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踏天无痕-第3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鸠山河、季无双、姬嘉年为了戏能演得更真一些,从雍京突围杀出牯龙岭时,也确确实实受到颇重的伤势,兼之魔劫暴发十五年、雍京城被围四年,雍京及玄元上殿所存的高级灵丹都消耗一空,以致鸠山河、季无双、姬嘉年三人逃到安泽城,伤势也没有痊愈。
唯有朱温一人实力完全无比,但以他天位第五境的修为,又怎么可能挣脱九天十一困魔大阵的束缚?
看着陈海将都天魔印、鸠真元胎等铁证摆出,将陨神渊及太古魔尊的秘密,将太古魔尊从数万年前借往生大阵就进行的布局一一道破,鸠、季、姬、朱四魔脸色皆是惨白,没想到就这么轻易就落入陈海与烈王秦冉所布的彀中!
然而明月峡北口的防御太过森严,魔族急于解决掉雍京南面的威胁,然而好集中兵马对付北陵军及七宗联军,明知此策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还是想着一试,希望能将鸠、季、姬、朱四魔潜伏人族二三万年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谁能想到陈海早就进入安泽城等着他们?
铁证难消,接下来自然没有什么好说的,当即将鸠、季、姬、朱四魔的法宝、灵甲等都解下来。除了有九天十地困魔大阵,雍京所存的近三十名天位真君皆在大殿之中,也不虞这四魔能翻云覆雨。
然而对这四魔的处置,众人意见又有所不同,有人主张当场格毙,但还有不少人主张暂时保留其性命,然而将计就计,将南下魔兵主力引入埋伏圈里予以重创。
“是杀是擒,皆不重要,但当务之急,还当尽快当众公布诸魔罪状,稳定军心,再而请帝君禅位,以便殿下尽早登基主持大局,联络天南、越国携手清除魔奸、御魔——这诸多事,最为重要,无一刻或缓……”符思远力排众议的说道。
要是能将计就计,将南下魔兵主力引入彀中予以重创,自然是好,但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囚禁帝君、另立新帝,又将南黎柱国将军朱温直接扣押下来,倘若不将一切缘由跟下面的将卒说清楚,还想着将计就将,恐怕南下魔兵还没有入彀,安泽城内的兵马跟南黎防卫军就已经先崩溃了。
雍京陷落,崇国境内残存的人族势力,军心士气就已经是岌岌可危,处于随时就会崩溃的边缘,当务之急还是稳定军心、人心最为紧要。
“陈侯,你以为呢?”秦冉看向陈海,问道。
“一切但请陛下吩咐。”陈海对秦冉改了称谓,也以此表示流阳宫以后仅仅是大崇帝国治下的一脉势力而已。
说实话,到这一刻,犹有不少人怀疑北陵军及七宗拥立秦冉为帝的诚意有多少,但又不得不承认,这是当下时局唯一能消除内耗、暂时彼此能够信任、协同作战的办法。
大崇帝廷之下设北庭、安西、南诏、南黎四藩国,即便在熬过魔劫后,大崇帝廷及秦氏帝族的权势也会被大幅削弱,但由于安西、南诏、南黎三藩的牵制,也不虞受流阳宫残余势力影响最深的北庭藩国,会对大崇帝廷、秦氏帝族以及玄元上殿的诸族不利。
而将受流阳宫残余势力控制及影响最深的北庭藩国继续纳入大崇帝廷之下,天南国、越朝也不会受到直接的威胁,从而能安心继续派兵进入大崇境内继续御魔。
“那就剥夺四魔身骸,炼其魔血以弱修为,将元胎禁锢起来,再细细挎问魔族还有什么机密之事,是我们所不知的,同时鸠、季、姬、朱四族子弟、兵马,分由符思远、嵇元烹统御……”烈王秦冉也当即决断说道。
鸠山河、季无双、姬嘉年以及朱温虽然乃魔胎异种,但这些年潜伏在玄元上殿,修炼、参悟的却又是正宗的玄门真法,即便诱使秦世民修炼血炼残法,但他们却一点都未敢沾,就怕露出破绽。
也就是说,从他们元胎之中所炼取出来的仙胎灵血,还是这世间一等一的灵药。目前就缺乏这最顶尖的灵药,烈王秦冉怎么可能会对鸠、季、姬、朱四魔心慈手软?
而鸠、季、姬、朱四魔,虽然没有走神魔炼体的路数,身骸远不能跟同境界的魔物相比,但对于那些在恶战中、身骸意外受损的道胎境以上强者而言,当成临时的身舍,也是有比没有要强得多。
秦冉一身令下,亲自主持九天十地困魔大阵以防意外的嵇元烹,这一刻便与暗藏后殿的阵法师们一起摧动大阵。
就见束缚于鸠、季、姬、朱四魔的四道龙形虚影,便直接陷入他们的身骸之中,将他们的元胎强行从颅顶抽取出来,然后从他们元胎之中再强行炼取四到六滴不等的仙胎灵血,最终使得鸠、季、姬、朱四魔连胎体都无法保持,最后降为四道元神被嵇元烹收入一只锁魂钟里,可以说修为完全废掉了。
就待嵇元烹闲下来之后,再以搜魂之法,严加挎问魔族最近有什么动态。
秦冉未必想留下秦世民,但也不想担下弑父的骂名,当即将其随身法宝都收缴过来,令扈卫送到后面一座偏殿休养,然后用法阵将那座偏殿禁锢起来,以嫡系重兵看管,严禁外人与此接触。
接下来,等符思远、嵇元烹等人拟好传位诏、用上大印,烈王秦冉才下令打开大殿的铜门,放守候在大殿外的其他将领、官员们列队进来。
守候在大殿外的三百将领、官员们,绝大多数都有道胎境修为,可以说是雍京残剩势力最后的中坚力量,与魔族激战时,天位真君顶到第一线的情形少之又少,是他们统领兵将,在第一线承受着最大的战力跟牺牲。
曾几何时,雍京及中州诸阀所拥有的道胎境强者多如过江之鲫,有三五千人之多,此时仅剩十之一二;而明窍境、道丹境修为的精英将臣伤亡比例更高,完全可以说是十不存一。
守候在大殿外的将臣,刚才近在咫尺,自然能感知九天十地困魔大阵突然启动,而且是作用在大殿之内,他们又惊又疑,都准备联手强行破开大殿,看里面到底发生什么变故。
这时候他们被请进大殿,得知四魔受擒而新帝登基,目瞪口呆得都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当然了,大部分将臣看到自家老祖都安好,还参与其谋,心里再惊讶,但接受现实也没有什么问题。
姬、季、鸠三族的子弟及嫡系将领,以及随朱温而来的六名朱氏将领,这一刻也只能惶然跪地,极力撇清跟四魔的关系。
姬、季、鸠、朱四族,很多子弟就是鸠山河、季无双、朱温、姬嘉年的血裔子孙,这些人不能直接当成魔族处理掉,但他们体内又有魔族的血脉,秦冉也不可能将其视为心腹的,权宜之计就是集中起来交给符思远、嵇元烹两人统领。
消息一层层传递下去,对军心士气的影响自然是难以估算的,特别是朱温乃是魔奸,对南黎防卫军的士气打击格外惨烈,秦冉不得不派嵇元烹统领他的侍卫亲兵控鹤军,在两名南黎真君的陪同下,赶到南黎柱国将军府的临时驻藩地潜月谷安定形势。
普通将卒的士气再差,但无法退入天南国避难的高层将臣心里还是清醒,南黎诸族很快就推选出新的首领李嗣源,赶到安泽城商议封藩之事。
为了安顿人心,烈王秦冉在正式登基之前,就将魔奸一事,传告天下。天南国由太子、崇政院使宋喆所统领的百万精锐驻兵就在一万里之外,宋喆很快也遣使过来询问究竟。
当然,陈海是希望在大崇帝廷之下分封四大藩国就好,但烈王秦冉跟嵇元烹显然有他们自己的想法;而天南国太子宋喆所遣特使,也没有跟陈海直接接触的意思,到安泽城三天三夜,都是跟秦冉、嵇元烹他们躲起来秘密商议要事。
等到天南国特使离开后,陈海才知道他们想着让分封变得更彻底,以便流阳宫残余势力将来能彻底难对秦族及玄元上殿的遗族产生威胁。
新的封藩之策,就是在帝廷之下,设北陵、南黎、南诏、安西四大郡国,而在四大郡国之下,除了郡王所直领的封邑之地外,再分封若干等大小不一的侯国赏授功勋之族。
陈海因功授北陵郡王,郡国可设国尉、左右丞等职掌握军民政务及宗门事务,管辖西到坠星海东岸、东到室韦山西麓、南到万涛河、北到天呈山的广袤地域,但陈海直领封邑以天罗谷为核心、仅有五千里方圆之地,大概仅占到整个北陵郡国疆域的百分之一不到。
元周、秦虎山之秦氏、姬江野之姬氏、奚同光等等,也是在北陵郡国境内划出一定的区域,分封一到五等不一、七十余家的侯国。
除此之外的区域,才设郡县受北陵郡国直接管辖。
实际上受北陵郡国直接设郡县管辖的区域,仅占到北陵的三分之一而已,而且还都在紫柏山以西,要等驱逐魔族之中花费时间重新治理。
侯国之内也分直领封邑(产出皆归其族)以及受侯国直辖的郡县(产出归入公库)。
这么一来,流阳宫将来再坐大,将来也只能直接控制北陵四到五分之一的疆域,还要先保证流阳宫内部一点都不分化。
就像沙天河、余苍、秦晋、卢少商、秦沛、雷阳子等人都得以领封侯国以养其族,在熬过魔劫后,其族都将得到相当的利益,最后还能有几人继续跟着流阳宫造大崇帝廷的反,那就真不好说了。
实施如此彻底的分封之策,说白了就是秦冉考虑到秦氏一族的实力已经是极度衰弱,他要彻底削弱诸藩的势力,万仙山、元阳山、玄皇天以及紫虚宗等最终都难逃肢解之局,也就没有一家势力,能对秦氏一族造成威胁。
陈海心里一叹,行这样的分封之策,只会为将来埋下内乱的祸根,但就眼下之局面,他也只能接受;再说他压根就没有什么取而代之的野心。
除了这个之外,秦冉还将符氏一族的侯国分封到北陵境内去,鸠、姬、季三族拥有魔族血脉的直系子弟,差不多八万人,也将由符思远率领北上,这大概是目前对北陵最为直接的增援。
陈海没有时间带着八万人马慢腾腾北上,诸事谈定之后,他与符思远、符少群以及符少郡之妻武阳公主秦思恣四人以及魔血三族里道丹境以上的子弟百余人,直接先行北还北陵。
而其他八万人马由符氏其他子弟约束,绕道南诏、安西境内,再到万涛北岸跟他们会合;那可能差不多是一两年之后的事情。
与烈帝秦冉、嵇元烹等人告辞之后,陈海先往西走,要绕过南下魔兵的主力,才再寻找机会北上,以免魔族会派出大批强者半道拦截他们。
一天之后,陈海他们飞到安泽城以西五千余里外的固城山,在一座山嵴前停下来休整,陈海将鸠、姬、季三族子弟召集过去,说道:“我知道你们的惶然心思,也担心到北陵后受到歧视跟排挤,最终只能作为炮灰战死的御魔战场之上——然而我也不妨告诉你们,在我看来,人魔之别,在心不在身,我麾下也有诸多魔将效力,并无人视他们为魔。你们到北陵,安心在我麾下任事,也可以先安排到一部分子弟到海外择岛栖息以存宗族……”
要不是陈海、符思远以及计都三人修为太高,要不是更多的直接子弟还在后面缓缓而行,三族体内有魔族血脉的百余道丹、道胎强者,早就哄散逃走了,这时候听陈海答应他们,可以先安排一部分子弟到海外择岛存族,心思才算是稍稍安定下来,决定先到北陵再看情况。
安定人心之后,陈海他们就昼伏夜出,一个月后赶到丹霞渡,与姬江野、元周、秦虎山、奚同光以及左耳、龙帝苍禹他们相见……
第一千零九章 郡国
丹霞渡位于紫柏山脉的最南端,北面就是紫柏山脉南麓的丹霞岭,丹石如霞,遂名丹霞岭;而赤丹色岩层,从山岭一直延伸到万涛河底,使得上下百里延伸的河段也是丹赤如霞。
丹霞渡除了作为大崇西部区域横跨万涛河最重要的渡口之一外,更是因为连通安西、北庭、西北域、中州四域,而尤其显得重要。
雍京强盛之时,西北兵马虽众,但御魔于北线,丹霞渡及附近的城池仅有少量的地方治安兵马驻扎。
还是在建兴三十九年魔劫暴发之后,数以百万的魔兵经东北域进入中州,西北三宗担任雍京不守,魔兵主力有可能绕到万涛河的南岸进攻西北域,才使姜晋率部进驻丹霞渡来修筑防线。
从丹霞渡从西,万涛河曲折流淌六万余里,从横断山脉的东北麓入海,是为万涛河的下游河段。
万涛河下游河段南部是安西柱国将军府的地盘。
照理来说,万涛河下游河段夹在西北域与安西两个柱国将军府的辖区之间,是崇国人族的腹地,不用担心会受到魔族的攻击。
不过,在塔山防线崩溃之后,安西境内的宗阀世族也都人心惶惶的仓促西逃、撤入横断山脉,最后在越朝的威逼下,被迫在横断山脉东麓重新整顿兵马、构造防线,但从丹霞渡往西、三四万里的万涛河流域就完全暴露出来。
这实际上西北域所面临的防御压力倍增,南面仅仅守丹霞山已经不够,还要将丹霞渡往东到横断山脉东麓山岭之间四万里长的河段都防守起来才行。
然而不管怎么说,作为万涛河、紫柏山两道防线的衔接点,丹霞渡的地位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陈海从安泽城北返的第一站,也是赶到丹霞渡,跟姬江野、元周、秦虎山、苍禹、左耳、姜晋等人会合。
符书传讯,姬江野、奚同光、元周、秦虎山等人也早就知道陈海此时安泽城见烈王秦虎的结果,虽说分藩跟最初所预想的有很大的不一样,但眼前当务之急,还是要化解分歧,使南北能够联合起来御魔。
陈海也就在丹霞渡就藩,正式更改西北域及北廷地域为北陵郡国。
除了紫柏山东面有鬼奚老魔统领的玄阴谷、天呈山五六百万魔兵外,莘山老魔也率四百万轮回殿魔兵从雍京北上,往丹霞渡进逼而来,天罗谷以北所面临的压力反倒最少。
大战一触即发,封藩就藩之事自然也是一切从简,就算是陈海的北陵郡王印,也只是在利用之前的西北域柱国将军印除字重刻而已。
其他侯国王佐将臣的印信,也都是陈海这边炼刻好,再在符书中向安泽城报备;汹汹魔劫之下,大崇帝廷窘迫到这等程度,也可见大崇人族的凶险了。
越过万涛河,并没有险峻山岳将南面而来的魔族挡住,因此丹霞渡实是北陵必守之地。
照烈帝所推行的分封之策,北陵郡国的王都,应该建在陈海的直辖封邑之内,以便陈海治理直属封邑时也能同时治理郡国广袤的疆域,也就是说王都需要安排在魔獐岭到天罗谷之间四五千里范围之内,同时包括一整套军事、行政以及管辖宗门的体系,也都需要在王都建立起来,然后才有可能行之有效的管辖东到室韦山、西到坠星海、南到万涛河、北到天罗谷、包含燕州、血炼场两座小千天域的广袤地域以及六十多亿凡民。
然而即将暴发的大战,重心在东南,而不在北线。
陈海一方面将北陵城定为王都,使左耳担任王都留守、元周担任北镇大都督,共同统领从魔獐岭到天罗谷及燕州的军政及防御事务。
除左耳、元周,北线仅留卢少商、沙天河、余苍等十位天位真君。
董宁、苏绫则随杨巧儿都回燕州,负责统辖燕州的军政事务;这时候天位境、天魔境强者不能进的燕州,自然是最安全的,天营学宫也已经暂时迁入燕州,在黑山附近跟天机学宫、神陵山学宫进行合并。
没有多余的天地防护大阵,这也是防备魔尊级的魔族强者突然潜入到北陵郡国的腹地滥杀一通,重创北陵郡国的后备力量——这时候也只有军中才不怕魔族强者的突袭。
除此之外,陈海与众人商议,决定将在丹霞渡以北、丹霞岭以西一座叫延庆的小城之中,并将延庆小城更名陵州,作为南镇驻地进行扩建。
陈海亲自兼领南镇大都督,统辖紫柏山、万涛河两条防线的守备。
符思远担任掌握宗门事务的天枢院使、姬江野担任署理郡府侯国政事的崇政院使,以及秦虎山、奚同光担任辅佐防备军务的左右国尉,加上元周,可以算是北陵郡国除陈海之外的五大巨头——左耳、苍禹倒更像是陈海的家臣,除了协助陈海处理封邑事务、执掌待卫亲兵外,在郡国之中的权柄,却是不如符思远、秦虎山、奚同光、元周、姬江野五人。
这也是烈帝秦冉的任命安排。
接下来就是兵马的调整。
原北陵军部分,再从西撤北庭防卫军及西撤宗族子弟里抽征将卒,凑足一百五十万人马,编入北镇军。
北镇之下不再分都护府,直接统连屏马山以北的北线防务。
在陈海南下期间,龙骧先遣军以及一部分北陵军,已经在谢觉源、苗凤山、董良、苍禹、姜晋、雷阳子等人的统领往南转移,此时已经集结到丹霞渡准备迎战从雍京而来的魔兵。
南镇将下设五个都护府,分守紫柏山三个隘口以及在万涛河下河形成两个防御支撑点,这主要是紫虚宗、万仙山、元阳宗、玄皇殿四宗的原班人马组成,每个都护府编一百万兵马,分别受奚同光、秦虎山两人节制。
而天鹤宗等三宗兵马,以及北陵军部分,再加上从紫虚宗、万仙山、元阳宗、玄皇殿四宗抽调一部精英将卒,将组建三百万人马规模、受陈海直接掌控的南镇军。
陈海还同时将秦谦、符少群等将领都抽调出来编入三十万人马龙骧军,作为他的王都禁营军。
所有的人马调整,都在现有的基础之上,竟然可能减少干扰,这么一来,整个北廷郡国除了腹地郡县侯国的地方防卫兵马,陈海在各条战线能直接调用的兵马编有南镇军、北镇军以及归属南镇所辖五都护府以及龙骧军共计九百八十万。
除去天南国、越国直接派入的精锐援兵,就大崇旧有势力而言,此时也就烈帝秦冉在安泽的四百万兵马有些战斗力,南黎、南诏以及安西三大郡国,名义上还能各编三四百万兵马,但是能剩多少战斗力,就真的很难说了。
南黎宗阀世族逃入云岭,治下凡民不足五亿,怎么可能供应得了包括驻守安泽城的玄元军、南黎防卫军在内的八百万兵马?
同样的道理,南诏诸宗也放弃大片的土地,逃入岷山,此时仅在岷山西南拥有不到十亿的治民,同样难以供应四五百万的精锐将卒进行长期而艰难的御魔战事。
安西诸宗一度想将麾下兵马缩减到一百万左右,因为安西诸宗手里所掌握的资源,也只能勉强维持那么大规模的兵备。
相对而言,北陵郡国在接纳二三十亿人族逃到紫柏山以西,即便途中饥馑疫病而亡者数以亿计,但也使得北陵郡国此时所辖的凡民,包括燕州在内,逾六十亿。
事实上,也可能说大崇所残剩的最后一部分元气,也主要都在北陵郡国了,然而也唯有如此,才能支撑住上千万精锐兵马的战事消耗。
陈海并不想缩到万源河后面被动的防守,在藩国之事梳理好之后,他就直接率领龙骧亲卫军越过万涛河,抵达丹霞渡东南三千余里外的太华山。
太华山仅能算紫柏山在万涛河南岸的余脉,山脉绵延两千余里,仿佛一座狭长的屏幕,横在万涛河的南岸,挡在丹霞渡之前。
太华山虽然地势颇险,但左右南后皆是平川,无法切断魔兵西进或北上的步伐,之前三宗仅仅在太华山设立了哨岗。
三宗不在太华山构筑防线,是因为之前人族后马不习惯,也不喜欢跟魔兵主力进行伤亡惨烈的野战,更希望利用山河之险,将魔兵的进攻路径给堵死,因此战据太华山没有必要,守军很容易就会被魔兵合围剿杀。
陈海的战术要远比传统积极得多,也不惧与魔族野战,这时候陈海将防线推到太华山,魔兵主力就轻易不会将侧翼暴露出来,随随便便绕过太华山去进攻北陵人族其他的城池或防垒——太华山实际将成为比丹霞渡地理位置更优越、能兼顾紫柏山及万涛河防线的衔接点。
陈海决定将三十万龙骧亲卫军、二百万南镇军都调到太华山构造防御支撑点,莘山老魔率领在雍京大肆吞噬血食、实力大增的轮回殿魔兵主力,距离太华山已不到九千里。
建兴四十五年春,同时也是烈帝元年,陈海站在太华山的云海之上,他此时已经能直接感受到魔煞滔天而来。
陈海将庚阳金雷阵以及两座万仙诛魔阵都部署在太华山,二百三十万精锐、愈六万辆天机战车也都驻扎在太华山,他倒想看看莘山老魔率轮回殿四五百万精锐魔兵过来,会不会立时就对太华山展开攻势……
魔兵很显然不会直接过来去撞这块铁板,其主力停在南面四千里外的阴魂岭之中就不再向前,除了不断的从后方运送枉死骸骨过来堆造万魔枯骨大阵外,魔兵前锋数十万精锐则径直转向,往西而行。
魔族很显然还是想将南镇军从有天地大阵守御的坚固防线里吸引出来进行野战。
魔族这时候显然也很清楚,天机战车在没有驰道、颠簸的原野里奔驰,坏损率极高,唯有崎岖不平的荒岭之间长距离运动战,才能将魔兵魔将的肉身优势发挥出来。
陈海倘若对魔族置之不理,轮回殿魔兵主力西移,既可以吞噬横断山脉以西的人族残留栖息地,甚至也可以到万涛河下游,分出小股兵马越过万涛河,进入北陵境内袭杀、平民。
即便不动用魔君、魔侯级的存在,动辄潜伏上万里深处血腥虐杀一番,小股的魔校、魔将越过万涛河渗透进来,也能将万涛河以外千里纵深,杀得血流成河。
千里纵深内,想要拦截小股的魔族精英战力,是很困难的。
海东大陆近两百亿凡民在魔劫中死去,使得魔族在中州、北庭、东域用亿万人族尸骸堆积数百座养魔地以及十数座万魔枯骨大阵,这使得魔族剑走偏峰,培养魔校、魔将级的中坚力量,实要比人族宗门更为快捷。
而崇国几次毁灭性的惨败,使得明窍、道丹境以上的精英战力锐减,魔族倘若动用魔校以上的精锐战力,对北陵境内进行渗透作战,北陵应对起来将极为狼狈……
然而拖延到下一个冬季,等万涛河、怒川江彻底结冰冻实,魔族主力甚至可以突然从万涛河防线穿过去,毫无障碍的进入北陵腹地进行作战,陈海到时候除了仓促率主力与此决战,也别无他法。
要不然此时退到万涛河以北、紫柏山以西的四五十亿凡民,不知道要被魔族生吞活吃掉多少……
第一千零一十章 敬酒罚酒
以轮回殿魔族为主的魔兵主力没有立时对人族布于太华山、丹霞渡的防线进行猛攻,而是停在阴魂岭,在阴魂岭的东西两翼,积亿万尸骸布下两座万魔枯骨大阵。
天色阴霾之际,身处太华山中的将卒,甚至隐隐能听到苍穹深处传荡而来的鬼哭狼嚎。
整座数千里方圆的阴魂岭整日都笼罩在阴云煞雨之中,草木皆腐,那些阴煞之气最易沉积的谷壑间,不知道有多少厉魂恶魄在暗中滋生;就算哪一天有厉害的鬼物滋生,也丝毫不令人觉得奇怪。
阴魂岭原本是人魔两族的一座古战场,流阳帝国前期,人族几场内乱,阴魂岭也是主要战场,积煞甚厉,这时候则彻底让魔族变成阴煞之地。
与此同时,鬼奚老魔所率领的玄阴谷魔兵以及天呈山残部,也从北庭西北部往南转移,在阴魂岭往北一万里左右的武侯岭建立据点。
虽说武侯岭正对着紫柏山南麓的积井陉大通道,但魔族显然并没有撕开积井陉攻入北陵的奢望,在武侯岭建立大型据点之后,玄阴谷魔族及天呈山的残部兵马,并非聚集到武侯岭就停下来,而且还在不断的往南、往阴魂岭聚集。
玄阴谷魔兵主力,以数倍强悍兵力,在室韦山锁龙陉里,曾被秦虎山所率领的西北勤王精锐死死堵住两年多时间都没能打下来,就说明山河之险的优势是能被战斗意志强盛的人族精锐发挥到极致的。
紫柏山的山河之险,不在室韦山之下,北陵军在紫柏山设三座都护府,分别负责防守紫柏山深处井陉、仙壶口、飞狐道三处大通道,各部署一百万兵马,就足以将两三倍之多的魔兵封堵在紫柏山之外。
甚至在每一个关隘处布署一百万精锐兵马都有些多了,在随时能征调援兵的情况,依托山河之险、部署三五十万精锐跟一两座天地防护大阵,就已经足够了,而之所以部署上百万兵马,实际是还有大量的凡民滞留在紫柏山中,利用山岭深处的盆地、溪谷垦种、滋息,需要分派一部分兵马防备魔物的袭扰。
等后续地方防御体系建立起来,大大小小的山寨拥有一定的防御力之后,紫柏山腹地的驻兵还能继续缩减。
这种情形下,魔族将优势兵力囤于紫柏山以东被人族放弃的湖泽间,在战略上显然是没有太多意义的。
而魔族将北线的兵马不断的往南转移,又以阴魂岭为主基地,沿万涛河下游往西延伸,才能给北陵郡国形成更大的压力。
虽说万涛河、怒川江这一类河道动辄宽逾百里的大江大河,很难用术法直接冰封起来(毕竟除了上游来水的冲击外,人族也有玄法高修,破坏掉冰封层),但每年入冬后,海东大陆的北方地区天地寒煞笼罩,江河从上游到下游、十数万里长的河道一起冰封,那从丹霞渡到横断山东北麓的海陵城之时,近四万里的河道,就处处被魔族能进攻北陵郡国的通道。
这种情形之下,相比较紫柏山依靠三五座坚城就能封堵魔族攻势,万涛河沿线的防御形势,显然是要严峻十倍、百倍。
魔族也没有想过拖延到冬季后毕功于一役,夏秋两季,一方面不断加强阴魂岭的万骨枯魔大阵,要将阴魂岭搞成崇国内部最为重要、规模最大的养魔地、人国魔域,一方面又不断将兵力往西延伸,挑选阴煞易积之地建立大小规模不等的据点,不仅对北陵郡国的万涛河防线构成压力,也形成对将边境线撤退到横断山脉东麓山岭的安西郡国的进兵路板。
这时候,魔族还不断派出小股的精锐魔兵魔将,越过万涛河,渗透到人族防线的腹地,袭击凡民的村寨,以及破坏人族在万涛河、怒川河沿线修建的堤坝、驰道,引发洪水,冲毁凡民栖息繁衍的家园。
面对魔族派遣精英战力渗透突袭的战术,陈海不得已将最精锐的王都禁营龙骧军化整为零,分散到从丹霞渡往西到海陵近四万里延伸的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