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聊斋大圣人-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不是不想投胎,而是不敢啊,他一屁股罪孽没有洗净,投了胎也是一辈子苦命,这让他做过宰相享尽人间富贵的人如何甘愿。

第三百十四章衙门有请

    李修远这个时候带着两个护卫离开了府邸,沿着陌生的金陵城街道,向衙门的方向走去。

    这次虽然被李梁金送了一栋凶宅,但实际上他却并没有损失什么,两万八千两银子已经从李家那里扣了,而且这次也算是因祸得福,不但得了一栋宅子,还多了一个鬼管家,府上还有一尊本地的鬼王。

    这些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

    尤其是那尊鬼王愿意协助自己,这让李修远对于金陵城内的鬼神管辖有了很大的信心。

    算是开了一个好头。

    “这就是金陵城的衙门么?”不一会儿功夫,李修远带着护卫穿过了热闹繁华的街道,来到了衙门前。

    他看见衙门附近的一块空地上立着一块告示,附近汇聚了五六位读书人,有些人还有一些面熟,像是在郭北城有过一面之缘。

    “嗯,不错,虽然名次低了些,但好歹也考中了秀才,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啊。”有一位读书人此刻长叹长叹,虽然言语平静,但眼角却激动的连泪水都流下来了。

    考中秀才可以说才正式算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开始享用一些读书人的特权了。

    至于童生,那实在是有些拿不出手,遇到任何一个读书人都要低头。

    “天啊,我考了三次,足足三次了,这次居然又落榜了。”也有读书人因为没有考中,悲愤交加,在公告面前捶足顿胸,恨不得想把自己给锤死。

    “原来榜单在那里。”李修远看了一眼,便走了过去看个究竟。

    他一眼看去便看到榜首的名单上写着一个熟悉的名字:宁采臣。

    “宁采臣是榜首?”李修远楞了一下,不过旋即却又释然了。

    宁采臣的虽然是一个传统的读书人,有些迂腐,耿直,但实际上他的文采是不错的,只是碰到世道不好,所以科举制路坎坷难进,最后只能弃笔不考,带着秀才的身份过一辈子。

    他读书的时间少,论文采是比不上宁采臣的,这一点他承认。

    扫看了一圈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了甲等的第九名,虽然不算是位居榜首,但也算是名列前茅了。

    “上次的答卷我写的中规中矩,只有一首诗文有几分出彩的地方,中秀才是没有问题的,能得甲等第九也算是不错了。”李修远心中点了点头,却是能接受这个结果。

    在他看来秀才的名次是不重要的,只有举人的名次也不重要,只有最后的殿试,争夺状元,榜眼,探花的时候名次才显得尤为重要。

    “帮那个汪生找找看他有没有中举。”李修远忽的响起了那个在旅店之中碰到的读书人汪生。

    他被恶鬼透露了消息,知道自己没有考中,心灰意冷返回家乡去了,他想看看那鬼是不是骗他的。

    扫看了一圈之后李修远居然在榜末看到了王平,朱昱的名字,他们两个人居然考中了秀才。

    王平还好,可是在朱昱在考试之前被鬼怪迷了,大病一场,失了精元,已经没有精力去答卷了,没想到这次他也榜上有名,真是有点难以置信,不过这是一件好事,他的能力中秀才不难,只是这次没上榜的话又得拖一段时间了,等到下次。

    “果然没有汪生的名字,那三只恶鬼虽然恶,但是话却不假,汪生和科举无缘。”李修远心中暗道。

    这也是一件好事,至少让他提前知晓,提前放弃了科举的打算,免得蹉跎了岁月,连累了家人。

    毕竟供养一个读书人的花费可不小,对平常人家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咦,那个名字是。。。。。。。朱尔旦。”李修远正欲离开的时候,忽的余光一瞥,看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名字。

    朱尔旦。

    别人或许不知道这个名字的含义,但是李修远却知道,因为这个名字某种意义上不下于宁采臣。

    也是一个主角般的存在。

    “天啊。”就在李修远思考的身后,一个惊呼响起:“又是你,你这相貌平平,衣着朴素之辈居然考中了秀才,老天真是不公平啊。”

    李修远寻声看去,看见一个相貌平庸,衣着简朴的读书人正吃惊的看着自己。

    “。。。。。。又是你。”他嘴角一抽,却也认出了这个人。

    “兄台,说话得凭良心啊,我靠自己实力靠中的秀才,为什么说老天不公平呢?”李修远认真的说道。

    那相貌平庸的书生说道:“你如此平平无奇,怎么会有真材实料呢,只有如我这般器宇不凡,文质彬彬的读书人,才能内外兼备,文采斐然,考中秀才易如反掌。”说完,又有些洋洋得意起来。

    看这样子他也考中了秀才,难怪一副春风得意的样子。

    “又是这人,大少爷,此人看着着实可恶,小的真想殴打他一顿。”

    旁边的护卫马东看着这个秀才着实有些忍耐不了,有这样贬低自家少爷吹捧自己的么?

    李修远笑道:“切莫如此,几句言语讥讽而已,怎么能放在心上了,再说了他也是一个可怜人,明明脑子有问题,也能考中秀才的确是不容易,我们应该多体谅体谅,走吧,”

    “原来他脑子有问题,小的明白了。”马东恍然大悟,然后有些同情的看向那个书生,觉得他很可怜。

    那相貌平庸的书生脸色顿时黑了:“李修远你敢骂我?我可是秀才。”

    “我也是秀才,你不也辱我了么?”李修远反驳道。

    “。。。。。。”这相貌平平的书生顿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险些忘记了,这李修远也是榜上有名,位列甲等第九,比自己名次还要高。

    李修远说道:“你的脸上有怒火,定然是对我刚才的话很不满意,不如这样,我出一对联让你对,你对出了我向你道歉,赔偿你一百两银子,你输了,向我道歉,陪我一百两如何?”

    “。。。。。。”这个书生顿时睁大了眼睛看着李修远,同样不知道如何反驳。

    他和李修远有过交集,知道这个家伙虽然衣着朴素,相貌平平,但是有绝对在身上,上次一副烟锁池塘柳让叶怀安丢进脸面。

    对对子哪敢和他玩。

    “谁是李修远,谁是李修远?”就在他不知道如何收场的时候,忽的,衙门的旁边传来了一个衙役大声的嚷嚷声。

    “我刚才听到了有人叫李修远,那李修远是不是到这来了?”

    “嗯?”李修远听到那衙役呼喊不由楞了一下,他什么时候被衙门的衙役给惦记上了,还指名道姓的。

    看这样子这衙役似乎就在这附近守着自己。

    “我是李修远,不知道这位差人寻我何事?”李修远虽疑惑,但还是走过去道。

    这衙役拱手施了一礼道:“见过李公子,小的何勇,衙门里当差的,受大人吩咐,若是有一位叫李修远的读书人来这里看榜,务必请他进衙门见一见,小的在这里已经守候有半个月了,今日总算是遇上了,李公子请到衙门走一趟吧。”

    “不知道是哪位大人请我?”李修远问道。

    何勇说道:“不清楚,小的也是受班头指派的。”

    李修远示意了旁边的马东一眼,马东当即心领神会塞了一小块银子在这何勇手中。

    何勇手掌一动那银子就没影了,然后笑道;“是这次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兵部侍郎,傅天仇,傅大人。”

    “兵部侍郎,傅天仇?”

    李修远神色一动,心中大致明白了是什么事情,点头道:“我知道了,多谢这位差人了。”

    “这是小的分内之事,李公子客气了,李公子是中了秀才的人,又被朝廷的兵部侍郎指名道姓的请见,以后一定是官运亨通,平步青云。”何勇笑着说道。

    李修远笑了笑:“那就借你吉言了。”

    不过兵部侍郎傅天仇找自己只怕是为了上次郭北城水灾的事情。

    除此之外,他想不出这朝廷大官有什么原因接见自己这个平平无奇的秀才。

    若是接见宁采臣还说的过去,毕竟他考了这次的榜首。

第三百十五章兵部侍郎傅天仇

    金陵城的衙门和郭北城的衙门是一样的。

    朝廷建造衙门都是有规格限制的,并不是繁华的地方衙门就越气派,偏僻的地方衙门就穷酸。

    顶多繁华地方的衙门修葺,打理的好,显得新一些而已。

    而衙门的布局一样,也就避免了进过衙门的人去了另外一个衙门就不认识的尴尬。

    “李公子,你在这里稍等,容小的去通报大人。”这个叫何勇的衙役拱手止步道。

    “有劳了。”李修远点了点头。

    此时此刻的衙门之中,一位面容清瘦,一脸严肃,不怒自威的中年男子此刻坐在案牍前,认真翻阅,批改着各地送来的文书。

    眼下水灾过了才没几个月,瘟疫的余波才堪堪平息,又到了入冬季节,扬州各地已是流民泛滥,身为各地的县令,知府有的是事情要忙,而他这位钦差更是责任更是重之重,若是出了什么差错,不但自己要被问罪,还对不住皇帝的信任和百姓的期盼。

    而在这个中年官员的下面,却还坐着几个官员。

    这都是本地的官员,如今这些官员却是战战兢兢,原本在衙门里高高在上的,如今也只能陪着这位大人处理政务,不敢偷懒。

    因为眼前的这个钦差大臣是朝廷的兵部侍郎,此刻奉旨赈灾,救命,可以说是位高权重,谁敢得罪。

    这个时候,一个文吏小心快步的从一旁走了进来,低声在兵部侍郎傅天仇耳旁小心翼翼的说了几句。

    兵部侍郎傅天仇放下了手中的文书,抬起头带着几分诧异道:“哦,你说那个平了郭北城水患,瘟疫的那个李修远来了?”

    “是的,大人,适才有个衙役见到他在衙门外看榜,现在人在外面候着。”文吏说道。

    傅天仇抚须点头道:“他虽是一个读书人,但却在灾难来临之际救了一城的百姓性命,还将治疗瘟疫的法子四处传播,活民无数,纵然他不是一位秀才,本官也是要接见这位大善大德之人,去,请哪位李修远进来,本官要看看此人到底是何许人也,竟有如此本事。”

    文吏应了声便退了下去。

    傅天仇又道;“各位大人不放也审视一番这个李修远,看看他是否真的有真才实学,若是有的话,本官定要举荐给皇上,提拔他一番。”

    麾下的众官员心中一凛。

    这傅天仇也太直爽了吧,这人没见就说要提拔?

    “咳咳,傅大人,下官以为,此人不管品行操守如何,但眼下他只是一介秀才,若是要提拔举荐,也得等他考中了进士才行,否则这有违规矩啊。”说话的是一位面白无须的官员,他不是别人,却是和李修远有过交集的那个郭北县代理知府,叫宋远。

    如今局势稳定,宋远自然是撤了下来,换过了别的知府。

    “下官以为,若是李修远这有真才实干,向朝廷举荐也不无不妥。”也有官员赞同傅天仇这个要求。

    他们可不是由衷之言,纯粹是为了迎合傅天仇的话而已。

    傅天仇笑道:“举荐提拔的事情先放一边吧,先请诸位大人考究一番,本官再视情况而定,几位大人可都是进士出身,有些还进过通天阁跟过上一任诸葛卧龙大学士,文采都是一等一,相信待会儿不会让本官失望的。”

    “大人还请放心,下官定为朝廷好好审核人才,绝不会偏私。”几位官员义正言辞的说道,同时有些长须飘飘,自鸣得意。

    毕竟身为读书人出生的官员,最在乎的就是名声和才情,这比他们为官一方,造福一地都重要。

    “如此就好。”傅天仇点头道。

    不一会儿功夫,李修远便在一位文吏的带领下来到了大堂。

    李修远微微扫看了一眼,见到这些人个个坐在文案前,身穿官服,都是扬州各地的大官,为首的那位官员官服和其他不同,那是朝廷六部的官服,看样式应该是兵部侍郎。

    “晚生郭北县李修远,见过诸位大人。”他拱手施了一礼道。

    身为秀才的他可以见官不跪,而且不称小人,只称晚生就可以了。

    “免礼吧,你就是李修远?听说你赈了郭北城的水灾,瘟疫,可有此事?”

    傅天仇声音沉稳,认真的打量着眼前这个看上去文质彬彬的书生。

    却见李修远身姿挺拔,相貌英俊,双目清澈有神,顾盼之间已有股难以严明的威严之气,这股威严不是那种久居高位的威严,而是一种让人信服,信赖的威严,除此之外他还没有寻常书生的那种柔弱姿态,反而浑身健硕有力,步伐之间更是夹带脚风,可见此人也是雷厉风行之辈。

    傅天仇阅人无数,他此刻心中也不得赞叹一声,此人乃人中龙凤也。

    只是这是外貌,就不知道内在怎么样。

    “却有此事,晚生却是为水灾出过一份力,让人传播过治疗瘟疫的药方,而且这也并非晚生一人功劳,好友宁采臣,王平,朱昱等人也出力良多。”李修远道。

    “他们几人名字有些耳熟啊。”傅天仇忽的有些疑惑道。

    有本地的官员拱手道:“大人,宁采臣是这次科举的榜首,王平,朱昱他们也榜上有名,中了秀才。”

    “原来如此,难怪有些耳熟。”

    傅天仇点头道:“你能在这里提及他们的名字可见你也是一位重情义的人,不错,难得可贵,听闻你这次赈灾花费了白银上万两,此事可是真的?”

    李修远道:“是真的。”

    “花在何处?”傅天仇问道。

    “雇青壮,平水患,治瘟疫。”李修远回道。

    “为何之雇青壮?不雇妇人,老弱?”

    李修远道:“水灾一起,灾民遍地,青壮聚在一起容易生事,一旦赈灾不及时,便有可能起叛乱,故而重金雇佣青壮,一解水灾,二解叛乱,三来,青壮力足,赈灾迅速,若有叛乱亦可操练为兵,最不济,亦能守城抗敌。”

    傅天仇笑着道:“你能想到这些,已有位居知府的才干了,不过灾乱一起,你当真舍得平原无故的花上万两白银雇佣青壮?”

    李修远认真的说道:“晚生是商贾之家子弟,若用生意二字来谈,自然是亏,但若以长久的目光来看却是赚,灾乱不平,便会波及家业,瘟疫不平,亦会连累亲人,而且古人有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晚生自然践行圣贤之理。”

    他的话并不是场面之话,而是实话实说。

    郭北城内有他李家的家业,而且瘟疫,水灾都已经波及到了郭北县,自己不去赈灾,真的起了动乱,自家损失的何止万两。

    只有短视的商人才会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度日,到时候灾乱一起,大好的家业拱手让人。

    李修远的一番话,毫无瑕疵,而且完全符合读书人心中的那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形象。

    任何一位读书人只要不是和李修远有过节的话都是非常赞赏的。

    旁边的几位官员更是闻言连连点头,宋远亦是不例外。

    不过他忘记了那一日的事情,他当然不会记得,自己被李修远的护卫给绑了起来,跪在地上差点砍了头。

    傅天仇亦是哈哈笑道:“说得好,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你能以一介秀才的身份平息一城一地的灾疫,的确是让本官刮目相看,本官决定了这次回京之后便向朝廷举荐你,让你为国效力。”

    “大人,秀才为官有违规矩啊。”李修远道。

    他并没有被这所谓的好处冲昏头脑,因为他非常清楚,自己这不守规矩的一下子做了官,下场绝对是不好的。

    那么多举人,进士没有做官,自己这一下子赶在他们前面,这岂不是犯了众怒?

    傅天仇说道;“虽有违规矩,但你若能在明年开春之际考中举人,那么就能参加秋季的殿试,如此一来便不算有违规矩了。”

    李修远楞了一下,秀才考试哪有这么快,这要至少明年才行,而殿试更是要排在四年之后。

    他逢考必中,也要五年时间才能成为进士。

    “大人难道想开恩科?”忽的,那个宋远带着几分诧异道。

    宋远的这话,一下子提醒了李修远。

    是啊,朝廷还有恩科这么一说,所谓的恩科就是临时加考一届,缩短科举的时间,碰到恩科的读书人都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可以多考一次,若是时间巧,一年考两次都是存在的。

    “呵呵,然也。”傅天仇笑道:“这次皇上已嘱咐老臣,特许在扬州开恩科一次,以平息民怨。”

    李修远也有些喜色起来。

    若是开恩科的话,他只要考中了举人,那么明年就能赶上这一届的殿试,不说做状元,能中了进士就够了。

    科举之路提前走完也可以省去很多的时间。

    “不过本官要将你举荐给皇上,所以你的才学得过得去,不然难以服众,今日本官招你进来,一是为了询问治理灾情的事情,二来是为了考验你的才学。”

    傅天仇说完便指着大堂之中其他的官员道:“在座的大人都是进士出身,今日便由他们考考你,若你真有真才实学,本官便不留余力的挺拔你一番,让你为朝廷效力。”

    说道这里,便戛然而止了。

    显然,若是李修远水准不够,这提拔是不会再有的了。

    如果有其他的书生在这里的话一定是会羡慕死李修远的,毕竟眼前这位可是朝廷的兵部侍郎,是位高权重的大官。

    有他挺拔的话,以后的路可以说是平步青云。

第三百十六章考问

    李修远此刻一个人站在大堂之中,在他的左右都坐这一位位官员,有本地的高官,也有朝廷派来的京官,不管怎么说,这些官员的品级,地位可比县令强太多了,在郭北县的时候一位县令都能逼得李修远兵行险招,玩一手劫匪劫杀的戏码,斩了那个县令。

    如今,毫不客气的说,得罪了这些官员,以后李家。。。。。难了。

    而听到这些人要考自己,李修远更是心头一沉。

    这明面是考自己,实际上是提前和这些官员打交道,打的好那自然万事无忧,若是不相信得罪了,那以后有的是麻烦了。

    官员都是文人,而文人大多数都是小心眼。

    所谓的考核,在李修远看来就相当于一场文斗。

    此刻,李修远有些神色古怪的看着这个傅天仇,果然,这是个兵部侍郎,心中的阴谋诡计不多,没有想透这一些,自己反正是要走科举的路子,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考中进士,自然能服众,所谓的考核,摆明了是个自己拉仇恨的。

    这傅天仇是来坑自己的吧?

    “还请诸位大人出题,晚生尽力而为,若有才学浅薄之处,还请大人们见谅。”李修远只得一拱手,对着这些官员道。

    当即一位官员便抚须笑道:“几位大人,这第一次便由我出吧。”

    “余大人您可是进过通天阁的,你出这一题也是合适之极,不过可要手下留情,这位晚辈才刚刚考中秀才,可别拿殿试的题目刁难他。”旁边几位同僚笑着点头道。

    也有官员打趣起来。

    余大人笑道:“本官心中有分寸,嗯,先来个简单一点的,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何解?”

    李修远道:“有德行的鬼神能帮助世道昌盛值得供奉,反之,没有德行的鬼神,只会给世道带来混乱,要去消灭。”

    这个余大人皱起眉头有些不悦道:“本官只问了你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你的理解离圣人之意太远了。圣人的意思是鬼神的作用很大,没说让你去供奉,消灭,改一改吧。”

    “话虽然没有明言,但晚生却是这样理解的。”李修远道。

    余大人脸色一沉;“朽木不可雕也。”

    其他官员也是摇头失笑,不知道李修远为什么会把这话曲解成这样。

    李修远却是脸色坦然,没有想要改口的意思。

    因为他内心的理解就是这样的,倘若违背了本心,去求官提拔,那自己又和那些贪官污吏,蝇营狗苟之辈又什么不同?

    “第二题由下官出吧,几位大人没有问题吧?”这个时候又有一个官员笑着开口道。

    “是张大人?你是本地父母官,你出第二题自然无妨。”其他官员点头道。

    这个姓张的官员说道:“圣人之言,每个朝廷,每个读书人理解的意思都不一样,不能体现一个人的才学,文官一方重要的是造福一地,你既赈过灾,那么肯定有过人的才敢,本官就考你这点。”

    “还请这位大人出题。”李修远道。

    张大人想了一下,然后笑道:“若遇天灾之年,遍地饥民,朝廷赈灾迟迟未至,你身为一县县令,如何活民?”

    “民以食为天,若是灾民遍地,必先果腹,要果腹必定有粮,若是晚生为官一方必定筹粮。”李修远道。

    “衙门无银两,粮仓无余粮,如何筹?”张大人又问道。

    李修远道:“借。”

    “向谁借。”

    “哪户有存粮向哪户借。”李修远道。

    “商贾之家,富贵之家,虽有余粮,但他们视钱粮如命,如何借?”张大人又问道。

    李修远道:“以官田,来年的赋税换之。”

    “来年的空缺如何补?”张大人问道。

    李修远道:“纳灾民,开荒地,来年丰收,定能填补这个缺口。”

    一番对话,让其他几位大人皆是连连点头,这回答的确是没有问题,换做是他们也会这样做,在粮库,钱库空缺的情况之下,只能许口头之利,换取钱粮。

    “不错,你有治理一地的才干,本官最后一个问题,若有饥民造反如何治?”张大人又问道。

    李修远说道:“杀一人,可平。”

    “咦?”

    这话一出,不少静坐倾听的官员忍不住睁开眼睛,带着几分诧异之色。

    这和他们的想法不同,若是他们回答的话,第一时间就是平乱,然后就是各种平乱的法子使出,哪有李修远这杀一人可平的回答。

    主位上的傅天仇也是楞了一下,随后饶有兴趣的看着李修远问道:“你说杀一人可平,不知道杀哪一人?”

    “将钱粮库房空缺之罪归于库官,当灾民之面杀之,再行安抚救济,动乱可平。”李修远回道。

    那位张大人此刻皱眉道:“库官无罪,你怎么能妄自杀他?”

    “库房无钱粮,库官岂能无罪,死他一只硕鼠可平动乱,这是治理动乱最快代价最小的法子。”李修远道。

    张大人又道:“为何不派遣官兵平乱?”

    “饥民造反,是被逼无奈,情有可原,杀民平乱,死伤之数会更多,晚生觉得不可取。”李修远道。

    这话一出,那位张大人却是脸色沉了下来。

    要知道,当初他被问及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就是这么回答的,如今到了李修远的口中却是杀一人可平,难道当初自己还不如现在这个李修远么?

    一时间,他也不再开口了。

    李修远看着他的脸色,暗暗摇头,这又得罪了本地的父母官了。

    文人,小心眼啊。

    过了一会儿。

    “第二题既已经答过了,那这第三题便由本官出吧。”宋远忽的开口道。

    其他官员此刻连附和的心思都没有了,只是点头同意了。

    宋远笑道:“前面两位大人出的两题都是考验你的学识,才干,这第三题本官就考你的诗情吧,你可有其他平日里写的诗文?赋诗一首,便算是过了这第三题。”

    “不知宋大人可有题材限制?”李修远道。

    “忠君爱国即可。”宋远说完,看了看傅天仇的神色。

    傅天仇却是流露出了几分期待之色。

    一个人的诗文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心思,李修远学识虽又不足之处,但才干却没问题,倘若忠君爱国之心没有问题的话,那么也是一位值得举荐的人才。

    李修远此刻心中一沉,这诗写不好的话只怕是要惹众怒了,写得好,今日才能蒙混过去。

    毕竟,在古代,其他方便你可以差点,唯独忠孝最重要。

    李修远想了一下,准备继续文抄公附身了。

    毕竟这段时间内要想出一首诗来是玩玩不可能的。

    自己又不是曹子建,能七步成诗。

    “这个宋远看上去出题容易,实际上是最刁难的。”李修远心中暗道:“他那天不是失忆了么,应该不记得被我绑在地上,差点被吴非砍头的事情吧。”

    想到这里,他又有些古怪的看着那个宋远。

    应该是不记得那件事情,不然今日就不会如此心平气和的坐在这里了,早就要和自己拼命了。

    怕是看自己要被提携,所以有意给自己使绊子。

    李修远看着宋远,宋远却是笑吟吟的看着他,一句话也不说,

    “文人,小心眼啊。”李修远心中暗道。

    其他几位官员也是眼观鼻鼻观心的坐在那里也不催促,等着李修远的发挥。

    在他们看来这李修远今日的考核是过不了的。

    第一题错了,第二题也犯了官场的忌讳,居然杀官平乱。

    要杀也得杀民啊。

    第三题写诗,呵呵,诗哪有那么好写,真当自己是李白,还是曹子建了?

    李修远思考了起来,脑海之中收刮着以前的诗文,以前记忆中的诗文他平日里是不准备拿出来的,只有应急的时候才会拿出来,不然整日靠着文抄公的身份去装大才子,也太羞耻了。

    不过眼下这种时候,却是不得不拿出来一首了。

    “有了。”

    忽的,李修远神色一动,开口吟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众官员还没有回过神来,一首诗便念完了。

    他们皆露出了惊愕之色,没想到这李修远真的在短短片刻之内弄出了一首诗,而且还是应情应景的诗,看着样子不像是以前写的,咋一回味,这诗竟写的颇为惊艳啊。

第三百十七章再见聂小倩?

    李修远的应急诗文拿出来总算是暂时堵住了这些官员的嘴巴。

    他毕竟不是原汁原味的古人,所以思想上和古人略有不同,不管是对古文的见解,还是对管辖一方的处政方法,都是和这些官员相差甚远的。

    正是这种思想上的不同,才让李修远和这些官员的脾性凑不到一块,也就导致了他回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