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玄幻三国-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要培养起来,数十头拥有六品防护力的巨型噬金兽发动冲锋,那画面可不要太美。

    和蝎尾翼虎王的谈判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双方都有顾虑,楚河担心给常定军带来更严重的损伤,蝎尾翼虎王也没有真个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它服软更多的是为了族群日后的发展,若是与常定军垂死一战,数千年幼的蝎虎死亡,不说会给它的族群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但三五十年是绝对恢复不过来的。

    楚河与蝎尾翼虎王经过了一番艰难的拉锯战,双方又各自展示实力和底牌,最后楚河甚至运送了一百架八牛破甲弩进入地渊世界,摆在蝎尾翼虎王面前,终于和这个地底深渊的霸主达成了和谈的协议。

    蝎尾翼虎王这边,整个地渊世界,只许它一个蝎虎族群存在,必须保证蝎尾翼虎在蝎尾翼虎王控制之下。

    任何蝎尾翼虎不得攻击进入地渊世界的常定军或者常定军的盟友等,每年还需要给常定军献出四百头成年蝎尾翼虎,十头五品精锐蝎尾翼虎。

    这个条件,蝎尾翼虎王倒能勉强接受下来。

    毕竟全部蝎尾翼虎都归它掌控的话,绝对可以组成一个上万数量的族群,成年蝎尾翼虎达五千之数。

    蝎尾翼虎的繁殖力还是不弱的,一头年幼蝎虎,五年便可成长起来。

    以前便因为蝎尾翼虎数量太多,地渊世界食物不够,迫使不少蝎尾翼虎需要离开地渊世界到虎牙岭之上觅食。

    虽然每年需要给常定军提供接近十分之一成年蝎尾翼虎,但常定军也给蝎尾翼虎王不少好处,可以帮助蝎尾翼虎扩大族群数量。

    常定军这边,则是需要每个月给蝎尾翼虎提供牛羊各五百头或等量新鲜肉食,另外每年需要帮助蝎尾翼虎种植培养一万斤幼年蝎尾翼虎必须的金焰苔藓。

    同时,常定军不得无故攻击蝎尾翼虎王麾下的蝎尾翼虎,那些零散的蝎尾翼虎族群则不在其中。

    虽然这个和谈条约不能说是双赢,但可让蝎尾翼虎王勉强接受,起码能保证自己族群的延续甚至壮大,其他的零散蝎尾翼虎的生死,自然不放在蝎尾翼虎王眼中。

    同类相残对蝎尾翼虎来说绝不是罕见之事,在食物紧缺的时候,强大的蝎尾翼虎族群攻击弱小的蝎尾翼虎族群,以之为食,是经常的事情。

    对楚河来说,自是占了大便宜。

    枪杆子里出政权,现在常定军处于优势,自然得到更大的利益。

    一个月给蝎尾翼虎王提供一千头牛羊,一年则是一万二千之数。

    这些都是普通兽类,以天水郡如今的规模,番薯种植如火如荼,米粮供应充足,用蕃薯藤养殖牛羊那是相当简单。

    用一万二的牛羊,换取四百多四品妖兽,这交易已经不能用划算来形容了,要是楚河愿意转让这些四品妖兽,一头换一百头牛羊都绝不成问题。

    当初四品的独角白虎,是能让整个石山村灭族的可怕存在,这些四品蝎尾翼虎同样如此。

    金焰苔藓楚河也问清楚了,就是生长在山峰石柱水潭旁边的那些发出淡淡金芒的苔藓,种植不难,只需要浇灌水潭中特殊的阴寒之水而已。

    当然,对智力普遍不高的蝎尾翼虎来说,种植金焰苔藓绝对是一件麻烦事,而且真正制约蝎尾翼虎族群数量的,是地渊世界的肉食来源,不是这些金焰苔藓。

    要不是楚河愿意每个月提供蝎尾翼虎牛羊各五百头,再多的金焰苔藓都是没有意义的。

    蝎尾翼虎很多习性,都和虎类没有分别,往往饱餐一顿,便能十几天不进食任何食物,一头千斤重的牛,起码可以满足三头成年蝎尾翼虎一个月的需求。

    单单楚河承诺的肉食,就可以解决蝎尾翼虎王这个族群的三分之一的需要,极大的减少了蝎尾翼虎族群的食物压力,也代表着可以繁衍更多的后代。

    当然,楚河之所以答应蝎尾翼虎王的要求,也是为了自己考虑。

    毕竟蝎尾翼虎族群建康持续的发展,才能源源不断的给他提供坐骑。

    地渊世界的战斗暂告一段落,楚河率军退出了地渊世界,只留下两千兵马,慢慢搜刮开发地渊世界的资源。

    先前楚河还在地渊世界发现了两个露天铁矿和一个铜矿,一条煤炭矿脉,其中一个露天铁矿便在那个噬金兽洞穴的旁边。

    可惜就算经过常定军的清理,恶劣的地渊环境,也不是普通矿工可以生活下去的,楚河一时是无法大规模开采这些铁矿铜矿。

    不过楚河还是让楚千重在这里设立了一个小型炼钢场,建造了几个小高炉,让留守的兵将兼任矿工,将挖掘出来的铁矿炼制为钢铁。

    这些钢铁不会运输出去,而是配合地渊世界找到的各种珍稀矿石,研究更多的钢铁配方,炼钢场是当一个武器研究所使用。

    那些噬金兽,比楚河想象中的还要容易驯服,拿出精钢给它们啃食之后,这些噬金兽竟然对楚河表现出极度的好感,简直就是华夏国宝那样懂得卖萌讨好楚河。

    真正和这些噬金兽接触,楚河发现它们不是真的把钢铁当成食物,主食还是各种肉类,包括鲜嫩植物等,食性极杂,钢铁只不过是它们为了保证血脉延续的需要而进食。

    这很好的诠释了物种进化论,那些愿意啃食矿石的噬金兽,骨架皮毛更强大坚韧,可以支撑更庞大的身躯,能在这恶劣的环境中更好的生存下来。

    那些不喜欢啃食矿石提升身体强度的,都被环境所淘汰了。

    反正在地渊世界设立了炼钢场,楚河没有必要把噬金兽转移到外面,现在也不需要它们冲锋陷阵,干脆把它们留在地渊世界这边,配备了驯兽师和骑士,当成一支奇兵驯养。

    反正有钢铁给它们啃食,赶它们都不走的。

    这场地渊世界的战斗,给常定军带来了不轻的伤亡,但也让常定军变得更加强大。

    接下来的日子,一切都上了正轨。

    本来楚河建立蝎尾翼虎空骑兵,靠的是地金虎,如今蝎尾翼虎王服软,不管它甘不甘心,在楚河的严厉要求下,蝎尾翼虎王还是不得不帮了楚河一把,让潜渊卫可以快速的驯服蝎尾翼虎。

    外人根本不知道,在这个地渊世界,几乎每天都有好几十个潜渊卫精锐,成功的跨骑在了蝎尾翼虎背上,然后在地渊世界各处飞行纵横,提升人虎的契合度。

    一支一千人的潜渊卫空骑兵,就这样无声无息的建立起来了。

    噬金兽的培养也逐步显现出效果。

    经过大半年不间断的喂**钢,硅锰合金钢,还有一部分铜母、玄铁、千重铁等稀罕珍贵矿材,大部分噬金兽的防御力都提升了许多,已经达到了五品巅峰,和先前的噬金兽王差不多。

    噬金兽的体型也再一步提升,皮毛都呈现出精钢的银白色光泽,骤眼看去,还真的如同精钢锻造一样。

    尤其是那头噬金兽王,现在已经重达五万斤,拥有六品的防护力,楚千重见到之后,肯定这噬金兽王,已经能和当初冲击定妖军的那些噬金兽相比了。

    当然,消耗在它们身上的钢材也是极多,别看它们一天只吃三四十斤的钢材,但小数怕长计,五十头噬金兽一天就要消耗一千五百斤左右的钢材,还有数十斤各种珍稀矿石。

    大半年时间,这些家伙足足吃掉了三十万斤的钢材,肉食数量更是以百万斤来算。

    常定军的实力不为人知的急速提升,这个时候,两份加急文书,摆在了楚河案桌之上。

    看着这两份文书,楚河知道,常定军暗中积蓄力量,藏锋至今,终于到了显露獠牙的时候了。

268、第一次天水会议

    这两份文书,都是孟获让人送过来的。

    第一份,楚河与孟获约定的时间已经到了最后的期限,孟获见楚河没有什么动静,因此派人前来兴师问罪,询问楚河什么时候迎娶孟青桐。

    第二份,则是十数万永州兵穿越南蛮之地,朝着天水郡这边逼进,南蛮军腾不出足够的兵力围剿之,提醒楚河早作准备。

    这两件事情,楚河其实都是知道的。

    在他心中,自己到底年纪不大,才十五而已,因此是想拖得就拖。

    只不过,他十五,孟青桐却已经双十年华,从孟获的严厉语气,若是楚河再不迎娶孟青桐的话,双方盟友关系就保不准了。

    楚河也知道,孟获语气说得严厉而已,事实上就算他真的不迎娶孟青桐,南蛮军和常定军也是不可能一下子断绝盟友关系,可以说常定军和南蛮军谁都离不开谁。

    南蛮军现在的情况是相当不妙,蜀国平叛大军逐渐占据上风,黄巾军和益州那边,多处战线沦陷,可以腾出手来支援东路军和中路军。

    南蛮军同时迎击两路大军,本来已经是相当勉强,对方得到援手之后,更是处处遭挫,要不是有常定军在背后不断给他提供武器兵甲,甚至反过来给南蛮军提供米粮补给,南蛮军怕已经支撑不下去了。

    永州军能在南蛮腹地肆虐,大半年时间都没有被南蛮军剿灭,还越战越强,可见南蛮军如今的窘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孟获加强和常定军的联系还来不及,又怎么可能断绝与常定军的盟友关系。

    有关永州军的事情,楚河也相当的清楚。

    虽然永州军一直在孟获占领的地盘肆虐,但楚河当然有派出探子离开天水郡,到各地搜集情报。

    若是一支十几万人马的军队在天水郡附近肆虐,楚河都不知道的话,真的可以一脑袋撞死在常定军的新城墙之上了。

    收到文书之后,楚河马上召集起天水郡各主官将领。

    楚家大宅,到底是楚河的私宅,以前常定军势力没有形成规模,楚河召见部将都是在大宅之中。

    如今常定军已经掌控了天水郡,麾下雄兵五万,部将数十,各县主官也是有数十人之多,加上楚河成亲之事,不单单关乎常定军日后的策略,也是和楚家、项家之人密切相关,这次要召见的人超过百人,自然不能继续在私宅中商议要事。

    在常定乡无中生有的建造城墙,工程浩大,本是需要花费极多时日。

    但天水郡如今兵多将广,又从南蛮军哪里买来了百万战俘和民壮,入侵凤来县的二十万黄巾军也有好几万变成了劳工苦力。

    如今天水郡的劳力极多,青壮百多万,又有方士和力量惊人的兵士相助,采用的是巨石和水泥作为原料,一座彻底将常定乡护佑起来的城墙已经完工了一年多了。

    随着常定军地盘的扩大,最终建立起来的常定城池,已经不是当初规划的那样仅占据常定军半数之地,而是将整个常定乡,还有武清乡小半的地方包囊在内。

    城池高八丈,宽十丈,虽然不能和秦州城、永昌城这样的大城相比,但比起一个治县城池也不遑多让。

    而且城池多处险地都设立了碉堡,城墙也是采用棱堡样式设置,部分地方还有钢筋加固,各处都有八牛弩护佑,就算以楚河挑剔的眼光来看,都不得不对负责建造城墙的楚双、彭化等刮目相看。

    因为常定乡处于山区丘陵之地,各种大型的攻城器械是无法运送进来,就算有大军来袭,要攻陷这座新建的城墙,恐怕难度不会比进攻秦州城、永昌城差多少。

    楚河接见众人的地方,自然是新建起来的城主府。

    这座城主府占地面积三万多平米,高四层,城堡结构,要不是楚河研制出水泥,也无法建造四层高,气势磅礴的城主府。

    常定乡这边,大多官员和将领,在这座城主府都有私人办公室,在这里处理各种公务。

    那些将领结束训练,从军营归来,也常在城主府办公室泡一下,增加同僚之间的友谊,又或者在后花园练武场切磋下武技,互相探讨练兵心得等,楚河召集他们也是方便。

    随着鹰隼、传信符等飞出常定乡,在外的各部将和主官,也纷纷丢下公务,快速聚集到常定乡大本营。

    城主府采用的是城堡样式,但里面的布置,还是正统的三国居所规划,只不过很多都是逾越了。

    尤其是主大殿,很有金銮殿的气势,楚河这个时候便端坐在大殿正北方,麾下大将,文官,则是分别在左右两侧,不过四品和五品官员,各有桌案,其他的只能垂手而立。

    和南蛮军结盟之后,楚河在龙且等建议下,彻底抛开了最后一张遮羞布,正式建立起常定军的品阶等级。

    为了招揽人才,楚河甚至已经打出了项羽后嗣的旗号,只差把天水郡改成大楚国了。

    楚河为王,旗下三大战神为供奉,往下便是五品官员主将,皆是对天水郡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之人,如今五品主官和大将只有寥寥四人,分别是姜维、楚千重、楚武、楚文。

    四品官员将领也不多,四卫的主将,还有楚全、秦胜男、项熊、庄仲能等七八个人而已。

    各州主官,还有潜渊卫的裨将军,其他四卫的副将,如新加入的董厥、彭化等,都是三品之职。

    大殿之中,人数并不少,有资格来这里的,都是有官品之人,一百多人,看起来有些臃肿,出身也是五花八门。

    有原来常定乡的山民,有来投的士族子弟,有秦州城的学子书生,有投诚的蜀官将领,有定妖军的残部等。

    但天水郡方圆两千里之地,足有百万平方公里,治民三百万,只有百来官员将领,已经算得上是极其精简了,事实上再多十倍都不多,八县很多不成品的书吏衙役,权柄都比以前大了许多。

    本来彭化等定妖军的残部,是不打算加入常定军的。

    但随着常定军势力的提升,还有楚千重位置权柄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定妖军闻风而来,彭化等终于决定真正的与常定军结为一体。

    那些帮助楚河建造城墙,改造常定乡的方士,如宇文清、司严等,都是各有奖赏,得到了二品官职。

    在场众多天水郡官将之中,庄仲能这个老木匠,绝对是最具传奇色彩,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老木匠,一下子成为了天水郡四品高官,可算是一步登天了。

    不过,庄仲能尽管没有亲自参与各种战斗,但亲手带了许多弟子学徒,又从流民、降军、购买的战俘等哪里,招了两千多的木匠、学徒。

    手下的木器厂也变成了第二兵工厂,地位仅在第一兵工厂的炼钢场之下。

    如今的第二兵工厂,给常定军足足打造了上千架的八牛破甲弩,还有各种投石车、床弩,攻城车等,功劳是极大的。

    第二兵工厂甚至还在楚河的指导下,搜寻船工、造船图纸,研究起海船的建造。

    毕竟天水郡一面临海,顺着小清河出去便是大海口,海船建造起来,就算派不上用场,也可以成为常定军的退路之一。

    楚河干脆给了他一个四品的军械部副部长的高职,借此来激励匠人,提升他们的工作主动性。

    当然,官员成分越是复杂,越容易被楚河掌控,起码各系之间,现在就因为竞争关系,开足马力,想方设法立下功劳提升自己的地位。

    尤其是江乌村一系,因为加入的时间比较晚,不是楚河起家的那部分核心之人,也错过了黄巾军一战,只在地渊世界的战斗中立下些许功劳。

    尽管楚河出于重重考虑,给江乌村设立一卫,项熊这个主将为四品官职,但其他官将心中肯定是有些不满的,搞得现在江乌一系说话都不甚响亮,只能憋着气练兵,只等接下来的战斗中立下奇功,一洗憋屈。

    楚河对军队实施了忠诚教育,可以保证枪杆子搂在手中,但建设天水郡,管理治民,不是单凭军队就可以做到的,如此平衡麾下部将官员的手段必不可少。

    楚镇海并没有出现在大殿之中。

    尽管楚河成亲,按道理是楚镇海这个一家之主说了算。

    但楚镇海如今已经彻底的把楚家交到楚河手中,平时都是负责一些琐碎之事,如巡查米粮种植,水利工程,调解乡民村中之间的矛盾纷争等。

    楚河成亲之事早与楚镇海说过,他这个爷爷就没有必要来这里掺一脚了。

    天水郡这个新生团队,到底不是楚河一家子的事情。

    如今楚文、楚武、楚全、楚双都占据高位,负责的也是重要事务,楚武掌控青木卫,楚文任天水郡守,总管文事,楚全则是手握钱粮大权,便是楚双都是主管矿藏的诸多事宜。

    便是姜维这个磐石营的主将,都是楚河的义兄。

    要是连老迈的,没有武技也没有多少能力的楚镇海都占据一席之地,难免会给人觉得天水郡就是楚家的私人领地,打击他们的进取动力。

    当然,以三国家族豪门为重的情况,如此举事,族人占据重要位置也是正常,外人要想占据高位,定然要付出多倍的努力。

    楚河挥挥手,让荆放当着众人的面宣读了两纸文书,然后便沉声说道:“这是孟获传来的文书,不知诸位有何看法?”

    荆羽便是荆雄的儿子,当了一年的乡正,楚河见荆放能力不弱,文道修为也可以,干脆留在身边听用。

    荆放当初对楚河这个年纪还不如自己大的楚叔有些尴尬的。

    但秦州城破,他与妹妹、母亲,随荆雄等转战万里,到了天水郡,知道了天水郡的强大,也知道了楚河的厉害,对楚河已经彻底心服口服,自是欣然的接受了这份工作。

    在这样正式会议之上,楚文和楚河自是没有叔侄之分,他现在更多的是考虑整个天水郡的利益。

    听得楚河询问,楚文率先站了起来,沉声说道:“楚帅,下官觉得,既然与南蛮军早有约定,迎娶孟青桐之事势在必行。”

    楚文以前虽然习过文道,但不通真文圣言,尽管在楚河的大力相助下,如今已经是二品儒生,事实上二品儒生是无法担当这天水郡守之位。

    不过,楚文到底是楚河的大伯,也是最早支持楚河的一份子,加上书吏出身,手腕圆滑,在楚河的提点下把天水郡的民生之事治理得整整有条,在众官将之中威望也是相当的高。

    他这话一出,众人纷纷上言,皆是认为楚河该迎娶孟青桐过门,加强和南蛮军的联系。

    另外,他们自然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如今众人的身家性命都依托在楚河身上,楚河一天没有成家留下子嗣,他们就一天不得安心。

    一旦楚河出了什么意外,又没有子嗣继承大位,常定军定然要四分五裂,他们以后也是没有什么前途可言,甚至会遭到蜀国的严厉镇压,性命不保。

    只要楚河留下了子嗣,不管子嗣的资质修为如何,有龙且、姜维、楚武等大将扶持,定然可以继承楚河的位置,维持天水郡这个新生的政治、团体。

    这个议题其实更多的是形式而已,真正让众人关心的,是永州军逼近天水郡的事情。

    “方子豪,你来跟众人说说永州军的情况!”

    方子豪本来是潜渊卫的一个小队长,二品修为,在凤来县与黄巾军一战中斩杀敌人二十多,常定军扩军之后,方子豪便成为了伯长。

    方子豪资质相当不错,地渊世界一战的时候,已经练成了三重金钟罩,探索地渊世界时候表现出色,职位再一步提升,担任了潜渊卫都伯,麾下有五百潜渊卫。

    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不得不说这方子豪运道极强,服用了好些银龙石斛炼制的淬体丹药之后,练成了四重铁石体。

    楚河干脆将他调离潜渊卫,担任都尉之职,成为常定军体系的二品将领,麾下两千人的侦察队,配置了三十头蝎尾翼虎和三十个从潜渊卫调过来的精锐,负责监控天水郡附近的情况。

    永州军的情况,其实一直都在侦察队的视线之中。

269、局势

    方子豪虽然只是二品的侦察营都尉,但这二品官职,可不是蜀国的二品县令、牙门将官职。

    在蜀国官职体系中,都尉最多只能领导一千兵马,天水郡则是低职高配,方子豪这都尉,麾下两千斥候精锐,加上根正苗红的潜渊卫出身,手中权力甚至比蜀国的牙门将、中郎将更盛。

    要知道天水郡体系中,如今最高的就是五品官职而已。

    楚河从潜渊卫中调派给方子豪的三十蝎尾翼虎骑兵,皆是三重金钟罩的修为,都凝聚了武胆。

    而且武胆都是偏向潜匿隐藏属性的,诸如迅疾武胆、潜影武胆、鹰眼武胆等,更事宜潜伏窥探的任务,方子豪自身便是潜影和灵感武胆双天赋。

    楚河的天眼另外一个作用突显出来了。

    作为一个统帅甚至是帝王,自身能力可以有限,但有一个最重要,绝对不能缺乏的素质,那便是知人善用。

    刘大耳论谋略不如曹孟德,论武力不如孙仲谋,论家底,更是拍马都比不上这两个枭雄,但他能在诸多强豪中崛起,占据了九州之地三分之一,因为他懂得用人!

    楚河拥有天眼,很容易就看清一个人的潜力底细,再放到合适的位置历练一二,观察其真正的才干能力,便能很容易的挖掘出人才。

    至于能否得到对方的忠诚,就得看楚河自己的手腕和胸襟了。

    侦察营其他的两千兵马,也是各卫中挑选出来的精锐,骑术了得,因此,方子豪率领的这支,战力相当不弱,上百支斥候小队,将天水郡附近的情况监控得严严实实。

    十几天前,永州军的斥候部队进入天水郡附近三百里之地,便被侦察营发现了。

    永州军的消息传回来,楚河拿捏不准,不想将战火烧到自己身上,打算闷声发大财,才没有对永州军的斥候队出手。

    如今永州军既然朝天水郡逼近,楚河想不出手也不行了。

    听得楚河宣调,方子豪早有准备,拿着一卷文书上前两步,便将侦察营探测出来的消息一一道了出来。

    这几年时间,楚河除了提升军队武力之外,文事也没有落下。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后世人都懂,没有文化的军队就没有战斗力,因此,军中但凡什长以上的将领头目,必须经过扫盲教育,到常定书院接受文事培养。

    楚河不要求他们掌握真文圣言的力量,也不要求他们掌握民生治理之道,但常用的文字一定要认识,起码能看懂各种军报之类的。

    如今的常定书院,经常可见七尺魁男和三尺幼童在同一学堂背诵三字经,默写百家姓,也经常见到涨红了脸的军将,被手无抓鸡之力的老书生打手板。

    如此古怪的情况,已经成为的常定乡街知巷闻的笑谈。

    不过,楚河强行推行下去的扫盲计划,确实极大的提升的常定军的素质,提升的常定军的战力。

    他提供的三千百,是后世的三大启蒙读物,又有荆雄和祝盛这两个经验丰富的四品学士悉心教导,加上从秦州那边来的书生儒生等,师资相当不错,因此在军中推行的扫盲计划实施得相当顺利。

    方子豪能担任侦察营的营长,得二品的都尉官职,自然也是经过扫盲教育,甚至还和自己的两个才七八岁的儿女同在学堂听讲,不知被同僚羡慕和笑话了多少回了。

    “据侦察营得知的情况,这支永州军,为首的乃是永州州牧王伉,六品玄丹大宗师,上潜龙榜二十七位,战力相当了得,另外麾下兵将极多,如吕凯、王度……”

    “永州军被益州、越州、州联军困守永昌城……数十万三州联军强攻数月不果,随后永州军撤离永昌,带着数万残部,顺着秦州边线南下,进入南蛮区域……”

    “永州军一路往南,途中与南蛮军队战斗多次,各有伤亡……流窜过程中,又招揽了诸多分散在秦州、永州各处的小股抵抗势力。”

    “等进入南疆之地的时候,兵力不断扩大,如今拥有兵马十三到十五万,其中精锐军队八万,骑兵四万余,兵甲精良,精锐为二品军队……据侦察营的判断,这支永州军的实力,远超当初进攻凤来县的二十万黄巾军。”

    尽管秦州、永州、宝州、望州等,都在反蜀联军的掌控之内,但因为各州郡基本都是地广人稀,山岭巨林密布,任反蜀联军拥有数百万兵马,都不可能完全肃清境内的反抗力量。

    因此王伉这支大军,便成了所有抵抗势力的希望所在,诸多反抗势力闻风来投。

    就算那些不愿意加入永州军,唯恐树大招风引来南蛮军主力围剿的势力,也暗中给永州军通风报信,提供兵甲粮草等。

    因此永州军才没有越战越弱,反而军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天水郡到底偏居一隅,位于秦州最狭窄最南端的地方,边上又是如同宝剑一样刺入秦州的南疆领地,因此消息来源相当的落后和单一。

    侦察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侦察附近的情况之上,对这支永州军的情况其实不甚清楚,也不知道永州军是在黄巾军故意放任下才离开永昌城。

    如今方子豪诵读的消息,不少还是从南蛮军那边得知的,真实性难以判断。

    天水郡是秦州的一部分,秦州又与永州接壤,两者之间便是宝剑一样刺入两州之间的南疆地域。

    永州军南下,进入了南疆之地,南蛮军难以剿灭这支部队,又见楚河没有什么反应,自是打着祸水东引的注意,将永州军逼到天水郡这边。

    不得不说张角心计惊人,轻易就能蛊惑起百万兵马,永州军甚至南蛮军的反应,都在他的计划当中。

    秦胜男是秦州的武宗,对永州的情况还是比较清楚的,听得方子豪说出了永州军的情况,顿时有些愕然。

    “益州军等是怎么回事?三十万大军难道都是泥人不成?将永州军困在永昌城,竟然还会让王伉率领数万军队脱困离去?”

    她向来性格直率,在秦州可是有毒舌之称,哪怕到了天水郡,性格收敛了许多,还是忍不住骂了一句。

    楚河微微愕然,在他看来,大军突围也是正常,在通天河一线到处都是反蜀大军,王伉的永州军也只能朝南蛮腹地和天水郡这边遁走。

    但听秦胜男的语气,好像其中还有些内情?

    他不由得问道:“秦将军,其中可有问题?”

    尽管他和秦胜男是师徒关系,但在这样的正式场合,自是不会以师徒相称。

    秦胜男皱眉说道:“永昌城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但同样的,要从永昌城出来,绝不是易事。”

    “有三十万三州联军困住,就算王伉率领十万大军突击出城,也决不可能带着数万精锐离去,最大的可能是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她到底是有相当的军事素养,也在秦州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