出巷子,就见前方有一妇人挎着的菜篮逐渐断开,盛满瓜菜的篮筐受不住力坠落而下。
“夫人小心!”荀易飞快跳过去,伸手接住即将落地的篮筐。御木之力运转,将把手和筐子断开的地方修好。
“谢谢!”那妇人见荀易帮忙修好菜篮子,连忙道谢。
“不客气!”荀易挥挥手,走出几步,突然脚一顿,灵台识海中的功德青芽居然长出一截。
一片叶子舒展,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一行小字:“壬子年丙午月丁丑日,帮妇人接住落地菜篮并修复。”
“这居然也能算成一件善行?”荀易倍感荒谬,仅仅是顺手之劳而已,这居然能够称之为善行?
于是,边走边询问白福。
那妇人站在后面看着荀易身影询问周边人,旁边小贩笑道:“这荀家公子性格纯良,时常帮助我们这些小贩修木车等物。夫人无需在意,仅仅是举手之劳。”
“是啊,是啊。这位公子可是当年茂公之后,继承茂公血脉,天生感应木灵。”
在这个时代,觉醒血脉天赋并不是一件多么震惊恐怖的事情。很多家族都有自己的血脉天赋,或者家传功法。
刘氏听了,默默点头。她刚刚搬到城里不久,所以才不知道荀易的风评。
“说起来,他跟你们家也有几分渊源。”一个买苹果的老汉忽然想起一事:“你娘不是在文曲庙那边卖糖?”
“哦。是刘大婶那件事?”另一个卖花的姑娘笑道:“去年刘大婶摔伤了腿,就是这位公子亲自背回去的。”
去年刘氏还没嫁过来,所以不了解这些,又多问了几句,才知荀易平常为人。
荀易因为从小心疾的毛病,为人乐观向上,也喜欢助人为乐。在他看来,这种行为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意义。除却偶然做一些虐人的恶作剧外,他简直是外人学习的最佳榜样。
另一边,白福和荀易谈论《功德经》。
“这些小事当然也是功德。”白福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扶老人过道,帮别人捡起掉落的东西。助人为乐,你念头通达,对方也有感激之念,这当然视作善行。”
“但这可是修行正宗法门,这种善行岂不是太廉价了?”荀易忍不住问:“难道我天天做这些事情就能得道?”那么往常他天天干,也没见自己得道啊。
“恶人十年不行一善,善人一日可行数善。这功法本就是照拂善人,提倡善行的。不然炎帝时代怎么号称天下大同,路不拾遗呢。”白福在一大早就化作毛笔跟着荀易,荀易和荀昙的对话听得分明。
“那么,这样就能得到神通?”
“当然没有这么简单。这门功德修行道的等级晋升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善行,一个是善功。善行指的是你做的事情,不计算功德值,做一件事情记录一个善行。就算是你救人或者完成一次救世,跟刚刚帮忙接菜篮的善行一样,都算一件事情。一件善行,功德树长出一片叶子。按照叶子的数量慢慢壮大。”哪怕荀易救助黎民于危难之际,如果时间上没有岔开,功德树上也只会有一片叶子。
回忆太上经中描述,荀易道:“十件善行第一重天,五十件善行第二重天,三百件善行第三重天,就算是四重天的郡城隍也只需要一千三百件善行。这未免太廉价了。”
“所以这门功德修行法是神道最普遍,最大众的功法之一。而且,公子不要认为善行很容易。您想想九重天的时候需要多少善行?”
“一亿件。”
“是啊,一亿件善行。按照一天十件最简单的善行来算,一年才三千多件善行。一百年才三十多万件,一万年才三千多万件。这样来算,你还觉得这种行善很容易么?”
短时间内操作很简单,但贵在持久。连雪姨那种大毅力大智慧之人都在半路放弃,足见这法门后面的艰苦。
“先易后难,为的就是广布传人。大多数人,只要坚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