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限之开荒者-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医为他诊治,以至落下了病根,英年早逝。
太皇太后咳嗽一阵,渐渐平复下来,叹道:“官家,除了这两年,你算是做了七年皇帝,可是这七年……这七年之中,真正的皇帝却是你皇祖母,你什么事都要听皇祖母吩咐着办,你……你心中一定十分气恼,十分恨你皇祖母,是不是?”
赵煦淡淡道:“皇祖母替孙儿做皇帝,那是疼孙儿啊!生怕孙儿累坏了,用人是皇祖母用的,圣旨是皇祖母下的,孙儿清闲得紧,哪有什么不好?怎么敢怪皇祖母了?”
太皇太后深深的叹了口气,目光突然变得慈祥了几分,看着赵煦轻声道:“你十足像你父皇,自以为聪明能干,总想做一番大事业出来,你心中一直在恨哀家,哀家……哀家难道不知道吗?”
赵煦微微一笑,自嘲道:“皇祖母自然是知道的了,大内侍卫首领是皇祖母的亲信,内侍太监头儿是皇祖母的心腹,朝中文武大臣都是皇祖母委派的,孙儿除了乖乖的听皇祖母吩咐之外,还敢随便干一件事,随口说一句话吗?”
赵煦说到这,阿朱阿紫,王语嫣,甚至连梅兰竹菊看向赵煦的目光都带上了几分同情,对太皇太后却是多了几丝忿忿,王语嫣心下充满了怜惜,“人人都道做皇帝多么风光,表哥一家更是世世代代都只有这一个目标,原来你这个皇帝,竟然做得这么憋屈吗?你以前过的,竟是这样的日子。”
太皇太后听完赵煦的话,双眼直愣愣的看着帐顶,她突然想明白了一些事,苦笑道:“你一定在天天盼着今日吧?只盼哀家一旦病重死去,你……你便可以大显身手了,你跟着国师学了两年,如今定是学成归来了。”
“本来哀家的寿元该在一年半以前就耗尽的,国师故意为我续了一年半的命,便是要为你争取时间,国师真是用心良苦啊!你有国师扶持,当真是好福气,呵呵,如此说来,你如今或许真的能做一个好皇帝呢!无论如何,还是要感谢……感谢国师多赐予了哀家一年半的寿元。”
“唉,太皇太后言重了,都是为了大宋江山,天下百姓,你也不必谢我。”肖鹏摆摆手,轻叹道:“不论你的出发点为何,终归是将煦儿给扶上了皇位,这才让他有了一展抱负的机会,总的来说,你对煦儿还是有那么些恩情的。”
赵煦闻言面无表情的道:“是啊!弟子的一切都是皇祖母所赐,当年若不是皇祖母一力主持,父皇崩驾之时,朝中大臣不立雍王,也立曹王了,皇祖母的深恩,孙儿又如何敢忘记?只不过……”
太皇太后瞥了他一眼,淡淡道:“只不过怎样?你想说什么,尽管说出来就是,哀家反正快死了,你又何必吞吞吐吐?”
赵煦点点头,沉声道:“只不过皇祖母之所以立孙儿为帝,不过是贪图孙儿年幼,皇祖母自己可以亲临朝政罢了。”
太皇太后缓缓点了点头,道:“你的话不错,哀家确是要自己来治理国家,这九年来,哀家治理得如何?”
赵煦微微一笑,从怀中取出一叠李彦先前交给他的纸来,道:“皇祖母,朝野文士歌功颂德的话,这九年中已不知说了多少,只怕皇祖母也听得腻烦了,这是我大宋细作这几日送来的几条情报,说道辽国宰相有一封奏章进呈辽帝,提到皇祖母的施政,这是敌国大臣之论,皇祖母可要听听?”
太皇太后叹道:“德被天下也好,谤满天下也好,哀家……哀家是活不过今晚了,辽国宰相……他……他怎么说哀家?”
赵煦抽出一张纸,道:“那宰相在奏章中说皇祖母,自垂帘以来,召用名臣,罢废新法苛政,临政九年,朝廷清明,华夏绥安,杜绝内降侥幸,裁抑外家私恩,文恩院奉上之物,无问巨细,终身不取其一……”
赵煦读到这里,顿了一顿,见太皇太后本已没半点光采的眸子之中,又射出了几丝兴奋的光芒,接下去读道:“人以为女中尧舜,呵呵,这一点倒是与当年师尊对皇祖母的评价一模一样呢!”
太皇太后喃喃道:“人以为女中尧舜,人以为女中尧舜,就算真是尧舜,终究也是难免一死。”
突然之间,她那正在越来越模糊迟钝的脑中闪过一丝灵光,急问道:“辽国的宰相为何提到哀家?官家,你……你可得小心在意,他们知道哀家快死了,想欺侮你。”
赵煦年青的脸上登时露出了骄傲的神色,说道:“想欺侮朕,哼,话是不错,可也没这么容易,契丹人有细作在东京,知道皇祖母病重,可是难道咱们就没细作在上京?他们宰相的奏章,咱们还不是都抄了来?”
说到这赵煦又抽出第二张纸,道:“皇祖母,这还有另一份情报,你听过之后,便是走也可走得安心了。”
第六卷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太皇太后龙驭宾天 挑战林冲的赵煦
赵煦展开第二张情报,读道:“中原奇人中神通,于少室山再展神威,召天雷而下,瞬息间灭千余人,南朝有此异人,大辽无有胜算,慎行。”
太皇太后惊喜交加,看向肖鹏,道:“这……这……国师,这都是真的?”
肖鹏点点头,道:“虽传言有些失实,不过肖某最近的确道行大进,如今人数对肖某来说,已彻底无用,十万百万人肖某尽可一人屠之,只不过他们不知道,我辈修行中人不可仗道法屠戮过多生灵,否则有干天和,必遭天谴。”
“他们不知道正好,如此可为煦儿争取更多时间,等到大宋军队的战斗力提升起来,大宋便不怕任何外敌了。”
赵煦两眼放光的接口道:“不但不用再惧任何外敌,朕更要开疆拓土,向外扩张,一统四海,威凌天下,建立大宋不世基业,我大宋兵多粮足,打得起大仗。”
太皇太后大惊,急道:“官家不可,兵凶战危,生灵涂炭,可千万不要穷兵黩武,咱们人多粮足,那是不错的,但大宋人文弱,不及那些苦寒之地的蛮夷勇悍。”
“何况一打上仗,军民肝脑涂地,不知要死多少人,要烧毁多少房屋,天下不知有多少人家要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为君者胸中时时刻刻要存着一个‘仁’字,别说胜败之数难料,就算真有必胜把握,这仗,能不打,也还是不打的好。”
听闻太皇太后此言,肖鹏对她的看法倒是改变了少许,轻叹道:“太皇太后心怀百姓,仁字当先,肖某佩服,只是终究是过于妇人之仁了些,咱们顾念打起仗来,会生灵涂炭,死伤无数,可那些番邦蛮夷会顾念吗?”
“当年的五胡乱华,辽国的时时进犯,死的人,烧毁的房屋便少了么?若想战火不烧到自家土地上来,那很简单,只需御敌于国门之外即可,将战场放在敌国的土地上不就行了?被动的防御对自己的伤害是最大的,只有主动出击,扫平天下,大宋才能得享真正的太平盛世。”
“御敌于国门之外……御敌于……国门之外,我大宋军队,真能做到这一点吗?”太皇太后有满腔言语要说,却觉得精力在一点一滴的离身而去,眼前一团团白雾晃来晃去,脑中茫茫然的一片,说话也是艰难之极。
太皇太后突然一个激灵清醒过来,脸上一片潮红,精神似乎瞬间回到了躯体内,肖鹏却知道,她这不过回光返照罢了,“官家,国师,你们可知什么是万全之策,必胜之算?”
肖鹏含笑不语,看向赵煦,赵煦却皱起了眉头,道:“选将练兵,秣马贮粮,与敌在疆场上一决雌雄,有可胜之道,却无必胜之理。”
太皇太后点头道:“你也知道角斗疆场,并无必胜之理,但咱们大宋却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赵煦嗤笑一声,不屑道:“与民休息,颁行仁政,即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不是?皇祖母,这是司马光他们的书生迂腐之见,济得什么大事?”
太皇太后闻言有些激动,急道:“司马相公识见卓越,你怎么说是书生迂腐之见?你是一国之主,须当时时披读司马相公所著的《资治通鉴》。”
“千余年来,每一朝之所以兴、所以衰、所以败、所以亡,那部书中都记得明明白白,咱们大宋土地富庶,人丁众多,远胜辽国十倍,只要没有征战,再过十年、二十年,咱们更加富足,辽人悍勇好斗,咱们只须严守边境,他部落之内必定会自伤残杀,一次又一次地打下来,定然元气大伤……”
太皇太后话未说完,却被肖鹏打断,接口道:“然后大辽之侧的女真族乘势而起,灭了大辽,建立一个更加强大的大金,将大宋打得落花流水,连汴梁都保不住,只得南逃……太皇太后,你见识是有的,只是你到现在还没弄明白一件事。”
“你所思所言,不过是凭自己几十年的经验眼光来推算,得出的结论,而肖某,却是以卜算之术窥得天机,对于未来五百年之事已算得清楚明白,了如指掌,我给煦儿编了一部治国要略,里面许多政令新法,皆来自于后世,那都是取得了显著效果,制造了一个个盛世的良法。”
“所以,你就放心吧!煦儿一定会开创出一个真正的大宋盛世。”
赵煦闻言双目暴亮,昂然说道:“皇祖母,你还有何话说?”
太皇太后听完肖鹏的话,强撑着不咽下的那口气终于咽下,她最后的意识是:“这孩子是当今皇帝,他有他自己的主意,他还有一个神仙一样的师尊扶持,我再也不能叫他听我话了,我是个快要死的老太婆,他是年富力壮的皇帝,他是皇帝,他是皇帝,他是……皇帝……”
太皇太后缓缓闭上双眼,静止不动,赵煦见状,高喝一声,“来人,传御医。”
御医很快到来,伸手为太皇太后一搭脉息,立刻跪伏在赵煦面前,道:“启奏皇上,太皇太后龙驭宾天了。”
“传令下去,为太皇太后……行国丧。”
……
三十六日之后,国丧结束,人心惶惶的朝廷终于安定下来,本以为大祸临头的旧党中人诧异的发现,皇帝并未有什么大动作,也没有想象中的大肆贬斥旧党的情况出现。
之后一众旧党自以为自己了解了情况,那就是赵煦以不推行新法为条件,众大臣不得阻止他册封民女王语嫣为大宋皇后,此议一出,众旧党中人便连一向以迂腐著称的司马光都没有多作反对,对于这一点小小的荒唐之事,他们还是可以容忍的,总比皇帝将屠刀对准旧党的好吧!
故此,王语嫣成为大宋皇后基本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梅兰竹菊四女则是被封为大内一品带剑侍婢,赐御赐金牌,全权负责皇帝安全,另外,赵煦着令工部在皇城之北修建护龙山庄,山庄的设计则是出自曹莫问之手。
本来赵煦还打算正式册封肖鹏为国师,并昭告天下的,被肖鹏给阻止了,他虽偶尔喜欢装装逼,归根究底却不是个张扬的人,国师什么的,太高调,少部分人知道就行,要真的昭告天下,以后行走江湖恐怕都不自在了。
东京八十万禁军校场。
赵煦穿着便装,与肖鹏一起在禁军总教头恭恭敬敬的引领下在校场闲逛,校场十分巨大,几乎一眼望不到头,禁军们除了轮到值守与戍卫皇城的部队外,其他的皆在此处训练。
“王统领,去把你手下所有教头都召集起来吧!不要透露我的身份,就说我是上面派来巡查的。”赵煦对禁军总教头王进道。
王进是禁军总教头,亦为教头统领,却不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统领,真正统领东京八十万禁军的,乃是殿前都太尉,禁军都指挥使,此时当然不是高俅,也永远不可能是高俅了,因为高俅就在不久前,突然“中风”死了,苏轼还为少了个好助手郁闷了好几天。
“是,皇……宋公子。”王进应了一声,跑去集合手下教头去了。
一炷香后,三千多名禁军枪棒教头在校场集合完毕,王进私底下告诉他们,上面派了大人物下来巡视,要他们好好表现,说不定被大人物看上,便就此一飞冲天,飞黄腾达也说不定,当下所有教头个个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了出来。
周围禁军将士见状,皆是诧异的围了过来,一时场中被围得水泄不通,但并无喧哗之声,足见此时禁军的纪律还是颇为严明的。
赵煦站在众人面前,朗声道:“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谁能告诉我,禁军教头中,谁的武艺最高?”
听闻赵煦此言,众教头面面相觑,这叫他们怎么回答?
“好吧!既然没人敢自认最强,那本公子就点名了,教头中可有一位叫豹子头林冲的?”赵煦再问。
这下队伍中有了动静,只见一名手握丈八蛇矛,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长八尺的大汉排众而出,对赵煦抱拳一礼,道:“属下便是林冲,不知大人有何见教?”
赵煦见了林冲,暗暗点头,此人外形倒与乔大哥有的一比,当下微笑道:“倒也没什么见教,只是我曾听人说起,禁军中有一个叫‘豹子头’林冲的高手,号称‘小张飞’,善使枪棒,有万夫不当之勇,本公子甚是不服啊!因此借着这次巡视之机,特来讨教一二。”
“噗哧”
他身后的王语嫣、阿朱阿紫与梅兰竹菊四女见赵煦如此做派,皆是掩口轻笑,肖鹏亦是摇头失笑,这家伙在江湖上混久了,开口闭口都是一股子江湖味,若不认识他的,谁能想到他竟会是皇帝?
几女这一笑,便如百花齐放,艳若桃李,看得场中军士眼睛发直,那些围过来的将士与其说是来看热闹,不如说是来看美女的。
第六卷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宋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了 锻体之法
林冲心下一凛,此人看上去文质彬彬,气度不凡,却不像是武艺高强之人,但对方既然听了自己的名号,还敢向自己挑战,想必定有过人之处,自己还需小心在意了。
“大人过奖了,如此,便请大人赐教,不知大人使什么兵器?”林冲恭恭敬敬的一礼,凝声道。
赵煦微微一笑,道:“丈八蛇矛我是使不来的,我用长枪即可。”
他在还未得到无崖子传功之前,在逍遥山庄便一直随肖鹏习练那些并不需要内功配合的武术,用以打熬筋骨,什么自由搏击,无影脚,夺命锁喉枪他都是练过的,这也是肖鹏为了满足他学武的愿望而行的权宜之计,却没想到此时倒是有了用武之地。
场中,林冲双手持矛,握在当中,横于胸前,一股悍勇无匹的气势扑面而来,赵煦单手持枪,枪尖指地,枪杆负在背后,两人相隔丈余站定,感受到林冲身上那股悍勇之气,眼中精芒一盛,心下暗暗喝彩:“好一员勇将。”
“林教头,出手吧!千万不要让本公子失望。”赵煦轻喝一声,枪尖一抬,指向林冲。
“公子当心了。”林冲亦是一声轻喝,双手一抖,跨前一步,横在胸前的长矛平平扫出,他的蛇矛本就较长,这一步跨出矛刃已可够到赵煦。
赵煦长枪一摆,磕开林冲攻到的蛇矛,顺手一挺长枪,如毒蛇吐信般刺向林冲咽喉,速度迅若奔雷。
林冲心下大惊,没想到对方文弱的躯体中竟蕴含如此强大的劲道,虽说他一开始怕伤了对方,并未用全力,但自己的五六分力也不是谁都能接下来的,况且对方还是单手持枪,至此林冲再不敢小觑赵煦,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林冲后撤半步,长矛一转,将赵煦长枪格开,使开全力与赵煦激斗开来,赵煦长枪灵活巧妙,时而单手,时而双手,或点或探,刁钻毒辣,招招锁喉,林冲蛇矛大开大合,横扫竖砸,以力破巧,片刻间,已是斗得百十招开外。
“肖郎,这个叫林冲的教头武功不弱啊!不过他应该不是煦儿的对手。”阿朱在肖鹏耳边轻声道。
“这是自然,煦儿的夺命锁喉枪走的是灵巧的路子,正好是林冲这种大开大合的克星,但是在千军万马列阵拼杀的战场上,却是林冲的矛法更加合用,所以林冲注定只能是个决胜疆场的将军,而无法成为一名武林高手。”
一旁陪同的王进闻言暗暗点头,随即一惊,这两位究竟是什么人?竟称皇上……煦儿?
那边厢,斗了近两百招后,赵煦已经探出林冲的武艺高低,做为一名统兵大将确是绰绰有余,只是不知其谋略如何,他更希望林冲是一员帅才,而不仅仅只是将才。
至于现在,还是先结束吧!赵煦真气爆发,一枪磕在林冲蛇矛上,林冲只觉一股沛莫能御的大力自矛杆上传来,双手竟握之不住,丈八蛇矛被磕飞出去,下一刻,赵煦的枪尖已指在他的喉咙。
赵煦微微一笑,收回长枪,随手插在一旁地上,笑道:“不错,不错,以林教头的武艺当一个枪棒教头实在是屈才了,林教头当为一军之将。”
林冲心下又惊又喜,忙抱拳一揖,“多谢公子提拔,公子枪法精妙绝伦,林冲不及也。”
赵煦摆摆手,笑道:“林教头过谦了,你的武艺乃是在军中磨练出的战阵搏杀之技,乃是百人敌千人敌,我的武功则是武林中人争胜之用,论到上阵杀敌却是不及林教头的矛法适用了,哈哈哈哈,好,好。”
赵煦说完转向队列中众教头道:“诸位,本公子拟本月月底,在禁军之中举办一次大比武,任何人都可参加,采取自愿原则,本次比武采取排位制,取前二百名进入一处秘密所在学习新式练兵之法,学习完成后,这二百人将分派到各地军中担任将军或总教头之职,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各种好处。”
“望诸位拿出全部本领,为自己博一个前程的同时,也能使自己成为国之栋梁,本次比武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接受所有禁军将士的监督,杜绝任何徇私舞弊的情况,当然,比武过程中也会设立裁判,具体章程之后会下发下来,届时你们就知道了。”
“另外,我任命林冲为本次比武的总裁判,由他裁决,判定比武中究竟谁胜谁负,其他裁判拿不定主意的,也当交由林冲最终裁决,只要经过他裁决的,任何人不得有异议,我相信他能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若有任何徇私的情况出现,定然严惩不贷。”
赵煦话音刚落,队列中就有疑问声响起,“不知公子究竟何人?如何可以保证本次比武绝对的公平、公正、公开?若有比公子更大的官要求公子徇私,便又如何?”
“哈哈哈哈……”赵煦仰天长笑,他身后的众女也是娇笑不止,“王总教头,你告诉他们我是谁,这世上,谁的官职比我大。”
听了赵煦此言,场中所有人都看向王进,却见王进并未说话,而是大礼参拜了下去,高声道:“末将王进,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什么?”林冲浑身一震,虎目圆睁,刚才与自己枪尖对矛头的,竟然就是……就是当今皇上,当今皇上竟有如此高明的武功在身?一个激灵反应过来,忙跪了下去,口呼:“末将林冲,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时场中众将士也明白过来,当下场中呼啦啦的跪倒一片,人群如海潮一般一片片矮了下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禁军校场一阵山呼海啸,声震长空,待得众将士三呼万岁之后,赵煦才暗运真气,将真气蕴含在声音中远远传了出去,滚滚如雷,“众将士平身。”
“谢万岁。”
待得所有人站起身,赵煦这才以激昂的语气大声道:“将士们,有人说我大宋人文弱,大宋军士无甚战斗力,比不过契丹党项等番邦蛮夷,可真的是这样吗?不,朕认为不是,同样是人,同样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凭什么咱们就比不上他们?啊?”
“朕想了很久,不是大宋军士弱,而是我们的练兵之法有问题,自太祖立国后,扬文抑武,不重视军队的发展,这才使得我大宋军队越来越弱,以至连年来被番邦蛮夷欺侮,但是,这非将士们之罪,而是朝廷的失误。”
“现在,朕当家做主了,朕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一切,朕要让大宋的军队,成为普天之下最强大,最能战,最无敌的军队,但是这一切,朕需要你们帮朕,将士们,你们,愿不愿意帮朕?与朕一起,打造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无敌之师?”
“愿意,愿意,愿意……”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校场中沸腾了,王进与林冲双目通红的与将士们一起看着赵煦,热血沸腾的举起自己的拳头狂呼,数十万只拳头不断冲向天空,他们都陷入了狂热的状态,此时的赵煦,已经彻底成为禁军将士们的精神象征,所有人都愿意为他们的皇帝去死。
赵煦转头看向肖鹏,师徒俩齐齐咧嘴一笑,大宋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了。
……
三个月后,肖鹏将现代的队列训练方法与体能训练方法一一传授给了最终选出来的那两百名禁军将士,其中大部分是教头,只有少部分是带艺从军的军士或将领。
林冲暂时作为这两百人的统领,当肖鹏将现代那一套体能训练的方法,特别是像俯卧撑、深蹲、蛙跳、鸭子步、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四百米障碍等等这些项目传授给众人后,众人对肖鹏的感激与崇拜瞬间达到顶点。
当知道此人就是皇上的授业恩师后,更是对他敬若神明,有那对武林稍稍了解的,立刻就知道了他中神通的身份,再经过那人一宣传,肖鹏之名,自然而然在军中也不胫而走了。
林冲等人之所以对肖鹏如此感激,便是在于这体能训练了,其实古代人并没有什么好的体能训练之法,体能训练被称为锻体之术,自古以来,锻体之术为方家不传之密,刘备得锻体之术,遂有白耳军,穿山越林如履平地。
高顺得锻体之术,就有陷阵营,攻城略地无不破者,曹操得锻体之术,虎豹骑纵横天下,所向无敌,这些可谓之为“古代特种兵”的部队无不借助于锻体之术,而肖鹏毫不犹豫的将这锻体之术传给了他们,这叫他们如何不感激涕零?
带完这批“新兵”,肖鹏见基本上赵煦的事都已经上了正轨,朝廷这边没自己什么事了,于是便向赵煦告辞,赵煦自是不舍,但师尊性喜逍遥自在他也是知道的,能帮自己这么多已经是意外之喜,于是只好与肖鹏挥泪拜别,亲自换了便服将肖鹏一行三人送出了汴梁城。
肖鹏在离开前,将摩尼教的事与他说了,让他派人时刻紧盯摩尼教与其教主方腊的动向,若有机会,便一举将之铲除为好,赵煦自是谨遵师命,回宫后便立刻派出护龙隐卫对摩尼教进行侦察。
第六卷 第一百二十八章 天然阵法 不老长春谷内 意外之人
“肖郎,不老长春谷就在这附近吗?”
“应该就是在这附近了。”
善巨郡之北,吐蕃以南的一座高山山巅,肖鹏眉头微皱,右手不住掐算,片刻之后,肖鹏看向一个方向,道:“我们去那边看看。”
说完一手一个揽住阿朱阿紫姐妹俩,向那个方向飞纵而去,数息之后,肖鹏落到一条深涧之前,正待仔细掐算具体地点,前面左首突然转出两个人来,只见这两人一身粗布短打,一人手持一根极长竹竿,竿头有张小网,另一人肩头扛着一张竹子长梯,有十来丈长。
看他们装束,倒像是采燕窝的怒族人,肖鹏上前探问,两人世居于此,竟是听说过不老长春谷,两人指点路径后,劝肖鹏不要去,因为那里山路太险,便是他们这些时常行走于悬崖峭壁上的采燕客都去不得。
而且据他们所说,谷里曾经偶然会有人拉着大松树上的长藤,荡出谷来,出来的人脸白唇红,年轻美貌得很,不过在谷外住不了几天,黑发就转雪白,背驼身缩,满脸皱纹,几天之内就似乎老了一百岁,再过几天就死了,连想要回到那个山谷都来不及,之后就再没见过人出来。
因此外面的人说谷里有妖怪,谁都不敢进去,两个采燕客良心很好,不住劝肖鹏回头,不要再过去,肖鹏也不解释,只是拿出一锭黄金酬谢他们。
待得两人离开,肖鹏按着两人指点,带着阿朱阿紫飞过深涧,到了一处云深雾锁的山谷之中,肖鹏挥手间几道巽风咒发出,很快便吹散了云雾,转头四顾,发现此处只是一个空荡荡的山谷而已,什么都没有,山谷很大,四面都是险峻陡峭的山壁。
肖鹏自然不相信这里当真什么也没有,神识展开,细细查探,很快就在一片山壁发现了古怪之处,肖鹏借着神识之便仔细研究,惊讶的得出了一个结论。
“造化之神奇不外如是啊!这竟然是一个天然形成的阵法禁制,难怪无人能发现此处,四周都是一样的山壁,却只有这一块方圆一丈内是禁制,若不是凑巧,谁又能当真寻到不老长春谷的所在呢?”
“阵法禁制?这不就是一片山壁吗?”阿朱好奇的看着面前这片爬满蔓藤的山壁。
“你用手触摸一下试试。”肖鹏呵呵笑着对阿朱道。
阿朱依言伸手去触摸山壁,但让她惊愕不已的是,她的手接触到山壁时,那块山壁荡起一阵涟漪,她的手竟就这么直直穿了进去,什么也没摸到。
“啊!怎么回事?”阿朱诧异的对肖鹏问道。
“这就是我所说的阵法禁制,这里本来应该是个山洞入口,却因为这个天然幻阵,使得这个地方看上去与周围山壁别无二致,怎么样,敢不敢进去看看?”
阿紫咬着食指,满脸纠结的道:“姐夫,你没听那采燕人说吗?这个地方进去过后,再出来就会老得很快,几天就死了,你……”
“呵呵,哪有那种事,我猜那些人本来就已经一百甚至几百岁,而禁制里面应该是另一个时空,里面与外界的法则不一样,在里面可以保持容颜不老,出来后却无法再保持,至于法则什么的,太复杂,一两句话解释不清楚,你们现在也不必知道得那么清楚。”
“我们并未在里面生活,只是进去看看,不会出现迅速衰老的情况的,走吧!进去看看。”
听肖鹏这样说,姐妹俩这才放下心来,一边一个拉着肖鹏的手臂,一起跨入了禁制。
眼前一阵模糊,随即三人便发现自己已经置身于一处山洞中,前面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甬道,回头看去,刚刚进来的地方却是一面石壁的模样,再伸了伸手,确定可以再从这里出去后,三人便往前行去。
走了大约一个多时辰,三人走到了尽头,而尽头处与来时的路一样,是一面石壁,三人穿壁而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